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6-17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共12篇)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1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林致元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一般是从某一课堂教学内容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教学,选手根据该片段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方案,实施时只面对同事、评委的课堂教学。时间大约10~15分钟。

二、基本特征

(一)目标达成完整性

抓住教学内容最重要部分,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体现阶段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导入、展开、引导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虚拟性

教师要虚拟教学情景,通过教师语言组织和转化。

1、模拟学生回答或评价学生的形式来虚拟学生语言。(1)教师自问自答,虚拟学生回答。

(2)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生思考(虚拟思考)停顿(1~2秒),再让某生回答。评价该生回答的长处与短处(重复学生回答内容)。

3、虚拟情境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不讲设计意图或介绍)。

(三)预设的科学

1、眼中有学生,学生可能会如何回答,会遇到什么问题等,教师应作合理预设。

2、胸中有目标:要重实质,轻形式,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切忌:(1)徒有形式(如走教室)

(2)无实质内容的评价,如(你回答得很好;以前不发言,今天大胆回答;字写得歪歪斜斜不好看等。)

(四)教学效果的创优性

反映教学内容、水平、素养、思想。

1、2、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价。片段教学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构思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展示教师能力。想象眼前有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来影响。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需进行教学设计评价

1、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具体:目标细化、层次性、操作性。

全面:三维目标、处理好基本目标、弹性目标关系。恰当:以学定教、可能性、必要性。

2、教学过程(落实目标,体现理念)

内容取舍:体现重点、知识点、科学准确无误。

结构完整无误:各环节之间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富有创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学策略:以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为主,关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多种方法的合理选择、优化组合)3、4、5、作业设计: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趣味性。板书设计:知识结构、方法渗透、简洁明了。

学情分析:突出整体特点、一般规律、共同特点、知识基础、兼顾个体、难点。

6、形式:表格式、点评式,突出优点,引导评委。

如:小组合作解决什么问题···不同颜色水笔突出重点。

2、考虑情感态度价值。三组目标只要根据学生实际,特别突出一两个就可以了。

(二)不进行教学设计评价的设计(想——写——想)

1、(想)整体入手:先整体,再阶段。

2、(写)粗线条:拟提纲,写要点,脱稿教学。

3、(写)用语准确:关键结论科学无误。

4、(想)留有时间:想教学导语、教学过程、教学亮点、板书安排。

(三)实施预设,形成教学模式 各种类型的课都自导自演一遍。1、2、3、以教材为主线,根据知识点,安排教学环节,语言清晰。情景接触重点短、评、快。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重难点展开方法的迁移、渗透;知识的探究。

4、适当板书,版画。

5、重内容,轻形式。

四、几个参考模式

1、解决问题

信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

2、计算题

生活问题生成数学问题(略)算理生成算法(详)

算法生成技能(略,甚至可以忽略)

3、概念题

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逐步抽象过程。

4、几何公式推导

操作性、概括性;从个别到一般

5、统计图表

轻作图指导,重读图(发现信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五、如何体现素质1、2、如何出场:微笑、大方,与评委情感交流。

如何教学:不直视评委,抑扬顿挫,脱稿教学,扬长避短,肢体语言,稍走动,控制时间。

3、如何结束:不慌不忙,不卑不亢。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2

师:一个小姑娘, 立在水中央, 身穿白衣裳, 绿裙水中漾。猜猜谜底是什么?

生: (争先恐后地回答) 荷花。 (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一列一列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词语, 生齐读。)

生1:它们都是描写荷花的词语。

生2:这些词语围绕着“颜色、形态、想象”来写, 一个比一个生动具体。

师:再一行一行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1:第一行是告诉我们文章写什么, 第二行是说怎么写, 第三行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写。

生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词有补充第一行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 读每一篇文章, 我们都要学会思考, 要抓住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关键因素。

师: (出示“翩翩起舞”) 同学们, 这个词会读吗? (生齐读“翩翩起舞”) 知道意思吗?

生:描写人跳舞的时候像飞起来似的, 飘来飘去。

师:你把这种轻快的舞姿形容出来了。起舞是跳舞, 那“翩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轻快。

师:很好, “翩翩起舞”是形容舞姿优美、轻快。

师:汉乐府诗《江南》、南朝的乐府民歌《西洲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描写荷花的名篇。荷花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为什么从古到今有这么多描写它的诗文呢?请大家欣赏视频。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 课件展示优美的荷花视频。多数学生用手指点画画, 发出赞叹声。)

师:这一池荷花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天然的画卷, 一曲美妙的音乐, 一个动人的故事。

【评析】结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参与的学习特点, 先从猜谜语开始, 然后顺理成章引出课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 顺势引领学生一起走进荷花池, 如此情境的创设, 不仅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还营造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潜心品读, 领悟美

师:同学们刚才都陶醉在美丽的荷花池里了。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把一池荷花描写得活灵活现呢?我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画一画,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的。 (板书:花、叶) (生读) 第一遍就能读得这么流利, 很不错。同学们, 一朵朵白荷花, 宛如一个个妙龄少女, 娇艳欲滴, 冰肌玉骨。怎样通过我们的读书声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一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好啊, 尤其是“碧绿”两个字,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杨万里诗中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全班同学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还没有读出荷叶“挨挨挤挤”的感觉, 也没有让老师感受到荷叶像大圆盘。 (生再齐读, 在“挨挨挤挤”、“大圆盘”等处增添了情韵) 同学们, 什么时候会出现“挨挨挤挤”的情景?

生1:荷叶长得茂密的时候。

生2:玫瑰花的花瓣也是挨挨挤挤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现在坐着是有距离的, 你们能演示“挨挨挤挤”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兴奋地挨挤到一起)

师:“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叶荷花,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生: (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

师:我仿佛看到了嫩黄嫩黄的小莲蓬。女同学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齐读) 全班同学把剩余部分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 花在什么时候会出现饱胀的样子?

生:一朵花快要开放的时候。

师:说得好, 请同学们用小手演示一下。 (生纷纷用双手模仿花骨朵)

师:同学们, 这个“冒”字可以换个别的意思相近的字吗? (生分别答:冲、长、钻。)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冲、长、钻”这些字, 偏偏要用一个“冒”字?

生1:这样可以使得文章更生动。

生2:这样可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生3:这样可以表现莲蓬的生机勃勃, 有朝气, 有活力。

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洪亮。“冒”是指液体、气体扑出来, 速度应该是……

生: (齐) 快。

师:同学们, 想象一下, 你现在就是一朵美丽的白荷花, 你娇美的小脸却被又大又圆的荷叶遮住了, 可是你急切地想把自己的脸露出来。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一女生读完句子, 学生纷纷露出微笑的脸, 做荷花之“冒”势。)

师:老师感受到大家朝气蓬勃, 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美露出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把“冒”势读得更加生动。)

师:真是“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谢谢可爱的孩子们!接下来, 请大家认真看, 用心听, 仔细想。 (师作简笔画:各种姿态的荷花、圆圆的荷叶。)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刚才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 (生根据简笔画的提示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评析】这一环节正确处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个体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 因为前面的铺垫,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文本, 让学生认真读书, 帮助学生养成潜心读书、静默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 如生本对话、师生对话, 还有生生对话, 让学生在对话中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接纳, 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再次, 借助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同时,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运用得相当妥帖。因为个体自主, 学习有可选择性, 于是学生积极性高;因为多向合作, 学习以差异为资源, 于是学习有效率和广度;而关于“冒”一词的探究, 更是让学生思维在深度上有所延伸, 让创新和发展成为可能。

三、丰富想象, 品味美

师:满眼是绿, 满眼是景, 美不胜收。青翠欲滴的荷叶挨挨挤挤, 圆润的露珠在荷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光芒衬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 这情景怎一个“美”字了得。因此, 作者这样描写了白荷花——

生: (齐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观满湖翠影, 看万点雪白, 闻阵阵清香, 令人心旷神怡。哪位同学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1能够流利地朗读。生2更自信, 读得更有情韵。)

师:你们的语言很美, 这幅画也已经很美, 为什么作者要说它是“活的画”?“活的画”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活的画”就是一幅会动的画。 (全班鼓掌)

师:是啊, 普通的画是画在纸上的, 而眼前的这一池荷花不仅展现了纸上的斑斓色彩, 而且微风一吹它便会…… (生齐答:随风飘动。)

师:对, 这幅画是灵动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老先生, 这幅“活的画”的画家又是谁呢? (生齐答:大自然。)

师:大自然无比神奇, 只要人们热爱它, 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就会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让我们尽情享受。请看: (教师配乐讲述, 课件依次展示桂林山水、张家界、曲靖市第二小学校园风光。) “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 耸入云霄, 它在张家界, 有着“十里画廊”的美誉。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漫步校园, 芳香四溢的桂花, 高大挺拔的雪松, 婆娑的鸡冠刺桐, 红如火, 白如雪, 黄似金, 粉似霞, 这又是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作者被眼前这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深深吸引住,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请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清风徐来, 荷香阵阵, 此情此景, 令人陶醉。人从岸上过, 如在花中行。人倚花姿, 花映人面, 花人两相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你就是这其中的荷花一朵, 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生再配乐齐读)

师:“一阵微风吹过来……”是轻轻的, 柔柔的, 大家读得像是狂风大作。“我就翩翩起舞……”这是轻快的, 曼妙的, 大家读得像是在做广播操 (生笑) 。我们再带入感情读一遍。 (生又配乐齐读, 声情并茂) 我感觉自己已经在做好梦了。 (陶醉状) 你读书最认真, 告诉我, 现在心情怎样?

生:很轻松很愉快。

师:请你再把最后两句读一遍。 (生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美丽的荷花一朵, 可爱的小鱼见到你, 会对你说什么悄悄话?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注意礼貌用语。 (师简笔画:鱼)

生1:荷花, 我梦见自己终于变成了美人鱼。

师:这位同学心情太愉悦了, 梦见自己成了美人鱼, 虽然他是小男生。 (生哄笑)

生2:荷花, 昨晚我梦到自己在曲曲折折的荷花池里玩耍, 看着天上星星闪烁, 月光皎洁。

师:谢谢你的荷塘月色图。

师:小蜻蜓飞来, 又会对你说什么呢? (师简笔画:蜻蜓)

生1:荷花,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朵朵白云像一群小绵羊在空中翻跟斗, 我也好想到天上去, 和它们一起玩耍啊!

生2:早晨我飞出去看到青山绿水, 云雾缭绕, 空气很清新。

师:你跟人说话的时候, 语气很温和。谢谢你。

生3:早上好, 美丽的荷花, 我叫小蜻蜓。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

师:你真有礼貌。

师:同学们, 除了蜻蜓、小鱼, 有其他小动物和你打招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 (陆陆续续答) 小青蛙、小鸟、小蝌蚪…… (师简笔画:青蛙、鸟、蝌蚪……)

师:“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花呀!叶圣陶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池荷花的清新美丽, 他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中, 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体验?请同学们再入情入境地读一遍课文。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评析】文本不过是个例子, 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和段落, 引导学生读书、说话和谋篇布局。读中悟, 读后说和议, 甚至于边读边演, 从前至后, 循序渐进。学生在诸多语文实践活动中累积起来的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更是无以复加, 其他所不可替代。

四、拓展延伸, 升华美

师: (课件展示牡丹、菊花、玫瑰、樱花、牵牛花图片, ) 配乐解说:这国色天香、姿态万千、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牡丹是我们的国花, 洛阳牡丹闻名中外。一朵朵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 傲然挺立, 千姿百态, 白的如晶莹的珍珠, 黄的似点点金星。玫瑰花的花瓣一片又一片, 层层叠叠, 微微下卷。艳丽夺目的樱花, 形状像酒杯, 黄色的花心向外伸展, 好像在冲我们微笑。姹紫嫣红的牵牛花, 像是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微风吹过, 她就翩翩起舞, 美丽的衣裳随风飘动。 (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同学们, 看着这些娇艳欲滴的花朵, 你一定忍不住想动笔了。现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写出花的颜色、姿态等特点。要求下列词语至少用上一个。 (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色迷人艳丽夺目美不胜收) (生练习写作)

……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1:洛阳牡丹万紫千红, 有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似火, 白色的似玉, 粉色的似霞, 黄色的似金。周末和家人一起逛牡丹园, 心旷神怡。 (师:一幅国色天香的牡丹图。)

生2:千姿百态的菊花在绿树和蓝天的衬托下, 更加迷人。白色的菊花像笼着轻纱的梦。黄的像点点星光, 冲我们眨眼。 (师:有动有静, 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文字的描述中。)

生3:牡丹花色迷人, 有的像鲜红的玛瑙, 有的像丝滑的绸缎, 有的像孩子的脸蛋, 美不胜收。 (师:贴切的比喻使你的文章更有意境, 更有美感。)

生4:玫瑰花是情人节必不可少的礼物, 有艳丽夺目的红色、有神秘梦幻的蓝色、有娇艳欲滴的粉色, 美不胜收。 (师:玫瑰不仅代表神圣的爱情, 同时, 它也象征着一种人间真情, 象征着亲人的爱, 朋友的爱, 师生的爱。)

生5:艳丽夺目的樱花挨挨挤挤地缀满枝头, 露出嫩嫩的花蕊, 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师:同学们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 看得出, 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荷花》一文展示的巨大语文魅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篇美文, 记住花之君子———“荷花”。 (生齐读课题)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3

关键词:扬州评话 武松 对比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来说表,流行于苏北、镇江、南京等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说书是书台上的艺术,一个书台、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就是评话先生表演必备的工具,书台表演融通口、手、身、步、神诸艺术因素完成说、做、念、打的动作塑型,更有戏曲舞台表演不及处,通过这些简单的工具和说书先生的表演就可以让台下的观众入迷,沉迷于故事情节之中,评话注重表演效果、说白和动作表演,从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在民众中有很大的影响。

一、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在评话中出现新的人物,为了可以使观众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在描述的时候有时也会带出人物的小故事,也很有意思,但是从叙述角度上,就放慢了故事的叙述节奏。对于潘金莲的出身,评话里描写得非常详尽,跟《水浒传》小说相比较,添加了潘金莲与安人之间的矛盾,安人为潘金莲选婿,武大郎与潘金莲结婚等内容,扬州评话中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小说和戏曲中人物的单一、脸谱化,评话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扬州评话《挑帘调情》中西门庆出现时,对西门庆做出详细的描述,对西门庆的家庭、性格、喜好做出了介绍:“什么人?这个人徽州籍,双姓西门,单名是个庆字,今年才二十六岁。”;“他一不是穿,二是不吃,只因有个毛病:好色。”;“有钱就有势,县府衙门他是推门而进,倚官仗势,他就格外地作恶了,没有哪一个百姓不怕他的。”通过这些介绍就可以对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做出评定,人物是好是坏,是奸是善便有了定论。

王派水浒的《武松》的故事是以《水浒》中的故事为原型,但是《武松》故事内容更加细腻、详尽,尽可能详细地描写出故事的情节。在王婆拜府这一情节当中,王婆先是和金莲寒暄,夸赞金莲,而后又问武大郎最近的身体怎么样,最后才说道:“我还要和府上犯嫌呐,想要借样东西用下子呀!”并且还解释了为什么知道武大郎家有皇历:“我怎么晓得你府上有呢?那一天无意,看见大老爹买回来的。我是犯嫌,想借本皇历用下子。”在借皇历这个对话中,王婆说明了自己为什么知道武大郎家有皇历,通过这一细节的介绍,金莲就没有了拒绝的机会,就可以使事件的发展条件更加地充分。

在对于“十分光”实施过程中的发展,有一长段描写的是西门庆在见潘金莲之前睡不着的描写,对于这个情节评话中刻画得非常生动,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饱满。通过西门庆一整夜的状态的描述来表现出西门庆对于第二天见到潘金莲的期待与急切的心情。从第一天的晚上一直盼到第二天的上午,时间本不算长,但是对于西门庆而言确实是度日如年,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晚上西门庆与西门兴主仆之间关于打更与进食的闹剧。西门庆先是早早就睡了,但是又睡不着,一直在问兴儿是几更天,西门庆希望第二天快点到来,一直想要提速、缩短打更的时间距离以尽快与潘金莲见面,一夜可算是没有睡觉,西门庆看见太阳要上了,又急急忙忙的要吃鸡汤面,一碗鸡汤面吃了两根面条,喝了两口汤就说没味,收了吧,刚吃完早饭又要开上顿饭,西门庆这么急不可耐的要开饭,主要是因为王婆昨日千叮、嘱咐、关切,早了不能去,要吃了上顿饭才能去。吃过上顿饭就可以去见金莲了。这一段对于西门庆见金莲前的刻画,是非常有意思的,说书人通过打更时间和饮食时间的混乱的现象将西门庆急切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西门庆人物的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这一长段的刻画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并没有描写,而在扬州评话《武松》中却有着长段的描写,主要是因为扬州评话是在书场的表演,而他针对的人群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是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这一段本身就挺有意思再加上说书人的外形动作来展现出西门庆内心的焦急,就可以使故事增添许多幽默、诙谐的成分。

二、《武松》故事情节的丰富性、戏剧化

扬州评话《武松》中对于人物情节内容的丰富化,使事件的发展更加戏剧化,有意思。在《武松》中,西门庆捏潘金莲脚情节的叙述,西门庆先是右手三个手指头放在潘金莲的左脚脚面,微微地碰了一下,金莲觉得桌肚内有东西碰脚,就把左脚朝后一缩,刚好抵住椅子腿,而后西门庆又用三个指头朝她右脚脚尖上一放,金莲又把右脚朝后一缩,右脚脚后跟也抵住椅子腿。西门庆又往前进了一步,完全趴在地下,捏着金莲的脚,两只眼盯着金莲望。金莲也望着西门庆,并且不由忍不住微微一笑。《水浒传》中对于这一段的描写西门庆丢掉筷子去捏脚,金莲:“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西门庆:“只是娘子作出小生。”;《金瓶梅》中则是西门庆丢掉筷子去捏脚,金莲:“只怕干娘看见”,西门庆:“不妨,干娘知道。”扬州评话《武松》中情节的丰富性,事情的发展戏剧性,使是捏脚事件变得更加有趣,在《武松》中,由于多了捏脚时潘金莲假装反抗的情节,潘金莲的性格也和《水浒传》和《金瓶梅》有所差别,潘金莲虽然在其中都是淫妇的形象,但是在《武松》中多了这一情节,潘金莲的形象也在之前多了几分良家妇女的娇羞。

三、《武松》话本特点

通过王派水浒中《武松》中的王婆谋奸片段中的“十分光”实施片段和《水浒传》《金瓶梅》中的王婆谋奸实施片段的对比,可以看出扬州评话的艺术特点以表细腻,详尽为长,场景化是话本小说最为常规的叙述方式,评话中的叙述更为详尽,模拟人物对话,也更加注重细节的叙述。扬州评话《武松》丰富了原著情节叙述的空白或是粗略处添加了大量生活化情节,使情节血肉丰满。扬州评话以说得出、看得见、摸得着,必须富有层次感,“十分光”就富于这种美感。

参考文献:

[1]王丽堂演出本,金江整理.扬州评话王派水浒 武松(上、下)[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9.

[2][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徐德明,李真.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2).

[5]汪花荣.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与戏曲之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2,(1).

体育与健康片段教学总评 篇4

优点:

1、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标准来构思与设计教案、教案中设计思路新颖,教学手段多样

2、教师在片段教学中示范正确,动作优美。

3、教学语言有逻辑性,教态自然、大方。

4、教学流程有层次感、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

5、教师能够运用口哨及秒表真实的模拟课堂的教学实景,再现课堂模式,使评委有回归课堂的情景教学。缺点:

1、部分老师还是将片段教学与说课混淆。

2、动作示范没有多方位进行,如队伍调动后的动作示范,教师会忽略学生的存在而面队评委示范。

3、大部分教师没有小组展示,没有学生相互评价。

4、整个片段教学中,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练习太少,没有体现学生在练习的场景。

5、大部分教师一直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和纠错过程,没有让学生自主练习后思考而自评。

6、在重难点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在练习时反复强调,而是无声,可以加一些提示的口令反复强调学生注意练习,加强练习。

评课人:黄治华

刘淑珍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5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刘杰设计

常丽聪评析

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站在跑道旁边的小动物们就是会场的——

生:(齐答)观众。

师:说对了,快看,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赛的情况又如何呢?注意:当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齐拍手喊加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现在,老师来当裁判,(手势)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跑!

生:(拍手喊)加油,加油……

师:停!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生3: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生4: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完整地把小朋友们看到的都说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自由练习说)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鹿跑第一,松鼠跑第二,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蜗牛跑第五。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兔子的前面,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兔子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兔子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真棒!对他的精彩表现,同学们一起来鼓励他。

师:大家再想一想,如果运动员继续跑下去,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变化吗?

生:有可能。

师:举手示意,说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生1:乌龟可能跑到兔子的前面,因为小白兔可能睡着了。(学生联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

生2:兔子跑到松鼠的前面,因为它俩离得很近,兔子只要努力地跑,很快就会超过松鼠。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再看电视,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看。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

生:鹿在最前面,仍然是第一名,兔子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白兔那样,出现暂时落后的现象,不要紧,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赶上去的,《龟兔赛跑》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学生赞同地点点头)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王睿凝在老师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齐说)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齐说)后。

(师板书“前后”,同时在前后二字之间贴出一张奔跑着的小松鼠图片)

《世界地球日》教学片段与反思 篇6

【教学内容】江苏版美术教材第十册《世界地球日》

【教学片段一】

上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动画,背景音乐是《地球妈妈》。内容包括世界风光、珍稀动物和植物。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每个学生都看得目不转睛。

师:地球是人类和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可是你知道吗,今天的地球妈妈正在流泪,为什么?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知识,但是说得不太准确和完整。我就因势利导给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1.浏览网站,了解人类给地球妈妈带来了怎样的伤害。2.了解地球日相关知识。

网站列举了十大地球隐患: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空中恶魔(酸雨)、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垃圾围城、水体污染、海洋污染。每种环境隐患包括以下内容:隐患的现象、形成的原因、相关环保节日、在线小测试。在线测试是学生根据学习资料,联系生活,判断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不当的行为。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觉得新鲜,然而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它的干扰因素过多。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会迷失在网络中,看着热闹,却没有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1.网络课件的制作。学生在学习时只能浏览教师指定的栏目,避免其他内容影响学生学习;2.上网浏览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完成学习表格上的内容。

【教学片段二】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究学习后,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学生的感受比课前的感受更加深刻。通过交流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同时也帮助学生素材积累,这样学生在作业环节就能有感而发,有物可画。

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环保漫画,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图文漫画的形式表现对世界环境问题的忧虑。

作品主题一:表达你对某种环境问题的忧虑,通过你的作品,让大家来关注环保、参与环保。

作品主题二:地球日宣传,呼吁所有“地球人”参与“地球日”活动。

课上到这儿,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接着就开始绘图。因为是在网络教室上课,所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作业形式:纸上绘画或电脑作业。电脑绘画软件采用了在线涂鸦软件,该软件功能和画图类似,操作比较简单,优点是完成后可以马上提交到网络上。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在学生的笔下,地球向人们发出了呼救:“我的绿衣裳被人类弄坏了,我的臭氧层被人类撕破了、我的体温越来越高„„”还有学生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树木被砍光了,木材用完了,最后轮到木头柄的斧子上刑场„„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生自己选择、确定项目,自己从中收集、分析、选择资料去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生活经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选择传统的纸上作业形式,也可以选择电脑绘图完成。电脑美术作品环保、易修改、色彩纯净、画面效果漂亮。

然而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世界地球日》要求学生完成一幅有主题的绘画创作,其中选择纸上绘画的作品不论是创意还是画面效果都不错。比较之下,选择电脑作业的作品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拿着鼠标就停止了思考,绘画的速度很慢,更有少数学生只是在电脑涂鸦,没有任何创意。我认为:电脑软件的操作、鼠标不能运用自如,这影响了学生绘画。因此,主题创作性美术作业,还是采用纸上绘画的表现形式较好。(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责任编辑方 玉

《月亮的心愿》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7

师:同学们, 在《品德与生活》课上, 老师已经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心愿,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婆婆”的心愿,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月亮的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 你想说什么?

生:这些月亮婆婆太可亲, 太可爱了。

生:她们有的像月饼, 有的像小船, 有的像香蕉一样。

师:是呀, 月亮婆婆不但可亲, 而且还特别有爱心。今天, 月亮婆婆可是带着心愿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婆婆”的心愿吧! (出示课题)

生: (齐读) 月亮的心愿。

[评析]教学伊始, 教师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让观察与想象更贴近生活, 也让“月亮婆婆”更真实和亲切,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想知道月亮婆婆的心愿是什么吗?请打开书本, 自由读一读课文, 要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师:同学们读得可专心了, 月亮婆婆看着, 也特别开心。瞧, 她这里有许多的字宝宝、词语宝宝,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第一组字)

女太气早去亮

(指名读后, 小老师带读, 分组比赛读, 然后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生“:大”加一点就是“太”, 太阳、太空、太太。

生“:去”减去一竖就是“云”, 白云、乌云、云南。

生:我用谜语记住“气”字:汽水变没了。

……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运用了“加一加, 减一减, 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这些字宝宝。请大家抬起小手, 跟随老师写一写“气”字。 (出示第二组词语)

(学生自读后, 选两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注意“商量”的“量”要读轻声。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像“商量商量”这样的词语?

生:思考思考。

生:打扫打扫。

师:还有“整理整理”“研究研究”。

生:收拾收拾。

生:打扮打扮。

师: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 真不简单!如果把这些词语宝宝放进课文里, 还能读好吗?

生: (齐) 能。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要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课文到底读得怎么样呢?下面我请9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都能做到正确流利, 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亮的心里, 了解她的心愿吧。

[评析]在朗读课文时, 教师注意创设朗读情境,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为下一步的感情朗读做好了铺垫。同时, 教师有侧重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和词, 运用游戏、谜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适时进行指导和拓展, 把词语教学落到实处。

三、图文对照, 感悟课文

1. 感悟心愿一。

(媒体展示课文插图一) 师:同学们, 请大家结合插图仔细观察, 想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月亮婆婆的第一个心愿?完成以下填空:

月亮来到_______, 看到_______, 心里想:_______。此时她的心愿是_______。

生1:月亮来到小女孩的窗前, 看到小女孩睡得香香的, 心里想:要是明天天晴就好了。此时她的心愿是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生2:月亮来到熟睡的小女孩窗前, 看到她的旅行包里装满了郊游用的东西, 心里想:要是明天天晴就好了,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去郊游了。此时她的心愿是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师:真是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你们赞同她的想法吗?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出示句子:月亮自言自语地说:“明天孩子们去郊游, 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 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与同桌交流交流不懂的地方。

生1:我不懂“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 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我奶奶经常一个人在院子里自言自语, 不知说什么。

师:这位小朋友能结合生活情境来理解“自言自语”, 真了不起!

生3:老师, “商量”是什么意思?

生4: (生站起来, 凑到另一个小伙伴耳边小声说:请把你的尺子借给我用一用, 行吗?) 这就是商量。

师:老师感觉到了, 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再交换对方的意见, 是吗? (生不住地点头)

师:难怪月亮婆婆也要去和太阳公公商量商量, 听听太阳公公的意见, 看看太阳公公同不同意。下面, 我们就很有礼貌地、甜甜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

2. 感悟心愿二。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二) 师:月亮婆婆的心愿到底会不会有其他变化呢?请大家边看插图边画出相应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来当珍珍, 老师来当妈妈, 咱们来配合体验读, 好不好? (然后互换角色, 学生读得很一般, 没读出情感来。)

师:妈妈虽然病了, 但还是想着自己的女儿, 让她——

生:早点休息, 不要太累了。

师:妈妈是多么心疼自己的女儿呀!当知道女儿为了自己, 不想去郊游时, 妈妈还是再三要求——— (生: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妈妈的话语是那样亲切, 那样和蔼, 还是在为珍珍着想。所以, 在读妈妈说的话时, 要读出什么语气好呢?

生:读出心疼女儿的语气。

生:读出亲切的语气, 而不是发火、乱吼。

师:让我们带着心疼的情感, 带着珍珍对妈妈的关心、体贴, 再来读一读对话吧! (学生比前一次有感情了)

师:看到此情此景, 月亮婆婆的心也在纠结:这么听话、懂事的孩子, 没有理由不让她快乐!月亮婆婆想来想去, 于是下定决心——— (指名读以下句子:“我去跟雷公公说说, 明天还是下雨吧!”) 同学们, 这是月亮婆婆的第几个心愿? (出示语言训练:月亮婆婆又来到珍珍的窗前, 她的心愿是_______。因为这样_______。)

师:通过刚才的读, 再图文对照, 相信同学们很快就能完成以上练习。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评析]教师不仅倡导多元化朗读, 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 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在阅读中, 运用月亮婆婆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 把整个朗读感悟紧紧串在了一起,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想象说话, 发展思维

师:月亮婆婆那么聪慧, 那么善良!她到底是怎样跟太阳公公商量的呢?

生1:太阳公公, 请您明天露露笑脸吧!孩子们要去郊游, 看, 他们的旅行包装得满满的, 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不, 明天的郊游该“泡汤”了。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太阳公公肯定会答应的。

生2:亲爱的太阳公公, 求求您, 明天带给孩子们一个好天气吧!他们郊游的食品都装好了, 要是您不放晴, 孩子们会失望的。

师:瞧, 这位小月亮的嘴巴真甜!看来, 孩子们对郊游早已迫不及待了。好吧, 放心, 明天一定万里无云。 (耶!小月亮们一起欢呼雀跃, 连声说着感谢的话。)

师:那你们又是怎样与雷公公商量的呢?雷公公是否会满足你们的要求?

生1:雷公公, 明天您还是下雨吧!让郊游的时间往后推两天, 等等这位孝顺、懂事的小女孩吧!仅仅两天, 她妈妈的病就会好转, 小女孩就没有遗憾了。您看, 行吗?

师:多有礼貌的小月亮, 你的心地是何等地善良, 总是为他人着想。

生2:雷公公, 请您把明天的艳阳天换成下雨天吧!我希望每位孩子都快乐, 一个也不少地去郊游。

师:你是一个很独特的小月亮, 你的诚心一定会感动雷公公的。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阅读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说话训练, 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语言的韵律美, 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五、回归文本, 拓展阅读

师:老师看出来了, 你们是一群富有爱心的孩子, 瞧, 雷公公被你们打动了, 哗啦啦, 哗啦啦地下起雨来了。他老人家说到做到, 两天后果真收起了“雨口袋”, 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艳阳天。你们说月亮婆婆的心愿实现了吗?

生1:月亮婆婆的心愿实现了, 从“一个都不少”可以看出来, 学生们个个都参加郊游了, 包括珍珍也去啦。

生2:从“愉快地”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出来, 每个人都去郊游了, 大家才高兴, 快乐, 才会有好心情。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瞧, 月亮婆婆笑得多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带着愉快的心情, 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学生齐读)

师:以后, 不管是父母生病了, 还是遇到了困难, 我们大家都要懂得照顾、体贴、关心父母, 好吗?

《影子桥》教学片段与反思 篇8

【教学片段一】理解生字生词环节。

(卡片出示:你追我逐)

师:请同学们观察“追”“逐”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因为这两个字都和“走”有关。

师:同学们能用它说说话吗?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你追我逐,玩得多开心呀。

师:那咱们就开开心心地读这个词。(生读)

生:昨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几个同学在马路上你追我逐的,很危险。

师:多让人担心呀!读出你的担心来。(生读)

师:所以同学们以后可要注意,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你追我逐的。那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你追我赶。

(卡片出示:大声吆喝)

师:“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hè”。

师:请同学们看“吆喝”这两个字的部首,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生:大声叫喊的意思。

师:你能学学卖西瓜的人是怎么吆喝的吗?

生:(扯大嗓门)卖西瓜啰,又香又甜的大西瓜!

【教学反思】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个实录中,教师在字词教学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通过把生词放在语境中理解、在偏旁猜义中体会生词意思和在情境中体验等形式,内化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语言文字训练显得扎实有效。

【教学片段二】理解重点句子环节。

(出示句子: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生读句)

师:“一忽儿……一忽儿”,你能把它换成什么词?

生:一会儿……一会儿。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生:它们一会儿蹿上桥面,一会儿又跳进水里。

师:你们发现用哪个词更好?

生:“一忽儿……一忽儿”。

师:为什么?

生:从“忽”字可以感受到“一忽儿”比“一会儿”速度要更快,更突然。

生:我还感觉到“一忽儿”比“一会儿”更能表现出小鱼的顽皮。

生:从“一忽儿……一忽儿”中,我还感受到了小鱼的快乐。

(师指导读句,突出“一忽儿”的读法,读得快点、忽然点、欢快点)

(出示句子: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生读)

师:奶奶的脸是怎样的脸?

生:奶奶的脸是有好多皱纹的脸。

师:那么这里的“皱纹”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皱纹”指的是水面的波纹。

师:那么丁丁为什么会把水面的波纹想象成奶奶的脸呢?

生:因为水面的波纹是一浪一浪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也是一浪一浪的,所以丁丁看到风吹起波纹的水面就想象成了奶奶的脸。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儿吹来,水面泛起波纹是怎样的景象,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教学反思】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懂得字斟句酌地表达意思?我认为应该从我们的课堂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表意的完美。这个片段中,教师能很好地抓住“一忽儿”中的“忽”字,通过与“一会儿”进行朗读比较,在比较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表意的完美。同样,对于比喻句的理解,教师也不能只是把它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这种句式的表达特点,从实际与联想两个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作者单位: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慧林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篇9

教学片段: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生:(大部分学生)还剩三个角。(平时课上喊的最响的一个学生正在自己的本子上画着,他好象不同意这个说法。)

师:(怀疑的口气)对吗?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和小剪刀,动动手,试试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发生争论,有的说剩下五个角,有的说剩下四个角,有的说剩下三个角)

师:有三种不同意见,请你把剪的.结果给同学们看一看,告诉同学们剪去的是哪一个角,剩下的是哪一个角?

(学生有三种不同剪法)

师: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总结:剪的方法不同,可以剩下五个角,可以剩下四个角,可以剩下三个角)

……

[反思]: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10

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侧重于字理识字的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狼和小羊》一文中“争辩”“温和”两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其中“争”“温”是本课的生字。对此,笔者巧用“分解—组合”的字理识字基本策略,让字词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趣。

【片段一:争辩】

师:同学们看图,相片上这两个小朋友的手正在做什么?(出示图片略)生:争玩具。师:老师把这两只手和玩具分别用不同的颜色画出来,请同学们猜猜它是课文里的哪一个字。(出示图片略)生:是“争”字。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说说老师用不同颜色写的“争”字分别代表什么? 生:上面的“撇刀头”像一只手,下面的“横折”“横”也像一只手,是另一个人的手。中间的“竖钩”表示这两个人争的东西。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同学们看,“竖钩”代表东西,这两只手在争东西。这个“争”字就是这么变出来的。让我们举起小手,把“争”字书空一遍吧!(生边读笔顺边书空,教师范写)师:书写的时候,“争”字中间的一横要写在中线上,而且要穿出去。表示外面的一节是手臂,里面的部分是手指。“竖钩”也要写在中线上。请在作业本上写一个“争”字。师: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人在“争”呢,是谁和谁“争”呢? 生:狼和小羊。

师:对的。可是狼和小羊不是用手来争东西,而是用“语言”来争输赢。课文里有个词语叫“争”什么? 生:争辩。

师:对的。所以,“争辩”是跟什么有关?(语言)“争辩”的“辩”字中间是什么?(出示言字旁图片略。)用我们的话来说,“争辩”就是“吵架、争吵”的意思。一个人是“争”不起来的,两个人以上的争才能叫“争辩”。谁能说说,图上是谁和谁在“争辩”?(出示图片略)

生1:叔叔和阿姨在争辩。生2:裁判员和运动员在争辩。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听一听狼和小羊是怎样“争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想想狼和小羊为什么要“争辩”?

【评析】教学片段以字理为本,用“分解—组合”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争”字的几个部件;对“辩”字析解适度,明确“讠”与语言有关;最后巧妙地导入课文,使字、词、句、篇完整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段二:温和】

生1:我不知道“温和”是什么意思。师:老师给同学们看幅图(出示图片略)。这幅图就是像一个“温”字。谁来说说“温”字的各个部分分别像什么?

生2:左边的三点像个水字,右边上面是个太阳,下面是个盆子,里面装着水。

师:说得太对了,右下是个“皿”字底,表示碗、碟、杯、盘等容器。一盆水在太阳下晒了一段时间后不冷也不热,就是“温”的意思。师:我们再来看两个字“冷”“热”。(出示图片略)师:“冷”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3:结冰、冰冷。师:“热”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4:被火烧。

师:这三个字中哪一个字给你的感觉是最舒服的? 生5:“温”字。

师:对,温是暖暖的,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有礼貌的样子,就是“温和”的意思。

师:我们可以用比较法来理解“温和地说”的意思。同学们听老师读下面的三个句子,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冷”——小羊冷漠地说:“亲爱的狼先生。” “温”——小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微笑)“热”——小羊热情地说:“亲爱的狼先生。”(热情地握手)师:同学们能读一下吗?(重点指导学生读“温”的句子)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了“温和地说”能让人感觉舒服。想一想,你对谁温和地说过什么话?谁对你温和地说过什么话?

生6:售货员阿姨温和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师:“温和”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气候和物品,比如春天气候温和,白开水比酒温和。

【评析】此片段先从字理的角度析解“温”字的字形,到了解“温”字的字义,再到用对比的方法读出“温和”的感受,最后用“温和”一词说话,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温和”一词。

“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1

师:同学们学过了分数的初步知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一想,把一张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

生: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2。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格尺,找出一分米的长度,用它来量教科书的长度,看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生:(在测量后)不能。

师:像这样,把一张饼平均分给两个朋友,或者用单位长度去测量一个物体,量了几次后剩下的不够再量一次,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就需要引入分数来表示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问题,这样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巧妙地进行了分数产生的教学,使学生对为什么会有分数及什么时候用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深刻。】

【片段二】

师:你知道哪些分数?能用学具把你所知道的分数表示出来吗?

生:我知道1/4,我是用一张圆形纸表示的。把圆对折,再对折,就平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生:我知道1/5,我是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的。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1份都是这张纸的1/5。

生:我知道3/8,我是用一条线段表示的。我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8段,其中的3段就是这条线段的3/8。

师:是不是只有这三段能表示3/8呢?

生:不是,这条线段上的任意三段都是它的3/8。

师:你很聪明!

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用一个物体表示分数,如果用多个物体来表示分数,可以吗?

生:可以。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每个苹果都是这4个苹果的1/4。

生:我用6只熊猫表示。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每只熊猫都是这个整体的1/6。

生:我也是用6只熊猫表示的,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熊猫,每2只熊猫都是这6只熊猫的1/3,4只是这6只的2/3。

师:是的,一张纸、一块饼、一条线段,都是一个整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4个苹果、6只熊猫、20根火柴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些可以统称为单位“1”。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呀?

【评析:本节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对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多个物体有了更加感性的理解。教师的讲解和随后的追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对于下一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片段三】

师:同学们结合板书的内容,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概括分数的意义呢?

(学生交流讨论,形成正确观点后,教师板书分数的意义。)

师:现在我请几名同学站起来,让大家说一说这几名同学相当于这一小组的几分之几?相当于全班的几分之几?并说出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12

片断一】实验操作, 感知策略

(一) 对三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有3瓶同样包装的口香糖, 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 谁有办法把它找出来?

生1:数一数。

生2:用手掂一掂。

师:我们想想能借什么工具更方便呢?

生3:用天平称。如果天平两端平衡, 被吃的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 被吃的就在天平向上的一端。

师:好方法。现在, 我们拿一架天平, 任意拿2瓶各放在天平的两端, 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生:两种, 如果天平两端平衡, 被吃的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 被吃的就在天平向上的一端。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在找3瓶口香糖中吃过的一瓶时, 把3瓶口香糖分成3份, 天平的左盘放一份, 右盘放一份, 另外桌上一份。不管怎么称这3份, 只用1次就能把吃过的那瓶口香糖找出来。

板书:3 ( (1) 、 (1) 、1) ——1次

(二) 对5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这里有5瓶同样包装口香糖, 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 用天平称,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被吃的这瓶口香糖?

(学生用学具摸拟天平实验, 自己操作, 并记录操作的活动过程……)

师:你把5瓶分成了几份?有几种分法?请用简洁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看哪组的方法又快又多!并思考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活动……)

师:那称1次一定能找出这瓶少了几片的口香糖来吗?

生:一次能找到这种情况是一种巧合, 有可能, 但不一定。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生1:用天平一瓶一批的找, 不平衡1次找到次品;平衡, 继续找, 最多找3次。5 (1、1、1、1、1) ——3次

生2: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最多找2次。5 ( (1) 、 (1) 、3) 3 ( (1) 、 (1) 、1) ——2次

生3: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最多找2次。5 ( (2) 、 (2) 、1) 2 ( (1) 、 (1) ) ——2次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动手操作探究, 我们知道一次能找到的这种情况是一种巧合;在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的情况下, 最多2次就能确保找到这瓶吃过的口香糖。

【片断二】引导探究, 寻找策略

课件出示:这里有9瓶同样包装口香糖, 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 用天平称,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被吃的这瓶口香糖?

(一) 对9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思考, 你是把9瓶分成几份?怎么称的?请用简洁的方法把你的办法记录下来,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多!并思考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活动)

生1:9 ( (1) 、 (1) 、7) 7 ( (1) 、 (1) 、5) 5 ( (2) 、 (2) 、1) 2 ( (1) 、 (1) ) …4次

生2:9 ( (2) 、 (2) 、5) 5 ( (2) 、 (2) 、1) 2 ( (1) 、 (1) ) …3次

生3:9 ( (3) 、 (3) 、3) 3 ( (1) 、 (1) 、1) …2次

生4:9 ( (4) 、 (4) 、1) 4 ( (2) 、 (2) 、0) 2 ( (1) 、 (1) ) …3次

(二) 感受分3份的优化策略

1.引导学生对能平均分物品的优化策略探究

师:刚才, 我们对9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做法不同, 出现了不同结果;口香糖的数量都是9瓶, 找次品的次数哪种方法最优化?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实验探究过程, 自己总结一下, 在找次品的过程中, 分成几份去找的最佳办法?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观察、分析、概括、总结……)

生:平均分, 分成3份的办法最佳。

师:为什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在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中, 因为天平每次只能比较2份, 同时又可以与余下来的一份相比较, 所以想到分3份是好的分法;同时, 为了减少找次品的次数, 把9瓶平均分是最佳方案。

2.引导学生对不能平均分物品的优化策略探究

师:假如口香糖的瓶数不是3的倍数的时候, 如5瓶, 我们怎样分成3份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不能平均分物品, 尽量让每份同样多, 尽可能接近, 每份多‘1’或少‘1’。

师:出示课件:找次品时, 分成3份, 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 不能平均分的每份要尽量均等, 每份多“1”或少“1”。

【片断三】深入探究验证结论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 分析概括出这个结论, 我们总结的到底对不对, 下面一起验证一下。

大屏幕显示:这里有几组口香糖, 分别是4瓶、7瓶、11瓶、27瓶;每组中, 都是有1瓶少了几片;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在每组中保证找到少了几片的那一瓶分别需要的次数各是多少? (也可选任何瓶数进行研究)

通过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总结出不同瓶数的检测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如下:

4 ( (1) 、 (1) 、2) 2次

7 ( (3) 、 (3) 、1) 2次

11 ( (4) 、 (4) 、3) 3次

27 ( (9) 、 (9) 、9) 3次

师生共同总结验证结果:

对正好能平均分成3份的, 如3、9、27这些数量的, 就平均分成3份, 这是找到次品的次数的最佳查找办法。

对不能正好平均分成3份的, 如4、7、11、27这些数量的, 要尽可能的平均分成3份, 并且每份多“1”或少“1”, 这是找到次品的次数的最佳查找办法。

【片断四】引导观察, 寻找规律

师:下面, 我们对这个研究结果做深入的研究, 研究一下“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出示课件:“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2瓶——1次

3瓶——1次

4瓶——2次

5瓶——2次

6瓶——2次

7瓶——2次

8瓶——2次

9瓶——2次

10瓶——3次

11瓶——3次

12瓶——3次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得出:2~3瓶1次;4~9瓶2次;10~27瓶3次。

师:同学们自己再深层实验探究一下:看看都是哪些瓶数需要找4次才能找到。

生:从28瓶开始, 到81瓶都是需要4次才能找到。81 (27, 27, 27)

师:5次呢?

生:从82瓶开始, 到243瓶的都需要5次。243 (81, 81, 81)

……

三、教学反思

文章选取的了教学中的4个教学片段分别是:【片断一】实验操作, 感知策略;【片断二】引导探究, 寻找策略;【片断三】深入探究验证结论;【片断四】引导观察, 寻找规律。4个教学片段环环相扣, 一次比一次更深入, 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深层次, 从探究中发展思维, 提高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借助天平“找次品”的数学实验操作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操作中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再通过引导探究, 寻找到了“分3份”的数学优化策略;再进一步深入探究, 验证结论, 总结出不同瓶数的最优化方案;再通过引导观察, 寻找“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的规律。

上一篇:北京 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策略下一篇:注射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