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2024-10-20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共9篇)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1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2009—2010学第一学期

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教育主管部们的关心指导下,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心,瞄准目标,顽强拼搏,克难奋进,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认清教育发展形势,积极顺应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化科学素养和依法办学的水平,不断认识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激发教职工活力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善于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学校班子成员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办好省溧中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破解管理和教育教学难题,扑下身子抓落实的严谨的工作作风。目前,大家在继承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很好的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工作目标,凝聚全员动力

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省溧中弥足珍贵的传统和文化积淀。优良的教育改革实验传统,积极主动的探索创新精神,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省溧中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校特质。但是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省溧中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我们在优生指导、特长生培养等方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家长在观望,社会在关注,教师有迷惑,学校有压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积极与全国知名高校和省市专门学会开展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近两年来,我校在自主招生、名校录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渠道,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力争有新的提高。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溧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在继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让每个孩子人格得以完善,智慧得以丰盈,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身心得以康健。

三、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一流团队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急剧增加,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校以“五个一工程”实施为抓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狠抓备课、解题能力考核,真正落实师徒结对、听课、汇报课等各项常规要求,并通过“省溧中课堂教学情况调查二十条”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他们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不断进步。目前,一大批青年教师专心从教,好学上进,已经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以自己优良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同行的认可。在提升质量方面,我们坚持“以抓学生管理为突破口,形成优良班风和学风”的指导思想,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各班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班级文明公约和奋斗目标,形成了浓厚的班级文化,人人上进,个个争先。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精神面貌、文明素养、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常规保稳定,带队伍促质量,实施精细管理,建设一流团队。全校教职员工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过程更加细化,重心更加下移,效能更加明显。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干部率先垂范,教师敬业爱岗,积极主动,充满活力,校园呈现出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四、立足课堂,加强研究,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一直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着眼点,聚焦课堂,挖潜增效。教学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备课组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通过学习和实践,引导教学和教研管理创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组织了“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五严要求背景下的教学策略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市、县学科教学专家对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视导,在各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调研。这些举措,较好的促进了广大教师对课堂的思考和研究,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五、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再铸学校辉煌”的愿景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把学校管理和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人的生命质量、人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在管理工作中竭力体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政治上关心引导,工作上敢压重担,业务上培训指导,生活上帮助照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学校组织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增进友谊,释放疲劳,展示风采。这些举措,增强了团队协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

成了师生员工辛勤工作、心情愉快的良好工作局面,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

六、创设和谐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设和谐环境,以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以师生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2009年,学校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实施常规教育精细管理,建设专业化班主任团队,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班主任专业培训,制订了年级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制度,完善了升旗仪式、集会、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量化评比,规范了教室文化建设。环环相扣的常规管理,促使每一位学生自觉成为集体的主人,真正动手、动脑、动情,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集体,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09年,学校完善学生社团组织,健全自律机构,把学生社团建设摆在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和欢迎,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靓丽的风景。

学生处还着力打造精品班会课,各年级切实提高班会课的质量。德育活动精品化、小型化、多样化,体现各年级特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如“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秋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活动、秋季运动会、“一二九“全校长跑活动、辞旧迎新文艺汇演活动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风采,充实了学生生活,使得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学校后勤工作服务意识增强,围绕校园工作目标,优化育人环境,服务师生。依照上级规定认真做好财务及校产管理工作,合理运转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资产管理规范、物尽其用。收费、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报销等一应经济活动,都遵循教代会通过的《省溧中物品采购管理办法》的程序规范操作,确保了民主监督,校务透明公开。学校积极与县、市财政、税务等部门联系,筹措资金,争取帮助,努力改善教职工办公、生活条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是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生源结构变化带来的教学质量提升问题。在当前全省各地聚精会神抓教学,千方百计求质量的竞争形势下,生源竞争极为激烈,优质生源仍有流失,生源结构变化明显。虽然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加以补救,但形势仍然严峻。学校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度还

不能满足家长及社会的高期望。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新要求。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还需要深化和细化,真正打造成团结协作、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今适逢全省创建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大好时机,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巩固业已取得的成果,抓住学校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管理机制,狠抓管理细节,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迈上心的台阶。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2010年1月20日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2

一、领跑课程开发, 专家 深度介入

“校本课程开发”, 貌似一个舶来品, 大多以为这个概念是菲吕马克 (Furumark, A. M.) 和麦克米伦 (Mc- Mullen, I.) 等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首创, 其实不然。晚清中国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 试行自强新政, 西学东渐, 无锡得风气开化之先, 乡贤先哲纷纷跨出国门, 睁眼看世界, 海归桑梓开设“洋学堂”, 创办新教育。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的三等公学堂是近代中国新课程的摇篮, 分学科拟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完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 并据此创新编撰了《蒙学读本全书》等各年级用书, 是最早真正具有现代课程意义的教科书。清光绪甲辰年 (1904) , 侯鸿鉴编撰《锡金乡土历史》和《锡金乡土地理》作为我国最早发行的地方课程公开发行。民国前后, 无锡人编写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一时风靡全国, 独领风骚数十年, 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遗憾的是, 我们的前辈们当时忙于躬耕校本化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 尚未达到教育文化觉醒的境界, 没有理性地进一步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新名词。

区别于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探讨的是基于学校或教学现场, 以教师为主体而非课程专家, 发展、形成、实施、评价和不断改进课程的方式和方法, 是一种决定课程的活动、过程。显然, 这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课程设计以及设计的背景。浸润在吴文化中的锡山高中, 改革开放以后, 开展课程的现象学研究, 一方面继承无锡地区清末民初校本课程设计的优秀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从主体自身出发去认识课程实施现象, 运用课程与教学论原理进行分析, 并加以直观描述, 创造性地尝试校本课程开发。

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锡山高中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意见》 (1991) 的要求, 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 创新教育改革实验和课程校本化管理的新机制, 呼唤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在1992年开始设置“体育课程”、“学科课程”和“微型课程”三大类选修课, 以及“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和“学科类”四大类别活动课, 补充和丰富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体系端倪初见。

毋庸讳言, 考察锡山高中早期的校本课程, 主要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选修课和活动课上做文章, 与学科教学关联性很强, 或者说更多的是关注其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比如《阅读技能》、《英语听力》、《吴文化》、《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心理辅导》等, “与学生交往能力直接有关的课程欠缺”,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 他们的探索毕竟领跑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崔允漷博士充分肯定这种课程多元化的创举, 认为锡山高中在原先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上述选修课和活动课, “这是我国学校课程史上的一种标志性进步”。学校提供学生超越国家课程的学习机会, 提高课程之于学生个性成长的适切性, 学校赋予教师课程权力, 学生有权选择课程,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鼓励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课程决策, 明确规定了“修习要求”, 以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的发展。1996年,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施良方、崔允漷和吴刚平等国内一流课程论专家经常深入地处无锡西北隅偏僻的“田园学府”, 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合作, 会同一线实验教师集体研讨。根据课程研发需要, 锡山高中课题组有时带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调查数据资料, 去上海华东师大, 专门拜访课程研究工作社, 带着问题请益专家。在这些“智慧的碰撞”中, 课题组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适切学生需要和地域期待、体现学校教育哲学的课程新目标、新结构, 让“SBCD” (校本课程开发) 这个舶来的课程论理念在中国东部的乡村学校落地萌芽。

锡山高中在立足现场的课程开发探索中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实践框架, 务实地建构了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操作模式, 为中国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基层学校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操作规范和管理举措的最真实的直接经验, 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学校层面的广泛关注, 作为教育部重大课题“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研究成果的实践依据, 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弘扬办学传统, 服务 个性发展

锡山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素来以人为本, 学为中心, 关注个性发展, 在规范和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坚守“诚”、“敏”百年校训, 批判驯化教育课程实践, 尝试民主和自由的通识教育, 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拓展学生视野, 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其核心目标是引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幸福成长。

学校非常关注的每一门校本课程的生命价值, 为了避免课程开发中“深而窄”或“广而浅”的臃肿症, 他们整合协调课程纵向序列与横向结构, 设置“精而深”的校本课程体系, 提供学生深度与平面的视域融合空间。这种融合的焦点是学生和教师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探究过程, 是教师源自心灵的优秀教学激活学生源自心灵的优秀学习, 也是师生与课程建立生命联系、构建“被活化的课程”的过程。

锡山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每学年修订一次, 课程结构基本上是物化的;但是课程内容却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而生成和生动, 并不强调凝固的既定形态。他们在生本的、活化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评价、修正和整合校本课程, 涵育美丽中国未来建设者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提高校本化优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品位。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 努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 激励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参与权, 提供多样化课程的选择权, 服务学生个性成长的发展权, 引导学生在教学对话中自主感受校本课程学习的幸福体验。

三、教育哲学引领, 架构 校本体系

教育哲学攸关人才培养模式, 本质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想, 是学校可持续校本发展的灵魂和核心。西方教育发达国家, 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哲学。1991年, 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 指出学校教育哲学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管理中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SDP: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最重要的是确定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

锡山高中弘扬历史文脉, 系统梳理了学校百年教育哲学的流变,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纲要精神, 结合当前全球化浪潮中学校发展需要, 从中吸纳学校文化营养, 萃取出历经百年磨砺而始终不变的教育理念, 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 最终确定了当下学校的教育哲学“体貌谦恭、学养深厚、胸襟旷达、志趣高远”, 并成为校本课程规划和开发的“宪法”。

他们在新世纪学校教育哲学的引领下, 重新诠释教师在课程赋权 (empowerment) 和设计中的自主传统,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实践载体, 努力培育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诠释为博览群书, 知自然人文, 知古今之事, 博学多识, 通权达变, 通情达理, 兼备多种才能的优秀人才。为实现这一伟大的愿景目标, 学校特别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和专业素养, 实施“百万百卷教师读书工程”, 即学校投资一百万、教师精读一百部专著, 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审议力、决策力和领导力。

剖析课程权力集中化 (centralization) 的流弊, 西方课程论专家形成这样一个观点:“最接近学生的人最能了解 其需求”。 基于现场 的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即是离中化 (decentralization) 思考的产物。锡山高中积极践行世界教育改革及其新课程理念, 借鉴西方“系统课程模型”, 成立由校长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 、指导者、开发者、合作者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成的“工程师团队” (Engineering Team) , 引进PPBS (A 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和PERT (the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 建构由管理、督导、课程、教学与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的“课程工程” (Curriculum Engineering) , 由调研、产生、设计、实施和评价构成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

新世纪以来, 锡山高中整合和总结前期课程改革的成果, 深入激发教师主体的课程开发智慧, 在“学生最关注的领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根据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从学校教育哲学、学生课程需求、区域课程期待、学校课程资源四个方面积极思考和探索, 建构了包括限选类 (3个学分) :创业设计、团队领导、合唱、演说、形体、国学基础等6门课程;任选类 (至少3个学分) :心理教育、生活技能、特长爱好、科技前沿、社会纵横、大学选修课程等6类课程的新课程框架, 并据此每年制订《江苏省锡山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早期以选修课和活动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计相比, 现在的课程开发的技术和流程更加规范, 在价值上更凸显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 更兼顾不同学生的生涯规划。

四、参与国家决策, 校本 成果卓著

2001年秋学期, 国家推进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锡山高中是唯一受教育部特邀、参与研讨和起草的基层学校。同年,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委托专家编著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出版, 权威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这是对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纲领指导性作用的文本。书中, “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部分的内容主要引用了锡山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研究《世 界主要国家高级中学课程发展之研究·期末报告》, 其中“大陆经验对研修高中课程纲要之启示”重点介绍了锡山高中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并以此认定该校是“大陆校本课程的发源地”。

锡山高中从来没有停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脚步, 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确立了“学会交往, 提升团队领导素养;体验探究, 增强创新精神;尝试选择, 开展生涯规划; 热爱生活, 发展健康的闲暇爱好;认同自我, 具有坚毅的心理品质”的校本课程新目标, 科学规划、系统构建了普通高中“选修Ⅱ”序列校本课程框架。以学分制统整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艺术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修 习,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例如:依据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 构建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系列, 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四种艺术门类切入, 形成了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综合艺术课程的13门选修课程。学校将“选修Ⅱ”与校本课程统整每周安排两课时, 形成了走班选课、小班化教学的课程特色。每周两课时, 使得教学时间得以保障,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课程内容;走班制教学, 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期望的课程;小班化教学, 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充分, 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效果更显著。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 锡山高中积累了璀璨厚实的课程资源, 课程决定的赋权迷思在实践中破解, 锻炼出了一支具有教育信仰、善于共同体学习、富有创新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反思-研究型教师队伍, 学校的课程特色和教育优势日益彰显。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表现, 综合素养和主动学习能力在同类学生中表现卓越超群。简而言之, 锡山高中的办学宗旨进一步为业界和社会充分理解, 教育竞争力和教育品质得到了跨越式的全面提升。

区别于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探讨的是基于学校或教学现场, 以教师为主体而非课程专家, 发展、形成、实施、评价和不断改进课程的方式和方法, 是一种决定课程的活动、过程。

以人为本, 学为中心 , 关注个性 发展, 在规范和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坚守“诚”、“敏”百年校训, 批判驯化教育课程实践, 尝试民主和自由的通识教育, 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拓展学生视野, 培育“全面 发展的人”。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3

一、注重培养教师自身的素质

首先,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与道德水准。俗话说:“正人必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所敬佩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其次,政治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师要把课上好,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与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只有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掌握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所欣赏的教师。

二、以生为本,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导其学。”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制造各种机会,努力培养和加深师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屋及乌”,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上课“一言堂”现象,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把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与合作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

其次,我们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能够热爱学生,关怀学生。作为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鼓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尊重教师,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再次,不要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教师是非常尊重的,走上社会以后,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就好像是千里马,而教师是伯乐,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当学生身上的长处被教师发现并肯定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会演变为向上的动力。

三、把实践教学法运用到政治教学中

中学的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材料,去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经常在周末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深入社区开展调查,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状况,也经常请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人到班级作报告。学生的兴致都很高,也养成了一种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政治学科其实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背条条框框。

四、注重对学生怀疑能力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要求我们教师善于设置悬念,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当然,如何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是我们教师的任务。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很少主动地去提一些问题,怎样让学生能“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有很多的辅助工具可供我们使用,例如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这些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把一些抽象的东西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改变了以往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教师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

2.诗词与典故也可以在我们的政治教学中使用。政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用好诗词与典故,可以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笔者就经常在课堂上使用诗词与典故。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在课堂上吟诵古诗的时候,学生的嘴巴都变成了圆形,吃惊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有的时候,笔者还会冒出一两句英文来,这样改变了学生对笔者的一些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为笔者树立了威信。

3.善于运用幽默与讽刺。记得一位伟人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能够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学生也会产生更大的热情,投入知识的海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4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学习重难点:

1、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揣摩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择其中五个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蓬蒿()咫()尺 狼jí()nà()喊 相形见绌()精巧绝lún()美味佳yáo()不自量()力 深邃()不可思yì()混淆()硕()大 狂wang()

2、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搜集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导学

3、反复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文中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巩固延伸 阅读理解: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2、文中的“我们”、“它们”分别指的是()

A、“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一切物质。

B、“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美好的物体。

C、“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除人类外的一切生物。

3、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敬畏”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分析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敬畏”是尊敬并且畏惧的意思。

B、“敬畏”含有敬重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恐惧。

C、“敬畏”文章中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要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D、“敬畏”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

阅读《高明的大自然》,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③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⑤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粘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粘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⑥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⑦光纤的发明,导致了通信传媒领域的革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让人惊叹的是,在深邃的海洋底部生活的低等动物——海绵身上,早已武装了这项被人类视为高新科学技术的产品。在海绵身体的四周,生长着许多半透明薄膜构成的骨针,这些骨针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与现代光纤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海绵利用骨针多提供一些亮点,以吸引更多的绿海藻来自己身边安营扎寨,从而争取到更多的藻类食物。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⑧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3.大自然“让人感到神奇高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根据全文,分别概括回答。(4分)

14.第⑤段介绍了软体动物的外壳,它有哪些特点?(3分)

15.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4分)(1)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2)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有什么表达作用?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1)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2)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 ....

13.⑴原绿球藻具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⑵软体动物就地取材高效无污染营造外壳;⑶蝴蝶利用喷气原理飞行;⑷海绵利用骨针获取食物(4分,每一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5

在揭示溧水地区内生矿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分析,提出了今后该区的找矿方向.

作 者:周晓明 张Z 作者单位:周晓明(江苏省溧水县矿管局,江苏,南京,210000)

张Z(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江苏,南京,210008)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6

合肥市阳光中学

吴根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很荣幸于2010年12月24日,我和八年级语、数、英各科老师,在校长、教导主任及办公室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学校共17多位老师一起远赴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考查学习,通过听课、听报告、与专家交流,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了许多较为直观、真切的感悟,今天借此机会通过书面材料向各位老师做一下汇报。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东庐中学的概况。东庐中学地处溧水县永阳镇,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现在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都不及我们学校,它也曾一度成为撤并对象,面临倒闭。为了摆脱困境,谋求出路,他们于1999年开始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东庐中学1999年开始使用“讲学稿”,首先在数学和化学两门学科试行,结果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这两门学科成绩由原来在全县排名中下游上升到了上游。全校师生因此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进一步推广“讲学稿”的信心。随之,“讲学稿”开始在全校各门学科中推行。2001年,全校数学成绩为全县第一,第二年,学校的中考平均分更是达到了南师大附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这些南京顶级高中的录取分数线512分。最近几年,学校中考的平均成绩稳定在省重点高中录取线以上,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全国农村中学改革的三面旗帜之一。

东庐中学的校训是至博至淳,就是要达到学识广博和气质淳厚;教育理念是合群、合作、合享的合融教育,学校的愿景是追求乡土气与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学校使命是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弘扬东庐文化,以人文精神辐射乡里;树立办学榜样,以教改经验造福一方。他们还有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和校歌,校内和校外的墙壁上都贴着成语故事、名人故事、还有24节气知识的喷绘,校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成绩均围绕“讲学稿”来进行,这是他们教学的主体,我听他们的课也是如此,讲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和复习资料。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讲学稿是什么东西,它时一份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探究活动的载体。它通常也就是一张正反面的8开卷子,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主题部分包括预习导学、学习研讨、延伸拓展三大类,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导学中就将生字词以及课文整体感知的一些简单问题在课前的预习中就解决了。在上课的时候先对这一部分预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然后进入课文解决学习研讨中的问题,课文内容理解后,在进行拓展训练,做一篇同类的阅读理解。整个讲学稿都是以习题的形式来展开,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体现自学特点。总体上经过先自学教材,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这是他们拿讲学稿上课的大体上的运行过程。“一稿两课、一稿两天”就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围绕讲学稿教学给我的留下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1、狠抓集体备课,并积极探究新的备课模式,抓落实。他们备课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纪录。提前一周就备好,组内反复修改,最终审查后印出来,上课前一天就将讲学稿发给学生。师生共用这一份教案,一稿两课,一稿两天,也就是一份讲学稿用两课时,两天完 成。通过集体备课确保了讲学稿的质量。

2、对预习的重视和运用,进而对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就是他们使用讲学稿的关键一环,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通过预习就可以将一课所学的几乎一半内容掌握了,像语文的字词以及对课文的初步整体感知都在预习中完成了,并且预习的另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主要问题,第二天在课堂上就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向老师提出质疑。我在听课时,老师一节课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时“质疑”,让学生就讲学稿中不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质疑,然后大家讨论解决。我们平时的课堂上通常是想法设法让学生就这篇文章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东庐中学是让学生在预习中、在课下就发现了问题,在课上就是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提出质疑,这样就感觉课容量也增大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也就广了,课内的训练巩固也就有保证了。总体上给人感觉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

3、对学习小组角色转换的灵活运用;我在听东庐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处主任的报告时,他讲到了关于学习小组的利用问题。他介绍说讲学稿的运用必须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也就是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他讲了他自己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小组内的角色转换,四人小组,组员中一人是组长、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发言回答、一人负责搜集资料,而且这四个角色是轮流更换的。这是小组长,班里还有四个大组长,分别负责督促检查这些小组的预习完成情况,小组长也向所在的大组长汇报。学习小组长和大组长都是每月换一次,根据月考的成绩来定。另外就是不管班主任怎么排座位,但上我的课就必须按我排的座次坐。

4、对讲学稿的落实与检查,进而保证了对每一课的“清”;每节课上完都做当堂测试,反馈评价。另外给全班学生进行编号,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台总结过,总结你上节课学了什么,其他学生做补充点评;另一种就是定时检测,及时巩固。老师每次只收取班里的一部分讲学稿进行批改,也就是只是抽查。他们自己总结出“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又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5、由讲学稿带出的“三无”现象,即无练习册、无作业、无补课;这一点让我感觉很新奇,给我的感触是既减了负,又增加了效率。我觉得这需要老师在课下要下功夫,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下功夫,学生和老师在课后的检测上更要下功夫。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和练习,老师手一挥、嘴一张就是作业和练习,学生负担重但效果如何却是个疑问,学习效率上就像东庐中学那样能做到事半功倍就好了。我感觉要精选课内、课外作业,必须要掌握学生作业量,坚决不搞题海战术,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6、重视并保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他们在讲学稿的使用中从预习到课后检测,巩固次数最多的就是基础知识这一块,而且大都是学生在预习中自行掌握的,自主学习就完成了,老师只是适当查漏补缺,再就是检测。

7、在报告中讲到了班级管理中采取学生盯学生的这么一种方法,尤其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或者调皮学生,找一个他的克星负责管理监督他,及时向老师 汇报。这样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效率高而且还能给老师减负。

8、进入他们的教室,第一感觉是简洁,第二感觉实用。没有太多的布置。他们每个教室门口的墙上挂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班级宣言、班级目标、今日格言,学生自己设计的很新颖、漂亮;感觉比我们墙上固定的要简便而灵活。

9、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10、关于考核,东庐的评价制度实行的是教师集体捆绑考核,避免了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比如成绩是校外排名,注重整体成绩。教师之间非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关于讲学稿,学生自己的感受应该是最真切的。一位初二的学生这样评价讲学稿:她小学时学习功课感觉很吃力,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怎样复习,一本书常常从头翻到尾。现在的“讲学稿”让她知道了重点在哪里,知道了学习目标和思考方式,应该如何预习复习。“知道教师下一步讲什么,提前想一想,心理有准备,就容易学会了。

此外,他们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重点就是培训如何使用讲学稿。等到正式开课后,无论是做操还是上课都非常适应了。

东庐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处主任在报告中,有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很经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早恋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老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是有效的劳动,无形的约束”,“对老师而言,敬业精神比技术更重要”,“素质就是点点滴滴”,“对任何事都要看有没有效,不然就是走形式了。”

当我们结束此次考查学习,离开东庐中学后,再回想这所学校的点点滴滴,一个整体的感受就是简单而有效,朴实、实在,毫无形式化的东西,没有什么花样。听了几节课,他们的课堂模式、过程形式单调,无亮点,不过师生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是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都围绕知识与能力、探究与实践这些目标展开很有效率的讨论解答。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后得到的一些感悟和收获,由于时间仓促,比较粗糙和肤浅,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和领导给予指导,也希望能与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学习。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7

2013年12月5日上午, 仪征市月塘中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在校园英语快乐节活动现场, 学生们通过英语歌曲联唱、英语经典诵读、英语课本剧表演向来宾展示学习收获。学生们大方流利的表达, 诙谐风趣的表演, 自然得体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真难以相信这是一群农村学校的孩子。”一位前来观摩的老师由衷感慨道。汇报展示结束时, 仪征市教育局李四同副局长和学生们激情互动, 用英语鼓励孩子们学好英语。

一年之前的月塘中学, 却还是另一番情形。这所位于革命老区的学校, 是仪征市最早创办的农村初中之一。近年来, 虽然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但部分英语老教师学科素养不高, 部分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 英语学习底子薄, 学习兴趣不浓。还有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 缺少有效的家庭监管, 英语成绩不尽人意。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横亘在月塘中学全面、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鸿沟。

2012年, 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 月塘中学积极申报英语课程项目建设, 并于当年9月被确定为首批项目建设学校。月塘中学人深知:机遇来之不易, 课程建设的成效关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孩子的未来。

“软硬兼施”, 彰显特色, 环境变得“靓”起来

课程建设启动后, 相关部门从资金、人员等方面对月塘中学多方支持。仪征市教育局领导经常走进校园, 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并深入课堂, 与师生互动, 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省财政拨付的30万元资金及时到账, 仪征市财政在保证课程建设配套资金60万元拨付到位的基础上, 优先为月塘中学每个班级添置了电子白板, 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学校建立了英语教学研究室, 配备了自动录播系统, 同时, 分步建立英语信息体验中心, 完善人机对话系统, 添置英语训练、测试软件, 筹建英语语音教室, 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语言学习实践平台。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 月塘中学花大力气加快软环境建设。每逢周四, 由学生撰稿、策划、主持、播音的英语广播台定时开播。校园里, 英语专栏常换常新, 双语标牌随处可见;教室里, 班级环境布置特色鲜明, 学校还购置了大量英语图书, 为每个班级配备书橱, 建立班级英语图书角, 课间播放英文歌曲, 早晚组织英语诵读, 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借力名校, 创新教研, 课堂变得“活”起来

黄梅是月塘中学一名英语教师, 她在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困惑:虽然每节课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但是学生还是学得比较差。在听了帮扶老师———南师大第二附属初中张培生老师的课后, 黄梅大开眼界。课堂上, 张老师或参与学生讨论, 或坐在下面观看学生展示, 整节课, 原本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课堂组织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自从听了张老师的3节课, 黄梅在给自己不断“充电”的同时, 一改往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更多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为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培训基地, 结对帮扶月塘中学的南师大第二附属初中拥有优秀的英语教师和成功的英语教学经验。该校领导对月塘中学的英语课程建设全力支持, 两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除按省教育厅要求明确一名干部具体负责外, 还挑选学校最优秀的英语教师, 组成了由教务处张培生主任和英语组张大龙组长挂帅的帮扶精英团队。在课程建设活动中, 帮扶团队定期到月塘中学对英语课程实施、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诊断把脉, 查找存在问题, 指出解决办法;通过开设讲座、上示范课、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帮助教师解读教材, 分析课例, 传授各类课型的教学模式。在南师大二附中, 所有英语教师的课堂都向月塘中学教师开放。帮扶团队还多次将外教请到月塘中学, 与月塘中学师生面对面交流, 零距离接触。

在南师大二附中帮扶团队的指导下, 月塘中学创新校本教研, 在完善传统校本研训方式的同时, 开展多轮同课异构, 学科专题研究, 1+1校本教研、“登月杯”教师课堂大赛等活动。

更新理念, 主动发展, 教师变得“专”起来

每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后, 是月塘中学举办“教师论坛”的专属时间。本周青年英语教师陈霞走上了讲台, 向台下的同事们作“英语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演讲。为了准备这次演讲, 陈霞认真总结教学得失, 并花了许多时间查阅资料, 但她还是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事实上, 陈霞的演讲获得了一致好评, 有的老师还就“如何创设情境”等问题同陈霞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谈起当初设立“教师论坛”的情形, 孙庭宝校长说:“教师平时工作很忙, 经常长时间坐在一起集中搞教研, 时间不允许, 效果也不一定有多好。而且以前那种校长在台上讲、教师台下听的模式也容易流于形式。论坛的创立, 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主角, 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而且事先公布演讲主题, 大家都做精心准备, 学校通过抽签确定演讲教师, 这对所有老师来说, 既是一次深入总结, 也是一次自我学习, 还是一场专业考试, 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为更新教师理念、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落实“三个一”要求:每周写一篇英语下水作文, 每月参加一次英语沙龙活动, 每学期读一本英文原著。

自课程建设启动后, 陈霞和英语组其他同事一样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遇, 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帮扶教师的指导下, 她虚心学习, 大胆进行课堂改革,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 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深受学生和同事的肯定, 2013年获仪征市青年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扬州市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青年教师“我的教学改进”课堂反思活动二等奖, 2014年有两篇论文获省二等奖……

立足学情, 私人定制, 学生变得“灵”起来

初三 (1) 班的张明同学其他各科成绩都比较好, 尤其理科成绩相当突出, 被同学称为“数学王子”, 可就是对英语比较“感冒”, 成绩总不如人意。加上父母在外打工, 平时没法过问孩子学习, 他的学习状况让老师、家长费了不少心。学校地处仪征市山区, 像张明这样的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缺少或脱离父母的关爱和监护, 这些孩子在学习、心理、安全等各方面需要特殊关照。为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利用周六、周日组织农村的孩子分年级就近成立“学习共同体”, 学生自愿报名, 按规定时间集中在学习条件较好的学生家中开展活动。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巡查、指导。“学习共同体”的成立, 给全校100多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本学期, 月塘中学进一步加强了留守儿童“学习共同体”建设,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学校还为每个留守儿童私人定制了“亲情聊天室”, 开放学校网络教室, 让孩子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视频交流。“这学期我已经和爸爸妈妈视频通话了3次, 当我告诉爸爸妈妈英语成绩又有了进步时, 爸爸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和记者谈及自己的进步, 张明一脸喜色。

这一年, 初二 (3) 班的周天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人很聪明, 但以前就是对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上英语课不是捣乱, 就是看其他书籍, 作业经常不做。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发挥他活泼好动的长处, 鼓励他参加排练英语课本剧、角色表演、唱歌游戏等展示活动。现在, 他学习兴趣渐渐浓了, 上课认真听了,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谈起周天的变化, 英语教师王庆山一脸的喜悦。

“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学生, 在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 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办起了英语校刊, 定期举行英语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校园快乐英语节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个性风采的青春舞台。让老区的孩子学习更加自信, 发展更加全面!”孙庭宝校长如是说。

经过一年多的课程建设, 月塘中学这所老区学校华丽转身。一年来, 教师中有20多人次在县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30多人的论文获奖或发表, 学校成功申报一项省级规划课题, 有2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广大教师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成就自我。随着课堂时效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增强, 学科成绩大幅度提高, 学校还应邀在全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省课程建设视导调研专家组在听取学校汇报、仔细询问帮扶情况、认真翻阅过程资料、实地查看校园后, 对月塘中学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活动开展扎实, 成效明显”。

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8

一、学校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金湾一中主体建设完成形象进度约85%,外墙砌体抹灰基本完成,内墙抹灰完成95%,五栋单体完成外墙贴砖。现正进行地面铺砖,室内粉刷,室外安装铝扣板、窗花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采购等工作。航空新城小学建设工程总形象进度完成99.5%,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预计7月31日前完成安装。在三灶镇、红旗镇分别新建的金湾区林伟民纪念小学、金湾区第二小学(暂定名)2所学校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标、现场放点等前期工作,准备进行造价咨询及建设单位招标,两镇已完成征地和现场维护工作。中兴小学、小林中学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矿山小学将迁至珠海大道金山花园附近建设新校,正进行土地划拨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二、中考高考成绩提升较大

20__年中考进入全市前100名有4人,为历史最多。市一中正取上线19人,比去年增加7人,增长率36.8%;市二中正取上线48人,比去年增加12人,增长率33.3%;斗门一中正取上线61人,比去年增加25人,增长率69.4%。20__年高考总上线率达到98.81%,同比上年增长9.4%,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3人,专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7人。

三、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成果丰硕

成功召开金湾区第二届学校特色项目现场交流会。小林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分别带来葫芦丝、剪纸、武术、二胡、民乐、花样跳绳、大合唱、航模等表演,校长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展现了我区基础教育内涵特色发展的风采。成功举办首届金湾区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基本功大赛。参赛教师依次展示了声乐、舞蹈、器乐、弹唱等节目,展现了金湾幼儿教师的魅力与风采。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在前列。完成区教育城域网SDN网络改造和机房扩容,千兆光纤直通学校,真正实现“高速网络校校通”,为加快我区“三通两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组织6名学科教师参加了由珠海市“科大讯飞杯”学科教学信息化大赛,1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为海澄小学等6所学校建成AR/VR创新实验室,配备了3D视频教学及VR交互教学的相关设备及视频资源,进入沉浸式教学新阶段。组织20__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全区“晒课”率达116.9%。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诚信、孝道、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按照《20__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手册》有关要求和省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市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四、落实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认真开展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根据市的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为方便家长,在两镇设立报名咨询点,接受家长报名咨询。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了《金湾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读高校提供支持。提高幼儿园发展水平,关心帮扶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幼儿群体。研究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教育发展。对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给予1500元/人/年的资助。

五、抓班子带队伍成效明显

切实落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有关要求。召开“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等,提高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主动践行“两学一做”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20__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德述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分别与学校一把手和纪检监督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校长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尤其重点抓好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人事、招生、收费等热点问题,对违纪“零容忍”等。继续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联合验收工作,制定了《金湾区教育系统政府自主采购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采购行为,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和实施项目的质量,降低了采购腐败风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做好教师交流和支教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金湾区20__年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方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成效,组织了全国教育管理干部信息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班、提升金湾区中小学校政府采购及验收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等25项培训,1045人次参加,有效提升了校级领导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六、全力创建平安校园取得新成果

把“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第一质量来抓,认识再提高,措施再落实,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部门联动共建平安校园。上半年没有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七、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迎检工作效果突出

按照中央和省、市文明办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落实好创文复牌迎检各项重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各项指标任务,全面提升区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文明素质和校园文化水平。各校创文氛围浓厚,师生熟记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

八、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教育协作和阳东精准扶贫工作得到肯定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9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工会委员会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上级工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以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组织教职工、宣传教职工、教育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富有朝气活力、广有社会美誉的省五星级普通高中。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工会工作主动发展。

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特色,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宣传中央及各级党委关于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主动争取校党总支的重视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会工作氛围。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实际,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把党总支和校行政对教职工的要求切实转变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认真排查和分析本学校工会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并研究解决的对策,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力争工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突破。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

继续深入进行教师职业理想和师德规范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弘扬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优化师生关系为核心,以体现时代精神为特色,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以发挥教师自觉性为基本途径,开展学习殷雪梅的系列活动,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制订教师师德达标目标,把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同行测评等有机结合,认真评选和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教师典型。

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创新型人才,树新时期教职工形象”活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更好地为全区人民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在教师中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比业务、比奉献、比实绩”的舆论氛围。

继续把工会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积极组织教职工投身各类比武活动,协助并参与学校行政举办的教学观摩、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等。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系统,进一步落实“青蓝工程”的各项措施。推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探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全体青年教师以实际行动迎接区第三届“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广泛发动教职工开展“武进教育科学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知民意,集民智,为武进教育科学发展作贡献。

继续重视女教职工工作。积极引导女教职工立足本职创新业,争做时代新女性,为武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引导女教职工积极参加区教育工会开展的“我学习、我健康、我发展”的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女教职工把握机遇,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三、坚持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能。重视和加强教代会代表的培训工作,加强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活动,经常性地召开教代会组长会议,同时切实完善提案的落实工作,真正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认真筹备并组织换届选举、中层竞聘等活动,力争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规范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党总支领导,校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等协调监督,行政部门各负其职,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工作责任制、责任考核制,加强对外公开,促进社会对学校的理解。

继续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继续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评选学校“好班子”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的民主意识,推进学校工会工作上新的台阶。

四、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维护教职工利益,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源头参与机制,提高依法维权水平。加大源头参与力度,积极参与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订,并发挥教代会作用,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旗帜鲜明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好教职工利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等维权机制,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进一步开展送温暖、扶贫帮困等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满腔热情地他们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继续做好帮困工作,做好互济会工作,为特困教师排忧解难。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构筑文体工作新格局。继续开展有益的文化、健身活动,继续开展为一线教师送书的活动,并组织女教工到前黄进行体检,组织一级以上教师和40岁以上教师到武进医院进行体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尽最大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做好事。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模范教工之家活动,力争建出特色、建出实效。推进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职工依赖、党总支和校行政支持的职工之家。加强工会女教职工工作,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特殊利益。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进一步加强经费审查工作,切实履行审查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开门办会”、“会员评家”制度。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工会委员会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管理伦理下一篇:年内部控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