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吕希庆事迹

2024-07-26

学习吕希庆事迹(精选3篇)

学习吕希庆事迹 篇1

学习吕希庆事迹

一个孩子的诺言 阿姨我来帮助他

故事发生在青县曹寺中学初二(10)班的两个学生身上,略显稚气的同学叫吕 希庆,今年15岁,他背上的同学叫刘晓,今年17岁。8年前,来自前吕召村7岁的吕希庆和后吕召村9岁的刘晓成为小学一年级同学。一入学,残疾的刘晓就引起了吕希庆的深深同情:这个小朋友的腿怎么这样啊?因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刘晓双下肢残疾(当时他的腿还能艰难地挪动,几年后病情越来越重,渐渐失去行走能力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小鸟一样到校园里撒欢,而他却只能孤单地呆坐在教室里。天性善良的吕希庆就主动凑过来陪刘晓说话,两个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起来了,刘晓要挪动着上厕所,吕希庆说,“我扶着你去。”刘晓第一次有了开心的微笑。有了吕希庆的帮助和陪伴,他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刘晓每天上学、放学都要靠妈妈接送。一天,学校提前下课,而刘晓妈妈还没来,天又下起了雨。班里的同学都走光了,吕希庆没有回家,他陪伴着刘晓。看刘晓焦急的样子,吕希庆说,“要不我背你回家吧。”因为要绕过一道沟,到刘晓家有几里路,吕希庆背着比他大两岁、重许多的刘晓艰难地在雨中的泥泞的土路上行走……正准备到学校去接孩子的刘晓父母,在家门口见吕希庆背回了刘晓感动得掉泪,非要留吕希庆吃饭。怕家里大人担心自己,懂事的吕希庆摆了摆手,打着伞跑回家了。

因为劳累,出了一身汗,又遭了雨淋,吕希庆患了重感冒,发高烧,怕父母 担心,他什么也没说。后来,刘晓的腿的病情加重,几次大的手术也没有好转,连慢慢挪动也不能了,吕希庆成了刘晓的“腿”,刘晓想去哪里,吕希庆就背他到哪里。他对刘晓的妈妈说,“阿姨你放心吧,学校里我来帮助他。”

■令人感动的细节 什么都想着刘晓

刘晓比吕希庆大两岁,也比吕希庆高大、沉重。开始,单薄的吕希庆背起刘 晓很费劲,摔跤是常有的事。但吕希庆为了保护刘晓,常常不顾自己,胳膊、腿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每天早上,吕希庆早早来到学校等刘晓,刘晓的妈妈把儿子送到学校,吕希庆就接过来,背着刘晓去上课。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两个一直是同桌,每次升了级他们也会要求坐在一起。吕希庆每天要帮刘晓做好多事:交作业、打水、爬楼梯上二楼多媒体教室,下课的时候,背他上厕所,或者背着他到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活动。

吕希庆的心很细,每一个细节他都想着刘晓。一次期中考试,要到二楼去考,吕希庆背着刘晓爬楼梯,走到半路已经很累了,但他咬牙坚持,努力控制着呼吸平稳。到了楼上的教室,把刘晓放下,他转身出教室,“呼哧、呼哧”大口地喘气。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其实他是怕刘晓看到他喘不上气来心里不安,影响了考试。中午吃饭的时候,吕希庆飞快地打回两个人的饭,让刘晓先吃,自己飞快地去打热水,常常打水回来饭都凉了。同学们说,吕希庆打饭比谁都快,手拿饭盒,来回飞奔,他是怕饿着刘晓。一次他跑着回来,与别人撞了个满怀,饭都洒了,回去重打,但饭快没了,打回的饭仅够一个人吃的,他推说一点也不饿、不想吃饭,都让刘晓吃了,自己饿了半天肚子。

有一段时间,刘晓因为生病,有时一节课要去三次厕所,一天要去十几次,吕希庆就背着他一次次来回。多年来,两人已非常默契,不用说话,一个微小的 动作、一个眼神,吕希庆就知道刘晓需要什么帮助,马上放下书本帮他去办。就这样,吕希庆背了刘晓8年。

■一个家庭的义举 姐姐辍学支持弟弟

吕希庆的妈妈彭清珍说,开始几年,家里对希庆帮助刘晓的事并不知情,他一直瞒着家里人。吕家与刘家是两个村的,也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此前并无来往。吕希庆上学早出晚归,家里人已习惯,他常常身上有磕碰的伤,回家都说是不小心造成的。

四五年前的一天,吕希庆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在外边做好事帮助人呢。”彭清珍高兴地说,“好啊,我们支持你。”但听希庆说他每天背一个比他 大的孩子,背了好几年了,彭清珍心疼地掉了泪。爸爸知道了消息,半天没说话,奶奶爷爷知道了,一夜没睡觉。几个大人都心疼孩子,但谁也没有拦他。秘密“公开”后,吕希庆就更起劲地帮助刘晓。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都是靠种地和父亲当建筑工维持生计。刘晓每年要花一两万元治疗费用。吕希庆的妈妈也有病,家里的日子一直也很拮据,连农村里都很普及的电话都舍不得装。妈妈常常内疚地对希庆说:“你和刘晓这么要好,但咱家日子也紧,他治疗手术的费用咱家也帮不上忙。”

吕希庆还有一个姐姐,家里供两个学生很吃力,姐姐上高中后,知道考上了 大学费用家里也掏不起,就选择了辍学,去打工。她的理由是,“要保证弟弟能继续念书,因为他要一直帮助刘晓。”

■两个孩子的约定 人生路一起走

班主任马丽老师介绍说,两个同学的表现都非常好,吕希庆非常热心,除了帮助刘晓,还经常帮助别的同学,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总抢着干。刘晓虽然残疾,但性格很阳光,读了许多书,学习一直很优秀,经常给同学们讲题,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说话。汶川大地震,两个家境都不很好的孩子带头从不多的生活费里各自挤出10元钱捐款,村里捐款时,吕希庆又特别要求 父母为他代捐10元,村里人都夸这孩子仁义。刘晓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吕希庆也一直是班里前10名。刘晓学习好一些,就经常用帮助吕希庆学习的方式来回报他,刘晓自信地说,我要带着他考上大学。

刘晓爱好文学,已写了三部中篇小说,他希望能当一个作家。两个人约定,考一所高中、一所大学,然后到一个单位工作,永远在一起。吕希庆说,其实刘晓一直也在帮助着我,他刻苦、勤奋、聪明,我很佩服他。

刘晓的妈妈说,一家人非常感激吕希庆的大恩,他的帮助使原本因残疾而孤 僻内向的刘晓变得开朗、乐观。吕希庆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同学们开始以为他们是亲戚,知道了真相后都很感动、敬佩,都抢着帮刘晓,他们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吕希庆年年被评为“校园雷锋”,去年还获得“校长特别奖”,学校号召全校向吕希庆学习。“做凹面镜,汇聚阳光,发射光芒,温暖身旁。”这是吕希庆写在本子上的格言。他说,想想过去自己帮助刘晓走过的道路,心中总是充满了快乐。

学习吕希庆事迹 篇2

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 真刀真枪, 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风、社风和民风为之一振, 举世瞩目, 战果不菲, 进入崭新境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 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当前, 作风建设处于“爬坡过坎”、咬牙使劲的关键期, 党员干部有压力, 全国人民有期盼。为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014年12月, 人民银行党委决定, 在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向曲江同志学习活动。捧手读完《曲江同志先进事迹》, 心绪中多了久违的影像, 脑中不断闪过, 多年来, 身边曾有过多少熟悉的一幕, 他们都是曲江———基层央行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 都有感人作为和风貌, 他们:真诚的信仰人民这一“上帝”, “克己复礼”;用实实在在的人情味, 反对了人情风, 还集体以风清气正的面貌;用“责任担当”, 把“久违”的批评和自我约束, 还原到“指定位置”。

二、平凡中点滴间书写着优良作风

曲江同志, 生前系中国人民银行凤城市中心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兼工会主席。2014年2月因病不幸去世, 年仅52岁。作为纪检组长, 他敢于直言批评身边人, 纠正身边事, 严守财经纪律、真抓干部作风。对超标56元的内部接待, 提出质疑, 严厉批评;作为兼职工会主席, 他淳朴真挚, 牵挂困难、心系职工冷暖, 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作为“大”权在握的领导, 他, 不当“甩手掌柜”, 不仅身先士卒, 还苦干实干了大量具体工作。节假日, 曲江是行里值班天数最多的人。从不因私事而影响工作, 妻子患脑血管痉挛, 眼睛看不清东西, 他为妻子买饭送药从没耽误过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他长期坚持群众优先, 享受在后, 还多次推掉各种荣誉。作为行领导, 他在出差学习、培训等许多公务活动中都有使用公车的待遇, 但他更多的选择了打的和公交。在查出患肺癌直到去世的近一年时间里, 他从没有动用公车一次, 从没有因住院而让行里的同事陪护。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 他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 书写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优良的作为和风貌。

三、精神不褪色是作风优良的内在规律

吕希庆:刘晓,我就是你的双腿 篇3

他就是吕希庆,河北省青县曹寺中学的一名中学生。

我畅快地呼吸着外边的新鲜空气,不知不觉我的头抬起来了,那一刻我看到了阳光般的微笑。

——选自刘晓日记

在河北省青县曹寺中学,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高瘦的男孩,背着一个与他年龄相差不大的少年,他们有说有笑地穿行在暖暖的阳光里。他们就是吕希庆和刘晓。

刘晓因患先天性脊柱裂,腿脚无力,难以走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吕希庆就帮助他上厕所、交作业、打饭打水……8年来,吕希庆已成为刘晓的“第二双腿”。

吕希庆的事迹感动了人们,今年年初,他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感动中国”候选人,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学生。5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

7岁的男孩用幼小肩膀

背起同桌

8年前,7岁的吕希庆和9岁的刘晓成为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因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刘晓下肢残疾。下课时,同学们都像小鸟一样到校园里玩乐,而他却只能孤单地呆坐在教室里。那时候,善良的吕希庆就经常帮刘晓做力所能及的事——扶他上厕所、帮他交作业、陪他聊天……就这样,原本陌生的两个孩子很快就熟悉起来。

因为吕希庆的帮助和陪伴,刘晓第一次有了开心的微笑,他的性格也渐渐开朗。

每天上学放学,刘晓都要妈妈接送。可一个下雨天,同学们几乎都回家了,刘晓却怎么也盼不到妈妈的身影。吕希庆看出刘晓的无助,于是也没有回家,留下陪伴着刘晓。天色越来越暗,看刘晓焦急万分的样子,吕希庆说:“走,我背你回家!”不由刘晓分说,吕希庆背起他就走进雨中。

学校离刘晓的家有好几里路程,雨中的泥石路泥泞难走。那是小希庆第一次背着人走路,年幼的他背着比自己沉重的刘晓艰难地行走,尽管走得十分小心,但在一处水深泥多的地方,还是滑了一跤。就在他身体倾斜,背上的刘晓即将摔在泥水中时,小希庆用尽全身的力量,支住了他……刘晓虽然没有摔到,但小希庆却单腿跪地,重重地半趴在一地泥泞中……

“摔着没?”小希庆顾不上自己,担心地问刘晓。见刘晓没事,才长舒一口气,站起身子继续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向前行。

到刘晓家时,正准备去学校接刘晓的妈妈看到小希庆正一步一喘地背着刘晓走过来,衣服和鞋子都湿透了,手上还有血渍未干的划痕。看到这一幕,刘晓的妈妈眼眶湿润了。刘晓的妈妈非要吕希庆留下来吃饭,但怕家里担心,懂事的小希庆还是摆摆手拒绝了。

由于出汗、淋雨,第二天,小希庆发高烧了,但他并没向任何人提起前一天背刘晓回家的事,照常上学去。

刚开始,单薄的小希庆背起比自己高大的刘晓十分费劲,摔跤更是常有的事。但小希庆为了保护刘晓,常常顾不得自己,胳膊、腿经常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回家却总跟大人说是“不小心摔的”。

后来,刘晓腿的病情加重,几次大手术也不见好转,连慢慢挪动也不行了。从此,吕希庆成了刘晓的“腿”,刘晓想去哪里,吕希庆就背他到哪里。他对刘晓的妈妈承诺说:“阿姨,你放心吧,在学校我就是刘晓的‘双腿’。”

那年,吕希庆刚满10岁。

我就是你的“腿”

“我从小摔惯了,不就摔一身泥嘛。刘晓骨头脆,摔一下可不行!”

——吕希庆的话

每天早上,吕希庆都会早早来到学校等刘晓,刘晓的妈妈把儿子送到学校,吕希庆就接过来,背着刘晓去上课。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一直是同桌,即使升年级吕希庆也会要求坐同桌。吕希庆每天要帮刘晓做好多事:交作业、买饭打水、课间背着他去厕所、晒太阳,或者到操场上与同学们一起活动……

吕希庆对刘晓很细心。有次期中考试,要到二楼去考,吕希庆背着刘晓爬楼梯,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很累了,但他还是咬牙坚持,努力控制着呼吸平稳。到了教室把刘晓放下,他才转身出教室“呼哧、呼哧”大口地喘着气。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我怕刘晓看到我喘不上气来心里不安,影响考试。”

每天中午,吕希庆会快速打回两人的饭,然后让刘晓先吃,自己又去打热水了。等打完水回来,饭菜都凉了。同学们说,吕希庆打饭比谁都快,他是怕刘晓饿着。一次他跑着回来,不小心与别人相撞,饭都洒了,可重新打回的饭却只够一个人吃。于是他推说不饿,全让刘晓吃,自己却饿了半天肚子。

有段时间,刘晓因为生病,一天要去好几次厕所,吕希庆就背着他一次次来回。一次路滑,吕希庆背着刘晓摔倒在厕所门口。为了不让刘晓的双腿受到伤害,吕希庆不顾一地泥垢,“命令”刘晓:“你两手抓紧我的衣服,小心千万别摔着!我驮你慢慢地挪动……”刘晓趴在吕希庆的背上,双眼噙满激动的泪花。吕希庆手脚同时着地,面朝泥垢,驮着刘晓一步一步爬到干净的地方……

“开始我们都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吕希庆的同学薛连峰说:“但知道他们只是同学后,我们都对吕希庆肃然起敬。我也抢着背刘晓,但我们都比不上吕希庆!”

多年来,两人已非常默契,不用说话,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吕希庆就知道刘晓需要什么帮助,然后马上放下书本去帮他。

就这样,吕希庆背了刘晓8年。

兄弟俩约定:人生路上一起走

“今年上高中,我会继续背着他完成学业。”

——吕希庆的话

吕希庆和刘晓有个小秘密:考同一所高中、上同一所大学,然后到一个单位工作。人生路一起走是他们不变的约定。吕希庆说,要一直背着刘晓,当他的“腿”。

背着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同学,不图利,不图名。问及吕希庆对刘晓的帮助,他只是腼腆地笑着说:“别人都以为是我在帮助刘晓,其实刘晓表现出的坚强不屈、勤奋努力,一直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其实这些都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吕希庆的关怀,让刘晓更加坚强,对未来也充满希望。吕希庆的轻描淡写,让刘晓忍不住补充起来:“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吕希庆无数次地让我感动得流泪。他怕我受到伤害,不愿意接受采访;为了不让我摔着,他硬生生地摔破了腿;怕我难受,他摔了、累了也从来不跟别人说。希庆不只背着我,他还特别细心,总是照顾我的情绪。我伤心难过时,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并安慰我……是他帮我摆脱了孤独寂寞,是他让我有了笑容,恢复了自信。是他改变了我的人生。”

刘晓学习很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于是,刘晓用帮助吕希庆学习的方式来回报他,现在,吕希庆的学习成绩也稳在班级前十。刘晓曾这样写道:“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人——吕希庆,他用炽热的友谊驱走了我生命中的黑暗,驱走了我的整个冬天。每一天,希庆背着我都走在友谊的眼光里……他不曾放弃过!他总是对我说,没关系……”

刘晓说,吕希庆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把吕希庆对他的好都记在心中。他说他要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把吕希庆带出农村,不让他受苦。这话语里,包含着一个少年对帮助他的同伴怎样深的感激啊!

一位姓张的石家庄爷爷曾专门到青县看他们,给他们带了书籍文具,还给了他们每人300元。老爷爷走后,吕希庆把自己的300元给刘晓。他说,这样自己才心安。在他眼里,所有的阳光都要与刘晓分享。

“做面凹透镜,汇聚阳光,发射光芒温暖身旁。”这是吕希庆自我勉励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用自己的光芒带给同学温暖的真实写照。吕希庆说他并不奢求什么,他珍惜他们之间的友谊,他会一直这样背下去!

平凡大爱感动着校园,感动着河北普通的老百姓,感动着燕赵大地上的人们,也感动着天南海北的亿万中国人!在学校的几千个日子里,几万次背起放下的重复,吕希庆用双脚丈量出了生命的厚度,用时间见证了兄弟的情谊,他背负着的不仅仅是希望,更是一份崇高的责任!

小链接:

“他一定是一个天堂来的孩子,因为他有一颗晶莹、仁爱的心,他背负着残疾的同学走过8年时光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幼小的担当和古老的道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阳光般的灿烂的希望”。

——2009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吕希庆的颁奖词

“风雨求学路,浓浓兄弟情。八年相伴,助人为乐绝不是冲动;一诺千金,心存大爱更非怜悯。你弱小的双肩,将中华文明的高尚情操,在温暖中传递。小小少年,有如此担当,你可以大声说——我是“90后”的代表。

——第五届“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吕希庆的颁奖词

上一篇:质检的职责下一篇: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