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2024-10-0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精选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000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

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

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

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

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

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

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2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兴趣的秘密何在》

记得我小时候的科学教师, 他上课从来不拿课本, 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点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掌握, 并且不费吹灰之力。有一次上课时, 他带来了荒地上的几种植物给我们看, 这几株植物的草根初看起来已经完全干枯和死掉了……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把这些草根种在了小脸盆中并锁进了玻璃柜内。在我们的天天关注下, 这些草根竟然成活了, 长出了嫩芽, 变成了绿草, 还有一棵葡萄的根也成活了, 发了芽。这件事令我们变得异常好奇和活跃, 也轻而易举地踏上了发现和探索的道路……

记得有一次侄儿的老师跟我说:“全班就4个学生作业没有叫家长签名, 你家炀阳就没有, 其他学生都有各种各样说得过去的理由, 他的理由最简单———忘记了。” (父母常年在外, 侄儿从小开始就跟着我) 我知道这是他真实的理由, 他确实没有叫我给他签名, 而且对于他的学习状况我一向不近距离关注, 我希望他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能渐渐学会自我支配时间。因此, 我也从未陪他写过一次作业, 并不是因为他优秀, 其实他不优秀、很普通, 他会有被老师批评的时候, 也有贪快字写得潦草的时候。然而, 我发现我的远距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效果, 这经常会令我很烦恼。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令我茅塞顿开:请你记住, 在每一步路上, 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 这东西使他入了迷, 占据了他的全身心, 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 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如果学生告诉你:“我把做作业的事忘记了。”他说这些时, 好像忘记了并不是奇怪的、不可理解的事, 请你不必惊奇;在课堂上, 儿童因为盯住某个亮点却听不进去你的传授, 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你只要轻轻地走到他跟前, 握住他的双手, 把他从那美妙的独木舟引渡到知识的快艇上来。我不明白儿童为什么会对那些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如此着迷, 以至于忘记他的任务?也许我们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船, 跟他们在一起呆些时间, 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

由此可见, 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 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 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 并不是说让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沓的不良风气。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不是靠口头解释, 而是要靠组织活动, 靠示范, 靠集体活动。

“我坚定地相信, 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 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 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记得几年前, 我有个小邻居, 每日傍晚一到, 她的母亲就会带着她去画画, 不是去某个名师家学画, 只是每日到不同的场所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带回来的可能是树木、花草、动物、昆虫, 也可能是晚霞、山峰、小溪……尽管画得并不是很美, 但她把她所看到的所有激动的、赞叹的、惊奇的东西统统描绘下来, 这是她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评价。等她拥有一些可以形容的词汇时, 我偶然间发现, 晚霞里有她拿着图画编故事、自言自语的对话、表演……这时的图画成了她施展创造性想象力的源泉。图画让她“打开了话匣子”, 甚至滔滔不绝。

我深深地记得初为人师时犯下的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这个错误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 让我处于自责中不能自拔。那是一个认真又腼腆的孩子, 第一天走进课堂, 全班都上交了作业本, 她却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完成应完成的任务, 她悄悄地用眼神暗示我走近她, 当我走近时, 不细心的我, 自以为是地微笑着对她说:“原来是不会啊, 没关系, 这些都很简单, 老师再教你。”我以为她会很开心遇到了会关心她而不会批评她的老师, 可谁知, 她丢下全班同学和我跑出了教室,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她的母亲给她办了转学手续, 从她母亲的口中得知, 原来, 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孩子, 她叫我走近只是希望我能帮助她维护尊严, 令她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失礼, 正是那日我自以为是的“关心”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啊!要知道, 儿童不会做功课, 没有收获, 是他真正的痛苦。而作为教师, 在这份痛苦之上, 你还忘记了他的尊严感, 这无疑对他是雪上加霜啊!

因此, 我们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做得不好就给他再试一试的机会, 不断地去鼓励他, 只要下点工夫, 就一定能做好。当他有了学习的苦恼时, 我们引导着他一起度过, 一起解除他的苦恼, 并且让他自己评分, 给他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篇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瓦夏西里耶夫卡一个贫民家庭。1933年他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开始当小学教师,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他曾被委任为帕弗雷什中学的校长。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师的素养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特别的强,常常会问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丰富的课余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开疑惑。教师所从事的事业 ,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着很高的本学科素养,还要触类旁通,对其它学科的内容也要掌握。掌握广泛的课外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学历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仅仅用学历、职称来衡量教师,一个高学历的教师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关键还在于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这是做老师的基本功,是我们一定要下苦功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们如何来提高我们的素养呢?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出了一条路,他在书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我非常同意他的说法。对于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得到乐趣,开拓他们的眼界。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一个人阅读的黄金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把优秀的读物介绍给孩子,并且引导他们阅读,这首先需要教师自己阅读大量的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如果

我们能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断地追求,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了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建议在现阶段还很难实施,但给了我努力地方向,相信未来的自己将无愧教师这一崇高的称呼。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4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于受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师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甚至也有教师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已绰绰有余,所以没有必要再读书。

但是我想即便任务再重时间再紧,都不能作为不愿读书的理由。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及时学习,更新知识,难免会落伍。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仰望的惊叹,更多的是同感和共鸣。在炎炎夏日里,当捧起它阅读的时候,就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我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教者的欣然和愉悦。

此书的作者郑杰,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全书共分四个部分:

1、“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唤醒了教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

2、“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教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

3、“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教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4、“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入剖析教师当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涩的理论,作者用朴素的言语,既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又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使人读了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人们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过按现在的教育情形来看,一桶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的知识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原来我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做好了走向社会的全部准备。而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即使是刚印到书上的内容就可能马上被淘汰,更奢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未来。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预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

①人如果要享受物质生活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自由。比如人要吃饭,没有人供养你,你就要出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要饿死。然后你找到了一所学校,你被学校聘为教师了,每个月会拿到工资奖金供你吃饭。但你为了换得工资奖金,你就不得不放弃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自由。如果你想在工作的时间里换回你的自由,那么你就会被扣工资和奖金。

②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是要预先投资的。你能成为一名教师,你必须受完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时,你的父母为你投资,你花了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别人已经开始挣钱而你还在读书,那是你的投资,你的投资让你当上了教师,现在正在给你回报。很多中老年教师现在已经做了老师还要去读大专、本科,牺牲很多的业余时间去继续学习,那是因为他们以前投资不足,现在要追加投资。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高学历、优秀人才做教师的越来越多,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又随着生源萎缩日渐减少,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人解决了物质基础问题后,就能生存了,活着了,但怎么活得更好,一直是人们思索的一个大问题,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只是一片沙漠,而艺术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的三层楼,还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成是必须应付的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大的长进。他们有钱的事情多干些,没钱的事情少干些,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二三层楼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样活着未必是真正的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退休了还来教书,他觉得教书是一门艺术,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神奇地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教育者应追求的人生目标。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作者为我们作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当时就很有感悟。工作中、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只有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对于困难,我想积极地去面对,多角度地找对策与解决办法,在这个需要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集大家的思路与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一定会有所出路,并让困难成为自己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记得教过学生这样一句谚语“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就感。

曾在相声中听到过这样一段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觉得有些好笑,现在的招工单位不是一律只看简历和荣誉吗。但当我读完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使我茅塞顿开。静心细想,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做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篇5

晁涛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上海人称他为另类校长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颇深,读《新建议》几条: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读“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但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黔驴技穷”了。那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在过去,家长和教师一直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有文化的人不多,在缺少文化的家长看来,满腹经论的教师简直像神一般,需要顶礼膜拜的,教师焉能有错?二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将师生关系定为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这种伦理关系是仿效伦理中的斧子关系来确定的,在家里,“老子”打儿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有的家长或许还会授意老师:这小子不听话,任老师揍他!可现在,教师“为所欲为”的两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在家长眼中,教师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你是“一流人物”还能只当个教书匠?在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仿效家庭伦理的血缘关系了,在很多家长看来,教师仅仅是帮助孩子成功的“工具”,这把工具不好使,就告你。于是,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惩戒应合理并公正,要符合相关程序。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 篇6

书中谈到刚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力获取的知识越多,于是对逻辑的认识也就越多,越深,从而他的记忆也就越是牢固。一旦脑海中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那么新的知识加进来就变的容易许多。如何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呢?首先要考虑的是任务的复杂和困难程度,再针对于此进行细致又耐心的训练。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训练需要儿童考验发现事物之间关系的惊喜。也就是记忆本身要跟它的情感需求联系到一起,他们再背诵的时候,还要有喜悦的收获,那么记忆对他们来说就会容易很多。否则,干巴巴的死记硬背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在长期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对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也是在早期的效果会更好,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低幼的学习情况没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更多的学习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记忆力的问题。因为小学之后的学习,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少。那么在小学时段如果进行过专门的思维和记忆力的训练,那么到了中学,个人的学习优势就会很明显。

记忆在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曾经带她去过一个早教机构,是专门训练孩子记忆力的,他们利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故事和场景的链接,让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之间产生一些关联。老师的手中拿着几个卡片,然后通过出示卡片的顺序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反复三次之后,然后就让孩子复述老师手中的卡片内容和顺序。只见这个三岁的孩子,很快就通过回忆故事链接到卡片中的内容,最后能够基本把老师手中的卡片内容复述出来。看到这样发生在眼前的场景,不由的惊叹:原来我们人类的大脑记忆力是如此之强大的。

其次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反复在情景中出现的词汇,一旦理解了就能够跟当时的故事情节链接,再忘记就更难了。在现在二年级的语文课后题中已经涉及到思维训练,根据给出的课文提示词语复述故事内容或根据词语讲故事。

记忆力是孩子非常宝贵的财富,是特别需要小心呵护的,这里面主要就是讲解了关于死记硬背的害处。在儿童还处于低幼的时候,适当的采用一些方法来让他们背诵内容,也许还是可以操作的。幼童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有些困难,同时他们幼稚的思维也可以直接去背诵现成的。只不过随着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的发展,他们就能再用这种方法教育了,首先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就不能再那样的直接,不触发思考的背诵,最终就是把孩子的大脑放置在很僵化的地方,长此以往我们的儿童就会变得过于书生气质,而不会变通。“书呆子”就是形容这样一类人。知识简单的背诵并不能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大脑记忆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话,今后忘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对于没有精确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籍,是不会有背诵的要求的。反而会在读过之后留下很多东西在潜意识里面,一旦脑海中留下更多这些记忆,再面对需要我们记忆的教材,就会容易许多。这时候已经不是死记硬背了,它已经建立了一个知识库,再加入新的内容去理解,会轻松很多。不需要背诵的无意识的内容,与我们有意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这中间的比例是需要作为老师自己把握和拿捏的,我们对于点燃孩子的激情,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翻阅老师推荐的书目,主动的愿意再去读几遍,这是最具有煽动性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7

河洛镇香玉小学

闫远波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体会

当我在新华书店陪伴儿子看书的时候,我也藉此机会看看闲书,看看书的题目,随意地翻翻书的内容,很舒服,这时一个书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就是《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拿到书我原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书,可就在不经意间看到它独特的封面设计时,我有了翻阅它的冲动,在看了几篇文章后,我已是爱不释手,用一股趁热打铁的劲头,读完了这本给我收益非浅的著作。

作 者的很多教育观念让我有换一种姿态去面对我的学生的想法。在我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候,因为年轻也因为没有经验,我怕自己镇不住学生,所以我总是板着面孔 面对学生,现在想来真的觉得愧对我的学生,不知道他们内心对我的冷面孔是何等的失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 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把原来天真活泼的、充 满热情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书本”怀有的好奇心的机械人。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 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涟漪甚至浪花,必须首先自己对学生“多情”,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你的爱在沐浴着他们。在全国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教师那样,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老师为权威,在他们看似天真 的同时,其实他

们内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固执地坚持棍棒教育的话,必将走向教育的误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微笑,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我们教师心中充满爱,学生才会感受到爱的温暖。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8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9

第一条、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的。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巨大,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教师应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谆谆教导学子,用自己人格的无限魅力熏染学生,无限相信书的魅力,多读书以滋养深信,多经事以历练处人。

第二条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

教师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因为所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祈愿,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美,那你就糟踏了造化的赐予。

一个现世的人,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而且因为爱而满心欢喜。

第三条教师应享受生活

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自己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享受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求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作为教师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

第四条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学会赞美别人,我们便可能看到有一天,不信任的阴霾被赞美声渐渐驱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阳光。所以在即将开启的新学期,告诉自己在面对的孩子时,多去赞美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用优点去带动整个人,让孩子更加有自信,尤其是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在以后教学中对他们更要去学会赞美他们,这些孩子心理上来说已经因为成绩差,心里比较自卑,更需要我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笑容。

第五条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这类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倾听还是一种丰富情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居然会倾听!倾听是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倾听可以使你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

作为教师,每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己的每一天都美好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

第六条把困难当作机会

如果我们正视困难,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解决之道,用积极的心态每天来鼓励一下自己,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

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从克服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的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篇10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还未告别春的和煦,又迎来夏的娇阳,去年读书节的香气还未退去,今年的读书热潮又被全校的师生们掀起。伴着鸟语花香,我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没想到这本书很贴近我们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它如同你身边的同事,向你娓娓而谈,说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大多困惑。

记得《一面》中有着这样一句对鲁迅先生精神面貌的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这样一位一生为改变民族命运,国人精神而殚精竭虑的文化斗士,年青时东渡学医救国,梦想重塑“东亚病夫”的体魂,振奋国人的脊梁,但看了杀害中国人的电影后,他猛然醒悟,“东亚病夫”源于没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缺失正确的精神价值观。所以他便“弃医从文”,希望以灌输精神文化作为社会底蕴,重新培育出民族精神的璀璨之花。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只有三者合力,才能真正净化“校园教育”的“外天空环境”,祖国之花才会永远灿烂绽放!

以下的事例已不鲜见,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小村 庄,陈、李两家原本一样贫穷,陈家两个孩子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家里仅是还了读书时欠的债,还没能力将土砖房重建;但李家的两个孩子却在外打工几年将旧债还清,去年还新建红砖房,在村子里显得很气派,听说其中一个孩子今年还买了车,估计过年定会开回来„„。在世人的眼里,他们管不了“三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会深思人的性格、所处环境、所学专长、自身创造„„是否决定了有“出息”,总之就是你赚的钱多便是成功者。一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变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钱财高”。“只要能致富,我就豁出去” 的想法充塞在大多数人的脑内。为了快速赚钱,就出现了违法乱纪的事件,各种各样的不正常事件久而久之变成正常了,社会价值观、正确的舆论、道德观缺失了。“外太空”的环境脏了,校园教育氛围更深受其害。留守儿童多,控流难;道德责任意识低,思想教育难;读书不是出路,学业成绩要搞上去就更难了。

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小张的怪异发型怎么也不换,原来是深受在外工作霸气风光的表哥的影响;小李昨晚在网吧,竟不怕父亲的打骂重犯老病,原来是父母离婚失去了母爱,借此寻找精神寄托;小刘竟借写作业的机会给年轻的实习老师示爱;好些同学抽烟、吃槟榔、沉迷于手机„„。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才深刻体会到,是环境让学生只求新鲜、刺激、一时的快乐与成功,忽略了先成人再成才 的思想导向,缺乏文化熏陶与影响。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大多数只顾一味指责、抱怨、纠正着、约束着学生眼前的错误,只顾着一味传授着专业知识,却没有结合家庭、社会,治理其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所宣传的教育理论,让我懂得更应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走入学生的家庭,走向社会,身体力行地宣扬着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着教育的正能量。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更应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梅花香”均来自于“苦寒”的真理。身边的邻居,正因为昔日的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成就;跳水名将伏明霞,正因为她不顾身上大大小小的伤,顽强的拼搏,才取得了成功;李嘉诚正因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回家还就灯苦读,才成就了“超人”的伟业。家校合力,一代代坚持,一代代的洗礼,净化其环境,才能让教育的步伐得以前进!

当然,作为教育者,更要以“爱”作为教育的基点。在教育界,爱的故事不断上演着。“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在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时,却将学生推向一旁,被碾到车下;乡村教师张惠霞,30多年如一日地耽任着老师和保姆职务;沈星老师勇救落水学生„„,以上这些,是大爱。而小爱,更时时在我们身边,抱孩子午休的代课老师,身旁正在耐心地开导着孩子的同事们„„。因此,我们不但不能泄气,还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在孩子摘花时,问问为什么?在学 生不平常神态后,多一句关切;陪着孩子阅读,遨游书的海洋„„有太多的事可以做了。我坚信,只要我们有一份爱心,便可以感染另一份心,便可以熏陶一种品格。

再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再次让我感受到他的教育生涯中处处突出着他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重视,对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我们不仅要爱学生,更要爱着我们的教育事业。

联系上述,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忘却其职业使命,也要像鲁迅先生这位斗士一样,以灌输精神文化作为社会底蕴,在爱的氛围下,重塑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给现在和以后的学生一个净化的环境,从而培育出更多的璀璨之花。

作为普通教师的我,将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对此书将敬意地珍藏。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感言表达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吧!——“命运让我跟这些生气蓬勃的、最复杂的、而在我看来也是最有意思的少年们永远地结合在一起了,他们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他们,那么我所知道的、所会的、所做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字 篇11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因而非常详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指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教学后记、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很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

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苏霍姆林斯基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来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和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上一篇:军队政治教育下一篇:六年级作文我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