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通用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在计算方面以三位数的减法为重点,有笔算、估算、口算及减法的验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已经教学的一步计算问题,还有少量连续两问的问题。由于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复杂,学生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掌握和巩固,所以本单元教材把计算教学分三部分编排。第52~57页教学过程较简单的三位数减法笔算,减法的验算,口算一百几十减几十。第58~61页教学过程较复杂的三位数减法笔算,减法的估算。第62~63页整理全单元的知识。1?教学比较简单的三位数减法笔算,让学生在迁移中主动构建知识。比较简单的三位数减法是指被减数的每一位上都够减或者某一位上不够减时,它的前一位上都有1可退的情况。由于学生有两位数减法和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经验,他们有能力自主构建三位数相减的算法。(1)笔算减法的教学分三个层次安排: 首先是不退位的减法,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着减的问题;然后是减的过程中的退位方法,从具体的退位操作到对退位原理和方法的概括认识;最后是总结减法的计算方法。第52页例题列出减法算式335-123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预计学生的算法是多样的,可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可能列竖式计算,还可能用其他方法。让学生交流算法的目的是体会各种方法存在共同点,都是3个百减1个百、3个十减2个
十、5个一减3个一,从而体会把数位对齐列出的竖式最清楚地代表了各种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选用竖式计算。第54页例题教学退位减法,仍然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时体验退位。例题和试一试安排的两个竖式中,前一个着重解决被减数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后一个着重于连续退位,即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这两个竖式里的数是特意设计的,如前一个竖式里被减数的百位和十位上都是3,后一个竖式里被减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分别是0和1。这些设计为教学预留了进行比较的空间,使学生加深对退位的体验,从而有助于他们掌握退位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与三位数的加法相似,三位数减法也让学生说算法、讲体会、谈经验以及相互提醒,在这些活动中总结计算法则。第57页第7题里安排了两组减法计算,每组里都有不退位的、只有一个数位需要退位的、连续退位的三种情况。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第55页想想做做第4题里编排了三组计算题,每组都是一道三位数加法,一道三位数减法,而且减法题是加法题中的和减一个加数。通过这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与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着写竖式;进一步体会加法时的进位和减法时的退位都应用10个一是1个
十、10个十是1个百等知识;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的内在联系。(2)结合计算教学,想想做做和练习七里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包括求剩余数、求相差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等各种数量关系。这些虽然都是教学过的,也有两点变化:一是题材不再限于游戏、故事,增加了简单的劳动、环境保护、社会知识等方面的素材。二是更开放了,第57页第9题的信息量增加了,可解决的问题多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多了。这些题应在解答之后加强回顾和体会,让学生回顾解决了哪些问题,采用了哪些运算,体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根据问题选择相关条件的经验。这些对后面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极有益的。另外,第53页第3题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两类问题编排在一起,通过解题再次理解数量关系,通过比较体会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3)验算减法采用差加减数的办法。由于学生缺乏减法中各部分关系的认识,教材首先利用例题的素材和数量,指出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合起来,应该等于原有的本数。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能够理解这个数量关系,建立验算减法的思想基础。然后指出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数量关系,理解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相加就是这道减法题里的减数与差相加,从而感受这个验算方法是合理的。教材让学生在写出的加法竖式上进行验算,教学时还应注意四点:第一,联系减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验算竖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更清楚地看到它是减法算式的差加减数;第二,让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和验算,差加减数应该等于什么数,如果差加减数不等于被减数,表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学其他的验算方法,即使个别学生知道或用了别的方法,也不在班内提倡、介绍;第四,选择适当的时机(如练习四)与加法的验算作一次比较,让学生清楚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用加法验算,不过具体操作是不一样的。2?在拨算珠的活动中体会隔位退位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隔位退位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1)第58页例题教学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的退位减法,教学活动设计成四步: 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题材内容列出算式204-108,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按照已有认知结构,要从十位退1。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教材让学生在已列出的竖式上计算,亲身感受认知冲突,产生解决新矛盾的需要,从而明白学习任务和内容。接着在计数器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想出可以从百位退,并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原理。然后把拨珠计算提升成竖式计算,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最后是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明晰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无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提出这样的策略已经是一种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十位上拨上10颗算珠;依据1个十是10个一,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个位上拨上10颗算珠,演绎思维伴随着拨珠动作而展开,领会退位原理也在其中。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不以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不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不以教师示范代替学生探索。(2)教材还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计算练习: 一是发展性练习。试一试计算1000-537,被减数个位上不够减,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要从千位上退1。计算原理与例题相同,隔位退位的跨度比例题更大,步骤比例题更多,学生能从中进一步明白隔位退位的方法。二是巩固性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都是隔位退位减,如果计算发生了错误,能通过验算及时发现。第2题是改错题,收集了学生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特别是前两题更常见,学生通过辨析找到错误所在及发生原因,并引以为戒。三是建构性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了三组计算题,在前两组里各有一道要隔位退位,另一道不要隔位退位。通过同组两题的计算和比较,让学生明白隔位退位不仅因为被减数十位上是0,还因为个位上不够减。如果个位上够减,即使十位上是0,也不需要隔位退位。四是应用性练习。让学生运用隔位退位的计算解决有关蛀牙、订杂志的实际问题,学会看懂电费单和计算当月实用电数。3?利用估算三位数加法的经验,估计三位数减法的差大约是几百。两个都接近整百数的三位数相加,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百数,口算整百数的加法,能够估计三位数相加的和大约是多少。三位数加法的估算经验可以应用到三位数减法上,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减法的估算不编排例题,利用第61页练习八第5、6题引导学生经历迁移的过程。第5题利用估算填上整百数这些数学术语唤醒已有的估计加法的经验。第6题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三位数减法的估算是转化成整百数减法进行的。单元复习里也有估算。第5题在回忆已经学过的估算的基础上,估算804-596的差,要转化成800-600进行估算。第8题先估算、再笔算,可以相互验证得数是否合理。如估算307+108的和大约是400,笔算的得数是415,两种算法的结果一致,表明估算与笔算都是正确的。编排这道题的目的就在于初步培养估算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2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 小组忙忙;大组小组, 讨论声声。您瞧: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小组成员忽多忽少;您听:三句讲一题, 五句指迷津, 小组声音忽有忽无。在这样的课堂中,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中成就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 我班孩子都能“巧”然应对, 展现出他们独有的自信, 洋溢出幸福的笑脸。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教师的“懒”。
一懒:在新授课中要适时适课而“懒”
学生能自学的新课, 教师不抢着讲;学生能讲清楚的, 教师不重复讲。经过四年级一年的培养与训练, 各小组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合作习惯, 所以, 在五年级的很多课中, 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刚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由于刚认识圆规,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 也想认识一下“圆”这位新朋友。刚宣布完学习内容, 学生已翻开课本看了起来———圈画重要知识点, 找出疑问之处。我在教室里巡视, 观察各小组的反应, 只听第二小组组长说:“你们看完了吗?”她先选的4 号种子选手李×, 让她说出自己圈画的重点。李×说:“我知道圆也是平面图形, 但它是由曲线围成, 没有顶点。我还知道怎么画圆, 将圆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另一只脚转圈, 边说边画。”孙×同学快速补充说道:“你们看我画的圆, 针尖的地方叫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把书上的知识点快速地复述了一遍。
二懒:在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中要适时适题而“懒”
在练习课中, 采用多种形式, 让练习课首先具有趣味性, 其次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练、自查与自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选用闯关练习法, 看哪一小组先闯过所有关, 到达胜利的彼岸, 摘得一颗智慧星, 要求小组成员无掉队。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做出机智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再也不会走神了, 真是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教师在上面讲得是抑扬顿挫、口若悬河;而孩子们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 老师“懒”一些, 把课堂交给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具体做法是:先小组内自纠, 纠正因马虎而错的马虎题目;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本小组成员请教;本小组都错的题目, 可通过跨组学习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 又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讲解能力, 还使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测试”, 发下试卷后, 先进行试卷总评, 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各小组按上述方法订正完成后, 进行汇报, 提出试卷中的疑问之处。一堂试卷讲评课, 看不到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演讲”的身影, 下课后却收上来一张张用红笔圈画的试卷。
三懒:在家庭作业的批阅中要“懒”出成效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业布置, 一定要做到题精而量少, 便于组长批阅、讲解、汇报。
例如: (6月16日家庭作业)
1.只列式不计算。
(1) 在一个长4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圃, 它的直径是12 米, 用一半的地方种一串红, 种一串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根铁丝,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边长是157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圆, 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4)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40 厘米, 在它的周围加上一圈铁丝, 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
2.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816.4 米的大桥。已知车轮直径约是0.65 米, 车轮平均每分钟转80 圈, 求小明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
五个小组长互对答案批阅后, 再给自己的组员批阅, 对本小组的书写和正误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带着作业纸) 。第3 小组徐×× (冠军组、优秀组长双重头衔, 对工作认真负责, 原来我班的学困生——李××, 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可想而知, 在她的管理和影响下, 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说:“老师, 今天的课外作业, 做得有点不好, 特别是计算错误率高, 张××错的最多, 你看这几题……”我听了各组长的汇报, 并看了他们的批改情况,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教案做了及时的调整, 把两道错误率高的题目加进了下次练习和重点讲解的行列。这样重点突出了, 难点更容易突破。老师“懒”了, 学生“勤”了, 学生能力有了, 教学效果增强了, 何乐而不为。
老师让一步, 就可能让出学生讲题的精彩瞬间;老师退一步, 就可能退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慢一步, 就可能慢出学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3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4
课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有 ?只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只 ┨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12,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五、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5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卷(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我会填。
(共8题;共8分)
1.(1分)2.9+2.11=_______
2.(1分)计算65-(13.5+24.6)时,应先算_______法,再算_______法。
3.(1分)爸爸身高1.86
m,比妈妈高0.27
m,妈妈身高_______m。
4.(1分)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多2.12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有_______亿平方千米,整个地球面积约为_______亿平方千米。
5.(1分)3.26至少加上_______就等于一个整数。
6.(1分)(3.58+10.63)+1.42=10.63+(_______+_______)
29.5-(9.5+6.42)=29.5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1分)35连续减去4个2.5,再加上1.36,和是_______。
8.(1分)找规律填数。
①2.5,2.8,3.1,_______,_______。
②10,9.3,8.6,_______,7.2,_______。
二、我会选。
(共5题;共5分)
9.(1分)下列图中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的是()。
A
.B
.C
.10.(1分)比5.72小1.36的数再加上0.52,和是多少?列式是()。
A
.5.72-1.36-0.52
B
.5.72-1.36+0.52
C
.5.72-(1.36+0.52)
11.(1分)减数是1.5,比差少0.32,被减数是()。
A
.1.82
B
.3.32
C
.2.68
12.(1分)一个三位小数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差是()。
A
.三位小数
B
.两位小数
C
.一位小数
13.(1分)0.6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比原数大()。
A
.6.2
B
.6.82
C
.5.58
三、我会算。
(共6题;共9分)
14.(3分)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1)105×23
(2)*702÷27
(3)*19-5.64
15.(1分)辨对错,并且改正。
(1)21.32-(6.32+3.5)
=21.32-6.32+3.5
=15+3.5
=18.5
()
改正:
(2)12.36-7.5-2.5
=12.36-(7.5+2.5)
=12.36-10
=2.36
()
改正:
16.(1分)口算。
0.36+0.05=
5.2+0.48=
1-0.56=
8.5-5.8=
+0.1=
0.75-0.25=
0.1+0.01=
1-0.01=
20.9-2.8=
=
17.(1分)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6.3+5.18+5.82+2.7
②8.36+(8.7-2.36)
③7.35-(5.2-2.65)
④23.74-19.3-2.7
⑤2.96+(5.18+2.04)
⑥6.54-2.37+2.46-3.63
18.(1分)明明的身高是1.35米,他站在椅子上比爸爸高0.17米,椅子高多少米?
19.(2分)2014年仁川亚运会三级跳远成绩情况,如下表。
名次
姓名
成绩/m
国籍
第一名
曹硕
17.30
中国
第二名
董斌
16.95
中国
第三名
金德现
16.93
韩国
(1)曹硕超过董斌多少米?
(2)1995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英国的爱德华兹创造的世界纪录为18.29米,至今无人打破。曹硕的成绩离世界纪录还差多少?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共8题;共8分)
1-1、2-1、3-1、4-1、5-1、6-1、7-1、8-1、二、我会选。
(共5题;共5分)
9-1、10-1、11-1、12-1、13-1、三、我会算。
(共6题;共9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6
第六课时
小小设计师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
充分创设创作情境,让学生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自己按要求创造美丽的图案。
难点:设计简单的图案,提高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教学过程:更多
一、创设情境
你喜欢绘画吗?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条,生硬的铁架图形经过处理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树叶。小三角变成了晶莹的雪花。一个圆,变成了漂亮的雏菊。出示课件欣赏。
欣赏之后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学生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二、自主探究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自己设计一个图案,你可以制作出来吗?自己制作?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图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图是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2)活动一。剪下学具里的卡片。分组合作。
思考:能不能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呢? 先讨论怎么贴。一起贴喜欢的图案。展示学生作品。
(3)活动二。
①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交流。②展示作品。自评,集体评。
对小时的照片给月肯定和表扬。交流创作过程。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7
4、7-
5、7-6等,学生通过算算比比,就发现了相邻算式间的联系。利用一道已经掌握的算式帮助计算邻近的算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算法。第58页第4题,根据2+6=8,不计算就在2+4和2+7中找到得数比8小的算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启示学生利用相邻算式帮助思考。单元复习整理出加法表和减法表后,找出表中横着、竖着、斜着一行算式的规律,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熟悉的算式帮助计算其他算式。(2)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熟练地口算加、减法需要充分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好的效果。① 为计算题配置有趣的背景,如送信、青蛙跳伞、小鸡回家这些背景为计算练习增添情感色彩,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些练习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小动物,要认真地算,争取都算对。② 组织学生互练。如第43页第5题、第49页第5题等。练习用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制作方便,一人出题,其余人口答,容易进行。这样的练习要经常进行,并且应该延续到后面的计算教学中去。③ 安排学生自练。如第52页第1题,照书上那样做九张数字卡片,每次任意拿出两张,用大数减小数。又如第55页第2题、第56页第1题等。这些练习只摆卡片,不需要书写,学生不觉得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利于主体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④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口算水平。练习六第3题给16道口算题加上色块,在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8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一)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
(二)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
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
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
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
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三)、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五、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9
一、填空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3-6每题4分,共21分)
1.在□里填数.
□4□8
+627
3065
2.在□里填数.
25□□
+□846
5421
3.笔算减法要记住三条:
(1)数位对齐;
(2)从()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位退1,在本位加()再减.
4.
被减数
2300
1000
减数
1500
1900
900
差
1800
60
5600
5.
加数
1800
500
2700
加数
700
600
1600
和
1400
3000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口算题(1-2每题6分,第3小题9分,共21分)
1.76-47=-57=1000-9=
100-56=2000+1500=800+1600=
2.46+30=60+70=520-60=
51+28=100-90=690+170=
3.300-67=1000-90=850-500=
43-15=400+4300=1000-1=
24+39=270+160=4300+700=
三、计算题(1-6每题2分,第7小题3分,8-9每题8分,共31分)
1.笔算并验算.
3476+2837=
2.笔算并验算.
2764-1827=
3.笔算并验算.
1001-116=
4.笔算并且验算.
8010-=
5.笔算并且验算.
438+8793=
6.用珠算计算.
14+25+36+47+58+69=
7.用珠算计算.
600-23-34-45-56-67-78=
8.用珠算做.
(1)468+789=(2)567+898=
(3)659+465=(4)1286+809=
9.用珠算做.
(1)1236-879=(2)3208-468=
(3)1543-927=(4)2573-824=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4800比哪个数多1200?
2.哪个数比2400多620?
3.甲数是1001,比乙数多26,乙数是多少?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多少?
五、应用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6分,共11分)
1.学校买来一批球,借出14个,还剩16个,把这批球平均放在5个盒子
里,每个盒子放多少个?
2.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2000台洗衣机,1月份生产620台,2月份生产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10
1、掌握轴对称性质;
2、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教学重点:
会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实践、操作: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那么它们到底具有一些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下面步骤做一做。
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l,
(1)在纸上画△ABC;
(2)用针尖沿△ABC各边扎几个小孔
(3)将纸展开,连续AA’、BB’、CC’
2、讨论、探究:
线段AA’、BB’、CC’与折痕l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
1、交流、总结:
(1)垂直于线段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边线的垂直平分线。
(3)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动手、操作
(1)打出下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并用测量的方法难对应点的边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说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线段:AD=EF BC=FG
AD=EH CD=GH
角: ∠A=∠C ∠B=∠F
∠C=∠G ∠D=∠H
3、操作、实践:
(1)按下列要求,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l
①过点A作AB⊥l,垂点头为点B;
②延长AB至A’,使A’B=AB。
如图,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2)请你作出下图中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说明:作对称线段其实就是作两个对称点就行了)
(3)已知点P和点P’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对称轴。
4、心得交流
讨论交流上述各图形作法要领、注意点,并口述画法基本步骤。
三、课堂练习:
1、画出下列图形对称轴,找出对称点。
2、下图是两个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四、本节课的收获。
(1)我能找到轴对称中的对称点;
(2)会画出对称点、对称线段;
(3)能找到对称轴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11
教案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教育心理学指出:知识的保持需要以识记为前提,识记的知识必须通过复习才能保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运算能力的要求,本节复习课重视学生对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准确计算,并学会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1)课件出示:
(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3)复习笔算加、减法的方法。
第 1 页(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2.结合练习题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3)复习笔算方法。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竖式的关系采用简便写法。注意: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设计意图:结合练习题复习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复习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1)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①课件出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这种退位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514-317= 2631-784=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老师写出竖式,并在计数器上拔403。
提问:个位够减吗?个位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老师边在计数器上演示,边和讲解:个位上3减7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是0,就要再从百位上退1。这时老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去一个珠子,并在竖式上把百位上的4划去,在它的上面写3。
提问:从百位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把百位上拔起的`一个珠子拔去,在十位上拔上10个珠,在竖式的十位上将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上10。
提问:再从十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十位上拔去1个珠子,在个位上拔上10个珠子,并在竖式的十位上将1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9,在个痊上将3划去,在它的上面写13。
请学生把刚才退位的过程在小组里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一说退位过程。
提问:现在被减数个位上应该是几?够不够减去7,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拔去7,在竖式横线下的个位上写6。
提问: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是9?十位上要减去几,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拔去2,在竖式横线下的十位上写7。
提问:现在被减数百位上是几?要减去几?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的百痊上拔去1,并在竖式横线下的百位上写2。
让学生看着黑板完整地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7,然后再请学生回答:退位以后,每一位分别是几减几,为什么?
老师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指出平时计算时,除了退位点以外,退位过程一般不写。
2、做课本第69页上的“想想做做”。
做完后让选取几道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做练习十四第2题前两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减法》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减法12-1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09-30
2015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05-13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总结08-1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2-10
二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10-23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主讲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