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2024-09-02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通用10篇)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1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为加强教学管理,保证课程安排的相对稳定,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对任课教师调停课作如下规定:

1.任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务科的学期课程安排表,制定好本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表”,认真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

2.任课教师在开学前一周以后不得临时要求调整课程。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上课者,经教研组协调,在安排其他教师代课的前提下,学校有关部门方可受理调整申请。

3.任何教师调停课都必须先报教务科批准同意并下发调停课通知,否则按擅自调课或停课论处。

4.任课教师因病或因公务请假,出示有关证明或领导批示,教务科可安排与其他教师调课。如确无适当调课人选,教务科可安排其他教师上课。

4.教师在授课期间一般不得因事请假。确系重大事情非请假不可的,在其已与另一教师协商好的基础上,教务科方可受理调课申请,否则教务科将对对应课时安排其他教师上课。

5.调、停课的审批权限为:六节课以内由教务科教务管理人员签署意见,教务科长审批;六节课以上报经教务科科长签署意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审批。

6.申请调课或临时停课的教师,必须提前三天按程序办理好有关手续。因突发事故或紧急情况,任课教师来不及办理调课手续的,教师本人委托教研组长或他人或电话及时与教务科联系调整事宜,并通知授课班级。事后,教师本人要按规定补办有关手续,否则按擅自停课论。

7.申请调、停课未得到批准,教师不得自行停课,否则按擅自停课处理。

8.教师无故不上课或不补课,或未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时数提前结束课程,按擅自停课处理。

9.因全校性的会议或活动等需要停课时,有关部门须提出申请,说明原因,报经主管校长批准,由教务科做出统一安排。学生班级临时集体外出参加活动要从严控制,确需调课时,应由学生科在提前三天提出书面报告,教务科同意后作出统一安排。法定节假日和校运动会期间的课程,一般不安排补课时间,教师在编制教学日历时应留有余地。

10.申请调、停课经领导批准后,教务管理人员应做好记录。申请调、停课的教师,应及时与教务科协商补课时间,并由教务管理人员负责督促落实。

11.教务科负责人必须加强对调课及补课的动态管理,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并建立健全教师调课的申请、审批、记录、检查制度。教务科每月统计一次各教师调停课次数,并定期公布,作为其本人业绩考评的指标。

12.以上规定也适用于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13.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教务科

2006年10月17日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2

第一条 为了确保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和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适应网上招生录取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依据国家有关招生工作规定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监察工作的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招生录取的监督工作,应切实保证国家招生政策、法规、计划、制度的贯彻实施,全面体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 教育部及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负责指导、检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监督工作。

第四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高校招生部门及省级教育监察部门、省级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指导、检查在本地区招生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监督工作。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主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纪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招生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的招生管理和监督工作。组长由主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纪委书记担任。

第六条 招生期间,高等学校应成立招生监察办公室,由学校纪检监察干部、特邀监察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纪委副书记或监察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招生监察办公室为非常设机构,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实施对本校招生录取的监督工作。

第七条 招生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校国家招生政策、法规、制度和纪律的贯彻执行情况;依法对招生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支持招生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配合招生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保证招生任务完成。

第八条 招生监察部门应参与对学校选派招生工作人员的审查;参与学校招生章程的制定与修改;配合有关部门对招生及招生监察人员进行国家招生政策、法规、制度、纪律的教育及相关业务培训;督促学校招生工作人员按照招生程序、时间要求,完成提档、阅档、审核、退档各环节工作,并及时妥善处理好省级招生办公室提出的意见、建议。

第九条 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的名单,统考统录的预录名单、退档名单,以及使用调节性计划录取的名单,在向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上载或上报前,须经学校招生管理部门审核、招生监察部门复核后,送主管校领导审批。

第十条 定向生、预科生、专升本、艺术类专业招生及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录取名单,要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并由主管校领导、招生管理部门和招生监察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 招生监察部门监督检查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尤其要加强对保送生、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等资格审查和跟踪监督,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向招生管理部门提出清退的意见。第十二条 招生监察部门对有关涉及违反国家招生政策、法规、制度、纪律的投诉和举报,要督促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维护招生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为本校招生监察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证,以便于随时掌握招生录取全过程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处理。

第十四条 招生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掌握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法规、制度、纪律和招生管理业务,熟悉招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招生监察工作规律和特点,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全过程的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暂行规定 篇3

学生宿舍是公共聚集场所,属于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要害部位,为保证学生在宿舍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学生在宿舍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十部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章 学生宿舍的建筑标准和要求

第一条

学校学生宿舍的布局、建筑、设施等都应当符合有关国家建筑标准和消防要求,严禁危房作学生宿舍。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学生宿舍高宜为3.0-3.2米。生均使用面积中学不小于2.7平方米,小学不小于2.4平方米。根据已在用学生宿舍的客观现实,每自然间学生宿舍应不低于12平方米,每室居住人数不超过8人。禁止私自改造宿舍建筑功能,乱堵门窗、打通墙体。不允许将非宿舍建筑第二条

学生宿舍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齐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管理人员,学生会使用灭火器。要确保宿舍通道的畅通,楼道宽度、楼道和宿舍地面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得在宿舍通道中放置杂物。楼梯设置的数量、位置及总宽度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标准的要求,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度,外廊栏板或栏杆净高度不低于1.1米。宿舍超过两个自然间的,应开两个出入口,整个宿舍楼的安全出入口开做为宿舍使用。严禁将宿舍楼对外出租与学生混住。

设数量和宽度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标准。

第三条

宿舍楼梯间和楼道应有直接的自然采光,照明设施符合国家标准,不准擅自改变原有线路,乱拉电线,不许设有大功率电器插座。楼道内和疏散口应有应急照明灯。

第四条

门窗应便于开启,清洁、牢固,床板不少于两根横梁,上下铺距离、上铺与屋顶距离、床与灯、电扇距离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第五条 学生宿舍内的取暖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农村学校学生宿舍内使用的土暖气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坚决杜绝学生宿舍内燃煤直接取暖。

第二章 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教育

第六条 各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宿舍管理和监督。第七条 校长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必须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做到任务职责到岗到人。职能部门要安排专门的宿舍管理员、舍长对学生宿舍安全、纪律、卫生等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学校的职能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墙报广播等途径,对住宿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用电、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对于有可能危害住宿学生安全的行为和事件,都有制止或救助的义务。

第八条

学校在保障住宿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住宿环境,提高住宿质量。

第九条

学校应当根据本暂行规定制订出本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学生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认真落实,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逃生演练。

第十条

学校应当建立起学校领导带班和中层以上干部值班制度,配备相关保安人员对宿舍及周边地区巡逻,宿舍管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十一条

学校必须有宿舍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有关值班、纪律等制度。并在出入口或醒目处上墙。要将各项制度和规定落到实处。

第十二条

学校不得在学生就寝后统一拉闸断电,要配备应急灯,以防特殊情况时,引起群死群伤事件。

第十三条 学生就寝后,不得将宿舍安全出入口和楼层阁门锁死。可在宿舍出入口管理室处,设置内插门,遇有突发事件,值班人员保证能在半分钟内打开。

第十四条 学校对住宿的学生实行登记制度,实行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宿舍管理员坚持查铺制度。如发现有学生无故夜不归宿时,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

第三章 对住宿学生的要求

第十六条

住宿学生应当服从学校领导、教师、宿舍管理员等学校工作人员的管理。住宿学生必须按指定房间和床位住宿,不得私自调换,确需调换须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住宿生在学校要求住宿的时间内,不得无故夜不归宿。除节假日外,凡不能在学校住宿的,应当持班主任或学校有关部门开具的假条到宿舍管理员处登记。返校后应立即到宿舍管理员处销假。住宿学生如果有特殊原因不在住宿时,必须报请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在批准前,必须征得未成年学生家长的同意。学生假期留校住宿的,须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集中住宿。男、女生宿舍禁止异性进入,更不准异性留宿。

第十八条

住宿学生应当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返回宿舍,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熄灯后禁止高声喧哗。

第十九条

宿舍内不准打架、斗殴、聚众哄闹、酗酒、赌博和变相赌博,不得从事其他不文明的行为。不准向窗外泼水,掷杂物。

第二十条

宿舍内禁止私接电线,不准使用电热器具、煤油炉、充电器等容易引发火灾的器具和使用蜡烛等明火,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和危险物品,不准将管制刀具带入宿舍。

第四章 学生宿舍的事故预防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宿舍、楼梯、扶手、照明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积极预防安全事故。

第二十二条 当学生宿舍发生突发事件后,宿舍管理员要迅速将情况报告给学校值班领导。学校各部门应当沉着、冷静协调联动,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学校值班领导应根据事态发展,及时向110、119、120等部门请求支援,并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第二十三条 在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或其它突发事件后,要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组织学生疏散,宿舍的疏散通道和疏散口应当及时打开,以保证学生可以及时疏散。而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救火或处理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并造成重大损失和后果的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其进行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将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关于考勤制度管理暂行规定 篇4

为了加强酒店管理,提高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严格落实酒店作业时间,特规定如下:

1.酒店的全体员工上下班按路线必须行走员工通道。

2.员工通道入口处设有考勤机,必须打卡后才能上下班。

3.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可提前十分钟打卡。

4.如有特殊情况未打卡或无法打卡,应有值班经理或综合办签字确认,病事或公务假,由部门将请假单统一上交综合办。

5.酒店所有员工不得带包进入营业区,一律将包存放本人更衣柜里。

6.由酒店保安员负责打卡处的次序及安全管理,并负责对酒店所有员工进行验包工作。

7.综合办每月按规定时间累计核对各部门考勤表及指纹考勤机,如无法确认没打卡原因,则按矿工处理。

8.酒店的员工上下班出入必须着工服佩带工作牌,并随时接受检查,如有遗失或忘带者,根据奖罚条例处理。

9.酒店管理人员公休必须提前一天到综合办签字告知,特殊情况无法签字,应提前打电话告知,休假后补签。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5

苏工委[2007]42号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办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作如下规定:

一、日常组织关系接转程序

(二)由我校转至校外单位

1、由我校转至常州市外的单位

(1)校党委组织部开具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授权代开),开至可在全国范围内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以下简称全国直转党组织,名单附后);;

(2)党员本人应在有效期内持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相应党委组织部门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2、由我校转至常州市内的单位

(1)校党委组织部直接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至可在常州市范围内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以下简称常州市直转党组织,名单附后);

(2)党员本人应在有效期内持我校党委组织部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常州市直转党组织的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二)由校外单位转入我校

1、由常州市(含溧阳市、金坛市及五个辖区,下同)外的单位转入我校

(1)党员先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将本人组织关系转至全国直转党组织;(2)由全国直转党组织的组织部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至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3)党员本人在有效期内持开至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我校党委组织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4)校党委组织部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我校院级(机关)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5)院级(机关)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属党支部。

2、由常州市内的单位转入我校

(1)党员先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将本人组织关系转至常州市直转党组织;(2)党员本人应在有效期内持由常州市直转党组织的组织部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我校党委组织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3)校党委组织部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我校院级(机关)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4)院级(机关)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属党支部。

(三)本校范围内接转

(1)党员先从所属院级(机关)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开具校内组织关系转移单;

(2)党员凭校内组织关系转移单到组织部和转入党组织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二、新生组织关系的管理

1、各院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仔细审查新生党员的档案材料,看其发展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入党材料是否齐全,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对于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的,须向本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如“何时在支部大会上被接收入党、介绍人是谁、谈话时间等”,谈话须有记录。对自己无法说出入党介绍人或支部大会召开时间、突击发展、入党材料不真实、不齐全、入党程序和手续不完备等违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新生党员,请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党委组织部。

2、材料齐全、手续完备的新生党员,要尽快将他们编入到一个党支部中,档案材料要尽快转给院级党组织相应管理人员。中学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也要转给院级党组织相应管理人员。对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的预备党员,如无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其预备期,超过6个月无故不接转组织关系的,要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3、新生党员入党材料经审核无误后,各院级党组织需将新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收齐,上交党委组织部集中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三、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各院级党组织应开一次全体毕业生党员大会,就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保留等有关事宜做出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1、学习或工作单位已经确定的党员。由院级党组织负责按学生分配至常州市外、常州市内、校内分别填报《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登记表》交至党委组织部,届时党委组织部将开好的介绍信发至各院级党组织,由各院级党组织按时将介绍信发给毕业生并在有关表格上签字备案。

2、毕业后去向待定的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的党组织或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3、确因需要将户口落在学校的毕业生党员,由学院党组织负责填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汇总表》,党员本人填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登记表》,将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所属学院党组织,保留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在保留期间,所属学院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的责任,指定联系人。滞留毕业生党员本人要主动与学院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个人情况,并要按有关规定缴纳党费,具体要求见《关于组织关系滞留在校的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暂行规定》

4、因私出国(境)的毕业生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的党组织或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附件1:可在全国范围内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全国直转党组织)

(1)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

(2)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党(工)委组织部,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处)。

(3)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中央一级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境内企业党委(直属党委)。

(5)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及各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党委、直属单位党委。

(6)铁道部政治部组织部及铁道部各铁路局党委,部属各公司、各铁路分局及分局级公司党委。

(7)民航总局党委及民航总局直属的各地区管理局、空警总队、企业、事业单位党委。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及兵团各师党委。

(9)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或相当于师以上政治部或其组织部门。

附件2:可在常州市范围内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常州市直转党组织)名录:

1.2.3.4.5.6.7.8.金坛市 溧阳市 武进区 天宁区 钟楼区 戚墅堰区 新北区 机关工委 9.党校 10.日报社 11.教育工委 12.公安局 13.民政局 14.建设局 15.交通局 16.外经局 17.文广新局 18.卫生局 19.房管局 20.园林局 21.旅游局 22.粮食局 23.人防办 24.国资委 25.科教城管委会 26.行政服务中心 27.供销社 28.工贸国资公司 29.投资集团 30.国土局 31.安全局 32.供电公司 33.电信公司

34.邮政局 35.戚电公司 36.兰翔总厂 37.自动化院 38.移动公司 39.联通公司 40.国电公司 41.六二三台 42.工业学院 43.技术师院 44.常工院 45.河海大学 46.信息职院 47.纺织职院 48.工程职院 49.轻工职院 50.机电职院 51.金狮集团(注:市文化局、广电局合并为文广新局;纺织、机电、化轻、贸易国资公司,服装、塑料、常柴集团,中房公司,矿务局,9家企业合并为工贸国资公司。)

关于流动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部分组织关系临时挂靠学校的毕业生党员(以下简称流动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现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1.按照有关规定,毕业生党员在办理离校手续时,一般情况下应一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如毕业生(含研究生、本专科生)党员确需将组织关系临时挂靠在学校的,本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流动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登记表》,写明原因,并明确挂靠时间与联系方式。学院党组织负责填写《流动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汇总表》。

2.流动毕业生党员由原所在学院党组织负责教育和管理。学院党组织应将其编入党支部,落实专人负责与其保持联系,并负责记录联系情况。为了便于掌握了解流动毕业生党员情况,考虑到原先工作的连续性,流动毕业生党员可选择编入其辅导员或学院党委副书记所在的党支部。

3.流动毕业生党员应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确有困难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年要向党支部递交书面形式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预备党员至少每半年向党支部进行一次书面思想、工作情况汇报。接到党支部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流动毕业生党员应及时返校参加组织活动。

4.流动毕业生党员应如实上报自己的实际工资收入,按照我校党费交纳的规定,按月交纳党费。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月交纳党费的,可预交或补交,但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5.流动毕业生党员中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本人应主动向所在党组织递交转正申请报告。所在党支部依据本人思想汇报、工作小结、有关单位党组织出具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结合对该同志的了解情况,及时讨论其转正申请,按规定办理其是否转正手续。如因支部对其不在校期间情况不够了解而无法形成同意其转正的决议时,经本人提出,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向上级党组织提出延长预备期的建议,延长预备期不超过一年。申请转正者本人必须出席讨论其转正的支部大会。

6.对不能按上述规定严格执行的流动毕业生党员,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或不与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经批评教育不改者,视为自行脱党,并按《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6

(黑土资发【2002】104号)

各行政公署,市、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省驻农垦、森工、哈尔滨铁路国土资源局: 现将《黑龙江省地价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附件:黑龙江省地价管理暂行规定

OO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黑龙江省地价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市场和地价运行秩序,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公平交易和土地的集约利用,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土地资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敲竹条例》、《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辖区内的地价管理.第三条 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制度.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正和科学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基准地价为基础,采取通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地价管理工作.市(行署)、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的地价管理工作.二

第二章 基准地价

第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基准地价的管理,建立基准地价体系和基准地价定期公布制度,定期调整基准地价.第六条 城市市区、建制镇及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独立工矿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应当按规定进行基准地价测评.测评范围以土地利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为准.第七条 基准地价测评基准日为开展基准地价测评当年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三十日.第八条 基准地价测评及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按下列程序进行:(一)由开展基准地价测评或更新测评工作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二)经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由具有估价职能的省属事业单位或委托具有A级资质土地评估中价机构,按照《城镇土地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及地价评估相关技术要求和规定,制定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大中城市应当在九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报告,县在六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基准地价测评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报告;(三)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报告完成后,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验收,出具验收意见;(四)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报告验收合格后,按规定的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第九条 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成果,按下列规定检查验收:(一)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工作结束后,由工作承担单位进行自查,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内容,准备检查验收报告及相关图表;(二)开展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检查验收申请;(三)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提出申请检查验收的市、县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四)听取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五)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六)外业成果检查验收;(七)内业成果检查验收;(八)检查验收组提出具体检查验收意见,并形成报告.第十条 基准地价测评及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成果的检查验收内容:(一)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工作的方案;(二)基础图件、过渡图、基础调查表、准备工作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宗地价格计算;(三)土地级别评定及相关图表;(四)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程序、方法及结果;(五)宗地地价修正体系的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评估方法;(六)土地级别图、基准地价图及各种过渡图件的编制方法,图示、符号、注记,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结果与相关图表一致关系;(七)面积量算结果;(八)土地定级估价报告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报告质量,包括深度和广度、文字描述及层次论述、有关技术问题处理方法等及成果应用的论述;(九)根椐检查验收需要增加检查的项目.第十一条 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的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直接向省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报告应作为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必备附件.第十二条 农垦、森工系统的局址、场址不在建制镇的基准地价测评或更新测评可按独立工矿区开展,其成果验收参照本规定的规定进行.第十三条 省会城市基准地价测评及基准地价更新测评成果,按规定报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平衡,省内初审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市场变化情况对基准地价及进更新、调整,一般每二至三年更新调整一次.第十五条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因地价评估需要,需对正在使用的基准地价修正系数和地价指数等进行个别调整时,必须事先将调整方案报送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审核同意后主可应用.第三章 地价调控

第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供求状况,及进采取有效措施,对城镇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实行调控,保持城镇土地价格相对稳定.第十七条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最低限价制度.高业用地最低限价不得低于评估确认的地价;住宅、工业用地的最低价按不低于评估确认地价的90%确定.第十八 条 土地使用权交易实行成交价格申报制度.土地使用权转让方或受让方,应持双方签订的载有土地成交价格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如实向土地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交价格,不得瞒报或虚报.当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低于该宗地正常市场价格20%以上时,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县人民政府有权采取必要的调控或冻结措施.第十九条 处臵土地使用权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租金、作价出资(股本)额的确定,均应当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土地估价结果为依据.第二十条 全省各城市及建制镇的基准地价水平,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与平衡.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实行立项—评估—备案制度.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地价评估;(一)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土地使用权租赁;(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四)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五)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土地使用权划拨;(六)土地使用权的课税、司法仲裁;(七)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企业合资、合作、合伙、联营、联建、兼并、分割、企业清产核资、破产清算涉及显化土地资产价值的;(八)基准地价测评或基准地价更新测评的.(九)因债权转股权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的;(十)在城市土地整理、农地整理中涉及迁建、换地、补偿的;(十一)其他依法应当进行地价评估的.第二十三条 地价评估应当严格遵循国家颁发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规定,土地估价报告和土地估价技术报告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规定格式.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按下列程度开展:(一)由委托方或受托估价方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宗地估价立项申请,按要求填报宗地估价立项审批单,同时提交土地使用证书原件、复印件和相应的宗地图,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土地产权证明和图件以及要求提交的其它相关资料,土地行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宗地估价立项申请后三个有效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立项估价的决定;(二)受托估价方根据宗地估价立项批复的要求,与委托估价方签订委托估价协议,制定地价评估方案,初选地价评估方法、参评因素、因子及地价评估程序,受托估价方对待估宗地进行实地跑察,收集土地及房屋产权证明和相关资料,并开展土地估价工作;(三)土地估价工作结束后,由委托估价方向有批准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地价评估报告确认或备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七个工作日内,下达土地估价报告确认或备案的函复,确认或备案后的土地估价报告和土地估价技术报告及宗地估价立项审批单、确认或备案函复及相关文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整理后归档.第五章 土地估价人员与机构

第二十五条 土地估价师和助理土地估价师实行考试制度、培训教育制度及注册登记制度,接受相应的执业培训.土地估价师必须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取得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估价师证书,并在具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土地估价业务.助理土地估价师必须经省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助理土地估价书证书,并在具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土地估价业务.第二十六条 土地估价师和助理土地估价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中任职或兼职.第二十七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在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中任职或兼职.第二十八条 土地估价师与委托估价人员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切身利害关系时,应自行回避,不得主持或参与有关项目的评估.第二十九条 土地估价师和助理土地估价师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期满经考核符合继续从业条件的,换发新证;五年内不从事土地估价业务的,取消土地估价师或助理土地估价师资格.第三十条 土地评估机构可分为事业单位型和中介型两种类型.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土地评估机构只能从事政府公益性、职能性评估业务.第三十一条 成立土地评估机构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后向省及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授予相应资质,颁发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第三十二条 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其正、副本具有同等效力.第三十三条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实行A级、准A级、B级、准B级四级管理.第三十四条 申报A、准A级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以上;(三)有法定代表人任命书;(四)有机构章程;(五)有机构情况介绍及业绩表;(六)属于资质升级的,应当向省及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七)具有7名以上土地估价师,以及一定比例的建筑、经济、会计及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八)有资质审查认证机关规定的其它材料.第三十七条 土地评估是介机构资质升级,必须在原资质基础上从业两年以上,并且无不良执业纪录,具备资质升级条件的,方可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升级.省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评估机构的执业情况衽抽检制度,并将有关结果向社会公告.第三十八条 A级土地评估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独立从事基准地价及各类宗地地价评估,具体从来范围如下:(一)基准地价评估;(二)出让或国家收回土地评估;(三)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土地的评估;(四)上市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涉及的土地评估;(五)企业兼并、破产、清产核资涉及的土地评估;(六)司法仲裁中涉及的土地评估;(七)征收土地税费涉及的土地评估;(八)其他依照法律、法规需要进行的土地评估;(九)地价资询.第三十九条 准A级土地评估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独立从事估价额在1亿元以内的宗地地价评估,可与A级机构合作从事上市公司及司法仲裁涉及的宗地价格评估,具体业务范围如下:(一)出让或国家收回土地评估;(二)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土地的评估;(三)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涉及的土地评估;(四)企业兼并、破产、清产核资涉及的土地评估;(五)征收土地税费涉及的土地评估;(六)地价资询.第四十条 B级土地评估机构可在全省范围内独立从事估价额在7000万元以内的宗地地价评估.承担县城所在地建制镇以下的土地定级估价和更新,宗地划拨、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征收土地租税、清产核资等土地估价.可配合A、准A级估价机构开展相关的土地估价.地价咨询.第四十一条 准B级土地评估机构可在本行政辖区范围内独立从事估价额在5000万元以内的宗地价评估.承担宗地划拨、出让、转让、抵押、征收土地租税、清产核资等土地估价.可配合A、准A、B级估价机构开展相关的土地估价.地价咨询.第四十二条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实行定期资质审查备案制度,一般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接受审查以及申请资质备案时,应提交下列资料:(一)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资质备安及审查报告;(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三)土地估价师及助理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或资格证明复印件;(四)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业绩表;(五)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证书;(六)资质认证机关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评估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人员除依法处理外,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土地评估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得为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招揽、指定业务或干预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执业.第四十五条 土地评估中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向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机构分立或合并,应当向原资质认证机关交回《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重新办理资质审查备案手续;(二)机构歇业、破产或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的,应当向原资质认证机关交回《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办理资质注销登记等相关手续;(三)法定代表人或地址变更及机构更名、资质升级的,应当向原资质备案机关办理变更手续或申报升级手续,并交回原发的《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领办新的《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第四十六条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一)编造虚假案例,出具虚假报告;(二)允许他人以本机构名义执业;(三)故意提高或压低估价,损害国家、委托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四)以压价、回扣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五)对委托方进行欺诈、利诱;(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四十七条 土地评估机构业绩应达到下列要求:(一)A级、准A级中介机构项目数或评估额达到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二)B级中介机构项目数达到二十个,或评估额达到五千万元人民币;(三)准B级中介机构项目数达到十个,或评估额达二到二千万人民币.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有关责任人按《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2000年3月2日监察部、国土地资源部令第9号)的规定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九条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土地估价的规定,在土地评估报告中弄虚作假,有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依刑法第229条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七章 附则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7

浙建建(2003)36号

各市、县(市、区)建委(建设局、建管局、市政公用局、房管局),省级有关厅、局:

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规范招工,强化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劳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切实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规 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一、建设工程的劳务作业必须分包给有资质、成建制的劳务分包队伍。严禁无资质、不成建制的劳务人员承接劳务分包工程。

二、建筑业企业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计划,统一招工,统一使用管理。严禁将招工权下放到项目部和作业班组;严禁项目经理和班组长私招滥雇劳务用工。

三、严格建筑劳务合同管理,建筑业企业必须按规定与所招的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交纳有关社会保险,切实维护建筑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严禁克扣、拖欠劳务人员工资。

四、严格实行三级教育,企业必须对所招劳务人员进行安全质量等教育培训;项目部和班组也必须对本项目、本班组的劳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上岗培训。项目部必须建立劳务人员花名册并加强动态管理;班组长必须在每个班次前就本班作业的安全质量要求进行逐一交底,并计入台帐。严格实行架子工、电工、机操工等特种作业及其他主要技术工种的持证上岗制度。

五、劳务作业应逐步进入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并办理备案。各地应尽快建立从事专业及劳务分包的二级交易市场,制订二级市场的交易程序和管理办法,使劳务分包的交易和备案等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要加快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培育。各地应积极引导总承包企业尽快实施管理层和作业层“二层分离”,迅速提升管理水平,使工程施工专业化,劳务作业企业化。积极引导低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尽快转向劳务分包。

浙江省建设厅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市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 条例》、《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和《芜湖市市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 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根据市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事项指下列事项:

(一)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变更注册资本等事项;

(二)国有产(股)权转让和处置、资产核销等事项;

(三)企业对外投资、担保、融资、出借资金等事项;

(四)企业章程、重要内部控制制度及经营计划、利润分配方案等事项;

(五)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恶劣的其他事项。1

第五条 重大事项分为报告事项和备案事项。报告事项报市国资委审核后,由市国资委报市政府批准或由市国资委直接批复;备案事项报国资委备案。

第六条 对授权经营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

(一)有下列事项之一的,授权经营企业应当报市国资委审核,并由市国资委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1.对外担保和对外出借资金;

2.融资计划(包括发行企业债券);

3.单项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对外投资(包括注册全资子公司)项目;

4.国有股权转让;

5.处置房产及其土地使用权等重要资产或处置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单项资产。

(二)有下列事项之一的,授权经营企业应当报经市国资委审核同意后实施:

1.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

2.变更注册资本;

3.对外投资(包含注册全资子公司)单项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4.处置数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单项资产;

5.资产核销;

6.企业经营管理层薪酬分配方案。

(三)有下列事项之一的,授权经营企业应当在实施和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委备案:

1.工作总结报告;

2.半年和财务报告;

3.执行政府部门下达的有关任务的情况;

4.发生重大诉讼仲裁、重大经济损失、重大安全生产等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件;

5.按有关规定应向市国资委备案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七条 对非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

(一)有下列事项之一的,非授权经营企业应当报经企业主管部门核定后,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审核后报请市政府批准实施:

1.企业破产或解散、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

2.国有股权转让。

(二)有下列事项之一的,非授权经营企业应当报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委批准实施:

1.拟定和修改公司章程;

2.单项金额占企业净资产1%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

3.对外担保;

4.资产处置和资产核销;

5.变更注册资本;

6.企业经营管理层薪酬分配方案;

7.经营计划、利润分配方案(设董事会的,必须经批准后方可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讨论)。

(三)有下列事项之一的,非授权经营企业要同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市国资委备案:

1.发生重大诉讼仲裁、重大经济损失、重大安全生产等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件(在事项发生后的两个工作日内报备);

2.企业副职以上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票)及持有控股、参股公司股份(票)的情况;

3.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为企业经理办公会决议)召开时间及内容(要求在会议召开前两天报备);

4.股东会召开时间及内容(要求在会议召开前两天报备);

5.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在本一月底前报送)。

第八条 国有企业在办理上述重大事项的报告、备案手续时,应根据事项类型提交下列相关书面资料:

(一)报告事项提交报告,备案事项填报备案表;

(二)需研究论证的,应提供可行性报告;

(三)董事会决议(未设董事会的为企业经理办公会决议);

(四)合资、合作者资信证明,合资合作协议(草稿)和意向性文件;

(五)相关的合同、协议和章程等;

(六)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九条对于报经市国资委或报经市国资委、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再报市政府批准的事项,市国资委和企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均要在10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报告。其 中,对确需与相关部门协商的事项,承办时限可适当延期,但最迟不超过30个工作日;对于报经市国资委或报经市国资委、企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市国资委和 企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均要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回复。市国资委或企业主管部门在工作时限内未予以报告或答复的,视同本部门认可。

第十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企业发生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时,市国资委将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或避免进一步损失,并直接或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领 导人员进行调查。同时,按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等相关执纪执法部门通报调查情况,由相关 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国有企业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业绩考核范围。

第十二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9

国土资发[2000]3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为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经研究,现将《矿业权出 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

二○○○年十一月一日

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其管辖海域出让、转让矿业权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统称为矿业权,适用于不动产法律法规的调整原则。依法取得矿业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称为矿业权人。矿业权人依法对其矿业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第四条 矿业权的出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采取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出让矿业权的范围可以是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他矿业权空白地。

第五条 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管辖权限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矿业权时,应委托具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有矿业权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进行矿业权评估。

第六条 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转让双方应按规定到原登记发证机关办理矿业权变更登记手续。但是受让方为外商投资矿山企业的,应到具有外商投资矿山企业发证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出租、抵押矿业权。

第七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由其审批发证的矿业权转让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其他矿业权转让的审批。

第八条 矿业权人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应由矿业权人委托评估机构进行矿业权评估。

第九条 国家出资是指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以地质勘探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种基金以及专项经费等安排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的拨款。

第十条 中央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地方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确认。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国家与企业或个人等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按照国家出资的渠道,分别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确认。

第十一条 申请出让经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价款,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分期缴纳。申请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应向登记管理机关说明理由,并承诺分期缴纳的额度和期限,经批准后实施。国有地勘单位或国有矿山企业申请出让经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将应交纳的矿业权价款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探矿权人在其勘查作业区内申请采矿权的,矿业权可不评估,登记管理机关不收取价款。矿山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合并、兼并等重组改制时,应进行采矿权评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是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的,应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评估的采矿权价款进行确认,登记管理机关不收取采矿权价款。

第十三条 矿业权申请人、矿业权投标人、矿业权竞买人、矿业权承租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第十四条 矿业权出让时,登记管理机关应一并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矿业权转让时,转让人应一并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

抵 押

第五十五条 矿业权抵押是指矿业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以矿业权作抵押的债务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矿业权为抵押物。

第五十六条 债权人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物价值的,抵押人应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抵押物。

第五十七条 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矿业权抵押解除后20日内,矿业权人应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

第五十八条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申请实现抵押权,并从处置的矿业权所得中依法受偿。新的矿业权申请人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当事人应依法办理矿业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采矿权人被吊销许可证时,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债务人承担。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规范采矿权市场秩序,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除外)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四、规范采矿权抵押备案、注销条件

(二十八)采矿权人申请抵押备案的,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1.抵押备案申请书;

2.抵押合同;

3.贷款合同;

4.采矿权有偿取得(处置)凭证;

5.采矿许可证(复印件)等相关要件。

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符合规定的,登记管理机关向抵押双方出具备案证明。

(二十九)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备案的采矿权抵押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1.矿业权价款已按规定缴清;

2.采矿权权属无争议;

3.采矿权未被法定机关扣压、查封;

4.采矿权抵押期没有超过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5.采矿权未处于抵押备案状态或债权人间就受偿关系达成协议。

(三十)符合抵押备案条件的,登记管理机关出具抵押备案的通知,通知内容包括:抵押期限、采矿权转让和抵押实现的条件及抵押备案解除的条件等相关事项;并就抵押双方对标的物价值认定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采矿权人因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受罚后果自负等予以告知。

(三十一)采矿权抵押合同解除后20个工作日内,采矿权人应持抵押双方签署的抵押备案解除申请书及原备案文件到原抵押备案机关申请抵押备案解除。

(三十二)采矿权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公告、并已送达采矿许可证注销通知期满60个工作日后仍不申请办理注销的,原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直接注销采矿许可证。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因安全生产问题决定关闭且企业法人不再存续的;

2.企业法人主体资格灭失并且没有合法权利义务承继主体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直接注销的情形。

学校关于调停课管理的暂行规定 篇10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发〔1991〕8号《关于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规定》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函厅字〔1991〕33号《关于离休、退休人员不宜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问题的复函》的规定,为做好出国人员的审批工作,保证出国任务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 出国人员审批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出国人员审查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凡有出国任务的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出国人员的审查工作。

第二条 凡因工作需要,选派出国人员,要按照出国人员条件,选派政治上可靠,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守纪律的人员,并且在业务上熟练,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完成出国所担负的任务;选派出国留学进修,参加国际专业会议和专业技术考察的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

第三条 出国人员审批权限

1、常驻国外人员,其出国审查按干部任免手续办理。

2、临时出国人员

(1)属局管理的干部,或相当于副司(局)级以上的干部出国(不包括二级院所享受单项待遇的干部),一般可与出国任务一起审批,不另办理政审手续。如犯有比较严重错误的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2)处级以下人员出国,各单位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单独办理出国人员审查手续。

(3)跨地区、跨部门组团的出国人员或组团单位临时借调的出国人员,在征得借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后,按其行政隶属关系,根据出国人员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4)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离休、退休人员,不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因年龄到限不再担任行政职务,尚未办理离休、退休手续的人员,又在公司、学会、协会担任职务者,也不再安排出国执行公务;个别确因工作需要,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出国审批手续。

第四条 出国人员审批程序

(1)出国人员,由所在单位填写《出国人员审查表》,按权限审批,由审批单位办理出国人员审查批件,审查批件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如再次出国应重新办理审查批件。在有效期内,发现出国人员有问题时,外事部门应及时通报人事部门,撤销其审查批件。

(2)在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再次出国证明》,报组团单位根据原审查批件办理出国手续。在审查批件有效期内调动工作单位者再次出国,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 为严格出国人员审查手续,各单位选派人员出国执行公务时,按干部管理权限应事先商得人事部门意见,由人事部门填写《出国人员初审表》(样表附后),进行初审后再办理正式审查批件。

第六条 要遵守纪律,保守机密,在出国任务未落实之前,不得向有关人员泄露,也不得由个人携函件直接找有关部门或主管领导办理手续,避免发生问题。

第七条 加强出国人员的教育。出国前要进行外事纪律教育,回国后,人事、外事部门要一同听取情况汇报,掌握在国外执行公务的表现及任务完成的情况,出国执行公务的团组对每个出国人员鉴定材料报人事部门备案,对无书面材料者,人事部门不再出具出国证明,外事部门不应派遣再次出国执行公务。

上一篇:省直公务员面试名单下一篇:毕业与生产实习报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