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

2024-10-07

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精选9篇)

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 篇1

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二者分工不同,工作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两部门紧密结合,各展所长,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1.1

纪检监察《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监察机关是政府部门,是专司监察政府机构和政府系统公务员的机关。行政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各级监察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履行职责。

1.2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2.1 监督的局限性迫切需要二者的结合

内部审计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它通过对对同级财务和下属单位的各项审计,如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干部离任审计等工作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查总结规律,对那些具备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实时的提出整改方案,但却不具备处罚相应人员的必要手段。内部审计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漏洞,并且指出问题的所在,但却缺乏相应直接有效的措施来杜绝状况的发生,对其中的相关人员也没有惩罚教育的资格。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能则是通过监督检查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以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保证国家政策能够全面有效的实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能够政令畅通,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健康的发展。它可以有效的清理腐败问题,但却在人员配备,专业技能上缺乏的检查手段,而在发现问题和调查取证方面难以有所突破。如果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能够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党政机关内部的清廉,将纪检监察的工作的触角直接延伸到腐败源头,从而使纪检监察工作关口前移。

2.2 二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提高监督效率

内部在传统的方式中,内部审计和纪检部门通常各自未战,具有双重的人员配置和资金耗损,但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腐败现象的发生仍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如果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及时的发现那些常规性问题,对其提出出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对相关部门的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应由纪检部门应发挥其资源优势以及信息优势,及早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使其警醒并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降低错误的发生几率。而对于已经发现的重大违规,则要发挥纪检部门职能,对违犯党纪、政纪的责任人员进行追究,对情节较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增强对违规违纪者的震慑力。两者合理有效的结合,将会更好的提高监督效率。

2.3 合力,能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有机结合,可以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更为综合高效的作业体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又可以制约权力的失衡和滥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有利健康的发展环境。同时能够更好的发挥两个部门的监督保障作用,以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积极有效的推进,并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3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大会, 共同分享信息, 建立一个稳固的合作方式。双方可以建立一个年度合作计划, 共同商讨出实施方案, 以确定审计对象, 范围和方法, 确保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双方都有可能最先发现问题, 这就要求双方能够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沟通。在联席会议上, 纪检监察部门可以为审计部门提供信息, 将平时掌握的群众的反馈信息提供给审计部门, 以便于审计部门锁定审计重点;而审计部门也可以及时将审计过程发现额严重违规问题, 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 便于及早立案查处。从而使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经常性的监督优势, 抓住案件线索, 严查大案要案。

3.2 加强联合,定期组织风险排查

由于内部审计部分和纪检监督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检查监督,并不直接负责具体业务,因而相对单纯,两者就能够相互结合,可以从全局出发,积极排查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早认识到各部门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结合纪检部门的消息来源,以及各种投诉热点,进行重点有效的审计。要认真查找出各业务部门的薄弱环节,对管理部门进行及时的预警,让该部门内部加强管理防范措施,同时对存在问题的部门也要内部审计和执法监察,切实堵塞管理漏洞。

3.3 紧密配合,推进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在对干部离任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加强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配合。审计部门要在离任审计进行之前,向纪检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情况,如有无群众举报等。在离任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也要把该干部在任职期间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所取得的实效作为评价该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内部审计反映政绩突出、廉政勤政的,纪检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有问题的,视情况由纪检监察部门出面谈话提醒,或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予以调整职务或免职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运用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和内部审计部门密切协作,在共同分析离任审计的过程中,找出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及早发现苗头,要在体制,机制上建立一种完善的模式,从而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

3.4 建章立制,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结合提供

制度保障如何整合好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两个部门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来保证。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领导小组,由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两个机构的协作,使两个机构能够更有效的沟通。建立日常协作制度,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使两个机构的协作常态化、规范化,从而使得两个机构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良好的保证。

当然,目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互动与联动机制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联动机制本身还有待完善和发展,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还有许多的困难去克服,还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还需要用更新的观念、更大的努力、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去研究,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去整合与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是大势所趋,只要实现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协同工作,相互配合,建立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工作互动联动机制,就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这对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将会是卓有成效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 2010 (6) .

[2]胡高坤.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展望[J].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0 (9) .

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 篇2

摘 要 高校内部审计与监察工作密切配合,对于创新体制、完善制度、拓展源头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监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纪检监察 廉政建设 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定位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项目绩效及合规性等进行监督、评价,并发挥为单位领导加强管理和进行经济决策,以及为单位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机理

(一)查错纠弊,维护高校秩序。审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揭露单位经济运行中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通过揭露问题、打击贪污腐败,有助于维护高校法治建设,保护单位利益,推进廉政建设。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手段层出不穷,而内部审计在经济领域探究真实性方面的专业性优势,更易于发现违法违纪线索。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运行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发现其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如管理不善、违规决策等等,并加以纠正,有助于权力更好地运行。

(二)真实反映经济现象,为高校治理提供依据。高校权力的合理运行必须建立在对内部经济信息的真实掌握之上。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实施的监督机构,为本单位组织服务。高校内部审计通过独立性开展工作,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客观真实反映单位经济现象,对责任履行和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制定政策,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依据。

(三)客观评价经济现象,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伴随着高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能由过去的重点审计经济行为的真实、合法逐渐向效益转变。近年来,各高校通过推进绩效审计,改变以少数几个经济指标评价高校发展的标准,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效益和科学、人文效益,为高校权力运行的成果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高校内部审计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目标,是整个管理体系中不缺的特殊环节。其基本职能是审查高校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分析和评价责任履行和权力运行情况,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评价决策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分析基础层存在的不足,促进决策层与基础层的协调统一,从而推动高校治理框架、决策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

三、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与纪检监察形成整体合力

(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从职能和职责上看,都是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维纪护法,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两个重要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从工作方法上看,纪检监察主要是通过教育、监督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落实,程序的规范、到位来加以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通过监督检查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并通过检查账簿、凭证等财务资料来监督检查,二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从工作效果上看,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在对单位实行有效监督检查的责任时,纪检监察主要是对干部党员是否廉政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单位的经济事项、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进行监督检查。在具体工作中,审计部门主要是从业务的角度进行常规审计或专项审计,而对查出问题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与之相反,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处有关问题时,有一定处理职权,但又不可能经常深入到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去。如果两个部门有机结合,纪检监察部门可利用审计工作的优势,将纪检监察工作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具体的经济工作中,审计工作可借助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加强重点审计,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规范财务工作。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审计监督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其监督职能不仅仅指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还包括对本单位内部制订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反馈、跟踪等等。从完善单位内部治理结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面临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都要求单位不得不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在确保财务真实性、治理结构健全性、内部控制有效性、风险防范预警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通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及其人员认真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事前监督,防患未然的作用。

(三)创新纪检监察手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总体思路后,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审计署专门就此问题联合发文《关于检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在查处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2003年8月26日),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密切配合的部门联动作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的建设。如:利用内部审计监督,开展效能监察,规范权力运行;利用内部审计专业性监督优势,抓案件线索,严查经济案件。在纪检监察工作中,通过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丰富纪检监察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推动依法治校、完善学校治理、促进高校经济改革发展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松,王利,樊宇.内部审计如何在高校廉政建设中发挥作用.电子科技大学(社科版).2012 (14).

审计监察部经理 篇3

审计监察部经理

岗位名称:

审计监察部经理

直接上级:

财务总监

直接下级:

审计监察组组长

本职工作:

组织审计监察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督促并协助各管理层完成应尽的使命。直接责任:

(1)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统一财经制度,制订公司内部审计监察

制度,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2)参与研究制订其它有关规章制度。

(3)组织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存货、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审计监察。

(4)组织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对执行状况进行监

察。

(5)组织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投资和费用预算、信贷计划的执

行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察。

(6)组织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的执行、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7)组织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的财会报表和经济核算报表的合法性和真实有效

性进行审计。

(8)组织审计监察公司行政领导、组织人事、采购、行销作业等方面的管理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9)组织监察公司管理方针、目标、计划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10)组织审计监察公司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情况。

(11)负责审计公司重要管理决策是否可行和有效。

(12)负责对重要或大额经济合同、协议进行审计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察。

(13)负责重要或大额财产购置、报损、报废的审计。

(14)组织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经理级(含)以上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工作。

(15)负责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公司规章制度、侵占公司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等损

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16)负责监督检查公司档案资料的销毁工作。

(17)组织参与有关的财产、财务、存货清查、盘点工作。

(18)组织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专项审计任务。

(19)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和董事会审计监察室对公司所进行的审计。

(20)对正在进行的严重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要立即劝阻和制止或

向上级报告。

(21)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公司领导报告审计监察工作状况,提出完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建议。

(22)制订审计监察部、月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预算并上报,经批准后执行。

(23)制订审计监察部培训计划经批准后协助培训部实施和考核。

(24)按程序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积极接受上级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及

时对部门间争议提出界定要求。

(25)制定直接下级的岗位描述,定期听取述职并对其工作做出评定。

(26)指导、监督、检查所属下级的各项工作,掌握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视情况填

写过失单或奖励单,按程序办理。

(27)定期向财务总监述职。

(28)做好审计监察部各项行政事务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团队精神。

(29)及时、准确传达上级指示并贯彻执行。

(30)主持审计监察部例会,参加公司有关会议。

(31)审阅审计监察部及与其相关的文件,审核下级上报的作业文件,视其性质内容,决定处理方式。

(32)在必要的情况下向所属下级授权。

(33)及时对所属下级工作中的争议做出裁决。

(34)开展内部民主管理活动,调动和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

理下级上报的合理化建议并按程序办理。

(35)培养和发现人才,负责直接下级岗位人员任命的提名。

(36)指定专人负责审计监察部办公用品的领用、分发和审计监察文件、资料、记录的收发、上报、保管与定期归档工作。

(37)指定专人负责审计监察部所使用的办公用具、设备设施的建帐建卡、定期盘点、报损报失工作。

(38)组织做好保密工作。

(39)完成财务总监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0)关心所属下级的思想、工作、生活。

(41)代表公司与外界有关部门和机构联络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领导责任:

(1)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审计任务负责。

(2)对审计监察工作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报送的及时性负责。

(3)对审计监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严或处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

果负责。

(4)对审计监察部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完成负责。

(5)对所属下级的纪律行为、工作秩序、整体精神面貌负责。

(6)对审计监察部预算开支的合理支配负责。

(7)对审计监察工作程序的正确执行负责。

(8)对审计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的规章制度的施行情况负责。

(9)对审计监察部管辖的设备设施的完好性负责。

(10)对审计监察部所涉及的公司秘密的安全负责。

(11)对审计监察部给公司造成的影响负责。

主要权力:

(1)有权让被审计对象按时报送有关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文件资料等。

(2)有权检查被审计对象的有关帐目、资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等。

(3)有权对审计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索取证明材料,并对有关文件、材料、实物等进行复印、复制、现场拍照等。

(4)对阻挠、破坏审计监察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上级批准可以采取必

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5)有权监察被审计对象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6)对审计监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有权越级如实反映。

(7)有对审计监察部员工和各项业务工作的管理权。

(8)业务范围内紧急事件的权宜处理权。

(9)对限额资金使用有批准权。

(10)有对直接下级调配的建议权、任命的提名权和奖惩建议权。

(11)对所属下级的工作有监督、检查权。

(12)对所属下级的工作争议有裁决权。

(13)对所属下级的业务水平和业绩有考核评价权。

(14)有代表公司与外界有关部门和机构联络的权力。

管辖范围:

(1)审计监察部员工。

(2)审计监察部所属办公场所及卫生责任区。

审计监察部工作总结 篇4

根据公司的规定,公司的各类经济合同应该由审计监察部审计后才可签订,但是,今年这个制度执行的不好,我只对部分经济合同进行了审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个别人员有意绕过审计这个环节,其具体的心理考虑不得而知,总归是有难言之隐吧。这个工作如果公司下一步还是打算继续做下去的话,就需要公司领导的支持。

2、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投资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争取到了省工信厅的管理创新奖。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20xx年初吉林省工信厅推出的“管理创新奖”就是其一,公司开展这个工作一个是为了管理上水平,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能力;另一个就是得到政策支持,获得扶持资金。我们在金蝶软件的配合下,给公司的物流管理上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供应、销售、仓储保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获得了省里的扶持资金。

3、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起草了《接单标准》等规章制度。

公司近年来对外业务不断扩展,为了规范接单、计划、生产等环1

节管理,按照公司领导要求,我起草了《公司接单管理标准》,为规范生产、销售管理提供了依据。但是,这个标准贯彻的并不好。

4、配合公司工作需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前几年,我曾对班组长以上人员就“5S管理法”等内容进行了数次培训,培训期间反应不错,因此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培训过后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的原因一个是各级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的理解不同、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另一个是我们公司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氛围,所以说大家接受这个培训就是听个热闹。鉴于此,今后,我个人觉得以前那种培训尽量少搞。所以,今年我们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在运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四次请金蝶软件公司的人员进厂培训,对供应、销售、物流保管等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效果还是不错的。以后的培训工作我也打算这么搞,就是根据公司工作需要,适时进行。

5、防范于未然,建立完善公司的监控系统。

我们曾经安装过5个监控探头,20xx年,公司投资两万余元新装了10几个新型的监控探头和消防烟感报警探头,我组织有关人员;利用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公司内初步形成了监控网络。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20几个监控探头,十几个消防报警探头的安全电子预警网络,使得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了有力保证。

6、规范基础管理,完善客户档案。

根据公司安排,我对公司的客户基础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其实2

我个人觉得,我做这个工作的同时,也是督促和协助销售人员梳理、完善客户资料,规范销售工作的一个过程。

20xx年已经过去了,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欣慰,也有失落。20xx年初步打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员工培训工作:20xx年的培训工作一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按

照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二是根据公司实际需要,适时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性要强。

2、合同审计工作:20xx年这个工作要完善、坚持,尽自己的努力,

做好经济合同审计工作,维护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3、项目申报工作:及时了解国家新的扶持政策,如有机会,努力

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争取再次获得国家的扶持资金。

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 篇5

由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并且环境审计起步晚,在理论框架、实践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在环境审计实务方面,我国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Mary F.Evans(2011)的研究讨论了环境审计对于企业遵守相关规定的长期性效果。我国的环境审计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严伟(2013)提出资源环境审计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做好资源环境审计除了运用常规的合规性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方法,还需结合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多样性的专业方法,同时引进环保类等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顾正娣(2012)认为,我国江河湖泊综合治理环境审计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仍有法律依据不明确、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过于单一、专业人员匮乏、统一组织协调不够等问题。加强江河湖泊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应构建适合于我国的新型审计模式。吕慧萍(2013)指出,为充分发挥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立法时应系统设计环境审计计划,科学设计环境审计目标,加强源头防治,切实履行环境审计的监督职责并实现其“免疫系统”的功能。沙珍珍等人(2013)从环境审计目标的角度切入研究,认为环境审计的终极目标是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最大化。刘旸(2013)提出,环境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监督和控制,其最终目标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以政府环境审计、社会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制度。栾春玉(2013)研究发现,在建立健全环境审计体系的基础上,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环境审计模式,以期发挥环境审计的服务职能,促进环境审计整体发展。徐建芳(2013)则指出,我国应增强对资源环境政策的关注,同时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扩大资源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审计问责制。

还有些学者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环境审计情况。袁广达(2012)关注了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环境审计中的角色,预见性地提出上市公司应承担环境责任,而注册会计师的环境审计鉴证业务则会成为由此催生的新业务。朱月萍(2013)则创新性地提出应建立环境审计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上市公司积极进行环境审计。

综上,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了环境审计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并在相关领域的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环境审计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上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框架方面。因此,基于审计公告信息视角整理分析环境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是一种提高环境审计实务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审计公告看我国环境审计的特点

自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第一号审计公告至2014年5月,审计署共发布179份审计公告。根据笔者对审计公告内容的统计,与环境审计有关的共有25份,涉及城市环境审计(如垃圾处理、供水供热等)、江河湖海水域污染保护、大型工程环境影响、农牧地区环境整治和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几个方面,约占审计公告总数量的13.97%,并且自2006年之后年均都在3份以上。审计公告具体内容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的环境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 环境审计的形式多数是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环境审计的对象是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各个方面,它包括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所处区域的基本环境保护和管理情况、相关管制资金的融资渠道和支出情况等。审计署审计公告中环境审计相关项目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

对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进行整理发现,在所有涉及环境审计的审计公告中,资金审计类审计项目有6个,占24%;项目审计类审计项目有5个,占25%;工程审计类审计项目有6个,占24%;灾后重建审计类审计项目有3个,占12%;专项的环境审计有6个,占2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审计中,专项的环境审计仅仅占约四分之一,且集中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这三年间,而更多的环境审计则是嵌入在对资金、工程、项目等的审计调查之中。

2. 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依据较为模糊。本文对前述25个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审计公告中审计依据的描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各个审计项目的审计依据不尽相同,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到,有18个与环境审计相关审计项目根据《审计法》的规定进行立项,占总数的72%;有1个项目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和国务院的部署进行审计立项;有2个项目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安排意见》等进行审计立项;另有4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公告中没有交代审计项目的立项依据,占总数的16%。由此可以看出,在实务中,我国缺乏与环境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评价依据,顶层文件的模糊和滞后制约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和实施。

3. 环境审计相关审计公告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固定。对环境审计相关审计公告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环境审计相关审计公告的形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审计公告的格式并不固定,随着不同审计项目的特点可以自由组合,且在较特殊的审计项目中加入特定情况下的内容。如2006年第2号审计公告,由于青藏铁路项目的特殊性,审计公告单独对其审计调查评价依据进行了介绍。

从内容上来看,环境审计重点关注资金、政策、管理、项目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二是资源环境政策法规、制度的科学性、健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三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履行服务、管理、监督责任及实施各项管理措施的情况及其成效;四是资源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及其效益情况。

(1)资金审计类。关于资金审计类环境审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具体情况见表4。在审计公告中,明确交代了每一个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的来源,绝大多数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性专项资金为主,也包括国内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通过该表我们可以看到,在资金审计类环境审计中,审计内容其实不仅仅包含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还包括项目的建设管理情况、建成项目的实际效果、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甚至是相关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

实际上单独对资金进行审计是毫无意义的,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直接与上述其他问题紧密相关。单独审计资金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也无法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造成审计失败。

(2)项目审计类。项目审计类的审计公告一共有5个,都包括项目的资金投入、项目数量列示、项目成果概括等内容,并大致介绍一些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成运营效果。在审计问题部分,常常涉及以下几个问题: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成运营效果、项目资金违规情况。以项目建设的过程为主线进行审计,整体上比较全面和完整。项目的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价值,项目建设中和建成运营后的管理状况对生态环境和资金流动的影响亦不可小觑,对它们的审计对于环境审计起铺垫作用。

(3)工程审计、灾后重建类。在工程审计类和灾后重建审计类的审计公告中,往往只有部分问题涉及环境审计。对这些相关的审计公告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工程审计类的审计报告中,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噪声、施工废料、垃圾污水、过度砍伐、水土流失等,我们的审计报告中都对其管治情况进行了介绍。对于长江三峡工程,审计报告中还介绍了移民的生活环境状况,环境审计已经成为工程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后重建审计中,主要关注重建项目的环境评价通过情况,以及是否按照要求建设环保设施情况。

(4)单独环境审计。从专门的单独环境审计公告中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不够完善,一个区域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建设直接指导和影响着该区域内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进行审计时对这个方面的关注,为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环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环保相关制度不完善、措施的落实不完全、监管不到位,资金的申请、下拨、使用、管理等存在问题。

此外,在所有的审计公告中,都对其后续整改措施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尤其是2011年第38号公告用一整篇的篇幅对2011年第11号公告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报告,以此可见我国环境审计的延续性。它包括违规资金的追回,不科学分配资金的再分配,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人员的查处,违规项目手续的补办,对项目不合理计划的修正,或者是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对这些整改措施的关注可以敦促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快速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企业的发展隐患,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铺好路。审计公告也可以结合已知的整改成效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三、我国环境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环境审计相关公告,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实务中存在的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环境审计法规体系不完善,审计依据不明确。虽然环境审计的开展促进了各地区环境审计法律规章制度的健全,但毕竟它只是查漏补缺、不成体系的。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体制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建设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来最高效地提高我国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整体水平,最大化降低环保成本,让广大群众受益。目前我国法律和制度对环境审计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规定得较模糊,对具体问题的责任归属也不甚明了,这无疑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障碍和增加了附加成本,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解决问题时也滋生很多复杂状况,不利于环境审计的价值体现。

2. 审计切入时点上缺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穿插少数事中审计,而这种状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事后审计不易发现环境保护项目在设计规划、申请报批时发生的错误,更无法将损失遏制在源头,并易造成数额巨大、不可挽回的资金亏失。同时,事中审计的缺乏也增加了过程控制的难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增加了项目资金不必要流失的风险。

3. 审计评价方法上缺少对一线人员的调查访问。审计公告中对审计项目的评价多关注其目标能效,而甚少调查评估区域内一线群众的直观感受。这一缺乏不利于评价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项目辐射区域的群众才是项目的最终受益者,询问他们的切身体会必然有利于准确鉴定项目的成败。鉴证和评价过程中,多采用经过整合处理的数据,这样做虽然可以大体上维持审计活动的进行,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4. 审计方式上缺少绩效考查。在环境审计的审计公告中,鲜有绩效审计的方式出现,多以合法合规性审计为主。但是在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中,大部分资金的来源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资金的高效使用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而绩效考核对评价项目管理效率及资金利用效率有着关键作用。缺少绩效考核,不利于敦促项目单位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在上述审计公告中,我们仅可以看到2009年第13号审计公告“三湖三河”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是重点关注了绩效考查。其审计结果涉及了政策措施、工作落实和资金管理,较完整地总结出了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仅此一个公告涉及绩效审计,数量实在太少。

四、对我国环境审计实务的建议

1. 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法律的制定要明确岗位责任归属,尽量具体地将事物明确到组织和个人,如此便增加了项目单位违规的风险,为项目的高效建设提供多一重保障。制度的制定也应清晰化、流程化,用以规范目前混杂无章的环境审计范围和审计过程。制度越明确,越健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目标性越强,效果越显著。

健全体制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整体环境审计水平的基石,需要相关部门内专业人员的齐心协力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强从深度和广度双方面的针对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在理论完善的同时落实在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上。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环境审计法律规章体系建设、项目流程管理、具体行业审计技术的方式方法,结合国情探索符合我国特殊环境的新路子。在制定规则时既要考虑整体规范性又必须兼顾地方的特殊性,包括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信息化状况等,灵活而不失原则。环境审计法律规章的制定还要全面考虑涉猎行业部门种类的多样性,并对每个行业明确标准,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标准的制定范围和限定力度,努力做到全面和科学。

2. 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将损失最小化。同时,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能够充分发挥环境审计的服务和指导职能,辅助项目单位的建设全过程做到规范和有序。此外,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也可增强项目单位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环境保护项目与其集体组织和个人的长远经济利益和长久生存大计的密切关联,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要想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就需要增加一个审计团队,审计方案也需要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进行跟踪审计。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来决定,尽量做到岗位职责分明,提高工作质量。但我们不得不考虑由于跟踪审计而带来的环境保护成本的增加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制度的约束和企业自身需求来综合考量。

3. 增加对基层和一线人员的调查访问。项目辐射区域的群众才是项目的最终受益者,询问他们的切身体会有助于准确鉴定项目的成败。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审计人员无法预知和感受的影响。调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网上投票、设置意见箱、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员开座谈会等。尽量缩减信息传递层级和传递时间,提高信息准确度和传递效率,确保大多数建设性的意见和真实的感受能够得到利用。如此一来,整改措施和审计建议必将更加有针对性,更贴近民意。例如,在审计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移民专项资金时,若能够选择性地深入移民家庭进行调查,则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在环境审计方法和流程上,国家应制定不同项目的不同硬性审计过程来使环境审计在整体上做到规范有效。

4. 逐步向绩效审计转型。环境审计向绩效审计方向转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趋势。绩效审计可以准确评价项目或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一定程度上监督了项目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各个方面的管理控制,为进一步确保环境保护项目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绩效审计对审计团队建设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相较于之前的审计方式更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不能急于求成。环境审计的转型需要全体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一步一步踏上新的台阶。

5. 政府审计机关应发挥环境审计的带头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环境审计都处于起步阶段,以政府审计机关环境审计为主,因此政府审计机关应在这方面起到领导带头作用。在环境审计的各个方面为企事业单位作出表率,并在审计公告等大家易获取的信息渠道中体现出来,做到审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及时。另外,在审计公告中表明环境审计的积极意义和对被审计地区带来的正面影响,以此刷新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审计的更高层次认识。

参考文献

Mary F.Evans.Do environmental audits improve long-term compliance?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Michigan[J].Original Article,2011(40).

严伟.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研究综述[J].财经视线,2013(18).

顾正娣.深化环境审计推进江河湖泊综合治理[J].学术论坛,2012(10).

张永祥.推进审计转型升级服务全面深化改革[J].审计月刊,2014(7).

栾春玉.环境审计的框架重塑和演进方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3(17).

易晓,金正杰,马晓强.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资金绩效审计案例探析[J].审计月刊,2014(6).

袁广达.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鉴证地位的理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篇6

一、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

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健康运营有着积极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将审计结果向公众公布,需要保证审计的质量,结果必须由多种证据证实,审计人员需要保证事实的确凿性,还要保证证据的充足性,在处理企业违规违纪行为时,也要把握好尺度,这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审计人员做出的最终结论需要保证客观、准确,要经得起社会工作的推敲。审计机关属于监督部门,其在对社会中的各大企业进行监督时,也要做好自身的监督工作,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审计结果公开后,会受到公众的推敲,这本身也属于接受自我监督的形式,社会公众会对审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推敲,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提高审计的水平,才能保证审计机构的权威性。

审计结果公开可以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可以保证社会大众的知情权,人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审计结果,而且还可以参与到监督中,可以充分发挥中大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功能,这有效的增强了审计的效力。审计结果公告会增加审计机构的工作压力,审计机构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要提高其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在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后,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在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后,审计的监理力度也会大大增加,其具有了一定威慑力,可以有效的社会中的企业进行监管。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实现依法行政,在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后,有效的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威信。將审计的信息公布于众,并且揭露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保证行政的透明度,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权力,可以有效的惩治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可以使人民对政府更加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1、做好审务公开工作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行业不断进步的体现,其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化,可以保证审计体制的完善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还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要第一时间公布审计结果,使社会大众及时掌握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需要保证审务公开,要严格管理审计工作,还要把握好公开的尺度,在工作中积极推行阳光审计政策,要做到依法行政,还要制定法律法规制度,做好审计处罚工作

2、做好审计项目工作

审计项目的设定需要结合实际,要了解当前审计项目公告的条件,不能将所有的项目都公开,一定要做好事前研究工作,这极大的考验了审计人员的经验,在设定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审计结果公告有效的维护了人民的知情权,可以保证大众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审计的过程中,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审计时需要对企业为员工办理的五险一金等福利状况进行审核,要了解企业员工的福利受惠情况,将这些审计项目的结果公开,可以保障员工的利益,这些审计项目也是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做好经济监督工作,要对同级财政项目进行审计,要对审计报告进行检查,还要接受人大的监督,并将监督的内容公诸于众,监督的范围要不断的扩大,还要接受人大的指导。审计时需要考虑上级提出的要求,要对救灾款项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募捐款项的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向大众公告。

3、保证审计的质量

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其对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要求比较高,其必须保证审计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公布的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审计工程需要按照一定法定程序进行,审计人员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审计报告,要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还要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在取证时,相关资料需要得到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的审批,要避免财政资料出现丢失的问题。审计人员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还要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的审计方式,掌握审计的技巧。审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不带任何个人和组织的观点,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对一些涉及到具体人员的问题和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提出不同看法的问题,按照谨慎性、完整性、重点性的原则把握,确保公告的结果百分之百准确,重点性突出,条理性清晰。

4、注重把好文书生效关

审计结果什么时候才能公告,什么时候之前不宜公告,有一个审计文书生效的时限问题。如果在这个时限之前审计结果就冒然向社会公告,就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审计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行政复议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六十日内被审计单位可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诉讼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被审计单位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因此,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在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之后才能对外公告,对有可能会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审计项目要谨慎对待、暂缓对外公告,待超过规定时限之后再行考虑。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结果公告是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将审计的结果公诸于众,可以得到公众更多的支持,也可以使公众对审计部门更加信任。在审计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证据,要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审计部门还要与被审计单位做好沟通与联系,针对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问题,被审计单位需要及时改正,还要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各项工作,要避免出现隐情不报等问题,审计人员要积极维护公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体现出审计的价值。

审计监察部工程管理岗位责任制 篇7

一、岗位目的:

加强公司工程方面的工程成本的控制,降低(节约)投资额。

二、工作内容:

1.在总监和部长的领导下,对各公司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进行审核监督。

2.了解各公司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审核概(预)算。

3.依据工程施工图纸,竣工资料,核对工程量及工程取费,对工程决算书进行审计。

4.依据国家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对设计、施工、采购及委托监理合同进行审计。

5.参与工程完工的验收工作,并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上报。

6.负责对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费用的控制进行审计监察。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职责:

1.对审计报告中有关工程方面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负责。

2.对参与相同审计小组其他成员工程方面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的复核工作负责。

3.对本部门内部工程方面的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保密负责。

学生会监察部内部考核制度 篇8

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工作,严明内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积极性,使监察部长期处于一个稳定而规范的状态,特制定规章制度如下:

一、会议

1.监察部干事每人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会议记录本,正副部长做不定期检查,并酌情加分。

2.在部门例会和全体例会中必须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对违纪者酌情扣分。

3.每次例会要求全体成员提前到会,请假扣1分,迟到,早退扣2分。对无故缺席者扣3分,对3次无故缺席者,视为自动辞退。

4.严格请假制度,请假需向部长或副部长提出申请并签发假条,否则视为无故缺席,如果因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请假必须事先口头通知,时候一天内补办请假条。(学期内请假不得多余3次)

5.在会议上表现积极,发言踊跃,敢于创新,并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者,应给予表扬,一经采用,酌情加分。

二、日常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态度认真,对人礼貌,打分公正合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准与同学发生冲突,如果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或没有完成好,应给予批评并酌情扣分。

2.对学期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应积极参加,认真组织,有突出表现者

给予一定鼓励,并酌定加分,对消极工作者应给予批评,并酌情扣分。

三、工作材料

对于每月的月总结和工作计划以及重大活动中要求的新闻稿,简报,要求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内容充实,不得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有变现突出者,酌情加分;对不合格者给予批评,并酌情扣分。

四、值班

对无故缺席、对监察部造成重大影响者,必须在部门例会上做出检讨,并予以酌情扣分

审计监察部内部公告 篇9

(一)审计人员的责任风险。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无论执法主体是故意还是过失造成的执法责任,都要区分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事项的具体承办者,对审计报告质量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对此,各级审计机关都高度重视的,先后建立了审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审计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绝大部门是由审计人员具体行为引发的,一旦审计人员出现执法违法的问题,一方面将被本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将面临本级行政监督机关、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追责。轻则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重则离开岗位学习、暂停行政执法、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最终牺牲的将是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工作的公信力。所以,因审计人员的责任引发的风险是审计结果公告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二)行政诉讼风险。审计人员的具体行为代表的是整个审计机关,而真正承担责任的法律主体则是披露审计结果的审计机关。公告人必须对公告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负责,并承担审计公告风险,这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不管是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还是效益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它涉及的对象只有两类:一个是被审计单位,一个是与此相关的责任人。作为正面肯定的审计报告倒无关紧要,那么一个问题性的审计报告公开披露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随之也会因此介入,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来讲,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如果审计程序不当,反映问题失实,适用的法律不准,受到危害的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势必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权益,要么行政复议,要么行政诉讼,使审计机关坐上“被告席”的位置。

(三)行政赔偿风险。行政赔偿作为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将更多的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涉及审计机关经济赔偿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审计过程中采取强制措施,影响被审计单位正常生产经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二是审计结果公告泄露了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给其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审计机关的经费是依靠本级财政预算拨付的,财政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这笔费用,所以审计机关无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况且因泄露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四)政治风险。从现阶段来看,问题性的报告占了整个审计报告绝大多数,从地方经济利益出发,或考虑到社会稳定,政府对于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审计报告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公告的内容,范围,还是公告渠道。也就是说,非经 “点头”的问题性审计报告,是难于面向社会公众的。换句话说,能够向社会公告的审计报告,并非都是原汁原味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在审计准备阶段,由于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内部控制测试程序缺失,重要性水平确定不准确,重要审计领域、重点审计部位被遗漏,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实施相应地审计程序,应该履行审计职能没能完全到位,未能查出重大的错报漏报和舞弊,造成审计反映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以致审计机关出具显失公正的审计报告。

(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敷衍塞责,没有或没有完全按照审计方案履行基本职能、基本程序,没有查深查透,没有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不能准确说清被审计单位的账目是假是真;不能准确说清相关负责人有没有擅自决策造成重大失误,以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不能准确说清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无重大经济问题的。审计人员违法执法,或采取审计强制措施,给国家财产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审计人员徇私舞弊,故意隐瞒或夸大事实真相,造成审计机关做出不准确和失当审计决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其他场合有意无意泄露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以致于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的。

(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小组未能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没有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的陈述和辩解,或对被审计单位的陈述意见和辩解事由未经核实,做出与实际不符的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审计决定,擅自改变审计处理、处罚种类或裁量幅度做出审计决定的,或未告之被审计单位或有关责任人依法应享有的听证、行政复议权利的;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划分失当,导致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用人失察或给其政治生命造成影响和危害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隐瞒大案要案线索,该移送的没有及时移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在审计结果公告阶段,没有履行审批程序,公告途径与渠道有失偏颇等,都将诱发和导致审计结果公告风险,使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处于被动位置。由此可见,审计结果公告在实现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要求审计工作自身更加公开透明和客观公正。

三、审计结果公告风险控制

(一)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法律制度体系,从机制上控制风险

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有浓厚的政治性,法律所具备的本质特征明显不足,推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其法律制度建设。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要在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法律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应充分利用审计法实施条例修改契机,加强审计结果公告方面的法制建设,切实解决其与保密法等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部门规章生成快速、灵活的特点,对现有规定中一些失之笼统、条文简略、不易操作的地方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与审计结果公告相关的准则和制度建设,优化审计结果公告法制环境,控制风险。

(二)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审批制度,有效降低风险

审计法规定,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这就为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审批制度,合理转移部分公告风险,找到了理由。政府应指定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对拟公开的审计报告组织保密、审计机关等部门进行审定和评估,然后报经政府批准后,按要求进行公告。

(三)将审计结果公告纳入地方政府政务公开范畴,合理转嫁风险

审计结果公开,即是政府公众信息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应按照公众信息管理办法,对审计结果公开实行统一管理,以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或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或指定有关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或由审计机关单独编发“审计公报”,面向社会统一公开审计结果,以减少对审计机关的各种非议。

(四)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从根本减少风险

审计结果公告后,被审计单位如有不同意见或异议,势必影响审计公告的权威性。因此,没有更权威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只能使审计机关处于不利局面。审计机关应在加强审前调查,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完善五级复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报告评审制度,成立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对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真实完整性,问题定性的严谨性,审计决定适用法律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复核,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建立审计结果公告风险问责制度,减少审计结果公开风险

上一篇:《学会感恩》读后感300字下一篇:德语名词单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