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2024-10-01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精选15篇)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篇1

我有个弟弟,他叫华沙,他很可爱,同时也很调皮。他是我们家的“国宝”,我们全家都宠着他,因此他经常会耍脾气。他碰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更可气的是,如果我在他旁边,他还会对着我大哭大闹,甚至动手打我,掐我。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来批评他。但是这家伙皮太厚,批评通常不管用,他仍然我行我素,乱发脾气。但是有一招特别管用,只要妈妈说:“华沙不听话,我们就把你送到六合,不接你回来了!”这时华沙会立刻停止哭闹,可怜兮兮地说:“我不要去六合,我不要去六合,我听话了!”六合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华沙小时候是和他们住在一起的。那里没有滑滑梯玩,也不能每天见到爸爸、妈妈和我,总之很无趣。所以华沙非常害怕把他再送到六合,那里对他来说就是“人间炼狱”。这个蛮不讲理的弟弟一点也不在乎我这个哥哥,总是欺负我,但我又没办法,只能把这份不满压在心里。

有一天,我很快完成了作业,妈妈说:“今天有这么多时间,妈妈帮你把第二单元的词语默一下吧。”我为了能早点结束和同学出去玩,就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那些词语我都会默了。”妈妈说:“你不好好默词,明天的默写肯定会错很多的。”我依然不听妈妈的劝告,直接跑出去玩儿了。

第二天的默词,我果真错了很多。回到家,我战战兢兢地把成绩告诉妈妈,妈妈的脸色一下变的很难看,愤怒地喊道:“我叫你提前默一遍,你不听。昨天那么多的时间可以让你准备一下,你却光顾着玩。这种学习态度很差,成绩怎么能好?”我低着头,根本不敢看妈妈。站在一旁的弟弟,手里拿着玩具,但眼睛却胆怯怯地看着我们。妈妈越骂越气,弟弟也越来越紧张。后来弟弟赶紧放下手里的玩具,跑过来,拉住妈妈的手,说道:“妈妈,不要再骂哥哥了,不要再骂哥哥了。”这时,爸爸走过来,指着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这么不听话,马上把你送到六合去!”弟弟一听,更着急了,他几乎哀求地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把哥哥送到六合,哥哥听话。”看来弟弟是把爸爸的话当真了,我们都偷笑一下,都没说话。弟弟看妈妈没有答应他,认为没有用,急的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不要把哥哥送到六合,哥哥听话……”他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妈妈心疼他,温柔地说:“好吧,我的两个儿子都听话,都不送去六合!”弟弟一听,立刻停止了哭泣,开心地拍起手来,拉起我的手,说:“哥哥我们都不去六合,我们都听话,好不好?”我立刻笑了笑,把他抱在怀里,感动地说:“好,我们都听话!”

你们可能觉得这样的弟弟傻傻地,很可爱,但他的这次哭闹,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来我的弟弟还是蛮喜欢我的,原来我一直藏在弟弟的心里。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篇2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让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我的一年级生活 篇3

关键词:激励;唤醒;鼓舞;快乐

“你别哭,再哭,你的‘珍珠’就没有了。”

刚到班级门口,一个女孩细细的声音就传入耳中。

我一瞅,乐了。

是苏晓晓的声音。正张嘴欲哭的王琳琳一听苏晓晓这样说,立刻闭紧了张大的嘴,忍住了欲流的泪。

我为她俩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十一长假结束,开学第一天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珍珠没有了”一说从何而来?这还要走进我的崭新的一年级生活。

9月1日,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接到的是代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的艰巨任务。望着这群刚刚“入笼”的“小鸟们”,我有点不知所措。天真的他们并不知道我和他们一样,对一年级的生活充满新奇,充满期待,同样也有些许的惶恐和不安。

和孩子们相处没几天,我就发现他们不但任性,甚至还有点肆无忌惮,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因为想家或不如意的事而放声大哭。

怎么办?我绞尽脑汁。

一天,又有孩子哭,看着她晶莹剔透的泪珠一颗颗落下来,我突发奇想,编了一个故事:上帝造人时,想送给每个人一份礼物。可这么多人,送什么礼物合适哪?上帝想啊想,最后决定送给每个人一串珍珠。这珍珠晶莹闪亮,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光彩夺目。珍珠怎么收藏呢?聪明的上帝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将它变成人体的眼泪。今天,咱们流出的眼泪实际是上帝送我们的珍贵礼物——珍珠。它的数量有限,如果咱们老是哭,珍珠就会没有了,那多可惜呀!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后来,真的没有孩子再随意掉眼泪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關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觉得和他们相处是快乐

的。”这正是我此时的想法。看着纯真的孩子们,我又有了灵感。

“今天晚上,咱们回家做面具,明天戴着自己的面具来上学。让老师和同学猜猜你是谁。咱们还要比比谁的面具最可爱,最漂亮,最有创意。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老师也要变脸的哟。”

第二天,我早早到校,把自己设计的喜羊羊的面具戴上。不一会儿,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了。

有个孩子戴的是灰太狼的面具,我悄悄上前拉开它,是王石头。

“呀,咱们是一家!”我高兴地说。

“不对,你们是对头!”孩子们乐了,大声驳斥我。

有的孩子做的面具绝妙极了,是刚学的汉语拼音字母。

我拉开其中的一张,是张月月。

“你真棒,面具是个可爱的‘ɑ’。”

我又找到一张是“z”的面具,拉开它,噢,是李子欣。

我把她俩带到前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z——ɑ,zɑ。”

我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

我带头为他们鼓掌。

孩子们的快乐似乎要冲破面具,面具中的小眼睛熠熠发光。

我取下面具,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摘下面具。他们个个小脸红通通的,鼻尖上汗津津的。

“高兴吗?咱们明天再来?!”

“耶!”孩子们大叫。

看着满脸兴奋的孩子,我不禁感叹:多可爱的孩子!当我们抱怨他们笨,他们傻,他们气人时,是否想过换一种方式和他们相处,是否想过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我常想:孩子们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百去不厌。而去上学,却极不情愿。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把校园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孩子们如去动物园般快乐,那他们还会厌倦学习吗?还会觉得学校没有吸引力吗?

当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需要教师投入百倍的热情,倾注无尽的精力,更需要教师的聪明才智和执着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爱教育,就应该懂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智慧之窗,打造一片快乐的天地,让孩子们爱上校园生活。那样,我们才能体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真正内涵,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才能明白爱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

一年级我的家作文 篇4

我家附近有一个大大的湖,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天鹅湖。每到夏天,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人在玩耍。孩子们在水里嬉闹,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戏水,还有的在捉鱼。沙滩上有一块块奇形怪状的鹅卵石,旁边还有许多花,像笑开了脸的小娃娃,散发出阵阵清香。一群群蝴蝶飞来了,像一群美丽的姑娘。晚上,岸边的灯火都亮起来了,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水面倒映着大楼、绿树和月亮。岸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柳枝,像小女孩的辫子在风中摇曳。

我的家乡真美啊!

一年级我的家作文 篇5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最好的季节,梅花、丁香、郁金香,都张开了自己的笑脸,可爱又好看,颜色丰富多彩。小草从地上探出了头来,小树上的叶子发芽了,一点一点,像春天的音符。

夏天,太阳是又亮又烫的,照得大地滚烫滚烫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啄木鸟帮助大树吃虫子,知了在树上叫:“知、知??”,好像在说:“好热呀,好热呀!”秋天,苹果树上挂上了火红火红的苹果像灯笼,梨树长出了金黄的金子,高粱像一束束火把。

家乡的一年四季美丽极了,我喜欢家乡的一年四季!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篇6

一、激趣诱导, 由易到难, 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学生的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 即说话训练。所以, 教师要借助课文的阅读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帮助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从而使学生形成句子的概念。在一年级第一学期1—7单元的语文教学中, 笔者凭借课文和插图拓宽教学活动, 重点进行“听说一句话, 认识逗、句号”的训练。如, 笔者在教学儿歌《家》时, 首先引导学生熟读儿歌, 并让学生从标点符号中判断此儿歌共有五句话。然后播放动画课件, 使学生对“……是……的家。”这种主谓结构完整的话有所感知。随后出示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在校园里嬉戏的画面, 展示“学校是小朋友的家。”“校园是孩子们的家。”等完整的句子, 让全班学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 由简到繁,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

表达是学生的天性, 但部分学生又羞于表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笔者加强了课内外的活动教学, 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听说能力, 在课堂上随机撷取生成问题进行训练。有一次, 笔者穿了条新裙子走进教室, 发现学生笑容灿烂, 一个个窃窃私语, 笔者不急于进行新的教学内容, 而是趁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 有条理地说出笔者的变化及其他学生的反应。最后, 学生在兴奋与快乐中完成了当日的“心语”训练。从学生充满灵性的“心语”中, 笔者看到了学生鲜活而真挚的天性, 感受到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活动作文的魅力是无穷的。

三、凭借媒介, 由境到情, 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在丰富有趣的游戏中, 学生是快乐的, 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但是, 学生的观察是无序的, 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导致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常常显得很凌乱。笔者为了使活动和写话训练唇齿相依, 水乳交融, 不再脱节, 凭借交互式电子白板拖曳、视频定格和放大镜聚焦等功能, 将课外与课内, 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说写平台。如, 课前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后, 笔者鼓励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和游戏中发生的趣事在全班学生面前说一遍。因为是刚刚经历过的事情, 所以学生的语言都如开闸之水, 流畅活泼, 争先恐后地描述“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的情景。

四、有效评价, 循序渐进, 鼓励学生增强写作信心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 在原来大量地倾听、“复制”、“学舌”训练的基础上, 教师应逐步要求学生写自己的话。笔者就常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所看和所想, 并且让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者用拼音代替, 让学生在一种似乎漫不经心的、轻松的氛围中动笔, 常常收到良好的写话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以读书卡的形式积累学过的词语, 随时用熟悉的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心语”训练, 遵循“起点低、坡度小、主动写生活”的动笔原则, 激起学生愿意写话的热情。当然, 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还应注重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一句鼓励的话、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 都会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由此, 笔者特别重视每天晨读前的“心语”批阅, 坚持用课前三分钟赛读、好句子进班级和妙语收集簿等办法, 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逐步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写话载体, 采用由说到写, 说写结合的阶梯模式进行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为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作文意识 篇7

一、结合拼音,写好一句话

“拼音”日记是一种夹拼音、汉字的日记。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日记,来记录他们最想说的话。刚开始写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句话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只要能把这句话写通顺完整就行,至于好词佳句,可以放到以后再慢慢提高要求。训练中,我强调日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不能每天都写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这样的日记形式,既对学生所学过的汉字和拼音进行了运用和巩固,又学习了书面表达。

二、图文并茂,写好一段话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都增加了,他们可以写出两、三句话的日记,甚至能写出一段话的日记。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让学生利用图画进行创作,为他们的日记配上插图并涂上颜色,这样的写日记形式,学生兴趣浓厚,写出了图文并茂的绘画日记。在日记中,出现了郊游活动,探望老人,手工制作等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日记,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难度不高,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结合阅读,学写读后感

阅读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写话教学要与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在阅读一些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就会仿写、运用学会的语言进行写话。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请学生交流听故事的感想;在课后,教师为家长提供阅读指导,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的学生就会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自己阅读故事的感受。

四、巧用课文留白,拓展学生思维

利用文章叙述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叙述中的空白,设计练习,读写结合。如《我为你骄傲》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这里就隐含了一个情节空白:“我”给老奶奶写了一封道歉信,道歉信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想象:道歉信的内容文中没有写出来,你能帮小男孩写出来吗?此处空白,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较多,思维的火花会一下子点燃。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很快一篇篇小练笔出炉了,学生们在替小男孩写道歉信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我”终于承认了错误,承担了该负的责任,所以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经过合理的想象和拓展,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受到了“做人要诚信”的思想教育。通过对文本留白的补充,学生们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超越了文本,可谓一举两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们还慢慢学会了编故事,续写故事,改写故事。

一年级我的家乡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南边有一条又长又宽的沙河。里面有许多鱼、虾,还有螃蟹。岸边停靠这一条破旧的船,看起来很古老,但我非常喜欢它,因为那是我玩耍的地方。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小动物呢,有猪、狗、羊、鸡鸭鹅、小兔子……可热闹了!过年回老家时我还去兔棚里给小白兔喂食了,又偷偷地摸了它一下,肥肥的,软软的,太可爱了。

你看,我的家乡好吧,它给我带来无限的乐趣。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作文篇三

我的家乡很美丽,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小清河,清清的河水,四季流淌,奔流不息。

我的家乡盛产玉米,芝麻,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环境优雅卫生整洁,道路宽阔。人人都为建设漂亮的家乡出了不少力。人人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

我的家乡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夏天绿树成荫,人们在下面乘凉,有的在河水里游泳,有的在抓小鱼。当秋天到来的时侯,莊稼开始收获了,金黄的玉米,粒粒饱满的大豆,人人都喜笑颜开,今年又大丰收了。冬天到了,雪花在天空中满天飞舞,地上挤满了白雪,小孩子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

一年级作文:我的家乡——普宁 篇9

我的家乡——普宁,是一个交通、商贸发达的城市,并且是人文和自然相和谐的城市。今天就随我带你到普宁市的一个景点——流沙公园去看一看,走一走,享受享受。

流沙公园创建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她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现代的城市。

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老榕树、樟树,还有那叫不出名字的参天大树。清晨与傍晚,古树下面聚集着许多老奶奶、老爷爷们一起叙家常,哼潮剧。

瞧,那边的碰碰车、小火车、湖里的小船……充满了孩子们嬉戏声和喝彩声。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摩天轮飞机模型了,显得多么雄伟与壮观。当你乘上飞机到达最高点时,就可以一览普宁的全貌:远处的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近处的白沙垅药村市场,市政府综全大楼,新安的服装厂,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条横穿市区的流沙大道更是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篇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鸡蛋从外打破,成为食物,就失了尊严,失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果从内打破,那么就需要克服惰性,改变观念,走出怯懦,甚至要脱胎换骨,还得付出巨大代价。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内因?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活出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写作立意】

“鸡蛋”隐喻人生,“蛋壳”指成长需要突破的事物,如现状与困扰、缺陷与局限、固有观念、逆境磨难等。“从外打破”是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被动接受外来的改变,甚或不堪外界压力而破碎毁灭。“从内打破”则指敢于直面“蛋壳”的存在,积蓄力量,完善自我,主动寻求突破,获得成长。我们显然要否定批判被动的状态,肯定“从内打破”的积极做法,主动成长,从而成为生命的主人。

审题时,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蛋壳”当重点,只谈磨难的意义,如“苦难出天才”“浴火才能重生”;二是把“成长”当关键词,如漫谈“成长之路”。此外,泛泛地谈论“态度决定一切”,也属偏题。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得体、有新意,字迹工整,可得51分以上。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较有新意,字迹工整,得48—51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略显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略显文采或略显创意,得42—47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或陈旧,语言较平淡,字迹清楚,得36—41分。

一年级我爱我的家乡作文 篇11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绿树成荫有大家自己种的酸甜可口水果,新鲜的蔬菜,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我生活在那里感觉在那里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后悔。我在那里渡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

春天,万物复苏那里开满了花朵。柳树妈妈的头发上爬满了嫩绿的小芽,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夏天,夏日炎炎。我和哥哥姐姐喜欢到小河边玩水,抓鱼虾。哦,夏天是最自由的,因为有一个长长的暑假。

秋天,我和大人们去摘果、收稻子,收获春天播种下的成果。看着丰收的果实我们可高兴啦!

然而冬天是最有趣的了。因为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去玩雪。我们打雪仗、堆雪人,玩的不亦乐乎。

一年级我爱我的家乡作文 篇12

我吃惯了家乡饭,包子,稀饭,平时对于吃得,我没有什么感觉,有时还挑食,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合我的胃口。自从我国庆和爸爸妈妈去越南后,我才对于家乡有了很深的感情!

在越南,没有我们家乡的味道,这里的稀饭全是咸的,加了肉或者其他东西,吃得很不舒服!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唐人食府餐厅,里面都是中国人,稀饭倒是不咸,但是没有家乡的稀饭粘糊,一点也不好喝,还很贵!竟然要八万八越南盾一碗,相当于人民币二十四元,在家乡,两块钱就可以了。这几天没有吃到家乡饭,真是不舒服,真想早点回家。

我已经离不开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河南郑州!

我的家一年级作文 篇1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香港记者闾丘露薇: 我喜欢轻松简单而有秩序的生活。比如出门坐公共汽车,车子总是能够准时抵达,不会动不动发生意外;人多的时候,大家能够明白先到先得的道理,能安静地排队。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所谓秩序就是想做不让做,不想做的偏让做;为了用一只眼睛看清东西,而将另一只眼睛毁坏。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道作文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及思辨性,考查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生活现象、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自由和秩序的辩证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立意】

材料中闾丘露薇的话从社会生活现象的角度强调“有秩序的生活”的意义;亨廷顿的话涉及“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强调了秩序的重要性;罗曼·罗兰的话指出某些秩序不合理的一面,说明秩序具有束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最佳的立意是辩证认识“秩序”与“自由”,并就两者的内涵、意义、关系等进行阐述或表达,且观点明确,如“倡导有秩序的自由”等。能写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关系,如“秩序和自由对立统一,不可偏废”,也符合题意,但立意次佳。如果单纯肯定“秩序”或者单纯肯定“自由”,就偏离题意了。

【评分标准】

能辩证看待“秩序”与“自由”的关系,有鲜明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并加以深刻阐释或生动表现的,如写“倡导有秩序的自由”等,得49~60分。

能扣住“秩序”与“自由”的关系加以阐释或表现的,如写“秩序和自由对立统一,不可偏废”等,得37~48分。

泛写“秩序”或“自由”,没有涉及两者关系;或只对材料作扩写,得25~36分。

片面理解“秩序”或“自由”,或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得分在25分以下。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应慈军

在秩序之船上载满自由

● 丽水考生

自由,失去秩序的灯塔,就是一艘灵魂独行的孤舟,没有方向。

秩序,失去自由的船桨,退化成原始的木头,没有前进的动力。

自由总是抱怨秩序的烦琐,却不知那自由的彩云一出岫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想出去散步却还要回头望望是否遮住了光芒;秩序总是埋怨自由的散漫,却不知那条条框框的约束一旦没有了自由,便轰然散架。

自由可以在秩序之船上稳定前行,驶向远方。我也向往“公共汽车”式的生活,秩序井然,人们又可以自由地选择理想的方式去眺望车窗外的风景。就像英国的公交汽车站,双层的红色巴士,没有拥挤,没有插队,因为人们心中早就种下了一颗秩序的种子,这颗种子开出自由的花,结出一种叫作文明的果实。英国人享受着这种无声的规则,也享受着它所带来的自由。所以,英国的生活中暗含着对秩序与自由最好的解释,不必言语,只需那一根秩序与自由的连线始终不断,那辆安静的红色巴士将会载着自由与秩序一直开下去。

但是,自由若失去了他的秩序之船,将倾覆于无限的海水中。每一个国家,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道德或法律规范去约束每个人的行为。2014年的中国,多一份秩序,就多一份中国梦;多一份人心的坚守,就多一份属于21世纪的光芒。所以,罗曼·罗兰说“秩序是为了用一只眼睛看清东西,而将另一只眼睛毁坏”,这未免太过绝对化。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这艘大船上,必定要挂上秩序的标签,才能载着13亿个中国梦,载着13亿个人的自由,走向复兴!

若是秩序之船失去了他所载的自由,必定停滞于茫茫大海中央。就像一个完全失掉了想象力的孩子,没有了火烧云,没有了气球、喷泉,没有了旋转木马的童年,还怎么支撑起一片蓝天?所以,有了秩序,一定要用自由把他的空隙填满。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说过:“我在实验室做的事,一件是按实验规则老老实实地操作,另一件就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怎样才能使我的实验更精准无误。”这就是自由,思想孤舞的自由。

不要期望做那一片出岫的彤云,因为他没有归属,随意地被风撕着扯着;也不要期望做那条条框框的规则,因为他终会被时间的洪流所吞侵。

自由与秩序永远是一对矛盾,但他们可以共生,自由也一定可以在秩序的船上驶向远方。

用秩序为木去做船,以自由为布去做帆,朝着那彼岸花开,前进!

得分: 58分

点评: 文章将秩序比作轮船,将自由比作帆桨,以此贯穿全文,比喻妥帖,结构谨严。在这个总体比喻之下,作者以“红色巴士”比喻英国,对秩序与自由作了最好的解释,属于总论。又以“大船”比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必须挂上秩序的标签,走向复兴,论证“自由若失去了他的秩序之船,将倾覆于无限的海水中”的分论点;以“失掉想象力”比喻没有自由的秩序,论证“若是秩序之船失去了他所载的自由,必定停滞于茫茫大海中央”的分论点。文章由总到分,正反结合,比喻贯串,结构精巧,语言灵动,文采与理性交织,形象与逻辑并行,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有秩序的自由

● 丽水考生

如果只有秩序而没有自由,那是牢笼;如果只有自由而没有秩序,那是纵容。秩序和自由应该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有秩序的自由是最好的秩序,也是最好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约束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就像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说过的,“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谁都不愿被各种有形、无形的东西捆绑着,但如果无限制的自由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一个道德败坏、无法无天的人的诞生。同是一盏红绿灯,有的人能耐心地等待,而有的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实行“中国式过马路”。这是因为什么?前者心中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着自己,而后者对所谓的“秩序”不管不顾,道德的高低体现在这儿。“中国式过马路”到最后只会酿成悲剧,让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没了底线。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社会安定的保障。如今“表哥”“我爸是李刚”等热点新闻人人皆知,在关注这些新闻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让这些事件不断发生?中国反腐倡廉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官员无视纪律、法律的存在?一个社会不能杜绝这些现象的产生,但可以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当贪官们拿着受贿的巨额资产时,他们以为他们拥有无限的自由,他们以为秩序只是“空口说白话”,他们以为他们不会受到惩罚。事实是,社会不会容忍这种过多的自由继续存在,秩序必须压制住自由那嚣张的气焰,才能换回这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没有秩序,自由就是一张无法生效的契约。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强大动力。孔子主张的治国之道是“为政以德”。历朝历代的兴盛与衰亡的事实证明,依法治国是为政以德的保障,为政以德是依法治国的保障。我国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有秩序的自由对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人类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最好的秩序,也是最好的自由!

得分: 57分

点评: 作文题呈现给同学们的是非连续性的材料,就浙江省高考而言,这种题型发轫于2001年,成熟于2013年,按命题者的想法,必须综合所有材料的意思立意,否则就有偏题的危险。作者透过三位名人的话,一下子抓住了一对本质关系——秩序与自由,并开宗明义,作了辩证的揭示:如果只有秩序而没有自由,那是牢笼;如果只有自由而没有秩序,那是纵容。接着,作者对观点采用了渐进式论证:有秩序的自由是约束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社会安定的保障,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强大动力。由个人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层层递进,将题意阐发演绎得全面而深刻,整篇文章因而具有了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戴着镣铐跳舞

● 丽水考生

跳一段舞,舞出我生命的痕迹,好让宇宙知道我来过;跳一段舞,化作精神深处的一轮皎洁明月,好照彻人的心性;跳一段舞,戴着镣铐跳舞,舞出生命的绝美风姿,将鲜活的生命与高尚的心性融合,好在自由与秩序间呈现最完美的弧度。

自由犹如生命的灵魂,若失去了,那便成了行尸走肉;秩序好比岁月的容器,倘有了,则塑造最美舞姿。自由与秩序并非如深蓝海水与美丽火焰无法相容,恰恰相反,自由如舞者的羽衣,随性飘动,配上秩序的禁锢之意,戴着镣铐的羽衣舞更流光溢彩。

喜爱舞蹈的我,食这人间最美的烟火。你去过重庆吗?听说过重庆一家无人收费的面店吗?若没有,且要听我说一说这自由与秩序完美融合的面店。坐落在幽深小巷里的这家无人收费面店,生意异常红火,店家只顾做面,而门口就摆着收钱的篮子,客人们自觉付钱也从篮子里自己取零钱,寒来暑往,店主统计钱时竟都无丝毫偏差。

这着实让我们惊叹。顾客在美味的面条交易前享有无尽的自由,秩序没了吗?不,并非如此,秩序在每一位顾客的心中,他们享受着无人约束的自由,同时牢记着自我给定的秩序。悄然间,顾客们戴着镣铐跳出了绝美的舞蹈,而这家店铺也用自由与秩序作羽衣和镣铐,跳出了令人惊艳的舞蹈。

自由与秩序的完美结合能给予生活更多的美好,远远超过自由与秩序二者的单独存在。

宋词是一朵情花,每次品读,便中了它的毒。宋词最美在于在各种形式下也能衍生出词人各异的傲人风骨。宋词,开出朵朵最绮丽的花朵。

若这宋词不拘一格,抽却形式,任它这平平仄仄平平,那它还能如此美艳吗?犹如花儿失去了花的形状,它还能如此令人企羡吗?

若这宋词严格中依然不肯让步,规定了形式,还要规定体裁与内容,那它还能如此美艳吗?犹如千万朵花儿都长成一个模样,它还能如此令人企羡吗?

同这自由与秩序一样,二者若只存其一,生活定会大不相同吧?宋词也正是这自由与秩序的完美融合,戴着镣铐跳出绝美舞姿。

跳一段舞,戴着镣铐跳舞,让自由在秩序中开出花来,美得让人中毒。

得分: 54分

我的家乡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14

我的家乡在顺德,这里经济发达,也是水果之乡。

家乡盛产水果,有龙眼、芒果、香蕉,不有人们最爱吃的荔枝。每到夏天,爸爸都要带我到荔枝园吃个够。我真想我的家就在荔枝园,每天都能看到一大串一大串红色的荔枝挂在树上,把树枝把压弯了。一个个红色的荔枝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想古时候家乡的荔枝一定很出名,连杨贵妃都叫人快马加鞭送荔枝来。

啊,我爱物产丰富的家乡。

我的家乡作文100字一年级 篇15

春天,西湖边杨柳依依,人来人往,桃花盛开,游船在湖面上行驶着。

夏天,湖面上荷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荷花映日,我能用一首诗来描写它。“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西湖宝石山上,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宝石流霞。

冬天,西湖边,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上一篇:今天我来当回家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放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