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案例

2024-12-31

特殊幼儿案例(精选8篇)

特殊幼儿案例 篇1

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有时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我批评教育那些孩子,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上课坐不住,始终跟着我,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玩。我翻看一本幼儿画书,他主动凑上来看,我觉得这是交流的好机会。我和他谈起他的奶奶,原来他很愿意和我说的。有了这次经历,我就开始工作了。首先我同他玩踢球、踢塑料圈,他高兴的眉开眼笑。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我开始提醒孩子们玩的时候也把他拉上,作业活动时给他机会表现一下,这样他的交往和言语方面开始突飞猛进。孩子的父亲很是激动,在外面逢人就说老师教会了孩子说话。

特殊幼儿案例 篇2

赏析: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适当的“失败”教育能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态度。失败可以让学生从自我满足和自我陶醉中走出来, 体察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现实。学生有了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动力, 从自傲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自励的积极态势。有人说, “失败是成功前的投资”。因为在失败的染色体上, 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杜威说:“失败是一种教育。”美国的查宁说:“错误与失败是前进所不可缺的训练课程。”在教学和考试中, 教师可以有意创设一些让学生失败的坎坎坷坷, 激发学生潜在的好胜心, 不计失败, 总结教训, 积极探索, 寻找新路, 从而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钻得更深, 练得更强。

案例二:一位哈佛中国留学生遭受的“不公”待遇:在一次阶段考试中, 这位中国留学生答对了所有题目, 却只得了C等。对此, 他心中颇感不平, 因为他分明看到与自己同室的美国学生居然得了A等, 尤其不能理解的是, 这位同学只答对了六个问题中的两个。他找到教授, 教授说:“你确实六道全对了, 但那些回答只是老师的见解, 而那位同学只答对了两道题, 但他的回答却是个人的独特思考。”

赏析:美国教授的做法, 折射出结果评价新锐理念:结果的第一参照值, 不是复述性指数———克隆教师或书本上观点, 而是生成性指数 (或称自我建构性指数) ———运用书本提供的知识和教师解读的阐释性观点去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去生成新知, 解决生活中新问题;不是还原性指数———将接受性学习中所学的知识还原到书本呆滞的陈述与老师讲解的观点, 而是独特性指数———学习结果所表征的学习创造性素质增长的多少与含量的高低;结果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应是刚性的按模塑标准去评分, 而应是弹性的参照学生学习结果的自我建构率的高低与独特性的品质来诊断学生发展的状况, 作模糊的整体性评价, 流动的发展性评价。这种眷顾独特的弹性评价, 有利于引导学生消解对教师霸权文化的膜拜, 摒弃搬运工式的学习方式, 从而倡导一种自主探究学习范式的有效生成, 推动学习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案例三:期末考试时, B校的王老师对于合格以上的学生, 采用“分数+ 等级制”评价, 而对于一些成绩一时不理想的学生, 该教师采取总分栏空缺, 让学生自己去统计失误分, 心算总分, 并写出感想。

该班有一男生因粗心只考了56 分, 王老师在成绩栏中只打了个问号, 这位学生拿到考卷后迫不及待地进行统分, 结果越算越心疼。他在反思中写道:“我真后悔, 都是粗心害了我, 平常我总不注意, 今天通过自己统计总分才发现要不是粗心, 我应该是82 分而不是56 分, 真可惜, 下次我一定要改正这个毛病。”

赏析:计算学生卷面成绩, 一般是教师的事情。本次考试, 王老师把一些学生的分数让学生自己统计, 我想他是斟酌再三才走这步棋的。这些学生在统计分数的过程中, 除了知道具体的得分, 还可以在“心疼”中主动分析失分的原因。也就是说, 学生不仅可以体验成绩的得失, 还可以体验感情的变化和思想冲击。

案例四:期末考试时, C校的张老师在试卷分数栏里为学生打两个分数, 一个是真实卷面分, 一个是面对面打的潜能分, 以区间分呈现。

一位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得了68 分, 教师在考卷上批了“68∽84”。教师把这位学生找来:“你看, 这道题做错, 主要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 把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 你可以得73 分, 是吗?”学生信服地点点头。“再看这题, 我记得同类类型的问题, 你在作业中也错过, 后来改对了。怎么这次考试你又错了呢? 说明你平时纠错不认真。这道题你若做对, 你可以得78 分, 是吗?”学生说:“我上次订正是把别人的抄了一遍。”“这道题, 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 如果细心一点, 你就可以得84 分!是吗?”学生摸了摸头说:“以后, 我上课认真听, 作业认真做, 再改掉粗心毛病, 我也能考80 多分!”

赏析:潜能分与区间分设立, 改变了考试对学生进行“宣判”的功能, 使考试变成了诊断反思改进的过程。试想, 当该生拿着68~84 分的考卷, 回去面对父母, 首先, 他肯定不会说谎, 也用不着说谎;其次, 他会把教师与他的对话分析给他父母听。在这儿, 68 分已经属于历史, 重要的是84 分这个明天目标。更重要的是, 孩子明白了实现目标的三要素:上课认真听, 作业认真做, 再改掉粗心毛病。釆用打潜能分区间分判卷, 然后与学生对话, 这种定量判断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业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案例五:给孩子面子, 点到为止。D校期中数学考试评卷课上一幕:“马老师, 这道题等于3.5, 我做对了, 你给我改错了, 能加分给我吗?”王某, 一个调皮可爱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次考试他进步很大, 从期中43 分提高到57 分, 这一道填空题3 分, 加上了刚好60 分。一看他的答案, 马老师怔住了, 从书写痕迹显然可以看出3.5 的小数点是他刚刚点上去的。试想, 一般教师遇到这件事事, 定会在大庭广众下大声训斥该生, 揭穿其作弊行为。意想不到的是, 马老师拿起笔在那个小数点的位置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 并在成绩栏上多加了3 分……从这以后, 马老师经常找该生谈心, 该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特殊幼儿案例 篇3

某教师新近被提升到幼儿园管理岗位,由于工作需要,必须更换班级教师。信息一传开,家长们好不惋惜,既为老师高兴又为自己孩子担忧,这是人之常情。为安抚家长之心,特别召开了这次班级家长会,而且由园长亲自出面主持。长期担任班主任兼教研组长的老师,深得班级家长信任和全体幼儿喜爱,班级家长会开始不久,就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依依不舍的感恩会和惜别会,这些都在园长及该老师的预料之中,通过给予一定的教师配置承诺,过渡就顺利多了。接着,园长隆重推出接替该班主任的人选,然后,着重介绍了这位老师的特点及相关情况。原任老师与园长一唱一和式的默契配合,加上新上任老师的得体表述,慢慢地,家长们开始接纳新上任教师这一事实了……

★情境描述二:“拆班并班告示会”

幼儿园因孩子年龄段不同,各班级人数规定就有差异。或者是由于招生人数参差不齐,或者是由于升班后配额问题,或者是由于场地原因,或者是由于师资状况所致,总之,拆班并班现象,在幼儿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被拆班级的孩子和家长会显得很不情愿,有的甚至根本接受不了。此时,如何向家长们做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以求得他们的配合和协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般情况下,园长总是亲自出面召开该班级家长会,细致耐心地解释拆班原因及下一步的措施。

★分析、反思与延伸:

1、此类班级家长会特点是临时、应急,故以营造诚恳、友好的氛围为主,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是制胜法宝,同时也体现园长、教师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危机的智慧与能力,以短小、适时为好,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分寸非常重要。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于更换教师这一情况,不但应该事前介绍,更应该事后持续询问,辅助新上任教师开展一些活动,让家长尽快接纳:对于拆班并班这一情况,工作深入的园长会及时逐个了解该班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为下一步插班做铺垫,同时要求被插班级教师将迎接插班生当作一个主题活动在班中开展,如召开欢迎会等。新班教师及时家访,多和家长沟通,也是辅助插班孩子、家长很快融入新一个班级集体的好策略。

★有效策略提示:

1、园貌班况,教师家长,了如指掌。幼儿园中,教师岗位大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幼儿园虽然设有机动教师,但外调、升职、病假、意外等特殊情形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园长,把握好整体,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及时处理,是上策。

特殊教育案例反思 篇4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那残疾儿童更是这个群体中最弱的个体。他们虽然和我们同顶一片蓝天,同踩一块土地,但是由于残疾问题,却让他们与我们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因而,残疾儿童的父母一般是把孩子送到残疾学校,然而像残疾学校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很少的,家长还要专门抽出时间来接送孩子,而且这样不利于与普通的孩子交流。因而,让残疾儿童就读于附近的普通学校和普通的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对残疾儿童是非常有利。这与残疾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

1、残疾孩子的孤独感:孤独感是残疾儿童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残疾儿童的行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残疾儿童的活动现场太少,且在许多场合常常受到歧视,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独感。

2、残疾孩子的自卑情绪:残疾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普通人更多,且难以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甚至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3、残疾孩子的敏感和自尊心强:敏感和自尊心强,易导致他们对歧视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残疾儿童以爆发式情感表现,有的则以深刻而持久的内心痛苦隐藏在心,表现为无助与自我否定。

鉴于残疾孩子的自身的这些特点,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爱,让残疾儿童享受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因为我知道爱可以融化随班就读儿童那颗冰冷的心

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热爱儿童。的确,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完美的教育。对于随班生来说,他们比普通孩子更敏感更脆弱,更渴望老师的爱,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宽容。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还是会碰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教师的爱去化解。“叮铃铃……”下课了,我刚走进二1班教室,就从屋里传来两个人的争吵声。仔细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两个学生正在因为一本书争执。一个是令人同情的肢残孩子张诗,(张诗:女孩儿,出生就是神经萎缩,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小手也不是很灵活,写字很慢而且写不工整,平时班上其他的学生对她都很照顾),另一个则是班里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男孩子卢佳亮,他们俩争执,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我轻轻地走到他们身旁,亲切地说:“书怎么在地上?我帮你们捡起来……”还没等我说完,张诗就生气地大声嚷:“不行!书是他碰掉的,必须他自己捡,还得给我弄干净!”我听了,心里一阵酸痛,怎么会这样?这真是教育的失败呀!还没等我说什么?就听见卢佳亮耐心的解释到:这书真是我不小心碰掉的,实在对不起,给你捡起来还不行!”“不行!对不起算什么?这书太脏了,你赔!”张诗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语言一次比一次尖刻,真是不可思议。小小的一本书竟然引起了这样一场令人心酸的**。

提起张诗,我的心就像针扎的一样痛,他是我们班的一名特殊学生。她,有手,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流利的写字;有脚,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为此,我们二(1)班全体师生都赋予了她特殊的关爱:每当她走路不稳当时,同学们就会主动扶她;每当她得东西掉下书桌时,就会看到同伴给她捡起来;每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同学们们就会伸出热情之手……可是今天,她为什么变得如此自私?难道我们对她的关爱还不够吗?她怎么就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呢?她的智力并不差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得不深思:反思我前边的工作,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再次反思 “关爱”到底是什么?难道我们的关爱错了吗?

是因为我们的关爱才赋予她自信;是因为我们的关爱才使她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是因为我们的关爱才使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她现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得自私的不近人情呢?

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篇5

广东华侨中学 利启明

一、个案背景缘由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群体。据我们观察,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少数同学还有欺负弱小、撒谎、打架、损坏公物的行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一方因故去世,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代管,还有的是父母因故重新组建的家庭。

二.个案基本情况

1、孩子个人情况:

徐权桓14岁是我班学生,这女孩机灵懂事,成绩也不错,擅长舞蹈,是校内舞蹈队成员,曾代表学校参加集体表演活动。在班里一直担任文娱委员,但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学后,情况很不稳定,上课时不时的掉眼泪,问其原因,总是不肯说出成因;渐渐的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特意回避老师。更糟糕的是,开始沉迷漫画,经常利用周六日外出,并有“早恋”的倾向;让家长与老师都十分头痛。

2、家庭方面:

(1)父母情况和家庭结构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徐权桓与姐姐和父母一起住,其父是继父,与她关系恶劣,经常 发生口角冲突,其母都是亲母,但与她沟通有问题,很多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家中唯一沟通的途径就是她的亲姐姐,但是其姐姐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状况很一般,无法起积极影响;

(2)教养环境:家庭教育缺失,父亲有暴力倾向。

(3)家庭环境:家庭居住条一般,距离学校较远,经常出现迟到现象;

三、问题分析

1、查找家庭教育不足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爱、母爱都不能缺,缺了哪一种爱都容易在孩子心灵上产生阴影,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离异后各自结婚,对孩子造成严重心理阴影,加之父亲的陋习不但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反而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对未来、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

2、孩子问题分析

孩子很内向、孤独,认为父母的离婚自己很没面子,缺少父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对大人的不理解和无奈,孩子心理上受到刺激,心灵上受到伤害,故此出现孤僻、冷漠、自暴自弃,甚至自我伤害。

3、父母问题的分析

父母沟通存在问题,缺乏统一的教育观,且教育手法单一,缺乏教育技巧;父亲的颓废也跟周围的环境有关,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对孩子极为不利,生活中失去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故孩子容易走上极端。

4、问题分析诊断 由于父母的离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对母亲不说真心话,加之徐权桓在班正值青春叛逆期,把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与对现状的无奈发泄出来,经常把自己封闭在漫画世界中,导致成绩退步严重;

四、家庭教育指导

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急在我的心里。我翻阅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发现徐权桓的爸爸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功能欠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为她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给继父开出的菜单

菜单一:端正认识,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告诉他,对孩子,不能总把怨气和怒气摆在脸上。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哪怕有再多不顺心的事,都不能与孩子分享。作为父亲,应该先要想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自己和孩子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要丢掉自己是“大男人”的想法,逐步引导孩子对家庭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菜单二:学会爱孩子,知道爱是家教的根本

爱体现在“沟通”。作为家长,要学会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爱还体现在“鼓励”。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也要鼓励;对孩子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对其健康的爱好也要鼓励;孩子见义勇为要表扬,孩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更要表扬„„。总之,只有通过反复鼓励,用爱心滋润孩子的童心,才能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激发出前进的力量。

(二)给妈妈开出的菜单

我通过电话家访,找到徐权桓的母亲,和她促膝谈心,请她多多关心自己的亲身骨肉,多给孩子一点爱,多为自己亲身骨肉的身心健康添一份爱心,与继父一起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鼓励,形成教育合力。

五、学校教育

1、努力营造“爱”的氛围

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徐权桓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她感受我对她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彭龙,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啊,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了?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2、帮助处理好同学关系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这时,我们老师要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等。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利用班内资源,让她尽快融入班集体当中,其中诸鸿茵,梁楚丽同学与之成为朋友,另徐权桓性格开始开朗,并开始喜欢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教育效果感觉很不错。

3、多渠道、综合性地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首先告诉徐权桓,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她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我深深的认识到,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与其相反,他们的自尊却极其脆弱,他们往往被周围孩子们的小群体冷落,幼小的心灵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和抵触。我们都知道情感教育要从培养“同理心”开始。具备“同理心”的人,能够在认知自我情绪的基础上,体会他人的情绪,并进而将自我情绪传达给他人。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我认识到要彻底的改变孩子的这种逆反心态,必须首先使这位失去关怀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并被集体所接纳,重新树立他的自尊和自信,老师应该更多的发现她的闪光点,甚至可以做适当的夸大,我美其名曰“优点放大法”,而不是更多的在集体中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只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越自卑越逆反,越逆反越爱犯错误,越犯错误越受到批评,越受到批评越自卑。

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此时,孩子便可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赖的人,这样我们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五年级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篇6

宽容、尊重、约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案例描述:

转眼间,已进入了五年级的下学期,孩子们好像一下子成熟起来,各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学4周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很快便有一石激起千层浪。连续几天接到低年级的老师的投诉。原来年级的几个“牛皮癣”又犯事了。他们在课余或校外以恐吓打骂的方式向低年级同学索取钱物。这种事在上学期也曾出现过。班主任与家长都做过多次的沟通教育。

形成以原因分析:

1、这些孩子较同班同学年龄大。品性散漫,贪玩。不爱学习,平时接受鲜鲜事物较强,爱玩电子游戏机,爱玩刺激的游戏。在班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力。

2、几个孩子的家庭都是较特殊。有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也有祖辈看管的孩子,还有一部分人是父母顾着做小本生意,而疏于管教。养成放任自流的习惯。

3、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低,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爱模仿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的不良行为。譬如:怪异的穿着打扮,粗暴的动作等,觉得向低年级同学索取钱物既有趣刺激,又能满足自己贪吃贪玩的欲望。

教育过程:

(一)尊重孩子,保密处理。

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这件事不能大肆张扬地教育。我采取了尊重孩子,保密处理的教育方法。

在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我先请来了五(1)班的谢嘉义和祝融同学。在安静的师生活动室,他们明显放低了戒心,在我耐心的引导下,他们都诚实的承认了自己犯了错误。但谢忧心忡忡的向我恳请道:“老师,这件事能不能不告家长,如果让他们知道的华,一定会把我打的皮开肉绽。”而祝融同学也提出一个恳请:这丢人的事,请老师不通告班里同学。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下步教育矫错策略。我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整件事我与他们班主任商量,以“高度保密”的方式去解决。

(二)晓之以理,剔除病根。

一种特殊的面漆缩孔案例解析 篇7

1案例概述

2013年5月,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前门内框部位出现严重清漆缺陷。前门内框手工喷涂水性色漆后无异常, 但经过闪干炉, 手工喷涂清漆后湿膜可视严重缺陷, 干膜状态下显示严重橘皮, 见图1。

橘皮是一种常见面漆缺陷, 通常发生原因是漆膜流平不良或底材不平。针对于橘皮可能的发生原因, 我们采取了加大色漆膜厚、降低闪干炉温度及减少中涂橘皮等对策, 均未收到效果。

2微观分析

为了查找原因, 我们对漆膜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见图2, 分析结果标明看, 面漆表面充满了缩孔。由于缩孔分布密度较大, 干膜状态目视面漆表面为橘皮状, 从而导致最初分析上的失误。

油漆的流平主要依靠表面张力的作用。如果涂层表面表面张力不均则可能出现表面不平整, 见图3。由于表面张力F1大于表面张力F2, 导致更多的油漆组分沿F1方向延展, 最终导致缩孔的产生。因此我们断定油漆中可能混有低表面张力的溶剂或固体颗粒。

3宏观分析

由于缺陷发生仅为前门内框, 所以我们认为油漆本身不存在杂质。从工装状态看, 车体前门处于紧闭状态, 这样造成了热空气流通不畅, 导致色漆闪干不足, 在车体经过闪干炉冰喷涂油性清漆后, 水性色漆表面产生流平不良, 出现密集缩孔。

为了验证该判断, 我们采取了两种方案。

其一, 对工装进行了调整, 将前门紧闭程度进行了调整。将前门边缘与车体间距由10mm调整为30mm后, 该现象消失。

其二, 将色漆膜厚由15ūm降低至10ūm后, 该现象消失。

4结束语

特殊幼儿案例 篇8

关键词:自卑;咨询;愤懑;敏感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健康和具有个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笔者做了15年的班主任工作,想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教育特殊学生的体会。

1 案例背景

笔者带过一个大约有50个人的三个外地区的服装专业复合班,工作辛苦又具挑战性。李建平学生是这个班的唯一男生,他18岁,来自市徐州农村,性格内向。该生刚入校时经常在宿舍和教室随地吐痰,引起同学的反感。同学们好言相劝,他不以为然地说“习惯了,不好改”。后来遭到大家的指责,他便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从此更加不说话了,郁郁寡欢,无心学习,成绩一再下降。他对集体活动和周围的一切均无兴趣,发展到同学主动叫他,他也不搭理的地步,独来独往。以自己为中心,同时也越来越自卑。一次周记中他写道:“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虽然觉得这样很无聊,但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又感到很难受,似乎人人都抬起得意的脸孔在威胁着我。反正我的眼前总是一片灰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孤独伶仃!”

2 案例剖析

2.1 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区别

李建平生长在农村,农村的卫生标准和规范无应有的制约性,这样的文化背景使他在少儿期就缺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环境。来到城市后,他没有意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在农村随地吐痰也许不为过,而到了城市则是不容许的。由于李建平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出现了心理上不平衡的问题。

2.2 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采取自闭的极端解决方法

他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的他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的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的“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因而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形成冷漠孤独、敏感多疑的性格。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唯恐自己在活动中又做错了事而被别人笑话和瞧不起,惹人讨厌。后来发展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因而隔绝了人际交往,在自我闭锁的消沉中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同时他也陷入了孤独、寂寞之中。

2.3 陷于自责自卑与灰心丧气的心理中而不能自拔

李建平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如城市的同学,本来就有自卑感,加上同学们对他不良卫生习惯的不理解,他又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导致他自惭形秽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面对这仿佛不可逾越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紧张抑郁,认为自己已被所有人遗弃,继而产生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

3 教育对策

3.1 引导李建平了解环境,适应环境

此时班主任要常与他个别面谈,让他反复体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俗语,指出他的内心冲突以及彷徨、失望、忧虑、怀疑、悲伤、绝望等负面情绪体验均是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引起的,属正常现象,不必紧张。耐心引导他观察从农村到城市,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如何调整心态才能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3.2 心理咨询

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他去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诉,并利用得来的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帮助他宣泄出内心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他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3.3 创建 “一帮一,一对一”优秀生跟他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建立和谐宽松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团结的集体、和谐的氛围,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和谐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希望全体同学宽容李建平,理解李建平的不良卫生习惯,告诉同学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他改变这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同学们主动增加了与李建平交往的频率,并在集体活动中为李建平提供各种能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李建平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中,李建平的思维由僵化变为灵活,情绪由抑郁趋于开朗,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也逐渐增加,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3.4 引导他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

要求他坚持写周记,老师阅后认真写评语,写自己的看法,班主任要同学生交心、谈心。同时教育他把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的言行作比较,然后进行评价、总结,逐步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变化了的“我”、新环境中的“我”要有客观的估量,既要承认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造成的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又应看到很多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面对下降的学习成绩和在班上的地位不如初中时的情况,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如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迎头赶上,那就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达不到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及时把目标调整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及的范围之内。在了解自己、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对自我的恰当确认,从而接纳自我。

3.5 挖掘“闪光点”,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李建平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为了充分发挥他的优势,班级的同学选他当了劳动顾问。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李建平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从自我封闭的消沉中解脱了出来,对能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了。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欣赏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的组织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均有所提高。

3.6 积极与家长联系,家校合作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走出恐惧、压抑、痛苦的阴影。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以免适得其反,只要尽力而为就行。同时也启发家长改变观念,不要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4 辅导效果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家校的密切配合下,在老师的辅导、同学的配合以及李建平自身的努力,经过一年,李建平的不良习惯改掉了。他不再随地吐痰,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轨道,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经常主动帮同学搬水和拖地,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从初阶段时的漠不关心到能主动关心班集体,同时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5 反思与总结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教育工作是不完整的。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总结辅导个别学生的经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爱心唤起良知,努力做到最大的成效。最后,笔者水平有限,懇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燕娜.心理自卑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表现与教育措施分析[J].科教文汇,2013(10).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11年交管所执法情况总结下一篇:幼儿园集体备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