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

2024-07-26

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共7篇)

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 篇1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与实验室认可

一、计量认证——计量认证证书

计量认证(CMA)是国家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是政府权威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面向社会检测,检验产品的机构,必须由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管理部门会同评审机构评审合格,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后,才能从事检测,检验活动。

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dation(中国计量认证)的缩写。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可按证书上所批准列明的项目,在检测(检测、测试)证书及报告上使用CMA标志。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订证合格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

凡是具备计量认证申请条件的实验室都可以向当地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计量认证。

二、审查认可

审查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198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管理试行办法>>,随后,各省、地市、县纷纷建立了专门的产品质检所,国家和省级(甚至一些副省级市和个别地级市)授权了一些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站。

1990年发布的《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29条)明确了对这些质检机构的规划、审查工作。在技术监督系统依法设置的质检所称“审查验收”,对行业的检验机构叫依法授权,统称“审查认可”,使用CAL标志。

CAL标志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的检验机构的专用标志。CAL标志是China Accredited Laboratory(中国考核合格检验实验室)的缩写。(1)审查验收——验收证书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依法授权或依法设置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进行合理规划,界定检验任务范围,并对其公正性和技术能力进行考核合格后,准予其承担法定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行政行为。

(2)依法授权——授权证书

对计量授权考核合格的单位,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相应的计量授权证书和计量授权检定、测试专用章,公布被授权单位的机构名称和所承担授权的业务范围。

审查认可机构除承担社会的检测业务之外,还承担着政府的监督抽查职能。

三、国家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认可证书

实验室认可是由权威团体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校准所做的一种正式承认。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标志是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缩写。CNAS是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有这一标志,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水平。

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与国外实验室认可制度一致的,是自愿申请的能力认可活动。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技术机构,证明其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校准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S”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下互认,譬如说能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承认。

四、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授权)的区别

(一)共同点:

(1)、均需有第三方的公正地位;(2)、均为强制性行为;(3)、国家、省二级管理;

(4)、评审准则一致,都是对质检机构公正性和技术能力的考核。

(二)不同点:(1)、法律依据不同:计量认证依据《计量法》,审查认可依据《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

(2)、法律地位不同:计量认证只考核技术能力,没有政府授权,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不能称其为“法定质检机构”;审查认可不光考核技术能力,政府要依法设立或授权,给予质检机构承担法定监督检验任务的特殊地位。因此,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质检机构是“法定质检机构”。

(3)、政府规划不同:计量认证不需列入规划,凡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质检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要列入统一规划。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不重复建设。

(4)、使用标志不同:计量认证标志为CMA,为中国计量认证的英文缩写;审查认可标志为CAL,为中国考核合格检验实验室的英文缩写。

五、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实验室认可适用于检测/校准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适用于产品质检机构。

(2)法律效力不同

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属国家对检验和检定机构实施的法制管理范围,是强制性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对检验和检定机构的授权。实验室认可则是实验室依从国际惯例,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评审的一种自愿行为,通过认可则表明认可委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承认。

(3)管理层次不同

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由国务院和省两级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分级管理,而实验室认可是一级管理,实施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施一站式认可。

(4)互认性不同

在国际合作中,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各国做法不一,实验室间不能互认,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校准数据是得到签署了互认协议的实验室认可机构认可的。

六、结论

取得计量认证(CMA)资质即可满足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开展业务的需求。审查认可(CAL)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针对承担监督检验、仲裁检验任务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属的质检所机构和授权的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站)的一项行政审批制度。

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可以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且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校准报告具有互认资格,使得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得到社会承认。

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 篇2

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经济活动中, 检测实验室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按照相关的检测结果, 对于政府机构方面, 可采取并制定一些方针、政策并进行实施。对于生产者方面, 可以将自己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对于消费者来说, 可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司法部门来说, 可以将其作为调解、仲裁方面的有关依据。而我国当前的检测实验室逐渐由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服务状态, 同时为了确保开放实验室在服务时具有公正性、科学性以及权威性, 并推动其发展、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在这一方面, 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明确指出了在检测实验室进行认证认可方面的一些要求。

2 检测实验室的认证认可要求与相关法律条款

2.1

从事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技术机构, 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并取得合格证书, 才可以为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数据和结果。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在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上必须要有相应的徽标及计量认证证书编号。这项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上要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款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第三十四条: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 不得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2.2 认可实验室。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在检测实验室的认可管理方面也越来越国际化。其中负责我国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 应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并依法认定后, 方可从事相应活动。第十七条:取得认可的机构应在取得认可的范围内使用认可证书和认可标志。我国当前的检测实验室的原则是自愿认可, 当实验室在开展产品质量检测活动时, 应按照自身条件向CNAS提出认可申请, 在经过一系列的评审与审查后, 如果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一些相关要求, 就可以通过认可, 颁发认可证书, 并承担证书附件上的检测项目的服务。当检测实验室得到认可时, 其认可能力范围内的检测报告上会体现出相应的徽标及其证书编号。而我国的检测实验室认可过程是采用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两者同时进行的方式, 通过计量管理部门派员参与评审, 这样在通过时不仅会得到实验室认可证书, 还可取得计量认证证书。

对于一些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以及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对其的资格认定过程是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来进行的, 成为依法设置与依法授权的检验实验室。这种检验实验室, 会强制进行认证认可制度, 其中包括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以及资质认定。通过考核并授权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会在其检验报告上体现出相应的徽标以及授权证书编号。

3 对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的要求

3.1 客观, 公正。

对于检测实验室的基本法律要求就是客观与公正。每一个检测实验室都要严格执行并遵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 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第五十一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的, 责令改正, 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取消其检验资格;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3.2 检测服务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相关检验机构在进行检测业务时要按照所规定的范围来进行, 其范围也与其自身的检测能力有关, 还要通过实验室认可审查以及资质认定审查的一些要求才可以确定其范围。这项内容也会作为实验室认可证书的附件与资质认定授权证书的附表, 所以检验机构在开展任何检测服务时都不可以超出其自身的检测范围。

3.3 保证第三方地位。

在进行检验产品的经营活动时, 以监制、推荐或监销等方式推广一些与所检验产品的设计、生产、开发或使用维护等内容无关的产品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五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的经营活动。

3.4 保密要求。

要做好委托方的信息保密工作, 对于其一些相关的委托要求、检验产品、技术文件以及检验结果等的所有权是委托方所有, 若果在没有获得委托方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将相关内容泄露出去的, 要做好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

4 我国检测实验室的类别

可以将检测实验室的类别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国家级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是国务院各部门设立的部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站。三是地方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设立的产品质量检验所和授权的检测站。四是原国家科委设立的国家产品测试中心。五是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公司和企业实验室。

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 篇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苏志朋

截至2010年4月12日,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233部国家法律,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20部国家法律中明确提到“认证认可”,相关的国家法律名称及其条文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发布日期:2009年2月28日 施行日期:2009年6月1日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应当依法撤销认证,及时向有关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十七条 调查食品安全事故,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还应当查明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首次发布日期:1998年月29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8年10月2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

第二十四条 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目录,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并公布。

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方可生产、销售、使用。依照本条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或者技术鉴定合格的消防产品,国务院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应当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第六十九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前款规定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首次发布日期:1997年11月1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7年10月2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8年4月1日 第二十条 用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规定,向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事节能产品认证的机构提出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可以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物上使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禁止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

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

第六十四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应当优先列入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

第六十九条 生产、进口、销售国家命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第七十六条 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以上十万以下罚款。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发布日期:2001年10月27日 施行日期:2002年5月1日

第十七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第七十二条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第七十三条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和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资质认证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指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发布日期:2007年8月30日 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

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

(一)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二)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四)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五)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31日 施行日期:2007年7月1日

第五十条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扶持。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发布日期:2006年4月29日 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

第三十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

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首次发布日期:1993年7月2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2年12月2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3年3月1日

第二十三条 国家支持依法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有关的标志。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发布日期:1993年10月31日

施行日期:1994年1月1日

第五十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命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发布日期:2002年6月29日 施行日期:2002年11月1日

第五十四条 依照本法第九条规定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下同)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销原批准。

第六十二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七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发布日期:1997年11月1日 施行日期:1998年3月1日

第五十三条 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发布日期:2004年6月25日 施行日期:2004年11月1日 第十五条 列入依法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目录的农业机械产品,未经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禁止出厂、销售和进口。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禁止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产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首次发布日期:1994年5月12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4年4月6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4年7月1日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商品合格评定制度,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认证、检验、检疫。

第三十四条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变造进出口货物源产地标记,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证明或者其他进出口证明文件;

(二)骗取出口退税;

(三)走私;

(四)逃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认证、检验、检疫;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发布日期:2004年8月28日

施行日期:2005年4月1日

第十六条 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第十七条 提供电子认证服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具有与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相适应的资金和经营场所;

(三)具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技术和设备;

(四)具有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同意使用密码的证明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八条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国务院信息产业部门接到申请后经依法审查,征求国务院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颁发电子认证许可证书;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申请人应当持电子认证许可证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取得认证资格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在互联网上公布其名称、许可证号等信息。

第十九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公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电子认证业务规则,并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电子认证业务规则应当包括责任范围、作业操作规范、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第二十条 电子签名人向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申请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当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收到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查验,并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第二十一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签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当准确无误,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名称;

(二)证书持有人名称;

(三)证书序列号;

(四)证书有效期;

(五)证书持有人的电子签名验证数据;

(六)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电子签名;

(七)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保证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内容在有效期内完整、准确,并保证电子签名依赖方能够证实或者了解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所载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第二十三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拟定暂停或者终止电子认证服务的,应当在暂停或者终止服务六十日前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报告,并与其他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就业务承接进行协商,作出妥善安排。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被依法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的,其业务承接能事项的处理按照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信息保存期限至少为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失效后五年。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制定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具体管理办法,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协议或者对等原则核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在境外签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与依照本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签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七条 电子签名人知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已经失密或者可能已经失密未及时告知有关各方、并终止使用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未向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过错,给电子签名依赖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电子签名人或者电子签名依赖方因依据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电子签名认证服务从事民事活动遭受损失,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未经许可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遵守认证业务规则、未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人十年内不得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的,应当予以公告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依照本法则电子认证服务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电子签名人,是指持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并以本人身份证或者以其所代表人的名义实施电子签名的人;

(二)电子签名依赖方,是指基于对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的信赖从事有关活动的人;

(三)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是指可证实电子签名人与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有联系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电子记录;

(四)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是指在电子签名过程中使用的,将电子签名与电子签名人可靠地联系起来的字符、编码等数据;

(五)电子签名验证数据,是指用于验证电子签名的数据,包括代码、口令、算法或者公钥等。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发布日期:2002年6月29日 施行日期:2003年1月1日

第三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发布日期:1993年9月2日 施行日期:1993年12月1日

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他人的知名商品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误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发布日期:2002年6月29日 施行日期:2003年1月1日

第四十一条 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首次发布日期:1984年9月20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1年2月2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1年12月1日 第九条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管理部门规定。第十六条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经营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第六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经其认证合格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第九十四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检察机关责令收回违法发给的证书、撤销药品品准证明文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发给符合有关规范的认证证书的,或者对取得认证证书的企业未按照规定履行跟踪检查的职责,对不符合认证条件的企业未依法责令其改正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进口条件的药品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的;

(四)对不具备临床试验条件或者生产条件而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发给新药证书、发给药品批准文号的。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首次发布日期:1993年2月22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0年7月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0年9月1日

第五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准许企业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第二十条 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第二十一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第三十一条 生产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第三十八条 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第五十三条 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认证资格。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首次发布日期:1989年2月21日 最后修订日期:2002年4月28日

最后施行日期:2002年10月1日 第六条 必须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各项的组合。

第二十四条 国家商检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对有关的进出口商品实施认证管理。第二十五条 商检机构可以根据国家商检部门同外国有关机构签订的协议或者接受外国有关机构的委托进行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工作,准许在认证合格的进出口商品上使用质量认证标志。

“我与认证认可十年”征文启事 篇4

2001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中国认证认可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国家认监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市场在规范管理中迅速发展,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认证认可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为确保消费安全、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认证认可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为了回顾十年来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历程,推动认证认可事业新的发展,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国家认监委特举办“我与认证认可十年”征文活动,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一、征文对象

认证认可从业人员,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员,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

二、征文时间

2010年10月20日至2011年5月31日

三、征文内容

凡与认证认可工作相关,符合本次征文活动主旨的内容均在征文范围。以下题材仅供参考:

1.从事认证认可相关工作,亲身见证认证认可发展重大事件的经历、感受和体会。

2.认证认可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百姓日常生活(请从具体事例入手),反映认证认可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

3.歌颂认证认可行业的新气象、新风尚,记述认证认可工作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

4.对我国认证认可发展历程的评价,对认证认可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希望等。

四、征文要求

1.征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篇幅不超过5000字;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

2.征文请用WORD格式电子文本发送至zgrzrk@ccaa.org.cn,并注明作者联系方式(电话、邮编、通讯地址),随文一并发送。邮件标题栏请注明“我与认证认可十年”字样。

五、评选及奖励

征文活动组委会将邀请专家、学者对应征稿件评选出获奖作品,并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在《中国认证认可》、《中国质量报》、《中国国门时报》、《认证技术》择优刊登。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共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10名,奖金500元;三等奖20名,奖金200元。

六、联系方式

认证认可促贸惠民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县贸易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全面建设质量强州,根据黔东南州质监局《认证认可促贸惠民工作实施方案》(黔东南质技监量[2013]6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订了岑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认可促贸惠民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认证认可行业为目标,以认证认可“完善制度,凸显作用”为总要求,以大力发展认证认可服务业为抓手,构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作风转变和职能转变,紧密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府职能转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质量强州做好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

为实现工业强县、质量强县目标,支持工业建设,积极构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在省、州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示范区认证等创建活动,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技持,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和改善民生提供可靠保证。

(二)服务节能减排行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配合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等政策的实施,引导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推动我县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在建材、冶金、交通、公共建筑等高耗能产业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提升用能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加快认证监管职能转变,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认证培训、咨询及标志备案的监管方式。积极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在涉及质量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中采用认证认可手段,采信认证认可结果,替代行政审批/许可管理方式。积极引导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协助推动司法鉴定机构采用认证认可手段,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四)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实践活动,服务广大群众

1、认真组织开展消费品认证执法整治行动,重点开展强制性认证(CCC认证)产品、有机产品、儿童用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和质量提升活动,严格认证准入条件,严格落实获证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销售、进口以及假冒伪造认证证书、标志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其中,强制性认证(CCC认证)产品监督检查包括轮胎、汽车内饰件、玩具、电线电缆、灯具、手机、小家电等21种CCC目录内产品。同时,开展有机产品执法整治,严格落实有机产品认证新规,严厉打击各类“假有机”现象,严肃追究认证机构、获证组织、经销单位的违规责任。

2、开展认证认可“进社区、进商场、进学校”便民活动,在“质量月”、“实验室开放日”等重要活动日,组织义务检测、专题讲座、现场咨询、便民服务等公益活动,为消费者讲解有机产品、节能产品、低碳产品等消费知识和辨识方法,普及认证认可知识,指导消费者正确选用获证产品及服务,引导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

3、组织从业机构与获证用户对接帮扶;开展认证认可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引导认证认可行业健全诚信体系,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树立良好的行风形象,更

好地“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要将促贸惠民工作作为本年度和今后一项长期性工作,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措施上扎实有力,把促贸惠民作为认证认可“完善制度,凸显作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二)层层落实,强化责任。

认真督促获证企业、实验室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健全自律机制,坚持诚信认证、诚信检测,公正认证、公正检测,责任认证、责任检测,自觉抵制不诚信、不公正、廉洁的行为,守住安全底线和道德底线,要通过设置意见箱、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用户回访、认证效果调查评价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意见,推动促贸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长效推进。

认证认可促进世界贸易 篇6

一、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促进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

1. 通过认证认可, 提高的客户满意度,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认证认可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明确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和理解顾客的要求, 通过体系中各个过程的运作满足顾客要求甚至超越顾客要求, 并通过顾客满意的测量来获取顾客满意程序的感受, 以不断提高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对于客户来说, 通过认证认可是公司品牌和能力的象征, 潜在地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有利于公司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竞争力。认证有助于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技术要求, 从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安全性, 以及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售后服务提供依据, 并能够推动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与附加值。

认证证书是国际通行证, 为产品出口创造更多的商机, 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持有认证证书的企业, 其质量保证体系是可信可靠的, 运作中无需重复审核工作,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利用国际化的技术和信息优势给国内客户提供最大限度的增值服务, 事实证明, 服务和引导国内客户实现技术转型、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开拓新兴市场, 是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保持出口利润增长的一条良好途径。

2.“有体系才能接到品牌单”现象明显, 认证行为成为贴牌加工企业生存基石

服装、鞋类制造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且大多为贴牌加工, 无自主品牌, 产品附加值低, 对客户的依赖性强。近年, 因雇佣工人薪酬增加, 加之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不断升级, 产品技术及质量安全要求日益苛刻, 出口成本严重攀升, 生产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减。在成本上升和贸易壁垒高筑的双重制约下, 我国服装鞋类产品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退。不少品牌客户把目光投向了劳动力廉价的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企业的订单数量减少势头明显。但上述国家的服装鞋类生产企业因尚未形成成熟且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乃至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差, 故而贴牌加工的品牌服装鞋类生产市场向东南亚转移仍然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而江苏地区很多服装鞋类企业有ISO9001甚至ISO14001管理体系, 品牌客户在考察企业生产能力、质量保证等前提下生成订单, 因此, 可以说认证认可行为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石。

二、发挥认证认可作用, 传递“中国制造”信誉

认证的实施使企业对标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改变了企业不熟悉标准、不贯彻标准的现象, 并且这些国家标准大部分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 产品在满足认证要求的同时也基本满足国外市场的技术要求, 为企业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例如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自2012年正式实施后, 意味着国内玩具企业如想获得美国市场的入场券, 必须按照其指定的标准, 选择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样, 从产品适用的技术标准到检测机构, 以及对于检测机构的要求和注册审批, 都由美国政府决定。这意味着CPSC掌握了评价我国对美出口玩具质量的主动权, 对我国玩具的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贸易壁垒, 影响到我国玩具行业的发展。

通过发挥认证认可的桥梁作用, 帮助我国的玩具实验室获得美国CPSC的资质, 我国玩具企业就能够在国内完成产品检测, 检测结果直接获得CPSC的承认。这将提高产品的生产流通效率, 降低检测认证成本, 并占据一定的产品质量评价的话语权, 对于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出口市场, 保持我国玩具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认证认可助推企业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 我国积极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和WTO规则打破国外认证检测技术壁垒, 认证认可为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铺设了互通桥梁。我国获证企业及产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承认, 避免了重复检测、重复认证, 降低了出口成本和风险。国家和地区相关要求认证认可检验或测试等的相互承认协定都有助于减少或消除贸易技术壁垒。

例如中国和新西兰达成电子电器产品互认协议后, 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可以凭CCC证书直接进入新方市场, 不必在进口环节重新测试。在新形势下, 一方面,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 加强清洁生产, 以适应全球绿色贸易的需求;另一方面,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歧视性待遇, 要健全环保立法, 防止污染转嫁, 保护生态环境。要积极加入国际认证, 参与国际标准互认, 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产品的认可。要善于利用世贸组织平台, 冲破贸易壁垒, 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实验室的认证与认可 篇7

【发布文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6年第31 【发布日期】2006-11-03 【生效日期】2006-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6年第31号)

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工作社会监督机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公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

二○○六年十一月三日

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工作社会监督机制,规范认证工作,提高认证工作的有效性,促进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制定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以下简称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各省级质检部门)负责义务监督员日常管理和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 义务监督员的职权

(一)宣传认证认可相关知识、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认监委和各省级质检部门开展认证认可监督管理的有关情况;

(二)在工作范围内对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认证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

对认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

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举报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四)充分发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及各级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收集和反映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公正性、规范性、有效性及认证认可行风建设的意见、建议,转递人民群众来信、来电举报及投诉;

(五)要求各省级质检部门对其反映和转递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向本人反馈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六)要求各省级质检部门提供与认证认可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或信息,国家规定按密级管理的除外;

(七)办理国家认监委和各省级质检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 义务监督员的义务

(一)积极参加各省级质检部门召集的义务监督员工作会议以及组织的相关活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二)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向各省级质检部门反映认证认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协助各省级质检部门调查、核实所反映的问题;

(三)遵守纪律、保守秘密,不泄露与行政执法有关的活动内容,自觉维护国家认监委和各省级质检部门的威信和形象。

第五条 义务监督员的纪律要求

(一)义务监督员开展监督工作必须持有义务监督员证;

(二)义务监督员不得持证从事与履行职责无关的活动;

(三)义务监督员不应当与被监督对象存在利益关系,不得接受或者向被监督对象索取任何可能对工作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财、物。

第六条 义务监督员的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二)关心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热心社会监督工作,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认证认可知识;

(三)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四)身体健康,符合义务监督员工作要求。

第七条 义务监督员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来自企业的代表、从事过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其他组织或者社会人员中聘用。

第八条 聘任义务监督员的程序

(一)各省级质检部门向社会发出聘任信息;

(二)义务监督员申请人或者申请人推荐单位向所在地省级质检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三)各省级质检部门与拟聘用的义务监督员及所在单位协商后,填写《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推荐登记表》,经其所在单位和各省级质检部门确认;

(四)各省级质检部门向义务监督员颁发国家认监委统一印制的聘书及《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证》。

第九条 义务监督员的聘任期为每届两年。聘任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并征得本人及所在单位同意,可以续聘。连续聘任一般不超过两届。

第十条 国家认监委负责向社会公布义务监督员名单,指导各省级质检部门组织开展义务监督员工作,定期向各省级质检部门通报义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一条 各省级质检部门依据本办法确定本地区的义务监督员聘任人选,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对义务监督员的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

第十二条 工作制度

(一)工作联系制度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当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义务监督员的管理和联络,及时向义务监督员发送与其履行监督职责有关的文件、简报、信息及各种学习资料。可采取电话、信函、登门走访等各种形式保持与义务监督员的密切联系,听取其对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当加强与义务监督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义务监督员参与监督工作的情况,取得各部门各单位对义务监督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工作例会制度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当定期召开义务监督员座谈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布置任务,听取义务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其通报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三)通报反馈制度

各省级质检部门对义务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转递的人民来信及投诉、举报,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受理,并及时向义务监督员反馈办理和落实情况。因特殊原因暂时落实不了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义务监督员,并做出解释。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当于每年七月第一周向国家认监委上报义务监督员的聘用情况和工作情况。对义务监督员反映的重大违规违法案件的处理以及涉及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汇报。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当将各自聘任的义务监督员相关情况及时进行相互通报。涉及管辖权限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实施。

第十三条 义务监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省级质检部门可以停止对其的聘用,收回聘用证书并报国家认监委:

(一)聘用期满未续聘的;

(二)聘用期内未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纪律要求及本办法规定的;

(三)因健康问题无法胜任义务监督员工作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停聘的。

第十四条 义务监督员无报酬。各省级质检部门对义务监督员实施年度考核,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义务监督员可以采取一定方式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五条 义务监督员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有关非法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学习吕希庆事迹下一篇:新婚祝福语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