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07-26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共7篇)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3月6日)

同志们:

今天,全镇各界妇女代表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表彰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镇委、镇

政府,向全镇各条战线的妇女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妇女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妇女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妇女事

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全镇各级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能力建设,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党联系广大妇女

桥梁纽带的作用,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我镇各项事业方面做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参与我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加强了妇女干部学习,提高妇女素质,重视女党员的发展、培养;办好办活妇女学校,使妇女学校办出实效,推动我镇“双学双比”活动再上

新台阶;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引线,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新维权为载体,切实有效维护妇女

儿童合法权益。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和妇女自身进步,推动“两个规划”的贯彻落实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广大妇女在各级妇女组织带动下,积极投身于我镇建设小康社会,构

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拼搏进取,自强不息,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特殊贡献,展示了新时期妇女的时

代风采。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全镇妇女的杰出代表和学习榜样。在此我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年。镇

委、镇政府提出在新的一年里,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为动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

住机遇,继续以“工业立镇、科技兴农、强镇富民”为发展战略。各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要紧紧围绕镇

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改革

创新意识,切实履行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

刚才***同志总结去年我镇妇女工作情况,提出了新一年工作计划,我完全赞同。我相信,通过这次

会议,各妇女组织将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对于创新发展我镇妇女工作,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团

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十一五”规划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边,我对妇女工

作再提几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四个作用”

一是发挥好妇联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妇联作为群众团体,要针对妇女群体的变化和妇女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载体,强化妇女思想教育,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引导妇女群众自觉地与党

和政府同心同德,以实际行动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发挥好妇联组织的传递渗透作用。要通过妇女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意图、时代精神贯穿到

妇女群众中去,把妇女工作的政策及精神传达到妇女群众中去,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发挥好

妇联组织的沟通凝聚作用。要在妇女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经常沟通,及时反映妇女群众的社情民意,推

进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中真正体现妇女群众的心声。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把妇女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四是发挥好妇联组织的联络协调作用。要发挥“联”字优势,加强协调,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特别

要充分发挥好双学双比、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主动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整合资

源,为妇女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认真做好妇联工作的“四篇文章”

做好“规划”文章。今年是总结“十五”规划,制订“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任务十

分繁重。镇妇联要及早介入规划的总结及新规划的制订工作中,借规划的实施,优化妇女儿童的发展环

境,推动我镇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镇妇联要做好“十五”规划的总结分析工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各

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排查、对未达标的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要覆行协调

职能,积极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收集各成员单位的实施情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十五

”规划的总结和“十一五”规划的制订。要将《规划》的实施纳入各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中,达到同步

实施,同步发展,同步达标,促进我镇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镇妇女儿童工作的“率先性、创造性、务实性”。

好“创业”文章。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紧扣发展主题,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

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构筑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激发

妇女创造活动。要把握妇女发展需求,强化组织、动员、宣传、引导、服务等职能,以帮助农村增收致

富和促进妇女创业与就业为重点,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培训阵地,有计划

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妇女创业本领,引导妇女在更广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入开展

“双学双比”活动,加大对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力度;要因地制

宜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科技水平、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要不断拓展“巾帼建功”活

动领域,把“巾帼文明示范岗”打造为女职工争先创优的有效载体,鼓励女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建功,在岗位上成才;要坚持不懈地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鼓励下岗待业的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自主创业。

做好“家庭”文章。各妇女组织要充分发挥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睦的社会环

境。要紧紧抓住家庭美德建设这一主题,以特色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扩大活动覆盖面;要把家

庭美德创建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开展美德在农家、不让毒品进我家、绿色家庭、家庭

才艺演示等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

家庭教育的责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家教培训活动,帮助家长增强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做好“维权”文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婚姻、家庭暴力、妇女侵权等问题不断增多,各妇女组

织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中心,不断深化维权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努力推动建立和

完善社会化维权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新修

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抓好源头维护,通过

调研,主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各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要加强普法教育,在提高妇女依法维权能力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特别是流动妇女

儿童的合法权益。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

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妇女素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引导广大妇

女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籍“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的妇女干部和广大妇女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节

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2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七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抓运营、调结构、创模式、强执行、促转型”,努力将应对后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推进集团发展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过程。一年来,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效益逐步增长;金融、地产“两翼”取得开拓性进展,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进出口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106.9%。利润同比增长18.4%,圆满完成国资委2010年度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稳增长、调结构,业务转型有序推进。

全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9个百分点,大宗商品、大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0%,自主品牌出口同比增加20%。丝丽国际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筹备广东-俄罗斯贸易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清关、销售、仓储、结算的完整服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纺织股份优化提升“大客户”经营模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者角色,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狠抓经营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了对风险管控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情况,从制度、程序、监管等层面强化风险防范。

(二)发挥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南中国,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协助和推动省内茧丝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尤其是蚕桑业管理职能落实到位,发挥蚕桑业在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全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茧丝办、省茧丝办的支持下,集团关于建立我省省级厂丝储备制度的建议,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省茧丝产业发展。各蚕种生产企业根据集团部署,认真做好蚕种生产,抓住去年茧丝价格大幅上扬,蚕农普遍增收,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省力化经营,积极发动蚕农做好桑园管理,巩固我省蚕桑发展。

打造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西进南拓战略取得新进展。在整合我省蚕桑资源,加强粤桂、粤湘联动的基础上,积极部署海南蚕桑发展。琼中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成立了海南中丝公司,配套的蚕桑科技园建设已初具规模,蚕桑业被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汪洋书记、华华省长12月底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考察期间,两省书记、省长对我集团在海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两翼”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跟踪管理,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三亚项目、始兴项目一期实现较好收益;保亭、成都、顺德中丝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阳普医疗成功上市后,实现部分较好回报。抓住“三旧”改造机遇,积极盘活资产。

(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集团多层级的会议纪要制度和督办、催办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跟踪检查;建立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投资程序,增强对外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修订了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和外派人员管理规定。

二是落实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纺织股份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变化,推进自营业务整合,加快公司专业化发展;雷州国宝源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企业活力;医保公司通过投资阳普、固志等企业,逐步完善医药科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综合实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重研发,强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集团“技术研发品牌中心”架构,增设了八个分中心,充实技术研发力量;丝丽国际创新内销模式,成功与广州大学设立我国第一家体育产、学、研概念店。“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品牌国内销售店(柜)达250多家,品牌产品内销达4亿多元。

(六)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氛围,推动集团转型升级

一是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党委、纪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党代会的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口扶贫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1785元增加到2481元,增长了39%,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二是认真落实监督职责,通过纪律教育月、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三、工作体会

回顾2010年,我们在应对后金融危机中,经受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寻求推动集团快速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才能扫清障碍,取得发展新突破。

(二)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束缚,积极调整贸易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持之以恒抓风险管理,警钟长鸣,落实“三个到位”,即风险管控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重大失误,保障企业安全运行。

(四)坚定不移推动集团发展战略与管控体系落地,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有思路、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强化执行力建设,才能确保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其中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桑园面积88万亩,蚕种110万张,以上指标均力争增长10%以上。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以汪洋书记对集团的批示精神为动力(汪洋书记在集团的报告上批示:“十一五”十分不易,成绩斐然;“十二五”继续努力,再上台阶),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贸工农一体化,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幸福丝纺”。

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发挥优势,做强做优大贸易链业务

(一)突出贸易结构调整,提升经营质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是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做强做大丝、绸等主营产品的出口;二是培育牛仔、童装、毛衫、家纺等核心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机电类、轻工类等大商品,积极培育医药、文化等新兴产业商品。同时,紧紧把握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拓展进口、内销业务。

(二)突出抓好工业板块经营,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贸易出口的带动作用,结合广西蚕茧生产优势,加强“两广联动”,形成厂丝经营的新优势,增强行业经营的话语权。成立广东省省级厂丝储备中心,推动茧丝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整合资源,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

茧丝绸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政府以粤府办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对于做大、做强、做优茧丝绸产业,全面提升我省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省府办1号文阐述了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要加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蚕,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强化综合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维护桑蚕市场秩序;加快发展下游产业,提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1号文精神,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巩固、发展、壮大现有蚕桑生产基地,以百亩千亩连片、专业村镇为依托,全面提高蚕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从源头抓好蚕种质量,加快培育适合广东热带亚热带条件的桑蚕新品种,实现桑蚕种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新突破,确保我省蚕种在华南地区的领先水平;三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桑蚕资源在食品、保健、医药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加工水平,拓展保健饮料市场,横向延伸桑蚕资源应用的产业链、提高茧丝绸业综合经济效益。

加快拓展产业发展腹地。继续加强对广西丝绸集团的支持,把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提升湖南丝绸集团的平台作用,加快搭建海南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平台,形成以琼中为中心,辐射中部山区县市的蚕桑产业布局,谋划建设海口总部基地。云南省有发展茧丝绸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要加快推进粤滇茧丝绸产业合作项目。

二、力促转型,加快“两翼”发展

对内和对外并举,全力做好在手项目。以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抓手,为实现集团“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推进海南保亭、始兴、成都中丝园项目,茂名大厦、阳江商贸城、南海桃园商贸城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海岛中丝园、顺德中丝园及惠州项目前期工作。“三旧改造”要有突破性进展。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三、强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创新主体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载体的功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丝源集团技术中心要积极争取认定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组建技术支持中心,作为纺织服装自营业务的支持系统,支持做大做强自营业务;进一步加大对新药研发中心的投入,尽快申请省级技术中心,创造条件申请建设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

(二)强化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

落实集团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品牌技术中心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品牌发展,提高设计研发的能力。继续加大“丝丽”、“雅迪斯”、“庄姿妮”等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到年末新增专卖店50家,使集团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达300家,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四、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扶植优质资源做强做大,培育上市平台。加快整合资源步伐,打造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化集团,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一是整合集团茧丝绸资源,加快做强茧丝绸核心业务;二是抓住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重点培育医保板块上市;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探索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围绕主业实施相关多元化。

完善二级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优化股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对集团内部带有普遍性的企业加以推广,切实做好集团深化改制工作,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强化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克服资金紧缩等困难,合理制定融资策略,确保集团战略转型和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通过与省国资委对接企业动态财务监测系统,以及在ERP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评审系统,突出财务监管的过程监控,有效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

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打造管理驾驶舱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ERP、OA及HR系统,建设统一的协同办公门户平台;做好HR系统薪酬管理、人才管理、教育培训等功能模块的应用与开发。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接口开发工作,确保与国资委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为“两翼”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向集团重点业务和转型新业务流动。四是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集团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隆重表彰在全省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对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全省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并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创新奖”。

——文艺创作演出成果丰硕。创作了《李二嫂改嫁》、《奇袭白虎团》、《红嫂》、《丰收之后》、《苦菜花》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方荣翔、王玉梅、郎咸芬、张春秋等一批成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先后有2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等奖项,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相声、小品、曲艺、音乐、舞蹈等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国家级、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分别达到29个和72个,民间艺术之乡4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国庆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成功举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山东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8处,世界遗产3处,文物藏品130多万件。先后有14项考古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120项,有9个单位和618项古籍分别入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成为全国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临沂、潍坊、威海、烟台、滨州等市建立了三局合一、统一执法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省、市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扎实推进,3家县级院团完成了整体改制。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完善。网吧管理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智慧。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队伍,是先进文化和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志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最近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新业绩,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新跨越。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力量再集中,措施再强化,投入再加大,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村文化设施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统筹搞好城乡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要以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艺术事业。中国艺术节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我省举办,这是推动我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筹办艺术节为契机,精心筹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着力抓好场馆建设和剧目创作,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产生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艺术人才,把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到一个“有硬件与软件发展实力、有历史与现代文化影响力、有率先发展号召力”的新水平。

四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编制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和优秀文化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搞好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五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全面展开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尽快建立起三局合一的统一执法体制。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把文化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要重点建设好四支队伍:熟悉现代文化发展规律、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全局、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队伍;情操高尚、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既懂文化、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强的文化科技人才队伍。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表彰了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乡镇党委“六好”建设红旗单位、十佳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型村支部建设红旗单位、十佳富民型村干部、帮带型农民党员标兵。以这些先进典型为代表的全市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我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时代风范。我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向全市共产党员,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养,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分析十堰市情,针对我市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工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确定了大开放工作思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十堰现代化建设上来。

当前,十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着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富集的特色资源,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已成为投资者看好的一方热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开创十堰发展的新局面,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勤奋学习的表率、锐意改革的表率、无私奉献的表率、团结协作的表率、真抓实干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更加自觉地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加快十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争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胡锦涛指出:“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善于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于时代,就难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学习既是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党性、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

加强学习,当前第一位的是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纲要》是继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之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纲要》全面体现了十六大精神,准确概括了“三个代表”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是当前全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教材。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把学习《纲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全市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学习中,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把握理论体系,做到入脑入心;要紧密联系各自的思想实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消除影响和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要紧密联系我市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廓清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负有重要责任。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党员干部还要努力学习反映时代进步的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与时俱进,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重任。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做锐意改革的表率。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必须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改革是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把握政策,讲究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要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市的各项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全市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自觉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和促进者,争做锐意改革的表率。要积极支持改革,带头参与改革,而不能消极对待改革,更不能当改革的“绊脚石”,这是责任,是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考验。党员干部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讲明不改革就难以发展的道理,讲明只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实现、发展好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引导职工群众理解、参与和支持改革。

第三,坚持党的先进性,争做无私奉献的表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是党员先进性最实际、最具体的体现。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坚持和发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既要“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平时看得出来,就是要做到置身群众之中,又走在群众前列;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时刻,要勇于挺身而出。今天受到表彰的一批先进典型,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都是群众看得见、学得着的榜样。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市防治非典、建设十堰安全区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全市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学习他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学习他们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农村党员要发挥“双带”作用,争当帮带型党员标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企业党员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为企业改革和发展作贡献;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党员,要时刻追踪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科技创新,为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产品;机关党员要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街道社区党员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时刻关注群众的冷暖忧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要模范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带头依法纳税,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社会多作贡献。

第四,增强大局意识,争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在当前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党旗下凝聚,在大局下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包括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多通气,促进相互了解,增进群众感情,加强党内团结。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识大体、顾大局,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人为善,合作共事。讲团结,要讲党性原则,不能讲哥们儿义气;要讲党的纪律,不能讲小团伙的规矩;要讲党的利益,不能讲少数人的好处。要自觉维护市委、市政府权威,统一步调,协调行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推进到位,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第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争做真抓实干的表率。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关键在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们要站在实现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我们的各项工作,要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要深入体察民情,十分珍惜民力,充分调动民智,努力扩大民主,确保采纳群众意见的广泛性,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坚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带头讲真话、听真话。对于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行为,要严肃批评教育,行为恶劣的要严肃查处;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统一,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要坚持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做好事而不超越民力,做实事而不违背民意,谋发展而不脱离实际,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党员干部要离群众近些再近些,与实际贴得紧些再紧些。要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对于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集中精力抓紧办好,尤其要关注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以及为党的事业奋斗多年、现在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等困难群体,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生产生活安排好,千方百计把他们的困难解决好。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既要到条件和工作比较好的地方,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更要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第六,牢记“两个务必”,争做廉洁奉公的表率。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我市建市3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十堰仍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还有近2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还有37万;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各种困难和矛盾较多。我们决不可盲目乐观,固步自封,决不能丢掉本色,贪图享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切实履行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任。

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事实证明,如果放松了党风廉政建设,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即使经济搞上去了,最终也会丧失民心,葬送经济建设的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要抓紧查办大案要案,坚决纠正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处的错误行为。二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在一些部门、行业和干部中,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铺张浪费等问题。要继续深入治理各种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打掉一些部门的“寻租手段”.三是要加快检查监督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特别要加强巡视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利的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委常委已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廉洁自律的十条承诺,请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予以监督。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表彰在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杰出妇女代表和先进集体。首先,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全省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辛勤耕耘在妇女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光辉节日,是广大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平等、团结奋斗、谋求发展的一面光辉旗帜。早在1924年,中国妇女就举行了“三八”节纪念活动,响亮地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彰显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国广大妇女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社会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过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妇女事业也随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国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妇女弘扬“三八”精神,投身社会,艰苦奋斗,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进程中,谱写了人类进步和妇女解放的壮丽篇章,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真正顶起了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半边天”。

同志们!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开发和建设,我省同全国一样,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条主线,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工作重点实现了由解决温饱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机遇,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工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为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更与广大妇女的辛勤劳动、默默奉献密不可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总体上来说,我省还是一个欠发达省份,仍处在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一些深层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而繁重。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围绕“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这一主题,深入分析我省优势和潜力,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功经验,对“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进行了完善和细化,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在去年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上正式提出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也进一步拓宽了我省科学发展的路子,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热情。全省广大妇女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功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大妇女要勤奋学习、增强本领,在不断提升素质中取得新的进步。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广大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兴勤奋学习之风,树立终身学习之志,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自觉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目标和追求,真正用知识改变命运。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坚持学以致用,加强实践锻炼,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提升素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真正做到以学习开拓视野,以学习丰富人生,以学习赢得成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中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

广大妇女要自强不息、勇于创业,在促进全省科学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妇女占人口的半数,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广大妇女只有在推动科学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身全面发展。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中献计出力、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踊跃参与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活动,努力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中有所作为,在各自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争做开拓创新的排头兵。广大农村妇女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xx精神,发扬聪慧友善、坚韧自信、勤俭淳朴优良品质,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埋头苦干、诚实劳动,积极探索、刻苦钻研,真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广大妇女要弘扬新风、传承美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独特优势。广大妇女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民主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已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不仅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要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努力。要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主动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为提升道德风尚、增强精神力量、筑造精神家园作出贡献。要发挥女性在家庭和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追求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崇尚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良好家风,自觉做和谐文化的影响者和传播者,自觉做社会新风尚的培育者和倡导者,自觉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妇女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广大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妇联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妇联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发挥妇联在开展党的群众工作中的重要帮手作用。要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为妇女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社会各界都要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落实到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妇事业、支持妇女工作上来,同心协力扫除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妇女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6

王 燕 文

(2010年4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伟大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扬州市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特别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上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五年来,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扬州大地生机勃勃。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勇于拼搏、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全市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辛劳和奉献,凝聚着广大劳动模范的心血和汗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辛勤劳动,展示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发挥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示范作用。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时代的精英,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楷模。

今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在发展中促转型、在创新中谋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创造条件的奠基之年。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战略构想。新的奋斗目标赋予了工人阶级新的使命,对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扬州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三个扬州”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的职能作用,组织和引导全市广大劳动者为实现我市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要锐意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全市广大职工要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理念,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要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以创新的精神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既要立足本职扎实推进内部改革、强化各项管理,又要积极支持和推进宏观改革,为加快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献计出力;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积极参加经济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争做“创新能手”,争创“创新示范岗”

和“创新型班组”,为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要爱岗敬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全市广大职工群众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投身建设 “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伟大实践,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干好每一项工作,自觉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不懈追求一流的工作水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献计出力。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在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中建功立业。

要善于学习。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永葆先进性。广大职工群众要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自己,不断以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丰富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新理论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等活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职业技能。

要奉献社会。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朝着“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迈进,我们更迫切地需要提倡奉献和奉献精神。奉献和奉献精神不仅应当是先进模范人物的自觉追求,同时应当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广大职工群众要服务服从“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工作大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最大限度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扬州科学发展上来。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继续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参加我市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节能减排竞赛、植绿护绿等活动,为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多作奉献。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所在。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经常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要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切实关心劳动模范和先

进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始终与劳动群众心连心,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各级工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全面履行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庆祝"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上一篇:幼儿园艺术教案大自然下一篇:我的快乐秘方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