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

2024-09-26

江苏省泰兴中学(精选3篇)

江苏省泰兴中学 篇1

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已经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工业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工业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存, 破坏着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泰兴冶炼厂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 已有40年的发展史。是国内生产氧化亚铜最大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多年来, 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环保文化创建。实行环保一把手负责制, 上下齐抓共管。公司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行政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环保的法律法规。在公司内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环保文化氛围, 用文化的力量引领员工环保价值观念的转变、规则意识的树立、良好行为的养成。为此, 公司从培育“保护环境, 造福子孙, 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入手, 用环保文化的力量来凝聚职工思想, 规范职工行为。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不等政府红头文件, 主动关停和淘汰了落后的生产线。开展技术攻关, 开发环保产品实现绿色发展。倡导节能减排, 以实际行动投身环境保护工作中。据记者调查的数据, 公司近几年主动淘汰关停的生产线设备损失就高达2000多万元, 产值减少近亿元。单是今年新增环保投入和环保设备改造一期达2000万元, 全部改造完成将超过5000万元, 环保投入比例就占固定资产的60%。公司不惜血本的环保改造和治理, 这是公司“绿色环保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和营造浓厚环保文化的一大举措。

环保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污染控制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提高, 更强调环保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公司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环保投入, 建立健全公司环保机制, 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环保生产积极性。从车间到班组, 层层签订环保责任书, 实行绩效考评, 奖罚分明。在生产过程中, 从生产源头抓环保, 实行“6S”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从而有效地控制事故和污染, 实现环保生产良性循环。虽然公司地处城市中心地段, 与一所中学和居民为邻, 但是一直和睦相处, 没有一起环境污染的投诉和纠纷。公司管理层要求每一个员工在生产中严格控制“三废”, 安全生产, 努力搞好邻里关系化解厂群矛盾。因此, 公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通过节能降耗, 公司虽然关停了部分生产线, 但企业的产值却大幅增加了, 每年产值近两个亿, 循环经济产值占5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董事长徐金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相关规定和硬性指标, 企业无法达到这些环保要求, 面临的就只有停业, 甚至倒闭。环保文化建设的好坏, 已经直接决定其生死存亡。企业是社会的一员, 环保是一项基本国策, 企业通过环保文化建设, 引入环保文化概念, 倡导环保意识, 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徐金章自豪地告诉记者, 他一生中有两个光荣:一个是做为一名老共产党员, 在企业改制时, 没有给政府和国家提要求为政府增加负担;通过艰苦奋斗, 把一个面临破产倒闭债台高筑的乡镇企业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到产值两三个亿的中大型民营企业;把集体企业时留下来的所有员工一个不落地全部安置接收解决后顾之忧。另一个是泰兴市当时集体企业改制时十二家企业中仅存的两个企业之一。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徐金章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公司有40多年的历史了, 改制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 关键的秘诀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发展环保产业, 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苦练内功, 开拓创新, 才能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企业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环保文化建设, 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双赢创举,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泰兴冶炼厂有限公司环保文化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环保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觉地行动, 是企业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只有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才会长盛不衰, 走得更远。

江苏省泰兴中学 篇2

反思

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1 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 “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1 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 2 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度自然,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显然这是要不得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目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 3 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另外,在课堂讲解习题时,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反思我们的教学,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复习、消化,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吃力。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江苏省泰兴中学 篇3

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但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不是饮鸩止渴的发展。为了社会的需求,化学教育必须与时代需求相一致,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想实现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有好的、优秀的化学教师,如何实现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供大家商讨:

1、掌握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能钻透化学教学大纲,吃透中学化学教材,讲透化学教学内容是一个中学化学教师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大爆炸,网络的沟通,随着化学高考的恢复,研究性课题的开展,我们以往的那些知识已显得不够用,有些学生的问题已触及本学科的知识的前沿,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除具备中学教材所需的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2、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同时,化学教师还要掌握哲学、文学、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勤于学习,终身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才能使自己掌握多元化的、综合性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升级换代,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新的知识前沿。

3、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

要实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就必须坚决废止满堂灌。要注意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因此,化学教师要想使教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就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A、“三个递进的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学习的全员发展。

B、平等性的原则:要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建功立业、又有能力获得个人幸福的人。

C、多样性的原则:化学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要鼓励标新立异、见解独到。要根据新教材对个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D、发展性的原则: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协调发展,防止教法的僵化静止化,以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持续健康的学习和发展。

E、探究性的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自学能力。

F、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创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现代化学教师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多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多进行探究性 的学习,多进行案例和问题的分析,使学习具有交互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4、善于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

长期以来,三尺讲台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神奇的板图板画,成了化学教师智慧飞扬的天地。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教育工程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施网上教学。那么作为一个教师,为了今后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处理现代信息技术,做到既是知识的讲授者,又是技术操作员、网络辅导员。教师要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5、树立新化学教师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新化学教师也必须以变应变,顺应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富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性的指导能力,和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做到“五化”,“五化”即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语言艺术化,课堂组织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关系融洽化。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同时做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

首先要降低知识的难度,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他们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片面的想法,真正理解含义,形成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正确观念,比让他们记住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地名要重要的多。其次要打破化学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因为过去的化学教材不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发展逻辑,也不以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发展逻辑,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就没有持续性发展可言。然后还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化学现象的定性观察、化学数据的定量测量、活动与小制作、角色扮演与讨论、探究性学习与游戏等等。另外要加强化学插图的作用,以图知文,图文结合,培养空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最后要树立起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终结,以理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绩。

总而言之,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以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优异的素质、发展的眼光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来适应教育的需要,才能为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化学教育的大氛围,以促进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市做了许多工作,现简述如下,供大家指正:

1、明确教改目标,抓住发展机遇

我市围绕新高中化学教材、新初中化学教材的推出,围绕高考 3+2 的推出,抓住化学高考恢复的机遇,不断对新教材组织教师教研、讨论、学习和试验,加深了对教材综合性、创新性、发展性的认识,先后开展了诸如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交互式教学的研讨、创新教育的实践等等。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学模式,以利于江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全员可持续性发展。

2、真抓实干,稳步推进

我市化学教研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结合、落实三个保证、狠抓四个环节:即以素质教育、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中心;坚持课程改革、教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从组织领导、教师师资力量、学校教学条件三方面提供保证,狠抓教学、教改、教研、科研四个环节,条件好的学校先推开,条件不足的学校后期展开、优先保障、加强指导。

3、精心组织,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化学教师的再教育工作,是实现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全方位地做

好培训工作,拓展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市做到了精心组织,全员安排。先后请专家介绍了新大纲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请专家作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报告,请专家作了文化化学的演说等等,并请参加培训的教师以教研活动、看录像、学资料、写心得体会、写论文等等方式,加深了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

4、实施“三精工程”,刷新教育理念

从早期的“提高一堂课 45 分钟的效率”到近期的“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到现今的“推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断实施“三精工程”:即精品课、精品教案、精品论文,不断刷新教育理念:教师从满堂灌转向师生合作;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主动发现,开始注重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案例式学习等,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注意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注意个别学生的过去转向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学习,关注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意识的增强和教研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

5、完善网络建设,尝试网络教育

上一篇:想象创作下一篇:欣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