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剧中的流行文化探究

2024-10-21

对于美剧中的流行文化探究(共3篇)

对于美剧中的流行文化探究 篇1

对于美剧中的流行文化探究

可以说在现今这个全球网络相联系,信息飞速流通的社会,各式各样的文化从他们的文化原生地,借助于多种多样的媒介,例如电视,电影,书籍等等这些多种的媒介而传播出来,再借助于网络的便捷性,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同时,各国或者各地区的流行文化,又通过网络的传播,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流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流行文化相交融。

就个人而言,我今天想较浅显的探究美剧,和美国电影中的流行文化。可以说,美剧和美国电影中基本都涵盖了大部分或者说是全部的美国流行文化。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几个美剧与美国电影的例子来简单的分析研究一下美国电影与电视剧中的流行文化。

其实在我看来,美国的流行文化包含方方面面,音乐,时尚,前卫的想法,新奇大胆的科技,甚至包括美国精神,那种乐观,奋斗,向上,有梦想,也敢于去追求梦想,等等这些其实都可以说是美国的流行文化。所以,接下来,我想分别就几个美剧和美国电影的例子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以美剧为例。我个人接触的第一部美剧,就是《老友记》,也有的版本译作《六人行》,这部美剧是讲的三男三女,六个性格不同美国人在生活,工作,恋爱,婚姻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部美剧长达十季,可以说风靡全球,吸粉无数,有许多忠实粉丝在这部剧完结十二年后依然不断的去回看这部剧。在剧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六个人围坐在一家美国街心公园的咖啡厅里,以轻松的语调,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部美剧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比如:恋爱婚姻问题,职业问题,与朋友相处的问题等等,在我看来,《老友记》以一种幽默,易于接受的方法,将这些社会问题中,美式的处理方法涵盖进去,通过这六个演技极佳的演员的演绎,将真正的美国精神,美国的流行文化,传播出去。对我来说,这是第一部我所看到的美剧,在当时《老友记》这部剧中所传达出的美国多种多样的流行文化,包括当时美国朋友间这样的一种分享的流行文化,以及在这部美剧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的流行文化。可以说,在当时,这部美剧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流行文化。

而另一部美剧,我想举《童话镇》这一部同样影响力极广的美剧。《童话镇》英文名为Once Upon a Time,可以说一想到这一句英文,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会是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而《童话镇》这部美剧,也是依托于各种各样经典的迪士尼童话,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冰雪奇缘等等或新或旧的童话故事,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主要人物,在编剧所构建出的全新的现代背景中,为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故事构架出一个全新的模式,发展出新的故事,同时也让在这些童话故事中相独立的人物,在现代化的这个社会背景中发生联系,也相互联通。值得一提的是,《童话镇》的编剧,在构架这部剧时,因为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搬到现代社会,因此,编剧在这部剧中,融入了方方面面的美国流行文化,包括最新的信息以及最新晋的网络,或者是社会事件,同时还包括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可以说在《童话镇》这部剧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美国流行文化。同时,在以往的童话故事中,例如白雪公主中的女巫形象,在《童话镇》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转了原先的那个恶的人物形象,与我们在童话故事中的认知不同,《童话镇》中女巫的形象并不完全是恶,或者说,这个人物形象善意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更多,同时,在《童话镇》中,所传播的美国流行文化,既包括了全新的对于传统的童话的定义与解释,这可以说是美国创新,不走寻常路的流行文化的体现,同时,这部剧中,各种各样的女性人物形象相对于男性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可以说,在这部美剧中,女性的人物魅力,被塑造的更为丰满。此外,在这部美剧中,也传达了新晋美国音乐,时尚等多种多样的流行文化,可以说,在这部《童话镇》的美剧中,编剧即符合了童话人物的服饰与形象,同时又在人物的妆容,服装,配饰中添加了当季美国流行的时尚文化,使得这部剧即符合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又紧贴时尚,极其符合当今的流行文化时尚,同时,在《童话镇》这部剧中,其影视配乐也值得研究,在这部剧中与编剧在服装,配饰中相同,在配乐中也融合了现今最流行的美国音乐流行文化。

可以说通过简单的探究美剧中的流行文化,可以说在美剧中,从最基本的编剧,到细节性的配饰,服装等等,都涵盖了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美国流行文化。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剧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家庭伦理剧,成长喜剧,悬疑剧,刑侦剧,医生剧,办公室情景剧,科幻剧等等,可以说美剧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说美剧适合于各个层级的人群,而且本着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美剧很好的做到了娱乐这一点,可以说包含了各个方面的美剧,可以娱乐不同的人群,也就是说,能够让不同的层级的人们所接受,因此,也能够将美剧中所蕴含的文化很好的传播出去。比如说《破产姐妹》这部剧是以两个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的女孩白手起家,靠在快餐店中打工,来经营她们的纸杯蛋糕店的梦想。在这部剧中,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Max和Caroline打工的快餐店,而这个快餐店的老板Han是一个韩国人,而乐观富有童心的收银台伙计Earl则是一个黑人。可以说,在这部美剧中我看到了美国文化的包容,而在《破产姐妹》这部剧中,并没有所谓的美国文化的乐天派,也没有所谓的一定会成功的定律,在前几季中,Max和Caroline努力工作攒钱开的纸杯蛋糕店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起有落,有赚有赔,可以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在这艰难的创业中,我们也能见证Max和Caroline的友谊,是在一点一点的建立的,虽然说电视剧都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但是比起其他天马行空的电视剧中,这一部剧更加的具有生活气息,也以一种更加适宜的方式,传达着友谊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美国流行文化。

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美剧都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流行文化我们都应该全盘接受,至少在现在看来,美剧之所以能更好的传播其本土文化,与美剧是舶来品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美剧中更娱乐,更易于接受有关联。而美国的流行文化,也搭乘着这样有利于传播,有利于接受的载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着其独有的流行文化。

在我看来,无论是美剧还是美国电影中,所传达的都是美国本土流行的文化,和美国精神,可以说,在几乎每一部电视剧中,每一部电影中,都会回归最基本的美国精神,乐观,积极,奋斗,梦想。通过这些美剧,美国将他的流行文化很有效的输出到别的国家,同样依托着这样的美剧,美国流行文化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

新闻141班

郭为嘉 2014221591

对于美剧中的流行文化探究 篇2

关键词:美剧,中国文化,渗透

引言

作为一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方式, 一直延续着以网络为根据地, 以光碟销售为强大后备而流行的美剧, 已经影响及遍及国内几千万人, 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 会使用网络, 且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 从网络流行到例如《绝望主妇》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 《越狱》在深圳台等地方卫视的播出, 美剧已经得到了中国主流传媒的认可。

美剧在中国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对于中国美剧迷来说, 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一部美剧绵延数年观众伴随着剧集主人公的起伏命运走过自己的琐碎人生。, 迷恋《老友记》的忠实观众, 和剧中的六位主人公一起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岁月;《欲望都市》和美剧迷们一起度了六年的光阴。这种割舍不得的情感和日积月累的影响让美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剧的流行, 有众多的因素, 例如, 把它当作是一个集娱乐与学习为一体的英语学习方式, 因为美剧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和文化环境去学习英语和熟悉西方的文化, 对其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如:通过《绯闻女孩》中众多的聚会活动, 我们可以了解美国的party文化。同时,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注定了国人会有兴趣通过美剧去了解美国, 并由此了解衍生出与之前不同的人生感悟。原本单纯西方文化的美剧也开始顺应国际性多元化文化的动态发展。于是中国观众也欣喜地发现, 中国文化开始渗透到了美剧中。“文化即交际, 交际即文化”, 国际影视剧的交流和交际即国际文化的渗透和交融。

一、孔子的儒家思想渗透

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曾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 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孔子思想之伟大在这里彰显的淋漓尽致。很多美剧编剧都把孔子的言论作为必修的课程。

《犯罪心理》第一季第十三集中的台词“Confucius one dose:Therefore you unbar on the journey on revenge, dig two graves”, 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就是:“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己”!美剧中出现几千年前孔子的话, 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风靡的一种表现。

现在, 中国已经在世界上109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 主要进行汉语的教学和文化的传播。孔子已经走向世界, 孔子儒家思想已经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的伦理道德——孝道的渗透

在《罪案终结》 (The Closer) 第三季第十集, 一名女子被杀害, 她的丈夫向警察供认自己是凶手。而其实真正的凶手是那名丈夫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女子的丈夫甘心顶下了这一谋杀罪名。女主角在剧中解释:这就是中国的孝道。剧中的其他人就表现出了惊异。但是, 这的确就是中国人讲求的伦理。中国古代就有所谓“容隐”制度, 骨肉之间互相隐瞒犯罪事实, 则不构成庇护罪名。这一集可以说很好的向美国人展现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精神世界的一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以孝传世的民族, 中国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有时会是西方文化所不理解的。如“何为孝?父令子亡, 子不得不亡。”所以在上面的剧情中, 儿子替父亲顶罪, 在法理中是不可接受的, 可是放在中国文化中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这是儿子孝顺父亲的表现。

三、中医的渗透

在西方世界, 中医是很神秘的。在从不知、抵触到好奇和接受, 美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和应用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

在《实习医生格蕾》第三季第23集, 妇产科医生Addison因为巨大的压力和糟糕的情绪而肌肉酸痛, 头痛失眠。Pete就把她带到自己的治疗间, 给她扎针灸。当冰凉的针扎在她脸上的穴位时, 作为西医妇产科主治医生的Addison开始很紧张和不信任。但是在扎完针后, Addison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舒服。作为中医精髓的针灸在美剧中的出现, 体现了美国人对中国医学的认可。

《丑女贝蒂》中创意总监维蕾米娜发现朋友在唐人街注射了能去皱纹的神奇“鸭精” (传说中神奇的中药) 后青春焕发, 她也跑去找到“王大夫”打了一针。虽然结果有点喜剧, 但反映出普通人对中医的认可程度已经也越来越高。

在《豪斯医生》第四季第六集中, 豪斯就借助了中草药的神奇魔力来救治病人:一位CIA特工参加完巴西狂欢节回来就病入膏肓。CIA怀疑他被敌人下毒, 所以请来“神医”豪斯会诊。其中, 豪斯就采用了中药的“冬虫夏草”来对他进行了治疗。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医对西方人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外, 作为中医构成部分的法医知识也在西方法医学界有着一定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法医, 都必须学习一本书:中国北宋时期提刑官 (验尸官) 宋慈的《洗冤集录》。这本书以案例的形式, 给世人讲述了隐藏在表面现象后面的东西, 是古代中国人留给后世的伟大文化遗产。

美国王牌罪案剧《犯罪现场调查》 (CSI) 因其严密的法医破案吸引了全世界的观众。剧中主人公Grissom是宋慈的标准崇拜者, 他认为宋慈是法医学成系统的开创者, 对他非常敬仰。在第一季第十集, Grissom给Sarah讲述了一个关于宋慈破案的故事:很久以前, 一个村子里面, 一个人被铲子杀死了。没有目击人, 现场没有凶器。县官叫全村的人, 举着铲子到广场集合。苍蝇停在了曾经杀过人的铲子上, 铲子的主人就被认定是凶手。为什么呢?因为苍蝇会寻找那些细小的血肉, 杀过人的铲子上有被害者的血迹。宋慈验尸的很多经验成为现代法医的标准, 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中国法医学的力量。

四、汉语语言的渗透

不知从何时开始, 说汉语开始成为一种时尚, 被美国人所追捧。如在《生活大爆炸》 (The Big Bang Theory) 中, 虽然有时有点不伦不类, 但主人公们也非常爱说汉语, 霍华德 (Howard) 就爱卖弄他的汉语, 比如在第一季第一集中, 他就说了一句“洗个痛快澡”, 一时成为在美剧迷中风行的流行语。而在第一季第十七集集中, 谢尔顿 (Sheldon) 说自己学中文的目的, 就是为了去和中餐馆的老板抗议, 因为他们把“橘子鸡”做成了“橙子鸡”。但他明显被自己的老师霍华德给糊弄了, 操着一口夹生普通话到中餐馆去理论, 却差点被店主报警抓了起来。谁知到了后来, 他居然能本能反应冒出来的一句:“吓死我了”。实在是爆笑无比。从中, 我们不光看到了汉语的渗透, 我们还可以看到众多的中餐馆文化, 如谢尔顿最喜欢吃的就是“宫爆鸡丁”, 美国人对汉语的接触从某种程度来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而语言和饮食文化又通过电视这一传媒文化体现出来。

在《绝望主妇》 (Desperate Housewives) 第五季第23集中, 一直找不到工作, 失业在家的Tom有一天激动地对妻子说他找到了找工作的办法了, 那就是去学汉语。他说:“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 要想在商业社会生存下去, 就一定要学汉语。”于是Tom参加入学考试, 重新进入大学, 学习中文专业。由此可见, 现在的美国人学汉语, 已经不光是为了来中国旅游, 或为了探密中国悠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汉语已经成了大学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已经成了谋生的技能之一。中国人民与世界的交流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使汉语渗透到美国文化成为了可能。世界各国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体验汉语的魅力, 进而了解中国。

结语

作为强势文化的美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主流文化, 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后盾, 它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着美国的自由意识的传播。区区200年的历史, 沉淀下来的文化却影响和引导着整个世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在增强。作为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侵蚀的工具之一, 媒体文化特别是美剧的传播, 不再是单一地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和侵略。从小范围的电影制作中中国元素的蜻蜓点水 (如《黑客帝国》就有服装, 场景, 武打等众多的中国元素在内) , 到大面积中国文化在美剧中的渗透, 使我们看到了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和谐发展。当今的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或多极化的世界, 当代世界文化已经不可能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 所以关注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成为势所必然 (苏东彦, 2009) 。

参考文献

[1]Samovar, Larry A., 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i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rooks/Cole/Thomoson Learning Asia.2006.

浅析流行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篇3

关键词:中国形象流行美剧美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流行美剧在中国播出,每每受到中国广大受众的热爱,然而美剧中描述的中国形象又令广大中国观众颇有看法。本文主要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美剧《越狱》、《绝望的主妇》和《欲望都市》为例,对于美剧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剖析。

一《越狱》中的中国形象

《越狱》在中国有众多的“粉丝”,剧中的男主角Wentworth Miller 还成为了中国某知名品牌服装的代言人,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然而就在此剧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却令人难以释怀。首先在第一季中,由Miller扮演的男主人公Michael Scofield为了营救他的同胞哥哥出狱,需要从他居住的狱室中挖出一条地道通向监狱外面。因此他需要同室的有着黑人血統的Sucre协助。一开始Sucre并不买账,后来由于女友的原因而改变初衷,向Michael求情让他加入越狱队伍,他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你瞧瞧我的双手,就像一台挖土机,你若要我挖到中国,我就可以挖到中国。”

其语气不乏揶揄之意,意即中国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极其遥远偏僻的国度。在新近封镜的第四季中,主人公Michael从巴拿马监狱逃出后回到美国找杀害女友Sara的凶手复仇,却不知不觉中又卷入了有关“公司”另一起案件中,追查价值连城、神秘莫测、受到严密保护监视的Scylla卡。而被窃走的Scylla卡的买主竟然来自中国,剧中中方人员长相高大威猛,一脸凶悍。这难免让人联想到西方目前盛行的“中国威胁论”。

二《绝望的主妇》中的中国形象

《绝望的主妇》同样受到众多中国观众的热捧。然而剧中由美国著名影视明星伊娃扮演的角色Gaby,家里的保姆都清一色来自中国,Gaby让她家的中国保姆用袜子打扫卫生,以掩饰她和园丁的偷情,这位中国保姆提出了抗议,Gaby对她的抗议不屑一顾,反而说她熨烫衣服不够专业。而影片中的另一位中国保姆小梅来自中国的上海,她勤快聪明,烧得一手好菜,由于叔叔对她的虐待才被逼偷渡到美国来打工的。Gaby利用这点,逼迫她借腹生子,如若不照办,就把她遣送回中国,面对这样的境遇,小梅只好照办,但是后来却假戏真做,和Gaby的丈夫偷情。《绝望的主妇》借着电视剧情抨击中国的人权问题,贬低损毁在美的华人形象,实在不能够让人接受。

三《欲望都市》中的中国形象

《欲望都市》中也在多处提及中国。剧中女主角之一Carrie的男朋友Big先生将房间粉刷成了红色,他对Carrie说:“我觉得这颜色太红了,像中国共产党的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西方盛行的中国“红祸论”。另一场景是Big携带Carrie去中国餐馆就餐,原因是那里环境僻静,没有很多人光顾。剧中另一女主人公Miranda是一位单身律师,有着极强的个性,她每次叫外卖,总会点中国餐馆Shanghai Garden的某样套餐。她发现她打电话预订的时候总是受到那位中国接线员的嘲笑,于是她亲自去餐馆论理。可是当她走进餐馆的时候,发现这位中国小姐无论接谁的电话都发出同样的咯咯傻笑的声音,这才解气回家。Miranda与她的朋友多次出入中国餐馆,其间出现的中国餐馆人员都有些可笑的表现。

而同样在这部剧中,与另一女主角Charlotte相关的中国形象是另一番风景。Charlotte因为生育有障碍得到朋友指点,去中国针灸师那里就诊,结果没有多久她就怀孕了。虽然不久她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流产,但是也显示了中国针灸的神效。在电视剧结尾时,她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婴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四其它流行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在其它流行的美剧中也塑造众多的中国形象,如在《24小时》中中国被塑造成在美国有着庞大特务实力及军事实力的国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鹰派中国特工横行美国。这无疑印证了美国人心中的恐惧,更是“中国威胁论”、“中国无敌论”的彰显。

在《辛普森一家》中主人公霍默在中国之旅中,吹牛说自己是杂技演员,结果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醒来后,发现中国医生在为他针灸。这再次显示美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元素的好奇,为中国文化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白宫群英》前五季中扮演中国驻美大使的演员,都由演反派的华裔担纲,在剧中表现得贼眉鼠目又不怀好意。在第六、七季中,中国大使形象明显好转,不但精明干练、彬彬有礼,还富有美式幽默感。

而在《女人帮》中华裔女星首次在美剧中担纲主角,刘玉玲饰演的是工作和感情上都要与男人一决高下的女强人,是鲜有的正面美好的中国形象。美国文化是讲究实际的文化,为了笼络广大的中国观众,创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不无裨益。

五流行美剧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综观上述美剧中的中国形象,不难看到,中国形象大多与落后、闭塞、可笑、专制、强权相联系,鲜有正面、积极的形象。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等各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对于中国的形象塑造和上个世纪相差无几,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美国和乃至整个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够。在《南方周末》2009年的1月1号一期中,介绍年度人物金晶时引用了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的感慨,“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这声感慨揭示了中国与当今世界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尴尬鸿沟。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逐步深入,然而这种脚步远远抵消不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成见。一方面,中国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应该多建一些沟通渠道,促进中西方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了解。

2美剧中塑造出来的中国形象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而是构筑一种美国文化必要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其中包含着对地理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也包含着对中美关系的焦虑与期望,当然更多的是对美国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性表达,它将概念、思想、神话或幻象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国文化自身投射的“他者”空间。美国的中国形象变化,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变化,而是美国文化本身的变化;不是美国的认识能力问题,而是美国的表述差异问题。研究美剧中的中国形象,其关键不是研究中国,而是研究美国文化生产与分配中国形象的机制。因此美剧中反映出来的中国形象,和中国现实没有很多联系,它是剧组主创人员对于中国的想象,表达的是美国大众文化对于中国的印象,美国当局对于中国发展的恐惧和欲望并存的心态。

3西方媒体,包括美国媒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恐惧和欲望并存的心态不仅仅反映在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也反映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塑造。日前在第81届奥斯卡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独揽八项大奖的电影《贫民窟中的百万富翁》中描述的印度形象也令观众颇有想法。观众不免要思索拷问,难道印度就那么贫穷,那么野蛮吗?这到底反映的是过去的印度还是当今正处于兴盛发展中的印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部影片并非在印度本土拍摄,导演也并非印度人,只是讲述了一个有关印度人的故事,借用了印度的演员而已。就连来自英伦三岛的导演Danny Boyle也称此次获奖是这类电影的胜利,或许潜台词正是这类电影迎合了西方世界的兴趣,在这个西方世界经济日渐低迷衰退的今天,这样的电影或许给他们找到聊以尉籍的所在,为他们的郁闷忧愁找到了一个发泄的渠道。因此不难想象,除了对于中国或印度的形象歪曲,或许他们还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类似的描述。因而中国人对于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也大可不必愤恨不平,中国的持续发展就是对于他们不实报道的最好回应。

六结论

不难推测,今后一段时期美国生产的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依然会以专制、强权、闭塞和落后为主导方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中国将继续朝着文明、民主、繁荣的方向发展,这也会进一步反证美国文化中的软肋,嘲讽他人,必将遭人嘲讽;贬低他人,必将遭人贬低。长此以往,携带这些负面元素的美剧也必将失去广大的中国甚至世界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里克·屈尔:《上海“手势”:好莱坞全球市场榆出与“扭曲”的中国形象》,《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新华文摘》,2005年第8期。

[3] 曾一果、蔡哲:《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中国形象”》,《中国电视》,2007年第11期。

上一篇:三校生三月高考模拟卷下一篇: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