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2024-09-08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精选8篇)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1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后,我市工商局迅速行动,及时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活动热潮。

一是进一步理解了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拥护党的四中全会精神。

依法治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持续深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践行“两个健康”,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用xx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工商工作,用法治观念武装头脑,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执法监督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以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把全会要求贯彻在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把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到新的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引导民营企业遵纪守法经营。

二是把学习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如何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得到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可,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基层商会,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树立“三个理念”,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工商联干部要始终树立三种理念,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便是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更好地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牢固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高度负责的理念。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虚心听取群众和企业对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遵循和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切实对群众、企业负责。

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企业利益放在心上,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倾听群众、企业呼声、关心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这样才能得到群众、企业的拥护和支持,使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在工作中切实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努力为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和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把学习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商工作中,不断提升法治化工作水平。

今后我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以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把全会要求贯彻在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做好消费维权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把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到新的水平,确保广大市场主体严格履行规定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的具体行动中传递工商机关的正能量。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2

1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著名论断

1.1 人类共同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0世纪后期,人类工业化文明成果越来越多,人类也越来越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裂痕。在《寂静的春天》中,崇尚田园主义的蕾切尔·卡逊指出:“人类处于成败十字路口的关键。”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致辞时说的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牢记这个万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人类共同体概念,这个地球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国际社会要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所处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人作为这个系统内的寄生生物,城市是这个系统内的寄生者,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这个系统内部的“平衡”,这与康芒纳的“有机整体”概念所见略同,以人为本是技术生态化的核心理念,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是技术进步应该遵循的原则。

任何企图滥用技术,以碧水蓝天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共生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卡逊认为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北京举办亚太经济论坛时的蓝天白云,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因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我们强调“共生”而非“人类中心”,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重要,以至于共生这个和谐的关系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前提。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低速增长已经被中国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无论是高速发展经济还是保持经济中低速增长,其深远意义都是为了“让各国人民共享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1.2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习近平曾多次论述“政治上的绿水青山”,我党推行三严三实教育就是要告诉人民政治上的雾霾一定会清除。但这里更主要指生态环境方面,这“两座山”之间有矛盾,这几个关联词之间的递进关系,生动地为我们展示出两座山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我们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能够实现代内代际的平衡才是良策,而且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资本。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时变成现实,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任重而道远。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年底视察江苏时所强调的经济和生态文明同时上台阶一样,“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1.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作出的最全面和最深刻的概括,这个理念为了把我国经济建设的质量推向中高端水平,推动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我们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环保的地位空前提高,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绿色”列入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将这个目标进一步指向“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永续发展”。早在2012年底,习近平考察广东时就说过“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

2 新时期党的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初探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这个思想,创新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他明确指出实现生态文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结合产生的这种新的生态文明观,这种“人类共同体”的概念,既是一种包含人的维度,又包含了自然维度的新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为在哲学上衍生出生态美学站稳了脚,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就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科学技术依然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的利器。但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的确是一个污染极为严重的国家,正如卡逊提出的一样,人类活动和社会生产等“如果处于非理性的、不清醒的、无远见的状态”,不能把人作为自然的一个因子与大自然共生的话,那么人类对自然的危害将通过生物链循环返还到人类自身,比如人工合成的生物药剂等,一旦进入生态循环中,将永远无法清除干净,最终进入生命体内,人类也将自食恶果。所以,正确利用科学技术,走人与自然共生、发展与环境共赢之路才是我们今后的发展之路。

习近平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从早期的发展社会生产就必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中,我们认识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二者中的辩证关系,尤其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取舍”的著名论断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和生产力二者具有一致性。这个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含义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结合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禁显示出我党对西方“生态技术观”的融会贯通与创新发展,党和政府采取的自觉的、有效的政治行动来重建自然,发展我们国家的生产。

康芒纳认为我们之所以陷入环境危机之中,是因为:“我们借以使用生态圈来生产财富的手段毁灭了生态圈本身。当前的生态体系是自我毁灭性的,当前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自杀性的。”他分析了现代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中导致环境污染的几个因素,特别是对技术的效用作了重点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观,因此也得出一个结论:“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所以,改造现有技术,采用生态技术才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3 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历了浴火重生后,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以极大的勇气和胆量,以足够的气势和魄力,以科学的指导思想,带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中国社会发展孜孜不倦,发愤图强,国际上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中国力量,无论是经济、政治或者外交上,国际期待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对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发展正面临突出矛盾和挑战,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汲取、发展和创新前人的优秀成果,从生态文明视角入手,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国家能够掌握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命脉,越来越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即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坎坷和艰难,相信天将降大任,都能在前人的指引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教师:陈蔚)

参考文献

[1]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陈望衡.我们的家园:环境美学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

[5]黄勤,曾元.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3

关键词:六中全会 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六中全会《决定》,倍感其中提出的大量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对此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1 第一次用四个“更加”强调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与任务

《决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段话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又是站在全球高度使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2 第一次用四个“越来越”强调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形势与任务

《决定》提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段话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形势的精准而科学的概括,又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向全党全民提出的文化强国的迫切任务。

3 第一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政治定位

《决定》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这一政治定位不仅是第一次提出,而且很有新意。

4 第一次将文化繁荣发展纳入“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

《决定》提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无疑,把文化繁荣发展纳入“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前所未有。这是党的战略思想的又一次飞跃。

5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和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决定》提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很显然,这一重要论断是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也不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6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决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被置于首要位置。紧接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概括,显示出全党对于思想文化战线这一突出现实课题重要性的最新认识。

7 第一次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决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新论断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即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自强。

8 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决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为如何体现这一“重要标志”作了操守和路径上的原则规制。

9 第一次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决定》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因此,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紧接着明确要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这些论述,体现了党在信息时代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10 第一次从管理层面提出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此举措可谓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很强。

11 第一次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决定》明确“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并提出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目标,其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12 第一次将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决定》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13 第一次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议》突出了创新,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求“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十分具有针对性。

14 第一次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

《决定》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明确要求“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如此这些举措,对于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中仍然流行的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吵起来不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等错误认识,从领导层面确保《决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无疑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此外,《决定》还特别注重“文化细节”,从收藏、彩票、少数民族语言,到影院票价、乡土文化能人、社交网络等,都有论及且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六中全会的“微观”规定充分体现了保障“文化民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

作者简介:陈艺(1973-),男,安徽省濉溪县人,华北油田公司华盛综合服务处综合队队长。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4

最新2015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根据习总书记讲话、历次五中全会出台的文件等,我们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涉及六大内容,呈现五大特点:(1)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2)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覆盖六大内容;(3)将贯彻执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相关改革;(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5)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首先,历届党代会的五中全会均锁定改革和发展;其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传承性,本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将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期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也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报告内容覆盖六大方面。习总书记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五中文件的核心框架。总书记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总书记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两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总书记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1)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放活,政府转型的大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有要素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微观主体放活,相关的配套改革主要有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财税体制改革,鼓励创新等。政府转型,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2)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是政策重点;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推进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都是与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的重点改革方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是相关重点改革。(3)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讲话的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等是重点。

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更加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们更多是单个领域的逐个推进。五中全会报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系统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是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配套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

十七届五中全会思想报告4 篇5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修养,争取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之际,我坚持深刻学习会议精神,关注实时报道,我觉得这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良好机会,也是对个人灵魂的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我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倍感振奋,因为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国家的日渐强大,最近世博会,亚运会的举办也充分彰显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实力的增强。针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反复学习,我作以下汇报心得:

首先,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制定“十二五”计划即未来五年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为我们一往无前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报告全文,我们看到党工作目标的明确性坚定性科学性。概括的说就是:1关键时期: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攻坚时期: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3、战略机遇期:会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4、高举旗帜: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6、一个“坚持”:坚持科学发展。

7、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8、一个“促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9、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路径: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其次,我觉得这是一次对于中国发展对于每一个国人对于我们党非常重要的且意义重大的一次会议。它制定了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有利于我们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都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通过学习我们也不难发现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济发展更加贴近老百姓了,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性质。

再次是民生工作仍然处于首要地位。我们依然关注民生,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相信这不是我们党许给人民的一句美好空话,而是我们党切实的努力。这句“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更是坚定我加入党组织,更好的投身为人民服务事业的决心,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后亮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容性增长”,是对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

即将结束的“十一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面对即将启程的“十二五”,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出新的步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2011至2015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在继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五中全会凸显出三个关键词:民生、风险与改革。民生是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适应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未来五年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蛋糕不做大,就失去了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不转换发展方式,发展就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又好又快地发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这样才能改善民生。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为迫切。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次转移,我国经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篇6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欢欣鼓舞。我们组织本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的会议精神,使大家对十七届五中全会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深受鼓舞,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努力工作。

经过我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GDP显着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是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二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优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剩下10年时间,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大。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而要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

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目标,则要困难得多,未来10年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跃上新台阶,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人均拥有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高,污染物排放规模也很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一半需要进口,铜、铁矿石、大豆等进口比例更高,国内发展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这种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难以为继。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促使世界经济朝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时期过渡,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收

缩,世界经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它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危中有机”关键在于从危机中发现问题所在,“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之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思想认识上的一大收获。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线有深刻的意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就是坚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1.要使第一产业更加稳定,第二产业要做强,同时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区域结构问题。在东部地区发展的基础上,要实行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3.所有制结构。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4.企业组织结构。大企业要强,要引领国家综合国力,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最高的可能存在一个问题,不可能承担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由小企业来解决,这样就形成一个大企业强、小企业多的特点,最终是一个千帆竟发的局面。

第二个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慢了,创新还不够,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第三个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单纯是政府,不单纯是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事。民生改善了,既是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落脚点,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才是追求的目标。

第四个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被破坏了,水污染了,空气污染了,土壤污染了,这不是咱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目的,这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五个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形成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这个体制和机制的形成靠继续改革,继续开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民心。所以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建设成经济社会都能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 大家觉得,“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还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我们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深切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工作,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以实际的行动,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7

近日,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组织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铁通以及江苏通服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召开江苏通信行业高层例会。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 副局长许二宁、朱新煜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通信管理局长座谈会精神, 结合江苏通信行业发展实际, 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1~9月份, 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475.81亿元,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17.58亿元, 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和增加值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电话用户数达到8309.4万户、居全国第二位,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16.5万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763.9万户。全省通信行业实现了高开稳走、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会议要求, 全行业要以规范校园电信营销活动为重点, 紧抓贯彻部686号文件精神、督促整改不规范行为、促进企业间竞合、保证网间通信畅通等几项工作, 持续提升电信服务水平。

苏少林局长对江苏通信行业下一阶段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提出要求:一要确保市场规范有序, 保证年度行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二要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 充分应用江苏通信业“十二五”预研成果, 制定好本企业规划, 并提早谋划明年工作;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 做出行业比较优势;四是要有力推进共建共享, 创新光纤到户新模式;五是要稳妥推进三网融合, 做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六是要积极研究电信业向民营资本开放问题;七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通信网络安全保障经验, 扎实做好亚运会应急保障工作, 保证安全生产。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8

一、扎实开展理论武装工作,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坚定、航向准确、动力十足、成效显著。一是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制定《2014年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周自学一次、每半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月读一本书、每季度听一场专题报告、每半年写一篇学习心得、每年写一篇调研报告。根据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评选出“优秀学习型团队”。二是广泛开展理论宣传。组建宣讲团,重点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组织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企业,实现理论宣讲全覆盖。创办《理论学习专报》,开设要文专报、重要评论、特别报道、学习动态等栏目,刊载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各部门、各单位理论学习成果,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载体。三是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中国梦以及县委中心工作撰写理论文章,向中央、省市级媒体、刊物推荐发表。

二、大力抓好内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旋律

围绕全市发展改革大局,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抓好典型宣传。挖掘种粮大户、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民营企业家、民间艺人、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典型人物事迹,树立学习典范;广泛宣传乐于助人、敬业奉献、爱心帮扶、具有道德礼仪精神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弘扬时代精神。二是抓好战线宣传。建立各战线包保联系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地对各战线的工作成绩进行全面宣传。各战线单位、各党委建立通讯员队伍,及时提供本战线、本党委工作亮点和新闻线索,将提供新闻线索和发稿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三是抓好特色宣传。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结合市委“八大新闻宣传战役”开展特色宣传报道,主动策划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各级媒体开展“走进宾县”采访活动,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产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特色农业、旅游发展、文化繁荣、文明县创建等工作成果进行宣传。四是抓好舆论引导。密切关注社会舆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制定《新闻舆论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与管理。维护好官方政务微博,争创文明网站,建立一支优良网宣队伍。

三、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紧紧抓住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县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是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和文明村镇、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开展“美丽城乡、清洁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打造优美环境;开展文明旅游引导和文明交通引导行动,打造优良秩序;抓住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三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行诚信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在全县餐饮企业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党政机关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活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等工作。二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者天天在行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在社区和乡镇村屯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让关爱的视角触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触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三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节日小报、做小小志愿者、网上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优秀童谣传唱等活动成效。重点在全县未成年人中开展“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少年宫技能比武”竞赛,丰富未成年人课外业余生活。

四、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展实践内容,丰富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效果,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宾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读一书、群众文化等活动,推进“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二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宾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基层推荐、组织考核、电视公示、综合评定等方式,在全县各单位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模范。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开展“货真价实满意店”和“文明诚信示范点”评选活动。三是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主题教育和主题文化活动,重点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和“中国梦—宾县故事百姓讲”宣讲活动。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五、努力拓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模,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步繁荣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以“城乡热动,共享和谐”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各大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节庆文化;开展广场舞展演、秧歌舞会演等活动提升繁荣广场文化;开展“美丽乡村宾县行”活动传播彰显旅游文化;开展“乡乡串门,文化联姻”、“2131”电影工程、“文化大篷车”活动活跃乡村文化;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少年才艺展演等活动拓展延伸校园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丰富需求。二是提高文艺精品创作质量。充分发挥宾县文化艺术联合会以及文艺团体的作用,加快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不断提高文艺精品的创作质量。举办“乡土芬芳,尽展风采”农民画作品展、“人文艺术,书香宾县”文艺精品展,推动诗词、书法、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与外界交流学习,推荐参加全国各类赛事活动。三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大对本山传媒影视基地、中俄木材交易市场等成型文化产业品牌的扶持力度;积极参加各级文博会,努力推介宾县农民画、柳编等传统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工作,不断扩大宾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提升宾县的文化知名度。

上一篇:艺术品的作文下一篇: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