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精选6篇)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1
第一节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一、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是:
口温 37℃(36.2℃~37.2℃)
腋温 36.7℃(36.0℃~36.7℃,比口温低0.3℃~0.5℃)肛温 37.5℃(36.5℃~37.5℃,比口温高0.3℃~0.5℃)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1.运动 2.进食 3.情绪 4.年龄 5.性别 6.时间 7.环境 8.疾病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glass thermometer)是最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分口表、肛表、腋表三种。水银体温计的刻度为35~42℃。
2.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3.可弃式体温计(disposable thermometer)
4.感温胶片:胶片上有数字的黑带,可随体温而改变颜色。
5.红外体温监测仪:可以测量额头、手心、脸、耳部等部位的温度,测额头温度时其额头部位不要有头发遮挡。
2、测量体温的方法(以水银体温计为例)
(1)测量方法:使用前检查体温计有无皮损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向患者解释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及患者愿意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①口温
A、操作前:确定患者有无测口温的禁忌(经口呼吸者、患口腔疾患、行口鼻手术者,不宜测量口温)。如患者曾进冷、热饮食或曾吸烟、须待口腔恢复原来温度,过30分钟后再测量。
B、操作时:将口表球部放在舌下热窝,该窝位于舌系带两侧,与舌底面和口腔底相连,左右各一。嘱患者闭口,用鼻呼吸,勿说话,勿用牙咬体温计,测3min。
C、操作后:握住玻璃管部取出体温计,用消毒液纱布从玻璃管部到球部将体温计擦干净,体温计与视线齐,转动体温计,读取数值。整理用物。消毒体温计。
②直肠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及不合作的患者。
A、操作前:确定患者无直肠测温的禁忌症(心脏病、心肌梗死不宜测直肠温度,直肠手术、腹泻或直肠疾病患者禁由直肠测温),拉上窗帘,保护患者隐私。D、操作时:常用于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测温者。有心脏疾患者不宜使用,因肛表刺激肛门后,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嘱病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体温计水银端涂润滑油,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4cm,3分钟后取出,用卫生纸擦净肛表,看明度数,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液内浸泡,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记录。
③腋温
A、操作前:确定患者有无测量腋温的禁忌症(腋下有伤口或者炎症、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者不宜测量腋温),如果局部刚洗过或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后再测。
操作时:置体温计于腋窝,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测量10min。取出体温计,直接读数。余同测口温。【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沸水清洗体温计,以免体温计破裂。
②如体温计不慎破裂,应及时将散落的玻璃和水银清扫干净,以免伤害他人。
③当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吞下水银时,应立即口服大量牛奶或蛋白,使汞和蛋白结合,以延缓汞的吸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服大量精纤维食物(如韭菜)或吞服内装棉花的胶囊,使水银被包裹而减少吸收,并增进肠蠕动,加速汞的排出。
④如体温和病情不符,可在床旁重新测量一次,必要时可测量直肠温来复查 ⑤为婴幼儿和意识不清者测体温时应有人在旁守候。
3、玻璃体温计的消毒
①用物准备 2只有盖消毒液容器内有拎襻的网状小篮、离心机。常用消毒液有1%过氧乙酸、70%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液。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容器、网状小篮、离心机容器每周消毒1次。
②方法 先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内,5min后取出,冲洗;用离心机甩下水银(35℃以下);再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用冷开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清洁盒内备用。
4、体温异常及其护理
(1)发热(fever)。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发热。
发热的程度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分为: 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以上
高热病人的护理:
A、观察病情 高热病人应每4 h测量1次体温;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天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后,连续测二天,每日三次。
B、降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
C、补充营养和水分 少量多餐补充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D、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1)休息 2)口腔护理 3)皮肤护理
E、加强心理护理 观察发热各阶段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予以耐心解释,以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F、健康教育 与病人共同讨论分析发热原因及防护措施;教育病人加强营养、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能力。
(2)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应用退热药后发生急剧降温反应,可导致体温过低。分类:
轻度:32-35℃(89.6-95.0℉)中度:30-32℃(86.0-89.6℉)
重度:30℃(86.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73.4-77.0℉)
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
A、环境: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以22-24℃左右;新生儿置温箱中。
B、保暖措施:给予毛毯、棉被、热水袋、电热毯等。给予温热饮料。磨擦身体表面可以增加皮肤内的热量。
C、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至少每小时一次,直到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
二、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管壁随之扩张。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这种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这种搏动在浅表的动脉可触摸到,临床简称为脉搏(pulse)。
(一)脉搏的概述
1.速率(pulse rate)脉率是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当脉率微弱难以测定时,应测心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脉搏速率常见的异常变化有:①.速脉(tachycardia)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速脉(心动过速)。常见于发热、大出血、甲亢、心力衰竭、休克等。
②.缓脉(bradycardia)成人脉率低于60次/min,称缓脉(心动过缓)。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正常人如运动员也可有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影响脉率的因素:
(1)年龄 年龄愈小,脉搏愈快,新生儿可达130~140次/min,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到老年时轻度增加。
(2)性别 女性比男性稍快。
(3)体型 身材高大者比同龄身材矮小者为低。
(4)其他因素 进食、运动、情绪激动时脉搏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时较慢。
2.节律(pulse rhythm)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它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情况。正常脉律是搏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但在正常小儿、老年和部分成年人中,可见到吸气时脉搏增快,呼气时减慢称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节律异常的变化的有:①.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过早搏动)。常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病人。
②.二联律(bigeminal pulse)三联律(trigeminal pulse)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三联律。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③.脉短绌(deficient pulse)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绌脉(脉搏短绌)。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
3、脉搏强度的异常
①.洪脉(full pulse)当心输出量增加,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人。
②.丝脉(thready pulse)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细脉)。见于大出血、主动脉瓣狭窄和休克、全身衰竭的病人,是一种危险脉象。
③.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洪水冲涌,故名水冲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病人。检查方法是将病人前臂抬高过头,检查者用手紧握病人手腕掌面,可明显感知水冲脉。
④.交替脉(alternating pulse)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交替脉是左心室衰竭的重要体征。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人。
奇脉(paradoxical pulse)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奇脉。可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的病人。
(二)脉搏的测量方法
测量脉搏的常用部位 测量脉搏时,一般选择较表浅的动脉,最常用的是桡动脉。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测量桡动脉时,可选择颞动脉、耳前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进行脉搏的测量,如图:
1、脉搏测量的方法(以测量桡动脉为例)
(1)操作前:准备秒针手表,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询问患者是否刚从事过剧烈活动,如爬楼梯、跑步等,如果从事剧烈活动,应让患者休息20min后再测量。
(2)操作时:①协助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手臂放在舒适的位置;②操作者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按在动脉上;压力大小适中,以清楚触到为度,计数脉搏30s,得数乘以2,所得数值为脉率。【注意:诊脉时,不可用拇指,因检查者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患者脉搏相混淆。】
2、测心率的方法:当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计数1分钟心率代替诊脉。测量时将听诊器放在心尖搏动最强的地方(胸骨左侧5~7.5cm处,左乳的下方)
3、脉短绌的测量:应由两人分别测量患者的心率和脉率,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的口令,计时1min。【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例如100/70次/分】 注意要点:
(1)若测脉率前有剧烈活动、紧张、恐惧等强烈情绪反应者应休息30min,待安静、情绪稳定后再测。(2)偏瘫病人,应选健侧肢体测脉率。
(3)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4)测脉率同时应注意脉搏强弱、节律、动脉壁弹性等,为疾病的变化提供依据。
三、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一)血压的概述
1、血压(blood pressure, BP)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的是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称收缩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当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称舒张压。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2、正常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90~140mmHg(12.0~18.6kPa),舒张压为60~90mmHg(8.0~12.0kPa),脉压为30~40mmHg(4.0~5.3kPa)。
3、异常血压
1.高血压(hypertension)收缩压≥160mmHg(21.3kPa)和/或舒张压≥95mmHg(12.7kPa)称高血压。2.临界高血压 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称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1~159mmHg(18.8~21.2kPa)之间,或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
3.低血压(hypotension)收缩压低于90mmHg(12.0kPa),舒张压低于60mmHg(8.0kPa)称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大量失血、心肌梗死。4.脉压异常
脉压差增大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甲亢等。脉压差减小 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末梢循环衰竭等。
血压水平的分类
类别 正常血压
收缩压(mmHg)<120
舒张压(mmHg)<80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二)血压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1、测量工具 血压计与听诊器常作为一般测量血压的器械。常见的有水银血压计、无液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其中电子血压计主要又分为袖带式和腕式。
(1)水银血压计:目前最常用。由水银槽、立柱玻璃管和袖带组成。(2)无液血压计:它是由袖带与有刻度的圆盘表相连,表上的指针指示压力。
(3)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使用时不用听诊器,而且在数秒钟内便可得到读数。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易学,常用于家庭自测。
2、血压的测量方法(以水银式血压计为例)
(1)测量前:①评估患者,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②告诉患者测量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③检查血压计是否完好,是否已经校对,血压计置测量前状态——气门打开、袖带无充气、水银柱的弯月面对准零点。
(2)测量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卧位平腋中线。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关气门握加压气球加压按照要求测量血压,缓慢放气,以每秒下降 4mmHg为宜,当听诊器出现第一声搏动时,为收缩压,当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测量结束,排尽袖内空气,扪紧压力活门,血压计盒盖右倾 45度记录血压数值。
(3)测量后:测毕彻底放松气门活塞,解去袖带并排尽其中空气,关闭水银柱开关,按要求将血压计放好,帮患者整理好衣袖。
3、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和校正,保证其准确性,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动。(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用后趋尽袖带内空气,卷好。
(3)如需重测血压时,应在下一次测量之前排空袖带内气体,汞柱降至“0”,且使前臂血流恢复正常循环半分钟以上。
(4)需密切观察血压者,每次测量血压应尽量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5)对偏瘫患者、正在输液的患者,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四、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一)呼吸的概述
呼吸(respiration)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2、异常呼吸(1)频率异常
①呼吸过速(tachypnea)指成人呼吸超过24次/min(表12-1)。见于发热、疼痛、缺氧、甲亢等患者。②呼吸过缓(bradypnea)指成人呼吸低于10次/min(表12-1)。见于颅内压增高、安眠药中毒等患者。(2)深度异常
①深度呼吸 又称库斯莫氏呼吸(Kussmaul’s respiration)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表12-1)。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②浅快呼吸 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表12-1)。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胁骨骨折等,也可见于濒死的患者。(3)节律异常
①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②间断呼吸 又称毕奥呼吸(Biots respiration)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4)声音异常
①蝉鸣样(strident)呼吸 表现为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似蝉鸣样的音响。多见于喉头水肿、痉挛、喉头异物等。
②鼾声(stertorous)呼吸 表现为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所致。多见于昏迷病人。
(5)呼吸困难(dyspnea)呼吸困难是指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可出现紫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表12-1),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或腹上角出现凹陷)。由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所致。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表12-1)。由于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呼出不畅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是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而快。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常见于肺部感染,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
(二)呼吸的测量
呼吸的测量方法(1)操作前:评估患者是否刚从事剧烈活动,如果是,应等患者平静后再测。
(2)操作时: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一般患者计数30s,对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及婴儿,要计数lmin。当危重患者气息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情况,加以计数。
三、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有效咳嗽:取坐位或半坐位,放松双肩,上身前倾,协助固定胸腹部或手术伤口处,嘱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再用力做爆破性咳嗽,以咳出痰液,咳嗽间歇让患者休息
2、胸部叩击 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护士拍打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杯状,五指并拢,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地轻叩。拍打的同时,鼓励病人自行咳痰。是指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叩打胸背鄣,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叩打,肋骨以下、脊柱、乳房 等部位禁止叩打。
3、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嘱患者多饮水,通过使用加湿器等,使房间内的湿度在保持在60%左右。
4、体位引流:特殊的体位有利于肺叶内分泌物的引流,并可帮助患者排空聚积的分泌物,尤其是当同时使用深呼吸和咳嗽,效果更好。不同体位使用肺部不同部位分泌物的引流。
体位引流的过程中容易比较疲劳,患者一般每天只能耐受2~3次疗程,每次疗程持续<30min。体位引流和叩击之后,随即进行深呼吸与咳嗽,以利排出松脱的分泌物。
5、给氧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脉速、呼吸加速、皮肤苍白或发绀等低氧症状时,应及时给氧以维持生命,并及时入院治疗。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指标,当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7kpa时,则应给予吸氧。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本组428 例手术患者, 骨折手术185 例 ( 43. 22% ) , 剖腹探查手术86 例 ( 20. 09% ) , 子宫次全切手术60 例 ( 14. 02% )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7 例 ( 15. 66% ) , 疝修补术30 例 ( 7. 01% ) 。35 例患者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诱导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脉血压下降, 2 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呼吸暂停, 1 例患者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 1 例出现了外渗, 以上情况均在积极用药、心肺复苏后患者病情稳定, 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复苏后安全送回病房。
1. 2 静脉麻醉过程 方法过程[3]: 麻醉诱导如未用肌松药时必须密切观察呼吸运动, 在诱导前后30min内输入平衡液500~ 800ml, 确保在麻醉诱导期间输无其他溶质 ( 如抗生素) 的平衡液, 准备好麻醉机、氧气、喉镜、气管插管、吸痰器、连接导管、吸痰管、呼吸面罩、各种抢救药及抢救器材, 建立2 组静脉通道 ( 成人使用20G、22G留置针, 小儿使用24G留置针) , 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用药顺序如下: 患者体格1 级、2 级: 成人咪达唑仑0. 01 ~ 0. 04mg / kg, 盐酸芬太尼2μg / kg, 丙泊酚2mg / kg ( 如体格为3 级以上, 量依据病情作出调整) , 苯磺酸阿曲库安0. 4 ~0. 5mg / kg; 小儿盐酸芬太尼2μg / kg, 丙泊酚2 ~ 2. 5mg / kg。
1. 3 治疗效果 428 例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的手术患者均达到麻醉效果, 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2 观察要点
2. 1呼吸变化, 包括呼吸暂停和呼吸抑制 丙泊酚对呼吸与血液循环均有抑制作用, 对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4]。从而机体Pa O2下降、Pa CO2升高, 如不及时纠正, 可发生不良后果, 甚至呼吸心搏骤停。
2. 2血压下降 丙泊酚对血液循环有抑制作用, 麻醉期间血压下降幅度与静脉注射剂量和速度成正比。血压下降是丙泊酚麻醉诱导最显著的不良反应。
2. 3心率变化 给予诱导剂量后心率变化不明显, 丙泊酚维持麻醉时心率可增快、减慢或不变。
2. 4外周静脉损害 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较高, 偶尔还可以引起注射部位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2. 5神经肌肉异常症状 个别情况下也可发生惊厥、癫痫样抽动、肌阵挛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兴奋现象, 以及出现皮肤过敏, 甚至偶有急性过敏性喉水肿者, 其发生机制不明显, 但需引起警惕。
2.6禁忌证 (1) 由于丙泊酚可引起痉挛性抽搐, 因此对曾有过其他麻醉药所致的痉挛性抽搐及有癫痫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丙泊酚。 (2)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较为罕见, 但是可危及生命, 丙泊酚输注速度是4mg·kg-1·h-1或输注时间>48h可能发生。 (3) 血脂升高可能是发生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第一个指征。
3 防范与处理
3. 1减少注射疼痛 选用较粗的静脉, 不用手背静脉以及在丙泊酚的药液中加入利多卡因或改变丙泊酚药液成分均可减少注射疼痛的发生。
3. 2 恢复期控制 应用丙泊酚麻醉期间, 尤其是恢复期, 应注意有无焦虑、烦燥、痛苦表情、眼球震颤, 肌阵挛和意识恢复延迟等情况,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 应避免对患者过度刺激, 可给予小剂量地西泮或咪达唑仑镇静控制。
3. 3降压 对于病情较重或心脏外科患者, 为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应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量的液体负荷, 并分次小剂量给药 ( 10 ~ 30mg或输注)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3. 4 联合用药 联合应用多种麻醉药物较仅应用1 种或2 种麻醉药物更安全, 若干种麻醉药物合用可能有利于麻醉管理。
3. 5 术中突发心搏骤停的诊断与处理[5]
3. 5. 1 术中心搏骤停的诊断: 术中患者多有各种监测, 有心电图连续示波和直接动脉压监测的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的征象时, 在排除仪器故障或电信号干扰的情况下, 可立即作出诊断。对于术中原本意识保持清醒的患者可结合以下征象在30s内确定诊断: 意识消失、大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和呼吸行为停止。
3.5.2术中突发心搏骤停的处理:应遵从心肺脑复苏的基本原则, 即5个早期:早期识别和求助, 早期心肺复苏, 早期电击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早期复苏后的综合处理。采用最新心肺复苏管理指南即美国心脏学会 (AHA) 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 (CPR) 与心血管急救 (ECC) 指南。
3.6防止呼吸抑制麻醉前准备: (1) 麻醉前24~48h戒烟; (2) 控制急性细菌感染; (3) 麻醉前胸部理疗; (4) 药物治疗支气管痉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Sp O2) ≥95%。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PETCO2) 35~45mm Hg。改善体位。充分供氧。减轻患者的疼痛。
3. 7 围手术期护理[6]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 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 直至基本康复,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 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 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 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 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 7. 1 术前护理: 评估与观察要点: 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处理能力、心理状况; 评估了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教会患者有效咳痰, 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好患者心理护理。
术前访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禁止吸烟; 禁食禁水; 根据手术部位类型麻醉方式成人还是小儿来决定禁食时间; 除去指甲油、禁止化妆、涂口红, 以免病情变化影响观察。
术前准备: 准备好手术室麻醉仪器与设备本包括医用气体系统、环境因素、用电安全、麻醉通气系统、麻醉机、气道管理、患者监护设备。
3. 7. 2 术中护理: 重在严密、认真观察病情: 如发生短暂性呼吸暂停、抑制, 应立即开放气道, 使用呼吸囊、面罩给氧, 一手以“CE”手法固定患者下颌, 一手挤压呼吸囊, 每次送气400 ~600ml, 频率10 ~ 12 次/ min, 要确保面罩紧扣患者鼻子、嘴唇。如发生血压下降, 遵医嘱加快输液、使用多巴胺等升压药、减轻麻醉深度。如发生心率变化, 根据情况遵医嘱对症处理。如发生丙泊酚外渗, 应立即拔掉该静脉通道, 更换静脉通道, 立即用硫酸镁沿血管走向湿敷, 必要时用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如发生呼吸、心搏骤停, 启动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应急流程: 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准备; 心肺脑复苏; 遵医嘱使用药物; 胸外电除颤; 做好抢救录。
3. 7. 3 术后护理: 术毕复苏护理, 转运病房, 加强术后访视。
关键词: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诱导,动脉血压,短暂性呼吸暂停,护理
参考文献
[1]Ronald D Miller.米勒麻醉学[M].邓小明, 曾因明译.7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730.
[2]G Edward Morgan, Jr Mageds Mikhail, Michael J Murray.摩根临床麻醉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73.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66.
[4]王世泉, 王明山.麻醉意外[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3.
[5]王天龙, 黄宇光, 李天佑.危重症患者麻醉管理进阶参考[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566.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3
【关键词】疼痛;第五生命体征;观察;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不舒适形式,也是人们就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癌性疼痛一般是指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侵犯脑和脊髓;侵犯骨膜或骨骼;侵犯实质性脏器及空腔性脏器;侵犯或堵塞脉管系统;肿瘤引起局部坏死,溃疡,炎症等,在上述情况下均可产生严重的疼痛,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疼痛,也被认为是癌性疼痛,鉴于未缓解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国际上已将疼痛定义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Pain as the 5th Sign,P5v5)。
我科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5月把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在临床肿瘤癌痛患者中加以观察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科,意识清楚、能明确表达其疼痛的肿瘤患者63例;男42例,女21例;其中肝癌17例,肺癌14例,胃癌11例,直肠癌13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4例。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年版)》[1],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癌性疼痛的定义、疼痛的类型、疼痛评估方法、三阶梯止痛原则、止痛药物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疼痛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的认知,选用疼痛评估工具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观察、治疗及护理。
2 实施
2.1 疼痛评估工具 对癌性疼痛患者,我科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与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Face pain Scale,FPS)相结合的原则[2],因数字评分法(NRS)简明准确,但不能用于无数字概念的患儿;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直观真实,没有文化背景的要求,对于小儿、老年患者及表达困难者较为适用。每位肿瘤科护士随身携带一把疼痛评估量尺,量尺可用来数字评分和面部表情评定(量尺上有0~10数据及有无疼痛的各种脸谱6个),方便疼痛患者指出其疼痛程度,并制成表格附病历,做为医疗文书存档。
2.2 疼痛的觀察 对癌性疼痛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的部位,如疼痛是否可以忍受、睡眠有无干扰,以及受干扰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等疼痛的强度观察;疼痛为全身疼痛还是特定部位的疼痛,如胸部、肝区、胃部等等;疼痛的性质:闷胀痛、酸胀痛、刀割痛、烧灼痛或绞痛等,疼痛发生时是否伴随有如:恶心、呕吐、眩晕、口干、焦虑、抑郁等其它症状。
2.3 用药后的观察 通过观察,癌性疼痛评分≥4分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处理,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口服1h、皮下注射30min、静脉输注15min一次,直到疼痛评分≤3分。
2.4 护理
2.4.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及真实的心理需求,实施疼痛相关知识介绍,用药知识指导,相应的语言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让患者真心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并鼓励患者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有效缓解疼痛,
2.4.2 体温单的绘制 疼痛定义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我国目前基础护理学教科书虽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也单列在“疼痛患者的护理”章节重点讲授,但并未列入“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章节[2],故传统体温单上并无疼痛一项。我科征求多位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在肿瘤科常规体温单上增加疼痛一项,遵循“常规、量化、动态、全面”评估的原则。绘制方法与呼吸相似,在疼痛未≥4分情况下,不纳入疼痛评估,体温单上不绘制,在疼痛≥4分,纳入疼痛评估情况下,常规入院前三天测绘每天3次,时间为06:00、12:00、14:00;以后每天2次,时间为06:00、14:00;如有特殊根据医嘱绘制,最多每天可测绘6次。
2.4.3 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在疼痛未≥4分情况下,护理记录单不用书写;在≥4分情况下,护理记录单上就需详细记录患者NRS/FPS得分、疼痛性质及部位、所用止痛药物;实施止痛治疗30分钟后再次书写患者疼痛评分、疼痛性质及部位、伴随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等等),判断疼痛是否缓解,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3 结果
通过NRS/FPS疼痛评估,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癌性疼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1]。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疼痛自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研究会列为第五生命体征以来,如何将疼痛评估信息简明、准确地记录下来,引起了国内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从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3]到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第五生命体征监测[4]及改良式生命体征观测单用于疼痛记录的效果观察[5]等多方探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总结,通过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多次培训,掌握评估技巧、疼痛绘制、护理记录书写,加强了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使肿瘤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达到无痛生存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2011-16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S].
[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6-448.
[3]李漓,刘雪琴.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J].实用护理杂志,2003,(6):50- 60.
[4]王国碧.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第五生命体征监测[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355-3356.
生命体征的判断与心肺复苏术 篇4
丁晓玉
生命体征的判断
每当伤害、意外、疾病等突然降临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如果现场得不到正确恰当的急救,便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具备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技术非常重要。现场救护,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测量生命体征,急救前的紧急判断
遇到一个突发急病的病人,首先要学会如何判断病情。要知道需要看什么、查什么,才能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五大生命体征
意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1.意识: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对一个病人进行判断首先要观察意识是否存在。
意识存在
意识丧失:昏迷,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轻拍或摇晃并呼唤患者,观察是否有应答、运动(包括眨眼、咳嗽、肌肉收缩等)。
2.呼吸:是维持生命第一体征。
临终呼吸:频率减慢,叹息样呼吸(间断),深浅不一,节律不齐(快慢不一)。
呼吸停止:胸部无起伏,无呼吸音,呼气时口鼻无气体溢出。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可以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观察患者的胸部,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口鼻及气管内有无气体流动的声音,用面部感觉有无呼气时的气流溢出,注:现场徒手时临终呼吸视为呼吸停止处理。
3.脉搏:正常60-100次/分,以颈动脉为准。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向前下方斜行的粗大肌肉,转头时可清晰摸到)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4.体温:正常口36.3-37.2,腋36-37。升高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减低见于休克、长期衰竭病人。
死亡1~2小时体温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再结合身体下垂部位是否出现尸斑,可大致判断死亡时间,决定是否抢救,注意溺水等特殊因素下不能依此判定死亡,此项生命体征不能独立判定生死。急救现场一般不用。
5.血压:正常60-90/90-140mmHg。
需辅助设备,急救现场徒手及非专业人员不需判断。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PR)=(清理呼吸道)+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判断意识 检查呼吸 立即呼救
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放置CPR体位 胸外按压(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一、判断意识(轻拍重喊)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同志、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意识丧失:昏迷,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
二、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
一听是否有呼吸声;
二看是否胸廓起伏(5-10秒); 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
三、立即呼救(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即呼救)
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呐!救命啊!” 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事发地点。
四、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向前下方斜行的粗大肌肉,转头时可清晰摸到)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五、放置CPR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时翻身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
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双膝与肩同宽,左膝关节平肩部。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六、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部位:乳头连线中央
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 频率:至少100次/分
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
方法: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
七、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内有无异物、假牙等 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伤病员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
八、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若无自主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1秒左右,见胸廓起伏;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吸气; 按压:吹气=30:2; 注意事项: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 吹气时不能漏气
连吹2次,注意中间松开鼻孔,让病人出气
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 频率:成人10-12次/分。
为避免施救者过度劳累….条件允许时:每2min转换一次,每次转换的时间均不应超过5s Time is life!时间每过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将降低10%!
九、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双侧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面色、口唇、耳垂、甲床转为红润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手脚抽搐开始呻吟 收缩压大于60mmHg 终止抢救的指征
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与自主呼吸,又无进一步救治条件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十、整理病人,注意保暖
十一、高级生命支持
早期心脏电除颤 气管插管 心电监护 使用药物等
第八章生命体征试题及答案 篇5
1、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2、病理性体温过高包括()和()。
3、以口腔温度为例,患者为中等热的温度为()。
4、常见热型()、()、()、()。
5、降低体温的方法有()和()。实施降温措施()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6、高热患者应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7、患者体温<()会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8、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以下的水中,()分钟后取出检查。若()、()、()则不能使用。
9、测量口温时,水银端应斜放于()。
10、测量体温时若与病情不符时应()。
11、脉搏短绌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小于()。常见于()的患者。
12、如患者脉搏短绌,应由()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另一人听(),由()发起“起”和“停”口令,计时()。
13、脉搏短绌是以分数是记录,方式是(),如患者脉率为73次/分,心率为120次/分,应写成()。
14、测脉搏变化,可间接了解()的情况。
1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再口服()或()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以促进汞的排泄。
16、测口温时要(),勿用牙咬体温计。
17、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
1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平均动脉压约等于()加()。
19、一般情况下,上肢的右侧血压比左侧的高(),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高血压是指()的情况下,18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和(或)()。
21、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同,将高血压分为()和()两大类。
22、对严密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
23、测血压者,要使患者手臂的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卧位平()。
24、测血压时,若肱动脉水平高于心脏,所测得血压值会(),肱动脉低于心脏水平,所测得血压值会()。
25、测血压时,若袖带缠的太松,有效面积会变(),血压测得值()。
26、测血压时,眼睛视线保持与()同一水平,视线低于其面,读数会()。
27、外呼吸即肺呼吸包括()和()两个过程。
28、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
29、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和()。30、男性及儿童是以()呼吸为主,女性以()呼吸为主。
31、肺牵张反射是由肺的()所引起的()的反射。
32、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指患者主观上(),客观上表现为(),可出现()、()、(),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33、吸气性呼吸困难在吸气时会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出现凹陷。
34、吸痰的压力一般成人为()。
35、用氧安全,要做到四防:()、()、()、()。
36、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脏()与外周()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二、判断
1、患者测试的肛温温度为37.6℃,判断为低热。()
2、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前体温较高,排卵后会下降。()
3、稽留热患者的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4、弛张热患者的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达1℃以上。()
5、心梗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速。()
6、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脉率约增加15次/分。()
7、患者血压为155/92mmHg,其分级为2级高血压。()
8、测血压时,如肱动脉高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9、测血压放气时,应缓慢放气,速度以水银柱下降2mmHg/S为宜。()
10、肺牵张反射是一种正反馈机制。()
11、为患者测量脉搏时,如遇有紧张、哭闹等情况,为保证准确,适度延长测量时间即可。()
12、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口温。()
13、一般患一者测脉搏测15秒,然后乘4,为1分钟的脉搏。脉搏异常时应测量1分钟。()
三、单选
1、当外界刺激大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是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2、间歇热常见于()。
A、伤寒 B、风湿热 C、疟疾 D、流行性感冒
3、异常脉搏应测量()。
A、30秒 B、15秒 C、1分钟 D、2分钟
4、正常血压中脉压的正常值为()。
A、20-30mmHg B、30-40mmHg C、25-35mmHg D、40-50mmHg
5、患者血压为169/95mmHg,此分级为()。
A、1级高血压 B、2级高血压 C、3级高血压 D、急症高血压
6、低盐低脂饮食中,WHO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盐量低于()的要求。A、5g B、6g C、7g D、8g
7、目前国内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宽度规格为()。A、20cm B、15cm C、22cm D、25cm
8、测血压缠袖带要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松紧以能插入()为宜。
A、1-2cm、一指 B、2-3cm、一指 C、1-2cm、二指 D、2-3cm、二指
9、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
A、14-18次/分 B、16-20次/分 C、18-20次/分 D、12-16次/分
10、患者PaO2为45mmHg,SaO2为65%,有发绀、呼吸困难,属于()。A、轻度低氧血症 B、中度低氧血症 C、重度低氧血症
11、氧气瓶应存放于阴凉处,距明火至少(),距暖气至少(),以防引起燃烧。A、3m、1m B、4m、2m C、4m、1m D、5m、1m
12、面罩吸氧时,一般需()氧流量。
A、4-6 L/分 B、8-10L/分 C、6-8L/分 D、5-8L/分
13、吸氧时,氧流量为4L/分,患者吸入的氧浓度为()。
A、35% B、36% C、37% D、38%
14、急性肺水肿患者用酒精湿化的浓度为()。A、10-20% B、20-30% C、30-40% D、40-50%
15、氧气瓶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以免灰尘进入筒内。
A、3kg/cm3 B、4 kg/cm3 C、5kg/cm3 D、6 kg/cm3
16、氧疗的副作用指当氧浓度高于(),持续时间超过(),可出现氧疗的副作用。
A、50%、12小时 B、50%、24小时 C、60%、12小时 D、60% 24小时
17、叩击的顺序()。
A、从上到下 从外向内 B、从上到下 从内向外 C、从下到上 从外向内 D、从下到上 从内向外
四、多选题
1、人体最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A、肝脏 B、肺脏 C、骨骼肌 D、皮肤
2、人体的散热方式有()。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3、生命体征是()的总称。
A、体温 B、呼吸 C、脉搏 D、血压 E、血氧饱和度
4、不规则热常见于()。
A、肺炎球菌肺炎 B、流行性感冒 C、癌性发热 D、风湿热
5、弛张热常见于()。
A、败血症 B、伤寒 C、疟疾 D、流行性感冒 E风湿热
6、下列哪些患者适用于测肛温()。
A、婴幼儿 B、幼儿 C、昏迷 D、精神异常者 E、卧床患者
7、禁忌肛温测量的有()。
A、直肠或肛门手术 B、腹泻 C、便秘 D、精神异常者 E、婴幼儿
8、脉压增大常见于()。
A、主动脉硬化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动静脉瘘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包积液
9、下列属于防御性呼吸反射的有()。
A、咳嗽反射 B、喷嚏反射 C、肺牵张反射 D、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10、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技术有()。
A、有效咳嗽 B、叩击 C、体位引流 D、吸痰法 E、祛痰药
11、叩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需注意避开哪些部位()。
A、乳房 B、脊柱 C、肋骨上下 D、裸露的皮肤 E、肺尖
12、氧疗的副作用有()。
A、氧中毒 B、肺不张 C、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D、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E、呼吸抑制
答案:
一、1、下丘脑
2、发热、过热 3、38.1-39℃
4、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5、物理降温、药物降温、30、6、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7、30℃ 8、35℃、40℃、3、误差在0.2℃以上、玻璃管有裂痕、水银柱自行下降
9、舌下热窝
10、复测体温
11、脉率、心率、心房纤颤 12、2、心率、脉率、听心率者、1分钟
13、心率/脉率、120/73次/分
14、心脏
15、口腔内玻璃碎屑、蛋清和牛奶、粗纤维食物
16、闭口用鼻呼吸
17、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8、舒张压、1/3脉压 19、10-20mmHg、20-40mmHg 20、在未使用降压药物、≥140mmHg、舒张压≥90mmHg
21、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22、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3、第四肋、腋中线
24、偏低、偏高
25、窄、偏高
26、水银柱弯弓面、偏高
27、肺通气、肺换气
28、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29、咳嗽反射、喷嚏反射 30、腹式、胸式
31、扩张或缩小、吸气抑制或兴奋
32、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
33、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 34、300-400 mmHg
35、防火、防热、防油、防震
36、射血、阻力
二、判断
1、F
2、F
3、T
4、T
5、F
6、F
7、T
8、F
9、F
10、F
11、F
12、F
13、F
三、单选
1、D
2、C
3、C
4、B
5、B
6、B
7、C
8、B
9、B
10、B
11、D
12、C
13、C
14、B
15、C
16、D
17、C
四、多选
1、AC
2、ABCD
3、ABCD
4、BC
5、AE
6、ABCD
7、ABC
8、ABCD
9、AB
10、ABCD
11、ABCD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6
1 系统对接设计与实现
1.1 软硬件基础
系统软硬件包括:电子病历 (EMR) 数据库、护士站三测单检测数据传输软件, 无线网络、客户端计算机、生命体征检测仪等。
生命体征检测仪的无线网卡和医院EMR数据库连接, 当其完成无创血压、脉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后便自动生成电子三测单, 再通过无线网格传入护士站的计算机终端。
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每间病房, 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AP连接到医院内部网络。客户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 安装Oracle客户端软件[3];护士站选用杭州创业电子病例软件;EMR数据库选用ORACLE9。
1.2 系统框架
三测仪与EMR数据库对接拓扑结构[4], 见图1。
1.3 实现步骤
(1) 利用生命体征检测仪扫描病人腕带, 获取病人基本信息 (姓名、住院号、年龄等) 。使用三测仪检查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后, 按保存按钮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名为患者住院号的文本文件。
(2) 三测仪无线网卡通过护士站无线网络连接到医院内部局域网中。将三测仪当前检查病人的结果文件“住院号.WAD”传送到护士站某台主机的指定文件"D:WADATABAK"目录下。
(3) 护士使用护士站电子病历软件中三测单结果导入功能实现将“住院号.WAD”文件中内容导入EMR数据库指定表格中。
(4) 临床医生、护士在工作站电脑上可查询三测单结果。
三测单数据与EMR数据对接流程, 见图2。
2 应用实例
以在院病人张三 (住院号430301) 为例, 介绍数据传输过程。护士在病人床旁使用生命体征检测仪扫描病人腕带, 获取病人基本信息 (姓名、住院号) 。核对病人后进行血压、呼吸检查完成后, 生命体征检测仪本机上生成1个430301.WAD文件。430301.WAD文件内容如下:
生命体征检测仪通过无线网络无线连接医院局域网, 将430301.WAD文件传送到护士站任意一台电脑的“D:WADATABAK”目录下。护士使用护士站电子病历软件的导入功能将D:WADATABAK430301.WAD文件中内容导入EMR数据库的BQ_SMTZ表格中。在Powerbuild8.0软件中实现的程序代码如下:
HIS中已保存三测单结果BQ_SMTZ数据表结构[6,7]。
3 总结
使用生命体征检测仪和无线网络技术将三测单数据快速、准确输入电脑中, 减轻了护士录入量, 杜绝了录入错误[8,9,10]。将患者以往的生命体征检测仪数据全部保存到EMR数据库中, 健全电子病历, 方便医生、护士查询。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数据, 便于进行日常工作量统计和学术交流。
摘要:本文介绍了将电子生命体征检测仪和无线网络技术用于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三测单数据并传入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步骤。
关键词:生命体征检测仪,电子病历,数据传输,无线网卡
参考文献
[1]黄丽霞, 腾玉霞.“三测单”绘制与记录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 4 (26) :23-25.
[2]王雪文, 魏宏赟.护理电子病历的研制与应用[J].上海护理, 2006, 29 (1) :32-34.
[3]Thomas Kyte.Oracle Database 9i/10g/11g编程艺术:深入数据库体系结构[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朱爱民.PowerBuilder 8.0编程实用技术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美) 哈灵顿.SQL语言详解[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Adobe公司.Adobe Photoshop CS5中文版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7]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 (C语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8]王保中, 庄军, 朱秀兰, 等.护理工作量统计与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2) :74-76.
[9]晆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 2012.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推荐阅读:
生命体征采集07-07
生命体征管理10-28
临床体征10-22
多参数体征监测仪10-06
艺术与生命的灵性05-08
教师的生命与使命06-16
生命力护理干预06-02
钱与生命的意义作文05-25
热爱生命与艺术的灵魂09-28
安全与生命的作文300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