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前言后记

2024-10-13

何氏前言后记(共2篇)

何氏前言后记 篇1

前 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家写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修志,明沿革、载土风;同一道理,家族世系不可以无考,亲族齿序不可以无稽,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此为吾何氏家族修谱之初衷。一部完整的族谱可以了解吾何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等具有重大意义。

墓志铭记载,早有先世自滕国(今山东滕州)避乱到陕西凤翔后还扵河南杞县。吾族家史从明朝何展遘传至迄今五百余年,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现已繁衍后裔三十世。据贰零一八年在册统计,吾家族总人口342人,男性212人,女性130人。吾支系传承七世祖何倬一门,倬公生允中,允中公生方炤、方煒、方燁,后为老三门。明清时期原住杞县何家楼(今县东南2公里省道S327旁),后因战乱搬迁至邢口一支为长门;寺村店一支为二门;孟庄一支为三门;邢口支系户不兴,至今已无传人。数百年来,先人曾几建宗祠,数修族谱,后因兵燹和洪水之灾,宗庙被毁,族谱也在文革时期烧毁,至今终无留存。因此族谱中清朝年间十一世至二十世字辈缺失,十代人无从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今至辈来自墓志铭和老人记忆所写。现存族谱传承老世系采用五言绝句:“展旺英聚景、立渊允方淳、XXXXX、XXXXX、乾云清见玉、国保正家声”;续议世系采用四字成语:“天海洪运、万春庆祥、汉鑫永盛、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锦长”。迄今已无可用字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这是吾何氏家族之共识。二零零九年玉珍、玉林等人前往寺村店、开封共商续谱事宜。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几位长辈皆年过七旬,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艰辛,不计个人花费,遍访家门。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向他们深表敬意!在修谱过程中,何氏各支大力配合,并积极捐款给予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修谱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此次修谱在玉珍、玉林、玉友原有基础上补叙、补遗、补新,采用四世一表编写。在整理族谱中吾倍感修谱责任之重大,吾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修谱的价值及意义。所以,在撰编过程中,吾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和墓志铭选择性整理于家谱中,为后人考证和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线索及方向。其他几位先祖葬于何处?其后人是否还在杞县生活?缺失的十代字辈能否找齐?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吾。面对如此之疑问,吾只能提供些资料、文图,让族人、后人共同探究、寻根破解先祖家史谜团,把祖德家风发扬光大,是为修谱的目的及意义。

此次修谱的特色有四:

一、新谱作为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册,不带神秘色彩,仅使子孙后代了解先世。

二、时代进步,遵循男女平等,妻子入谱不再用“氏”称,以法定名字载入族谱,将有史可考之女性均列入世系表,有建树者均上名人传。

三、鉴于家族成员多供职于国家机关,散居于各地,故新谱印刷每户一本,以便了解家族渊源,共享先人之荫泽。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事出有因,开封何保成一门自愿不续;寺村店何重一门失去联系按照原谱记录在册。

此次修谱历尽艰辛,终成此谱,实感欣慰。愿先祖神灵庇佑:吾何氏家族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此书凝聚何氏家族几辈人之心血,也必将成为后续家谱第一手珍贵资料。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望持谱之人妥善保管,并郑重嘱托后辈代代相传,使何氏族门亲情永续。

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忘,造成续谱困难。不明己之祖宗是谁,不知己之何来,不免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贻笑于子孙后辈。何氏有责任心之人士,都要把续写族谱看作己之责任代代相传,方能使之成为增强吾何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望后裔秉承长者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祖、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每二十年修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吾何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族谱中。

后记

时值二零壹叁年二月,予归家探亲,与族内长辈聚谈,顿感家谱不叙,不辨一族之血脉,不知九族之远近,不惟祖功宗德无由以彰,窃恐后之子孙支繁派广,世远年湮,而视亲支为途人,以近族为陌路者矣。故急乎将过去家谱之底稿拿出,边修边公诸于族人面,以求留世。

何氏族谱不传久矣,先祖并无今之族谱。明万历先祖牌坊于贾家洼,牌位奉杞县何氏宗祠,早经兵燹,后经文革,悉数焚之一举,至此,前人之昭穆不可考,后人之亲疏不可明,先祖之灵位绝。后裔虽孝,祭祀无门焉!而人世,繁衍生息,倏忽数十载,世事如云烟过眼,不可记者多矣。上溯数辈,已不知沿袭,数代之后,将不明乎其之祖父者多矣。因此,众人皆倡编修家谱。由衷于此事者,少也。对先人诸多大事,非一人可为也。然文革期存留碑文,然可睹也,余感欣慰之至。

余等为寻访吾之祖,屡奔异地、寻根问祖、访乎众邻、研讨碑文、查阅古籍,方得此谱。余不敢假托以失真,亦不敢借重以矜美,仅以祖宗实迹纂辑成册,以昭伦序,以传后世而已。

吾族自先祖展遘以来,垂五百余年,兹史不可谓不久。其间人物事迹大多淹没无闻矣。然其子孙有据可查,繁衍生息有史可证。今残存之文献即碑记残篇、新老县志等,重要者是吾族老人所述矣。上推至先祖何展遘,其中有名字者不知其生卒年份,有生卒年份者不知其生平事迹。另受时代之束缚,男尊女卑,妣来自何地,女适何方,皆无稽可考;欲全考而知之,难哉!

此番修谱,暇通族人,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历时三载,大功告成。虽未精细,然不负众望,世明支清,如愿以偿。

抚纸叹息,感慨良多。吾才学既浅,又兼之以寡闻,则斯编之陋,可以想见矣。唯望族人不弃,吾则知足矣。至于其尽善美者,则有待后来之贤者也。

参考资料:《墓志铭》、《杞县志》、《河南通志》、《四川通志》、《猗氏縣志》、《蒲州府志》、《山西通志》、《德平县志》、《山东通志》、《明神宗实录》、《大明金榜录》、《史汇》、《大明會典》、《皇明大事记》、《明清歷科進士題名錄》、《萬曆疏鈔》、《皇明進士登科考》、《明代傳記叢刊》、《國朝列卿紀》、《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华何氏源流大典》。

展板的前言与后记 篇2

“远航有梦今开启,破浪乘风任尔驰”,自全面启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以来,新安地税在省局、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统一部署,以“五以六化”为目标,以“准、新、实、好”为标准,以“坚决态度、坚定信心、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为要求,举全局之力,聚各方之智,在争分夺秒中闯关拔寨,在勇毅笃行中合力攻坚,全面实现了各项改革任务的平稳落地。

后记

上一篇:《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剖析下一篇:舞曲歌辞?白?歌,舞曲歌辞?白?歌柳宗元,舞曲歌辞?白?歌的意思,舞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