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2024-07-19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通用10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8800多万名党员和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去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护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73年,恩格斯发表著名的《论权威》一文,认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夺取政权以后,都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利用这个权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去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具有重要作用,个人权威、领袖权威同样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

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和革命领袖的权威。他严肃批评了俄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不要任何权威的主张,明确指出工人阶级要在全世界进行艰难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有权威。他还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行民主集中制,有以列宁为领袖、由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运筹谋划,有斗争经验丰富、包括一批职业革命家在内的领导骨干队伍去宣传和组织群众,还有一支党创建和领导的强大军队去冲锋陷阵,才干成了十月革命。然而,也正是这个列宁缔造的党,在20世纪90年代初却瓦解毁灭。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这个党的民主集中制被抛弃了,政治纪律被动摇了,党中央权威没有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党内思想混乱、纪律松弛,在这种情况下“哗啦啦轰然倒塌”也就成为难以逃脱的命运了。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1935年,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正是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也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准则》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一政治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科学总结,对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条件下,正处在国内改革全面深化、发展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党内“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现实地摆在面前,治国理政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写入全会文件,确立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及时的必要的,符合党、国家、军队、人民根本利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讲纪律、守规矩,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不移。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党中央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定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一定要有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作为核心,这样才能凝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员的智慧,凝聚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凝聚全党的智慧。全党都自觉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党中央就有权威,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服从”

党中央权威,必须依靠民主集中制、依靠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来维护。《准则》重申党章规定,强调必须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全党的集中和团结统一,有利于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有利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

“四个服从”,核心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中央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正确协调各方面意见,正确集中各方面智慧,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条件,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条件,是实现党的集中领导的根本条件。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最根本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如果没有全党服从中央这条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就会成为一盘散沙,那就不可能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准则》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和立身之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个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统一贯彻才能确保方向和立场正确坚定,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确保全党集中统一,确保队伍整齐有力。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确保政令畅通

政令畅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保证。我们党始终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同时又善于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又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防止和克服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

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的核心要求。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任何党组织和任何党员都不准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更不准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关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各部门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对党中央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政策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党组织保留意见,可以按组织程序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党中央提出,但不允许公开发表同党中央决定和政策相反的言论,也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反的意见。

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一定要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行动非常自觉。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军队、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组织的统一领导,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就是在这些机构和组织中成立党组。党组是党中央对这些机构和组织实施领导的重要制度保证。这些机构和组织中的党组要自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领导责任,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凝神聚焦发力,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在各自工作中坚持正确方向,支持和保障这些非党组织依法依章履行职责、大胆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党的原则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积极性,科学赋予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权力。发挥地方积极性应当是贯彻中央精神和立足本地实际相结合,应当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应当是对当地群众负责和对全国人民负责相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维护党中央权威问题上,中央各部门负有重要责任。要正确行使中央赋予的职责和权限,正确处理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更好为地方为基层服务。无论部门还是地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都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有纪律和制度作保证

纪律严明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遵守政治纪律的第一条,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不仅经济贪腐,而且政治野心膨胀,无视党纪国法,拉山头、搞宗派,直接挑战党中央权威,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党中央果断查处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消除了严重政治隐患,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惩治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

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令行禁止,还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章。《准则》明确提出“全党必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建立了这方面制度。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在各级领导机关中必须建立有系统的检查和报告制度,强调“在决定含有全国全党全军普遍性的新问题时,必须请示中央,不得标新立异,自作决定,危害全党领导的统一。”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分散主义,使党中央有可能在事先或事后帮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错误,争取革命胜利,我们党对建立报告制度提出更明确要求。如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党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党中央还经常检查并向全党通报报告制度执行情况,针对报告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提出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请示报告制度成为党的组织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后,从党的十二大党章到党的十八大党章,都明确规定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依规管党治党,反复强调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总书记指出:“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根据新的情况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作出更加细致严格的规定。按照这些规定,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军队,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党委(党组)要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除情况紧急必须临机处置并迅速报告外,不准先斩后奏。《准则》还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同级各个组织中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这些新要求新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无疑会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2

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30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 部要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我的理解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集中体现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上。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新部署释放的新信号。

讲真话。把“讲真话”明确写进党的全会,给人耳目一新: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尤其是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重视讲真话,一定要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讲真话。唯 有如此,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才能如期实现。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重视讲真话,一定要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讲真话。唯有如此,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才能如期实现。

严纪律。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是否正规、是否过硬,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要看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是不是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做出示范,是不是模范带头执行中央的决定和要求,是不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不是做到令行禁止。六中全会特别强调指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现在的问题是,违纪现象和违纪问题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人敢抓没有人敢管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制止。常常是明令禁止的条文、纪律、规矩、制度成为摆设,“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来一吹、掉在地上”。

六中全会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是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有道是,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法依纪处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3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举行,这次会议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的,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978年改革开放来,中国就一直在改革,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所不同的是,本次所提出的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动态,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应该对其精神和《决定》进行深入学习和解读,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将自己与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和精神的学习,我了解到,本次会议所提出的改革重在“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所以,为了我们的国家继续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百姓更加幸福安康,党和国家一定要有改革的魄力,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走过35个年头,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所以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要多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将来有机会,可以为国家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决定》中对教育科技领域也提出了深化改革,这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在努力改进,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招生制度等问题。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认为这正是现在的学生所缺乏的,可见《决定》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十三届三中全会也与每个人相关,我们要积极地去关注,去学习。《决定》中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中提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可见国家对于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让科技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工科学生,我们要及时关注了解科学体制的新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4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坚定,从“刮骨疗毒”的勇毅到“抓铁有痕”的决心,每每振聋发聩。近日,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5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2013年11月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总谋划,是关系长远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和思想性。这次会议给出了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因此具有里程碑、转折点和再出发的特殊意义。

我在学习公报中看到,全会从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治理、财税体制、城乡发展、内外开放、民主政治、法治中国、监督体系、文化强国、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军队建设、党的领导等十五个方面,对重大改革进行了总安排,每个部分都是提纲举领,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深远。提出了总目标和改革重点,法制保障和组织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央决定成立两个重要机构,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极为重要的组织保障。

我发现会议有许多亮点,特别是有许多新概念、新提法和新要求。比如,提出了多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市场、民主、文化、民生、生态、党建、强军等进行改革。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法保障制度。首次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概念,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会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预料,行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这些亮点都是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每个点都是一篇大文章,都是一个新领域和新方向。表面看是一个字的变化,一句话的论述,其实背后是一系列大动作和大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深化改革必须注重“三性”、“五位一体”和“三让”,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三个加快”,即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一统一、三个化、三个更加”,即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些措施都是从制度层面设计,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和长远性,需要我们深刻品味和认真落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6

总书记指出,组织中央宣讲团,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做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深刻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大学生我觉得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做为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提高认识,才能正确理解,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做好本质工作,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以“乐观进取、奋发向上”为基石,筑牢成才之路

哲学家马斯洛说过“心态决定成败”。我们应学会自我培养健康的岗位心态,在思想上要保持健康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困难中,时刻面对饥饿、面对死亡都能因难而上、笑谈人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再想一想老一辈工作者在无车子、无手机、无电脑、无空调等“多无”条件下,凭借健康的心态、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行为奉献,把单位做大做强,让梦想不断成为现实,我们还有怨天尤人、自我堕落的借口吗?我们要以老一辈工作者为榜样,在切实自我培养好“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健康岗位心态下,认真筑牢自己的个人成才之路。

三、要敢于以身作则,树立责任意识。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7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将依法治国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会上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司法行政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在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对法制宣传教育、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司法行政职能和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系统中的一员,对全会的召开高度关注,对全会传递的内容倍感振奋,对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充满期待。我通过参加局党委组织的集中学习、专题辅导、知识测试,认真学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总目标、任务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掌握基本方向,做到六个明确

一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二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的五大体系,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的五个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六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完成的六大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二、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这让我们每一名司法行政干部都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使命光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感责任重大,并且开始认真审视自己面对这份光荣的使命有多少能力来完成、来承担。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就我自己来说,在学校学的知识已经老化,新的知识学习又不够,工作经验还在积累当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确实感到了压力与危机。社会在发展、在竞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现在要实施依法治国,赋予了司法行政机关更重要的任务,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与工作岗位,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继续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才能凝聚力量、激励斗志,才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三、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后,吹来阵阵的务实风,刮走了之前社会上的浮夸风、浪费风。每个人可能由于工作能力及思想高度 有限,不一定提得出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但至少我们应该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态度说白了就是心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成败。要端正工作态度,我想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就是爱岗敬业,更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工作岗位的来之不易。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能熬时间、混日子,得过且过,甚至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其次要端正心态,每天都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发挥正能量。再具体到自己,也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手头上要做的、领导交办的,务求做细做好;就算写只是写一篇简报,也尽量写前多思考、写时多用心、写后多校对,力求有质量用得上。第三,不断提高自身执行力,在工作中要做到积极主动,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今日事今日毕,能上午完成的决不拖到下午,能今天完成的决不等到明天,不懈怠、不拖拉,有始有终,并且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且保质保量,力争做到行动快、工作实、效果好,使工作能圆满完成。

四、主动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这件事,我们一直在提,也一直在做,但十八届四 中全会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很多新领域都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参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对我们加强学习、迅速提升自己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第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确保政治上不跑偏;第二是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工作任务完成得成。第三是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我们平时的学习虽然抓得紧,但是存在学习不系统、不深不透、听到多少算多少,学进多少算多少或者能完成工作即可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提升自我,特别是重视提升学历的教育,争取到全国有名的高校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知识、见识都再上新台阶,促进新形势下工作的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开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8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以史为鉴晓利害管党治党必从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宗明义,旗帜鲜明,释放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不仅要牢记“党要求了什么”、“党员应该做什么”,更应思考“为什么要有这样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具备历史眼光,运用历史思维,认真总结党内外执政治理经验教训,方能以史为鉴,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加深理解,更加透彻地领悟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

从反面看,国共斗争中国民党失去政权被人民所抛弃,自身党建软弱、党治涣散是重要原因。近年来两岸史学界从组织形态角度分析了国民党的失败,直指其“执政能力”甚弱,虽是一个老党、大党,却从来不具备严密的组织和高度的内聚力。从国家治理的“宽度”看,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初(1929年),普通党员仅27万余,南京政府仅控制8%的国土和20%的人口;从国家治理的“深度”看,其党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根本得不到维护和保障。以国民党早期重要土地政策“二五减租”为例,本意也想争取农民,缓和阶级矛盾,大革命失败后曾以法令形式颁行于南方数省,无奈政策初衷再好也只有浙江一省勉力推行,最终还因阻力太大被迫放弃。蒋介石就多次公开承认:“共产党不仅有组织有纪律,而且比国民党组织纪律严厉得多”,甚至在其日记中反省:“党内分裂、纪律扫地、组织涣散是“革命”失败的总因”。

从正面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组织严密、执行有力”的列宁主义政党体制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点,连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总结到,共产主义能从理论学说转化为政治实践,核心在于列宁创立的列宁主义政党,“对马克思来说,关键是社会阶级;而对列宁来说,关键却是政党”。列宁主义政党的最突出特点为组织纪律性,党策划任何行动都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党内的任何成员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亨廷顿最后阐述到,“从20世纪最初十年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开始,有组织有纪律一直是共产主义与众不同的力量源泉”。回顾党史、国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三湾改编”、“延安整风”等强有力的管党治党举措,才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全党拧成一股绳,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最终战胜国民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依靠每位党员的高度组织纪律性,才确保了全党在关键时刻拨乱反正,迅速肃清“极左”思潮,“团结一致向前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篇9

情况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院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11月1日下午,法学院通过学习社论、观看宣讲视频、支部讨论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鸣主持学习贯彻活动。他要求全院师生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掌握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实施“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学校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为建设“有精神、有责任、有特色、有文化、有活力的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人民日报》10月27日社论,深入领悟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观看宣讲视频,领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新要求。学习中,全体教职工观看了宣讲家、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的《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征程——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解读》的宣讲视频,全面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14个新提法和29个新亮点,系统掌握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出了8个新提法和11个新亮点。

党支部分组讨论,坚持学思践悟、学以致用。集中学习后,法学院法律系党支部与社会工作党支部进行分组讨论。张鸣、王金堂、赵玉增分别到两个党支部参加讨论。广大教职工围绕着如何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转换为建设有“精神、有责任、有特色、有文化、有活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实际行动为主题开展讨论。广大教职工纷纷表示要将学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贯彻落实“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当改革的宣传者、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为建设“五有大学”再立新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材料 篇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课材料)

一、文件形成:凝聚全党智慧,针对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凝聚全党智慧的结晶。

《决定》起草过程,始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2月12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决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2月18日至25日,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4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地方基层法治建设中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在调研过程中,地方部门对依法治国的成绩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毫不讳言,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4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全会《决定》文稿。8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党内外共征求3000多人的意见和建议。直到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全会审议,又收到148条意见和建议,经研究采纳了其中的42条。所以说,《决定》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党内外广泛共识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决定》约17000字,七个部分,可分为三大板块。导语和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旗臶鲜

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我们党要在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保证国家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依法治国。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和要求之高也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总体上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要解决经济、社会、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公器私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现象,从根本上讲,还得靠法治,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纵观世界近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了快速发展,最终却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都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问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没有解决好法治和人治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

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来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对于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决定》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重要措施,对法治政府建设至关重要。

第三,依法治国,提高司法公信力,全民守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当前,司法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关系案、人情案等等。《决定》对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优化司法职权配臵,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上一篇:执行难攻坚工作方案下一篇:学生的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