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

2024-05-21

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精选5篇)

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 篇1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某某某某校办学工作侧记

在某某市洙河景区北京路与苏州路交汇处,有一座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逾1.6亿元的现代花园式学校-某某某某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壮丽宏伟,气度非凡;一处处假山、水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个个名人雕塑、文化长廊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行走于校园任何一个地方,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育人圣地:鲜花簇簇,绿草茵茵;微风习习,书声琅琅。

多年来,某某校的干部教师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用热血和汗水,用智慧和毅力,不懈追求,默默奉献,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用育人的彩笔,在教育事业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重管理,追求至善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之舵,事关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质量。在制度建设层面上,学校秉承“以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到世界名牌大学深造;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国内优质高校学习;保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入自己梦想的高等院校,使全体学生都能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把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办学理念,围绕创办“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修订了学校章程,完善了系列规章制度,学校发展驶入规范办学的快车道。在组织建设层面上,以集体创优为先导,加强了教育、教学和服务团队建设,责任清晰,动力强劲。同时,以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为抓手,建立校务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构,健全了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保障监督机制。执行与监督相辅相成,执行得力,反馈及时。在人文关怀层面上,学校积极为广大师生搭建文体活动平台,在全体师生中积极推行每日“幸福一节课”和“缤纷大课间”活动,让教师在繁忙工作之余,舒缓身心,陶冶情操;让学生紧张学习之后,张扬个性,发展爱好。与此同时,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认真组织调查问卷,密切走访困难职工,为广大教职工排忧解难,彻底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心无旁骛,安心工作。

二、重教学,精工细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之本,事关学校发展的质量与成败。常规教学严密组织,扎实推进,良好教学秩序蔚然成风。集体备课:采取1+1的集备模式。一节组内听课,另一节评课,并在听评课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在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示范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出示一节示范课,示范课由包组领导和备课组长组织,全体组员参与,按照学校高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赋分,并在组内评课时公布上课教师的得分。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听课笔记要有较为详细的听评课记录。级部学部领导每周至少要推门听课两节,在级部管理层会议上交流一周听课情况,了解学情,把握教情,落实生本愉悦课堂效果。自习课:不分学科,严禁讲课;教师主要通过导学案对学生预习、复习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突出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和批改的统一性,力求全批全改;批改记录,内容全面,注重实效。教学检测:严控数量,严禁以考代练;学段学分测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精心组织,严格纪 律,杜绝一切作弊行为。

高效愉悦课堂风生水起,教改实践探索如火如荼。一是改革课堂教学,借鉴“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二是积极推进微课制作。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增加课堂魅力,扩充课堂容量,提高上课效率。三是开放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教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密切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教师团队建设逐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日见成效。一是认真打造名师工程工作,按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牌教师的体制培养顺序,已初步形成适合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机制。二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以师带徒、青年班主任培训、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比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精细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大幅攀升,高考成绩连续八年实现突破,每年都有一大批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全市高考中脱颖而出:2013年庄永文以704分获某某市理科裸分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耿晓云以670分获某某市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14年某某理科前三名和文科第二名都在北校,其中栾振庭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三、重教育,立德树人

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之首,事关学校发展的关键与全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工作核心,拓宽多条渠道,开展多种活动,教育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育机制建设日臻完善,班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班主任会议、主题班会、德育科研、网络研讨等活动交互举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得以分享,班主任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工作针对性日益 增强。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层次分明。一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二是落实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施三条保障措施,即“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负责的导师)、“两渗透”(把做人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三结合”(即家庭、学校、社会)。三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展缤纷大课间系列实践活动。并根据安全工作要求,认真组织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注重科学防范,确保校园安全。一是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为主线,通过实地演练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维护了校园正常的教育秩序。二是严把 “日常五关”(教育、课堂、晚睡、校门、检查),最大限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开展了社区共建等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二是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联系。邀请家长参与班、年级、学校教育管理,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影响,拓展了社会教育空间。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助推学校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一条人文特色之路,并逐渐为家长和社会所认可。

四、重文化,彰显特色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之魂,事关学校发展的精神与动力。大力弘扬学校精神,注重文化引领。倡导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倡导教师热爱工作、努力工作、用心工作、创造性工作;倡导学生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的精神。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实践体验。以艺术节、运动会、缤纷大课间、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为抓手,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增长才干。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注重环境熏陶。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大张旗鼓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挖掘设计。一是集思广益,以部分科学家和校风、学风为主要内容,对楼宇、道路进行了命名;二是对校内假山、水系、花草、树木进行刻字标识、挂牌介绍;三是精心设计,分年级、分板块、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了走廊文化建设。真正体现了一花一草都会说话,一墙一壁都能育人的作用。

建校八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某某市现代化学校”、“某某市文明标兵单位”、“某某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某某市平安和谐校园”、“某某市书香校园”、“某某市A级食堂”、“某某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等150余项荣誉称号。

有一种力量很强大,它叫传承;有一种力量更强大,它叫创新。某某某某校在人本和谐教育思想统领下,抢抓机遇、勇于创新,让成功落在校园、落在课堂、落在文化、落在每一位师生心间,创建起师生优质成长的生命场,正在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并具发展潜力的特色办学之路。目前,某某某某校已正式更名为某某市实验学校,虽然学校名称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精神,学校将众志成城,务实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崭新的特质和品牌崛起于某某教育之林。

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 篇2

一、拨开云雾见天日———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浅析

1. 教学方法陈旧。

如今不少教师的观念没能及时更新,还是沿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即“串讲法”,课堂上教师逐句地翻译,学生逐字逐句地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一篇文言文学完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颇感枯燥乏味。

2.教学过程简单。

文言文教学只局限于几个通假字、几个一词多义、几个词类活用、几个重要句式等,只是几个知识点的罗列,而对课文内容涉及较少或根本不讲。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这些“风干”的语言,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

是教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4.宏观调控,整合学生动态信息资源。教师要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学生多样化的探索成果等,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四、满园春色关不住———利用课堂内外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 抓住动态生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有一些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利用生成资源,把学习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知识建构。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和教学理念,使师生之间真正实现平等对话、互动交流。

2. 课堂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介,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其中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享受视听盛宴,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艰深。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文言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了;文言文内容精深、难懂,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而不少教师没有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有心栽花花自香———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探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概貌。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用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教《与朱元思书》时,可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也就是说预习上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三读: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译: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一疑: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

2. 引导自主阅读交流,合作探究文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

3. 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大语文”理念。

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题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依托多种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放封闭的课堂,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兴荣.初探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07).

[2]唐良云.让学生的思维随课文延伸[J].湖南教育(语文),2007,(08).

[3]郑德强.开发语文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西藏教育,2005,(0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6]郑金洲.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J].江苏教育,2005,(02).[7]曾宁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08).

文道结合,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完整性

郑志慧

(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江苏盐城

摘要:文道结合意味着教学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与其它学科相比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具体,更直接,更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处理的过程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地安排到语言文字训练中,从而提高德育渗透强度,使学生达到既成才又成人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文道结合体现语文教学完整性

一、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文道结合的教学理念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也一样。但平常所说的目标一般都指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其中的思想品德大多象征性地点到为止,不作目标硬性要求,认为学科知识达标就算完成任务。其实不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

明,学习积极性也越高涨。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教师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

3. 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习内容。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所体现的古人思想在历经漫长的岁月后依然焕发着活力,依然可以指导现在人的思想,但也不否认与现在人的观点形成了一定的摩擦,这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亮点,教学中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用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批判性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如《黔之驴》中对驴的同情,对好事者的批判,以及对虎小心谨慎的肯定……这些打破常规的全新认知使得文言文课堂生机勃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也让他们尝到发现的喜悦,时代的创新主旋律也在小小的语文课堂上唱响。

4. 加强学生课外延伸,增强学习实效。

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三、镜里新添几缕丝———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浅述

1.对教学的反思。

文言文教学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一篇文言文需要向学生讲解其中简单的语法现象,讲清重难点实虚

教育。”也就是说,德育也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课前也应该制定好德育教学目标,以便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恰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在教学情境中,努力渗透文道结合的教学思想

(一)识字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小学教师大多数都不愿意教低年级,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单枯燥,而且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其实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识字教学要求“按照认识事物的特点,加强识字与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这就必须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低年级学生理解生字的主要方法是组词练习,然后根据词语表示的意思结合具体事物和动作来理解。

组词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我曾听到过这样一节识字课,教师在教学“打”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

词和重难点句式,因为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金钥匙,没有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我们便不能顺利地疏通文意。我们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文化常识及人文精神等一系列古代文化精髓,让他们领悟和学习古人伟大的思想,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传承古代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及文学素养。

2.对教师的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呼唤综合性教师。语文教师应具备历史、地理、政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师要上好文言课,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外,还要有新的教学技能,如:搜集文言文材料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因此,语文教师应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养,把握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钻研,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从而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吸收宝贵的养料,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贺剑英.文言文美文如何美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0).

[2]薛凡平.浅谈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4).

[3]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2).

[4]柯群英.有关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2).

[5]齐世涛.文言文教学刍议[J].中国培训,2005,(06).

[6]尹军成.文言文教学,我们丢失了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5,(36).

披文以入情 品读文言文 篇3

在《文心雕龙》中说:“夫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读者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意,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必将显现出来,被人所理解。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巧妙点拨,仔细品味,那么教学过程会变得有些趣味,学生会学得比较轻松,其效果可能会出人意料。这里就以动词之美为例,谈谈这个问题。简洁传神的动词,其背后一般都隐藏着丰富的意蕴,值得细细玩味。

例一:展现情景之美。《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中的“叩”,一般解释均为“击”或“攻打”,这样的解释当然没错,但稍作分析不难发现,“叩”字更侧重“轻轻地敲”。之所以是轻轻“叩关”而不是“破关”,恰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九国”虽然拥有“百万之师”却仍小心谨慎的胆怯畏缩之举。同样,“秦人开关延敌”一句中的“延”,除了“迎”或“迎击”之义,似乎还有“请”的意思:秦人即使大开关门,请“九国之师”入关,“九国之师”也“逡巡而不敢进”。强大起来的秦国,其威武自信可见一斑。因此,一“叩”一“延”既是生动形象的事实叙述,更是不无夸张的刻意对比,其中意蕴值得咀嚼。若能理解“叩关”和“延敌”之美,那么,《过秦论》的议论技巧和语言风格也就不难把握了。

例二:揭示心理之美。《游褒禅山记》中,“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一句中的“拥”,其本意有“持、抱;围着;保卫、护卫”之意,单就其动作来说,课本注释为“持、拿”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情景,总觉得无论是“持”还是“拿”似乎都过于笼统,不够妥当。因为后洞“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可见四人急切入洞,不无冒险。此时此刻,必定心弦紧绷、小心翼翼。一束火把,既是照明工具,也是抵御恐惧和稳定情绪的凭借,其“拥火”情状不难想象。因此,“拥”更倾向于“抱、围、护”之意,而“持、拿”的解释不但不够准确形象,而且索然无味。

例三:刻画形象之美。《烛之武退秦师》中,直接描写烛之武行动的只有“夜缒而出”一句话,但仅一“缒”字,就有丰富的内涵。首先,“缒”字呼应了开头的“围郑”和“国危矣”,含蓄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大兵压境、城已被围的危急形势。其次,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即使年轻力壮的勇士被“缒出”,也一定会心惊胆寒、两股战战,更不要说垂垂老矣的烛之武。他不但要冒死被“缒”,而且还要镇定自若地“面见秦伯”,其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勇敢自信的形象被一个“缒”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关注他能言善辩的技巧和智慧,不但不能全面把握其形象,而且错过了适时了解《左传》叙事技巧和语言特点的机会,那将是很遗憾的事情。

例四:暗示主旨之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之后,“夫子哂之”,其中“哂”字,课本注释为“笑”,学生也都能理解有“讥笑”之意,但是,如果能问个为什么,就会发现不是一个“笑”字那么简单。首先是对仅比自己小9岁的子路轻率鲁莽之举和好胜自负、近乎吹嘘的委婉批评,同时,也与下文“喟然叹曰”遥相呼应,形成对比。这一“哂”一“叹”,不但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孔子的心情语态和精神气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他对学生志向及其谈话方式的态度,从而折射出这位屡遭失败、心力交瘁的伟大思想家心灵世界的一角,由此凸显文章主旨。

由此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关注并品味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词语,不但可以弥补直译的不足,扫除疏通文意的障碍,还可以更好地把握艺术形象、揣摩思想情感、了解语言风格,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文言文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让思维训练、语感培养,特别是质疑精神、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以书载道 篇4

——发展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05年以来,我校突出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努力探索“以书启智、以书怡情、以书砺志、以书育德、以书健体”的途径,形成了“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素质教育模式,被评为“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为把书法教学办成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特色品牌,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编制了校本教材,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遵循规律、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

(一)面向全体,科学训练

在书法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处于书法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我们侧重执笔、运笔和简单笔画的训练。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执笔教学中,我们编写了执笔口诀写字歌,设计了写字操;在运笔教学中,我们穿插进行画线索、画圆圈、写简单篆书、画水墨画等练习。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系统地开展各种笔画的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的传授,并进行字的间架结构、结字规律教学。为了确保实效,我校制定了书法教学“六常规”:

1、每天设置10分钟书法时间,练习提高硬笔书法;

2、每周上一堂毛笔书法课,普及书 法知识保障练习机会;

3、每周六举行一次学生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让书法人才脱颖而出;

4、每月举行一次教师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5、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法展,让师生的才艺得到展示;

6、校园广播站每天播放《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科研先导,提升品位

从2005年起,我校就将书法纳入课程。我们非常重视书法教研,学校书法教育领导小组每月与书法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上好每一堂书法课。我们注意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开展多媒体书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书法教育研究,切实提高书法课的质量。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写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了我校全体书法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为人处事的准则,都是我们后学的楷模。我们把对书法大家艺术特色的分析,和他们的精神品格融会贯通,自然而深刻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三)因材施教,培养特长

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将培养书法特长生列为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纳入正常教学。教师手把手传授用笔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手感,体会到运笔的快慢节奏,和提、2 按、顿、挫的要领。老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字体的结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我们注重特长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借此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充分表现自我。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先后有200多人次在全国少儿书法竞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8年学校被省政协授予“书法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我校小书法家陈俊威是全市通过国家书法等级四级考试第一个小学生,被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生活科学博览会邀请出席开幕式并即席挥毫,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发掘功能,创立德育工作新方式

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贯穿“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理念,努力发掘和拓展书法的道德培育功能,形成了“学中求美悟理,教中审美定标,练中知美导行,导中展美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学中求美悟理

我们把学生的习字过程看作品德情感滋养的过程,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感的熏陶。我们要求,读贴要做到三读:读懂内容、读笔画、读间架结构;悟理要做到三悟:悟字品如人品、悟思想情感、悟做人道理;临摹要做到三要:要动脑想、要动手写、要不仅写好字还要学做人。我们采取每堂课一个小故事,如颜真卿维护大唐统一的高 3 风亮节,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等,让学生去感悟著名书法家正直、忠烈的做人品格,“心正、笔正”的人生态度。

(二)教中审美定标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教中审美定标”教学原则。我们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与书法教学结合起来,初步完成了语文部分内容与书法的整合。在教学中,我们还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我们又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了相互融合的书法知识和道德教育目标。如第一学段知识目标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书法的兴趣”,德育目标是“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第二学段知识目标是“学习用毛笔仿影,用毛笔临贴,培养良好写字习惯”,德育目标是“要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第三学段知识目标是“用毛笔临贴,自己初步创作,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德育目标“懂得怎样做人”,环环相扣,把“教中审美定标”教学原则落到了实处。

(三)练中知美导行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维度的美育方法。

首先是培养品德美。我们重视通过书写内容的选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启迪熏陶,如写名言警句,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录一首英烈的诗篇,会产生做一个高尚人的愿望;写一段香港、澳门回归的诗文,心中会激荡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其次是培养形态美。我们引导学生自觉过“三关”,即笔姿、坐姿、写姿关,基本笔法关,良好行为习惯关。养成身不正不提笔,坐不正不写字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旷日持久的练习中领悟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平心静气进入书写的豁达开阔美。再次是培训艺术美。我们用优美的音乐和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作品体现的意境中去。把有声的艺术与无声的艺术结合起来,把凝固的古老艺术与流淌的音乐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四)导中展美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规规矩矩写字的同时也要有创新精神,并着重抓好个两方面:

一是每堂课都有小创作的时间,让学生激发灵感、大胆创作,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大赛,去施展才华,体验成功。近年来,我校师生参加书法比赛获国家级奖22人次,获省、市、区级奖近百余人。

三、拓展内涵,优化学校建设管理

在创立书法特色素质教育品牌,并以此为载体推进道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注重与这种特色教育相结合,优化学校建设管理,成功地由以前的指挥棒主宰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向人文化自主性管理转化。

(一)调动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模式

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学校邀请了各地书法名家到学校进行书法交流,聘请了学校书法教学专家顾问。培训考核制度化,培训形式以校本培训为主,请名家访名师为辅;培训内容书法文化、书法技能并重;考核方式为每月上交一幅书法作品、每学期参加一次校级书法比赛、每学年参加一次校级以上作品展览。

(二)搭建互动平台,促进社会交流

我们以书法为纽带,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学校每年都举行一次师生书画艺术展,把师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市、区、镇各级领导和社区、挂钩单位领导到场观摩,江门市书法家协会众多书法家为活动挥毫题词。我们还请来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切磋,请来家长对我们师生的作品进行品评。交流活动促进了师生艺术水平的提高。

(三)凝聚师生活力,共建校园文化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书法特色展开。教学楼长廊上挂满了师生的书法作品。各班的教室有“书法角”,文化长廊的橱窗里张贴着书法知识图片、展示着书法小明星的风采,学校档案里陈列着学生优秀作品。学校把橱窗、走廊、墙壁都交给学生,成为学生自主营造的空间,让这些不会说话的墙壁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2010年,学校四(1)班成功创建书法特色文化班级,带动了全校文化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

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 篇5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我国在《教师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中都体现了德育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表示, 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 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 提高民族素质, 都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是带领学生通向智慧教育的基本途径, 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外, 还要充分挖掘德育在教材内容中的渗透点, 借此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科学筛选的, 从知识结构、思想教育内容、体裁、题材上都具有明确、完整性地设定, 注意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 致力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在学生成长发展阶段, 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时刻反思规范自身行为, 还能净化学生心灵, 促进人格的健全。 语文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科目不能比拟的, 因此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 我们要恰当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达到两者的有机融合, 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双向提高。

二、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挖掘信息, 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的基本教育, 教师要把握对爱国主义较深的渗透。 周恩来说过, “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反过来, 对民族的自豪感也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因此, 我们要挖掘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 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 “ 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 由怎么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因此, 在汉字教学中, 抓住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向学生展示中国方块字的形体之美。 比如, “ 宴”字, 宝盖头下面的“ 晏”是声旁也是形旁, 可以将其拆分解释为丽日美女相伴的闲情逸致, 宝盖头表示房子。“ 宴”字的金文形式宝盖头两端延长, 太阳在宝盖头里的右上方, 一位美女在宝盖头里跳舞。 通过图片展示“ 宴” 字的金文、篆文, 引领学生在汉字的文化长河里徜徉, 或者展示“ 爱” 的繁体字写法“ 愛”, 告诉学生: “ 愛的基础是个‘ 友’, 首先要成为朋友才会有爱, 爱要用心, 所以友字上面有个心。”在对语言文字的讲解中, 用文字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变化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热爱, 从而激发学生对具有博大精深文化的中国的热爱。 除此之外, 还可以把课堂外的东西, 如新闻等讲给学生们听, 让他们了解祖国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而构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汲取文本精神内涵。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在对教材的讲授中, 不光要注重对语文知识的重点讲解, 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也可以结合文章作者的生活背景, 对文章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传达。比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 文章记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 默默地承受了双腿突然残疾的儿子的暴怒无常和自身的病痛, 直至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仍在挂念自己的两个孩子, 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真挚无私的爱, 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还可以拓展史铁生的生活背景, 加深学生对文本传达的思想意义的理解。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意义闪光点借此丰富学生的感情。 在语文天地里, 有“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无尽思念, 有“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欣然赞美, 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君爱国和忘我牺牲, 有“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爱惜时光之叹, 也有《忆读书》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有《树林和草原》为学生描绘草原风光, 传递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教师首先自己能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把握文本精神, 才能不断地塑造、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育不同于政治教育。 语文以其文艺性、人文性超越了严肃的政治教育, 学生也不喜欢被人追着讲道理。 因此, 真正的语文教育, 应该是由我们组织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感悟到最终的精神升华。 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符合教学实际的方法, 顺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上完成对语文教材教授的过程中, 利用丰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在有趣、主动的学习中将德育渗透进去, 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比如, 在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一文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体会为什么海伦·凯勒会称老师安妮·莎莉文是再塑自己生命的人。 学生两人一组, 一个扮演海伦, 一个扮演安妮, “ 安妮”只能通过双手和外界可以利用的工具使“ 海伦”感受到这个新词语的意义并学会书写这个词, 不能发出声音或者做动作, 因为“ 海伦” 又盲又聋。 激发学生从中体会“ 安妮”的教学难度, 再结合文本中安妮在海伦发脾气时的表现传达安妮的耐心和细致, 让学生深刻体会安妮对海伦具有的再造生命的意义, 体会老师为了教学所付出的精力和爱心等。慢慢给学生建立这种尊师重教的意识, 而不是说“ 尊重老师、敬爱老师”这样直白、说教的话, 实现润物 细无声的德育渗透。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 文如其人。 我们要把握写作教学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阅读、读报、看新闻等方逐渐培养学生交流感悟的习惯, 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生活, 从自身和别的现象中进行反思感悟。 老师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丰富思维感情, 学会思维发散, 加深思考感悟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更真实地透露自己的思想。 教师通过看学生习作, 了解学生真实想法, 关注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 在作文批语和私下交流中,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完善学生人格。 培养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丰富感情的同时, 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以往的认知完成德育的再次渗透, 使学生形成德育的阶梯式成长。 我们要为学生做德育成长的把关工作, 即通过对学生习作的审视和交流, 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成长, 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提高教师榜样力量。 除了家长和同学, 我们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 语文教学从业者是德育渗透的关键人物, 因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 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个人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言一行, 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 因此, 熟练的把握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为学生传达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挖掘德育渗透点, 适时地进行德育传播。 除了教学内容之外, 还要注意个人的言行,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规范自身的人格修养, 注重作为教师的仪容仪表, 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 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提高自己的榜样力量, 使学生接受教师对文本德育理念的教授, 并接受教师本身带来的德育熏陶。

三、总结

做语文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原则, 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 挖掘德育渗透点, 顺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在文本教学、写作教学、游戏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做到言传身教, 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榜样力量, 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法艺术论文下一篇:精勤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