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025-01-10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精选12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1

鲍集中心小学 杨 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你坐过公共汽车吗?说说你坐过公共汽车上能坐到少人?。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出示情境图

提问:有这么两辆公共汽车,一辆坐了45人,另一辆坐了31人,两辆车能坐多少人?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说师板书算式:45+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算法。板书:①40+30=70 ②45+1=46 ③45+30=75 5+1=6 46+30=76 75+1=76 70+6=76

3、师讲: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看书自学。一名学生台前板书:

+ 3 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67-34=?”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吗?

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5、(出示课件)当小医生纠正题目中的错误,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指出各个题目中的错误。

说一说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10= 53-40= 79-16= 80-50= 13+22= 65+20= 30+23= 36+4=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课本58页第1题 1 3 2 8 5 7 6 + 2 7 + 4 0-3 3-5 0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课本48页第5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与同伴说一说想买那些东西?需要多少钱?

同桌交流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2、4题

2013-03-2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2

电脑显示五种玩具及价格。 (图略)

师:同学们, 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件玩具买, 你选中哪两件?需要多少钱?请列出算式。学生选“购”玩具, 列算式, 并把写有算式的卡片贴到黑板上:

36+7 32+14 14+27 36+32 36+14 32+7 27+32 14+736+27……

师:如果给黑板上的算式进行分类, 怎样分?.

生1:我把含有36的算式归一类, 其余的算式归另一类.

生2:我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分一类, 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一类.

生3:需要进位的算一类, 不需要进位的算第二类.

……

师:看来, 按照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果按第二个同学的分法, 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教师边说边移动卡片) , 你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生4:按照进位的和不进位的, 可以把两位数加一位数分成两类, 也可以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分成两类.

教师按生4的分法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卡片。

师:在这些算式中, 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生1:两位数加一位数, 我们已经学过。

师:挑出一道算式,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好吗?

生1:我挑32加7, 先算2加7得9, 再算30+9得39.

生2:我选36加7, 6加7得13, 30加13等于43.

生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 我们也学过。例如, 32加14, 先算30加10得40, 再算2加4得6, 最后算40加6的46.

生4:32加14, 也可以先算32加10得42, 再算42加4得46.

生5:32加14, 还可以先算32加4得36, 再算36加10得46.

生6:还能列竖式计算32加14.

师:面对同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 很有个性。不同的同学所用的方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就可以学到不同的方法。交流时。请组长主持好, 并整理向全班汇报的内容。

小组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全班交流:

生1:30+10=40 6+4=10 40+10=50

生2:36+10=46 46+4=50

生3:36+4=40 40+10=50

生4:14+30=44 44+6=50

生5:14+6=20 20+30=50

生6:3 6

师:上面方法都是同学们自己研究的成果。你对这些方法是怎样评价的?

生1:我喜欢口算的方法, 比较简单。列竖式计算太麻烦了。

生2:列竖式计算虽然慢了点, 但是出现错误少, 口算容易错。

师:确实口算和笔算各有优点, 计算时可以灵活选用。

生3:我认为口算和笔算都很重要。因为, 简单的计算用口算比较方便, 但是, 我们以后一定还会学数字更大的计算, 可能用笔算就比较方便了。 (鼓掌)

师:太棒了, 有远见!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要注意什么?

生1:个位和个位对齐, 十位和十位对齐。

生2: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生3:个位相加满十, 要向十位进一。

师:想得真周全。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创造的方法做一组练习。

第一组:用竖式计算黑板上其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 的计算。

师生评价。 (略)

第二组:你能很快估计出下列各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吗?

33+48 28+47 34+51 6+48 63+19 22+46

请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交流。

【案例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 “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意味着, 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将教材“复制”后;“粘贴”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 课程不断走向孤立, 走向封闭, 走向萎缩;教学也不断地走向机械、沉闷、程式化。新课程理论指出, 数学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 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数学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和提升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当由封闭走向开放。上面的教学案例体现了这一开放理念。

一、开放教学的材料。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 教师改变传统的“复习铺垫—改编准备题—例题”线性的教材呈现方式, 创设开放的问题环境, 让学生自由地产生学习材料, 构造例题。这样呈现学习材料, 体现知识的结构性, 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 因为学生对形成的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时, 不同的分类就形成不同的数学结构, 分类中产生的数学结构, 使学生看到知识的来源和变化过程, 从而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

二、开放探究的时空。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新知学习之前, 学生的头脑中已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的储备, 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 教师不是机械地把教材的方法 (用竖式计算) 强加给学生, 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选择确认算法。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呈现多样化,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 允许学生选择与自己认知结构、数学现实相吻合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对不同算法的见解中,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极富个性。正是有了这种开放的交流、个性化的解读, 才使得全体学生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了竖式算法。

三、开放数学应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4

联合关中心小学 张春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

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 篇5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拨数珠要根据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0,叫进1写0。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法则,相比相同数位对齐这种说法,上面的说法更适合低年级学生。个位相加满10的,要向十位进1把怎样进位总结得很清楚、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

教材中总结方法是出现在试一试后面,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吗?或许放手让学生说,他们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个所以然来,之后教师再适当概括也可以。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篇6

数学

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题目: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工作单位: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

毛凤娟

联系电话:

2331816

期: 2012年5月

邮政编码:26150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充分利用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课件、小棒等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书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要忘记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2、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幼儿园来到这所学校已经半年多时间了,相信我们美丽的校园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春天的照片,同学们看漂亮吗?再过些日子,我们就能欣赏到这样漂亮的景象了!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象这种美丽的樱花树一共有23棵,松树有19棵,紫荆花一共有21棵。看着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的不是加法的,师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樱花23棵 松树19棵 紫荆花21棵

(评析:《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此,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美丽校园导入新课,配以漂亮的课件展示,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感觉新鲜又熟悉,同时给课堂增添了一份亲切感,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喜欢上了,有利于后面新知识的学习。老师让学生自主看图,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课标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的理念。)

2、探究新知:

刚才,同学们仔细观察,一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屏幕出示)(1)樱花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2)松树和紫荆花一共有多少棵? 先来看第一个,谁能列一个算式? 23+19= 这个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考虑一会,然后跟你的同位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种方法:(1)23+10=33,33+9=42;

(2)3+9=12,20+10=30,30+12=42;(3)23+9=32,32+10=42。

如果学生不说竖式,教师指着黑板引导:能不能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竖式来解决?如果学生说用竖式,教师接着就说:那你自己用竖式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好吗?

(评析:在学习竖式笔算的过程中,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可以用各种口算方法先来计算,再尝试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同学做的,(指着板书让同学们将这个题顺一遍):个位3+9=12,师问:个位相加满十了,在竖式中满十该怎样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在个位写2,十位写1,)这个1应该写在哪里呢?写在上边还是下边?噢,我们可以把它小一点写在这里,那

十位上应该写几呢?学生说:2+1=3,3+1=4,师:千万不要忘了把进上的这个1给忘掉。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导学生说出个位相加满十了,进上的1)

师:你们看,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屏幕演示一遍小棒凑十的过程。(边说边演示:23+19,因为个位相加满十,我们把这个十根捆起来,放到十位,个位还剩2,十位是1+2+1=4,所以这个题的得数是42,看明白了吗?

师:谁能看着算式把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让学生看着算式再说一遍过程。(找1——2名学生说)师:跟你的同位互相说一遍。

(评析:老师在学生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关键是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样的环节设计,学生更能自然接受重难点。)

师: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上次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这次是进位,上次不是进位。)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进位加法)师:你觉得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汇报师板书: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你们看,这是老师编的一个歌谣:(点屏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好吗?

师:进位加法你学会了没有?

师:那咱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下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学生独立解决(一生板演)

注意强调个位相加满十的时候不要忘了在个位写0。

(评析:老师引导学生再一次自主总结笔算的注意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总结,效果很好。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只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这正是我这个环节设计的理念。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笔算的初步知识,学生已经充分明白相同单位相加的算理。因此,这一部分教学口算没有太多的强调,而重点放在列竖式笔算的推导,但又由于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或上期教学中已初步涉及了笔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讨论交流出列竖式笔算的注意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结果的能力。)

3、巩固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得不错了,那咱来做几个练习好不好?(1)、找朋友。(课件)师小结:在计算的时候,不能光看十位是几加几,还要看个位上有没有进位。

(2)、巧手算一算。(课件)(3)、(课件)第一本相册29张,第二本相册5张,一共有多少张?

(评析:新颖、活泼的课件展示,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

喜爱的故事或者游戏的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前两道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标准》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的理念。最后一个练习,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意识。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教学埋下伏笔。)

4、引导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你觉得计算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

(评析:课的结束,再次总结笔算方法的注意事项,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延伸,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是《标准》中的理念。我在本课小结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评、他评、互评,评价的内容以积极的赞美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赞美别人,同时肯定自己。这就是我每节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灵活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形成良

好的思维习惯。

1、注重新知识导入的合理性,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美丽校园导入新课,配以漂亮的课件展示,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感觉新鲜又熟悉,同时给课堂增添了一份亲切感,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喜欢上了,有利于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让学生自主看图,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能根据进位加法计算的方法能较快完成正确的计算。

2、注重学生尝试、交流,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在“不进位加法”中已经初步掌握,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并为后面的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因此列出竖式后,先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接下来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同时强调“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多个情境选取部分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课改的理念。

这节课我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老师的讲解过多。在新课实施中,我把设计这堂课的重点放在了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上。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是让学生在我的板书下一步理解计算过程,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忽略了学生的潜能。课堂上我的讲解太多,这使我重新认识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必要性和要相信学生无尽的潜能。下课我也问了几个学生怎么不举手回答问题,他们说时间不够,没想出来。正是我的讲解过多,没有合理分配时间,课堂上新授部分时间过长,没有留出时间放手让学生多动手尝试,多探索,多交流。自己老是感觉怕孩子听不明白,使劲讲,重复强调,没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课堂。同时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后面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课堂练习度也不够大。感觉课堂不够充实。在这方面我应该化繁为简,减少讲解的时间。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 19 = 42

1、相同数位要对齐。23

2、从个位加起。

+19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33+6=

20+60=

83+5=

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 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35+32=

32+37=

4、总结得数的算法。

这些得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小组交流)①生1:口算。30+30=60,60+8=68。②摆小棒:并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摆小棒。说明一捆小棒是十根。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摆小棒并说先摆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和个位数上的8根,再摆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这些加起来就是六捆8根,所以是68。)③竖式: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1班和2班

3班和2班

35+32= 68

37+32= 5 7

+ 2

+

2 7 9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个位上是5加2等于7;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十位上是3加3等于6。

5、竖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自己列竖式计算这道题?

37+32=(生写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竖式做的吗?(生说)

6、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师:那在写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②请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生说)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针对易错的地方着重练习。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几道练习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误。(出示课件)

32+6= 92

59+4=

2+67= 87

(这一环节给出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发现错误,同时避免以后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小明和小红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请看: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图。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本上写)

鞋:45元

球:34元

小明 上衣:54元

裤子:33元

小红

2、用竖式计算(拯救动物大行动)

我听说动物园的动物们面临危险了,所以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出示课件)24+3=

52+36=

37+42=

59+40=

3、时间允许练习二第2题

可以任意选择几道题。

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页,练习二的2题。请你选择几道题进行笔算。现在开始!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横线用尺子比着写。)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8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最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1.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9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近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习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10

主讲人:冯德文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16—1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万以内的加法笔算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的计算两位数联系进位的加法题。

2、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在相关的加法计算中。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基础训练)

3+4=(7)

4+5=(9)

1+3+7=(11)

3+4+7=(14)

有许多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我们因此感到自豪,其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问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

98+25=?

全班练习,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老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师:刚才复习的是前面我们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板书:

+25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板书: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小结:

1、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强调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11

我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整节课。特别是在“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这一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

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

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篇12

(共3题;

共4分)1.(2分)春蕾小学同学们植树节植树的情况如下: 二年级:22棵三年级:35棵四年级:66棵五年级:58棵六年级:61棵(1)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年级 合 计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棵数(2)_______年级植树的棵数最多。_______年级植树的棵数最少。

(3)春蕾小学同学们植树节共植树多少棵? 2.(1分)当个位满十时,要向十位进_______,计算时,不要忘记十位要加_______。

3.(1分)猜一猜。

_______比49大15。

_______是32和29的和。

二、填一填。

(共1题;

共5分)4.(5分)填一填 三、判断,并改正。

(共1题;

共12分)5.(12分)判断,并改正(1)改正:

(2)改正:

(3)改正:

四、算一算。

(共2题;

共20分)6.(5分)算一算。

45+7=     32+9=      27+6=       54+8= 45+17=    32+29=     27+46=     54+38= 7.(15分)用竖式计算。

(1)66+19(2)48+25(3)36+48 五、解决问题。

(共2题;

共25分)8.(5分)水果店卖出24箱苹果,还剩49箱,水果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 9.(20分)看图回答 27元 36元 19元 46元 35元(1)买一双球鞋和一条围巾要付多少钱?(2)买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要付多少钱?(3)妈妈带100元钱买一条裤子和一双球鞋,够吗?(4)你想买什么?选两样喜欢的,算一算要付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共3题;

共4分)1-1、1-2、1-3、2-1、3-1、二、填一填。

(共1题;

共5分)4-1、三、判断,并改正。

(共1题;

共12分)5-1、5-2、5-3、四、算一算。

(共2题;

共20分)6-1、7-1、7-2、7-3、五、解决问题。

(共2题;

上一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参考下一篇:创新创业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