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谚语互译(共7篇)
中英谚语互译 篇1
关键词:功能对等,中英歌词,互译,标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跨语言交际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 而其中的中英歌曲互译则是一大亮点。然迄今为此有关歌词翻译的研究论著仍然很少。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统计, 从1999-2009年研究歌词翻译12篇, 歌曲翻译的文章10篇, 中英歌词翻译1篇, 而关于中英歌词互译的几乎没有, 尤其在大量中英文歌曲翻唱, 冲击国人视听的今天, 人们对于优秀高雅而又通俗易懂的中英文歌词的英中文译文更是求知若渴。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 有着几千年的音乐文化积淀, 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中英歌词互译这一渠道发扬中国的优秀音乐文化, 使它重新焕发青春, 走向世界, 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部分是“译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进而他将翻译定义为, “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 (李文革, 2004:115)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共有四个标准:1) 传递信息;2) 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3) 语言顺畅, 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4) 读者反应类 (胡菊花, 2009) 。
2 功能对等翻译标准在中英歌词互译中的不足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从语言与交际及读者的角度出发, 他强调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再现源语的信息。然而翻译不仅是在传递信息, 更重要的是传达民族的文化, 而文化的传达又是极其复杂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各民族的风俗、传统等千差万别, 且各民族的信仰、心理、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不同, 而这些往往是不同国度的人民所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尤其对于中英歌词互译, 由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底蕴相差甚远, 各民族的风俗、传统等千差万别, 且各民族的信仰、心理、价值观等内在的因素都可能南辕北辙, 从而导致中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和作词规则同少异多。然在这种环境下要达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大标准—传递信息;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语言顺畅, 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及读者反应类似显然过于牵强。
在分析功能对等的四大标准在中英歌词互译中的不足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西方音乐的作词规则。
2.1 中西方音乐作词规则
2.1.1 英文歌词的作词规则
在翻译中文歌词时应该充分且准确理解中文歌词所传递的信息, 并考虑到英语歌词的韵律、节奏、重音、停顿、声调及歌曲风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灵活地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重组法及编译法进行歌词的翻译和再创作。由于英文是由26个字母组合成的语言, 而英文歌曲 (主要指流行歌曲) 是一种为唱而写的特殊的语言变体。要对英文歌词的文体进行分析, 我们需从语言学角度的三方面着手:音系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在音系层面, 英文歌曲的文体特征是省音的频繁使用和多种语音模式的有效利用, 如谐音、半谐音、头韵等。而在词汇层面, 英文歌曲更倾向于使用简单词、常用词、具体词、口语词和俗语。在句法层面是短句、问句和祈使句等的大量运用。
2.1.2 中文歌词的作词规则
在翻译英文歌曲时当然也要充分且准确理解英文歌词所传递的信息, 并结合中文歌词的文体特征。根据中文歌曲 (主要指流行歌曲) 的情景语境, 从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三方面对流行歌曲词作的语言特征作具体的分析。词汇一般用基本词汇,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贴近, 浅显易懂句子短小洗练, 且多是以第一或第二人称为主语的动作性句子, 这样更容易抒发感情流行歌曲还善用修辞, 如反复、比喻、移就等丰富了歌词的内涵, 增添了歌词新意, 使歌词语言更优美。
2.2 奈达功能对等的四大标准在中英歌词互译中的不足
2.2.1 传递信息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指“从语义到语体, 在接受语中用切近的自然对等与再现源语信
息” (Nida and Tiber1969:12) 。他强调再现源语信息, 但主要从语言学角度的语义到语体来考虑。当然语言存在共性, 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可译性。正如奈达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 (Nida and Tier, 1969:4) 。纽马克也认为“原文的每一层意义都可得到传译, 因此, 毫无疑问, 任何东西都是可译的”。 (Newmark, 1991:28) 。但是, 可译性是一个问题, 而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精确度又是一个问题。作为译者最多只能努力了解原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以及背后的民族文化等作为译者领悟出原作者思想的踏脚石, 但译者是译者, 很多原作者的思想无法熟知。中英歌词互译牵涉到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 歌词必然存在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或社会制度等, 而且音乐是一种文化, 非常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而歌词的组成本身就代表着本国的音乐文化, 就算译者领悟到了歌词的内涵, 而没有顿悟到歌词的组成这一部分含义的话, 也就没有领悟到歌词的精髓。比如说中国音乐中表达悲伤、忧郁等凄美歌曲时, 常常用一些发音比较低沉的词贯穿整首歌词。因此仅从语言学角度考虑的奈达功能对等中的“传递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2.2.2 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
前面已谈论到中西方音乐的作词规则具有独特的异国风情, 那么原歌曲的精神和风格是否如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的那么容易传达呢?精神和风格都是由人的主观性决定的, 而又要在中英两种差异如此之大的语言之间进行移植, 再加上中英歌词不同规则身后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底蕴, 本作者认为原作的精神和风格属最难传达的。况且要在译词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则更加艰难了。中国自古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不论是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上都留下了儒家思想“中和”的烙印。所以当一位外国学者来对中文歌曲进行翻译时, 仅依据奈达的从语义到文体来掌握原作的风格及领悟原作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 还得多多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 即使是这样, 译者也没办法完全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 因为歌词的主观性太强, 而客观的东西太少。
2.2.3 语言顺畅, 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本作者认为语言顺畅在中英歌词互译中可以理解为歌词应连贯, 当然这里的连贯是遵从歌词的作词规则。按照赖斯和弗米尔的解释, 连贯有两种类型, 即“内文连贯” (intra-textual coherence) 与“互文连贯” (intertextual coherence) 。前者涉及到目标文本本身在目标情景中以何种方式被接受。它取决于“连贯规则”, 此规则规定“由译者产生的信息 (或目标文本) , 必须能够用与目标接受者情景相连贯的方式来解释” (Resis&Vermeer, 1984:113) 。“连贯规则”用于中英歌词互译中同样具有其实用性, 但是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则存在一些障碍。由于各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以致不同国度的语言有时候没有相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拿自然环境来说, 地球上不同的点展现出来的是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一个国家拥有的东西, 在另一国家却找不到相关的足迹, 这叫译者们如何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2.2.4 读者反映类似
读者反映可以说是中英歌词互译流程的最后一阶段, 也是判断译者的歌词翻译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曾奈达提倡“读者反应说”他认为, 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 要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 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 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 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好比进行市场调查, 测验公众对市场产品的反应。对某种产品不管理论上认为它多么好, 也不管它陈列得多么美观, 如果公众反应不好, 那就不会被接受” (谭载喜, 1999) 。上文已讲到中英歌词互译是很难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 也就很难达到原作听者和译作听者反映一致。正如纽马克在评论奈达理论时所说的:“等效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而已” (张美方, 2005:75) 。
因此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大标准显然不太适合中英歌词互译, 对于其他文体的翻译也许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但歌词互译讲究的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因素, 而最重要的是精神和风格, 情是音乐的灵魂。
3 中英歌词互译新理念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大标准浅析中英歌曲互译之后, 显然四大标准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更重要的是其在中英歌词互译中的不足和缺陷。因此, 本作者认为中英歌词互译的译者首先要做一次原作国度的“公民”,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得转移国籍, 而是要渗入到原作的音乐文化当中, 深入研究并学习原作国度的音乐文化, 包括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 发展变化, 及了解该国度人民的音乐思想;其次做一次语言研究者, 对该国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有所了解, 并熟知其语言表达方式;然后回归故里, 对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语言表达都了如指掌;最后就是做好翻译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中英歌词互译中的歌词内容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歌词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文化。
因此, 中英歌词互译中的功能对等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传递歌词主要信息
2) 注重原作精神和风格, 因其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3) 语言顺畅, 适度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4) 听者反映情感类似
4 新理念在中英歌曲作词中的应用
通过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英歌词互译中的不足和缺陷, 本作者得出新理念。结合中英歌词的作词规则, 以下引用《感恩的心》的两个英文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代表四大标准和新理念下的译本: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1) Heart of feel grateful
I come from being like a dust by chance
Have who see my flimsiness of
I come from what square my feeling return where
Who at under a moment calls me
World although this road of breadth but difficult walk
I see the frustrated pain of this human life
How much I still have to love me to still have how muchtears
Want the heaven knows my gameness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e with gratitude has you
Companion I make me courageous to make myself from cradle to the grave
The heart of feel grateful thank destiny
The flower blooms to fall me similar will cherish
(2) Heart of feel grateful
I came from fortuity, like a grain of sad dust.
Nobody seen to know my frailty.
Where did I come from;where’s my heart going
Who’s calling me, waiting for me.
Heaven to earth is wide, but it's hard to walk through.
I see the world full of frustrations and toil.
How much love I have, how many tear's I'll weep.
Get the heaven to know I’ll never give up.
My thankful heart;grateful to you.
Keep me company;let me brave to be myself.
My thankful heart;grateful to fate.
Blooming of fading;I’ll still cherish them.
首先浅析第一英文版本, 不难发现它传达了中文版本的文本信息, 通过配对歌唱者也许勉强可以达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 但却很难真正领悟这首歌要表达的内涵, 情感和背后的文化。且它还忽略了英语歌词的韵律、节奏、重音、停顿、声调及歌曲风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几乎没有有效用到谐音、半谐音、头韵、简单词、常用词、具体词、口语词和俗语及短句、问句和祈使句等的应用。而是用了大量的复合句如:
World although this road of breadth but difficult walk
I see the frustrated pain of this human life
How much I still have to love me to still have how much tears
Want the heaven knows my gameness
英文流行歌曲在句法层面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文体特征是歌曲中短句的大量采用。由于长句通常是作者精心布设来表达复杂的观点, 而短句通常是作者不经意的真情流露, 用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给人以灵巧传神的印象。因此英文流行歌曲的大部分句子是短句。第二个文体特征是问句在英文流行歌曲中的频繁出现。问句可以创造出歌唱者好像正在和听众进行面对面对话的虚幻亲密氛围, 这种氛围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激发听者的好奇心, 使听者产生共鸣。第三个文体是祈使句在英文流行歌曲中起到了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作用。上文已讲到情是音乐的灵魂, 因此除了音系和词汇方面的约束外, 句法层面是最重要的。以下看一下第二英文版本是如何通过有效利用句法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弘扬中国文化的。
1) 短句的有效应用, 本歌词基本上由短句组成。
I’ll still cherish them.
Who’s calling me, waiting for me
Keep me company
Let me brave to be myself.
2) 问句
Where did I come from
Where’s my heart going
Who’s calling me, waiting for me.
3) 祈使句
Keep me company
Let me brave to be myself.
Get the heaven to know I’ll never give up.
这首英译的曲调很和谐, 体现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 同时具有音乐性、文学性, 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其实这首歌曲传递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学会感恩, 表达感恩,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中国还专为感恩设立了节日———感恩节。那么英翻中的时候是否能把这一文化体现出来是十分重要的。歌词“My thankful heart;grateful to fate.”中用如此简单、常用、口语话的词再加上短句的应用充分地传达了中国的感恩文化。“Let me brave to be myself.”祈使句的使用给人们一种震撼, 无任生活有多么的艰辛, 我们都应该鼓励自己怀着感恩的心克服一切生活障碍努力的生活。这一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 应该是整个人类的文化。
5 结束语
可见奈达功能对等四大标准对于中英歌词互译并不那么适用。中文歌词互译还是应该结合中英歌词特点、作词规则及中英音乐文化等综合考虑才能使中英歌词互译达到尽可能的对等。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Translation[M].Leiden:E.J.Bril, 1969.
[2]Resis, Katharina&Hans J.Vermeer,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M].Tubingen:Niemeyer, 1984:113.
[3]崔健周, 卢静.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翻译思想对比[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9 (3) .
[4]胡菊花.辩证反思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5) .
[5]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6]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英汉谚语互译浅谈 篇2
一、谚语的内涵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
1. 用词精练,句式整齐
谚语经过长期的锤炼,其用词十分讲究,结构也很整齐。例如:
(1)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2)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like son.
2. 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长期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例如:
(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 abouts.
3. 比喻生动,寓意深刻
谚语源于生活,生动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
(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s,there'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 be the head 0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1. 同义谚语借用法
指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例如:
(1)一次被火烧,二次避火苗。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2)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2. 直译法
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句的语言形式,包括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例如:
(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It is easy to dodge a spear in the open. but hard to guard against an arrow shot from hiding.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 fire on the city h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
3. 意译法
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的谚语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意译。例如:
(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2)天有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4. 直译和意译兼用
英语和汉语存在诸多差异,有时要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例如:
(1)一个碗不响,两个碗丁当。One bowl is quiet,two bowls make a row.
译文中的前半句采用直译法,后半句中的“丁当”意译为吵架。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Sima Zhao's intent is known to all. the villain's desire is obvious.
四、英汉谚语互译时需注意的“三化”
1. 民族化
谚语和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时要了解原句的文化背景和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惯。
2. 口语化
谚语在语体上非常接近日常口语,谚语翻译时要注意口语化。 例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
3. 艺术化
一是用词的精练,二是使译文具有韵律,通俗易懂。例如:
酒后吐真言。Wine in,wit out,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Fit the appetite to the dishes and the dress to the figure.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要谨慎而又灵活,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信,达,雅”,完整而艺术地表达原句的含义。
母亲节句子中英互译 篇3
Mother’sDay is coming, and I even want to say, “My mum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nthe world.”
母亲节就要到来了,我想说,“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Istill remember the day I bought a bunch of carnation for my mum. I will neverforget the smile when she accepted the flowers. That Mother’s Day was wonderful.We had a small cake, a warm talk.
我还记得那一天我买了一束康乃馨给我妈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接过花时的微笑。母亲节是非常美好的。我们一起吃了一个小小的蛋糕,温馨地谈话。
Iconsider mum a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a family. My mum is a great, greatmum. I love her. I wish her happy not only on the Mother’s Day. Moreimportantly, I wish her always happy and healthy.
我觉得妈妈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妈妈是很伟大的。我爱她。我希望她快乐,不仅仅只是在母亲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她永远健康快乐。
Mother’sDay is coming. I decide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for my mum. Thanks all mothersin the world. Happy Mother’s Day.
国际结算部分术语中英互译 篇4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Endorsement Endorsee Dishonor Remitter
Remitting Bank Reversing Bank Mail Transfer, M/T
Payment in Advance Be sold up
Documentary Collection
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 D/A Trust Receipt, T/R Expiry Date Packing Loan Credit Line
国际结算Correspondent Bank 背书Endorser
被背书人Holder of value 拒付Remittance 汇付人Beneficiary 汇出行Paying Bank
中间行Telegraphic Transfer, T/T
信汇Remittance by Banker’s Demand Draft, D/D 预付货款Open Account Transaction, O/A 售定Consignment
跟单托收Document against Payment, D/P 承兑交单Collection Bill Purchased 信托收据SWIFT
有效期限Documentary L/C 打包放款Outward Bill 开征授信额度
代理行 背书人
付过对价持票人 汇付 受益人 汇入行 电汇 票汇
货到付款,赊销 寄售
付款交单 托收出口押汇
中英谚语互译 篇5
Mutual Tenancy Agreement
出租方(甲方):身份证:
Landlord(hereinafter referred as Party A):ID No:
住 址:Adr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乙方):身份证:
Tenant(hereinafter referred as Party B):
住 址:Adr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有关法规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甲乙双方 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条款供共同遵守执行: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Chinese statutory laws, to clarify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sides, through A, B both parties negotiate amicably before signing the tenancy agreement.一、甲方将座落于XX市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房产及附属设施租给乙方作使用、甲方房屋产权要保证清晰,租赁期间,双方应遵守合同约定。
1、Party A will let _______________ and its affiliated facilities to party B to use 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estate is located in XX which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__________square meters.Party A’s hous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must be made clear;both parties should abide by this contract during the tenancy term.二、租赁期限自共个月,月租金人民币元。
2.The above property is hereby rents in total, commencing onand expiringRMB each month.三、租赁金额及付款方式:每月租金(人民币)元,第一次于立约之日乙方应付个月租金给甲方,合计(人民币)元。
第二次付租金应于年个月租金,合计 人民币)元。
第三次付租金应于年月日付个月租金,合计(人民币)元。
第四次付租金应于年月日付个月租金,合计(人民币)元。
第五次付租金应于年月日付个月租金,合计(人民币)元。
第六次付租金应于年月日付个月租金,合计(人民币)元。
RMB in total.The second installment will be paid RMB in total.The third installment will be paid RMB in total.The fourth installment will be paid RMB in total.(year), whichRMB in total.The sixth installment will be paid(year),RMB in total.四、双方同意于年日由甲方将上述房屋交付给乙方使用,如甲方没有按期将房屋交付给乙方使用,应赔偿乙方的经济损失,如乙方拖欠租金,甲方除追回所欠租金款项,可终止合同,并有权收回出租房屋。
4.Party A agrees to provide the premises and associate amenities for Party B for use.Party A should make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for any losses due to the property not being ready on time.Party A has the right to recover funds, in addition, Party A also has the right to take back the premises and take actions against Party B in case of breach of contract.五、乙方经过甲方同意方能转租,租赁期间,乙方如需改变用途,必须征得甲方同意。
5、Party B will not transfer or sublet the premises, Party B must get the approval from Party A if Party B wants to change the use of the property during the tenancy term.六、租用期间,该房产的正常维修由乙方负责,乙方如需改变租赁房屋的原有建筑格局必须事先征得甲方同意,方可进行,如没有告知甲方,按被损坏建筑物的价值赔偿甲方。租赁期满,固定装修不得拆除,归甲方所有。
6.Party B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ay to day repair an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tenancy term.If Party B requires, for any reason, to alter the original structural layout of the property, they must seek approval from Party A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Otherwise, Party A will make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to Party B.Upon the expiration of the contract, Party B cannot remove the fixtures and decorations or any furniture belonging to Party A.七、租赁期间乙方不得将租赁房屋作为抵押物或非法活动场所使用,同时要做好防火、防 水、防风等工作,否则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由乙方单方负责承担(除不可抗力原因)。
7.Party B cannot use the property as collateral or use for illegal activities.Party B is responsible for taking appropriate action to safeguard the property against fire, water and wind damage.Party B will make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for any losses and is held legally responsible(except for mitigating circumstances)for failing to safeguard the property against the aforementioned.八、该房屋如发生产权纠葛,应由甲方妥善解决,与乙方无关。
8.Party A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resolving any issues or disputes unrelated the Party B.九、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时,本合同自然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9.Party A and Party B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criminal damage or breaches of contract instigated by third parties.十、甲乙双方应该严格履行本合同规定。如果甲方违约,应该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失;如果乙方违约,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收回出租房屋,并追究乙方因违约而造成的一切责任。
10.Both parties shall strictly adhere to the term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is contract.Party A will be liable for any compensation to Party B, should Party A breach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Party A has the right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and take back the premises, and take any appropriate action against Party B in case of breaches of contract.十一、乙方承租期间,该房屋使用水费、电费、工商、税务、房产税、物业管理费等费用都由乙方单方负责。
11.During the tenancy terms, Party B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f any payments pertaining to water, electricity and amenities charges;industry tax, commerce tax, property tax, management fees and any other fees related to the property.十二、乙方在付给甲方租赁金额同时,应付给甲方租赁保证金人民币)元。租赁期满时乙方如付清当月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该房屋内配套的家电没有人为损坏时,甲方将退还乙方租赁保证金(人民币)元。
12.Party B shall pay a deposit of ______RMB at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tenancy agreement.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agreement, Party B shall pay any outstanding of remaining charges such as water, electricity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fees.Party A, then, shall refund Party B ________RMB if the dwelling, facilities and household appliances are undamaged.十三、租赁期满或合同终止,乙方必须按时搬出全部物品,期满五天内租赁房屋如仍有物品,视为乙方放弃所有权,由甲方处理;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续租优先权。
13.Upon the expiration or termination of the tenancy agreement, Party B shall, duly, remove all their belongings and vacate the property.Party A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move any items or belongings, left behind by Party B, after five day;Party B, thereafter, shall lose all rights to the aforementioned items.On expiration of the tenancy agreement, 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renew the contract and continue with rental payments.十四、乙方内外债权债务与甲方及见证人无关。
14.Party A and the witnesses are responsible for Party B’s financial circumstance or business undertakings.十五、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方、乙方、见证方各执一份。任何一方不得籍词中途解除合同,否则由违约一方承担完全责任。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租赁期满本合同自然作废。This contract is in triplicates.Each party(i.e.Party A, Party B and the witness)will retain an original copy.The contract is binding for the agreed duration its term.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by either Party A or Party B may incur compensation to the other party.The contract is legal on binding immediately upon signing and will cease on the date of expiry.备注:
Appendix:
甲方乙方见证方
Party AParty BWitness
电话电话电话
Telephone numberTelephone numberTelephone number
年月日
中英谚语互译 篇6
一、作品中人物姓名的来源及含义
1. 人名来源于历史典故
“引经据典”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人名寓意的方式。作者在创作的时候, 会借用大家熟悉的名人典故来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命名。因为典故词语有特定的语义内涵, 它的原型和使用让读者印象深刻, 产生一定的联想。20世纪80年代轰动英国的小说“The Adrian Mole Diaries”中, 作者Sue Townsend通过少年Adrian的日记来揭示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书中一个女孩Pandora唤醒了Adrian朦胧的初恋情感, 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女孩名字Pandora源于希腊神话, 在西方文化里已成为灾祸的代名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应该能够领悟到作者命名的目的。英美文学中的人名多来源于《圣经》 (Bible) 。英国作家George Eliot (艾略特) 的《织工马南传》 (Silas Juener) 中的主人公Silas Juener是一个虔诚善良却屡遭诬陷的人。Silas源于《新约·使徒行传》, 圣经中的Silas是著名的信徒, 外出传道时遭人长期囚禁。作者借用圣经中的Silas一名, 用来突出其命运的相似, 从而突出作品的道德主题。
2. 人名的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同音字、近义字来表达双重意义, 让读者产生联想。在文学作品中, 作者在给其人物命名时也会用到谐音寓意这一方法表达人名的意思。我国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在这方面有着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贾府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四个人名字的首字谐音联起来就是“原应叹息”, 暗示着她们的命运值得惋惜叹息。又如甄士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 和“真事隐”谐音, 有“因曾经经历过一番梦幻以后, 故将其真事隐去”的意思。莎士比亚塑造的艺术形象John Falstuff与false stuff (假伙色) 谐音, 巧妙地影射了此人吃喝嫖赌、吹牛拍马屁却又俏皮幽默的喜剧性格。利理查德森 (Samuel Richardson) 的《克拉丽莎》 (Clarissa Harlowe) 中的男主人公的姓氏Lovelace与loveless (无爱情的) 谐音, 暗示此人实际上是个借爱情之名行淫欲之实的伪君子。
3. 人名的顾名思义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在他的剧本《造谣学校》 (The School of Scandal) 里也给很多出场的人物以表现其性格的名字, 读者可以通过名字直接联想到人物的性格特征。Snake字面意思是蛇,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阴险而佯装伪善的人。Backbite是背后诽谤别人的人, Grabtree是指性格乖僻、爱挑剔的人。剧本的主人公之一Joseph Surface是个伪善者, 作者为这一人物命名Surface, 在英语中是“外表, 肤浅”的意思, 从字面意思很容易联想到人物的性格, 读者在阅读剧本后不难看出, 清教徒的自私自利和虚伪的特征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丫鬟名叫秋雁, 薛宝钗的丫鬟名叫黄莺。秋雁则暗中表明林黛玉的处境只不过是寄人篱下、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无奈!黄莺, 是一种欢快、无忧无虑的小鸟, 暗示了薛宝钗春风得意、一步步登上少夫人之位的不可阻挡的气势。
二、文学作品中人名是互译原则
1. 音译原则
音译又叫直译。翻译者在正确理解作者意图的前提下, 为了尽量表现出源文化的特征和形象, 可采取人名音译的方法, 采用原作者的人物形象, 以增强作品的异域感和新鲜感。人名音译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翻译手段。如:Jane Eyre翻译成简·爱, Ulysses翻译成尤利西斯, Gatsby翻译成盖茨比, 等等。Shylock译成夏洛克, Judas’kiss译成犹大的吻, Cupid’s arrow译成丘比特之箭。而在有些英译版本的《红楼梦》中, 宝玉和黛玉则直接译成了“baoyu”“daiyu”。对于这些为人所熟悉的英文名, 直接音译, 读者自然可以从中读出深层的含义。
2. 意译原则
由于中英文化存在差异, 有的说法和表达在一种文化中有, 在另一种文化中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说法, 因此在翻译有些文学作品中人名时, 必须要根据作者的意图以及人物的性格、命运来选择合适的译名。如《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Squire Allworthy, 富有、慷慨、善良、可敬, 有的译者直接将其名翻译成“甄可敬”, “甄”谐音“真”。其翻译方法与《红楼梦》中甄士隐 (“真事隐”) 的谐音命名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红字》 (The Scarlet) 中有位小女孩还叫Pearl, 被翻译成“珍珠”, 能够很贴切地体现小女孩像珍珠一样可爱和漂亮, 代表着希望和理想的特点。在畅销书《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 Professor Sprout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教职工, sprout有萌芽的意思, 译者将其意译成“芽菜教授”, 译名把姓名和职业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亲昵的称呼反映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黄新渠教授英译版的《红楼梦》中, 将宝玉和黛玉分别已成Magic Jade和Black Jade。可见, 人名的意译同样可以生动贴切地将作者的意图表达给不同文化的读者。
3. 音译和意译结合的原则
姓名的语用意义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部分, 翻译时除了音译指称意义来忠于源文化外, 有时还要辅助意译, 即翻译出名字内在的含义。音意结合的例子如《圣经》中的Eva, 一般都翻译成“夏娃”。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传说很源远流长, “夏”可以使人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夏朝, “夏娃”又可以让人联想到夏商周时期的很多独具背景含义的名字, 如“女娲”“妲己”“楚女”和“齐姜”, 读起来有一种苍烈古艳的氛围。“娃”则是采用了音译。如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名翻译就很有特色。孙悟空被翻译成了Monkey;沙和尚被译成Sandy, Sandy这个词与沙有关;猪八戒被译成Pigsy。三个名字都翻译成以“y”结尾的的词, 可以说明这三个人是关系亲密的师兄弟。又如莎士比亚剧本Troilus and Cressida第三幕中, Paris Helen为Nell, Nell被翻译成了“耐儿”, 这就是一个给人感觉很好的将音译和意译结合的人名。
总之, 有人说译名难于译文, 因为理想的译名既要能够体现原著人名的精神实质, 表现作者创作的意图, 又要符合读者的期待, 使读者印象深刻, 回味无穷。这就要求译者很好地把握人名翻译的原则, 勇敢地尝试, 仔细揣测, 把文学中最美的部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2]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4]张逵.英汉文学作品人名的意蕴及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7 (1) .
[5]王奇.外文人名汉译选字探微[J].修辞学习, 2003 (3) .
[6]徐艳华.人名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报, 2002 (1) .
[7]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中英谚语互译 篇7
关键词:谚语 英汉互译 跨文化交际
一、英汉谚语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其关系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有许多谚语。谚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它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通过谚语,我们可以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所使用的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谚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环境,但也有不少经常使用到的谚语可以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如何在高职英语学习环境下,通过熟悉和掌握英汉谚语的互译来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广大英语教师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与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加之有些专业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学生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客观原因都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就提不起兴趣,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障碍。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现状的分析,交际互动式的教学——英汉谚语的互译,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学习要求,能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广大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质的提升。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来看,学生对谚语的学习热情普遍高于普通字句和词汇的学习,因为大多数学生本身对于汉语谚语的掌握热情就比较高,在英语学习中更加热衷于掌握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所使用的汉语谚语的方法。因此,在英语教学时,教师注重英汉谚语的教授,在课堂上引用风趣诙谐的英汉谚语,让学生了解英语与汉语中谚语的异同,真正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知道讲英语的人如何看待事物,通晓他们如何运用谚语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显而易见,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汉谚语互译进行学习研究后,会对英汉谚语互译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不仅有助于跨文化交流,消除跨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区域性障碍,更会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英汉谚语翻译方法及对跨文化交际的提高
虽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一直在探讨通过多种渠道来强化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入学水平与所选专业对英语学习要求的不同,我们既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墨守陈规、毫无创新地教学。所以,创新地采用英汉谚语互译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英语中,谚语与汉语中相对应的谚语比起来可分为三类:相同或相似的谚语;没有相应英语翻译的汉语谚语;采用意译法和没有相应汉语翻译的英语谚语。以下是这三类谚语的分别归纳:
1.译成相对应的汉语谚语,采用直译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尽管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瞬息万变,各个国家每秒钟就会有大量新的词汇产生,但世界文化是一个整体,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有很大一部分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时只要不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应尽可能采用直译法,使原语中的生动形象在译语中得到再现。如一些经典的谚语: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 病从口入。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祸不单行。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
这些经典谚语,无论在东西方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教师更应该多花时间让学生一一掌握,这使传统课堂教学氛围不再死气沉沉。课后,教师还要在经典英汉谚语学习方面进一步巩固,安排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更多谚语资料,增加文化底蕴的积累,让学生学有所获。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也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
2. 没有相应英语翻译的汉语谚语,采用意译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与汉语中有一部分词语的地方文化色彩浓重,如果采用直译法,不仅会破坏原文形象,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更会造成误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最好舍弃原文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法,用简洁精炼的语句表达出来。如: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After praising the wine they sell us vinegar. 挂羊头卖狗肉。
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the trouble—maker is removed.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采用直译法翻译,教师如何讲解呢?蛇与草绳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第二句采用直译后就变为“赞扬酒后他们把醋卖给了我们”;最后一句庆父是谁?鲁国在哪里?这明显具有地方文化色彩。显然,直译是行不通的,读起来既拗口又闹笑话。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如“说曹操, 曹操就到”,“此地无银三百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我们最好都采用意译法,结合这些谚语背后的故事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中被吸引住,更加深了印象。课堂上多使用有关意译法的例子教学,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多动脑筋举出没有相应英语翻译的汉语谚语进行意译的例子,活学活用,思维得到锻炼。点点滴滴的进步,不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更会心中充满成就感,觉得学英语也并不是一件困难又头疼的事,甚至在与外国朋友交谈的过程中,用上一两句地道的谚语,让他们刮目相看,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给外国朋友机会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没有相应汉语翻译的英语谚语
英语是世界上通用语言,中国人学英语的重要性早就不言而喻,它是通往成功的试金石与敲门砖。但学习英语需要的是持久与耐力。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后认为所学专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不高,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用不上英语,对教师上课也就提不起兴趣,以致中途放弃英语学习的大有人在。事实上恰恰相反,自中国加入WTO,各行各业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我们与各国朋友认识,交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果学生在校时不认真学好英语,工作后,需要用英语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反思自己教学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也要不断创新,给自己充电。那些没有相应汉语翻译的英语谚语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那些没有相应汉语翻译的英语谚语,更要引起重视。如:
“You are not my tea !”千万不要用“你不是我的茶”来翻译教学,而要仔细讲解这里的“tea”是“style”的意思,应理解为“You are not my style.”课堂上,可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布置情景任务,用“You are not my tea !”来表达出与某人不合拍,格格不入。这样,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实践与提高。
“Mind your business!” 这句英语谚语已屡见不鲜,但是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英文水平低,很容易把business理解为商业,而其真正寓意是“少管闲事”。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这句话的准确翻译应为“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学生初学时会疑惑这句谚语的哲理何在呢?它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学了这句谚语对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吗?我与老外谈论哪些话题时才用得上这句谚语?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解除学生类似的疑虑,还要苦下功夫,本身要对英语类谚语要有很好的掌握,才能做到成竹在胸。“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意思是猎人射死一只鸟,这只鸟成了他的猎获物。如果树上还有两只鸟,能把它们同时打中,当然那两只也是猎人的战利品。但如果没打中,那两只鸟定会闻声逃走。因此这句谚语中心意思为“到手的东西才靠得住”。它给我们传递的道理也可理解为“不要吃着碗里的,却想着锅里的”,比喻人不能太贪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外语教师可以就一些生活现象,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以这句谚语对学生的讨论做点评。从而,使他们在谚语学习中善于实际运用并乐于享受谚语学习带来的乐趣,摆脱传统课堂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弊端。
三、结束语
学习一门语言就要学好它所蕴含的文化与传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高职院校教师通过英汉谚语互译,这种高效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扫除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应用的失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文化教学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薄鲜娥,《浅议英汉谚语的互译》,《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蒙兴灿、孔令翠,《实用英汉翻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维为,《英汉同声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