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人才优先
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作为国有保险企业,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委在引领公司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结合公司实际,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破人才掣肘,构建人才竞争优势。
一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委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公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要牢牢把握公司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部署,强调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紧紧把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保证企业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强调要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中当前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要害,真正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带领广大员工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强调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也将为公司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也促使公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良好的公司发展软环境。
二是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人才竞争优势。处在信息时代,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专业人才更是取胜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当前,在引领公司发展中,深刻感受到领导干部储备不足,时常处于无人可用的境地,对公司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在开拓政府委托业务中,专业人才存在流失的现象,人才培养、梯队建设难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和服务参保群众要求;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中,专业能力强、社会资源广、道德品行高的人才缺少,同样制约了业务发展,往往是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就是缺人落地,有心无力;在发展健康管理板块中,懂市场、医学专业强的人才更是缺乏,公司健康管理业务与服务落地效果不佳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这样一批人才。
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引领正确发展,以建立人才竞争优势为强大动力,将创新发展、加快转型不断落地见成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现行宪法规定,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 社会各个组织、各条战线以及个人都应积极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到当前进行的各项事业与工作中去, 其中包括对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
当前, 我国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新闻事业的管理部门及其官员、新闻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宪法、法律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受到地方政策或法规的约束, 未能从大局、全局、宏观利益出发;新闻立法的缺位使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未得到法律层面的根本保障;新闻工作者法治素养的欠缺导致新闻工作中存在新闻敲诈、媒介审判等现象。《决定》的出台对我国新闻事业和媒体的发展、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宪法和法律精神, 依宪、依法管理新闻事业和媒体, 正确开展党对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 媒体应该结合自身的运作特点与规律,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纠正当前我国新闻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全面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法治素养, 同时抓住这一空前契机加速推进新闻立法, 规范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行为, 保障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权利。
一、以宪法精神管理新闻事业, 正确开展党对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
《决定》提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媒体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 同样亟须依据宪法精神管理、指导新闻事业的有效开展。
首先, 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事业和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 是领导我们事业 (包括新闻事业) 前进的核心力量, 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应该注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路线上的领导, 要指出规范媒体的政治方向、开办宗旨和无产阶级性质, 使之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意识形态领域成为党开展工作得心应手的有力武器;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应该在法律所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党应该允许媒体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发挥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作用的广阔空间, 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干涉媒体的具体新闻业务和活动。
党对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应借鉴政府权力清单管理制度, 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权力清单, 是指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能、权限, 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行政机关履行职能、行使权力,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确立的清单进行, 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 行政机关不得为之。在近年来大大小小腐败案件宣判时, 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是“利用职务之便”, 实际上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之便”。提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把“职务之便”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在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权力实施清单管理制度,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放权”改革思路、彰显媒体自主权力的同时, 对媒体也是一种约束。清单管理分为“负面清单管理”和“正面清单管理”两部分。现行的“正面清单管理”规定“只能做什么”, 而“负面清单管理”限定“不能做什么”, 并以清单方式进行列示。媒体的“正面权力清单”要明确媒体可以自由采访、报道、监督的对象, 具体哪些部门、哪些级别官员、哪些类型和性质的问题要一一列出。尤其在媒体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 显得尤为重要, “正面清单”可以明确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使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有规可依。若以宪法精神为观照, 媒体在开展采访、报道、监督的过程中, 不存在“负面权力清单”一说, 这就存在对新闻宣传管理审批的约束的问题, 应配套建立对媒体审批的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哪些问题需要报批核准, 这就意味着对媒体进行管理的权力也应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以制度规范权力, 让权力运行的边界公之于众, “让权力在阳光之下运行”。在明确清单后, 应当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予以公开, 向全社会公布, “安民告示”。这样, 一旦媒体依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开展具体的新闻工作, 各级党政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也会视作是媒体的常规运作和规范动作, 能够消除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猜测, 也使一些惧怕媒体批评、监督的人失去抵制、拒绝的借口, 同时还能避免媒体权力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法、法律、党和政府政策的关系, 修改完善有关新闻管理制度, 清理、废止有悖于宪法精神的新闻管理制度
中共十七大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中共十八大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并进一步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但在新闻事业的管理过程中, 一些地方经常会出现新闻工作者的管理规定、要求与宪法、法律冲突的情况,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和媒体在处理相关问题时, 应该处理好宪法、法律和党和政府政策的逻辑关系。总体而言, 媒体应该从大局、全局、宏观利益出发, 分清主次、轻重, 来处理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意志, 是根本大法, 而行政性法规、政策, 则是在宪法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规范。宣传纪律是党派和政府在特定时期制定的具体的宣传规定和约束, 是短时间或一定时期内的, 有时是针对某些情况、某一情况的规范。行政性法规或宣传纪律不能有悖于根本性的法律和原则, 如果两者在实施过程中, 一旦有悖于法律和党性原则, 或被纠正, 或被取消, 或被放弃。媒体在实际工作中, 应从大局着眼, 坚持宪法权威, 遵循宪法和党性原则。
这里仅以有关舆论监督方面的政策规定为例, 1953年广西《宜山农民报》批评中共宜山地委事件发生后, 有关部门明令党报“不能不经请示擅自在报纸上批评党委会” (即惯称的“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 , 这一规定后来成为全国普遍实施的一项政策与纪律, 日后无限扩张, 党报不仅不能批评同级党委, 还不能批评同级政府, 甚至不能批评同级党委和政府的个别领导。这一文件成为不少领导干部拒绝与压制舆论监督的“法律根据”[2], 致使媒体开展舆论监督阻碍重重, 难以有效开展。《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而“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等限制党报和其他媒体在宪法规定下开展舆论监督的规定, 会很大程度影响、消解、阻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达成, 同时妨碍媒体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为贯彻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 应适时废除此类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相关规定。
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我们应该举一反三, 检查在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过程中是否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甚至存在有悖宪法、法律的政策和管理规定。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法、法律、党和政府政策的关系, 修改完善有关新闻管理制度, 清理和废止有悖于宪法精神的新闻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按照宪法和法律以及中央的精神和纪律, 某些新闻可以报道, 但由于个别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媒体在执行采访或监督工作时会遭遇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的压制、刁难。媒体应该向上级党委机关甚至中央反映情况, 以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 而不是错误地与地方党委或宣传主管部门对着干、顶着干。
三、遵循新闻事业的特殊规律, 正视新闻事业存在的法治问题, 实施依法管理
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重要权力组织, 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闻事业和媒体的发展、管理过程中, 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因自身法治素养相对欠缺导致存在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 妨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遵循新闻事业特殊规律的前提下, 应正视新闻事业中存在的法治问题, 在党的领导下实施依法管理。
(一) 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因忽视法治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媒体内外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公民监督权因“权力本位”受到损害。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监督权属于这一权力范畴。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明确的政治需要和长期的宣传工作使媒体形成了一些固化的运作理念和特有的运作机制, 往往忽视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民意表达渠道的建立与疏导, 对于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见缺乏足够重视, 这就导致当人民群众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批评或舆论监督线索时, 经常会遭到阻碍。某些单位和个人无视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方面的职能和权利, 对正常、正当的舆论监督任意进行干扰, 或拒之门外, 或拒不提供相关信息、资料;说情现象盛行导致监督稿件夭折率高, 一些被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在了解到媒体的具体行动后, 往往会通过采取各种手段, 如请客、送礼等, 对即将要登出的批评或监督稿件实施撤除。一些已发表的稿件也无后续报道, 即使挣脱干扰发出的舆论监督报道也面临层次低、力度小、效果差的特征。
除监督权受到损害外, 新闻敲诈和媒介审判也是目前新闻事业中较为常见的违法现象。新闻敲诈是某些新闻工作者以舆论监督或新闻批评的名义, 对一些违背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的行为主体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和现象。新闻敲诈生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闻工作者对公权力的滥用, 将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的监督权作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私器, 这一行为除损害媒体行业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基础、扰乱正常的媒体舆论监督秩序外, 对行业生态和社会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危害巨大。2013年以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查处了《购物导报》《网络导报》《中国特产报》等多家报纸涉及的严重新闻敲诈事件, 并做出吊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或责令停业整顿并调整主要负责人的处罚。为了坚决遏制新闻敲诈现象的再次发生, 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与行业健康发展, 2014年3月, 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 但目前来看, 新闻敲诈现象依然存在。
市场化的媒体在保持自身政治性质不变的条件下, 过于强化自身利益诉求, 导致媒体模糊了自身的职责定位———媒体不是具体的执法、执纪部门, 不能妄自判断是非, 草率作出结论, 应该客观报道新闻, 单纯作为信息的传递者, 避免造成媒介审判。在市场化大环境下, 某些媒体视利益为重为先, 忽略了对新闻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公众政治参与的追求, 以彰显自己伸张正义、为民请命的公关形象为目的开展工作;媒体求“快”、求“新”的运作逻辑要求媒体应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 这导致媒体往往尊重的是新闻事实而不是法律层面的事实, 当新闻事实与法律层面的事实存在偏差时, 由于媒体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媒体作出的判定往往会获得公众认可, 因此媒体一旦“错误”越权, 极易导致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一结果大多是媒体的无意识行为, 但在事实层面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 媒体应该高度重视自身法治素养的培养, 坚守自己的工作范畴, 同时在新闻工作过程中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 应始终坚持在宪法精神和党性原则的观照下展开采访和报道。
(二) 新闻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提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立法全过程,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 新闻事业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因此新闻立法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意义重大。
1980年全国第五届人大会议期间, 新闻立法被首次提出, 后多次人大会议上都有新闻立法的提案[3], 但目前新闻法并未出台。宪法规定公民拥有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建议权、批评权, 但这些条文大多宏观、抽象, 具体实施与落实较为困难。而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采访权、报道权、监督权并非强制性国家权力, 其本质是公众知情权、社会参与权、社会监督权的代表和延伸。新闻立法的价值就在于在坚持宪法精神、落实宪法原则的前提下, 对宪法条文进一步展开、解释与延伸, 通过对新闻事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定, 赋予媒体采访、报道、评论等权利[4], 并最大程度限制行政部门制定涉及新闻事业的规章制度或文件。换言之, 新闻立法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建议权、批评权, 同时制裁种种侵害人民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必须强调的是, 新闻立法不是单方面赋予媒体或新闻工作者权利, 必须指明其承担的义务, 应避免滥用权力, 防止新闻敲诈、媒介审判等问题的发生。
当前, 政府出台了一些新闻管理条例和规范性文件, 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对新闻事业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规范。但从当前新闻大环境来看, 迫切需要一部专门的新闻法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规定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义务。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应该积极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契机, 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推动立法, 努力敦促我国新闻法尽快出台。新闻立法是新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而新闻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涉及对既有的权利、义务结构的调整和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因此难度较大。在这一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应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群众,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是新闻立法的首要前提。此外, 新闻立法的过程中, 应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 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从而保证新闻立法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和保证公民的权利, 最终达成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加强宪法实施的目的。
(三) 提高新闻工作者法治素养, 避免新闻侵权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决定》提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 带头依法办事, 不得违法行使权力, 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在新闻事业和媒体的管理过程中, 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对某些法律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 甚至存在认识偏差和误读。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进行监督的一项权利, 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人民群众很大程度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展开监督。因此, 媒体舆论监督是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 监督对象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或社会的普遍利益, 监督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些利益不受损害。个别领导不重视、不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 认为媒体往往只能当吹鼓手, 不能当批评者, 这种意识使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缺乏有力的保障, 监督乏力;个别领导干部担心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或公开批评, 会造成人心动荡, 影响社会安定, 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个别领导干部的片面政绩观认为舆论监督, 尤其是新闻批评, 会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是给党和政府抹黑, 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决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其带头遵守法律对人民群众所产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是国家走上全面依法治国道路的原动力, 因此,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全面提升法治素养, 纠正自身认识偏差, 做好领头羊的角色。此外,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也能鞭策某些媒体领导干部重新审视自己的违法成本, 从根源上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基础在基层, 工作重点在基层。媒体领导要正确认识普遍提升新闻工作者法治素养对新闻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性。当前新闻事业和媒体工作中凸显的舆论监督滞后、缺位以及新闻敲诈、媒介审判等违法问题与新闻工作者的法治素养有着直接关系, 对此必须严肃整理、清除。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媒体领导应该针对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涉及的法律进行重点培养和培训, 法律是新闻工作者的武器和保护伞, 重点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尤其是对刑法、侵权责任法、保密法、合同法、行政法和诉讼法的学习和理解, 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依法行使采访权、监督权等权利。[5]同时, 新闻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新闻政策, 加强自我保护, 合法规避各种潜在危险。在实际新闻工作中, 个别新闻工作者为获取一些重要的个人资料有意或无意忽视相关法律规定, 采取偷拍、偷窃等行为。宪法第三十八条、四十条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实施对公民的侮辱、诽谤行为, 公民的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我国民法通则和刑法中也规定了相应的条款。因此, 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与新闻紧密相关联的法律知识的储备, 并最大程度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避免存在有法不依的情况。
术业有专攻, 为避免新闻工作者法律知识的漏洞,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界和法学界要寻求通力合作, 互相帮助。首先, 新闻机构与法学研究机构应联合召开一些新闻与法治研讨会, 并使之成为常态、常规化会议, 促进新闻工作者法治素养的持续提升。其次, 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 新闻工作者在采写重大法制新闻时要充分向法律顾问咨询探讨, 形成较准确完备的法律意见后再写报道。新闻报道完成后, 再通过法律顾问进行审查。这样, 一来可以避免法律错误, 二来可以通过个案探讨, 使新闻记者能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四、结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划时代意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描绘了新的蓝图, 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实践教训与经验的总结升华, 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 也是党率领亿万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国家治理过程中面对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媒体作为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构成, 急切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管理新闻事业, 与其他单位、组织、个人一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而奋斗, 为实现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权力清单制度给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笼子[EB/OL].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40221/Articel04005MT.htm.
[2]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41.
[3]孙旭培.新闻法:最需要的法律最困难的立法[J].新闻知识, 1999 (9) .
[4]赵金.关于新闻立法几个问题的探讨——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J].青年记者, 2008 (12上)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张力主任的报告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中央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结合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全面领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等,还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张力主任在宣讲报告中说,《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决定》中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要求我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何玉林副书记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重点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的决定,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以其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4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举行,这次会议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的,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978年改革开放来,中国就一直在改革,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所不同的是,本次所提出的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动态,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应该对其精神和《决定》进行深入学习和解读,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将自己与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和精神的学习,我了解到,本次会议所提出的改革重在“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所以,为了我们的国家继续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百姓更加幸福安康,党和国家一定要有改革的魄力,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走过35个年头,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所以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要多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将来有机会,可以为国家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决定》中对教育科技领域也提出了深化改革,这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在努力改进,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招生制度等问题。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认为这正是现在的学生所缺乏的,可见《决定》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十三届三中全会也与每个人相关,我们要积极地去关注,去学习。《决定》中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中提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可见国家对于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让科技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工科学生,我们要及时关注了解科学体制的新动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回应了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我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法治建设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更是贯彻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对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 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规范化。它要求我们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维护法律权威,提高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通过学习,我们首先要把握三个基本内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是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严禁不作为,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其次我们要结合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法律至上,提高法律素养,支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以规范守法行动,赢得人们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一是始终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根本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作为人民警察要时刻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警察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二是始终要把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和执法规范化贯穿到执法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要真正做到坚守底线、严守红线、绝不碰高压线,在执勤执法中要始终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充分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要深刻领会法律是法治的生命线,全面认识到法律公正对社会公正具的重要引领作用及法律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坏作用。
三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严格自律。要时刻坚持遵守法律,带头做到依法执勤,文明执勤。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价值观,做到廉洁自律,廉洁从政。要打牢“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警察。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洁身自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不做,不奢、不贪、不赌、不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人民警察 的条例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和“三项纪律”,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干净干事创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正,为公安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2013年11月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总谋划,是关系长远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和思想性。这次会议给出了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因此具有里程碑、转折点和再出发的特殊意义。
我在学习公报中看到,全会从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治理、财税体制、城乡发展、内外开放、民主政治、法治中国、监督体系、文化强国、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军队建设、党的领导等十五个方面,对重大改革进行了总安排,每个部分都是提纲举领,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深远。提出了总目标和改革重点,法制保障和组织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央决定成立两个重要机构,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极为重要的组织保障。
我发现会议有许多亮点,特别是有许多新概念、新提法和新要求。比如,提出了多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市场、民主、文化、民生、生态、党建、强军等进行改革。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法保障制度。首次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概念,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会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预料,行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这些亮点都是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每个点都是一篇大文章,都是一个新领域和新方向。表面看是一个字的变化,一句话的论述,其实背后是一系列大动作和大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深化改革必须注重“三性”、“五位一体”和“三让”,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三个加快”,即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一统一、三个化、三个更加”,即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些措施都是从制度层面设计,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和长远性,需要我们深刻品味和认真落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 并对公司系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
刘振亚强调,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是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刘振亚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要充分认识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坚定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严格落实中央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多年来, 公司持续推进“两个转变”, 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公司重要的改革创新, 符合公司实际, 符合中央部署, 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刘振亚说,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电力改革工作, 不断深化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加快智能电网发展, 推进全国电力市场建设, 积极服务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力车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加强宣传引导, 凝聚改革共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8
贵州省关工委 近日,省关工委召开主任会议,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省关工委各工作组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明年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就关工委近期重点工作进行研究。(贵州省关工委办公室)
六盘水市 为检验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党员综合素质,六盘水市委离退局机关党支部于2013年12月2日开展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答题活动。此次答题活动进一步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全局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预期效果。(六盘水市委离退局)
贵州省农科院 近日,省农科院老科协组织老科协会员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举行了第12次《夕阳红》论坛,60余名老同志参加学习。通过此次学习和交流,与会老同志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表示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余热,为贵州农业科研事业多作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贵州省农科院离退休处)
遵义县 近日,遵义县委离退局组织离休干部和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共26人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老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快遵义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发挥余热。(遵义县委离退局 鲁小继 朱燕)
凤冈县 2013年12月4日,凤冈县委离退局组织驻凤离休干部、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近60人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邀请县委党校讲师为老干部们分析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凤冈县委离退局 朱书刚)
桐梓县 近日,桐梓县离退休老同志齐聚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每月的政治学习。会上,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县委离退局就《桐梓县特殊困难老干部及遗孀帮扶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向老同志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桐梓县委离退局)
正安县 近日,正安县委离退局结合实际,精心筹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广大离退休干部全面开展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老干部工作者及离退休干部认识到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安县委离退局 郑维达)
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将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四个一”:一是组织老干部和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二是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三是出一期宣传黑板报;四是写一份学习心得。(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 付美)
黎平县 2013年12月18日,黎平县委离退局党支部书记杨秀锦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为主题,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局长赵光莉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蔡泽敏)
福泉市 近日,福泉市委离退局组织全市离退休干部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40余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传达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罗甸县 2013年12月2日,罗甸县委离退局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和全局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上,离退休老干部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内容。(罗甸县委离退局)
瓮安县 近日,瓮安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并开展了热烈的学习讨论。学习结束后,该局还向离退休老干部发放了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和老年人健康知识试卷,帮助老干部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瓮安县委离退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总书记指出,组织中央宣讲团,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做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深刻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大学生我觉得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做为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提高认识,才能正确理解,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做好本质工作,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以“乐观进取、奋发向上”为基石,筑牢成才之路
哲学家马斯洛说过“心态决定成败”。我们应学会自我培养健康的岗位心态,在思想上要保持健康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困难中,时刻面对饥饿、面对死亡都能因难而上、笑谈人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再想一想老一辈工作者在无车子、无手机、无电脑、无空调等“多无”条件下,凭借健康的心态、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行为奉献,把单位做大做强,让梦想不断成为现实,我们还有怨天尤人、自我堕落的借口吗?我们要以老一辈工作者为榜样,在切实自我培养好“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健康岗位心态下,认真筑牢自己的个人成才之路。
三、要敢于以身作则,树立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一、不断深入学习,把握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两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认识到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法治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必将进一步拓展依法治国新天地、开创法治建设新纪元,切实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深刻认识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心议题,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并就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执政兴国的一个全面性问题。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历史性: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所作出的重大抉择;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第二,深刻领会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十分丰富,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作出部署,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从而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就。为此,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人大的立法等各项工作,不断推进边陲**改革发展稳定。其次,领会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思想;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会提出的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其三,明确了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更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全面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其四,把握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其五,理解了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要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共同推进,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按照推进法治领域改革的目标,要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当今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第三,深刻把握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内外和国内外都高度关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中央政治局一年来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边陲**的各级人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和加快建设法治**步伐献计出力。
二、坚持与时俱进,夯实****法治基础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州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中共**州委针对**州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出台了**州《2011年至2015年依法治州规划》和《关于在全州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切实推动**立法与时俱进,夯实****发展基础已经成为全州上下的普遍共识,依法治州、建设法治**正在成为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生动实践。
立法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自治州立法是《宪法》赋予的地方权力,而所立的自治州条例和单行条例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州人大常委会设立30多年来,始终把自治州立法工作摆在最突出的重要位置。截止今年**月,共制定和修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2部,条例中有**三七发展、**辣椒产业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4部条例在全国属创新性立法,其中修订6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时州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条例起草办法》、《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和《询问质询办法》以及《特定问题调查办法》等。这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办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对于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30多年的立法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自治州立法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基本州情作为根本依据,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作为根本途径。目前,**改革和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自治州已有的经验与做法,积极思考如何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自治州实践的高度,递进观念、攀升境界,真正实现立法“升级”,切实地为引领和保障改革发展、促进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支持。
第一、完善机制,发挥州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以往部门主导立法,往往突出行政管理,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州消防条例(草案)》进入立法程序后,审议中对基层消防编制及有关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搁置下来,浪费了大量立法资源,教训深刻。最近几年,我们着力加强了立法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自治州单行条例立项机制、起草机制、调研论证机制、人大代表及公众参与机制和专家学者提前介入机制以及审查审议机制,进一步规范立法流程,切实完善了立法技术规范,充分发挥了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搞好立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使每一部条例都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以及反映****各族人民意志,得到**各族人民的真诚拥护。《**省****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是全国三十个民族自治州首部有关农村合作医疗的单行条例,也是**州人大主导立法的典型。常委会在审议过程中,多次组织组成人员深入边境民族乡镇、边远的行政村及村民小组开展调研,面对面倾听各族群众呼声,把省、州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各族群众的愿望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意志。被****、**的各族人民评价是“创新型立法的一大进步”。条例草案数易其稿,将单向的“行政管理”演变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最终获得省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成为一部农村社会公约,得到全州农村各族人民的拥护和遵守。近年来,**州人大紧紧围绕省、州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重大改革事项、优势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依法治州,聚焦推动全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大繁荣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立法工作。例如新制定出台全国乃至三十个民族自治州第一部有关产业发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自治州单行条例——《**三七发展条例》的制定实施,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尤其是三十个民族自治地方就单一生物资源作为一项产业立法的先例。经过实施和省、州人大对该条例的立法回头看及立法评估,证明《**三七发展条例》是成功的,并受到省委和省人大的充分肯定。第二、转变立法观念,积极努力推进科学立法 “内脑”加“外脑”,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专家学者立场、利益和观点相对超脱,并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对待立法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在**人大主导立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内脑”决策与“外脑”谋事相结合,为提高立法议事决策的质量,筹划建立有68位专家组成的立法议事咨询专家库和成立了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18为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并颁发了聘书;与此同时,新制定出台了《****州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等相应的规定。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立法工作中,各工委室和法工委(即立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好立法咨询专家库和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提高**立法质量服好务。
一是坚持开门立法,问计于民,进村入寨开展立法专题调研、住户收集村(居)民建议、开会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拓宽了社会各界参与立法的渠道。在制定《**省****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条例》过程中,立法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州人大财工委、农环委和法工委以及立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二十多次部分社会各界人士及金融机构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部分“三农”代表、金融部门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专业贷款经营利益攸关方和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驻文部分相关的全国和省及州县乡“五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面向全州部分城乡居(农)民和农村合作社收集意见建议数百条,在凝聚各界智慧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平衡各方利益和诉求,形成“最大公约数”。重视在立法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邀请部分代表参与起草和审议(审查)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了驻文部分相关的全国及省州县乡“五级”人大代表的立法意见和建议。修订《**省**州**州**景区保护条例》就是由**代表团在人代会上提出立法议案后,常委会将其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并进入人大自主立法程序。
二是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注重立法精细化。通过加大立法调研力度,引入提前介入、后续评价和立法“回头看”机制等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重点难点,细化科学应对,从而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修订《**省****州水工程管理条例》时,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深入基层部分县乡村水库等水工程调研,就水工程规范、建设、权属、管理和维护等焦点,在规范工程规划建设、水源及供水设施保护、水质安全等方面细化规定,增加了约束力和规范性。**州人大近年来还先后开展了《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水工程管理条例》以及《**三七发展条例》等五部单行条例的立法“回头看”及评估等工作,通过广泛的调研和立法定量论证分析,对相关规定的设立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取得了良好的立法效果。
第三、突出立法地位,以立法引领改革推动发展
自治州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是重要的制度资源。而建设法治**,客观上要求把自治州立法手段用好用活,把立法资源用够用足,尤其是通过自治州立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律制度凝聚社会共识并引领改革发展。为确保2020年前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长效机制,**州人大常委会不仅听取和审议了《**州2011—2015年依法治州规划》和《在全州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并依法作出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州的决议》,而且还以自治州立法的形式推动州委依法治州的决策部署,成为全州350余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首先,欲有善治,必有良法。**州人大常委会自觉把立法工作放在全州的全面深化改革大格局中去谋划,切实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结合起来,以完善五年立法规划(2012——2016)作为切入点,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将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立法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列入规划,确定了六大类十九项立法任务。其次,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立法以改革同频共振。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者“先破后立”,勇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框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必须坚持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从今年初开始,**州人大常委会将依照法定程序对不适应改革发展的单行条例——即《**景区保护条例》和《****山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其三,建设法治**,必须领导干部带好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党员群众是有深远影响的;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主流。领导干部学法要深,知法懂法是守法、执法和普法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律素养。领导干部守法要诚,要常怀敬畏之心,筑牢法律意识,瞄准法律红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各族人民、忠于职责。领导干部执法要严,不耍特权,不以权谋私,心存浩然正气,公道正派、恪守原则、严格程序、清正廉洁、依法办事,捍卫法律威严。要从家人和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入手,把普法贯穿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带动身边的人学法、懂法和守法。要依靠法治为改革保驾护航,依靠法治为改革顶起大梁,以实际行动推进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11-11
工程院院士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1-28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07-19
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1-21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12-21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12-31
2015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08-29
青年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