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2024-10-23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精选9篇)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篇1

第 205 号

《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3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王岐山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日

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 电梯的生产 电梯的使用 检验检测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电梯安全全面负责。

第四条 市和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本市负责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全监督管理。

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支持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学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和电梯安全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 本市鼓励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电梯生产、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电梯安全违法行为和电梯事故隐患。

第二章 电梯的生产

第九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随机文件,并保证制造电梯的配件供应。

第十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施工时,应当执行北京市《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执行北京市《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做好自检记录。

第十一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 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按照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提出的保养项目、方法和周期要求,制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案,确保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

(二)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三)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四)设立24小时日常维护保养值班电话,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

(五)接到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报告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六)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时,执行北京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并做好记录;

(七)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制定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十四条 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中,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电梯安装项目资格;从事电梯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电梯维修项目资格。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当持证。

第三章 电梯的使用

第十五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做到:

(一)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三)保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有效应答紧急呼救;

(四)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五)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六)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迅速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和组织救援。

第十六条 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组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不得购置未取得电梯制造许可的单位制造的电梯;应当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活动。

第十八条 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向电梯所在地的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在用电梯停用拟超过15日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自停用之日起10日内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重新启用前,应当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

电梯报废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自报废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

第十九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过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的监督检验。

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在用电梯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二)妥善保管电梯层门钥匙、机房钥匙和电源钥匙;

(三)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

(四)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遇有火灾、地震等影响电梯运行和电梯乘客人身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停止电梯运行。

第二十二条 电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

(二)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

(三)在电梯内蹦跳、打闹;

(四)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

(五)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标识;

(六)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

(七)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乘客应当通过报警装置与电梯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服从指挥。

第二十三条 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所需费用,由电梯的所有权人承担。

电梯的所有权人将电梯交付他人使用管理的,应当与使用管理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责任和电梯更新、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出资义务。

居民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和维修所需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检验检测

第二十四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开展电梯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和便民原则,为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涉及的被检验检测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五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确保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检验检测的结果负责。

第二十六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接到检验检测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安排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完毕后,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电梯检验检测报告;经检验检测合格的,还应当一并发放《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第二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检验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电梯检验检测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5日内向电梯使用单位作出书面答复。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逾期未答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的书面答复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答复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复验。受理复验申请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验结论。

第二十八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在实施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时,还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电梯的生产、销售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电梯。

第三十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利用检验检测工作故意刁难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的,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有权向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经调查属实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另行指定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该单位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学校、幼儿园、机场、车站、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重要会议或者重大活动场所的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察。

第三十二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电梯的生产、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有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需要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还应当通知其他有关部门。

第三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辖区内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存在电梯安全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行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将转交情况告知报告单位。

第三十五条 电梯发生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电梯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并将全市在用电梯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未执行本市《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执行本市《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由于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电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 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对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未持证进行作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相关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分别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中,对违反第(三)、(四)、(六)项规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下列数额罚款:

(一)违反第(三)项规定,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有效应答紧急呼救的,处2000元罚款;

(二)违反第(四)项规定,未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处500元罚款;

(三)违反第(六)项规定,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未及时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和组织救援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委托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活动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相关电梯使用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电梯使用单位使用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电梯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未按照规定期限安排检验检测、出具电梯检验检测报告或者发放《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由于上述违法行为给电梯使用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第四十五条 居民家庭自用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和检验检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2003年6月10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同时废止。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篇2

在日常检验电梯中笔者发现:一些电梯运行质量差, 故障率较高, 使用者抱怨比较多, 这是因为大部分使用管理方对电梯的使用管理不够重视, 规章制度不健全所造成;对使用管理较重视、规章制度较健全的单位而言, 电梯的运行质量相对都比较好, 使用者也较为满意。

1 电梯事故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 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溜梯事故及其他事故。据统计, 各类事故所发生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 冲顶或溜梯、蹲底事故占15%左右, 其他事故占5%左右。

1.2 案例分析

2009年初, 我院受某大型超市委托, 对其2台电梯的质量及其故障进行检查。这2台在用载货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故障频繁, 经常出现轿门开关失灵、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平层不良、冲顶、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等故障。

这2台电梯是专门供超市的内部员工运送货物使用, 当时货物的运送较为繁忙, 搬运人员都争抢着占用电梯。而电梯设置在司机操作状态 (按规定:司机状态下必须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 但并没有配备专职的电梯司机, 是由运货人员自行操作, 货物的装卸均由手动叉车运送。从外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 电梯的层、轿门及轿厢壁的下部位置均有受外力碰撞而造成的凹陷、变形现象。在对故障多发的层、轿门进行检查时发现, 井道内多个层门门头、轿顶及底坑都积聚了不少编织包装带及塑料包装纸等垃圾, 我们对各相关电气回路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检查测试及运行试验, 并未发现异常;各回路工作正常, 各相应的开关动作有效、可靠。检验人员还根据由用户提供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1号电梯发生故障25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0%;2号电梯发生故障24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2.5%。在故障维修记录中还反复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雷同字句。

1.3 事故原因分析

检验人员结合故障维修记录及检验现场的情况, 针对所述的故障现象逐一进行分析。

(1) 轿门开关失灵。因层轿门受到外力碰撞造成错位, 局部变形, 或异物落入门导轨、地坎滑槽引起轿门受卡阻造成开关失灵。

(2) 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如 (1) 项原因造成门未能完全关闭, 或门联锁电气触点被异物阻隔引起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未能如期闭合, 导致电梯控制程序自动进行保护性停机。

(3)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维修记录中出现过2次:一次是限速器绳夹着老鼠;另一次是运行中人为强行扒门造成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 保护停机。

(4)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移位, 损坏, 一般是接线松脱 (不排除因轿厢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碰撞而引起震动的原因导致轿顶平层感应器移位、松脱或被撞坏) 造成平层不良。

(5) 冲顶。有可能包括第 (4) 项原因造成平层感应器移位被撞坏失灵, 导致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而引致冲顶。

检验人员以电梯出现故障的次数与安装在电梯控制柜的电梯起动次数记录仪记录的起动次数作比较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85—1997) 中的4.1项要求:整机可靠性起动次数60 000次中失效 (故障) 次数不应超过5次, 每次失效 (故障) 修复时间不应超过1 h。由于电梯本身原因造成的停机次数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整机性能合格要求的非正常运行, 均被认为是失效 (故障) 次数。2台电梯的故障发生率 (根据维修记录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 均未超出标准所允许的范围:1号电梯, 起动220 386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10次;2号电梯起动166 369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9次。

检验人员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2台电梯的整机可靠性符合要求;而所发生的故障中60%以上均为外部原因所引起的, 与管理和使用有关。

2 管理方面的缺陷

通过对上述个案的分析, 我们很清晰地看到, 由于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未建立或严格执行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没有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持证的电梯司机 (特别是在电梯使用的高峰时段) ;没有对电梯使用作出合理的分配安排;缺乏对作业人员进行如何正确使用电梯的培训教育, 规范其使用行为;没有定期对电梯井道、门头等相关位置进行必要的清理等, 而导致电梯的故障频繁出现, 直接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

类似这种情况, 在日常接触的使用单位中也大量存在。有些单位对使用管理不重视, 只是虚设了一套电梯运行管理制度, 根本就没有效落实执行, 有些不但没有管理制度, 连电梯都没人去管理, 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当电梯出现故障时, 只会埋怨电梯的质量有问题, 没有意识到导致故障的原因大都是使用不当、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有的单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经营, 甚至让电梯带病运行, 直到电梯不能运行了才找维保单位来修复, 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会给电梯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此不但会人为地加速电梯机件的损伤, 给电梯造成更加严重的甚至是难以修复的损坏, 引起故障的频繁出现, 运行质量不断下降, 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做法对电梯和使用者的危害都非常大, 必须严令禁止。

3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 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5月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TSG T5001—2009) (下称《规则》) , 由此可见, 电梯的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对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规则》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相关人员的职责; (2) 安全操作规程; (3) 日常检查制度; (4) 维保制度; (5) 定期报检制度; (6)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 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 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2 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各案例引起故障的外部原因, 使用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

(1)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有资格的电梯司机, 防止装卸货物时运送车辆对电梯造成的碰撞, 有效制止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及时清理落入电梯门导轨、滑槽的异物垃圾。

(2) 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电梯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通知维保人员前来修复、排除故障隐患, 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建立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加强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关于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 避免在作业时出现不文明、甚至是粗暴野蛮的行为, 减少对电梯造成损坏。

(4) 建立维保制度并监督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 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排除, 将导致故障发生的因素减到最少等。

总的来说, 就是完全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有效手段, 以达到尽量减少电梯故障发生的效果, 使电梯运行得更安全、质量更高。

4 结语

电梯发展到今天, 其技术、性能、质量都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产品通过安装验收、投入使用后, 对其运行质量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电梯的使用管理。只要我们的电梯使用单位都能将电梯的使用管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电梯的运行质量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人们就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电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安全、快捷、方便。

参考文献

[1]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电梯;运行;管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电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建筑中使用的电梯在安全性、稳定性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对电梯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管理。文本通过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通过电梯使用管理手段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及稳定性的措施,希望能为电梯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1.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电梯故障种类

电梯的故障种类有许多种,按照发生故障的部位可主要分为顶端故障、门系统故障、底部故障等。其中,门系统故障是所有故障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约占到80%。

1.2案例分析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说明电梯故障的起因、影响及故障处理方法等。案例的主要分析对象是2011年出厂的客梯及货梯,合同号为:DHN-100348T,项目名称:石家庄金谈固便民超市。据观察,大型超市的这两台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出现过多次故障,且故障类型包括了门系统故障,冲顶故障,开关故障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这两台故障频发的电梯主要用于超市内部的货物运输。由于超市客流量大,货物流繁忙,因此电梯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由于超市内容设置的货梯数量较少,在人流量过大时时常出现运货人员争抢使用电梯,或电梯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另外,由于超市工作人员的电梯管理意识不强,对这两台货梯没有配置专业的操作人员,一般通过运货人员的自行操作来进行电梯的运行。而超市对运货人员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电梯操作培训,在使用电梯时,运货人员往往会出现许多违规操作,在没有专业人员规范和纠正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对电梯造成了很大的损坏。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电梯中还经常出现垃圾遗留的问题,不仅破坏了电梯内部的环境,还会造成电梯门被堵塞等安全问题。

1.3故障原因分析

电梯门、厅的故障。电梯门的故障一般是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冲击,从而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电梯门故障是轿门无法正常闭合。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有异物掉入地坎中,造成门厅受阻。

电梯门关闭后死机。电梯门的死机一般是由于电梯系统启动了自我保护程序造成的。当地坎中出现异物无法正常关闭或完全关闭时,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电梯系统会启动自我保护程序,将电梯门锁定。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这种故障在电梯实际运行过程中较为少见,在分析案例中仅出现过两次,且两次都是由于人为的强行开门导致的。人为的强行开门会导致电气回路断开,从而出现保护性停机。

平层不良。平层不良主要指感应器出现位移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电梯箱受到外力撞击,导致平层出现松动、位移、变形等情况,最终造成了平层不良。

冲顶。冲顶的现象主要是由平层不良引起的。平层感应器失灵后,电梯顶端无法感应位置信号,从而造成了冲顶现象。

2.电梯管理上的缺陷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电梯使用单位在管理上的不足是造成电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电梯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些单位尽管设置了一定的管理体制,却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没有将制定的安全管理规范在实际操作中严格地进行执行。电梯管理上的缺陷一方面容易导致电梯故障的发生,降低电梯使用寿命。

3.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电梯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为切实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和企业必须制定出合理的电梯管理制度。我国近期颁布了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为企业单位及住宅楼房的电梯管理制度建立提供了思路和标准。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及要求,在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应用规范的电梯管理标准。

3.2电梯管理措施

为确保电梯管理制度得以严格的执行,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电梯管理措施来规范电梯的使用。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给每一部电梯配置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对电梯的性质也应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界定。客梯与货梯不可交差使用,货梯则应设置专门的电梯司机进行电梯的操作。电梯司机应负责电梯内部环境及安全的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及垃圾清理。

其次,应设置专门的检修人员,完善电梯日常的检查制度。检修人员可协助电梯司机进行电梯的日常检查,在发现电梯故障时,及时对故障进行检修,避免电梯故障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秩序。

电梯使用单位还应确立电梯操作人员及运营服务部门的培训及考核制度,使电梯的操作规范能够得到有效、正确的执行。同时,对于用户单位的电梯使用人员也应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避免出现不良的电梯操作行为和恶意破坏行为。一旦这一类行为出现时,管理部门可根据国家标准,对恶意毁坏人员进行索赔或惩戒。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长期的实际积累,我国的电梯安装、调试及维护技术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如今,限制我国电梯使用安全及效率的主要是管理制度上的不足。电梯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或故障排查效率低下都与电梯管理制度的缺陷有关。为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建立合理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减小故障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常国强,余新生.提高电梯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J].质量探索,2011(06):73-75.

[2] 白丽艳.电梯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风,2010(06):49-52.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篇4

会馆内电梯的主要作用,应体现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应以方便顾客来会馆消费为原则,所以对会馆内的电梯使用做如下规定:

一、所有须进入后橱和四楼的物资一律走员工通道,由人工搬运。

二、须上十楼的物资限制重量500公斤,不得超重。

三、往十楼搬运物资时,首先要把须搬运的物资集中到电梯门前,装货时电梯等候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四、电梯需要等候时,不准长时间按住按钮不撒手。应该在电梯刚要关门时按一下按钮,并立即撒手,以保证电梯的电脑程序不致紊乱。

五、副总经理以上职员、大堂副理、出纳员、携带现金的收银员准许乘南电梯上下楼。

六、部门主任以上职员准许乘北电梯上下楼。

七、除以上两款规定的人员以外,其他会馆内人员任何人一律不准乘电梯上下楼。一律走员工通道。

八、外部来人,属监督部门来检查工作的或会馆的朋友、贵宾等,大堂副理经核实身份后,准许乘电梯。所有供货商如果不是送货,也一律走员工通道。

九、本规定的监督执行人员是:保安员、迎宾员及工作在电梯门口前的吧员、服务员,如果上述人员不认真管理,将追究其责任。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篇5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龙岗区龙城街道新联嶂背工业区

STY-QW

赐昱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目的:规范电梯安全管理流程,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的管理要求,根据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电梯的安全管理。

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

1.1电梯司机相关职责:

1.1.1、自觉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和法令,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

1.1.2、熟悉本岗位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1.1.3、坚持文明生产,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

1.1.4、不经请假与准许,不得擅离职守,不准把电梯交给无证人员操作。

1.1.5、在开梯前,应对电梯进行试梯运转,一切正常,才可开梯工作。

1.1.6、电梯出现故障,要立即停机,并呼叫维修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检修,待机时间不得离

开岗位。

1.1.7、操作员须持证操作。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1.2 电梯维保人员相关职责:

1.2.1、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1.2.2、认真领会并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工作中维护我公司的利益和信誉。

1.2.3、负责执行电梯保养合同所规定的贵方各项条款。

1.2.4、代表贵公司与人才楼管理处处理电梯保养、维修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同范围内),重大问题逐级汇报。

1.2.5、认真及时填写务忘录,实事求是的填写保养、急修等各项报表。

1.2.6、负责根据备件消耗情况申报电梯备件需要计划。

1.2.7、负责我处电梯按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1.2.8、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电梯保养技术规范及工艺要求。

1.2.9、在保养工作中严禁违章操作,严格执行电梯安全规范。

1.2.10、按时完成保养工作量,保证及时、周到的服务。

1.3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相关职责:

1.3.1、在单位主管设备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定;

1.3.2、负责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工作,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1.3.3、审核本单位有关电梯的统计报表;

1.3.4、组织做好电梯使用管理基础工作,检查电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情况;

1.3.5、做好电梯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的保存;

1.3.6、抓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节能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

1.3.7、根据本单位电梯使用状况,审定所编制的电梯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1.3.8、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情况;

1.3.9、参加电梯事故调查与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

操作人员守则

1.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不做与岗位无关的其他事情;

2.认真执行电梯操作规程;

3.精心操作,防止超载运行;

4.时刻注意安全生产,经常检查安全附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5.按时定点、定线巡回检查;

6.认真监视仪器仪表,如实填写运行记录;

7.认真做好所操作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

8.努力学习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安全操作规程

1.电梯操作人员每天开梯前,应进行以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等故障处理完后,才能正常运行电梯。

A检查轿箱内的卫生照明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杂物。

B检查开关门是否正常。

C地坎内是否有异物,门机运转是否异常。

D检查安全触板是否可靠。

E检查运行当中有无异常声音或抖动现象。

F检查大厅内是否有杂物影响出入电梯,层楼显示灯是否完好,基站锁有无损坏。

常规检查制度

1.电梯维修人员每天应对所有电梯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检查出来的故障,能及时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报告有关部门,等故障处理完以后,才能运行电梯。电梯维修工每天巡检内容如下: A机房内的卫生环境是否良好。

B控制屏内各电气部件是否有异常,变压器是否过热,电压是否正常。

C曳引机运行是否平稳无撞击及振动声,曳引轮是否有落槽现象。齿轮箱的油位置是否正常。

D曳引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有异常声音,温度是否偏高,风冷是否良好。

E制动器是否动作灵活可靠,制动闸瓦和制动轮表面是否有油污,有无檫皮现象,制动时有无跳动和噪声。

F限速器的夹钳口处有无异物,旋转是否良好。

G钢丝绳磨损是否符合要求。

维修保养制度

1.电梯应由专人负责维修保养,经常检查各工作系统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现象应暂停使用,待修复

后方可使用。

2.根据使用单位的具体情况,电梯机房内或附近,设置维修人员值班室,并应有电话和卫生设施,无

关人员禁止入内,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值班维修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时刻注意电压的波动和变化,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做到随喊随到,及时排除,使故障停车时间减少到最少。

3.每天对设备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使机械、电器保持清洁,特别是各继电器的接点保持灵敏,接触

良好可靠。

4.每周对电梯的主要安全设施和电器控制部分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每层的厅门要严格检查,在厅门则

边决不允许有扒开厅门的可能,否则予以修复。

5.每三个月对电梯的所有机械、电器等传动控制与安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必须要的调整、维修和加润滑油。检查范围包括机房、井道和底坑。

6.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检查所有机械、电器安全设施的工作情况,修复、更换磨损

严重的零部件。

7.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可在三至五年内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各活动部位的轴承拆洗、加润滑

油,调整蜗轮减速机的油箱清洗更换新油等。

8.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做到随时检查及时修理,对在电梯进行检查和修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作

详细的记录,以便系统考核各部件的故障情况。

9.如电梯长时间不用,没有维修人员值班时,必须拉掉电源开关。

10.平动盘车时用的松闸帮手,应悬挂在面房内醒目、方便取拿的地方

定期报检制度

1.电梯使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证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

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2.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2.1、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证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种。

2.2、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2.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建立该类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电梯作业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2.4、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应编制当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2.5、单位内部培训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电梯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电梯事故的案例的分析;电梯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作好相应有记录。

2.6、参加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2.7、电梯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处分或扣

2.8、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考核按质量技术部门的规定要求进行。

3.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3.1、救护人员需保持镇静,及时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并告之具体情况;

3.2、与乘客取得联络,稳定其情绪,并告诉乘客已采取急救措施;

3.3、确定统一指挥、监护、操作人员;

3.4、切断机房总主电源,确认厅门、轿门是否关妥。通知轿厢内人员不要靠近轿门和试图打开轿门,注意避免被货物碰伤、砸伤;

3.5、机房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须确定联系方法并保持良好联系,操作前须先通知各有关人员,得到应答后方可操作;

3.6、机房内盘车操作时至少两人协同作业,一人盘车,一人松开抱闸,并注意平层标记;

3.7、电梯轿厢移至平层处,将刹车恢复到制动状态;

3.8、确认制动可靠后,放开盘车手轮;

3.9、通知有关人员机房操作完毕,可打开电梯厅门、轿门放人或卸货;

3.10、查看是否有乘客受伤、货物受损。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证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种。

2.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建立该类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电梯作业人员的换证

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4.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应编制当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单位内部培训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

家有关电梯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电梯事故的案例的分析;电梯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作好相应有记录。

6.参加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7.电梯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处分或扣奖。

8.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要求进行。

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1.电梯发生意外事件或事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告有关人员或部门,发生一般事故(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和严重事故(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后,应当立即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确定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并报单位领导批准,成员人员必须

包括一名单位的行政领导,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人员。

3.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演习,成员人员都必须参加。

4.演习内容、时间、排险方法、急救预案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拟定,行政领导批准后实施。

5.演习结束后,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将该次演习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在下

次演习中进行调整、修改。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电梯技术档案的种类:

A、电梯随机出厂文件(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电梯主要部件型式试验报告书、装箱单、机房井道布置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电梯功能表、主要部件安装示意图、易损件目录);

B、竣工验收报告;

C、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电梯验收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

D、日常检查、维护保养记录,大修、改造记录及检验报告;

E、运行情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F、事故及故障记录;

G、注册的登记表。

2.电梯日常安全管理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3.电梯日常管理人员应监督电梯作业人员作好各种记录,及时将各种记录移送档案部门保管。

4.电梯日常管理人员每月应将各种记录送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

5.有关人员部门需借用电梯资料的应经电梯日常管理人员同意签署意见后向档案管理部门借阅,并按

规定作好借阅登记手续,按时归还借阅资料。

6.电梯的各种资料应按由档案管理部门装订成册。

公司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篇6

2、电梯管理员或维修员每日对电梯的主要部位作例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震荡,不正常的声音或电梯有损坏,应立即停梯检修。

3、电梯管理、维修人员应每天检查电梯机房的通风、降温设备,机房必须上锁。

4、电梯突然出现故障时,值班人员应迅速通知电梯维修员检修,如救援不能奏效时,应安慰乘客不要惊慌并尽快通知电梯厂家维修。

5、当电梯超载时,后上的乘客应自觉退出轿箱,分批搭乘,以免超载发生危险。

6、切勿让幼儿单独搭乘或进入电梯,以免发生危险。

7、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管理员应立即停梯,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切断电源,用灭火器控制火势蔓延。

8、楼层发生火灾时,切勿搭乘电梯,因电梯可能随时在半途停顿,将人困于电梯内,被困者可能因浓烟而窒息。

9、发现有水渗入电梯或电梯槽底有积水时,应立即停梯,断开电梯电源总开关,以免触电,并设法将电梯升高较安全地方,迅速阻断漏水源,对湿水电梯进行除湿处理。

10、电梯内求救警铃,电风扇必须保持工作状态。

11、电梯管理员实行每天24小时值班制。

12、因维修保养、正常使用等任何情况下的停梯,应在一梯持牌告示。

电梯紧急救缓(一)

受困于电梯内的人员实质上并无危险之处,仅为人员自身过度惊慌或非专业人员从事解救的情况下,方会发生危险。

1、盘动电梯放人仅在紧急情况下,因而操作者必须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从事电梯工作人员,其他人等从事该项工作均属危险。

2、在盘动电梯轿厢前,必须预先警告被困人员静候解救,切勿尝试自行设法离开电梯轿厢,操作者如未作上述警告被困人员则属工作上的疏忽。

3、在进行盘动电梯之前必须切断电源总开关。

4、当盘动电梯下行时,遇到不能盘动时可能轿厢处的安全设备(保险夹)已发生作用,则进一步的工作,须由技术过硬的技工指导进行。

5、通常最好盘动电梯下行至最接近的楼层面,亦因为需要盘动电梯距离太长节省时间起见或电梯轿厢处的总重量(包括乘客)少于平衡重量,节省人力起见,则可盘动电梯上行至最近的层面。

6、对于变速齿箱的高速电梯进行盘动时应倍加小心,防止因电梯轿厢的总重量所产生重力加速过大而失去控制。

7、当盘动电梯至平层楼面后,制动装置要复原,然后应用电梯外门专用钥匙在该层打开电梯外门放出被困乘客。

8、盘动电梯放人时制动装置人为的 松开要小心和缓慢以防止电梯车厢的 总重量所产生重力加速过大而失去控制的危险(特别是无变速齿箱的电梯)

电梯紧急救缓(二)

当发生火灾时,应立即中止电梯的运行,并采取如下措施:

1、及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并报告有关领导。

2、发生火灾时对于有消防运行功能的电梯,应及时按动“消防按扭”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供消防人员使用,对于无此功能的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接驶到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

3、使乘客保持镇静,组织疏导乘客离开轿厢,从楼梯撤走。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厅门并切断总电源。

4、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干粉和1211灭火器灭火。

5、共用井道中有电梯发生火灾,其余电梯应立即停于远离火灾蔓延或交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6、相临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免因火灾而停电造成困人事故。

电梯紧急救缓(三)

电梯机房处于建筑高层物最高层,底坑处于建筑最底层,井道通过层站与楼道相连。机房会因屋顶或门窗漏雨而进水,底坑除因建筑防水层处理不好而渗水外,会因暖气及上下水管道、消防栓、用水等

的泄露使水从楼层经井道流入底坑,发生洪水时,井道、轿厢也会遭水淹,当发生浸水事故时,除从建筑设施上采用堵漏措施外,还应采取应急措施。

1、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或渗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中止运行,断开总电源。

2、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止轿厢进水。

3、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很多,应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4、发生浸水时,应迅速切断漏水源,设法使电气设备不进水或少进水。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篇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为方便人们的工作和出行, 电梯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电梯行业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期, 电梯行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相应问题的产生, 从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类似“索命”电梯的新闻不少, 电梯惊魂和困人的事件常有发生, 一些人甚至宁愿爬楼梯也不敢乘坐电梯。

从前期电梯设计、过程安装, 到后期交付使用管理, 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管理、尽责的自行检查和建设安装单位双方的通力配合, 电梯的相关安全隐患就会如影随形并不断滋生, 在一些条件的触发下, 安全隐患就会以事故等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因此, 笔者从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电梯本身的设计缺陷、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希望能引起相关单位重视, 把一些不该产生的电梯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1 机房中存在的隐患

1.1 机房中存放或安置与电梯运行无关的设备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6.1.1中规定:机房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 也不应设置非电梯用的线槽、电缆或装置。

笔者在进行电梯检验时有遇到消防水管安置在机房内的, 有遇到移动、电信等通信设备放置在机房内的情况, 甚至还有些使用单位看电梯机房够大, 就把机房当成杂货间, 一些不用的桌椅之类都堆放在机房内。消防水管安置在机房内, 一旦管道出现破裂且管道内有水, 首先遭殃的就是机房内特别是控制柜内的电气元件及主板等设备, 然后水会顺着井道孔洞影响到各层层门门锁还有轿厢、轿顶各种电气设备, 从而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通信设备放置在机房内容易对电梯的相关信号特别是通信信号产生干扰, 严重时会导致电梯主板接收到的信号不准确、电梯的话机噪声很大等, 会导致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而把机房当杂货间来用, 会导致灰尘的累积、火灾隐患增加, 也会影响通信设备通道的安全和畅通, 给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维保人员、检验人员带来不便。

1.2 机房内未配备合适的通风设施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6.3.5中规定:机房应有适当的通风, 同时必须考虑到井道通过机房通风, 从建筑物其他处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直接排入机房内。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3.2.2中规定:机房内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 ℃之间。

笔者在进行电梯检验时, 经常会发现一些经设计院设计的电梯机房没有通风口, 也有些使用单位安装一个小的排气扇 (类似厕所用的那种排气扇) 来通风, 更有些单位就简单打了几个空调孔大小的孔洞来通风, 以上种种都说明一些使用单位及设计单位对于电梯机房内通风要求的不理解和不关注。电梯机房一般都位于建筑物的最高层, 如果机房内通风不良, 由于电梯运行本身会散发很多热量, 再碰到高温天气, 电梯就会经常发生因热保护而导致死机或工作不正常的事故。笔者所在的城市近几年夏季白天室外温度经常超过30 ℃, 机房内温度可想而知有多高, 从各维保单位了解到的情况, 电梯夏季发生的故障率是平时的3倍以上, 而且大都是热保护引起的。因此, 机房内合适的通风设施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有条件的使用单位建议装设空调, 条件较差的也建议配置大功率的排气扇, 同时机房内的排气扇也要经常巡查, 有故障就要及时修理。

1.3 供电电压不稳定及灰尘过多造成的安全隐患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3.2.4中规定: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的范围内。

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供电电源电压都属于正常范畴, 但现场偶尔还是会有碰到电压过高及过低的情况, 一般来说, 为了保护电机和变频器的正常运行, 厂家在出厂的时候都会对输入电压范围进行限制, 如果电压过低或过高, 变频器自身会产生保护, 停止输出, 相对应电梯就停止运行。所以在一些电压时常不稳定的区域, 使用单位一般还需要配置稳压器以保证电梯的可靠运行。

机房的灰尘浓厚, 再好的设备都会出现问题。电梯机房内设备的散热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主动散热, 如常见的在控制柜顶上的散热电阻;一种是风冷散热, 如变频器的风扇。如果灰尘浓厚, 散热电阻本身会被灰尘覆盖, 影响散热;风扇又容易将灰尘带入设备内部, 覆盖在电子元件上, 最终造成电子元件工作不正常或误动作。因此, 机房内的日常除尘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

2 井道及地坑中存在的隐患

2.1 层门口的装修地面比层门地坎还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4.1中规定:在各层站地坎前面宜有稍许坡度, 以防洗刷、洒水时水流入井道。

然而现实情况是各层站层门已经装好, 使用单位或业主在铺设层门地面时, 出于美观等各方面因素, 不断抬高原有设定的地平线, 变成了层门口地面比层门地坎还高的局面。有时候甚至在层门口处做成向内的斜坡状, 极大地方便了水流入井道, 同时也提高了维保人员在紧急开锁时滑入井道的风险。如果水通过层门地坎处的间隙流入井道, 很容易就会造成下面几层层门门锁短路事故的发生。

2.2 井道安全门被封被堵, 无法在应急时正常开启及出入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2中规定: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 m时, 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 以确保相邻地坎间的距离不大于11 m。井道安全门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 且安全门开启后, 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井道安全门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 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

井道安全门是供援救乘客用的门, 目的是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过大 (超过11 m) 时, 能够尽快地救出被困轿厢的乘客。

笔者在检验时经常发现电梯的井道安全门门外被砖块或其他杂物堵住, 有些时候是门无法开启到位, 有些时候是门能开启但一堵墙挡在面前, 根本无法出去。当电梯正好在井道安全门附近出现故障而需要救出被困乘客时, 若安全门无法开启, 将会大大增加营救时间。

2.3 底坑积水已经成为一个常见问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3.1中规定:井道下部应设置底坑, 除缓冲器座、导轨座以及排水装置外, 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整, 底坑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 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

有些设计单位在底坑旁边会再设一个积水坑, 用意是当电梯底坑内积水的时候, 水会自动流到积水坑。但现实情况更多的是积水坑的地势反而比底坑高, 积水坑内的抽水泵故障或不工作, 导致积水坑内的水反而倒灌入电梯底坑, 使电梯底坑一直保持积水、潮湿的状态, 久而久之, 电梯底坑中电气元件绝缘性能变差, 电气开关接触不良, 导轨、钢丝绳、液压缓冲器生锈腐蚀, 聚氨酯缓冲器加快老化, 张紧轮轴承生锈、卡阻并发出异响等, 从而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

3 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3.1 选择了不合适的维保单位

电梯的维保是保证电梯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其通过对电梯设备进行长期保养以及预防维修, 使电梯处于较佳的运行状态, 以此保证人们的使用和通行安全。目前有些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自认为聪明, 没有遵循法律程序来与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相关的日常维保合同, 甚至为了缩减成本开支, 找临时工或没有资质的公司做电梯维护保养, 这就严重威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且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连责任单位都找不到。电梯由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组成, 磨损和损坏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日常不对电梯进行认真保养, 电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电梯维护保养作为一项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在实践中要求维护人员具备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机械知识, 同时必需持证上岗。若由制造厂家或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维保的话, 一方面维保技术和质量有保证, 另一方面一旦出了问题也有人负责。现阶段, 还有一些维保单位维保技术人员不足, 直接让学徒进行上岗作业, 也会造成一些故障处理的不及时和不到位, 同时可能造成别的风险。因此, 选择一个好且适合的维保单位对电梯的安全运行也至关重要。

3.2 电梯磨损或报废配件未及时更换

电梯是电气和机械的结合体, 易耗件也有很多, 经常更换的有门锁触点、门滑块、导靴靴衬等等;不经常更换的是保养检查出来磨损超出标准的部件, 如轴承、各种轮 (曳引轮、导向轮、反绳轮) 、钢丝绳、制动器闸瓦等;还有一些电气元件失效了也得进行更换, 如电气开关、接触器、光幕等等。经常有使用单位在维保单位检查出故障原因后却不愿意对配件进行及时更换, 也有些单位贪图一时便宜购买了市场中那些不具备合格证或售后保障的零部件, 电梯带病运行或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的最终结果是:电梯安全运行得不到根本保障, 极容易造成更大的事故。

3.3 规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未落到实处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正常使用、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没有持证上岗, 并把所有的电梯问题都推给维保单位, 认为只要电梯出问题了就全部是维保单位的责任, 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早就对电梯方方面面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 该是使用单位的责任即使推脱也无用。

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生产和检验的相关资料、维修记录以及故障原因等。此外, 使用单位要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 及时纠正业主或其他使用电梯人员的不安全和不文明行为, 引导乘客正确使用电梯, 安全管理员要把日常的巡查记录落到实处, 并对维保单位所维保的内容进行监督落实。

4 结语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备的承载工具, 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了乘客安全, 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除了在设计之初就应避免影响电梯设备运行的不利因素外, 还要在电梯交付使用后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强化安全管理, 创建与落实完善的规章制度。

摘要:从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电梯设计缺陷、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希望能引起相关单位重视, 将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

关键词:使用安全,隐患,管理,事故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小区装修期间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篇8

一、不得用身体倚靠轿厢门或使用物品挡住轿厢门,不得长时间站在门中间,长时间档住轿门容易造成电梯死机故障,影响电梯正常使用。

二、使用电梯搬运物料必须平衡放置,避免轿厢倾斜,影响电梯正常使用,不能重叠放置。

如有石砂垃圾垃圾掉进轿厢门导轨上,必须马上清理。

三、乘坐电梯时不得超载超员使用电梯,以免电梯发生滑梯故障,影响电梯正常使用。

四、等待使用电梯搬运时,请自觉有序的等候,不得野蛮搬运,不得用物体撞击厅门。

五、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故障,乘客不要紧张,应按下“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物业管理处紧急联系电话求援,等待电梯维修人员前来救援。

乘客不得采取拍打按钮、厢体以及强行撬门等急躁行为,以免发生意外。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一、日常管理

1、各业主/住户对所居住楼宇的电梯拥有使用权和管理养护的义务,请全体业

主及相关人员爱惜;

2、本小区楼宇电梯试行___小时运行服务,由管理公司委托专业的维修人员负

责维修;

3、本小区电梯设备载重、承载人数已在电梯轿箱内显著位置标示,当乘梯人员

超过限额时,请您分批乘搭,以免发生意外,搬运物品时不可令其超载和损坏电梯轿箱内壁板等设施;

4、切勿让儿童单独乘搭电梯,教育、劝阻儿童不要在电梯内嬉戏、玩耍;

5、严谨使用电梯搬运易燃易爆危险品,严谨在电梯内吸烟;

6、电梯轿厢操作按钮轻按即可,切不可用力打击或撞击轿厢门板;

7、电梯运行时切勿在轿箱内打闹、跳跃、也不可用身体依靠轿厢;

8、为保护及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严谨用电梯运载自行车、电动车及整批货

物;

9、梯运行中如遇紧急情况(如故障停梯、停电等),请不要惊慌,通过对讲话筒或按动紧急按钮及时与管理处人员联系。轿厢内紧急按钮及其系统,电梯维修人员每天将会巡检,确保正常运作,非紧急情况,请不要按动紧急按钮。

10、梯运行过程中,出现下列异常现象,请及时与物业公司维修人员或就近管理员联系。

(1)、轿厢门开、关异常;

(2)、运行速度异常或出现异常声响;

(3)、轿厢内设施(如按键、照明)出现异常。

11、业公司电梯维修人员将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保养,并事先将通告贴于大堂公告栏。当电梯设备出现故障维修时,电梯门口将悬挂警示标志,提醒您千万不要进入待维修的电梯中,以免发生危险。

12、装修时运载材料或垃圾废物时,需按照物业公司安排指定电梯和运行时间进行,搬运大件物品和家具时,请尽量避开上下班时间,避免影响其他业主;

13、守电梯内的《安全守则》。

二、装修期间使用规定

1、各业主/住户到物业公司办理装修的相关手续后,方可利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

2、装修材料和装修垃圾要打好包装,以防沙土类的材料散落于电梯缝隙中,出现意外故障,影响他人使用且容易伤害到电梯本体;

3、运送装修材料及装修垃圾时间为7:00——17:00,如遇有上下班人员出行时,应先运送上下班人员,运料人员稍后再乘电梯运送货物;

4、业主在办理入住时需向物业公司缴纳装修期间电梯使用费用,主要用于电梯运行的电费、人员费用支出、工人的管理费、装修许可证成本费、电梯零星维修费用及折旧费等。此费用为一次性收取,若出现二次装修时则不再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1楼住户不收取此项费用;

(2)、2楼至5楼每户___元;

(3)、6楼至8楼每户___元;

(4)、9楼至10楼每户___元;

北京市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篇9

当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使用数量逐年增加。电梯安全事故频有发生, 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电梯的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分别对电梯安全运行负有产品质量、日常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当前, 人们主要关注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和电梯的品牌效应、产品质量, 却忽视了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使用单位才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

2 原因分析

使用单位能随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电梯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投入使用后, 要进行定期检验, 但电梯定期检验的检验周期为一年一次, 时间间隔较长, 仅靠检验机构一年一次的检验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是远远不够的。在使用过程中, 电梯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使用单位能及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3 电梯使用单位管理现状

(1) 使用单位负责人对电梯安全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电梯维保公司在日常维保过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并及时报告给使用单位, 但使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不够重视, 导致安全隐患没能得到及时解决, 最终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

图1使用单位不注意电梯井道底坑空间, 没有做好防水工程, 底坑常年积水, 偶尔除去积水, 地面也是潮湿的, 导致电梯导轨锈蚀严重, 电气安全装置损坏。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机房应当专用, 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可实际工作中, 很多使用单位在空间很小的电梯机房内放置了许多无关设备及杂物如图2, 影响了电梯机房的正常使用, 一旦出现危急情况, 也不能得到及时救援。

(2) 使用单位对电梯维护保养公司的维保次数及维保质量监督不严。根据相关规定, 在用电梯每15日应当由电梯维护保养人员至少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维保工作。在工作中发现, 很多使用单位的在用电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保。虽然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公司签订了维修保养合同, 但是, 使用单位没有监督好电梯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有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去现场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有时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 并没有履行职责, 随便看看电梯就回去了, 导致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查出并解决, 进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由图3、图4可见, 电梯井道内垃圾甚多, 油杯内无油。这说明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长期没有在现场负起责任、做好工作。

(3) 使用单位为了节省费用,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部分零、部件损坏, 为了节省资金, 也不进行及时维修。例如图五, 电梯的检修开关损坏, 却没得到及时修复。

(4) 应急救援预案形同虚设。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 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操作规程, 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使用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环境制定合适的救援预案, 并对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发现, 电梯使用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是由电梯公司提供给电梯使用单位的, 而电梯公司提供的应急救援预案大都是通用版, 并没有结合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具体的救援预案。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后, 救援预案很难和使用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进行快速有效地救援。

4 相关措施和建议

(1) 提高重视程度, 落实相关责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加强与生产厂家、维保公司的沟通合作。电梯使用单位应主动与生产厂家和维保公司联系, 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切实履行合同的约定及时、全面地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 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规定, 要求维保公司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将电梯的安全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

(3)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增强安全意识, 不能为了节省资金而忽视了电梯的安全运行。一旦发现电梯的零、部件损坏应当及时维修, 必要时, 电梯应当停止使用, 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定期演练。应急救援预案要根据重大危险源对周边人员、生产装置、环境、居民等的危害程度来进行编制, 做到切合实际、简明扼要、概念清晰、容易理解、可操作性强, 避免过于冗长、繁琐和不易执行而引起现场混乱等。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 必须对所有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明确职责和责任。培训合格后进行现场演练, 现场演练要尽可能达到实战要求, 做到真实。通过演练让救援人员了解救援程序, 掌握救援方法, 同时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被救援者;树立职工的危机管理理念, 培养应对处理事故的能力, 增强事故防范意识;检验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 发现救援预案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修正。演练应举行多次, 使救援预案不断完善, 成为真正对事故救援有效的规定性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安全管理则是设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每个电梯使用单位都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与电梯的生产、维护保养单位密切配合, 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大对电梯安全运行的管理力度,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摘要:本文指出了使用单位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其在电梯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上一篇:北美人手势的含义下一篇:真诚服务谱写护理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