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周至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益做法和启示

2024-08-12

西安市周至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益做法和启示(共1篇)

西安市周至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益做法和启示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西安市周至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益做法和启示

作者:郭党科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4期

【摘要】周至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本文介绍了周至县农业发展现状,农技推广工作好的做法,以及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农技推广;做法;启示

陕西省是一个农业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推广“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技推广工作新模式,初步取得明显成效,作为陕西省农业大县的周至县紧密围绕这项推广方式,不断创新推广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的活力和效率,并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尝试工作,效果较好,值得学习借鉴,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周至县农业发展现状

(一)区位优势明显 周至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千米,平原面积70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3万亩;全县9镇13乡376个行政村,总人口67万,农业人口59.08万人,是陕西省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果品基地,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

(二)农业板块结构日趋优化 目前形成了猕猴桃、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三大特色产业,南部沿山地带形成了名优果品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带;中部沿108国道建成总面积30.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6.1万亩精品苗木花卉基地,全县粮食经济作物比例4:6.(三)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 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47.36万亩,总产量28.72万吨;猕猴桃栽植面积30.7万亩,总产量1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2万亩,总产量15.2万吨,农业农头企业5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12家。

二、农技推广好的做法

(一)农技推广工作体系现状

全县农技推广体系相对健全,一是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有县农技站、植保站、畜牧站、土肥站等以及22个乡镇农技站;二是分布各个乡镇的农业龙头企业、民间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也承担着推广任务;三是近几年建立的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示范村,这些单位发挥了很好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县农业局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状况,在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中对每个岗位的专业设置、人员编制、工作任务等进行了细化公布,农技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推广类容竞争上岗,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的推广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评价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最低分数限额待岗。

(二)创新农技推广体系的主要做法

1.积极推行“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技推广工作新模式地处关中腹地的杨凌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陕西省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涉农院校的多方配合下,杨凌示范区积极推行“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技推广工作新模式,其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与其相邻的周至县也在积极推行这种新模式,在市县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农业交流合作关系。在高校农业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指导菜农和果农按照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规范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经营”战略,形成了以专家教授为总监,县乡农技员为骨干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抓生产的推广模式,实行“三五制”方法,即每名专家负责5个示范村生产技术,每名技术员负责5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户菜农进行规范生产,技术推广效应明显,农户普遍受益。

2.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实行多元化建设

(1)重视乡土人才,推行乡土人才聘用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村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他们逐渐成了掌握农业科学的行家能手,他们是基层农业示范、推广的生力军,全县共有乡土人才200多人,政府部门对他们建档立卡,根据其意愿,实行聘任制,持证山岗,以绩取酬。

(2)近年来,陕西省启动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工程,每年为乡镇分配农技类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县乡政府非常重视这些高素质人才,每年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去高等院校和农业发展先进区县交流学习实践,努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些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教育的骨干力量。

(3)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技干部整体素质,自从市上启动实施学历教育工程以来,农业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农业干部分批离岗进大专院校学习,提升学历水平,现在全县农技推广干部大部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4)市县政府每月定期联系涉农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授课培训,把授课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重点培训农技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种植业大户,让他们迅速掌握先进实用技术。

3.实施和完善农技站的项目建设工作

县上重点扶持农技站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县农技站建设按照县建县管、突出宣传、教育、培训的原则,完善强化了人员工作室、电教培训室、化验检测室、信息咨询室、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场(点)、人员管理六个方面的工作,乡镇农技站也比照县上的建设模式,进行了完善和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创新培训方法,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制

在农民技术教育的形式上,采取集中、示范、分散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高农民素质,在教育内容上,重点加强农业现代意识教育、技术常规教育、绿色证书教育,提高广大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最近几年,相继实施了农民阳光培训工程、学历教育培养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工程。

农技服务内容转变为“农民需要什么推广什么”,继续以办讲座,办培训班等传统方法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的作用,同时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互联网等信息查询等手段提高农技的普及应用率。

5.重视科技示范点(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科技辐射带动效应

全县农业板块化明显,县政府相继建立了一批蔬菜、猕猴桃、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基地),以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培育农业农头企业,通过示范园区(基地)引进农业加工企业、协会、种植业大户,使之逐渐孵化成为农业农头企业,并采用“农头企业+科研+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使小生产变成大规模,使农技推广、农业科研、教育同步发展,缩短了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加快了农技信息的的集成和传播速度,从而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全面推广。

6.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建设

县农业局根据国家农技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农技推广条例,依法规范了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推广行为,同时加强了农技干部政治理论、专业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学习常态化管理。加强基层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使公益性推广机构具备办公场所、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改善推广条件和手段,鼓励农技人员经常深入农村、农户、农田,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

三、农技推广工作的有益启示

(一)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建立农技人员专项岗位津贴,改革和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将农技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相联系,按岗定酬,以绩付酬。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主管单位应把推广项目细化、量化,严格按照业绩考核,并形成长效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来。

(二)巩固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的推广服务组织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巩固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的推广服务组织。一是通过强化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实行垂直管理的乡镇农技站,加强农技公益性推广服务;二是利用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生产及营销服务体系的平台开展一般性技术服务;三是通过农资经营的企业、种植业大户、中介机构开展经营性服务和与之配套的技术服务。

(三)积极探索推广“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建议省市政府统筹协调农业、财政、科技、各地涉农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定期召开农技重大项目推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凝聚农业科技力量,组装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及时向基层传播。

各地涉农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应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下,牵头组织大学专家和基层农技力量,形成推广团队,指导基层农技队伍开展工作。

基层农技推广干部要组织密切涉农企业、专业协会、种植大户等各方面的关系,着力构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农民看得见、学得会、能受益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建设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效应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建立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制度

省市农业、教育、科技部门应积极协调地方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关系,引导高校教师、农业专家定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教育、科研工作的普及工作;同时帮助地方政府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家交流合作关系,实行校、县(乡)结对帮扶。

上一篇:投标单位诚信承诺书下一篇:煤矿党支部书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