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作文

2024-09-08

艺术品的作文(共16篇)

艺术品的作文 篇1

我家的那对工艺品是我们在国庆一日游时买到的。在我家的电视柜上。

那对工艺品差不多有一个半水杯那么高,整个工艺品由玻璃制成。这就是一对淡蓝色的天鹅。

这对天鹅的眼睛是由小黑点构成的,只要近一些看着那黑黑的眼睛,就会从那黑黑的眼睛中看出一些忧伤和不知所措。那对天鹅抬着头,仰望着天空,好像有什么愿望在它们心里打转。

它们的翅膀搭放在身体上,再加上它们头的造型,像一个正在思考问题的人,而不是动物,不是天鹅!

它们的嘴凸起来一些,红红的,紧闭着,让人感觉里面流动着真的血液,不像是被人涂上去的颜色!

看着这只栩栩如生的天鹅,我仿佛看到了池塘边,一只天鹅展开双翅,有月亮的照耀下,仰起头来,看着黑色的天空,发出一声声凄凉的叫声,在这没有人的山谷里,想起了回音。

这对淡蓝色的天鹅让我有了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破灭的印象。

艺术品的作文 篇2

一.教师范改

1、精批示范。教师的批语要精当, 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 三言两语, 切中要点, 指点迷津, 使学生有所知, 更有所悟。批改作文时, 一定要惜墨如金, 不要用教师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 硬去拔高。如此每篇改动不多, 万绿丛中一点红, 吸引学生对教者所绘几朵“红花”情不自禁地赏析, 从而受到启迪, 获得教益。

2、突出重点。批改要突出重点, 不能面面俱到。如果面面俱到, 就可能将学生习作批改得“体无完肤”, 使学生望而生畏。如何确定批改重点呢?一般来说, 每次作文的主要要求, 应是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具体而言, 可以是结构安排, 可以是记叙顺序, 也可以是人物描写, 还可以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

3、有的放矢。批改应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 有的放矢。或“改重于批”, 或“批重于改”。对言之无物的, 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 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 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 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 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 把文章写通顺, 而不宜提更高要求;对优秀习作则宜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优点, 因势利导, 扬其所长。

4、提示方法。作文批改, 不应只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 更应该巧借精当的批改, 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 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 给学生提供模仿借鉴的依据, 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使学生学到批改之术。作文不能言过其实, 说空话假话, 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的修改中学到方法, 而且还学到写作文不能言过其实、要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知识。

二.学生自改

作为一名学生, 更要重视修改这一环节, 修改文章, 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作文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

1、读。每次作文练习, 初稿完成后, 可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 边读边修改。如果是平日习作, 最好不要马上改。因为他们刚刚写完作文, 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 挑起毛病来, 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 效果会更好一些。通过朗读, 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朗读之后还要默读, 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 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 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

2、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 与主题无关, 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 应当删除。 (2) 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 (3) 内容重复的, 哪怕再好, 也应删除。 (4) 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

3、增。需要增的有3种情况: (1) 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 内容单薄的, 可以增加内容, 适当扩展。 (3) 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 可增加描写, 使之生动。

4、改。需要改的有3种情况: (1) 改动不大, 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 应当改。 (2) 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要使文章首尾呼应, 能使人一读便明了。 (3) 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 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 文章就活泼了。

三.交换互改法

交换互改法就是把自己的作文本同其他同学交换修改。交换的对象可以是同桌, 可以是小组内的, 也可以是找你喜欢的同学。主张优差生搭配互改, 让优生帮助差生找出优点, 带动差生学会自改习作和互改习作。在互改时除按自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外, 还要注意对方选材是否真实, 有没有按习作训练要求作文。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否突出主题, 语言是否精练、生动。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讨论、辩论, 阐明见解, 提出修改意见。

作文命题的艺术 篇3

长期以来,作文命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叶苍岑教授曾一语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主要原因是出题不当”,“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出好题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关键是所出题目”,“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由此看来,只要我们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寻求作文命题的规律,把题命准、命活,就能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那么,作文命题怎样才算恰当、科学,才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呢?

首先,命题要切中心理。教师在命题时,应下功夫去找寻学生作文的“兴奋点”,令学生乐写、爱写。“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老说得好,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精辟论述,正道出了作文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乐于作文,才能写出好作文。可见,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能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

其次,命题要突破常规,新颖独特。生活中,信手拈来皆题目,但命题必须突破常规,以新的独特眼光,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像《我的父亲》、《一件难忘的事》虽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陈旧、概括性强,学生早已厌腻,难以产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倘若改成《父亲的欢笑》、《我伤心的泪水》,命题变得具体、新颖,易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引发学生倾吐真情。再如我们可以更新传统命题的角度,如《享受孤独》,传统认为“孤独”是痛苦的、消极的,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孤独,并且要享受孤独,这个命题有新意,也符合实际。

再次,命题要贴近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写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设法触碰学生情感的神经,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论能论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文思,写出好的文章来。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还要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延伸触角,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丰富生活积累。如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9·11恐怖事件,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中国足球走向世界,道德教化,反腐倡廉,国际体育赛事等社会热点和国际国内大事均可入题,使命题与社会、世界(时代)接轨,把学生视野由家庭和学校引向社会、引向世界。

第四,命题要灵活。作文命题的时机、方式和要求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不要机械盲目地依纲据本。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例如:今年元月,我们这里下起了雪,同学们面对这场久违的雪,心情异常激动,那天上午原本不是作文课,但看到这种情形,我随机应变,要求学生就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结果,学生在“雪”带来的兴奋和喜悦中,灵感四射,文采飞扬,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还有不少人写成诗歌,着实让我感到欣慰和震惊。

第五,命题要利用教材。利用教材,向文索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读写结合;又可走出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无疑是作文命题的一种好途径。结合课文进行作文命题,大致有几种形式:

1.改变文体。改变文体就是改变原课文的体裁。如把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一般要求忠于原作主题和主要内容,并在内容、情节、细节、写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既促进了课文的再阅读,又从课文中掌握部分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综合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2.模仿课文。模仿课文就是依文仿写,借鉴章法技巧。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拾可得。模仿是学习、借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大凡成功,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依文仿写,主要是通过命题让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布局乃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些“章法”、“技巧”、“套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但模仿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少走弯路甚至歧路。

我喜欢的艺术品作文 篇4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她来到我的身边,这是一个即将升入高中的姐姐送给我的礼物。大家可能很好奇,“就这小破笔筒,有啥可喜欢的?”我眼中的小笔筒,高12。5厘米,长10厘米,圆锥形,她穿着一层无比透明的玻璃,一座微小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耸立着在其中,里面充满了不知名液体,液体里布满金色的小沙粒,你拿住她轻轻摇晃,那些金色的沙粒“铺天盖地”缓缓地下落,就像冬日里漫天飞舞的白雪,我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我好喜欢,她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艺术品。

俗话说得好,“漂亮的东西不好用”。而这个小笔筒却着实给这句话有力的一击,不管是多粗或者多细的笔都可以轻松地插进去,还不占多大面积,可以随意放置。何况笔筒装载着姐姐对我深深的情谊,殷切的期望,我能不喜欢吗?姐姐快过生日了,我在妈妈的陪伴下精挑细选了礼物,姐姐好兴奋,拿着礼物一顿猛亲,笑得我肚子都疼了。姐姐毕业前送给我笔筒,希望我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姐姐初中成绩名列前茅,我更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追赶姐姐。

我最喜欢的艺术品作文 篇5

丝网花,它算种艺术,颜色多:有红的、蓝的、黄的、紫的等等。如果要做,首先需要-个圆形的模型,一根铁丝一圈绿色的胶布,几根绿色的铁丝杆。把铁丝缠在模型上,把多余的铁形剪掉,把丝网缠在铁丝上,做好花蕊,再把花瓣儿贴上去下面和花茎粘好,一朵就做好了。对了,人们穿的`旧丝袜洗洗也能做成丝网花。

丝网花可以装饰屋子,把它放在空花瓶里,会像真花一样,使屋子更加的明亮。可别小看了丝网花,它还能当发卡呢!找一个上面没有任何装饰的发卡,然后做一个较小一点儿的丝网花,用胶水把丝网花沾在发卡上,就成了“丝网花发卡"了。丝网花做好后,可以用胶水儿贴在文具盒上,这样可以使文具盒更加好看,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丝网花,贴在笔上。看着很好看,人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好!

漂亮的剪纸艺术品作文200字 篇6

这些剪纸的作者用她那双神奇的双手把机灵的小老鼠,憨厚的老牛,威武的老虎等都剪得惟妙惟肖。好像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再同我交谈。

我细细地观察这些剪纸,每一张的花纹都不同,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艺术品的心灵。

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艺术 篇7

众所周知, 作文的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 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个有效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笔者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十几个春秋, 对于作文教学的无奈也深有感触, 在这里就作文的批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修改, 完善习作

作为教师和学生, 我们都要认识到, 修改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鲁迅先生在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何其方也说过:“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往今来,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但在我们的教学中, 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实:学生草草地写完作文, 也不多看, 更谈不上修改, 上交之后便万事大吉, 其结果便是“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作文中, 应鼓励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通过修改写出合格的好文章,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尊重学生, 多批少改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人在取得进步并对更高的目标‘有盼头’的时候, 会更加努力, 产生前进的内驱力。”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心智发展还未成熟,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 保留作文本来的风貌,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 逐渐产生对写作的好感。相反, 如果对学生的作文修改得太多,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另外, 教师如果对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过多, 就可能在无意中把自己的意念掺入了学生的作品, 这样, 原作中就少了份童真童趣, 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 难免会泄气, 久而久之, 对写作就会多一份畏难情绪。望而远之, 这对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显然有害而无益。

三、多点关爱, 加强指导

在批改作文时,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在评语的使用上, 要讲究艺术性, 多点鼓励多点爱。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 一定要看在眼里, 表现在批语上,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 他们才能对写作抱有一份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一分为二, 坚持全面性, 用各种学生于善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不足, 少用命令的口气, 多一点心平气和。娄淑芳在《改革作文批语, 体现人文关怀》中为我们论述了较为艺术的批语写作方法:“多点鼓励”“加点夸张”“来点幽默”“带点商榷”。这些要求其实就是指正学生缺点的“药方”。

四、方式多元, 学生参与

写作批改的方式有很多, 合理组合或是选用合适的方式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批改是我们最常用最传统的批改方式。传统的观念认为, 教师全批全改就是对学生负责, 因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都是教师自己奋斗在作文批改的这片天地, 但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教师费心劳神写出的批语, 学生往往不会太在意, 久而久之, 教师的批语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 毫无针对性, 这样的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为了提高批改实效性, 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其实, 除了全面批改外, 我们还可以试探一些别样的有效途径, 譬如重点批改和当面批改。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对学生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给学生改作文,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 向学生问问题, 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 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无论是重点批改还是当面批改, 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拿捏好尺度。

教师自己批改, 有时效率相对较高, 但是过于程式化, 有时也会造成“教”和“学”的割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也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批改作文, 教师不能绝对放手, 要把批改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有据可依, 在具体的批改中, 也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 如分组互改和自批自改等。无论采取哪种修改方式, 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一定的修改方向和重点, 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 也应该问问为什么改, 怎样改才合适, 这个习惯要养成。

总之, 作文批改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全面的统筹和规划, 从大局着眼, 选好合适的方式, 尽可能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师生在一起心贴心地进行评价和讨论, 让写作变得不再陌生和可怕。只有这样, 学生才乐于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2]娄淑芳.改革作文批语, 体现人文关怀.

[3]叶圣陶.“教师下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叶圣陶.端正文风.

[5]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作文教学的模仿艺术 篇8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善于模仿,进而达到自然纯熟的境界呢?

一.偷其字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期望于我们的写作能力,最初步而又最切要的,是在于能够找到那些适合的‘字眼。”找到适合的字词句,其目的是借鉴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中考满分作文《荷叶来了》凭借几个标志句结构全篇:1.“小时候,你是荷叶,我是红莲”;2.“现在,我是荷叶,你是红莲”;3.“母亲,你的荷叶来了,那是你挚爱的女儿正走进你的世界,我要你的世界也香气四溢”。第1句为直偷,直接引用冰心诗《荷叶母亲》中的诗句“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表达对至深母爱的赞美。第2句仅改变词序,为换偷,表达女儿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可贵的是,其与第1句照应,且生成新意,凸显主旨。第3句,小作者“偷”巧化用了《纸船》“那是您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中的字句,读来深情脉脉。小作者能同时化用冰心表达母爱的两首诗《荷叶母亲》和《纸船》,是为合偷,文章感染力愈发浓烈。

其实,不管是直偷、换偷,还是合偷,大量的阅读与并做适量的摘抄和积累才是偷其字的前提与保证。对于中高考学子而言,诵读短小精悍、情理交融的诗歌和美文,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仿句、扩句练习,方可保证创作过程中“拿得出,用得上”。

二.偷其意

意,有心思、情态等义项。偷其意,正如一位满分作文的北大学生所言,重在从生活出发,用他人之情,勾起我之情,用他人之事,引出我之事,启发灵感,演绎成自己的文章,并达到情真意切、感染读者的效果。

确实,对于课余时间不足、个人阅历不丰的学生而言,化用范文中的题材及其写作手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呵护》中有一段文字:“只见母亲瘦小的身影努力地挤进了人群,又努力地挤到柜台前……母亲举着两个杯子艰难地转过身,侧着身子,逆着人流挤出来,脸上挤得红红的……那一瞬间,周围的一切都凝固了,只剩下母亲那高举着两杯奶茶的艰难的身影在我眼前鲜活地闪动着。”很显然,该篇作文从题材、语言到情感,无一不是模仿朱自清《背影》创作而成。母亲买奶茶的背影,事情之真实、语言之纯朴、情感之深切、模仿之智慧,无一不打动读者,进而直取满分。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课内外题材与学生生活较为接近的经典文章或文段,深入挖掘并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切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激起自身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此时,加强仿段、仿文要求,让学生仿写出自己真切感人的情感生活,便水到渠成了。

三.偷其气

《辞源》“气”条②释气节:志气和节操。韩愈提出“气盛言宜”,指出作文必须先养气。

历史上写《满江红》的人不少,唯岳飞的词作流传最广,凭的是为家国天下着想的高远立意。再如,青年杜甫之所以著名,凭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浩然之气……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理想、最有创造精神的人群。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不是以见识超群、文气过人而拔得头筹的。如《赤兔之死》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成“气盛言宜”的高考满分名作。

青少年应该如何偷其气呢?作家李建永在《读书养气》一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读书建议:一是杂学旁收,大量读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二是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这样就可以养豪气、灵气、平和之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自身气足,学养丰富,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冰心曾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在学生高高兴兴地模仿经典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领悟并运用偷其字、偷其意、偷其气的方法要领,最终达到行云流水、姿态横生的自然纯熟的境界。

我喜欢的艺术品作文400字 篇9

在我们家厨房的橱柜里有一个醒目的盘子。这个盘子是我的妈妈买回来的,妈妈一直摆放在我的家中。这就是我喜欢的艺术品。这个盘子是正方形的,与其他圆形的盘子不同。一大片的白色中,有被雕琢的很漂亮的蓝色,整个搭配的非常协调,越看越像古代皇上用的盘子!

这个盘子是青花瓷的,表面非常的光滑,冰冰的、硬硬的,但是能让我爱不释手,就像捧着一个聚宝盆。那蓝色的花纹有点透明,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活力。真是十全十美呀!这个盘子花纹较为简单,跟电视中的青花瓷瓶子的花纹是差不多的;这个盘子不是那么的鲜艳夺目,而是一般的白蓝相间,让人感到生机盎然、心旷神怡。这简单朴素的颜色比镶着奇珍异宝的盘子好得多,它以简朴、素气而引人注目。

盘子那朴素的颜色使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它的诞生是于陶艺工人那双勤劳得手分不开的。这个盘子,为我家的菜肴增添了几分姿彩,构成了:色、香、味俱全。因为陶艺工人丰富的想象力,必定会有更多人得到更美的艺术享受!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作文 篇1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1

它是件老黄牛工艺品,出自我外婆之手,我把它摆放在我家窗台上,它就这样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这是一头小型的膘肥的黄牛。近看,那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透过它那真诚的目光能感觉到它是主人最忠诚的朋友。一颗红色的珠子巧妙地穿在了它鼻子下面,是那么可爱。长长的尖尖的牛角长在头顶,看上去不仅可爱,还十分神气呢!

它望着你,似乎有话要说,却说不出来。它是多么希望自己变成一头真正的牛,那样不仅能帮人们耕地,还能在阳光下自由地玩耍。不过它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它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前,凝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鸟儿……把它们铭记在心。

小学作文批语的艺术分析 篇11

1.把握小学语文作文批语艺术内容

1.1理解艺术

小学生文学功底较差,辞藻匮乏,刚刚接触作文创作的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推脱拒绝,或者自觉写作水平不高,害怕教师的口头批评,久而久之形成抵触心理,同时,教师面对一个班的作业,任务繁重,不可能实现与每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指出每个人的写作利弊,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过程中,适当的批语,能够给予每个学生点拨,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心理,鼓励学生逐渐进行创作。

1.2激励艺术

由于小学生辞藻匮乏,作文的写作常常是伴有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述和内心丰富多彩生活的单纯表达,教师通过适当的作文评语,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通过文字的方式形成与学生内心的交流,一段简短而精彩的作文评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理解自己,关注自己,从中受到帮助和鼓励,树立写作信心和写作自觉性积极性。

1.3纠正艺术

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一篇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通过评语教师可以切中要点,指出学生作文中哪些词,哪些句用的方式不对,哪些词语哪些句式用得非常精妙,也可以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总体性评价,比如一篇作文写得虎头蛇尾,文章前段造势非常好,但是结局草草,教师可以直接指正缺点。当文章的中心点偏离题目时教师也可以直接指出该篇文章,偏离中心,并给出相关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评语,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扬优点纠正错误,逐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优化小学语文作文评语艺术落实

2.1欣赏型艺术评价

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恰到好处的词汇、引用或者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现了亮点,教师一定要不吝词汇,以欣赏性的眼光来评价,比如一些学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使用了超出小学生学习范围的词汇和句式,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评语中以欣赏性的眼光写出评语“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老师对你的聪明才智感到非常的高兴”又如学生整篇文章水平较高,教师可以欣赏性的眼光,写出“你这篇文章水平很高,继续努力!老师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知名的小作家”此种欣赏类的评语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其鼓励性,不言而喻。

2.2指导型艺术评价

教师在评语中不仅要指出学生在文章句型上的缺点、错误还要提出相关的建议,如果只提出批评,而不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传言往往是空穴来风没有真实的根据,人云亦云”这里面空穴来风这个词原本指的是有根据有依据的意思,而学生错误的理解成了没有根据、没有依据,教师在评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圈出词语然后在旁边书写错误,应该指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和正确用法,并且出相关建议。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再如学生在一段话中频繁使用一个词语“我们兴高采烈,小红,兴高采烈,小明也兴高采烈”教师就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指出是否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兴高采烈换成心花怒放等同义词语,避免单调。对于整篇文章层次感不强,结构单一,教师可以在评语中指出学生过渡形式过于简单,并建议学生阅读参考《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文章开阔思路。

2.3交流型艺术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常常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的表达,通过评语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如学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生病时,教师前来探望,教师的慈爱与关心跃然纸上,学生通过文章诉说了对教师的热爱和感情之情,教师可以写下这样的评语“你们都是老师最喜爱的孩子,希望你们以后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好好学习,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少生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爸爸妈妈总是说我不懂事,是不是我不听话?我是个坏孩子吗?”教师要通过评语及时进行辅导,“在老师心目中你一直是个好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你也一直是一个好孩子,在家里要多听爸爸妈妈的话多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内心的沟通并给与学生支持和鼓励!

3.完善小学语文作文评语艺术建议

对于写作,小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上都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评判文章的时候即不能单纯的表扬,也不能单纯的批评。单纯的表扬,容易使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单纯的批评,不利于使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产生抵触心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纠正写作错误同时树立信心。

另外教师也可以文字和口头进行作文评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一些小书签小本子的方式鼓励学生,一些小的实物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对学生来说,也是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物品,但只能作为作文评价的辅助方式,作文评价还是应以书写评论和言语评论为主,以实物发放作为辅助方式。

修辞艺术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篇12

一巧用修辞, 让题目靓起来

元人陶宗仪提出文章“起要美丽”。明人谢榛说文章“起句当如爆竹”。高考作文的开头, 如果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就能让它美丽起来, 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描述:“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 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 固请点之。须臾, 雷电破壁, 两龙乘云腾去上天, 二龙未点眼者见在。”作文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如果画好了“龙”而没有点“睛”, 那么这篇文章也不能脱颖而出。“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不仅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清楚理解文章的内容, 让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高考作文中, 修辞具有增强语言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能够把文章内容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举个例子, 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活是本无字书”“生活是五味瓶”。如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善行是什么”。如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微笑如歌, 善行如月”。如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痛并幸福着”“高尚与卑鄙”“有欲与无欲”。修辞手法拟出的作文题目, 不仅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活泼, 而且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巧用修辞, 画好“凤头”展才情

古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 并强调为文“起要美丽”。要怎么样刻画“凤头”呢?要做到开头别致小巧、新颖独到、引人入胜, 这样才能刻画好“凤头”。在高考作文中更应该画好。我们知道, 在高考改卷的现场, 任务繁重, 时间紧急, 而此时, 如果你的文章开头能写得好, 它就会吸引改卷老师的目光, 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你的作文增分。

高考作文里, 如何画好“凤头”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修辞。在作文的开头用好修辞, 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和气势。我们常说做一件事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开好头, 才会有后面的精彩。文章开头运用修辞还可以吸引读者,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高考作文开头也是改卷老师的关注点, 写好了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有得高分的机会。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因诚信酿造生活》中写道:“生活如酒, 或芳香, 或浓烈, 因为诚实, 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 或高昂, 或低沉, 因为守信, 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 或明丽, 或素雅, 因为诚信, 它变得美丽。”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加了文章的气势, 读起来朗朗上口, 增强了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使文章景象纷呈, 酣畅淋漓, 气势磅礴, 汪洋恣肆。

如高考满分作文《要化压力为动力》这篇文章中写道:“访风景名胜, 常见巨石下曲生一松, 昂然上长;听名人事迹, 常有坎坷中铸就辉煌, 光芒四射;遇敌侵、震灾, 常喜国人们空前团结, 抵御取胜……可见, 压力之下, 常生动力。生活中, 化压力为动力, 才会一跃而起, 一飞冲天!”它用了“常见”“常有”“常喜”这三个词和松树、名人、国人三种有共性的现象联系起来, 用排比导出一个结论“压力之下, 常生动力”, 并引出中心观点:在生活中, 我们要时时刻刻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一种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巧用修辞, 画好“豹尾”出气势

人们经常说, 做一件事, 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这是我们应该达到的要求。圆满的结束, 也就是事情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古人把它叫作“豹尾”。写文章也是一样的, 一篇文章好不好, 除了看它的内容和思想外, 要看它结尾能不能给人以启迪。高考作文里, 文章结尾好不好, 关系到作文的得分。因为文章结尾是改卷老师关注的一个重点, 同时结尾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只有写好了结尾, 才能有得高分的机会。好的结尾, 能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好文章的结尾, 特别是叙事文章的结尾, 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形象,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在文章结尾处可用比喻、拟人、引用诗句、排比等手法, 使文章更增气势, 让读者过目不忘。

比如善用比喻的例子, 2005年湖南高考一考生的佳作《那鱼那鹰那人》中写道:“鱼, 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鹰, 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我, 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结尾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倾诉情感, 文采飞扬, 含蓄而富有哲理。

如果用俗语、名言、歌词、警句、诗文作为结尾, 便会收到收束有力、余音绕梁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达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的一篇佳作《一双童鞋》中写道:“是啊!‘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啊, 一双童鞋, 超然一点, 幸福多多。”文章结尾作者引用了三句诗词, 给读者阐释了“超然般的幸福”的含义, 言简意赅, 精练有力, 可谓恰到好处。

以设问结尾, 不仅韵味悠长, 而且让人深入思考。举个例子, 像2005年甘肃高考佳作《米卢与孔明》中写道:“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愈发地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 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 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 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在文章结尾连续四个发问, 把作者对现代文明社会经过深邃而理性思考和深沉的品味体现出来, 而且这样的发问, 使人深省, 并引起警醒, 催人奋进。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作文600字 篇13

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夏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令人陶醉。

这幅画长70厘米,宽40厘米。你看,夕阳把天染黄了,每朵云都呈现不同的姿态,有的像鸭子,有的像狗,还有的像大大的树叶……再看看黄天下的树木显得那么“枯黄”,但还是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像一片黄色的海洋。在黄海边,有两户人家,在他们用红砖砌成的烟囱里,冒出滚滚白烟,可想他们正在做着美味佳肴呢!

在屋子的旁边,种着美丽鲜艳的花朵。栅栏,可是乡土人家必不可少的东西,他们用木头制成的栅栏围在小屋旁,为了防止恶狼或野猪。栅栏外,有一座用石头造的小桥坐落在小溪上。在小溪旁的花草丛中,放置着一只月牙般的小木舟,看来,乡土人家们是靠着捕鱼为生的呀!

在小溪旁,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这黄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西瓜,还有的像……啊!这座桥,这条路,这只船,这丛花,这群树,这栋房,真是如诗如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这美丽的世界:

我是土乡人家中的一员。我每天早上起床,就拿着鱼网和船桨去到小溪边,坐着小船划到小溪上,撒下鱼网。中午,太阳炎热的炙烤着大地,我们一家吃过午饭,跑到小溪里,去嬉戏,去玩耍,捉着小鱼、小虾、小螃蟹。多么自由,多么自在,无忧无虑的。到了夕阳落山之时,做着我们今天捕到的鱼虾。而我们几个小孩子,坐在小桥上看着太阳渐渐落山,真是太美了!晚饭做好了,天也渐渐黑了下来,群星璀璨,我们数着天上眨着眼睛的星星。但百星不如一月,今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哦,原来今天是农历十五啊。在父母的再三喊话,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中。我们直到睡觉时还流连忘返。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和月亮手牵着手,带领着一群星星小朋友做游戏呢!

艺术品的作文 篇14

针对艺术生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曾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过一些尝试。现就结合自己的尝试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 抓住兴趣爱好顺势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中职学校的艺术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比如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崇拜巴赫、莫扎特。老师就介绍他读相关的人物传记。当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醒学生做一些摘录并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日积月累,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养成了思考与写作的习惯。

(二) 利用教科书刻意引导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都是经典之作。当学习这些课文时, 教师可以刻意的进行引导。例如,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 教师给学生讲述“通灵宝玉”和“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束课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在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他们做好摘录笔记, 写好读书心得。教师通过这种刻意的引导就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了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阅读兴趣的生活, 学生才能积累起更加丰厚而又鲜活的写作素材, 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二、通过片段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篇完整的文章, 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的。学生通过练习把这些片段写好了, 写精彩了, 写起整篇作文来也就容易多了。

(一) 片段作文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压力, 学生乐于接受

片段写作因为训练目的明确, 要求少, 学生更易于选材, 更易于将精力集中在某一个方面。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整篇写作过程中因要全面构思压力大而思维受阻写不出东西。

(二) 片段作文的训练, 易于师生交流便于及时修改

一篇大作文, 中职艺术生写好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去修改, 而片段作文学生写完后, 教师会及时的发现问题, 汇总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写作习惯, 掌握一些写作上的技巧, 提高写作水平。

三、通过仿写让学生把握住文体特征和结构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文体进行写作。但一些学生总是写出四不像的文章。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通过尝试发现, 仿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仿写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在指导学生仿写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 仿写要找好例文

把握住文体的特征是中职生规范写作的关键。所以一开始教师要找典范的文章给他们作范文。比如议论文要让学生掌握好一般的论证结构, 提出合适的论点, 举出典型的论据等。例文不规范就会让初学者入不好门。

(二) 仿写要由易到难

教师应让学生从仿写结构简单一点的文章写起, 等到一般结构的文章会写后再让他们仿写结构较难的文章。如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领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仿写结构较复杂的文章来继续提高写作水平。写前可先让学生通过分析范文列出自己文章的写作提纲, 再让学生模仿例文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要领。学生写出的作文渐渐地也就有了章法。

综上所述, 面对中职学校艺术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首先, 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 去感悟, 去积累, 从而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其次, 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再次, 要让学生通过仿写逐步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特征, 从而提高整篇作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5.

浅谈新时期作文的教学艺术 篇15

一、变写为说,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令学生说作文而色变,因为写作文既要运用大量的词汇,又要琢磨语句,确实是令学生头痛的一件事。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变写作文为说作文,先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有的同学爱打篮球,我就让他说说怎样才能打好篮球;有的爱唱歌,我就让他说说怎样才能尽快地学会一首歌……这种训练,学生一般都很感兴趣,但这还不是最终目的,还应趁热打铁,再给出题目让他们说,可能这不是他们最好的领域,他们往往又会觉得无话可说,此时我则让他们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逐渐完善他们的作品,就这样一步步地消除了学生写作文的畏惧心理。

二、变学为仿,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尤其注意抓好学生仿写这一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仿别人的遣词造句,仿别人的谋篇布局,仿别人的立意,在仿中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如在学了《苏州园林》一文后,我让学生以我镇旁边的一公园“鹿鸣岛”为题写作,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以时间、空间为序写公园的特点、布局及其由来,从而吸引众多内外游客的到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优越性。这样学生在仿写中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就更加坚定了写作文的信心,提高了写作文的能力。

三、变信为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书上的东西总是对的,书上是这样写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学生们面对生活,往往会这样说。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创新就必须破除这种相信思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为什么不能质疑呢?比如在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我就让学生讨论于勒目前这种情况是真实的还是扮演的呢?他后来会不会发迹呢?“我”一家人对他的态度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在学了《杨修之死》一文后,我又引导学生质疑,杨修为什么会有那些异于寻常的举止?同学们通过合理的想象,争相发言,有的说杨修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华;有的说杨修和曹操有仇,但杨修对曹操又无可奈何,只能在这些小事上宣泄自己的不满。此时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他们迫切希望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这样就有了写作的动力。在一次次讨论和写作中,学生理解了文章,又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变静为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成天关在教室里,埋在题海中,自然会觉得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我将他们带进大自然,让他们能见到大自然的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观察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就会产生写作动机。如我组织学生春游、野炊、参加农村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无穷乐趣,然后以相应的内容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

五、变改促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往往扮演卖力不讨好的角色,我们非常吃力地为学生逐词、逐句、逐段地批改作文。然而,当发到学生手中时,他们许多都看也不看,根本达不到提高的目的,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假如我们将常用的修改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改,或者交换改,最后再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又能从写作水平高于自己的文章中获得营养,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为了不教。

作文批评的艺术 篇16

———作文批语的艺术

新城学校

魏朝明

时正假期,翻看故事集,有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阿城街里有一个秀才叫傅雅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善书法,只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有一次适逢大比之年,傅雅韶在参加乡试中,因考卷上的署名潦草一些,把傅字的一个点和一横连在一起了,冷眼看好像缺少一笔,结果主考官就没录取他。不过,在考卷上写了一个批语,“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傅字缺一点,中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笑过之余,我在思索,反省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虽说不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批语,但每次作文后的批语有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受益匪浅。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作文批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因为它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切实的指导,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我们教师必须用好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自信与快乐,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发展性课程的永恒追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批语艺术。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首先,习作批语应注意什么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文批改要因年龄而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生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其知识经验等方面不足,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就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功底还较薄弱,无论是记事写人,说明抒情,思路都比较狭窄,观察事物不够细致入微,联想和想象也不够丰富形象,这这件事说理时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够丰富确凿。所以我们老师批改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其次要求更多的技法如,布局谋篇等。所以作文批改得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才对找准批语的定位。

第二、作文批语因性别而异

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差异也非常明显,表现在作文中也是如此,例如:在文体上,男生比较喜欢写说理性的文体,逻辑性比较强,而女生偏好记叙文和抒情散文,重形象性强;在取材上男生胆大,取材广泛,而女生心细则多取材身边的日常生活。此外,女生文章以长见称,且辞藻华美,内容丰富多彩;男生的文章则偏短却有力,言辞质朴,见解深刻。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两性的差异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指导中要正确区分,分别对待,且不能强求。且由于女生对老师的评语更敏感,所以老师在指正时就应该以肯定鼓励为主,男生就可以直接建议主,保有鼓励,强调指导性。第三、作文批语因材而为

作文批语是专门写给学生看的,不是写给领导检查的,也不是教师自我欣赏的,它应该以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确有所得为目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给学生以实实在大的帮助。而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作文上的心理障碍,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无论作文写得如何,教师最好是从激发写作的角度多加勉励,尽量挖掘出学生作文上的一点闪光点或是进步,并且及时给予热烈的赞扬。这样他们的自信就增强了,以后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的。

当然作文的好坏应一般总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那么作文的批语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写就行了呢?不,其实批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所教班级我曾经有过一次关于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反感的评语是“优(A)、良(B)、中(C)、差(D)”或一个简单的“阅”字;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希望在评语中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好作文批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信心,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第一、要亲近自然而不失温馨: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近年来,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有意识地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和亲切温和的语言写批语,学生读了这样的批语,就像春风拂面,心里产生共鸣。我称这样的批语为“温馨批语”,如《童年趣事》批语 丽娜同学:读了你的文章,感觉你的童年过得是丰富多彩的,你真幸福,你写的事情很详细,说明你是一个心细的人,但是,此文你只要选择一件事,并且突出一个字“趣”就行了,记住了,作文里写的事情不于多,在于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把中心突出即可了。老师相信一个细心的人作文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们同学记住了我写的评语,后面的作文她就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了。

第二、批语不要概念化,不可笼而统之: 象常见的批语“语言不通顺”“结构不严密”等。应该把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一一写清楚。如一篇作文出现了病句:“在参加科技竞赛颁奖大会后,对我们启发很大”,批语不是笼统的说“此句不通”而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缺主语。‘在······后’是介词结构,不能做主语。改法有两种,一是把原句改为‘······我们受到很大启发’,二是删去‘在参加’和‘后’让‘大会’作全句的主语。希望你再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有类似的毛病。”这样的批语,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

第三、用赏识的眼光批改,鼓励为主。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一篇几百字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人们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鼓励的艺术,有时候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第四、批语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要求; 批语要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感到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如,七年以叙事为主,八九年级,要求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学习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有位老师给学生的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写了这样的批语:“文中三次写到自己的心情,分别表达了惊讶、激动、感激的感情,一次比一次细致。但文中小女孩的神态写的没有变化,三次都写了瞪大的双眼。试着多想一想,把后两次的眼神写出来。”学生读后,明白了主要优缺点,也懂得了怎样提高,这样的批语针对性就比较强。

上一篇:建筑垃圾处置计划下一篇:五中全会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