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10-25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五四”运动90

周年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全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优秀青年和平安家庭代表,动员全市上下以先进模范为榜样,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争先创优,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争当上饶县域经济排头兵、建设全省最具魅力县城而努力奋斗。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火红的五月,灿烂的五月。每年的“五一”和“五四”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赋予了一个劳动者应有的权利和自豪;赋予了广大青年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感。五四运动和共青团诞生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历史篇章中一部绚丽的青春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广大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各个历史时期,工人阶级都自觉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为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兴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建设者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推动德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接连经历了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特大灾难和严重危机,也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全面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的结果。

当前,德兴正处于加快发展,争当上饶市县域经济排头兵、打造全省最具魅力县城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广大工人阶级和青年朋友们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新的形势赋予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团员青年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为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

希望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和青年朋友们充分认清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坚定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展望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曾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今天,我也想寄语德兴的广大劳动者和青年:以劳动之我和青春之我创建美好的家乡,美好的德兴。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用我们的双手共同谱写又好又快发展的壮丽篇章,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创造德兴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最后,祝同志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铜都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公交志愿服

务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铜都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公交志愿服务启动仪式,这对于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文明乘车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公共交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德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积极参加公交志愿服务的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我们在感受到青年朋友青春洋溢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奉献、感恩、回报”这种真善美思潮的涌动。、通过长期努力、多方酝酿和紧张筹备,广大市民翘首期盼的德兴市城市公交今天正式开通了!这标志着我市公交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也是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实实在在办好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城市公交车的开通,必将对改善广大市民出行条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新区人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公交是城市的窗口,公交车辆是城市流动的风景,公交服务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今后我市还将逐步增加公交运营线路,健全公交网络,努力把公交打造成我市最便捷、最经济、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

我们坚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支持,有各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文明、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必将能够成为现实。我衷心祝愿各位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把文明交通理念传播给千家万户,并带动全社会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群众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和谐襄樊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三城联创”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力配合,同时更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和志愿者们在内的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主动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流动窗口,其服务水平直接反映着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希望活动

能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希望广大志愿者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热情服务,主动大方,争当安全行车驾驶员、城市窗口接待员、文明交通宣传员和传播文明的流动使者,为乘客提供优美的乘车环境,为我市“三城联创”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广大市民努力提高文明交通素质,共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又好又快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奋斗。

交通文明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他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更能使每一位光临我们城市的朋友享受其中。作为志愿者,我们的共同愿望就是通过服务社会、献身公益,带动更多的人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使城市更加美好和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十一届全运会的到来。因此,我们决不辜负大家的厚爱与信任,将积极投身文明交通志愿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精神面貌奋战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岗位,为创建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而努力。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定能打造泉城文明之路,我们志愿者也将成为美丽泉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朋友们,让我们以文明使者的名义,在“奉献、友爱、互助、提高”精神的鼓舞下,共同创建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为“迎和谐全运、建美丽泉城”做出我们积极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近年来,我市的城乡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四通八达的道路已经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希望之路。但是,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也让人们承受着交通安全事故带来的惨痛代价和教训。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关爱生命健康应该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团市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安利(中

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襄樊分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全市主要街道、路口开展“眼望红绿灯,平安你我行”文明交通服务活动,对于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进程,促进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明交通不仅仅是我们公安交警部门的责任,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每个人,需要每一位市民、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加强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我们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治本之策。广大的青年志愿者要当好文明交通的义务宣传员、义务协管员。广大市民也要努力克服交通陋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践行交通文明,争做文明市民。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广泛宣传交通文明,形成人人关心交通,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风气。

我市文明单位志愿者代表在“文明交通行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所有志愿者对活动组织者表达深深的谢意,感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能让大家热情参与,奉献自我,感受作为志愿者的快乐。这是我们的荣耀、责任,也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交通文明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他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更能使每一位光临我们城市的朋友享受其中。作为志愿者,我们的共同愿望就是通过服务社会、献身公益,带动更多的人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使城市更加美好和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十一届全运会的到来。因此,我们决不辜负大家的厚爱与信任,将积极投身文明交通志愿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精神面貌奋战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岗位,为创建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而努力。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定能打造泉城文明之路,我们志愿者也将成为美丽泉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朋友们,让我们以文明使者的名义,在“奉献、友爱、互助、提高”精神的鼓舞下,共同创建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为“迎和谐全运、建美丽泉城”做出我们积极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铜都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公交志愿服

务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铜都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公交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对于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文明乘车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公共交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德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市

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积极参加公交志愿服务的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德兴市民翘首期盼多年的城市公交于日前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市公交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实实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开通城市公交车,既是政府部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表现,也是方便群众,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品位的一项举措。随着城市公交的开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尽快提高市民文明乘车意识。

今年是德兴市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上下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的机遇之年。实现创卫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力配合,同时更需要包括广大党员义工和青年志愿者们在内的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主动参与。交通文明作为城市文明重要窗口之一,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而作为城市文明的流动展示平台,城市公交车肩负着展示我市城市形象和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使命。在此,希望广大党员义工和青年志愿者能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热情服务,主动大方,争当文明公交宣传员、城市窗口接待员和传播文明的流动使者;突出重点,创造亮点,以务实的态度搞好服务,以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以创新的精神投身活动,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让社会和群众真正体验和享受到民生志愿服务的成效。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广泛宣传交通文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志们,志愿者行动是一项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事业,是一项与时俱进、造福人民的事业。希望你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文明交通理念传播给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的实践中,带动全社会增强交通文明意识,为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增添文明的色彩、和谐的音符,为建设和谐德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2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七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抓运营、调结构、创模式、强执行、促转型”,努力将应对后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推进集团发展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过程。一年来,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效益逐步增长;金融、地产“两翼”取得开拓性进展,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进出口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106.9%。利润同比增长18.4%,圆满完成国资委2010年度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稳增长、调结构,业务转型有序推进。

全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9个百分点,大宗商品、大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0%,自主品牌出口同比增加20%。丝丽国际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筹备广东-俄罗斯贸易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清关、销售、仓储、结算的完整服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纺织股份优化提升“大客户”经营模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者角色,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狠抓经营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了对风险管控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情况,从制度、程序、监管等层面强化风险防范。

(二)发挥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南中国,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协助和推动省内茧丝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尤其是蚕桑业管理职能落实到位,发挥蚕桑业在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全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茧丝办、省茧丝办的支持下,集团关于建立我省省级厂丝储备制度的建议,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省茧丝产业发展。各蚕种生产企业根据集团部署,认真做好蚕种生产,抓住去年茧丝价格大幅上扬,蚕农普遍增收,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省力化经营,积极发动蚕农做好桑园管理,巩固我省蚕桑发展。

打造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西进南拓战略取得新进展。在整合我省蚕桑资源,加强粤桂、粤湘联动的基础上,积极部署海南蚕桑发展。琼中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成立了海南中丝公司,配套的蚕桑科技园建设已初具规模,蚕桑业被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汪洋书记、华华省长12月底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考察期间,两省书记、省长对我集团在海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两翼”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跟踪管理,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三亚项目、始兴项目一期实现较好收益;保亭、成都、顺德中丝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阳普医疗成功上市后,实现部分较好回报。抓住“三旧”改造机遇,积极盘活资产。

(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集团多层级的会议纪要制度和督办、催办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跟踪检查;建立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投资程序,增强对外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修订了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和外派人员管理规定。

二是落实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纺织股份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变化,推进自营业务整合,加快公司专业化发展;雷州国宝源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企业活力;医保公司通过投资阳普、固志等企业,逐步完善医药科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综合实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重研发,强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集团“技术研发品牌中心”架构,增设了八个分中心,充实技术研发力量;丝丽国际创新内销模式,成功与广州大学设立我国第一家体育产、学、研概念店。“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品牌国内销售店(柜)达250多家,品牌产品内销达4亿多元。

(六)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氛围,推动集团转型升级

一是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党委、纪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党代会的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口扶贫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1785元增加到2481元,增长了39%,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二是认真落实监督职责,通过纪律教育月、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三、工作体会

回顾2010年,我们在应对后金融危机中,经受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寻求推动集团快速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才能扫清障碍,取得发展新突破。

(二)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束缚,积极调整贸易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持之以恒抓风险管理,警钟长鸣,落实“三个到位”,即风险管控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重大失误,保障企业安全运行。

(四)坚定不移推动集团发展战略与管控体系落地,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有思路、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强化执行力建设,才能确保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其中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桑园面积88万亩,蚕种110万张,以上指标均力争增长10%以上。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以汪洋书记对集团的批示精神为动力(汪洋书记在集团的报告上批示:“十一五”十分不易,成绩斐然;“十二五”继续努力,再上台阶),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贸工农一体化,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幸福丝纺”。

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发挥优势,做强做优大贸易链业务

(一)突出贸易结构调整,提升经营质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是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做强做大丝、绸等主营产品的出口;二是培育牛仔、童装、毛衫、家纺等核心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机电类、轻工类等大商品,积极培育医药、文化等新兴产业商品。同时,紧紧把握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拓展进口、内销业务。

(二)突出抓好工业板块经营,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贸易出口的带动作用,结合广西蚕茧生产优势,加强“两广联动”,形成厂丝经营的新优势,增强行业经营的话语权。成立广东省省级厂丝储备中心,推动茧丝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整合资源,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

茧丝绸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政府以粤府办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对于做大、做强、做优茧丝绸产业,全面提升我省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省府办1号文阐述了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要加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蚕,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强化综合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维护桑蚕市场秩序;加快发展下游产业,提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1号文精神,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巩固、发展、壮大现有蚕桑生产基地,以百亩千亩连片、专业村镇为依托,全面提高蚕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从源头抓好蚕种质量,加快培育适合广东热带亚热带条件的桑蚕新品种,实现桑蚕种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新突破,确保我省蚕种在华南地区的领先水平;三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桑蚕资源在食品、保健、医药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加工水平,拓展保健饮料市场,横向延伸桑蚕资源应用的产业链、提高茧丝绸业综合经济效益。

加快拓展产业发展腹地。继续加强对广西丝绸集团的支持,把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提升湖南丝绸集团的平台作用,加快搭建海南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平台,形成以琼中为中心,辐射中部山区县市的蚕桑产业布局,谋划建设海口总部基地。云南省有发展茧丝绸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要加快推进粤滇茧丝绸产业合作项目。

二、力促转型,加快“两翼”发展

对内和对外并举,全力做好在手项目。以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抓手,为实现集团“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推进海南保亭、始兴、成都中丝园项目,茂名大厦、阳江商贸城、南海桃园商贸城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海岛中丝园、顺德中丝园及惠州项目前期工作。“三旧改造”要有突破性进展。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三、强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创新主体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载体的功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丝源集团技术中心要积极争取认定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组建技术支持中心,作为纺织服装自营业务的支持系统,支持做大做强自营业务;进一步加大对新药研发中心的投入,尽快申请省级技术中心,创造条件申请建设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

(二)强化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

落实集团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品牌技术中心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品牌发展,提高设计研发的能力。继续加大“丝丽”、“雅迪斯”、“庄姿妮”等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到年末新增专卖店50家,使集团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达300家,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四、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扶植优质资源做强做大,培育上市平台。加快整合资源步伐,打造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化集团,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一是整合集团茧丝绸资源,加快做强茧丝绸核心业务;二是抓住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重点培育医保板块上市;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探索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围绕主业实施相关多元化。

完善二级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优化股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对集团内部带有普遍性的企业加以推广,切实做好集团深化改制工作,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强化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克服资金紧缩等困难,合理制定融资策略,确保集团战略转型和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通过与省国资委对接企业动态财务监测系统,以及在ERP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评审系统,突出财务监管的过程监控,有效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

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打造管理驾驶舱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ERP、OA及HR系统,建设统一的协同办公门户平台;做好HR系统薪酬管理、人才管理、教育培训等功能模块的应用与开发。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接口开发工作,确保与国资委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为“两翼”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向集团重点业务和转型新业务流动。四是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集团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激发全省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为谱写富民强省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各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模范、老先进致以崇高的敬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光辉业绩,热情赞扬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职工的殷切期望,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动员全省人民,引导全省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一化三基”战略,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进展,坚持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全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在座各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各自岗位上,各位劳模展现主人风采、焕发劳动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劳动者之歌,展示出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这种伟大品格、伟大精神,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挑战,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当前,湖南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蕴含无限的发展潜力,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各方面事业蓬勃发展。

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劳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展示,是我们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有力武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就是要大力宣传劳模们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劳模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就是要大力弘扬广大劳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弘扬广大劳模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大力弘扬广大劳模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全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要以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展现主人翁风采,团结奋斗,勇往直前,为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推进富民强省多作贡献、再立新功。

二要充分激发全省人民的创造活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取决于劳动者创造力的充分挖掘。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尊重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不断进行思想创新、观念创新、行为创新,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更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要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由“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转变提供动力。要在全省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深入开展“推进富民强省、争当五一先锋”劳动竞赛活动,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结合起来,用劳模精神推动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选树劳模、鼓励创新,把劳动竞赛办成创新成果迭出的竞赛。

三要确保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把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全省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上。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积极解决好广大劳动群众在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广大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更好地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引导广大劳动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探索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畅通依法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要切实关心劳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劳模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四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提高职工技能,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和职工队伍。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高度关注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广大劳模要充分发挥自己在业务技术和劳动技能上的优势,积极参加“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的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会引导职工、组织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护和调动工人阶级与广大劳动群众建设湖南、发展湖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工会开展工作,支持工会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关心爱护工会干部,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并及时向广大职工传递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情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组织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把各级工会建设成为广大职工之家。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并隆重表彰一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各行各业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在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劳动者和今天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

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2000年以来,全区广大劳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各项工作部署,上下一心,务实进取,使我区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围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大力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区。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广泛开展“讲诚信、树新风、创文明”的主题教育,广大职工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为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两大整治”取得明显的成效,社会政治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劳动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工人阶级始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这里,我再次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隆重集会,对在过去三年里表现突出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称号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一贯对优秀劳动者的推崇和敬意。同时,也是为了更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德,动员号召全区广大职工以他们为榜样,在全区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创先进的热潮。这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人物,是新时期我区工人阶级的典范,是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楷模。在他们当中,有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人;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用心血在教坛上辛勤耕耘的人民教*;有为保一方平安,肩负道义,与犯罪分子做坚决斗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赞誉的人民警察;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民企业家;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医务工作者;有对社会作出贡献并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的民营企业家;还有那些远离家乡,在*这块热土上施展才华追求远大理想的外来工当中的精英。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有理想、有信念,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用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模范行为推动和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格。他们不愧为我们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他们是我区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我相信,通过这次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表彰,一定可以在全区进一步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的良好风气,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秀品格和时代精神,推动我区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进取,全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这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结果,凝结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站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广大职工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表彰的劳模和先进,就是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杰出代表。大家虽然所处战线各异、肩负职责不同,但志向、目标和追求是一样的,都有致力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烈愿望,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卓越成绩,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劳动者的光辉风采。大家身上所体现出的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埋头实干的良好作风,不仅昭示着**的未来和希望,而且对全社会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当前,**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年初召开的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和“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总体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更大挑战,希望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团结实干、奋发进取,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浓厚氛围。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是推动我市改革建设的时代先锋和行动楷模。几十年来,各级劳模和先进人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充分展示了我市职工群众 的崭新风貌。劳模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积极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用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先进思想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激励广大职工以推动**跨越崛起为己任,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展现聪明才智。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要以劳动模范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传承下去,使之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各级党政、工会组织和社会各有关方面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劳模,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劳模、热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要激发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新一轮跨越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广大职工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为实现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任务贡献力量。广大劳模和职工群众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积极投身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中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要积极投身到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中来,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程,新上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好项目、大项目。要积极投身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来,加快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要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巩固扩大节能减排成果,促进集约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要积极投身到维护社会稳定中来,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努力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

要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促进**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经济发展的竞争、区域实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当前,**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展面向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努力培育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社会主义劳动者,努力为广大劳动者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成就事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尊重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积极创业、人人创优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支持。广大职工群众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新才干,努力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建设者。

要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使广大职工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职工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做好职工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各级要始终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满腔热忱服务,扎扎实实为他们排忧难,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牢牢抓住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矛盾预警预防等工作,从源头上化解劳动关系矛盾。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要积极做好困难职工、失业人员的帮扶救助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健全完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推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到实处,使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职工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事关党的事业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工会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在政治原则上严格把关,使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在领导方式上积极改进,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在作用发挥上高度重视,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要在政策机制上充分保障,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树立工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6

***

(2010年5月5日)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奖励2009在学校共青团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首先,我代表校党委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在学校共青团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多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在团的思想建设、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获得各类国家级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累计突破100项,科研立项数量全年超过1000项,参与学生人数过万,校内院系品牌赛事达37种。5月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联盟以来,学生虚拟公司已经达到了42家。共有400余人参与创业活动。校团委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标志这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走到全国前列。

同志们、同学们,成绩属于过去,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我们任重道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我们是哈军工的后继者,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一定要继承光荣传统,要高举爱国主 1

义旗帜,要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才干用于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同学们一定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导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努力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力争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大家要学会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青年学生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群体,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希望全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每一名学生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得到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修养,甘于奉献,积极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青年时期可塑性强,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同学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既有社会责任感又有社会良知,品德高尚、知行统一。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希望广大同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五四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深刻的内涵,同学们要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高扬五四运动的伟大旗帜,牢记使命、勇担重任,无私奉献、奋发有为,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勇担青年时代责任,要立大志,要练本领,要修德行,努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典范。新世纪共青团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新世纪青年的使命崇高而重大。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寄予厚望,也充分相信全校团员青年在校团委的带领下,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在庆祝五一、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上一篇: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加油稿下一篇:狮子和鹿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