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2024-11-13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共11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52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

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学会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竖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时十位上余数该怎么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口算题目(卡片出示)学生进行口答。

2.笔算:96÷2 =

63÷3 =

48÷4=

396÷3= 提问:要说说是怎样想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3.提出问题:(课件展示)

上节课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观察情景图,我们把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已放入问题口袋?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这些数学问题?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汇报数学问题,预设:(1)72 个线轮是多少盒?(2)86 米绿布能做多少个孔雀风筝?(3)438 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非常值得表扬,咱们先看这个问题: 72 个线轮是多少盒?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

2.提问:(1)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2)求“72 个线轮是多少盒?”该怎样列式?

(板书72÷6)

(3)72÷6=?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让一生板演)

学生试算。教师适时引导:(1)十位上 7 除以 6,不够整除,不知道怎么写商?(2)十位上商 1 时,余下 1 怎么解决? 全班质疑:笔算时,十位上当商 1 时,余下的 1 怎么办?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3.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后绿布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分法:(鼓励学生的分法多样化)

①先把7捆平均成6份,每份1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最后得到12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开分

引导比较两种分法,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把多出来的1捆先拆开来再和2根合起来分。

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

注意:复述分小棒的方法,多让几个学生说,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把话说得正确、完整。

同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72÷6的笔算该怎样写呢?

谁来说说72÷6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教师这时板书72÷6的竖式,这样,可以为学生树立写规范竖式的榜样。

提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请你接下去除。

谁来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交流,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余下的1和个位上的2合成了多少?把12平均分成6份,每份又是多少?(对重点和难点再三强调)

检验:这道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比一比:72÷6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引导让学生说完整话。

(板书:十位上有余数)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课题。我们在计算它们的时候,都是怎样算的呢?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2.师生共同归纳算法:(课件出示)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

1、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如果十位有余数,就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算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的第二行。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②同桌互相校对。⑵其他题独立完成

2.风筝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让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开开心心的放上风筝,也给我们送来了 97 只风筝,一年级有3 个班,二年级有8 个班,三年级有6 个班,四年级有4 个班。如果分给一年级,每个班分几个风筝?还余见只? 如果分给二年级,每个班分几个风筝?还余见只?你能列出竖式吗?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建议: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①如果分给三年级,每个班分几个风筝?还余见只? ②如果分给四年级,每个班分几个风筝?还余见只? 全班交流,指名说。写出估算、口算、笔算的过程,说说自己是如何笔算的。做完后全班交流,重点检查算理。3.火眼金睛辨对错。建议:学生在辨别对错的同时,总结出计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

(1)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具,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具在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学习算法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交流。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方法的复习, 沟通不同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概括能力与积极参与学习的情趣, 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归纳深化

1.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 请每个小朋友回顾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随着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口算、笔算、验算、估算……)

(2) 板书并提问:36÷3, 你会口算吗?怎么想的?

(可以这样想:30÷3= () , 6÷3= () () + () = ()

(3) 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0÷3 60÷2 16÷4 210÷7

(4) 请小朋友同桌相互交流在口算时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收获?

(5) 全班交流。 (强调口算前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

(6) 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乘、除法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联系, 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 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巩固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练习完成后,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 对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2.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验算。

(1) 全班交流,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和经验。

(2) 用学过的笔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 指名学生板演。

(4) 小组讨论上述4道题的联系和区别分类。

(5) 学生交流。 (按首位能否被整除分, 64÷2和42÷4为一组, 52÷455÷4为一组。按是否有余数分, 64÷252÷4为一组, 55÷4 42÷4为一组。)

(6)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做得对不对呢? (验算)

(7) 分别说说没有余数的除法及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与验算方法。

(8) 选择其中两题让学生验算。

(9) 归纳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的几种情况, 主要区别在于首位能否被整除, 首位能整除, 除完首位再除个位;首位不能整除。把十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组成新的数继续除。但要注意的是, 当首位除完, 个位不够商1时, 要在个位上补0占位。算完后, 用验算的方法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说明:复习课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 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 使知识点形成体系, 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在笔算后, 根据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让学生对除法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成一个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的局面。从笔算方法的回顾到讨论分类, 归纳总结,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二、练习应用, 发展提高

复习除法的口算、笔算和验算后, 要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层次分明的练习又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

1.填一填。

(1) 从84里连续减去 () 个4, 正好减完。

(2) 55是5的 () , 55的5倍是 () , 55是 () 的5倍。

(3) 一个数除以7, 商是5, 余数最大, 这个数是 () 。

(4) 63里面有 () 个7, 51里面最多有 () 个5。

(5) △÷9=8……□, □最大是 () , △最大是 () 。

2.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3.找一找, 说说错在哪里, 再改正过来。

(设计说明:复习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构建, 体现对知识的扩展、延伸。所以, 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形成计算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在回顾、比较、归纳的基础上, 设计多层次的适量的练习, 意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深化学生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强化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中, 我既注意用好教材资料, 让学生打牢基础, 又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提升, 激励评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3

一、口算。

40÷4= 50÷5= 80÷2=

46÷2= 55÷5= 84÷2=

63÷3= 28÷2= 99÷3=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2 36÷3 67÷2 86÷4

三、算一算,比一比。

63÷3 96÷3

63÷2 98÷3

31×2+1 32×3+2

四、生活中的数学。

1、4名老师带领84名同学去春游,坐4辆巴士,平均每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2、44人打羽毛球,如果双打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单打呢?

3、学校印刷厂要装订860本练习本,已经装订了800本,剩下的.要2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装订多少本?

4、有65张桌子,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能分到几张,还剩多少张?

5、有50盆花,排成4行,还多2盆,平均每行放多少盆?

6、一个旅游团有38人,按三人一间的标准住宾馆,要预订几间房?

7、有同样大小的红、黄、蓝珠共40颗,按照3颗红珠,2颗黄珠,1颗蓝珠的顺序往下排,蓝珠有( )颗,第38颗珠是( )色的珠子。

五、动脑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同时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算题特点,合理选择算法,逐步增强算法选择的针对性和自觉性,同时沟通不同算法的联系,体会其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算法,提高灵活运用不同算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基本题练习

1、做P11(1)

先看懂要求再独立完成。尽可能用口算完成,集体订正。

2、做P11(2)

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写一写。

选择几题,指名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再用竖式算出结果,做第一组。

根据估计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笔算判断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3、做P11(3)

先看懂题目,独立完成填表。

再观察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同学们体会到钱的总数不变,能买的本数和单价之间的变化规律。

训练的语言:总钱数不变,笔记本的单价越贵,买的本书越少;总钱数不变,笔记本的单价越便宜,买的本书越多。

三、讲解思考题

先看懂题。

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提问:为什么男孩会多付8角钱?

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那么也就是说:多买几本练习本多付8角呢?

四、布置作业二次备课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5

吴家镇高坝中心小学周阳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7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大屏幕出示一个大大的问号,提问:谁能告诉大家屏幕上面有什么?(引导说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以这个问号为引子与学生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屏幕出示(我是最棒的!),让学生齐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探究新知 1.解决“至少”的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引言:前几天,我带我们年级的学生到餐厅去吃饭,到了餐厅之后,遇到了一个问题,就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1)

例1:我们年级有95人去餐厅吃饭,每张桌子可以坐8人,至少要几张桌子?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先请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并汇报;再让学生列算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质疑:是准备11张桌子呢?还是准备12张桌子呢?(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剩下的7人也要安排一张桌子,所以应该是12张桌子。

(2)、启发学生理解“至少”的意思,引出“进一法”,并举出生活中运用“进一法”的例子。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会用到“进一法”。

出示练习: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推荐1名同学进行汇报,注意说清楚“进一法”的运用过程。①有16吨水泥,用汽车运送,汽车每次只能运3吨,运完这些水泥至少要运多少次?

②果园仓库里有97筐水果,现在要用手推车把它们从仓库里推出来装上汽车运到市场上去出售,手推车每次只能推5筐,请问至少要推几次?

2.师:好了,“至少”这一类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引例:学校开运动会,周老师和李老师参加60米比赛。周老师用了8秒,李老师用了9秒。哪一位老师跑的快一些?如果不计算,你能看得出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强调此师题中“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故可以直接比较时间,得出结论:路程相同,时间用得越少,跑得越快。

师:大家再来看下面这个问题(出示例2图)。例2:小红9秒跑36米,小林7秒跑35米,谁跑得快一些?

①大家仔细读题,看看此题和上题有什么不同。,此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分小组讨论,主要讨论此题与上题的不同,(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名汇报(此处重在引导学生说出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应算出速度进行比较)。②引导学生以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解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辅导,启发学生可从引例中得出方法解此题。学生讨论后,小组中推荐1名同学进行汇报。如:假设路程相同,看小红和小林所用的时间,谁用得少,谁就跑得快。

当然,这道题其实还可以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出示第三、四种解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只要你开动脑筋,你也可以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的。

3、出示练习题:小明和小军比赛口算,小明3分钟算了96道题,小军2分钟算了84道题,他俩谁算得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愉快而短暂的四十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在这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既然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两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请大家大声地把它读出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希望同学下去以后,能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至少”的问题。(进一法)例2:比较谁跑得快的问题。

95÷8=11(桌)……7(人)小红:36÷9=4(m)

11+1=12(桌)答:至少需要12张桌子。答:小林跑得快一些。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6

1.加强比较辨析,理解算理

例题1学习十位上除后没有余数。我先让学生操作分小棒,然后尝试写竖式,大部分学生直接写出了两位数的商,并没有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不能体现出两次分小棒的过程。我不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方法,而是让学生继续尝试计算例题2。由于十位除后还有余数,再用刚才的方法,就遇到了困难。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在他们的这种写法中不能清晰的体现先分掉4个十,再分12的过程。这时候我把辨析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继续分小棒,先把五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一捆,共分掉了4捆,然后把剩下的1捆拆开,和另外的2根合在一起有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试着写出竖式。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辨析。在具体的比较和辨析中,结合具体操作,学生弄清楚了这个12是从哪里来的,商6为什么要写在个位,而且初步学会了十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的写法。

2、通过比较,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沟通不同中的相同点。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8页例

5、“练一练”,第20页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法试商后的调商方法,能通过调商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四舍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大需要调小的探索过程,理解初商过大需要调商的原因和原理,提高除法笔算技能,发展除法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互动交流、生成新知、体验成功,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数用四舍法试商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调商原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除法口算。

出示:240÷60 160÷80 700÷70 240÷40 160÷40 700÷20 240÷30 160÷20 700÷70 比较: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口算:让学生口算得数并板书,要求注意商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比较:每组题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请大家比较商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出: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商反而变大。2.引入新课。谈话: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可以帮助理解今天的除法试商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到底会遇到什么新问题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呈现例题,引入计算。出示例5,让学生独立了解题意。

提问: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板书:272÷34)2.发现矛盾,探究方法。

引导:请大家先想想怎样试商,再用竖式计算,看看试商后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你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能解决,自己解决并计算;如果不能解决,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怎样试商的,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吗?(根据交流,板书竖式计算,呈现用30试商后不够减的竖式)这第一次试商的9,叫初商。(板书:初商)初商9和34相乘不够减说明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哪些同学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说说看。(指名学生说明初商偏大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明确试商时除数看小,初商偏大,需要调小)

追问: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为什么初商偏大,问题怎样解决? 3.解决问题,获得方法。

引导: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计算一下,先试商再把初商调整,求出得数后验算一下,看这样算对不对。得数正确就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和答句。学生按要求计算;指名一人板演,在黑板竖式上调商,并验算。检查试商、调商及验算,确认计算正确。

三、巩固内化 1.做“练一练”。

引导:请大家先独立比较试商竖式里的减数和被减数,想想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再想商应该是几,在题里把商调整。

交流:你能说说各题应该商几吗?(指名口答,结合第一、二小题让学生说说初商为什么偏大,应该调成几)为什么初商偏大,初商偏大怎样解决?

强调:把除数看小,会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这时需要把初商调小1。2.做练习四第1题。(1)做第一组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两道题都是怎样试商的,计算时有什么不同?(2)做后两组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第二组题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第三组哪一题需要调商,怎样调的?(3)比较结果,深化认识。

提问:比较每组两道题,用四舍法试商,初商一定会偏大吗?怎样可以看出初商偏大?初商偏大怎样调商?

指出:用四舍法试商,有时会出现初商偏大。如果竖式里商乘除数不够减,就说明初商大了,达时一般是把初商调小1。

3.思考、口答。

先想想下面各题试商时初商几,再说说商可能是几或几。出示:53264

32225 41338

启发:第一小题试商几,如果要调商那调成几?你认为商可能是几或几?后两道题的商可能是几或几,各是怎样想的?

说明:我们可以先看试商是几,再想如果调商要调成几,这样就能估计商可能是几或几。4.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独立改错,再交流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板书呈现判断、改正过程)说明:当竖式里减数比被减数大的时候,说明初商偏大,这时可以调商——把初商调小1以后再计算。还要注意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细心计算。

5.做练习四第3题前两道。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怎样计算的?(检查计算过程,突出试商、调商)第二小题怎样试商、调商的?

通过这两道除法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告诉大家吗?

四、总结收获,完成作业 1.总结交流。

交流: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体会或不懂的问题吗? 2.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课后说课是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商一位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不但学会了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二位),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一节课我主要采用学讲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学讲稿”不同于“教案”,“学讲稿”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使用“学讲稿”和我们以前只使用“教案”上课有以下几点不同:

1、学讲稿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好数学课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上再计算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3、对于预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上课时可以更认真听。

针对“学讲稿”的这些特点,我设计的这个学讲稿重点突出“以学生为本”,包括“温故我能知新”、“学习任务大挑战,看我棒不棒”、“自我检测,我一定行”、“师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温故我能知新”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不用计算直接把商写在()里,二是()里最大能填几,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这一环节仅由两个同学进行了讲解,用的时间并不长,确是对下面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铺垫。第二环节“学习任务大挑战,看我棒不棒”,是这节课的新授知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为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用自己的方法讲解新知识,我只是在旁边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性的归纳,同学们很踊跃的参加到讨论中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堂变得充满生气,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环节,“自我检测,我一定行”是对新授知识的拓展延伸,我设计了几个易错题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教学这一环节时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新鲜独特,尤其是“看我的火眼金睛”,学生以组为单位干脆开展了打擂台,通过学生一遍一遍的精彩展示和讲解,学生牢牢记住了商两位的笔算方法和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我先放手由学生自己汇报今天的收获”,最后再由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就这样整节课在学生的展示,讲解,交流中愉快的度过了,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精神百倍的学习状态,我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这节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设计这节课时,本来决定由我进行环保教育,结果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已经搜集了很多有关环保、废电池的害处、如何回收废电池的资料。在不知不觉中情感态度已经渗透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中。我觉得本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成功。

1、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利用学讲稿做好预习工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2、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理念,请同学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算法,再由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对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3、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在编写学讲稿过程中,自我检测环节我将教材练习题进行了改动,使数学更贴近生活,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是有用的。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我在本节课开始时有点拘束,不能做到“收”“放”自由,我应该相信学生,应该再“放”开些。

2、因为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个别学生在交流中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的服从小组其他成员,在教学中我忽视了这部分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3、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应该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9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 10+10+10 = ×

13+13 = × 26+26 = ×

二、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 (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1 2×3= (本)

1 2 1 2 1 2 1 2 × 3 → × 3 → × 3 × 3

6 3 6 3 6

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 本)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8 4

5、教师引导小结 “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

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2×5的积

×

0

12×4个十的积

0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

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

(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思考:如何估算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估算方法。

2.笔算

(1)提问: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尝试,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2)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过程。

(3)提问:第一步算什么?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5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三步算什么?

(4)思考:为什么先用145×2,再用145×1个十,最后再把结果加起来就是145×12的积?

引导学生理解:要算12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小时行的路程,然后再算10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评价目标1)

145

表示什么?表示几个小时行的路程?

×

290

表示几小时行的路程?

145

1740

(5)观察45×12和145×1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评价目标1)

小结: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3.验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

4.巩固练习

(评价目标2)

132

176

425

×

×

×

学生练习本上完成,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四、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评价目标1)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实际应用题

(评价目标2)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以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以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保护森林的思想。

五、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42=

538×48=

138×16=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关键:

找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

2、口算。

6×813×0120×543×30×6

125×815×615×545×138×10

3、订正板演题,复习(1)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从个位乘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

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指导练习。

1、板演和练习:113×62

(1)集体讨论笔算顺序及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思考。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然后算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①每次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时,得数的末位和哪位数对齐?为什么?

②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得多少?

③乘数十位上的6,去乘被乘救百位上的“1”得多少?为什么?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2)谁能很快地把“142×21”算出来?说说运算顺序?

2、独立练习,口述计算过程。

134×21

(1)竖式计算:

(2)学生口述训练:134乘以21,先用乘数个位的1乘被乘数134,得134;再用乘数十位上的2乘被乘数134,得2680;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得数相加。

上一篇:新店开张送贺词,生意红火的短信下一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