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精选8篇)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 篇1
倡 议 书
——爱,在同一片蓝天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每年12月3日是世界残疾日。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盲人见不到光明,无腿青年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们每天面对着太多的痛苦和无奈,但也有很多残疾人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不完整而自暴自弃。相反,他们有着对生活的追求,他们在顽强的追寻中体现着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意义。他们中有参加残奥会夺冠的英雄,有勤奋好学的学生,有业务精湛的技术人员,有艰苦创业的企业家„„
但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有着同样尊重的目光。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提倡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扶贫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提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我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乐观、积极、珍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我校特邀请了中国人第一支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来我校进行专场演出。
让我们常怀助人之心,响应“扶贫助残”的号召,高举爱心接力棒。在这里,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爱心捐款倡议,少喝几瓶饮料,少吃一点零食,省下一些自己的零用钱,献出一片爱心,为中国残疾人的公益事业献上一份爱心。
捐款方式:学生捐款由各班团支书收齐并登记,将捐爱心款名单和款项于3月
22日(星期二)交至校医处!
无锡市中学红十字会
2011年3月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残疾学生,身心健康
一、建立彰显教育公平性的校园文化,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重点将从物质建设转到文化建设或者是物质文化齐头抓。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备教育普遍性意义和价值观之外, 还要特别注意主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要让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教育公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并实现公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前提, 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就是让更多的残疾学生拥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一般来说, 校园文化包含四个层面, 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 从概念界定上来讲,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也不离其宗。促进教育公平性的全面覆盖。
二、物质文化———建设功能显著的特教活动空间和文献信息资源, 保障特教学生无障碍地接受教育
(一) 功能显著的特教活动空间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相对隔离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残疾人与社会生活脱节, 不利于培养其社会适应力。因此, 残疾学生的学习空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生活建筑设计应尽量弥补此弱势。根据残疾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行为方式, 运用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特殊教育学、行为建筑学等学科知识,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 在日常使用的教学楼和住宿楼内, 创造优质的内部活动空间。活动空间在功能上应兼顾个体交往、群体性交往多个需求层次, 保障休闲、学习、展示、文体等多样化需求;在形态上体现出交往空间的安全、无障碍、缺陷补偿设计理念。功能显著的特教活动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补偿缺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其心理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教育关爱、人格公平的自我暗示, 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 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
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 与普通学校相比, 有共通之处, 也有其特殊性。主要因为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由盲、聋和肢残人等特殊群体构成, 学校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信息载体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信息服务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服务环境的无障碍化、文献信息的深度数字化。因此, 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时, 应致力于建立特色鲜明、多载体信息资源并存的馆藏保障体系;在文献经费使用过程中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 精打细算, 是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信息服务过程中, 注重服务效益, 规范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能力, 深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 尽力满足特殊信息需求。藉此建立的多样性、多元化、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和形成的人本位图书馆文化, 将对残疾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心理人格培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三、制度文化———制定科学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保障特殊教育的正常开展
建设“以生为本”的民主化、法制化的学校制度, 遵循国法、政令而行, 培育“执法必严, 有法必依”的制度文化, 对塑造残疾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守法意识起到巨大的作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制定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引导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 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当是基本法则, 也是建立“规范治教”文明文化的根源所在。
四、行为文化———开展平等教育、大爱和谐的组织行为活动, 构建一个建康的文化肌体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再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学校管理、学校风气 (校风、教风、学风) 的动态体现, 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折射。学校在日常管理上要形成科学、民主、尊重个体、追求高远的管理行为文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敬业、严谨、创新、爱生、愉悦、幸福的教学行为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倡导勤学好问、慎思笃行的学习行为文化;在学校价值导向上秉持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价值文化。遵从传承与创新, 崇尚科学的学校行为文化, 将无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的心灵, 化育学生的精神。
五、精神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共享社会精神文化滋养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是全体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诸如办学价值观、理念、宗旨、目标、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各种身体缺陷的特殊群体, 他们需要特殊的关爱、照顾, 需要无障碍的环境、空间, 需要特殊的教育、服务。学校应当持以大爱传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思想。
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与研究 篇3
摘 要: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建立健全残疾人保障事业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本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并分析了桂林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及法律规范的发展,并针对桂林市残疾人生存状况存在的不足问题,提出了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本文即以论文的形式,将本团队通过分析桂林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及法律规范情况所得到的成果进行展示,并针对当地残疾人生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为桂林甚至带动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桂林市;残疾人;教育;就业;医疗;文娱
一、残疾人生活现状
(一)教育现状
残疾人教育是全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教育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高低, 甚至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福利水平与文明程度挂钩。《桂林市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办法》按照补助对象受教育程度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具体为: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每人每月补助100元;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每人每学期补助300元;接受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专)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每人每学期补助600元;就读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及相当学历以上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每人每学期补助1000元;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非全日制成人中、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在其取得毕业证书的当年,一次性补助1500元(同等学历只资助一次)。《办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社会在不断加大力度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引导人们树立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关注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那些歧视、排斥残疾人接受教育的不良观念和错误做法, 为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帮扶、互助,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 给残疾人以真正的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解决了贫困残疾人家庭受教育难的问题,让残疾人子女真正受到良好的教育。
2014年六一后,我们了解到,桂林仍有一批适龄的残疾儿少年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雁山区残联理事长唐志秀说,去年,他们曾对全区范围内6-14周岁的学龄残疾儿童,做了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区一共有26名学龄残疾儿童,其中8人未接受义务教育,占30.7%。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全市在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共1394名。而去年12月、今年3月、5月,教育部门曾就未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做了三次调查统计,一共有283名适龄残疾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按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计算,目前我市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约为83%。而市残联副调研员覃亚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近几年来,市残联并没有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情况做全面的调查统计。目前,关于桂林残疾人情况的统计数据,仍以2006年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官方当初公布的数据是,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61.95%”。
“教育部门与残联的统计口径不同,所以数据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一名相关负责人称,教育部门针对的是三类有学习能力障碍的残疾人,即听力、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而残联的数据,则以残疾证为准,包括所有类型的残疾人。“即使断了一截小拇指,只要有残疾证也是残疾儿童,而这类学生在学校中我们并没有视其为残疾儿童来统计。”这名负责人说。
(二)就业现状
我国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2 266万人, 其中城镇463万人、农村1803万人。[1]据市残联统计,桂林市现有残疾人36.1万多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且处于就业年龄段的约11.3万人。目前我市16—59岁劳动年龄段的各类残疾人有近12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2.2万人,目前桂林市残疾人就业人数超6万。市残联负责人表示,我市在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创业方面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从2010年起,我市实施《桂林市残疾人创业就业扶助暂行办法》,已帮助100多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放创业就业补助金近50万元。扶助政策将有助于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妥善解决残疾人创业就业难问题。
2011年,桂林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与桂聘人才网达成了合作协议,利用该网站平台免费开通了“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今后凡是桂林市有就业和培训需求的适龄残疾人均可登陆桂聘人才网了解或咨询相关的就业和培训信息。这项措施极大方便的残疾人了解就业信息,找到適合自己的岗位。
残疾人就业在国家近几年的大力促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残疾人的期望相比, 还存在巨大差异。另外,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加上残疾人自身处于弱势地位, 残疾人就业的矛盾更为突出。如立法规定残疾人到各个用人单位就业的责任不够明确;用人单位宁愿上交罚款也不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不依法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残疾人的工作只是局限于简单笨重的体力劳动;残疾人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遭遇歧视, 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三)医疗现状
2014年4月,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将五大类19项残疾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试点范畴。对此,桂林市积极开展工作,首次尝试将“广西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服务项目”作为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试点项目。
实行健康快车项目,免费为桂林贫困白内障病人实施复明手术。自1997年运行以来,“健康快车”已发展到四列,列车上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精湛的眼科医生,每年能救助1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截止2013年12月16日,健康快车火车医院累计停靠27个省市自治区133个站点,复明白内障患者已达146904人次。“健康快车”项目也得到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健康快车”项目被桂林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协助北京专家成功为1165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使他们重获光明。 2014年9月-12月,“健康快车”将再次开进桂林,届时将为1500名左右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该项目为“2014年桂林市为民惠民服务”项目,由桂林市卫生局承办,桂林市残联协办,基地医院设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桂林市残联积极开展“为民惠民服务大行动”,推动2014年“七彩梦行动计划” 助听器项目任务的落实,解决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残联邀请自治区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专家组到我市开展聋儿筛查工作。筛查工作集中在市区进行,专家组对经过各县(区)残联初筛,符合项目要求,自愿申请“七彩梦行动计划”助听器项目的聋儿,开展了资格审查、听力检测、取耳样等工作。
2014年,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将五大类19项残疾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试点范畴。对此,我市残联积极开展工作,首次尝试将“广西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服务项目”作为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试点项目。
在此之前,残疾人假肢装配都是由市残联下属的长江假肢装配站负责,但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与同类社会企业的服务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能让残疾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今年,市残联与广西首家公共服务购买企业桂林博宇康复辅具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引进专业的进口假肢、矫形器制作设备,聘请国内较高水平的专业技师,为我市贫困成人下肢残障者免费适配大小腿假肢共140例。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残疾人贫困问题严重
作为最困难的群体,生活状况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残疾人社会救助政策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济和医疗救助等项目。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考虑,使大部分残疾人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是按家庭人均收入计算的,而绝大部分重度残疾人由于没有收入,不能单独立户,只能与年迈的父母、甚至没有法定抚养义务的兄弟姐妹等亲属生活在一起,靠年迈父母的退休金和亲属的接济生活。“一人致残,全家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残疾人的生产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二)残疾人康复缺乏制度性保障
康复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和行使其它权利的基础。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残疾人比例分别为35.61%、8.45%和7.31%,而对以上三项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72.78%、27.69%和38.56%。国家对康复服务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康复服务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贫困残疾人康复缺乏政府和社会的资助,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依靠家庭。因支付不起治疗和康复费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残疾儿童被家庭遗弃。
(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目前残疾人就业形式严峻。我国目前尚有858万达到就业年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企业出现困难时,残疾人更容易面临失业的风险。农村还有 800 多万残疾人没有脱贫,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3, 近500万低收入残疾人容易返贫。[2]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很多人连初中都没毕业,能力普遍较弱;其次,受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就业难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存在就业困难,健全人如此,更别说残疾人。
(3)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招用残疾人。据桂林市残联副理事长吉喆介绍,我国早已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用人单位按1.5% ~2%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是,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雇佣残疾人。
“实际上,按规定招用残疾人,用人单位并不亏。”吉喆粗略估算了一下,假定上年度本地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000元,一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为100人,无残疾人。那么,该单位应缴纳的保障金为100×20000×1.5%=30000元。但是,按照实际所开的工资,一般残疾人的工资为800元/月,一年工资还不到一万元。如此一来,用人单位无形中就节约了成本。
(4)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公众场合的修建在对残疾人便利问题的考虑上任然很不充分,许多问题是待解决。有些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仍然没有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学校、商场、餐饮、银行、图书馆、影剧院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信息交流无障碍进展缓慢,电信与网络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电影、电视节目没有普遍加配字幕,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一)完善并简化残疾人救助制度
残疾人的贫困问题一大部分是由于残疾人救助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所造成的。如上所述,目前对残疾人的救助仅仅是最低生活保障和对残疾人儿童以及残疾人子女的教育补助。并且,所有补助都必须自己申请,申请程序繁琐,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尚且麻烦,何况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日常生活已经非常困难,还有频繁奔波于各种申请机关,对于残疾人的救助金未免得来太过不易。且不说这些救助金最終到残疾人手中的还有多少,日常的艰辛岂是这些救济金所能弥补的。因此,我们希望可以从残疾人的角度,简化申请程序,对于许多救济制度,以及对于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子女的教育补助,若能相对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将更多的手续程序从残疾人手中过渡到救助机关,才能从更大程度上减轻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而此前广州市就已经提出综合简化救济金申请手续,而桂林市残联相关人员则表示这些手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残疾人的不便也是爱莫能助,并表示目前没有简化程序的可能性。
(二)医疗康复制度化
目前对残疾人的医疗救济和康复训练还主要是靠国家政策和机关的一些活动,还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制度来保证大部分残疾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用残疾人康复基金支持残疾人康复项目的实施,重点推动农村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好各项康复项目,提高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药品采购的标准和品种。继续搞好“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材。搞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摸底调查,为制度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三)改善残疾人教育就业环境
尽管目前桂林市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为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子女的铺上了畅通的道路,但是由于家庭条件困难,或者家长们的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未能接受义务教育。我们了解到,在市聋哑学校有很多残疾儿童在那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然而与此同时,有很多农村残疾少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家长又要干农活,没有时间陪读,而不得已退学。如果硬性要求家长陪读,也是不能适用的。因此,可以采取在外面招聘护工到聋哑学校,照顾没有家长陪读的残疾儿童。另外,残疾儿童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一个原因是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这种特殊教育的学校,或是家长认为学校根本不会接受这些行动不便的残疾少年。所以,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对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讓他们认识到对残疾少年的教育是改变其命运的重要一步,在为其提供良好环境的前提下,另其能够通畅的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部分残疾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可以工作,但是苦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即使再多的救济金,倘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还是不能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当然,目前桂林市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四)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现如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帮助残疾人,实现社会共同进步。残疾人的确需要公共群体的帮助,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平等,他们不需要怜悯和施舍。包括残疾人的生存问题,他们需要一个社会群体平等认同的平台。一位残疾人在接受残联推荐工作后,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单位,他的主管告诉他不要和其他人一样列队欢迎,因为他是残疾人;另一位残疾人被推荐到一家单位工作后,不停地被提醒他是无奈被接受,他们随时可以解雇他之类的警告;有些人付出比别人多,但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有些人得到了工作,很快又失去工作,不停地流落在社会上。在中国,残疾人被歧视没有申诉的途径和法律法规保障的桥梁。他们要不就是忍辱负重,要不就无奈地选择离开被推荐的工作单位,而这一部分群体在社会底层漂泊着,社会呼吁着给予残疾人平等,可这个平等真的完全被残疾人享有吗?平等是潜藏在人们的观念和行动里,平等需要法律来保全。
中国的残疾人法案需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被推荐工作后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定期对残疾人工作情况回访。被推荐工作时应该给企业相应的自主权,让企业据实所求,让企业对推荐的人员进行平等地考核。其二,在中国残疾人法律里要细化残疾人免受歧视的法规保障,美国的残疾人法律就做得很细,我们可以借签。为了保障残疾人的生存问题得到保障,鼓励自主创业,开放社会弱势群体宽松的小额贷款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法律条款,加强宣传影响力,以互助和平等为主题来宣扬人道主义.这是一个事业,是全社会人民的共同责任,残疾人事业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
四、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团队比以前要更真实地意识到了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困难,知道他们的不易,我们呼吁社会应该改变对残疾人的看法,抛开偏见,给予他们关怀与尊重。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国家对于残疾人的相关政策在地方的确是得到了实施,虽然受限于客观条件并不能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百分百地享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帮助,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工作,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需要慢慢去完善,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国家的残疾人定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残缺将成为社会的另一道风景。
此外,通过调查了解到残疾人的生活现状,相比之下,让我们也更加知道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的珍惜现在生活。
参考文献:
[1]《法制办就<残疾人就业条例>答记者问》.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2007.5.28.
作者简介:
姚彦斐、莫振平、霍威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学生;
胡建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教师。
关注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篇4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社会实践就结束了。想想当初之所以会参加这个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的调查活动,只是因为想到总归要参加社会实践的就报名了。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我跟随组织开展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可是随着活动一天天的开展,与残疾人的一些接触,却让我真的非常想走进他们的生活,真正地了解他们。虽然以前遇到过残疾人,却未曾接触过,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经过这次调查,与他们交谈,我感到了生命的可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有某些的缺陷就否定他们。比如我们去看过的那个残疾人艺术团,虽然他们不健全,可是他们还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生命有所追求。他们尽心尽力地练习、表演,谁出错了,大家一起耐心地纠正,说实在的,我看不出这样的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毕竟是在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的呀。
不过,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是生活得不如意的,身体上的某些缺陷已让他们受伤,他们是敏感的,可是由于我们的一些某些不当的言行,却仍在让他们受伤。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他们总是容易被拒绝,而我们是不会承认自己的残忍的,但是谁会在考虑问题时,把大家一视同仁呢?到了真正需要区别对待的时候,我们好象又忘了他们的特殊存在,一位老奶奶,住在五楼,她下肢残废,本有不便,再加上年岁已大,基本闭门不出,社区的人很少来看她,看到我们去,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不光是老奶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他们好多人都渴望别人的关心,抱怨社区对他们的关怀不够。其实这不仅仅是社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忽略他们的存在,关注残疾人应从你我做起,在爱的路上才能相随。
通过了这次调查,我觉得对于残疾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
扎实开展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县的财政状况,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开展康复工作。
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大力支持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府要在土地调剂、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他们自食其力。
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关心扶持残疾人事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扶持助残活动,发挥慈善协会的作用,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为残疾人捐助活动,鼓励社会人士及企业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捐款捐物,资助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虽然活动结束了,可是对他们的关注是不会结束的,而且会越来越多。对别人的帮助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谁能说我们就一定比别人健全呢?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手,大家携手前进。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加的美好。有了爱,我们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大家才能同行下去。我很高兴这次参加了这个活动,能与残疾人接触,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参加类似的活动的。
07级 物理一班汪洋
关注残疾人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5
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物理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2级
班级:214班
姓名:杨君
学号:2012412501 实践时间:2014年2月关爱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是国之根本。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且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又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 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4.3%;肢体残疾人877万,古残疾人总数的14.6%;智力残疾人1182,占残疾人总数的19.7%;精神残疾人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多重残疾人78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
二、调查意义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多万,关联到大约2亿家庭人口。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我通过参加“残疾人状况调查”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了解到了我家乡关于残疾人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调查方式
活动中我采用的调查方式:实地调研问卷调查
四、临沂市关于残疾人的有关政策
1.临沂市残联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政策:2009年12月22日,临沂市临政政办发〔2009〕126号文件出台《临沂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详细规划全市残疾人临沂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
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享受本规定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可以享受本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采取优惠扶持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优惠扶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优惠扶持残疾人的相关工作。对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残疾学生,应当免除杂费、寄宿费、教科书费,并对在校贫困残疾学生的生活费予以补助;符合借读条件的残疾学生,与所在城市残疾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成人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招收残疾学生,并放宽残疾学生的奖学金评定标准和贷学金审核条件;普通高级中学及成人教育机构在录取条件上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残疾学生适当照顾。残疾考生和在校残疾学生,可以免试体育。对就医的残疾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减、免收专家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门诊挂号费、门诊诊疗费、急诊观察床位费、普通病房空调费、普通病房取暖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收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门诊出诊费。减收的检查治疗项目由医疗机构确定,减收比例不得低于20%。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脱贫列入扶贫开发计划,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照顾。在小城镇建设、异地搬迁和异地扶贫等项目实施中,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指定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凭残疾人证、培训合格证书和收费票据向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所需费用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每个残疾人可以享受一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享受低保的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社会救助金中足额代缴,对其中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特殊困难家庭和重病残疾人患者超出报销封顶线由个人承担部分再给予救助。重度残疾的少年儿童、中小学阶段学生、在校大学生基本医疗费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筹集,政府补助90元,个人缴纳10元等等一系列对残疾人的优惠项目。
2.临沂市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财政部门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时,应当重点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倾斜。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不少于10%的比例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按规定免收属于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收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还可以按市有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按规定享受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将残疾人失业、求职、就业登记等有关信息报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政府设立的各级就业服务大厅和其他就业服务平台应当设立残疾人专用服务窗口;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对经营困难的残疾人免收年检费,并在场地、摊点、摊位等方面提供方便;残疾人申请个体行医,符合条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优先核发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所属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应当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并减免未就业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各类用人单位在人员录(聘)用中不得拒绝接收符合录(聘)用条件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所属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应当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并减免未就业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费;各类用人单位在人员录(聘)用中不得拒绝接收符合录(聘)用条件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本地区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五、具体案例
我走访了几家残疾人家庭,我亲眼目睹残疾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面对面的聊天交流感受残疾人的内心渴望及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期待。调查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爷爷家,跨进他家时,就能感受到他家境并不好,聊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家的月收入只有唯一的900元月收入,由于当时没有办理残疾证,所以如今也不能领取残疾人补助金。但要支付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每月都捉襟见肘。通过走访调查,我强烈的感觉到——他们虽不富裕,但都很知足,生活得很开心,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为之动容,就
让我们祝愿他们的明天可以更美好吧!
短短的暑期实践,收获的是什么?或许就是懂得吧!懂得把想法带入现实,懂得在思索中前进,懂得如何在困难面前做到在沟通中解决,懂得在人世间仍需要每个人的爱,懂得召唤自己内心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爱,懂得,痛并爱着并快乐着,懂得其实还有很多要去懂得。懂得,懂得在很多事上学会释怀,懂得给心灵留一份宁静,一份净土。懂得!留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实践报告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通过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此次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在调查过程中,我的心灵无时不在受着震撼。虽然残疾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幸福的渴望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虽然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但我们每个人要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用我们真挚的心来抚慰残疾留给他们的伤痕,让生活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更多爱和关怀。
通过此次活动,我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我。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也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吹了新风。
我认真,扎实,深入地学习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牢固树立了勤于学习、乐于助人,重视实践的的精神,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考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或有功能障碍,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参与社会意识,有平等投身社会的愿望,许多的残疾人不甘沉沦,与厄运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用大学生的眼光发掘了他们的闪光点。我还了解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的政策,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我说是极大的鼓励。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我针对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现状,自己也思考了许多,有了一些浅薄的想法和建议。
一、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残疾人“遵纪守法、自尊自强”教育,树立残疾人自强典型,宣传残疾人守法模范,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我个人可以做关于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
三、政府应该创新残疾人康复新途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咨询,把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结合起来,逐步改变残疾人因身体残疾造成的心理缺陷。
四、政府应该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力度,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个体就业,动员鼓励乡、村两级安排残疾人在公益岗位就业。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我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马坪开发区以及13个乡镇,残疾人总数约3.84万。这次调研涉及乡镇5个分别是普利桥镇、黄阳司镇、高溪市镇、上岭桥镇和蔡市镇,调查点选择了农村下叶塘、腊子山、鲁头碑、何家亭、社湾、七里坪、小李村、桐子山等8个村委会;涉及街道办事处有凤凰园、梅湾和肖家园,调查点选择了城市渡假村、湖塘、工业村、三多亭、清桥路、翠竹园、又一村、通化街、红旗路等9个社区,访问残疾人51人。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乡镇、街道执行了中央、省、市、区优惠残疾人、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不彻底不全面;少数村对政策不了解,农村中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的不多;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拉大的趋势;大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具体地说:
税费减免方面,城乡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和工商执行优惠政策较为满意。冷水滩工商分局普利桥所辖区收取管理费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酌情减免残疾人21户,黄阳司所则全免残疾人“摩的”车主的管理费,减半收取个协会费。大多数工商所一直采取扶持下岗职工,减免特困户工商管理费的政策,残疾人身在其中享受减免照顾。农业税减免政策出台以来,全区残疾人农民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还有,残疾人困难户子女学杂费也可享受减免政策,但面不是很宽。
医疗保障方面:访问的残疾人普遍对就医有意见,小病拖着不敢进医院,大病四处向亲友借钱,绝大多数残疾人医疗无保障。花桥镇一个残疾人家庭五口人就有四个患精神病,债台高筑,生活难以为计。像这样的家庭他们都要求医疗救助。
今年***区作为全省试点之一,全区2万多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只要个人投入15元就可按规定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在乡镇由于宣传不是很到位有部分残疾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残疾人当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近年来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是和过去相比,但和全国奔小康的大潮流比,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却相对下降。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在与健全人的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绝大多数城镇残疾人只能在低收入职业岗位上就业,残疾人哪怕找一份收入低微的工作也很困难,有一位门卫残疾人嫌200元工资低却不敢提出加工资的要求,因为随时有健全的下岗工人盯着这一空缺。身处拆迁被征用开发的农村残疾人由于补偿政策不倾斜,面临粮食涨价吃不饱饭的新问题。杨村甸有一家五口靠断了两个指头的户主编织竹制品取得经济来源,年收入一二千元,买粮食只能吃半年,另半年靠吃薯片和山上野菜,如今大米猪肉涨价,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住房方面,尽管近几年市区残联对农村无住房和危房的特困残疾人实行无房新建、危房改建,投入了一定资金,但还不能满足广大特困残疾人的需要。据统计,农村残疾人无房危房户杨村甸乡就达30户以上,普利桥镇就有70多户。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南京市特殊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盲人学校1所,聋人学校4所,培智学校(中心)6所,兼收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辅读班3个。
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格局。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南京市玄武、白下、秦淮、鼓楼、建邺、溧水等区、县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县)的称号、白下区还被确定为全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实验区。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多年来,南京市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
1. 投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1)近几年,南京市政府市教育局投入400多万新建市聋校学生宿舍和食堂及聋儿语训中心,投入2 700多万整体新建市盲人学校。又投入300多万解决两校内部现代化教育设施配备问题。(2)设立了特殊教育设施专项资金(每年20多万),帮助各特殊教育学校增添设施、改善条件。(3)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企业、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也逐年增加。
2. 为特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陆续出台。
(1)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1997年在全省率先把特教津贴从15%提高到教师全额工资的25%。(2)提高班级办公经费的标准,由原来每班每年500元提高到2 000元。(3)提高助学金标准,由原来每生每月1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20元。(4)从2002年起对考入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的残疾人进行资助。考入高中的残疾人可得到市残联2 000元的补助、800元的奖励;通过高考考入大专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市残联补助4 000元、奖励1 00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残疾人,补助5 000元,奖励1 000元。
3.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素质提高。
建设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好特教的关键。通过坚持抓“师德”,抓“培训”,抓“练功”,抓“评优”等方式形成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特教队伍。
4. 残疾学生接受高级教育需求初步满足。
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残疾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的需求增大。1982年创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学府,主要承担为全国培养和培训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学院被中国残联选定为“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2年,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办盲人高等教育,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班。1997年9月,南京市聋人高中与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联办了聋人“经济信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班。
二、南京残疾人教育需求调研调查
作为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一项课题内容,利用部分在校优秀学生全面参与调研,成立了调研小组,并且明确分工、分配任务,掌握了一手的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的调研材料。
训练目标: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锤炼自己的人身修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残疾人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争取对南京市残疾人发展工作有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第一手的完整资料,也可以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明确目标和规格,以适应南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工作。
前期准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准备相关工具,熟悉相关资料,了解残疾人教育需求、事业发展等方面知识。
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及实践环节:对此次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采取分系统、分层次的调研方式进行。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包括学校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需求等方面;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各级残联机构的调研,与就职于省残联和区残联的我系毕业生协调、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同学负责对诸如康复机构、老人院、社区等的调研。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调查的范围及内容,指导学生调查的技巧以及记录事项,协调学生与被调查单位的关系,如联系南京的各特殊学校、残联机构等。帮助学生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发放100份问卷,其中残联、政府机构20份、残疾人家庭35份、各类型特殊教育学校20份、南京特教学院残疾学生25份。总体来说,问卷的分布遍及各个层面的残疾人单位,能够反映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情况良好。
2009年5月以后,07级学生实习,所以调查工作暂时没有启动,学生实习期间积累相关知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2010年开学后,学生返校,开始组织学生实施调查活动。活动计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对本校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大致内容包括他们对目前的教育是否满意,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教育要求。可以间接的调查一下,他们高中或初中毕业时如何看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他们的同学有多少人得到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考入高校的学生去向如何。调查毕业生对将来的打算,理想的职业,当前的教育能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调查已经毕业的残疾学生,他们的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待遇、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匹配等,访谈他们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生活的是否更好。这一阶段由于在本校调研,相对会容易一点,希望能够得到美术系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阶段,抽样调查南京市的残疾家庭和残疾人,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何,有没有新的教育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这一阶段的调查不容易寻找调查对象和得到他们的配合,可以结合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和一些实习基地进行,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阶段,调查南京市特殊学校的设置情况,全市共有多少所特殊学校及专业特殊学校,在校生有多少,抽样调查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南京高等特殊教育状况(即本校)。
第四阶段,结合查阅网络和调查南京市残联,找到南京市残疾人数量、年龄构成状况、学历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分析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特殊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高层次需求,相对于南京市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南京的特殊教育还存在许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1.“随班就读”的政策尚须完善目前国际上流行特殊学生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由于条件和经费限制,随班就读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设备设施无法满足特殊教育需求;二是普通学校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师无法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三是一些中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带来普教管理不便和特教学校的资源浪费。
2. 特教投入保障机制亟待强化。
近几年来,南京市加大了对特教事业的财政投入,不少特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教从业人员的各种津贴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市尚未建立适应特教事业发展的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许多特殊学校的办学还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教教师的津贴不够稳定,2006年南京市根据国家规定,将特教师资的岗位津贴提高到调查与分析,但是,2007年工资改革以后,又回复到15%。目前,南京市对工改前的在职教师从另外途径再发放25%,但对新教师则没有补发;而且特教教师退休后,25%无法享受,这对特教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特殊学校由于学生全部住宿,学校用于学生生活方面的费用(如水费、电费、锅炉费用等)很大。加之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公费用远远不足,造成许多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举步维艰。三是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的生活补贴政策需要加强,对于部分贫困家庭而言,是一笔较重的经济负担。
3. 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南京市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特殊学校教师编制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和福利待遇相对普通教育明显偏低,导致特教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三是由于特殊教育缺乏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缺乏专职的教研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导致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四是由于在评优、评奖、晋级等方面,特教教师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较少,导致特教教师的成就感严重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南京市特教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芬.要切实推进残疾人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08-06.
[2]残疾人事业残疾人教育.江苏年鉴[K],2009:5.
[3]残疾人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K],2008:9.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残疾人;保障性住房;法律权益
衣食住行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又以住房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高房价低收入,现在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把保障性住房当作拥有住房的唯一希望,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部分,对保障性住房有着极为强烈的期望。需要通过保障性住房,来改善他们简陋的生活居所,脱离危房的恐惧。
1、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1.1法律和政策保障
保障性住房作为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在立法时就应该考虑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考虑这种社会福利的适用范围,突出残疾人在住房困难群体中的地位,做到科学立法。残疾人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更应出台特殊的照顾政策,党中央国务院也下发文件精神,解决低收入残疾人的住房问题,住房是民之根本,有了住房残疾人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在党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全国各地已就残疾人保障性住房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1.2典型实例:临夏和政县“交钥匙”工程
临夏和政县的“交钥匙”工程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做出的相关措施极大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走在了全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前列。由于许多特困户都是单身或残疾,存在着智力劳力等方面的问题,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肯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政县对缺乏智力劳力的特困危居人群,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交钥匙”工程,使这部分特困群众圆了“住房梦”。为了解决当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从2010年到2013年,和政县整合残联、城建、民政等部门危房改造资金,在全县共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1336户,户均补助资金达3.1万元,总投入资金达4000多万元。到2014年底,全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告别土坯房、危房的历史,提前6年实现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规划,为广大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交钥匙”工程,很多贫困的危居残疾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新房,重新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1.3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问题仍很严重,在省内的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特困残疾人居住在危房土房中,城市的残疾人还有大量居住在棚户区、待拆迁等老房子中,居住环境不容乐观。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对残疾人保障房的建设不够重视,依然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建设,不能好好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往往以资金不足为由延缓搁置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
2、阻碍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因素分析
2.1残疾人保障房准入标准高
在保障房的分配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关注残疾人群体,放宽残疾人保障房准入标准。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基于其自身的残障智障,我们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应对其降低标准①。残疾人创造财富能力较差,在与正常人获取相同财富是他们要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而且残疾人在普通生活中所要担负的医疗费用是健全人的两倍。所以在此建议降低残疾人参加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标准,努力调查排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做到不漏一人一户,扩大残疾人进入保障性住房的范围。
2.2各部门配合不协调
各级残联将调查统计结果向当地政府汇报,协调保障房实施部门把残疾人危房户纳入本地扶持对象并参与组织实施。及时掌握本地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土地、财政、建设等部门联合,积极吸取临夏和政县保障房建设经验。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应纳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项目,确保每年有固定资金投入在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04年国家实施了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这样就实现了对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项目的专款专用,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常态化。
2.3残疾人保障房分配退出机制不健全
对于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残疾人拥有安全住房要达到相应的比例、每年要确保改善多少户残疾人的住房环境,这样可以保证残疾人住房的开工建设率。在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好严格关,特困残疾人、居无定所、生活环境实在不宜居住的残疾人要优先住上保障房,用法律进行保障。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退出严格用法律进行规范和保障,做到有序建设,公平公开分配。
3.优化和改善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房建设的对策
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已纳入住建部项目。2014年甘肃省共帮助14750户残疾人家庭完成了危房改造,这项惠民工程从2009年开展至今6年时间里,甘肃省共有6万多户农村残疾人家庭住进新居②。笔者从残联获悉,国土部门对符合用地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宅基地,给予优先安排,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有关部门减免宅基地管理费。房产部门对符合租住公房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给予安排,并酌情减免租金。拆迁残疾人房屋时,将本着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置的地段、楼层上予以适当照顾。拆迁者在发放临时补助费、停业补助费时,对特困残疾人则按规定标准提高20%的比例发给。乡镇人民政补贴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将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减免个人应承担的相关费用。城市各级住房管理部门应当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廉租房或给予保障性住房。只有这样,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完美。
参考文献:
[1]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法律教育网,2012,03
[2]和政:交钥匙工程圆了特困群众住房梦[N].甘肃经济日报,2015.01.28
[3]张朝霞.健全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法律规制[N].甘肃日报,2012.07.27
注释:
①应该放宽残疾人保障性的准入条件.人民政协报
②12年前四月甘肃省已建设保障性住房10.3万套.新华网
【残疾人校园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爱残疾人,温情满校园”活动策划方案06-15
残疾人扶贫基地状况调查08-12
残疾人就业企业调研报告08-26
关于残疾人的问卷调查07-11
残疾人调查问卷满意度10-07
残疾人基本状况需求调查工作方案05-21
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08-28
十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自查报告11-09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残疾人生活调查06-03
大河店乡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实施方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