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托养调研报告(精选4篇)
精神残疾托养调研报告 篇1
修水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可行性调研报告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水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工作,近年来,修水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为解决重度残疾人的日常护理,减轻他们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修水县政府决定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为保障中心建成后达到预期效果,县残联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一、概况
修水地处赣西北山区,距南昌、九江、武汉、长沙都在200公里以上,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地域面积4504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近80万人口。有各类残疾人4.3万(根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其中有重度(二级以上)残疾人14000、一级残疾人2000余人。根据摸底,全县有托养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残疾人200余人。
二、建设规模
根据修水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决定建设可托养100名重度残疾人的托养中心。该中心地处城南新区康顺路,占地5亩,计划建筑面积4300平米。中心主楼五层,按无障碍要求设计,同时配有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
三、创办主体
县政府委托县残联作为创办主体,托养中心定格为副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托养人数1比3的比例定编,工资县财政全额拨款。
四、管理模式
1、托养中心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
2、托养残疾人必须由其法定瞻养义务人或其亲属与托养中心签订委托托养协议,无法定瞻养人和亲属者,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委托。
3、托养人生活费暂定每月400元,由委托人或单位统一向托养中心缴交。家庭生活困难的,可向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护理费用,按护理级别向委托人收取护理费。被托养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服由委托人提供。
4、被托养残疾人的医疗费用,由委托人(单位)负担。被托养残疾人重病、住院,由委托人护理。
5、被托养残疾人死亡,由托养人负责丧葬及费用。
6、托养中心的其它开支,在争取社会捐助、上级支持、残联补贴后,不足部分报请县财政列支。
五、建设资金筹措
预计中心总投资800万元,县政府自筹300万,争取上级残联扶助300万,接受衬会损助200万。
综上所述,修水县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是切实可行的,会有良好的社会次效益。
二O一O年二月二十日
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篇2
南昌新闻网讯 日前,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南昌实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夯实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加强统筹协调,重点建立残联与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工商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整合有关扶残助残的政策措施,增强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合力;要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不断完善以各级残联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委会三级工作网络职责明确的残疾人工作格局。
要结合我市实际,尽早成立残疾人维权中心,为残疾人群体提供维权、信访、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融特殊康复、培训、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以及为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有期或终身托养服务,增强残疾人综合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建立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增强残疾人身体素质,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
残疾人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不断提高基层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增强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要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村卫生院为载体,广泛开展康复服务;注重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逐步更新和增配公益性康复训练活动设施器材,强化康复训练指导和心理疏导。同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拓展残疾人康复渠道,力争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将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规范化轨道
精神残疾托养调研报告 篇3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株洲市三湘福星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在市、区残联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托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奉行“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造福一方人”的宗旨,积极做好托养中心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托养残疾人服务,为我市、区残疾人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托养人员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现将今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托养中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托养中心规范制度和相关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托养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自觉为托养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严格要求自已以“托养人员最大满意”为追求目标,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热情服务,爱岗敬业,办事高效,让托养人员与家属感到可亲、可信。同时,为方便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对待托养人员要“和蔼可亲、微笑服务”。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娱乐生活
为了全方位配合开展对托养人员的情感化、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我们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如:打麻将、打扑克、包饺子、唱歌等.以不断丰富托养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尽可能动员鼓励托养人员参与互动互乐,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同时与社会民间组织、社工团体积极联系,争取更多的志愿者队伍加入进来,与托养人员进行有意义的义务互助互动的公益性活动,以此增加托养人员与社会沟通的机会,今年共有 28 场次来中心慰问演出和公益活动,激发了托养人员热爱生活、找回自我、重塑自我的信念。
三、提高安全防范,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托养中心现有28名托养对象,其中寄宿20名,日间照料8名,他们分别是智障、精神和肢体不便的残疾人朋友。所以,安全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托养中心安全防范工作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
(1)建立安全检查记录台帐:从托养人员进入托养中心起,我们都建立了安全登记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日间照残疾人坚持早上报到、有事离开、中途有事等我们都会有详细记录。时刻都掌握他们的动态情况,保障他们的安全。
(2)坚持值班陪护:白班工作人员采取值班制,轮流陪护在托养人员身边,晚上安排专人值班。并安装了“床头呼叫装备”,托养人员有需要时,只需要按键一点,我们就会立即提供服务.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3)托养人员责任到人:托养工作人员所负责的托养人员名单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4)16个摄像头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中心的活动室、餐厅、走廊、围墙四周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对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且在值班室安装了监视大屏幕,更好的了解托养人员的托养生活。
(5)无障碍设施、防盗护栏:无障碍设施更好的照顾到肢体不便人士,防盗护栏的真正的目的不在防盗,而在于切实保护托养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创造舒适环境,做好个人卫生
(1)办公区、宿舍区卫生责任到人:办公区每天打扫,宿舍区每周打扫,床上用品每半月清洗一次。宿舍区做到房间通风良好、无异味。托养人员每天换下的衣服,由专人统一清洗。打扫和清洗过程中积极调动托养人员,教他们学习自理,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2)托养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貌用语:早晨独立完成洗漱、整理床铺、打扫卫生间。个人物品放整齐,不许乱扔垃圾。晚上做好个人清洗工作,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平时注重教育托养人员,你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2016年托养中心在市、区残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在不断地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一是吸纳托养对象不够多,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二是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完善,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始终奉行“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造福一方人”的宗旨,努力将托养中心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达到托养对象及家属、机构、残联“三满意”。
株洲市三湘福星园残疾人托养中心
精神残疾托养调研报告 篇4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对象,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广大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愿望。
一、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基本现状
围绕“机构托养为骨干、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目标,XX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已经全面启动,日间照料机构得到较快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保护、辅助性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1、日间照料机构得到较快发展。XX区现有5个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为108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为中、轻度智力残疾人提供午餐和基本的照料服-1-
务,每天残疾人早来晚走,不仅有了一个让家人放心的日间寄身场所,还受到基本的文化教育、生活技能培训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尤其是光明街道胜利东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建站两年多来,积极开发一些简单的对外加工型就业项目,让残疾人在工疗、学疗、娱疗的过程中,还能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起到交流窗口、引领示范和幅射带动作用。
2、居家安养服务全面启动。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包括发放家庭护理补贴和提供居家照料服务两种形式。2010年,XX区为492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发放居家托养补贴98.16万元,以减轻其家庭供养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并对其家庭供养人加强康复、护理和心理疏导知识的培训,使亲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同时,组织助残志愿者为居家安养的残疾人定期提供家庭护理、卫生清洁、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服务,重度贫困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居家”服务。XX区残疾人工作者深入残疾人家庭,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走访居家安养对象,及时掌握居家安养家庭对重度残疾人的照料护理情况。
二、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区残疾人托养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与残疾人托养服务整体需求、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期待相比,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
1、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在XX区还是空白。在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机构托养“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中,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在XX区还是空白。机构托养的空白造成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依靠亲属托养的残疾人家庭负担沉重,生活非常困难,出现了“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现象。残疾人亲属难以承受长期、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痛苦。二是以家庭照料为主的看护方式,既缺少基本的康复技术,又难以享受专业康复服务。三是社会危害较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智力残疾和发病期间的精神残疾人,由于思维、行为上的不确定性和辨别能力缺失,加上家庭监护能力有限,与其相关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
2、托养服务能力与残疾人的托养需求仍有较大差距。XX区残联经过认真细致的摸底调查,我区有近1000名残疾人有集中托养需求:一是老年残疾人年,其子女也在60岁以上,已无力照顾和服侍老人,甚至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二是“三无”残疾人,没有父母或子女照顾,完全依靠村(社区)干部和邻居解决衣食问题,部分残疾人每天只能吃两顿饭,甚至几天才能吃一顿像样的饭菜。三是残疾人已到中年,父母都已年老,体力上已经力不从心,再加上没有收入来源,很难照顾好残疾子女,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去世后残疾子女的归宿问题,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好好地收留和照顾他们。四是精神残疾人,他们没有自控能力,往往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是危害社会。
三、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XX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都明确指出:实施残疾人托养工程,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区残疾人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服务同步发展,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1、填补机构托养空白,发挥示范作用。托养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做好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日间照料的基础上,XX区还应建设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托养服务机构,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发挥服务示范、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幅射作用。让广大残疾人托养有所依、精神有所托、生活有所寄、服务有所靠。
2、发展日间照料机构,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的建设规划,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使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与其他工作稳步协调推进。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借鉴光明街道胜利东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的成功经验,推广其办站模式,让日间照料机构逐步延伸至每一个街道,惠及更多的社区。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3、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居家托养服务。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事托养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把托养服务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志愿者服务成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热心扶残助残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居民为有需求的居家残疾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组织志愿者到残疾人家定期、轮流做义工,从生活上关心、从心理上沟通、从情感上融入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政策引导,多元化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业。积极培育残疾人托养产业,从政策上积极推动托养工作产业化。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形式
多样的残疾人托养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业。
【精神残疾托养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精神残疾05-21
二级精神智力残疾的概念10-07
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总结10-12
残疾人托养运行方案08-12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10-24
什么是精神病托养09-01
残疾人就业企业调研报告08-26
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08-28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07-17
十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自查报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