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2024-06-22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精选9篇)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1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金色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散文诗独特的意境以及“我”和母亲两个形象的特点。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真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歌咏母子情深的文章了,像《散步》《秋天的怀念》等感人至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份独特情怀。

【教学设计意图:从已知的歌颂母子情深的作品引出本文,调动学生的情感。】(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

前后。自从《飞鸟集》出版之后,中国诗坛上一种形式短小、语言清新优美,又蕴含哲理的随感式的短诗就流行了起来。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等,几乎影响了一代诗风。

2.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这首小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3.文章体裁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推荐篇目:泰戈尔《新月集》、冰心的《繁星》《春水》 4.作品介绍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教学设计意图:积累作者作品、背景、体裁等知识,拓展知识面,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1.听范读,感受全诗意境。2.思考并小组讨论: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出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的情景。通过描写孩子与母亲的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依恋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

主要表现在和母亲的三次嬉戏中。

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2.写作手法

本文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说说这样运用的好处在哪里。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这首散文诗中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使全诗新奇而美妙,充满童趣。

【教学设计意图:分析诗中形象是教学重点,只有在前面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我”和妈妈的形象。此外,要体会想象这一写作手法在这篇散文诗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表现了家庭之爱,也表现了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散文诗会有兴趣去了解泰戈尔更多的作品,感受诗人纯净的内心。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和插图,通过讨论,能说出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的真 情实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难点:说出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导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提纲:

1、借助工具书,熟读古诗。

2、圈出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它的字音、偏旁结构。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二、检测预习:

1、指名读古诗,其他人纠正字音。

2、指名说说你圈出的生字有哪些。

三、明确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并记在心里。)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一)初读古诗,读准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地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大声读给同桌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3)和同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读古诗,其他人正音评一评。

(2)师出示字卡:“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再读古诗,品词析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古诗,借助工具书、插图或是小组内讨论,思考一下问题:(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伴听听;哪里不懂做上记号。(3)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归纳学古诗的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2)指名交流讨论的问题,其他人补充。(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4)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5)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指导三

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遇到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儿童,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情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生说感受。

(2)指名读,师适时指导语气和节奏。

五、类比训练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把《回乡偶书》编成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六、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七、布置下节课预习《赠汪伦》

1、借助工具书,熟读古诗。

2、圈出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它的字音、偏旁结构。

八、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真挚淳朴的感情。2.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写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情感。难点:把握诗文基调,提高自己的鉴赏诗文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 母亲》。

二、先学环节

(一)了解作者,并完成相关测试。

走近作者(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二)走进文本(大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下面题目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查字典,寻求同伴解决)

(三)自学检测(相信自己,顺利过关)

1.作者作品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2.给加点字注音。)菡萏(hàn dàn)攲斜(qī)荫蔽(yìn bì)并蒂(dì3.展示朗读

每个小组推荐一人朗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其他小组作评价或者示范。

三、后教环节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组鉴赏5-7段。

提示: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探究

1.5-7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作者怎么就会想起了母亲呢? 可能问题穿插:

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①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②作者怎么就想起母亲了呢?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A、结合图片分析,荷叶本身是脆弱的,但是在保护红莲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敢,正如母亲的身体是柔弱的,但是当她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时,会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B、“雨点不住的打着”,说明雨势很强,但是在荷叶的遮挡下,这个暴雨却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可见,荷叶的护莲力量之大。由此想到,雨点就如那困难、挫折、磨难、烦恼等(心中的雨点),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③是啊,作者看到荷叶护莲,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就如那荷叶一样,保护着像红莲一样的作者。那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

资料引入: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我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我顿时泪如雨下。母亲就是这样,就是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还是想着女儿。

1930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杨福慈告别人世。

冰心将母亲为她保存了30年的、自己出生时第一次剃下的胎发,以及她在燕京大学获得的金钥匙,一并葬了。

回首往事,冰心由衷地赞美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稍作分析,冰心的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的女儿。④于是乎,作者发出了发自肺腑的呼唤:(出示)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⑤“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让学生展示。

联系到借物抒情写作方法。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同学们打开课本P199、P201阅读: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善于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当堂训练(学以致用,回报母爱)(个人完成后先组内反馈交流,选择优秀的在班内展示共享。)

模仿课文最后一段,以具体的形象作喻,完成下列句子,感悟母爱。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 _ _;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_ _。结束:

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反思

结合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学习和思想启迪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方向。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4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过程与方法:

(1)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 难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教具准备】测量维生素的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常言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

生: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开始翻书查找有关内容。涌跃回答。

生:我觉得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水份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我还知道新生儿的含水比例高于成年人。瘦的人含水比例高于肥胖的人。

师:不错。这位同学的知识面挺广的。水,除了是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师: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多喝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无机盐而患病。这不,就有一位同学患病了。

生:(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

以个人小品的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而患病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同学诊断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体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啊!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症状就可消除了。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也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忙诊断的吗?

生:气氛非常活跃。

师:注意引导学生的诊断。同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

师: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我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学觉得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情况就消失了。

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生:因为他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们 将它列为“第七类营养素”。

引导学生看书P28-29:

学生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不错,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

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

生:回忆种类。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什么食物都要吃一点。

生:我觉得我们胆子比以前大了。

师: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的合理饮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业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的作用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维生素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不错,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了颇多的收。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各种图表和数据的能力。需要加快授课节奏。

【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

重点:“伴你学”25页的18、19题。

难点:“伴你学”25页的19题。

【教具准备】

“伴你学” 【教学过程】

1.先复习课本。

2.学生独立完成“伴你学” 3.老师重点讲解,单独点拨。4.小组讨论,互查。5.当堂小测。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古诗三首第2课 篇5

1.借助注释学懂<示儿)的诗意。

2,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默写三首古诗。

1、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默写三首古诗。

1、复习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知道了诗人是因为什么事而难以入眠。

2、揭题释题:①读题后指出,这是陆游85岁时所作的绝笔诗。也就是诗人用诗写下的遗嘱。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3.引导自学。

(1)低声自由吟诵。

(2)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教师点拨。

元:通“原”,本来;

但:只;

定:平定、收复。

无:匆,不要;

乃:你的;翁:父亲。

(4)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再说诗的大意。

(5)思考:读了《示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背诵并默写三首诗。(完成作业奉上第3题。)

6.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中(4)小题、第2题,有兴趣的学生可做第4题。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6

教材: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目的: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过程:

一、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提出问题:若,则得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sin22sincos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tan2

2tan

1tan2

cot2cot21

2cot

剖析:1.每个公式的特点,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

4是8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3.特别注意这只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cos21cos22,sin21cos22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三、例题:

一、(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1.sin2230’cos2230’=1sin452

24

2.2cos2

81cos2

42

3.sin2

28cos28cos42

4.8sin48

cos48

cos24

cos12

4sin24

cos24

cos12

2sin12

cos12

sin6

12

二、1.(sin

512cos512)(sin512cos5555312)sin212cos212cos62

2.cos4

2sin42(cos22sin22)(cos22sin2)cos3.

11tan11tan2tan

1tan2

tan2

4.12cos2cos212cos22cos212

三、若tan  = 3,求sin2  cos2 的值。

解:sin2  cos2 =

2sincossin2cos22tantan21sin2cos21tan2

7

5例

四、条件甲:sina,条件乙:sin2cos

a,那么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解:sin(sin2cos

2)2a即|sin2cos2|a

当在第三象限时,甲乙;当a > 0时,乙甲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五、(P43 例一)已知sin513,(,),求sin2,cos2,tan2的值。解:∵sin513,(12

2,)∴cossin21

3∴sin2 = 2sincos = 120

169

cos2 = 12sin2119

169

tan2 = 120

119

四、小结:公式,应用

五、作业:课本P44练习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7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 This is Zhang Peng.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2、能用What are you doing? I am…互相通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3、了解字母组合oo , ou , tr , tw 的发音规律及其例词的读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What are you doing ? I am….的书写。

2、难点是句子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字母 组合oo, ou, tr, tw 的发音规律。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播放本单元第一页歌谣的录音,学生跟录音说唱。

(2)日常用语会话。

2、预习

(1)做拼写游戏:教师提供一些打乱字母顺序的单词,让学生排序并正确拼读单词,如:r,I,a,d,e,n,g

(2)请几组学生表演Let’s talk 部分的会话。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简壁画,问:What is he/she doing? 引导学生回答:He /she’s singing/ dancing/playing ping-pong/drawing pictures/playing the piano.(2)教师在简壁画的外围画一幢房子的轮廓,提问:Do you know where it is? Where are the children?自然引出Children’s Center

(3)教学: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the Children’s Center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

(4)教师说:Now, Zhang Peng calls John.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Listen.教师 放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5)教师向学生展示本部分的挂图,对This is Zhang Peng 的用法作必要解释。告 诉学生打电话时若想告诉对方你是谁,不能说I am…而应该说This is /It’s…。

(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Pronunciation

(1)出示单词:cool , goose , school ,boots 让学生读一读,试着找出oo 的发音规律,然后教师出示字母组合ou 和单词soup,一起归纳发音规则。同法学习字母组合tr , tw 的发音规律。

(2)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看图片理解句意。然后,请几名学

生试着朗读饶口令。

(3)教师出示一些包含字母组合oo,ou,tr,tw 的单词,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检测学生 掌握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情况。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8

教材: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其性质以及它与指数函数间的关

系,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过程:

一、复习: 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二、从实例导入:回忆学习指数函数时用的实例。

细胞分裂问题:细胞的个数是分裂次数的指数函数y2x反之,细胞分裂的次数是细胞个数的函数

由对数定义:xlog2y即:次数y是个数x的函数 ylog2x

定义:函数 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它是指数函数yax

(a0且a1)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定义域为(0,),值域为(,)。例

一、(P87例一)略

x

x21

二、求函数y1

5

2和函数y12

2(x0)的反函数。

x

解:11

y2∴f1(x)log1(5x2)(x2)

5x2

1

21

2

y2∴f1(x)2)(2x5

1(x)

2三、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以对数函数的图象只须由相应的指数函数图象作关于yx的对称图形,即可获得。同样:也分a1与0a1两种情况归纳

以ylog2x与ylog1x为例

y

y

y=x y=xy=log2xo

x

o

x

y=log1x2

三、作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1.ylog2x2.ylog1(x2)

y y1

1 o

x

o

x

四、对数函数的性质

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见P87 表(从略)定义域:(0,)值域:R过点(1,0)即当x1时y0 当a1时 单调递增当0a1时单调递减

由图:a1时x(0,1)时 y0x(1,)时 y00a1时 x(0,1)时y0x(1,)时y0 例

四、例五(见P88例

二、例三)

五、小结: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篇9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那么知道

(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二.教学求实际距离.1、指名分析例2,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求苹果园到四惠东站的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苹果园出发到四惠东站的实际距离。

3、尝试,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生:“7.8÷1/40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4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7.8×40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教材第54页

做一做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想一想::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2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4.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课前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同学们有的想到济宁周边游玩。出示:课件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米箩煤矿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闭关自守-闭关自守的故事-闭关自守的寓意-闭关自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