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教学反思

2024-06-15

乐园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乐园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就结合了上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将课本上枯燥、生硬的平面游戏变成了动态、活泼的趣味游戏,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充满趣味性。在上课之前,我还精心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对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并对学生们可能生成的结果进行了动态的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反思:

二、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走迷宫环节,我在各小组汇报了合作探究取得的结果后,还让学生对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既对各小组探究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又很自然的复习了这一部分教材中没有安排的比较大小的内容,这样做也鼓励了在合作探究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补充了怎样走才能既不移漏,也不重复?为学生今后的有序思考指明了方向,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为生活服务。本节课中无论是走迷宫、对口令、送信、坐火车还是投球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些游戏其实就是学生们经常会做的,可是平时在玩这些游戏时,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数学问题,而今天他们不但玩得高兴,同时也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点点滴滴中,同学们一定会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或是明白一个算理,而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为孩子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走迷宫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中体会走迷宫的路线的多样性,并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整节课,同学们始终沉寂在游“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中,在米老鼠的带领下,学生们的精力更加集中了,思考问题更加主动了,心情也更加愉悦了。这样有意识地学习,当然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乐园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数感、理解基数、序数、相邻数;熟练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计算。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培养数学意识。

3.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我们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 展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比一比, 谁学到的知识最多, 谁应用知识的本领最强?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组织活动, 感知应用

活动一:游戏———走出迷宫

师:要到数学乐园, 首先要通过数字迷宫 (课件出示数字迷宫图, 如下图。)

师:你能看懂这幅迷宫图吗?生1: (小手指着) 1、2、3、4……

生2:我发现只要按1、2、3、4……的顺序走到9, 就能顺利走出迷宫。

生3:走出迷宫的路不止一条。

师:请你来给大家示范, 你是怎样走出迷宫的?

(生3上讲台用手指着说出所走路线, 全班鼓掌。)

师:我们全班一齐走中间这条路线。

(学生齐数1、2、3、4……9)

[评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 教师设计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秘密”, 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巩固了基础知识, 提高了基本技能, 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情感体验。]

活动二:游戏———数感园地

师:恭喜大家顺利来到数学乐园, 我们怎样来清点一下有多少人呢?

生1:请老师数一数, 就知道有多少人。

生2:把每一组的人数加起来, 就知道有多少人。

生3:我们自己报数……

师:好, 我们就来报数吧!1~4小组从前往后报数, 第5~8小组从后往前报数。

接着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如下报数活动:

(1) 各小组顺序报数。

(2) 把各组人数加起来。 (学生有52人, 加上老师有53人。)

(3) 每组倒序报数。

(4) 全班顺序报数。

(5) 全班倒序报数。

[评析:在课堂中, 教师让学生自主活动, 把培养学生数感落到实处:基数、序数等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加深感知。]

师:要想知道你在哪个位置 (在第几) , 请你先设问, 其余同学回答。

生1:我的前面是第4个, 后面是第6个, 我是第几个? (生答:略。以下同。)

生2:我相邻的同学是第7个和第9个, 我是几个?

生3:我们小组有8个人, 我在小组倒数第3个, 我是顺数的第几个?

生4:第3小组从前往后数第6个是谁?

生5:第3小组从前往后数第几个是李洋?

教师表扬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请其中的几位上台 (10人以内) , 并站成一横排。教师提问, 学生抢答 (学生积极踊跃) :

师:从左 (右) 边数起, 第4位是谁? (生答:略, 以下同) 与张英相邻的是哪两位同学分别是第几位?从右边数起, 黄晶应是第3位?

[评析: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基数、序数、相邻数的认识, 学生感到有趣, 乐意参与学习,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三:游戏———数的组成

教师把4张数字卡片:

贴在黑板上展开如下游戏。

1. 对口令游戏。

师: (指着卡片3) 老师出一个数, 你们出一个数, 使这两个数组成3。 (用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9、10的组成。生生互对7的组成。)

2. 拍手游戏。

教师拍手数和学生拍手数组成5或10。

[评析:加强数的组成练习,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有利于后续学习的开展。]

活动四:游戏———送信回家

师:小朋友们, 今天在数学乐园里玩得开心吗?我们将今天开心的活动消息传递给远方的朋友, 好吗?老师将算式卡片发给你们, 请小朋友将这些信送到相对应的邮箱里, 3、5、7、10是邮箱号, 算式得几就把信送到几号邮箱。

1.几号邮箱里的信最多?

2.几号邮箱里的信最少?

3.10号邮箱里的信比7号邮箱里的信多几封?

4. 由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大家一起解决。

[评析:送信游戏注重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复习比多比少 (图画) 应用题, 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本教学环节渗透了直观统计的思想,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整理、探索并发现知识规律。]

乐园教学反思 篇3

一、在对话中感悟,激发学生的质疑力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它需要融入主体的理解,方能把潜在的文本变成现实的文本,这一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唤醒引领和提升,包括主导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以“问题”为纽带的主导与主体的对话。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对话情境,组织系统的对话活动,把学生带进激烈、问题解决的对话世界中,使学生全情投入。例如,我执教《七色花》一课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珍妮的做法还不够巧妙,她为什么不撕下最后一片花瓣再变一朵七色花,让七色花帮她实现更多的愿望呢?”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无疑处生疑,敢于向教师质疑,不仅其质疑能力、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还使教师之心、学生之心、作者之心心心相印。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在预设中生成,凸现课堂的开放性

预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质疑求异,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无预设的生成教学是一种无目标的教学,我们应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位教师在执教《小猫种鱼》时,她让学生用“种”字扩詞并造句。学生们兴奋异常,踮着脚高举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如“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蔬菜”、“爸爸在种玉米”……“老师,可以说种太阳吗?”一个孩子突然问道。孩子们听后大笑,而这位老师则示意大家停下来,说:“好孩子,可以。但你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吗?”这位学生自信地说,她听过一首《种太阳》的歌,该老师就让这位学生试着唱起了《种太阳》这首歌。

课堂教学按预设进行,但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瞬间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要发现和挖掘学生未能清楚表达的“含义”,善于搜索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疑点”,哪怕是“错误”的见解和信息,这都是教学的“契机”,错过了“不同的声音”,掩盖的其实是学生心灵的感情、情感的体验、创新的萌芽。因此,课堂随时都有精彩的生成,我们不但要用心采撷,更要用心创造。

三、在指导中自主,张扬学生的个性化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新课程同时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指导?第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一种对老师的亲近感,情绪上的安全感,心理上的轻松感。第二、构建开放课堂,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留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提出:“课文第五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作者写得很精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感受深的地方随时在书上做批注。”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内容的关键处,精妙点,使学生在读书感悟中畅谈独特见解,激发创新思维,张扬独特个性。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显现的或潜在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具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愿望,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个逐步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着眼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积极创造机会,相信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成为学生多元发展的乐园。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篇4

先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吧,老师们都会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激趣的形式要实用又巧妙,不能纷繁而复杂。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通过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像刺激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凝聚在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

我还对学生说,把他们的童话故事发到天河部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甚至当作家,编一本童话故事书。这么美好的目标,让他们对自己写出好的童话有兴趣。

再说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

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课上,学生编的故事情节不但完整具体,而且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故事,没有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有的说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有的说白鹅把鸡驮过了河;有的说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有的说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还有的说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故事内容真是异彩纷呈,不但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能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学生充分地思考后,都有交流展示(打腹稿后的交流,就是作文讲评)。既有同桌交流,又有小组交流,还有全班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的交流,学生都会从别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将自己的故事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小组内交流中同学之间提意见,全班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从同学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互相评价的环节,还能及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手段,也让学生学会评价,让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挑出故事编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在评价中渗透习作要求。不是老师提出习作要求,而是通过对话、评价、指导,将习作要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为了引导学生把故事编完整,在学生编故事前,我就提出:为了把故事编得好,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事情。在学生全班交流讲故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故事好在哪里并建议,相机引出编童话要求。学生“想象丰富”是对好学生的一个高要求。在教学中,我这样说,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老师也有一点建议,如果你能把故事想象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里我并没有硬性规定。如果在学生编故事之前,老师就提出要求,会让学生感到故事难编,也会禁锢学生的思路。

乐园教学反思 篇5

本课以鱼为主题,让学生以“观察鱼―认识鱼―了解鱼―用艺术在现鱼”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不仅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热带鱼乐园》这一课时,运用 FLASH 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课件中的热带鱼通过媒体展现在学生跟前,并且邀请学生参与游戏,并到大海里来一起游泳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篇6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范文一

儿童乐园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游玩的情节。情境图共分为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现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数学信息。左下部分呈现了坐龙船和飞天轮的情境,包含“坐龙船的由17人,坐飞机的由24人,我们一共来了50人”等数学信息。右上部分呈现了玩碰碰车的情境,包含门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矿泉水2元等信息。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车的情境,包含时分、图形、长度单位等数学信息。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在明确基本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全面地发现图中隐含的信息,了解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整理知识做好准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二、在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时,我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主要分为:

1.情境引入,发现数学现象;

2.提出数学问题,引入乘法;

3.教学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4.体会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5.学生练习反馈这五部分来进行。

三、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过程总体流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练习反馈情况良好。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针对2+2+2+2=8这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对乘法算式中各数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讲解时所花费的时间过多,没把重心放在乘法算式各数字与问题的联系上。

2.鼓励语言较少,以至于到后半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3.教学过程单一,应有些变化。

五、改进的方法:

1.通过激励的语言或方法,维持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哪一组最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可以得到小红花等等。

2.在进行乘法算式讲解时,多运用儿童化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3.可以把“一共有多少人划船?”与“一共有多少人在椅子上休息?”这两道题作为学生的反馈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并请学生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范文三

本节课学习的是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基础课。这次,我大胆地改了情景的创设和练习的增设,让课堂更有趣而且让乘法的意义更容易理解。

联系生活,引出乘法。用课堂上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带4枝铅笔为入口,问孩子们:“3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多少枝铅笔呢?5个小朋友呢?全班31个小朋友呢?”让孩子再次感受到用加法计算的不便,再让孩子想想,4+4+4=12(枝)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预习了的孩子马上能说出乘法算式,接着老师追问:“4是怎么来的?3是怎么来的?”让学生能明白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变。

有了这样的引入,教材中的情境图变成了练习,一样的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决起来也很快速,达到了练习巩固的目的。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在下面看的学生都惊呼2太多了,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算式变得整洁。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加法变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同时感受到加法的不便与乘法的简便。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练习,更加明确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乐园教学反思 篇7

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上天赐予孩子们的写作甘泉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在逐日殷实,但农村的回族同胞仍旧保留着自己原有的“本色”,保留着自己淳朴的民族风俗。回族的孩子也用虔诚的心去领会着他们民族文化的沐浴,所以我“就地取材”,让孩子们观察他们的传统节日,观察他们的婚丧嫁娶,这些场面沿袭了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手到擒来的写作素材,孩子们写作时如数家珍、津津乐道。如,马生才(化名)写尔德节的礼拜场面:“尔德滩上铺满了华丽的拜毡,一排排‘白顶帽’在诚心的祈祷,那庄严肃穆的场面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赐予孩子们的写作宝库

我们是大山的孩子,山里的农田、树林、小溪、家园都是我们写作的灵感来源。我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孩子们去亲近、享受大自然, 鼓励他们步入田间地头,漫步林间溪边,去观察、去感受,在课堂上整理素材,稍加润色,一句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好词佳句便跃然纸上,让人不免为之欣喜,如,马海花(化名)写的:“芍药、牡丹也在春风的吹拂下,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苏醒过来,羞红了脸望着外面的世界……”多么鲜活生动的语言,多么独特的感受,让人忍不住为之喝彩!

三、淳朴的民风是上天母亲赐予孩子们的甘甜乳汁

山里的人们,普遍、淳朴、善良,他们勤勤恳恳地劳作,坦坦荡荡地做人,这些无不拥有独特的魅力,因而,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间的浓浓真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淳朴的民情民风如母亲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也是孩子们乐于倾诉、易于表达的写作素材,孩子们会从邻里的大伯、婶子,村里的朋友、伙伴身上去发现人性的善良、纯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如, 马燕(化名)在《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中》写道:“那天天气格外的冷, 天上还飘着雪花,爸爸妈妈在外面忙活,我和弟弟在新盖的未封闭的屋子里,钻在被窝里瑟瑟发抖。这时,邻居的马奶奶颤颤巍巍地进来,心疼地拉起弟弟的手,又搓又用嘴哈气,并执意要我俩到她家去,我焐在她家温暖的炕上,端起奶奶倒的奶茶时,眼泪竟不争气地掉进碗里……”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真实的感情,将邻里之情演绎得如诗如画……

乐园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87-01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开展的也多单向化、标准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以计算教学为主,小学数学教师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丰富个人教学手段,提高个人教学素质,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感受小学数学课程的价值与魅力,积极构建小学数学学习的乐园。

一、丰富数学教学手段,创设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来说,除了基本的计算教学外,其实还有很多趣味性、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只要数学教师能够丰富数学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创造力,就可以营造出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和魅力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学龄特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投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更好的感受数学课程的绚丽多彩,有效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向学生展示的图形和教学类型非常有限,而且对于有些图形之间的组合与变化无法进行有效的展示,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配上多种形状和色彩的图形,并对图形之间的组合与变化进行灵活的展示,对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和感官神经进行有效刺激,形成了对学生感官神经的有效刺激,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降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思维障碍,在这样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所以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兴趣偏好方面的个性差异会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便充分激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俗话说,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让小学生全方位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多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和习惯偏好,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收获更多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设置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情境,通过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周长”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比较感性,也没有建立起理想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不妨先设立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想象一下课桌的周长,量一下自己腰围的周长,或者到操场上丈量下操作的周长,最后再想象一下地球的周长,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借助探究性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可以得以有效培养,数学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数学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三、重视游戏互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感受数学课的精彩,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贪玩、好动的品性,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创设游戏教学情境,营造出快乐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发挥学生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边学边玩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增长,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如在小学数学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班级币”这一虚拟货币,然后引导学生开展人民币使用、计算、找零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提升,这样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加主动,有助于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四、重视数学互动与实践,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互动空间和实践空间,以便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领悟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内在价值。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并尽可能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的水平都有层次,这样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先通过前面的小组讨论和老师的指点,基本掌握了与数学实践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确定实践教学方案和注意事项,最终在与其他同学的协作中完成实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主要是起着教学引导的作用,要减少对学生实践过程的不当干预,多让学生自己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相互借鉴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跟学生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教学项目,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小组内学生的迟到情况、学习成绩情况、身高体重情况、兴趣爱好情况等,然后引导学生制定成图表并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并且学生之间要相互借鉴和相互帮助,及时为对方提供统计数据。如此一来,在这种集体化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有了互动、合作和实践的空间,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不足,做到查漏补缺,并且在相互比较中促使自己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给小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增强数学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从而让小学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素质,善于开展多样性的数学教学,进而更好的贴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远.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 .

[2] 李正平.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

[3] 刘五秀. 浅谈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02).

中班数学《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篇9

中班幼儿活动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节课不算是一节完整、成功的课。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难以取舍和经验缺失。根据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到好友的qq牧场去追踪、挑选图片(没有幼崽、背景漂亮、成年动物、有排列队形等),动物名称、数量全部编辑成动画方案展示。主体部分我弄了16张幻灯片,上面的动物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也曾怀疑内容的过多,但面对每一张精心挑选、制作的图片,真的舍不得去掉那一张,测试了几次,觉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实证明,幼儿的兴趣的确很浓,但由于幻灯片的过多而导致了整体教学活动的失败。如果幻灯片在8个左右,只要全面覆盖1-10数字的教学,个别数稍有侧重,完全能按意图进行,那一定是一节完美的多媒体尝试课。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

1、我来试试。本部分包含四项活动:读一读,比较字型的变化;读一读,连一连;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成语故事。

2、探究与发现。教材的主题部分是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3、我的作品。这一部分的版面设计是一幅图画,画中表现的是初春时节大自然的景色。画面本身没有色彩。图中,两个学生正在草地上钉一块木牌,木牌上什么也没有写。图画下面有一个学习伙伴,在她的泡泡语中,提示出了本题的一些具体要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

4、积累成语,同时感受读书的乐趣

5、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1、齐读

2、个别读

二、认一认,比一比

这项活动中一共有四组字,都是笔画增减、细微变化的两两比较,学生通过读,通过观察和比较,会从中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1、教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出示

2、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观察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

3、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大致了解一下字的意思

4、对于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提出表扬

三、读一读,连一连

左半部分是表示季节的四个短语,右半部分是四组表示季节特点的词语。学生在连线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四季的特点。

1、学生自由读并连线

2、指名读连好的句子

3、全班将连好的四个短句顺着读一读,就会感到好似一首优美的小诗,节奏舒缓,琅琅上口。

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读两组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每组的第一句,语言表达十分简练,意思一目了然。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语言表达显得具体而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

2、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可以用画或者用动作来表达)

3、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问一问学生喜欢的原因。

(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常用到,只是表达者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句子本身不存在优劣的问题,不要强求学生必须喜欢哪一句。)

第二课时

一、读成语故事《开卷有益》,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读书就会有收益。

1、学生自己读一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试着讲一讲故事

3、分小组讨论:你平时喜欢读哪些书,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谈谈自己读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之后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二、探究与发现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两组词语,从整体上看,这六个词语的意思均和春天有关(每一个词语中都含有一个“春”字)。而且,顺着读一读,还会发现每一行的三个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看,春风吹来了!“春回大地”后,“春风拂面”,万物生长,小鸟歌唱,“春光明媚”。下雨啦!“春风化雨”,“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春色满圆”。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读中,鼓励学生从每组词语中努力去发现什么。

2、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到了,你发现周围有了哪些变化?春天里,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到人们的穿着、心情等等,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去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几句话,还可以用画画等方式记录一棵小芽渐渐长大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将春天里的发现,春天里的感悟,通过为画面涂上颜色,通过在木牌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达。

1、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给予选择的空间。通过观察,春天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小木牌上,学生可以写上一句赞美春天的诗,或一句提示大家都来爱护春天的话……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和画面表达的意境相吻合,和春天有关就可以,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表达。

3、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互动评价,分享快乐。

★ 语文乐园二:汉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乐园七四年级教案

★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 语文A版《语文乐园二》教案

★ 我的乐园教学设计

★ 《畅游诗乐园》教学设计

★ 鄂教版第十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乐园教学反思 篇11

从2008年起, 小甸子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以“研学案”为载体的“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了和谐、合作、学习型课堂, 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现已跨入省级标准化农村初中行列。

探索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甸子中学地理位置偏僻, 办学条件艰苦, 教育资源相对落后。许多问题困扰着这所农村中学的生存:1.教师调动频繁:2002年至今共调出教师48人;而调出的都是语文、数学、外语教师, 班主任, 以致教师资源缺乏。2.教师原始学历低, 专业对口教师少:至2007年, 语数外物化无一本科专业, 英语更无一专科。3.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家长不重视, 很多学生因“学困”而辍学;班级内两极分化严重。4.是教学方式陈旧、低效:教师以讲代学的“填鸭式”教学, 学生学不会, 教师教不动。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 小甸子中学的领导班子决定以开发研学案为推手, 以创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大胆的进行了尝试性变革。

一、注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校领导班子以每周三下午的业务学习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 学习新课程理论, 学习优秀经典的课堂教学范例, 观摩精品课,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二、校领导坚持在“分化”的班级内突出“优化”, 采取“分组合作, 互助研讨”的教学策略, 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无死角, 最大程度的控制学困生辍学。

三、校领导跟踪听课,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遇到疑难问题, 召开教研会, 集体商讨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教”有法, 学生“学”得法的双赢目标。

就这样, 从2008年开始, 仅仅三年时间, 小甸子中学终于摸索出一条适宜自己的发展之路:从最初的“上课提纲”, 发展为“实战小卷”, 再到“学案”, 直至今天的“研学案”。

实践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这个全新而又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从“填鸭式”到“提纲式”。

2008年期末考试八年级英语学科及格人数仅49人。当时小甸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写板书, 学生记笔记的“默教传授法”, 也是“复制式”教学, 教师教得口干舌燥, 学生学得心浮气躁, 且不见成效。于是校领导大胆作出改革:决定从九年级英语开始, 让教师把学生学习内容先形成“提纲”, 印发给学生, 上课时先让学生依据提纲自学,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做练习, 并不断把课堂的教学重心向引导学生“学、练结合”倾斜, 形成“讲讲、学学、练练”教学模式。经过半学期的实践, 学生英语成绩大幅提高, 期末考试及格人数上升到112人。

第二阶段:“提纲”变“小卷”。

2009年3月, 学校领导及教师通过教研及座谈等多种形式, 集思广益, 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又做出变革:在“提纲”之首加上了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在提纲之尾补充了“训练题”。并与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六步三环”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嫁接, 勾勒出了“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模式的基本框架, 在全校五个学科开始试点。经过一学期的“小卷”磨合, 中考时英语学科及格人数提升到160人, 达总人数的76%。此时可以说“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教学模式的雏形已形成, 并悄然渗透到教师心中。

第三阶段:小卷发展为“学案”。

2009年中考“小胜”, 让学校领导及教师经过进一步的反思后认识到, 在实战中“小卷”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导入部分缺乏人性化设计, 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来编写;二是层次性不强;三是学法不具体, 学生有时无所适从。

2009年9月, 小卷修订:1.善用人才, 让有敬业精神、富有创造性工作思路且思想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主备, 其他教师辅备, 以点带面, 以高带低。2.把小卷中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中考链接、选做题、思考题;把学习目标多元化, 命名为“自学提示”, 实现了“因需施教”。2009年11月份, 他们又勇敢地进行了学生分组教学与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改革实践,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学案”的使用, 让教师完成了由“讲师”到“导师”的身份转变, 通过“学案雏形”的编写, 实现了在无“名”师的校园打造出了人人成为“明”师的可能, 教师上课从“各自为战”的单独行动到“统一行动”的团队协作。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与激励。

第四阶段:“研学案”的形成。

“研学案”顾名思义是师师间的研学, 生生间的研学, 师生间的研学, 借助“研学案”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此种模式的核心是研和学, “研学案”的内容确定为:预备知识 (课前热身) -自学提示-必做题 (含测试题) -中考链接-选做题 (能力提升) -思考题 (拓展延伸) -反思。通过以上步骤, 最终达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目标,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五阶段:“研学案”的发展与完善。

从上课提纲到研学案, 小甸子中学的领导及教师一刻也没停止对研学案的发展和完善。在研学案中如何体现德育功能?为此他们要求每个学科的研学案在页脚下面要写一句名言, 一周一更换。另外在课堂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与生成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每周评出优秀学习小组 (后改为世军优秀小组) 。

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 他们把语文学科的课前演练统一变成了与本课相关的语段材料。文本不预先给学生设置问题, 而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 并谈收获写体会, 老师在课下预先准备三个问题, 如果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老师不谋而合老师就不再提出;数学学科更加注重思维的渗透、过程的研究、方法的指导;理化学科则通过实验和生活实际引出新课,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时“研学案”的内涵理念与优势特点已完全显现出来:

1.“研学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编写, 突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环节, 突出学前对于学习目标的把握,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遵循了学习规律。

2.“研学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肯学、乐学、会学, 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行为。

3. 研学案强调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检查, 对于学生课前学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 教师不再重复检查。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 研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比教材更丰富、更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例如:语文学科教师准备了与本课相关的精美的短文让学生欣赏, 品味;政治学科结合身边实际和实时政治;地理学科把乡土人情民俗民风与教材相结合;历史学科则讲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小故事、历史典故等。

5. 研学案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课标的把握而设计的, 既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又兼顾了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 同时考虑了学生起点水平的差距, 使不同类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进步的机会。

6. 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讨论, 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7. 研学案中自学提示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的一种参考性的学习思路,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 采取不同的学习思路, 更有效的学习。

8. 研学案的使用, 使得老师上课变成了“实战”而不是“舌”战。研学案在课堂上的应用, 让教师实实在在的研究,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 实实在在的合作, 可以说是实实在在走“过程”。

二、编写“研学案”的意义和方法意义

1.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团体, 打造教与学的共同体, 提高整个学科中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水平,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从而达到集体性胜利。

2.实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成绩的提高, 提升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编写方法:

(1) .主备先行—编制初稿

在学期初备课组长将本学期教学任务按单元或课时分配给每位老师, 并确定主备人。主备人要在了解学生、梳通教材的基础上, 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写出共享教案和研学案初稿。

(2) .副备提议—共同研讨—拟订整改方案

备课小组要提前两天集体备课, 精研课标, 精研教材, 精查资料。着重围绕导入是否有情趣, 是否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 自学提示是否有效, 选择的训练题是否全面, 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能让学生走出题海, 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设计好本课的最佳教学流程, 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共同研讨, 商议决策。

(3) .领导审核—最后定稿—打印成稿

大家在备课时领导有时参与直接审核, 如不参与则集备后交领导审核, 审核后定稿并由本组打印完成。

(4) .课后反思

师生共用“研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 教师通过上课会发现研学案的个别问题, 课后教师要在“研学案”的反思处填写“课后记”, 用于下年集体备课时交流借鉴。

(5) .整理成册 (略)

三、“研学案”的使用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 根据“研学案”内容在课堂上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研学案”中基础题部分,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选择题、思考题, 对于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 交流时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2) 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可写在旁边空白处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 要在“研学案”的反思处写上“学后记” (学后心得) 。

(3) 将各科“研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精”。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二是坚持课堂“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 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 没有发现学生问题不点拨”;做到三个“精”, 即精选备课内容, 勇于舍弃;精编“研学案”, 直达核心;精讲知识, 一语中的。切实抓好“当堂预习—课堂展示—巩固落实”三个环节。

3.其他使用要求

(1) 语文和英语学科要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研学案”发给学生, 以提前预习, 准备好课前演练部分的内容, 并要将字词与短语提前预习好。

(2) 要求学生使用“研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研学案”进行自学探究,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 弄虚作假。

(3) 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月月清”等巩固练习。

四、“研学案”的运用

“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课型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综合实践课。每一堂课上又细分为“激情导入——展示目标与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消化巩固——专项练习——当堂批改——归纳总结”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的根本出发点, 就是教师利用“研学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上, 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 精讲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 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做到基础夯实,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寓教于趣, 寓教于情, 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中。

1.激情导入

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可课前布置给学生导入或自己根据本班学情由教师导入。可利用小故事, 习题, 对话等形式完成。就是“研学案”上的预备知识 (课前热身、课前演练) 这一环节。

2.展示目标与自学提示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与掌握的目标,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要紧扣课标与考点及学生实际,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定 (提前写到黑板) 。研学案中的自学提示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 可自读教材, 观察实验例图操作等,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学习重点有提示, 学习难点有指导。让学生很快地通过预设的路标, 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主学习。此时教师做什么?点拨、讨论、辅导、评价、调解、批改, 特别是对学困生的重点关注。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 但讲话不宜多。

4.解决问题

通过行间巡视、质疑解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研讨以及同桌或小组间合作等各种途径, 在课堂上形成“生教生, 师教生”的学习氛围, 最终解决预设的问题或临时生成的问题。教师注意的是合作讨论之前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自学完之后, 教师要做到教的三个明确:

(1)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的, 教师应在学生困难重重, 思而不得, 启而不发时闪亮登场, 但也应“犹抱琵琶半遮面”,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启”、“点”、“研”、“讨”达成共识得出答案或规律。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 一律不教。

(2) 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生教生, 教师只起评定作用, 对问题回答不完整的以及有疑问的学生, 教师先要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3) 明确教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 只找出答案, 而要寻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以免学生走弯路。

5.消化巩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师生间, 生生间”互助提问来消化巩固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

6.专项练习, 分层提高

编配与本节课目标与问题提示中相关的习题。习题包括必做题、中考链接、选做题、课后思考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用不同的习题, 对知识强化练习, 达到分层提高。

7.当堂批改, 成果展示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参与批改, 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互批互评, 教师以“抽查批”和“点批”相结合。简单易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重难点的问题由教师帮助解决。

8.归纳总结, 精选作业

学生要“过电影式”的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再精选分层作业, 为下节课打基础。

总之, 在45分钟课堂上, 教师都必须遵循“研学案”预设的各环节, 牢固树立“三先”意识:题目让学生先做, 问题让学生先想, 答案让学生先说。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

成效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勤奋努力下, 小甸子中学的“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一、“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发展

1.教师“研学案”的设计逐步由粗到精, 成为一个不断打磨, 不断提升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个人超前设计、集体研讨优化、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规程;并通过轮流设计、交流研讨、课后反思等措施, 达到整体推进、集体创优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学科内的智慧共享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 共同打造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师间借鉴、吸纳、反思、共进的平台。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 使备课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 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 又留有公平竞争的余地, 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和建构的可能。通过集体备课真正体现了教师下功夫在课后, 效果在课堂。有效避免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使参差不齐的师资水平努力向高水平发展, 缩小了师资水平间的差距。

2.“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首先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研学案”的辅助下, 在教学中激起、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学习理念, 教师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公关先生”。

其次是教师“指挥、导演、教练”的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研学案”, 努力为学生学习搭构竞争的舞台, 并根据教材内容, 适时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这使教师无形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指挥家, 课堂情景剧的导演, 竞争的教练。

第三是提高了教师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让教师合作共享, 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整合,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也锻炼了教师的观察能力, 让教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二、“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自学提纲的方式, 展示给学生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自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明确要求、任务, 给足独立思考的空间, 要求1人先说, 根据不同问题可以按号排列, 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 要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3.培养了学生学会讨论的能力

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 从而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 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 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经过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 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 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 准备发言。

4.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

5.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感恩心。

6.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进取心

通过“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小甸子中学的学生正在由被动学向主动学渐进, 由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学转变为有侧重、有个性的自主学。课上老师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学生敢说、敢问、敢想了, 敢于大胆质疑了, 不再把学习看成一件苦差事, 乐学好学善学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生命活力焕发了。

“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它实现了“教”围绕着“学”转、以学定教、为学而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课改理念;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也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学习资源”的转变。

提升篇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省专家针对“互助研学, 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 给予了五点客观评价意见:

一、缩小了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从教师和学生身上可明显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 敢于表达。

二、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三、在这所学校里不难看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的一些特点, 但又富有创新意识。学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备课过程注重以学生为本, 主备提出问题和想法, 副备不等不靠, 积极思考, 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 在集思广益和反复修改处理的情况下, 最终形成了各具学科特色的研学案。

四、课堂上的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 课堂结构安排科学合理, 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强, 并能做到堂堂清, 天天清。

上一篇:我替自然狂吼高中优秀作文下一篇:福彩与私彩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