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2024-10-05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通用14篇)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1

我有个弟弟,他叫华沙,他很可爱,同时也很调皮。他是我们家的“国宝”,我们全家都宠着他,因此他经常会耍脾气。他碰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更可气的是,如果我在他旁边,他还会对着我大哭大闹,甚至动手打我,掐我。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来批评他。但是这家伙皮太厚,批评通常不管用,他仍然我行我素,乱发脾气。但是有一招特别管用,只要妈妈说:“华沙不听话,我们就把你送到六合,不接你回来了!”这时华沙会立刻停止哭闹,可怜兮兮地说:“我不要去六合,我不要去六合,我听话了!”六合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华沙小时候是和他们住在一起的。那里没有滑滑梯玩,也不能每天见到爸爸、妈妈和我,总之很无趣。所以华沙非常害怕把他再送到六合,那里对他来说就是“人间炼狱”。这个蛮不讲理的弟弟一点也不在乎我这个哥哥,总是欺负我,但我又没办法,只能把这份不满压在心里。

有一天,我很快完成了作业,妈妈说:“今天有这么多时间,妈妈帮你把第二单元的词语默一下吧。”我为了能早点结束和同学出去玩,就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那些词语我都会默了。”妈妈说:“你不好好默词,明天的默写肯定会错很多的。”我依然不听妈妈的劝告,直接跑出去玩儿了。

第二天的默词,我果真错了很多。回到家,我战战兢兢地把成绩告诉妈妈,妈妈的脸色一下变的很难看,愤怒地喊道:“我叫你提前默一遍,你不听。昨天那么多的时间可以让你准备一下,你却光顾着玩。这种学习态度很差,成绩怎么能好?”我低着头,根本不敢看妈妈。站在一旁的弟弟,手里拿着玩具,但眼睛却胆怯怯地看着我们。妈妈越骂越气,弟弟也越来越紧张。后来弟弟赶紧放下手里的玩具,跑过来,拉住妈妈的手,说道:“妈妈,不要再骂哥哥了,不要再骂哥哥了。”这时,爸爸走过来,指着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这么不听话,马上把你送到六合去!”弟弟一听,更着急了,他几乎哀求地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把哥哥送到六合,哥哥听话。”看来弟弟是把爸爸的话当真了,我们都偷笑一下,都没说话。弟弟看妈妈没有答应他,认为没有用,急的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不要把哥哥送到六合,哥哥听话……”他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妈妈心疼他,温柔地说:“好吧,我的两个儿子都听话,都不送去六合!”弟弟一听,立刻停止了哭泣,开心地拍起手来,拉起我的手,说:“哥哥我们都不去六合,我们都听话,好不好?”我立刻笑了笑,把他抱在怀里,感动地说:“好,我们都听话!”

你们可能觉得这样的弟弟傻傻地,很可爱,但他的这次哭闹,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来我的弟弟还是蛮喜欢我的,原来我一直藏在弟弟的心里。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2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有的学生说话都不完整, 试想口语表达都不通顺, 就难以写出像样的作文。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只有先将话讲清楚, 才能写出通顺的作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多种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看图写话、小演讲比赛等方式促进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 利用看图写话的方式的锻炼学生的口语,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这节课程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图片,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有的学生说到“草原的早晨真美丽, 一只只羊在草原上吃草, 还有马儿在草原上奔跑, 人们挥舞着长鞭, 欢快的唱起了歌, 我喜欢这广阔、美丽的草原。”只有将看到的图片内容完整的表述出来, 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 还可以通过小演讲比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确定了一个主题, 如《说说自己的爸爸》, 很多孩子都说得很好, 有的说“爸爸有个大鼻子”, 还有的说“我被爸爸的臭袜子熏倒了”, 引起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通过这种方式既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更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图片纸板, 让学生抽出一张, 然后看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学生能够将话说的通顺、有条理以及知道表达的重点, 那么, 将语言转换成文字, 就能够成为一篇很好的作文。可见, 要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口语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作文材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他们还处于识字阶段, 缺乏足够的阅读量,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意对周围生活和景色的观察, 积累作文素材。如让学生观察妈妈早晨起来都是怎样做饭的, 爸爸在忙些什么, 也可以让他们观察秋天的变化,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树叶黄了, 一片片叶子落下来。这些美丽的景色需要孩子们用心观察, 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自然美, 引起心灵共鸣。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较差、观察没有目的性, 这就要求教师多给与孩子指导, 讲授观察的方法, 同时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 让他们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及时记录下来, 更好的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

例如,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春到梅花山》这节课程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或者田野里,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 看到哪些鲜花?有哪些小动物?春天的颜色是什么?并让孩子将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为学生布置一篇小作文, 让学生将观察的整理成一段文字, 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有的学生就写的很好:“春天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草叶不停地摆动, 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 小河里的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 青蛙醒了, 呱呱地叫个不停。还有小蝴蝶在飞来飞去,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对起步作文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文写作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导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图片内容大都生动形象, 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大, 孩子们都喜欢观看带有图片的书籍,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的插图,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 教师不能阻拦和打击, 即使一些想象并不合乎常理, 教师也要引导和鼓励。同时还要注重教授看图的方法, 以及对图片内容的分析, 并确立积极的主题思想。

如在《春天多美呀》的画面中, 几个小朋友在草地追赶蝴蝶, 欢快的戏耍着, 桃花开了, 地上的小野花也开了, 小河的水在静静的流着, 河里有红色的金鱼, 河岸边有一只可爱的青蛙。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 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 并为图片表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根据图片内容编成了一个小故事, 还有的学生将自己也融入到了画面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将自己的小作品呈现给大家。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了想象能力, 更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起步写作训练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写话训练是作文的起步阶段, 可以通过写话训练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如根据教材内容或者教师找到一些素材, 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使他们形成作文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 然后认真修改学生的文章。在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指导详细一些, 让学生知道如何写作、怎样用词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想情感。

写话训练最好的素材来源于教材, 例如, 在学习《秋姑娘的信》这节课程时, 可以让学生写写秋天的景色, 秋天收获了哪些果实等。如有的学生写《苹果熟了》:“我家的果园里有很多苹果树, 秋天来了, 苹果都熟了, 有黄色的, 有红色的, 长的特别大。”还有的学生写道“秋天来了, 一片片叶子落下来, 像是秋姑娘给我写的一封封信。”学生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 写的小文章都很好。对于学生的这些小作品, 教师应做好评价工作, 对他们的要求不宜过于严格, 只要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对学生用拼音的地方应帮助学生写出正确的汉字。教师应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我的一年级生活 篇3

关键词:激励;唤醒;鼓舞;快乐

“你别哭,再哭,你的‘珍珠’就没有了。”

刚到班级门口,一个女孩细细的声音就传入耳中。

我一瞅,乐了。

是苏晓晓的声音。正张嘴欲哭的王琳琳一听苏晓晓这样说,立刻闭紧了张大的嘴,忍住了欲流的泪。

我为她俩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十一长假结束,开学第一天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珍珠没有了”一说从何而来?这还要走进我的崭新的一年级生活。

9月1日,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接到的是代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的艰巨任务。望着这群刚刚“入笼”的“小鸟们”,我有点不知所措。天真的他们并不知道我和他们一样,对一年级的生活充满新奇,充满期待,同样也有些许的惶恐和不安。

和孩子们相处没几天,我就发现他们不但任性,甚至还有点肆无忌惮,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因为想家或不如意的事而放声大哭。

怎么办?我绞尽脑汁。

一天,又有孩子哭,看着她晶莹剔透的泪珠一颗颗落下来,我突发奇想,编了一个故事:上帝造人时,想送给每个人一份礼物。可这么多人,送什么礼物合适哪?上帝想啊想,最后决定送给每个人一串珍珠。这珍珠晶莹闪亮,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光彩夺目。珍珠怎么收藏呢?聪明的上帝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将它变成人体的眼泪。今天,咱们流出的眼泪实际是上帝送我们的珍贵礼物——珍珠。它的数量有限,如果咱们老是哭,珍珠就会没有了,那多可惜呀!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后来,真的没有孩子再随意掉眼泪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關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觉得和他们相处是快乐

的。”这正是我此时的想法。看着纯真的孩子们,我又有了灵感。

“今天晚上,咱们回家做面具,明天戴着自己的面具来上学。让老师和同学猜猜你是谁。咱们还要比比谁的面具最可爱,最漂亮,最有创意。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老师也要变脸的哟。”

第二天,我早早到校,把自己设计的喜羊羊的面具戴上。不一会儿,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了。

有个孩子戴的是灰太狼的面具,我悄悄上前拉开它,是王石头。

“呀,咱们是一家!”我高兴地说。

“不对,你们是对头!”孩子们乐了,大声驳斥我。

有的孩子做的面具绝妙极了,是刚学的汉语拼音字母。

我拉开其中的一张,是张月月。

“你真棒,面具是个可爱的‘ɑ’。”

我又找到一张是“z”的面具,拉开它,噢,是李子欣。

我把她俩带到前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z——ɑ,zɑ。”

我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

我带头为他们鼓掌。

孩子们的快乐似乎要冲破面具,面具中的小眼睛熠熠发光。

我取下面具,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摘下面具。他们个个小脸红通通的,鼻尖上汗津津的。

“高兴吗?咱们明天再来?!”

“耶!”孩子们大叫。

看着满脸兴奋的孩子,我不禁感叹:多可爱的孩子!当我们抱怨他们笨,他们傻,他们气人时,是否想过换一种方式和他们相处,是否想过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我常想:孩子们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百去不厌。而去上学,却极不情愿。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把校园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孩子们如去动物园般快乐,那他们还会厌倦学习吗?还会觉得学校没有吸引力吗?

当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需要教师投入百倍的热情,倾注无尽的精力,更需要教师的聪明才智和执着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爱教育,就应该懂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智慧之窗,打造一片快乐的天地,让孩子们爱上校园生活。那样,我们才能体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真正内涵,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才能明白爱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范文) 篇4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今年一周岁零三个月大了,他有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还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很可爱。他又特别调皮所以我常叫他小调皮。

有一次,我们去洗手,发现肥皂不见了,原来是弟弟放到马桶中冲走了。还有一次,他*的钥匙找不到了,弟弟却一直望着垃圾桶傻傻的笑,原来是被弟弟不知什么时候扔进垃圾桶里了。有时他还会拿起饭盆当鼓敲把家里弄得闹轰轰的真拿他没办法。虽然他总是这样的调皮,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开心果。这就是我可爱又调皮的弟弟。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5

绘本有时也叫“图画书”, 绘本虽以图为主, 但是绘本的图不是文字的附庸, 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 每张图都有丰富的内涵, 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 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 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 并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在开学伊始, 我也曾经使用过无声绘本, 但是一年级孩子识字的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 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有声绘本是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 是课外阅读的首选。

本课是自编教材一年级第12课《我的故事在哪儿》, 本节课主要让孩子们在鼠标熟练操作的基础上, 正确使用单击、双击、指向、拖动、右击操作, 找到故事书、打开故事书、阅读故事书, 并能解决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电脑操作问题, 例如“声音太大或太小”、“窗口太小或偏了”、“看完后想看另外一个怎么办”、“如果不想关闭怎么办”等问题, 以便能用更加熟练的电脑操作, 更好的阅读故事。

[案例描述]

“今天我们要开始自己阅读故事书了, 不过啊, 想看到这几本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噢!孔老师把这三个绘本故事藏在了你们电脑的三个不同的位置。”

上课伊始, 我就给孩子们抛出了这样的话题, 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 大家都安静下来好奇地盯着屏幕, 感觉很新鲜。于是我接着说:“老师先透露一下三本书, 分别是《妈妈的甜蜜小麻烦》、《独自去旅行》、《你还爱我吗?》”配合着精彩的预告片, 同学们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 “你最想看哪一本呢?”我紧接着问, “我想看《妈妈的甜蜜小麻烦》”、“我想看《独自去旅行》”、“我特别想看《你还爱我吗?》”, 学生的回答也异常响亮。于是我趁热打铁, 抛出新的话题:“那就需要你们运用熟练的鼠标操作, 去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 有没有信心找到?”“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样子, 我紧接着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想得到小红旗的奖励, 还要听清老师下面的要求:找到你想看的这本书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每个故事第一个读完并能说出故事内容的小朋友, 可以奖励两首小红旗!”

于是孩子们就纷纷用前面学习的灵活的鼠标操作开始在电脑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本绘本书。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 熟练正确地使用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右击这些操作去寻找故事书, 我的心里真开心。

欣赏完三个有声绘本故事后, 学生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和小范围的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 学生都踊跃回答。

[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了这样几点体会: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博客在本课程中的一些说明

(1) 在阅读课伊始, 需要对在机房上课提出相应的要求, 并加以训练形成上课的规矩, 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没有良好的上机习惯, 开放式阅读课程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2) 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进行摸底, 对于阅读课程需要使用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需要在阅读课程中穿插教授, 否则会影响阅读课程的开发进度。

(3) 关于博客的使用设想: (1) 在学生基本掌握拼音后, 教授孩子注册个人博客, 并学会博客使用的基本操作。 (2) 每次课上共同阅读的书籍, 课后老师上传到博客, 孩子们可以继续进行讨论。 (3)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可以在博客上上传一些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片段, 推荐给大家, 共享读书的喜悦。 (4) 各学科老师也可以注册自己的博客, 在博客上给孩子们推荐相关学科的优秀书籍。 (5) 老师可以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话题讨论, 比如针对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发布一些心理故事、心灵鸡汤、关爱故事等, 开展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鼓励有困惑的孩子在博客上与老师私聊, 了解孩子们的困扰, 与班主任及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关于促进网络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想法

(1) 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 它能不知不觉改变学生、塑造学生, 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从教室的布置上下些工夫。比如, 在墙上张贴些优秀绘本的宣传画册、在班级读书角放些绘本读物、定期向学生们推荐些优秀图书等。这样, 既能让班级充满“书香”、“墨味”, 又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班级环境。另外, 还可以开放阅读的空间, 把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校园里, 比如小树林、草地上、花坛边,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 营造一种放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拉近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 阅读电子屏也是个很好的阅读新方式。

(2)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绘本,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经常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情况, 定期在班内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读故事比赛、表演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 还可以通过组织评选“阅读之星”的方法, 调动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 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有效地激励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6

袁姗姗:被节目组选中,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吧,也符合节目组的定位,同时我自己也希望这个节目可以给我带来不同的成长。

其实,这次决定参加《一年级》节目,也是我的一个“私心”,内心真的有很多期待,希望能再回学校偷偷师,希望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觉得会是一段很不错的旅程。

《小康》:参加《一年级》节目录制前,你做了哪些准备?

袁姗姗:前期根据节目组安排的行程考虑了一些物质上的配备,比如说军训很热,我是不是要帮同学准备防暑防晒用品,还有以备不时之需的医药箱,除了这些,其实准备最久的还是自己的心理建设,因为我知道肯定会有质疑的声音,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自己的职务,做一个值得信任的老师,值得交往的朋友。

《小康》:与佟大为搭档有何感受?

袁姗姗:大为哥在教学中真的非常严肃,但他也是真的很专业、很用心地在教这些孩子,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其实我们两个搭档还挺有意思,学生都说大为哥像爸爸,我像姐姐。虽然以前和大为哥接触不多,但是在节目录制的时候还是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在后面的节目里大家也能看到。

《小康》:你认为自己和佟大为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和特点的老师?

袁姗姗:大为哥是属于比较严厉的那种吧,但他是那种嘴硬心软的,其实对学生真的特别好。

我吧,就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可能是因为刚来的时候,我是以学生的身份和他们相处,所以他们也就跟我比较亲近,会把我当成朋友。

《小康》:第一次做老师感受如何?在《一年级》中,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是什么?

袁姗姗:觉得老师真的是一份特别不容易的职业,同时也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那种心情,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学生有进步就会非常开心。

《一年级》中的很多事都让我印象很深刻,和他们一起笑、一起闹、一起成长的感觉真的非常好。

《小康》:首次当老师面对学生时,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袁姗姗:我觉得做老师,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如何让学生信任吧。信任你的专业,信任你的用心,信任你的为人。

《小康》:对于你在《一年级》中的角色,网络上有些质疑的声音,觉得相较于佟大为他们而言,你的资历尚浅,你如何看待这种质疑?

袁姗姗:在决定参加《一年级》的时候,我就预想到了这种情况,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让大家看到真正的袁姗姗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会用行动让大家看到答案。

《小康》:《一年级》第一季播出的时候,你是否看了?你觉得陈学冬和宋佳的哪方面最值得你学习?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7

绘画日记,就是让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日记。它容易掌握,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画、爱想象、爱倾吐的性格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它对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作文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为低年级学生搭建抒发感情的平台

学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小学,对学校的生活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然而,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他们无法用文字表达,因此,绘画日记应运而生了。经过几年的实践,一幅幅反映生活的日记被学生画了出来。如一个孩子“画”了这样一幅画:“画上的小朋友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耍,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旁边还配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我们在学校里游戏,我们爱学习,我们爱学校。”

总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会成为孩子们日记的内容,因为有了“绘画”,孩子们消除了语言上的障碍,畅所欲言。

二、帮助孩子养成观察身边人和事的习惯

学生怕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感到没话可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他们没有养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绘画日记不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一切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通过绘画,也让他们知道一切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就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日记。

如一个孩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月亮一会儿圆,一会儿弯,十分有趣而神秘,于是把月亮的变化过程画出来,还在旁边打了一个小问号:“为什么月亮有时弯有时圆?我长大了要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生活感受,有感而发,充分地接触、了解、感受大自然的可爱,细心地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在绘画日记本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为学生的作文奠定基础

如果把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看做是植物的“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那么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便是作文的“发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累生活、情感、思维和语言的机会。

孩子们在绘画日记中无拘无束,单幅图、多幅图,长句子、短句子,他们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是遣词造句上的,可以是语言组织上的,也可以是思维表达上的,写作兴趣上的。

孩子们喜欢上了绘画日记,随时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如一篇日记里的小女孩手拿扫帚,从她微笑的脸上我感受到劳动带给她的快乐,正像她在旁边配的儿歌所写的一样:“小扫帚,刷刷刷,地板刷得光闪闪的,我的心里乐哈哈!”如果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类似的情感和写作内容的积累,到了正式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没素材写了。

四、发展独立的个性

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绘画日记就是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绘画日记本身就是较自由的文体,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

从孩子的日记内容和表达方式来看,真是各式各样,有用彩笔“浓妆艳抹”的,有用铅笔淡淡素描的,有大手笔勾画轮廓的,有用心细细刻画的。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这就是他们的喜好。如有的孩子以漫画的形式画出自己一天外出活动的所见所闻,不同于普通单幅图,而且比单幅图的表达更完整,有情节,有内容,富有新意;有的孩子把童话书中描绘的童话世界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童趣又新颖;还有的孩子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显示出独特的思维能力。绘画日记带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尽情地驰骋,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

初次尝试绘画日记的形式,我觉得体会颇多,收益也不少。把每天看到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对某一件事的体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比单纯的绘画更有吸引力,又比单调的文字多了一份情趣。尤其是在完成的过程中,绘画日记能给予孩子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这既符合孩子喜好新奇事物的个性,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想象力。

绘画日记满足了孩子爱画、爱想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大胆地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尝试的过程中,仍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绘画和文字的比例要分清主次,因为图画毕竟是为文字服务的,不能完全代替文字;另外,要多给孩子创造语言积累的条件,使他们的绘画日记内容更丰富,更有特点。

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篇8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 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 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 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同学们兴趣盎然, 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 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 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 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经过引导, 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 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 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 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 并讲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份,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 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 让全体学生认读, 评出冠军组。这样, 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 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 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 “木”, 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 课堂上,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 在游戏中学习, 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一年级作文:我的婆婆 篇9

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可是有一个开朗、乐观的婆婆。婆婆六十多岁了,花白的头发,但是发式很时髦,衣着也很光鲜,爱化装,我常笑婆婆是“港星婆婆”。

我从小听力很弱,妈妈不知为我的事哭了多少回了。而我的婆婆却总是安慰妈妈,并鼓励我多锻炼,多配合医生治疗。有一回为了帮我寻找草药,还摔伤了。我拉着婆婆哭了,可开朗的婆婆却笑呵呵地说:“傻孩子,只要治好你,婆婆什么都不怕。”直到今天,我的听力得到大大的改善,婆婆可真是个功臣!

婆婆像个年轻人,爱说爱笑,爱运动,还踊跃参加了粤曲剧社,天天练习唱歌,还去表演呢。她还请人帮她录了像,逢客人来就笑呵呵地请人看,看着婆婆表演时的一板一式,那么高的音居然也能唱上去,更绝的是尾音能拉很长,我真佩服她。穿上表演服的婆婆还真像个“港星婆婆”。婆婆常说,年纪大了,也要努力学习,开开心心,做个快乐老人。

一年级我的家作文 篇10

我爱家乡——浙江省天台县。那里的青山一座一座,清澈的小溪一条一条。那里也是神奇的济公出生的地方,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国清寺,有石梁飞瀑,有寒岩,明岩,前山,后山等等。

明岩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前面有一座杜鹃花山,春天来了,山上满山遍野开满了红艳艳的杜鹃花,美丽极了。

前山上有许多橘子树,一到秋天。金黄色的桔子挂满了枝头,一阵微风吹过来,山上飘来飘去的都是果实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山上还有许多金黄色的野花,满山遍野的怒放着,一眼望去,山上就象洒满了金灿灿的金子似的。

一年级作文:我的弟弟一年级作文 篇11

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

北师大2012年版一年级新教材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 密切联系生活,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更进一步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编排体系的变化

(一) 新旧教材目录对比

(二) 单元板块的变化

1.“可爱的校园”从“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准备课。

2.2007年版教材“加减法 (二) ”有“整理与复习 (二) ”对应, 2012年版教材有实际配备内容但没有单独板块目录。

3.2007年版教材的“大家来锻炼”“迎新年”在2012年版教材中以“数学好玩”板块内容呈现, 体现“综合与实践”知识内容。

4.“统计与概率”单元目录删除, 但书中有相关内容, 总复习练习中也按“统计与概率”做小标题 (第100页) 。

5. 原教材9个单元14个板块、104个页码。新教材8个单元12个板块、100个页码。

三、单元名称、内容的变化

1. 单元名称改变但单元实质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如《加减法》改成《加与减》, 但主要内容还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数加减运算;《认识物体》改成《认识图形》, 但主要内容还是简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几何物体形状, 初步感知因物体形状、大小不同而带来的一些物体简单特性 (比如:几个组合物体怎么摆, 什么样形状的物体易于滚动等) 。

2. 单元名称没变但内容发生改变。如《加与减 (二) 》 (单元名称稍作改变) 中删去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移入一下;《认识钟表》第2课时“不到几时”“几时刚过”删去, 降低了课时难度。《比较》这一单元内容中原来的“比多少”在《比较》这一单元体系内, 现教材把“比多少”分为2课时“快乐午餐”“动物乐园”放在单元之前做铺垫课, 单元内容里只剩下“比大小多少 (这里的多少是一种定性比较) ”“比高矮长短”“比轻重”。这主要是因为原教材“比多少”是两节课连在一起没有断开, 教师在上课时很难把握, 而且“比多少”是一种简单的定量比较, 要用数字刻画, 甚至要用“>、<、=”符号表示, 而“比大小多少”“比高矮长短”“比轻重”在本单元里是一种简单的定性比较。

3. 板块名称及内容均有所改变。如“综合与运用”类型的《数学好玩》替代原先的《大家来锻炼》《迎新年》。这个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有类似以“分类问题”为载体, 第2课时有类似以“几何问题”“简单运算”为载体, 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是知识点复习课。而是要着重于“说清方法规则、动手完成任务、体会愉悦心情”。一年级只要求能“按问题完成任务”就行, 不要拔高上升到做“小课题”的地步!

四、课时结构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1. 新教材的课时安排及课时结构更为合理, 一般明确一个知识点, 2页1课时 (见下图) 。

有“试一试”内容的3页2课时, “试一试”可为单独一课时, 配备如下练习内容。

2. 课时内容呈现方式上有巨大的变化。用“问题串”的形式“串起”相关教学内容, 使教师更能理清教学脉络、把握教学节奏。以“跳绳”一课为例, 见下图。

原教材就是一幅情境图, 上什么?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教师心里一点没底。现在的课时内容编排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 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的实施更为明确, 教师的教学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与“拐杖”。情境的引入及教学的铺垫也更为科学合理, 既有“生活味”又有“数学味”。

“问题串”的类型有“步步深入”的, 也有“地位并列”的。

“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可接受程度,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下图课例从实物—图形 (图片) —数字的过程就揭示了从具体的、丰富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过程。

3. 难点问题课时增加, 有些难度较大的内容移入下一学期学习。比如第11~13页“6、7、8、9、10”等数字的认识教学, 第1课时主要学习“6、7”, 后面“试一试”主要学习“8、9、10”;第34~37页“6、7加法”的学习更是明确地断为2课时;第38~40页的“8、9加法”学习也用“试一试”来断为2课时, 这样的课时编排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练习的时间, 易于使学生巩固新知。 (下图为“6、7”教学的课时内容开头)

五、练习编排体例及内容的变化

1. 新教材练习的设计及配备内容更加丰富, 科学性及合理性增强。总的练习难度配备比为7∶2∶1。即70%为基本练习, 20%的简单变式练习题目涉及“问题、情境、方式方法”等方面, 10%的稍难题。其中许多课时练习后面的“?”往往不作为课堂练习而作为拓展练习使用。

2.“试一试”作为“3页2课时”的第2课时内容, 配套练习大多在“练一练”中的1~2题或1~3题直接配套使用;后面的练习反而与第1课时配套或是综合练习。

3. 总复习的习题编排设计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以块状形式呈现, 题目针对性加强。同时新教材练习的课时数增加, 训练的题量也有所增加, 避免了老教材中因练习量少或练习不配套而产生的知识点“讲不清、练不够”的问题。

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新版教材有大量的文字阅读内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的障碍。

其次, 有的课时内容编排还不尽如人意。比如“比多少”这一内容从“比较”中分出来放在“生活中的数”后面感觉有点生硬。而且“比多少”中的第2课时内容——“动物乐园”在1课时要讲清楚“>、<、=”这些内容也非易事, 况且此内容后续没有铺垫, 一直要到第75页的“加与减 (二) ”的第2课时出现一个比较“12○14”时才用上“>、<、=”的内容, 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

还有个别题例 (如书中第45页的前门下车问题……) 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还有待于商榷。

当然, 任何教材的出炉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这一切都希望在教材的使用及后续的修改中得到重视及改变!

我的发现一年级作文 篇12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到阳台,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我看见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一片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是要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分别在哪里呢?一连串的问题便在我的脑中浮现。

我跑到客厅,问正在看书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去亲自实验一下呢?”我一拍脑门,说:“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亲自实验一番。

蜗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决定采取“用各种食物实验的方法”来测试蜗牛。我先找来白菜叶子。馒头和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这下可以断定,蜗牛是大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第二次实验,蜗牛爬行为什么会留下长长的一条线?我首先把蜗牛抓上高处,等它的头伸出来时,我摸它的底盘,可我的手还没摸着它,它缩回去了。我心想,这蜗牛可真是“胆小鬼”!我弄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这是,爸爸走过来说:“事情还没有做成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有了!”我高兴的手舞脚蹈,我用一块尖石头小心翼翼地敲破了蜗牛壳,抽出那块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下面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的鼻子,就拿来一片白菜叶子。只见蜗牛伸出较长的一对触角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取了一片树叶,又拿了一片差不多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鼻子可派上了用场了!只见它用小触须碰碰,便知道哪个是树叶,哪个是白菜叶子了。

我的小狗一年级作文 篇13

它长着金黄金黄的毛,身体胖乎乎的,还长着毛茸茸像朵云的尾巴。

小金是一只很淘气的小狗。有一次,妈妈买来一个篮子,谁知道我去写了一会作业,小金就把自己的枕头和被子叼到了篮子里,然后他懒洋洋地躺在里面睡大觉,真是一只“淘气包”。

小金不禁是一只淘气的小狗,还是一只小色狗。有一天早晨,我醒来来到楼下,看见小金正和邻居家的“亚历山大”在爱爱,看见我来了就逃走了,真是只小色狗。

一年级拼音的教学策略 篇14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 初入学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 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 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因此, 要让孩子们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 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使他们初次接触学校与课堂, 就建立起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 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 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新教材给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 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 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 方便学生的学习, 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 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 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 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 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 (ge) , 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 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 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 而是取形, 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 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 他们认识是草 (cao) , 却不会将草 (cao) 分出声母C, 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 因此字音 (音节) 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

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 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直接切入音节, 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 出示图片, 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 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 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 让学生读一读,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 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1. 看懂留意, 练习拼读

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 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 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 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

2. 抓住画面特征, 记住字形

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 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 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 启发学生想像, 如第4课的情景图, 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 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 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

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 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 首先引导学生看图, 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 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 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 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 唤起表象, 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 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 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 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 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 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

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 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 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 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 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

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 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 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 (带红色音节的字) 。

上一篇:现场技术负责人下一篇:富宁县二小组织党员教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