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导言总结(精选6篇)
国际贸易专业导言总结 篇1
•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 “国际贸易”专业是何时改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为什么要改名?有何启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尚存哪些不足?
• 哪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 在国内,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商务学科有何区别?(在国外 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学方向与商科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有何区别?)
• 一句话概括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无股重要力量(五种主要发展模式)。比较它们的特色(不同点)。• 学科 基础——国际贸易
• 产生、发展、趋势; • 主要形式&内容 • 学科 研究
• 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 • 政策研究——自由贸易、保护贸易 • 组织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实务研究 • 学科 发展沿革与现状
– 专业发展历程 – 专业发展模式 – 专业现状&问题 • 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
• 专业教学安排、教学环节、学习方法
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比重: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主要服务项目进出口总额增长 运输和旅游最快 2012 中国外贸发展环境分析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深化 史无前例。•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全球性通胀压力大 • 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多。比如失业 社保 两极分化 政局动荡等
• 所以 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 融资难度加大 经贸摩擦形式严峻 • 外贸传统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逐渐形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企业抗风险、展市场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 不利因素: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贷款利息、厂房租金、人民币汇率 • 代工、组装,低端制造。低附加值 低定价权 低利润 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国际商务
本专业培养国际化商业人才
英语流利、业务熟练、视野宽广
本专业在校期间应学什么?
知识、能力、素质
涉外经贸 = 涉外经贸专业
同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是如此。•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 公民教育
• 高等教育(高职 大学)• 综合教育。(宽口径培养?)、专业教育(不是 职业培训)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发展的 历史回顾 • 国内: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现状——未来?
– 培养目标、专业要求、课程设置、专业特色 – 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
• 国外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 商科——国际商务
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模式 • 工科院校发展模式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 A 保持行业特色吗?理工特点 B强调数理方法的应用
• 综合大学发展模式
–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
– A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综合素质提高
B整合学科资源 国贸&世经互动发展
C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学生学习——自主选择
• 财经院校发展模式
– 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
– A 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 B经管结合 商贸结合 内外贸结合 C国贸世经分割是弊端
• 外贸院校发展模式
– 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 A专业特色强
B涉外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强 C强化实践能力
• 高职高专发展模式
– 本科压缩型 VS 岗位技能型
1.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际化(教学&学术)
– 不平衡发展&绝大多数都落后
• 市场化
– 实践能力差(偏理论/基础/通识
不肯弯腰)– 跨文化交流能力差
– 结果1:同质化现象严重 标准化程度不足
– 结果2:低端竞争过度化(高职高专冲击大)
高端就业市场
冷清(严重不足)
• 融合化: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整合发展 • 本土化:彰显本土特色(→本科 学术方面)• 5.1 培养目标 • 5.2 课程体系 • 拓展A:5.6.1不同大学培养计划的比较 • 5.3 人才素质要求 • 5.4 知识和能力模块 •
• 总拓展B :5.5 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与区别 • 总拓展C :5.6.2/3 国内vs国外培养计划的比较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教学安排与学习方法 • 教学安排:课堂讲授、讨论;课程作业;辅导答疑;考核(考察、考试)
– 课堂教学(课内)
• 基础课(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 • 必修课+选修课
请浏览p138
– 实践教学 – 课外
• 大学教学的特点
– 阶段性
– 专业性、研究性、创造性 – 自主性、独立性 – 开放性
• 大学学习方法? • 专业学习建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科基础 • 经济学基础
– 经济学原理
–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 – 国际金融(包括国际投资)
• 管理学基础 • 法学基础
– 与贸易相关的国内法
–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条约 – 国际经济贸易惯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基本概念 • 经济学:价格、市场、行业、机会成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
业 • 国际贸易学: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
组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贸易差额、对外贸易依存度 • 国际投资学: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优势 • 法学:国际条约、国际经贸惯例、多边贸易体制 • 管理学:组织绩效、组织结构、激励、竞争战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主要形式 • 国际货物贸易 • 国际技术贸易 • 国际服务贸易 • 国际投资 • 国际经济活动的其他形式
国际贸易专业导言总结 篇2
基于这一目标与现状, 高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校外实习时间长, 联系实习单位相当困难, 组织控制也有一定的难度。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不愿意让本企业以外的人员直接接触其业务。即使同意也是让学生干一些跑腿打杂的事情, 很难接触它们的核心业务。因此, 做好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工作尤为重要。商务英语校内模拟实习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检验与总结, 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求职前的重要准备阶段。
目前, 各个高职院校比较流行和成功的做法是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国际贸易实物的网上模拟操作。本校英语教研室已经组织了商务英语2005级、2006和2007级的校内实训, 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与创新。本人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之一, 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 以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操作规程和技术为基础, 通过详尽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和做法,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的程序和技巧, 为以后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习内容
(1) 交易前的准备环节 (国际市场调研、确定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 。
(2) 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 (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 。
(3) 出口合同履行 (出口合同履行程序、备货、催证、审证、改证、出口装运、制单结汇) 。
(4) 进口合同履行 (进口合同履行程序、申请开证、租船定舱与投保、审单付汇、报关报验与提货) 。
(5) 业务善后 (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索赔与理赔) 。
(6) 综合业务模拟 (彩电出口业务综合模拟、白卡纸进口业务模拟) 。
3. 实习的必要条件
3.1 硬件设施
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是开展进出口仿真操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校配备的设施和设备主要有 (1) 操作室两间, 一间为电脑房, 以便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各种单证, 特别是通过国际贸易仿真操作软件能在电脑上实现操作;另一间为样品陈列兼洽谈室, 作为进行看样和模拟洽谈的场所。 (2) 投影仪、VCD、电视机作为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的工具。 (3) 业务流程展示板。 (4) 已经填好的样板单证实务展示台。 (5) 空白单证存取柜。 (6) 传真机一台。 (7) 电话机一部。
3.2 软件环境
首先应该重视国际贸易流程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的开发与任务指导书的编制。我校已经与某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利用了操作软件, 并且根据此软件编制了模拟实训指导书, 内容包括:函电撰写、合同订立、信用证审核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参考指导书并通过电脑操作, 学生就能学会进出业务的整个程序操作, 学会各种单证的制作, 还能测试自己业务水平的高低。
其次是相关材料的准备, 如出口业务总的流程图、作为样本的全套已经填好的报关单据、出口结汇的单据以及相关的合同和信用证;全套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或光盘;模拟的背景材料及有关文件。
4. 实习特色
本次实习较其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相比具有以下突破:
(1) 师资配备上, 打破常规, 安排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该实习综合运用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单一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很难胜任全部的实习指导任务。我校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共安排了四名指导教师:一位具备多年外贸公司工作经验并熟悉法律知识, 一位国际贸易专业并具备多年英语教学经验和两位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具备一定外贸知识和经验并分别教授《报关报检》和《外贸函电》的年轻教师。四位教师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团队指导学生的实习。
(2) 实习的最后阶段安排了一次对学生的实习答辩, 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实习的成果。答辩小组通过提问的形式类似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答辩和用人单位的面试。此举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对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很有帮助。
(3) 实习作业主要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学生第一周实习期间的作业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事实证明, 这一方法从一方面使所学知识得到了真正应用, 另一个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所有实习过程全部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事实证明, 该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
(5) 组织编写了商务英语专业实习任务书与实习指导书。两本指导教材以国际贸易的流程为主线, 综合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5. 几点建议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倡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虽然外贸企业的外聘教师实践经验丰富, 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的限制及管理的难度, 导致外聘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和本校教师展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本校教师授课能力较强, 责任心强, 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 学校应该重点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我校教师到外贸企业或物流、海关等单位参观学习。
(2) 加强商务英语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语音室、图书馆、微机室和教室建立模拟实验室, 仿真模拟公司和谈判会议室, 增强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商务英语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 开展个人报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创设各种真实的商务语境, 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突出实践的任务型、项目型为主要教学方式, 适时辅以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 在商品推介、价格磋商和谈判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商业实战模拟。
(3) 积极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鼓励所有上本课程的学生, 利用业余时间到亲戚朋友的外贸公司、企业进行调查, 尽量收集到一些真实的英文往来信函及具体单据。除此以外, 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合适的内容, 缺失的部分材料可以由教师予以提供, 这样, 学生就会对撰写、翻译各类英文业务信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学习兴趣与动力也会随之提高。
(4) 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 随时调查了解外贸行业的最新动态改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进出口贸易实验室模拟操作,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 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技巧。文章结合当前的外贸形势和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物模拟实习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校内模拟实习,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1]何相荣.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学特色[J].北京:中国培训, 2000, (8) .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0)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总结 篇3
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效指导下,我院依据市场调研情况,制定了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五至八年的努力,以“语言能力+外贸知识+综合技能”三者并重,突出“英语+外贸”核心技能,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经济,面向浙江省的中小外贸企业,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教学;设置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据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报关与商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并分阶段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建设,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已建成6个专业实训室、7个语言实训室、10个多媒体教室以及27家校外实训基地,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了认知实习、英语视听实训、单证技能实训、商务模拟谈判实训、外贸模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与紧密型合作基地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实用型人才。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对四门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改革考核、考试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对老师的测评中满意率大于90%。
具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规范、齐全,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教学档案管理规范、齐全。
通过学风建设,通过学用结合,本专业学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国贸专业学生获国家各类奖学金106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本专业学生较好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在各项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83.33%的G06级国贸学生取得了一本以上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踊跃参加各类活动和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缩短了与岗位的距离,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内部培养、聘请的方式,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已公开发表论文35篇。主编、参编教材6本、自编教材4本,自编讲义和习题集4本,主持金华社科联立项课题1个,院级课题2个。
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建设,特色也已初显端倪:
1、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产、学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
2、有序地实施为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会展,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志愿者、翻译、导购等会展服务工作的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经济输送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3、积极为地方培训各类外贸人才。
导言教案 篇4
同学们,和大家一样,我最初接触语言学这门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学了好几种语言,想学哪门语言拿上教材学就行了,语言学又不是哪一门具体的语言,有必要还要学语言学吗?语言学这门课包括哪些内容?它和具体的一门语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好语言学有什么作用?疑问很多。带着这些疑问,首先,我们通过一个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来初步了解一下语言学,我们一起来打开语言学的迷宫。
引导学员思考问题:首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展示动画,根据动画内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再用动画讲解人的大脑的分工讲解。最后得出答案,由此引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过渡语:搞清了人的大脑分工的情况之后,对于刚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人的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各不相同,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所以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课件显示: 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内容。过渡语:刚才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对了解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那么我们今天正是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的:
了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发源地,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2、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
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时间:1学时 【展开讲授】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对象
板书或课件显示: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教学用语:语言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很不具体,显得有些抽象,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哪些方面还是没有说清楚,下面我们就能过几个事例来看看语言学具体都研究些什么。教学用语:(同时演示图片)我们回顾一下:2013年我们开始做着“中国梦”;为了切实改进作风,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为了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我们在提倡了“光盘行动”;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也遭遇了 “十面霾伏”。
每年,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都会盘点并公布当年的新词语,那么,这些词语都有前所未有的,这些流行语真实映照了媒体视野中的世界万象与世态民心,客观记录了当下的社会温度和国民记忆。所以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下面我们再看看四大古典名著中关于口的不同用法(展示课件)。这个例子说明了语言是发展变化,刚才我们看的汉语的词语的发展变化,那么维吾尔语词汇中是否也有同样的现象呢?(展示课件)通过刚才汉语和维语的例子,说明了语言的发展变化也是值得研究的。可见,语言学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只是冰山一角。
(二)语言学的产生
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栏目叫做“百家讲坛”,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是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以及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等。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更是用古人的智慧来诠释今天的生活。(课件展示)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首先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许多学者从事这样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文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教学用语: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成为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而不是别的地方呢?这与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有关联吗?有怎样的关联呢?
在中国,文字和书面语很早就出现并成熟起来。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
中国传统语文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文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古印度的语文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文研究也产生了影响。教学语言:为什么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能取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为什么把希腊和罗马放在一起,二者有何关系?(播放视频)
在欧洲,古希腊是欧洲人为之骄傲的源头,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文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后来随着语文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过渡语:那么在古代,语言学的研究是不是就很充分了呢?如果不完备,它有那些局限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语言研究的局限。
(三)古代语言研究的局限
语文学时期的语文研究虽然成果巨大,但语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首先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其直接目的大多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文自身的规律,对同朝代活生生的口语更是完全不感兴趣。这必然会使人们对语文的认识受到限制。因此,语文学时期的语文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过渡语:既然古代语言研究有局限,它又的怎样发展的呢?
(四)语言研究的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变化。随着近代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世界语言广泛的了解,语言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也有了发展,研究不再局限在古代书面语,许多活的口头的语言也得到了客观的观察描写。
到了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存在于语言社团中的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语言整体的结构和发展得到了较全面地研究。
(五)语言学的分类 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语言研究可以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语言研究也可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例如:维语的舌尖颤音的脱落,在察合台语中的“四”比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四”要多一个舌尖颤音。这是在历史的发过程中,语言语音系统的变化。
过渡语:刚才我们讲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它的三大发源地,研究的局限性和分类。那么语言学产生的历史如此悠久,它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只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和内容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要真正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认识清楚,则不是语言学所能独立完成的,还需要各门学科的配合和协作。很多学科都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生理学的研究(加动画“人体发音器官”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物理学的研究(加动画“语音的感知”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的相关知识)病理学的研究(加动画“大脑的分工”来说明研究语音的传播需要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这些学科研究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语言自身,但这些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语言的各个侧面和各种特性是必需的,有益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深入。语言研究首先和其他人文学科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无论从语言现象的特征看,还是从语言学的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小结扩展】
本课我们学习了语言学的对象、它的三大发源地、研究的局限性和分类,理解了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查阅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借助网络,了解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的优秀文化传统,理解这三个地方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的发源地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关联。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文化传统的继承 语言文字教学 文化交流
2、语言学和其他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体现出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语言人类学
3、由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规范,文字的规范,各民族语在教育中的地位,等等。总之,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具有科学 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小结扩展】
本课我们学习了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理解了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要学会分析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布置作业】
《导言》 7 篇5
A. 课时安排:二教时。
B. 教学目的:
一、思想教育目标:学习作者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能力培养目标: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C.教学设想:
一、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词语,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二、师生互动,展开讨论,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筛选文中各种信息,掌握筛选信息的一些技能。
三、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一些长句,并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
第一课时
A.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一、由题目导入课文。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二、教师明确本课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理解。
第一种理解:主要写了四方面内容。即《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第二种理解: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对《物种起源》从.写作到出版的一些说明;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三种理解: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概述《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为本书写了出版说明;阐明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
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3.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4.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对于此题,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弄懂“目的”和“意义”两个词的含义即可。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6.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四、教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
1.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
要信息。
2.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
同。
3.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
捉重要信息,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五题。
第二课时
A.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B.教学步骤:
一、明确本课教学重点,检查作业情况。
对于课后第三题,教师稍作明确即可,把重点放在四、五两题上,第四题训练学生对长句中信息的总体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关的信息点。第五题,训练学生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分析能力,其实也就是对隐含信息的挖掘能力,其中,“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当时”体现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认为自己的结论绝对正确。“窜入”用得准确生动,在这项科学研究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该”既表达了“确信”的语气,又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对自然选择与物种变异的关系的认识还是一种推断。
二、教师介绍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确: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关系”,它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
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
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明确: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学生依照练习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长句(屏幕随同显示),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过程如下: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
①.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
②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
③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审人,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学生回答后归纳: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言设计 篇6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导课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优秀的生物教师应用精彩的导言,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导言其实就像乐曲中的“引子”, 起着渲染气氛、烘托氛围、酝酿情绪、渗透主题、诱发思维和带入情境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 归纳总结, 推理判断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优美的“引子”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 让学生带着愉悦轻松地状态步入学习新知识的课堂, 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直接导入法
1.1 概念
所谓直接导入法就是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 不作多余的渲染, 直接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在最短的时间内阐明教学目标、学习目的和要求, 以及点出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导课方法。这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中学生物教师最为常用的导课方法。
1.2 案例:“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课标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第一节内容。针对本节课抽象、古老的特点, 教师上课时可以这样导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 然后板书:第一章 (居中) 生物的进化。接着说:“这一章主要探讨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起源的, 以及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从原始的生物演变发展而来的。这些人们历来关心的问题, 不仅有某些不同的观点, 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今天我们用科学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进行学习和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课题‘生命的起源’。”然后板书, 导入正课。这种导入既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明白本节课需要学什么, 而且教师不容易罗嗦, 为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2 直观导入法
2.1 概念
所谓直观导入法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画、幻灯、标本、模型、或媒体演示物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景象, 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的导课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色彩性, 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实物、视频等很感兴趣, 能很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从观察中提出问题, 进入新课。
2.2 案例:“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中的“DNA结构”
在讲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中的“DNA结构”时, 教师为学生出示DNA双螺旋结构, 使学生对于原本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展示的同时提出问题:DNA结构为什么会是双螺旋的呢?这对于遗传信息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发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猜测能力, 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实例化, 当然该种导入法中教师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展示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二是在学生观察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指示观察、思考的关键;三是教师要及时反馈, 倾听同学们想法, 避免只让学生思考却不让表达思维的现象。此种导课方法在讲授“骨的构造”一节时也很适用。
3 悬念 (设疑) 导入法
3.1 概念
所谓悬念 (设疑) 导入法指教师故意在扣人心弦处嘎然而止, 引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激发学生想要知道结论的兴趣,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导课方法。
3.2 案例:“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教师在讲授“性状遗传的规律性”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对夫妇都有耳垂, 可是却生出一个无耳垂的女儿, 试问:A、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吗?B、无耳垂女儿是不是这对夫妇亲生?C、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 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通过设置悬念,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图表导课法
4.1 概念
所谓图表导课法就是利用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图表予以呈现,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 从而引入新课。
4.2 案例:“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师在讲授“生命活动调节”时可以搜集植物幼苗的破土而出、在繁殖季节, 两只雄羚羊为了一只雌羚羊而相互争斗、跳水运动员优美复杂的动作、长跑运动员比赛、人体内各种激素及缺乏某种元素患病表等图片和表格, 设问:为什么能够这样呢?从而导入“生命活动的调节”。
利用图表导入新课是一种创新型的方法。很多生物学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图表予以呈现, 所以它与生物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5 复习导入法
5.1 概念
所谓复习导入法就是教师有意向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总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学习新概念、新知识的导课方法, 是中学生物教师用的最普遍, 也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导课方法。
5.2 案例:“减数分裂”
在学习“减数分裂”有关内容之前, 老师已经给学生深入讲解过“有丝分裂”有关内容, 所以在讲授“减数分裂”时教师大可先复习有丝分裂的基础知识, 总结学习有丝分裂的思路, 指出有丝分裂的意义, 进而将减数分裂衔接进去, 指出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然后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有丝分裂的方法去学习减数分裂, 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导入法是一种最为广泛、普遍的导课方法。古人言:“温故而知新”。复习不仅仅是为了修补遗忘的旧知识, 而是添建一大堆新的知识。学习者一般会根据已有的旧知识进行选择, 那些能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知识往往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典故导入法
6.1 概念
典故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 教师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的故事、寓言、谜语或成语等典故组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课方法。
6.2 案例:“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 同学们不太了解,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这一典故做成PPT, 展示给学生, 请一位说话很有风趣的学生讲述这一故事, 在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因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 (1) 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 它靠什么结构? (2) 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 它靠什么呼吸? (3) 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这样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 肯定会积极看书, 认真思考, 热烈讨论, 最终很快解决问题。
中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 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发展史和科学史中, 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 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7 实验探究导入法
7.1 概念
实验探究导入法是新课改之后中学生物教学中大力提倡的导课方法, 它是通过有趣的、与讲授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7.2 案例:“蒸腾作用”
教师讲授“蒸腾作用”一节课时, 首先展示一株盆栽的番茄, 叫一名学生上前将番茄茎折断, 让学生观察切口处有什么变化, 待切口处流出液滴时, 提问:“为什么会流出液滴?”“是什么力量使水和无机盐由下往上提升呢?”学生边动手边观察, 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教师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急切探究原理的欲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和猜想的思想, 为以后深入研究生物学有很好的帮助。
8 结语
中学生物教学的导课方法很多, “教无定法”, 导课方法也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地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导课这一重要环节, 并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安定情绪, 进入状态, 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课堂教学, 实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感情定调,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孙少华.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导言设计.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1年4月.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国际贸易专业导言总结】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总结11-2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05-22
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词汇10-23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07-3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09-28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07-20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10-06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11-08
国际贸易专业求职信07-23
基础英语国际贸易专业词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