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2024-10-18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共8篇)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篇1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第一部分、该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的地位

1、提高了法律的层级。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可见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而且由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基本法,虽然仅仅一字之差,但是其法律地位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利于执法,也体现了我国对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视。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加大治安管理的力度。

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程序公正、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执法上包含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内容。在该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方面,明确表明该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在治安处罚方面,首先非常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次对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最后,该法以专章的形式,严格规定处罚程序,制定执行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限制公权力的行使,为私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体现了法制的统一精神。《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相衔接,增强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性,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部分、对法律条文做以下具体分析

1、总则部分,共计9个条文;分别从该法的立法目的、处罚的对象、适用的效力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处罚程序、原则、主管部门以及治安处罚与其他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等方

面作出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是有关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安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处罚的对象,包括四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并在本法第三章对这四类行为作出详细的规定。

第三条、明确处罚程序,并以在本法第四章以专章的形式予以规定。

第四条、效力范围,不仅包括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治安案件,而且适用于根据国际法确定的拟制地域,即悬挂我国旗帜的船舶和航空器。

第五条、适用原则的规定。通过该条规定,确定了治安处罚的四条基本原则,即过罚相当原则,公开、公证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第六条和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在治安管理的责任和权利。体现权责相一致原则,也突出强调社会治安管理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要接受处罚,同时还要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2、分则部分。共计四章108条,分别从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四个方面作出规定。

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十条,与以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原来三种处罚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一种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同时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设定了限期处境或者驱逐出境的处罚。

第十一条,是对查获的违禁品以及作案工具予以收回的规定,以及通过追缴退还被侵害人财物,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以及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体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对未成年、精神病人、盲人或者又聋又哑人和孕妇、产妇以及哺乳期妇女予以从轻处罚规定,体现了我国对特殊人群的保护以及对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在教育。该法第21条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个规定体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在教育的精神。该条还规定对70周岁以上的;对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也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年人、妇女、婴儿的权益对四种特殊对象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第十五条,醉酒的人的处罚,通过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饮酒造成的违法行为,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与我国刑法、明法通则的规定向一致。而且为了防止醉酒人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该条还赋予行政机关,约束其到酒醒的权利。

第十六条,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因行政拘留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对违法行为人的影响巨大,是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因此必须作出严格规定,防止权利无限扩大。

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确定过罚相当原则;也体现了该法公平原则。

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在确定过罚相当的原则之下,本法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再次从违法行为的后果、行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人事后的表现,对行为人的处罚作出不同规定。

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本章从四个方面对违法行为作出规定,内容详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本章条款来看,适当提高了罚款的最高数额。原来治安处罚条例规定罚款的最高数额除了“黄、赌、毒”这一类3000元至5000元,一般的处罚是200元。显然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变动,200元显然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现在除了对“黄、赌、毒”保留了3000元至5000元处罚外,对其他违法行为罚款的最高数额,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细分为200元、500元、1000元处罚。另外在赋予治安拘留处罚权的同时,缩小了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治安拘留1天至15天以下,没有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加以区别。考虑到治安拘留的处罚,涉及到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在适用上应十分慎重。这次把治安拘留处罚分成3个档次,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缩小了行使治安拘留处罚权的自由裁量,避免执法中可能产生的随意性。

具体条文分析: 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包括7个法条涉及24种违法行为。23-29 公共秩序与我们大家每个的生活息息相关,就今天的这次活动,也与公共秩序联系密切,而且该法第二十四条作出了处罚规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远远不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法从社会现实出发,归纳处24中违法行为,予以明确规定。从而行政机关在行使处罚权,更容易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罚自由裁量权。

法轮功案件,第二十七条,侵害计算机行为,第二十九条

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共计十条,30-39 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安全问题作出了处罚规定。

我们大家的衣食住行都与公共安全有关,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尤其第三十七条对私拉乱接电线、损毁警示标志和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规定。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张先生从家里楼口出来,像往常一样往外走,没走多远,就掉进了窨井中,致张先生受伤,因此对于这种偷盗窨井盖的行为必须予以处罚。

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十条40-49 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不容侵犯,这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基本人权。本节的适格法条,与我国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故意伤害最、抢夺罪、诈骗罪等罪名相互关联。例如仅仅一个伤害行为,甲和乙在路上遇到丙,甲不由分说与丙互相殴打,乙见状突然持刀将丙杀死,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就要从甲和乙在本案发生之前的共谋来分析,如果甲和乙事前并没有伤害丙的故意,仅仅因为甲与丙之前存在矛盾,就殴打丙,而乙却将并杀死,那么我认为甲的行为构不成犯罪,但是甲的行为毕竟产生了严重后果,可以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如果甲和乙事前有共同预谋要杀死丙,那就是共犯,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

再如侮辱诽谤行为。甲和乙因做生意产生矛盾,甲就在乙的工作地方虚构事实,散步谣言,诋毁乙的名誉,造成乙的名誉受损。问甲的行为如何处罚?对于这个行为,就要看行为后果,如果给乙造成巨大影响,则甲可能构成犯罪,否则可以依据本法第四十二条予以治安处罚。

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27条,50-76 国家机关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就必须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约束,从而给大家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本节就以27个法条从不同方面作出了规定。包括扰乱政府机关履行职责的法律后果,倒卖火车票等有价证券的法律后果。

第四章 处罚程序

本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行政处罚的程序更加公正。我们都讲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基础,《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程序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以第四章35个法条予以专门规定。对治安案件的受理,证据的收集,涉案物品的扣押、保管、处置,传唤的批准权限,涉案场所、人身的检查,以及处罚的告知、听证程序、申请复议、执行等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因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再一一讲述。

第五章 执法监督

我国宪法就规定监督机制,尤其对于公权力的监督,众所周之,绝对的权利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本法在赋予行政机关处罚权的同时,也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权,从而加强对办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共6条,专门规范民警的办案行为,强化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同时还规定了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禁止的11种行为,如果违反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有关本法计算的依据以及本法的实施日期、与相关法律的关系的规定。

总之,《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它更加体现了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成就。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篇2

关键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治安管理处罚法

引言

法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是社会成员进行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标准和基本规范, 反映着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的总体运转规则与规范态势。本文力图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自身特点的角度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所集中体现的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特点

1、从处罚主体看,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实行“一元制”的处罚体制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权集中由公安机关行使。人民法院只有对治安管理处罚的司法监督权, 而没有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治安管理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的处罚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 任何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不拥有治安管理处罚权。虽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越法定权限、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审查, 并就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裁判, 作出维持、撤消或者有条件的变更。但人民法院并不拥有治安管理处罚的首次处罚权, 而且只有在显失公正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因此, 公安机关是我国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唯一主体。

2、从制裁的角度看,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用法院判处人身罚和财产罚等刑罚手段保障行政法义务得到相对人尊重和履行。因此, 英美国家没有“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和理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 都与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和保护公民人身、公私财产安全有关。因此, 治安管理处罚定位在刑罚和一般行政处罚之间, 低于刑罚、高于一般行政处罚, 属于较重的一种行政处罚。

3、从处罚的强制性看,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警察强制性

治安管理处罚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治安管理处罚的实施主体是拥有警察权力的公安机关, 不需要借助其他司法途径就可以直接强制执行, 这是一般行政机关不具有的法定权力;二是治安管理处罚种类中包括其他行政处罚没有的行政拘留, 这是体现治安管理处罚警察强制性的一种标志, 说明治安管理处罚可以依法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价值取向探析

1、从原则的高度宣示法律的政治道德基础, 强化人权保障的意识形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确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从原则的高度标示国家在治安管理领域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作为政治道德基础。政治道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意识形态领域, 一般说来, 它应至少具备两个特点:第一, 具有义务性和责任性。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主要就是对国家提出的一项不可“豁免”的政治道德义务。第二, 具有目的性和价值性。将以尊重和保护人权为基础的政治道德作为对国家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是为了达到法治理想和法治秩序的至善境界。这一原则能促使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的过程中重视对公民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现代法治国家的最主要特征, 是将保障人民的自由当作国家存在及政治运行的主要目的。

2、规制警察权力, 约束警察行为, 明确其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义务

《治安管理处罚法》确立了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义务。《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取证的规定, 关于传唤程序和时间的规定, 关于不得体罚、虐待、侮辱他人, 不得超过传唤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等, 都是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办案过程中对警察权的规制与约束。

3、限制自由权利的滥用, 提供更广泛范围的人权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其核心在于对公民人权的保障。但单纯依靠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从权利运行的角度来分析, 其内部本身就存在着悖论:权利之间有可能相互冲突, 为了保障绝大多数公民的人权, 就可能不得不限制少部分人的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限制性条款比比皆是。如法律不限制公民在自己家中裸体的自由, 但在公共场所故意暴露身体却是被禁止的;法律不限制饲养动物的自由, 但是饲养动物, 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却是被禁止的。凡此种种, 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即对人权既保障又限制, 正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也体现了人权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这一自我矛盾的基本性质。

结语

《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体现出来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是适应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趋势的应运之作, 公民权的建立与兴起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石和核心理念。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只有精确理解准确把握《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一价值取向, 在办理治安管理案件时时刻注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实现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过程中的真实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展万程:论《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

[3]成永芳、李彦豹: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取向及其时效问题,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8月。

[4]魏继华:制约权力与保护权利的统一, 行政法学研究, 2007年第2期。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背景 篇3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制定背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又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制定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当时,中国只有《宪法》这一部法律,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充当部分《刑法》的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日益走上正轨,国家领导班子也认识到中国法律的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对我国的法律进行修改与制定。当我国从建国发展到改革开放,不管是从国家政治方向,还是从社会及法律制度方面来看,《治安管理处条例》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国情。建国之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所以能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本身治安良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展迅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他们称霸世界的一大障碍,因此,他们开始压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社会治安局面不在像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那么的稳定,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违法犯罪案件增多,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对我国法律进行完善,《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都是在此大背景下出台的。中国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或修订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中国超前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法律背景,从这三方面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进行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法律,更好的方便警务人员执法和人民群众守法。[1]

二、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的时代背景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社会形势,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改革公安工作,更好的维护社会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审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国家领导班子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政治口号。政治体制的改革必将引导公安工作,自十六届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指导公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指导治安管理部门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开展治安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运而生,它是响应党的政策号召,是时代的产物。

三、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加剧

十六届以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的步伐,许多国外投资商人在我国开放政策下积极开发中国市场,我国国内很多公民响应国家政策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例如,新出现的因不符合安全规定举办大型活动早造成群体性安全事故案件增多,还有因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生产作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案件不断发生等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国家法律法规并没有明文规定对此类案件的处罚标准,对影响社会治安的此类案件,治安管理部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采用,鉴于此,公安部向党中央及国务院反映社会治安状况并提出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意见,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严格的审批,最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

四、法治社会下,和谐法律秩序的要求

和谐社会包括个个方面,法律体系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许多规定与我国近年来相继颁布和修订的一系列与治安管理处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协调,给警察执法和人民群众守法带来很大的不便。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的法律规定是子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同样,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应该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但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些规定并没有很好的尊重和保障人权,例如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也要进行行政拘留处罚,这样不合理的规定还有很多。因此,为了更好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是为了符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的法治秩序还应当包括法律、法规之间的有机统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社会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分散在不同的文件规定中,有些之间是冲突的,这样使得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很难掌握,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守法带来很大的不便。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对不构成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以外的治安管理处罚,《刑法》是一种刑事处罚,它的法律惩罚力度远远大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它们一个是违法行为,一个是犯罪行为,但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些规定超出了治安处罚的力度,因此,为了保持法律秩序的和谐,《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内容制定上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在法律制定上不能跟《刑法》冲突,以此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4]

五、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其特定的制定背景,本文主要从政治、社会、法律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必将引起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治安管理条例》已经不符合国家政治体制的要求,因此为了方便警务人员合理的执法和人民群众更好的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运而生。

其次,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利有弊,一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滋生新的违法犯罪行为。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治安管理部门,旧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订被提出。

最后,不管是哪个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都需要和谐一致,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它国家或地方机关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相应的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内容规定不能与《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和谐一致,为了构建和谐的法律秩序,《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郑传坤.法治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治安处罚法,法制日报,2004.12.7.

[2]陈端洪.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中外法学,1998(6).

[3]彭真.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117-118.

[4]马怀德著.中国立法体制、程序与监督,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74.

作者简介:

周锐,男,河南省义马市人,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研究生,主攻中国刑法学方向。

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材料 篇4

1、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答: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治安管理处罚有几种

答:有四种:它们是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放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3、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如何处罚

答: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4、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如何处罚

答: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间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5、主动投案或有立功表现怎样处罚

答:可以减轻或不予处罚。

6、对扰乱单位、公共场所秩序和破坏选举的如何处理

答: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7、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如何处理

答: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8、对收购赃物的如何处理

答: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9、赌博如何处理

答: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10、对虐待家庭成员,遗弃的如何处罚

答:对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警告。

11、卖淫、嫖娼的如何处罚

答:卖淫、嫖娼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

12、对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它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如何处理

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13、吸毒的如何处理

答:对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篇5

1、我乡公安机关2010年以来贯彻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主要有:2010年以来,我乡立行政案36起,查处36起,查处率为100%,其中行政拘留5人,罚款17人,警告9人,调解12起。通过如实立案,加大打击,并视危害程度,合理处罚,既震慑违法犯罪,及时扭转违法势头,又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如警告的2起行政案件中,涉及到我们达地民校在校的学生9人,因年龄达不到追究责任年龄,社会危害不大,为起到教育作用,当场警告,并责令家长严加管教。又如12起调解案件中,涉及到家族爷者、隔壁邻居的特殊关系,加上社会危害不大,调解有助于今后大家的相处,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2、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执法过程中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执法活动中,不是存在非警务人员执法、失职渎职、不作为问题。不存在利益驱动,为“油水案”,乱收费、乱罚款、罚款不开票、乱摊派等问题。(2)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不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不存在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问题。(3)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的过程中不存在违反实体法规定,违法适用法律,或不适当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问题。(4)公安民警在办案中不存在殴打体罚、滥用

强制措施的问题,公安机关对民警违法违纪是严肃查处,依法追究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篇6

(2011年基本级考试复习重点)

执法资格考试治安管理处罚法

(135题)

一、判断题(共43题)治安调解

1、《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由公安机关负责解决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殴打他人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这两种行为。(×)

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

5、对于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有意接受调解处理,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6、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7、治安案件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调解。(×)

8、赵某寻衅滋事将王某打成轻微伤,对此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9、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制造噪声、发送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等违 1 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10、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11、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侮辱、诬告陷害、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12、对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13、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处罚的种类

14、对容留卖淫的娱乐场所,公安机关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15、典当业工作人员违反典当管理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安机关可以吊销《典当经营许可证》。(×)

16、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不可以单独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处罚。(√)

17、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没收非法所得、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均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范畴。(×)

收缴、追缴

18、违禁品,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以及非法财物价值在500元以下且当事人对财物价值无异议的,公安派出所可以收缴。(√)

1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应当收缴。(×)

20、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查获的倒卖的有价票证,应 2 当依法予以收缴。(√)

21、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查获的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应当依法予以收缴。(√)

22、公安机关对超过追究时效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再处罚,有违禁品的,不予收缴。(×)

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

23、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24、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拘留至酒醒。(×)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

2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2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30日。(×)

27、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执行期限进行累加。(×)

28、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29、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不执行行政拘留

30、公安机关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能决定行政拘留。(×)

31、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

32、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33、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34、对70周岁以上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35、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l周岁婴儿的妇女实施违法行为的,不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被处罚人的救济措施

36、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7、对公安机关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坏他人财物等治安案件进行的调解处理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38、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予以行政拘留的,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

39、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法定程序和理由,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

40、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41、对未经行政复议和经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和原办案部门的承办民警出庭应诉。(√)

42、对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原处罚决定或者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和行政复议机构的承办民警出庭应诉。(√)

43、治安案件的被侵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4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二、单选题(共55题)收缴追缴的适用

4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可以收缴的为(C)。A、违法所得 B、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C、赌具

D、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45、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的案件,如有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本人所有的工具,(C)。

A、应当追缴 B、不予追缴 C、应当收缴 D、不予收缴

46、某人使用针管注射毒品被查获,对于注射针管,属于(B)。A、违禁品 B、作案工具 C、合法财物 D、犯罪工具

4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超过追究时效,不再处罚,如有违禁品的,(C)。

A、应当追缴 B、不予追缴 C、应当收缴 D、不予收缴

48、公安机关对依法不予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如有违法所得的,(A)。

A、应当追缴 B、不予追缴 C、可以收缴 D、不予收缴

49、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应当收缴的选项是(D)。

A.赌博行为人在实施赌博行为的过程中偶然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借来的工具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偷来的工具 D.注射毒品的用具

5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物品中,公安机关应当追缴的是(B)。A.管制刀具

B.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C.毒品

D.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他人的工具

共同违法治安管理和数过并罚

51、甲盗窃一辆50余元的自行车,3天后又盗窃一辆100余元的自行车,对甲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B)

A、分别作出治安管理决定合并执行

B、甲的行为是连续行为,作一个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C、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难以处理 D、以上都不对

5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应该如何处罚?(A)。

A、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B、对主犯从重处罚 C、对从犯从轻处罚 D、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53、甲对乙讲:如果乙不去殴打丙就杀害乙的妻儿。乙无奈,将丙殴打成轻微伤,后被民警查获,对甲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B)

A、批评教育 B、按殴打他人处罚 C、按教唆他人处罚 D、予以训诫

54、甲乙二人共同实施了殴打他人致轻微伤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对甲乙(B)

A、合并处罚

B、按照二人在殴打他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C、比照处罚 D、从重处罚

55、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A)A、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B、减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从轻处罚 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

56、王某因违反治安管理被某县公安局决定给予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在送所执行时发现王某刚满15周岁零7个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应当(C)

A、依法执行行政拘留 B、将拘留处罚改为罚款 C、不再执行拘留处罚

D、根据王某的悔过表现决定是否执行拘留处罚

57、下列情形中,依法决定行政拘留后应当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有(D)。

A、小李,男,1990年8月生,2006年6月因参与赌博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B、小刘,女,1978年1月生,2006年4月因虐待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女小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但小刘正怀有六个月身孕

C、老张,男,1932年3月生,2006年7月因在公共场所故意裸 7 露身体,情节十分恶劣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D、小何,男,1980年10月生,2006年9月因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58、下列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对象是:(A)。

A、赵某,15岁,多次拦截、追逐同班女同学苏某被公安机关发现

B、钱某,40岁,其腿残疾,某日与邻居争吵时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

C、孙某,67岁,盗窃财物490元

D、周某,29岁,因非法储存罂粟壳被公安机关查获。周正在哺乳弟媳的不满一周岁的婴儿

回避

59、在回避决定作出前,治安案件办案人员(A)停止案件调查。

A、不应 B、应当 C、可以 D、暂时 60、下列关于回避,说法错误的是:(D)。A、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 B、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是警察甲的儿子,甲应当回避 C、警察乙的母亲是其办理的治安案件当中的被侵害人,乙应当回避

D、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61、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应当回避,人民警察的回避,由(A)决定。

A、其所属的公安机关

B、其所属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C、其所属的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 D、其所属的公安机关负责人

62、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B)决定。

A、其所属的公安机关

B、其所属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C、其所属的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 D、其所属的公安机关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63、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在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D)。

A、有效 B、无效

C、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审查后决定是否有效

D、由作出回避决定的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有效 64、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有决定权的是(A)。

A、上一级公安机关 B、同级检察院 C、本局党委会 D、本案办案成员集体 传唤与强制传唤

6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D)。

A、行政拘留 B、罚款 C、警告 D、强制传唤

66、下列关于传唤、口头传唤、强制传唤的表述正确的是(B)A、强制传唤,必须对被传唤人使用警绳、手铐等警械 B、对无正当理由逃避人民警察口头传唤的,可以强制传唤 C、传唤必须将被传唤人带至公安机关

D、对同一人的传唤只能使用一次

67、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D)

A、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B、向所属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 C、在传唤证上注明 D、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6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传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传唤证由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批 B、口头传唤不必出示传唤证 C、口头传唤后应当补办传唤证 D、口头传唤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69、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D)通知被传唤人家属。A、被传唤人的表现 B、法律依据 C、案件具体情况 D、原因和处所

70、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B)。

A、被传唤人所在单位或家属 B、被传唤人家属

C、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D、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或家属

71、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的,经()批准,使用()传唤。(B)

A、派出所负责人,传票

B、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传唤证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传票

D、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传唤证

72、公安机关适用强制传唤的前提条件有:(B)。A、因不可抗力不能接受传唤 B、无正当理由逃避传唤

C、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突发急病、生命垂危而不接受传唤 73、办理行政案件时,下列关于传唤说法不正确的有:(C)。A、不是对所有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都必须适用传唤,需要适用的适用

B、传唤的地点是被传唤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 C、口头传唤违法行为人到案后必须补办传唤证 D、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检查

74、下列关于检查说法正确的是:(C)。

A、公安机关有权检查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人身和物品,对公民的住所无权检查

B、实施检查的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但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一名人民警察实施检查

C、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

D、被检查人拒绝在检查笔录上签名的,人民警察可以代其签名 75、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C)进行。A、人民警察 B、女侦查人员 C、女性工作人员 D、医师

76、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A)签名或者盖章。A、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 B、检查人和被检查人 C、检查人和见证人

D、检查人、被检查人或者见证人

77、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B)人。

A、3 B、2 C、1 D、4 78、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C)。

A、工作证件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C、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D、身份证

79、检查证明文件应当由(D)开具。A、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 B、公安派出所的所长 C、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80、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A)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A、县级 B、市级 C、设区的市级 D、省级

81、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和人身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人民警察的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D)。

A、协查证 B、拘传证 C、传唤证 D、检查证明文件

82、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D),可以当场 12 检查。

A、口头告知 B、出示身份证 C、出示检查证明文件 D、出示工作证件

83、下列不符合人民警察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的法定要求的是。(D)

A、参加检查的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B、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C、检查的情况应制作检查笔录,并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D、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不得进行检查 处罚决定的基本条件

8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其他证据基本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B、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C、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虽然没有本人陈述及其他证据,但有被侵害人指认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D、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证据确实充分,但没有本人陈述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85、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对(A),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A、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B、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

C、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D、确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不满十六周岁的

86、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应 13 当(D)。

A、依法不予治安管理处罚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 C、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D、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拘留的暂缓执行

87、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C)的申请。

A、停止执行行政拘留 B、撤销行政拘留处罚 C、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D、变更行政拘留处罚

88、被决定行政拘留的被处罚人,申请暂缓执行应当以什么形式提出(C)。

A、只能以口头形式提出 B、只能以书面形式提出 C、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 D、需要委托律师提出

89、被处罚人申请暂缓执行交纳保证金的,按每日行政拘留(A)的标准交纳保证金。

A、二百元 B、四百元 C、五十元至二百元 D、二百元至五百元

9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作为行政拘留处罚暂缓执行的担保人,下列哪个人符合条件?(D)

A、王某,男,系被处罚人的舅舅,瘫痪在床,生活困难 B、姚某,女,系被处罚人的女友,同时也是本案的证人 C、周某,男,系被处罚人的哥哥,正处于假释期间

D、刘某,男,系被处罚人所在社区的主任,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收入稳定

91、下列哪种人不能作为暂缓行政拘留执行的担保人的?(A)

A、13岁的表弟 B、80岁的老人

C、在本村担任村支书的叔叔 D、律师

92、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以(C)。

A、警告 B、行政拘留 C、罚款 D、追加保证金

93、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C)以下罚款。

A、10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C、3000元以下 D、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94、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A),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仍应执行。

A、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B、保证金予以收缴 C、保证金可以退还

D、保证金予以没收并重新交纳符合标准的保证金

95、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C)。

A、予以撤销 B、不再执行 C、仍应执行 D、自行无效 追究时效

9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A)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A、六个月内 B、一年内 C、三个月内 D、两年内

97、对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期限,应当从(D)起算。

A、最早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 B、最早一天行为或行为终了的那一天

C、最后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 D、最后一次行为或行为终了的那一天 强制性教育措施

9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哪种行为,屡教不改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D)

A、组织他人卖淫的 B、强迫他人卖淫的 C、强迫他人吸毒 D、赌博

三、多选题(共29题)案件的受理

99、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的调查程序的说法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BD)。

A、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B、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

C、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必要的时候可以不说明理由

D、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16 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100、公安机关对(ABCD),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A、报案 B、控告

C、举报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 非法证据的排除

10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采用(ABCD)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A、刑讯逼供 B、引诱 C、欺骗 D、威胁

10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 B、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严禁刑讯逼供

C、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严禁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D、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10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A、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B、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C、因违反治安管理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的,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D、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只要有行为人的陈述,就可以作出治安处罚

10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ACD)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A、威胁 B、说服

C、引诱 D、欺骗 处罚的决定权限

105、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AC)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A、警告

B、吊销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 C、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D、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106、下列有关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C)A、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只能由公安机关作出,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作出

B、公安派出所有权作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仅限于警告和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C、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因同一违法行为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限制人身自由一日,应当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D、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决定给予治安处罚的,必须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本人的陈述。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处罚决定

听证的适用

107、公安机关作出(BC)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行政拘留十五日 B、吊销许可证

C、对个人处2000元以上罚款 D、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罚款 108、公安机关在作出(AB)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B、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 C、行政拘留

D、对违反边防出入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扣押的适用

109、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ACD)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A、调查人员 B、办案部门负责人 C、见证人 D、持有人

110、下列关于对扣押物品的处理表述错误的有:(BCD)。A、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B、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销毁

C、满三个月无人对该财产主张权利的,应当公开拍卖 D、满四个月无法查清财产权利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11、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CD),可以扣押。A、被侵害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B、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C、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 D、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文件

112、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AC)查点清楚,依法开列清单。A、在场见证人 B、办案部门负责人 C、被扣押物品持有人 D、被扣押物品所有人 113、在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对依法扣押的物品应如 19 何处理(ABC)

A、应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B、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

C、经核查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登记后立即退还

D、超过三个月仍无人对扣押物品主张权利或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公开拍卖

114、下列关于对扣押物品的处理表述正确的有:(AC)。A、满六个月无人对该财产主张权利或者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当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B、扣押物品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经核实属于善意第三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立即退还 D、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销毁

115、证据的“登记”与证据的“先行登记保存”的区别在于(ABCD)。A、法律依据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批准权限不同 D、处理期限与后果不同 鉴定

116、下列关于鉴定表述正确的有:(ABC)。

A、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应当进行鉴定

B、鉴定应当指派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 C、鉴定人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D、鉴定人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盖鉴定机构的公章后即可,不必签名

117、从办理治安案件的实践来看,下列哪些属于需要通过鉴定解决的专门性问题。(ABCD)

A、伤情鉴定 B、价格鉴定 C、精神病鉴定 D、毒品尿样检测

118、对治安案件中的精神病鉴定,由(ABC)进行 A、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B、公安机关的安康医院 C、其他有鉴定精神病资格的医院 D、法医

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119、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说法错误的有:(CD)。

A、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

B、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C、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也要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120、下列关于治安案件的办案时限表述正确的是(BCD)。A、没有时间限制

B、自受理之日起不超过30日

C、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60日

D、为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时限

121、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是(AD)。

A、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B、派出所需要延长治安案件办案期限的,应当由所属县级公安机关报地级市公安机关批准

C、对已超过办案期限的治安案件,不得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决定治安管理处罚

D、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自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告知和陈述申辩

122、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BCD)。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

C、公安机关作出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D、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123、对治安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查(ABCD)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B、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C、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D、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12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B、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 D、有时间有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适当听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

125、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应如何处理(ABCD)A、公安机关不得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权、申辩权 B、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

D、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12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行政案件中的法定告知义务包括(ABCD)。

A、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B、符合法定听证条件的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举行听证的权利

C、在处罚决定书上,应当告知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D、进行传唤的,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12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B、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态度不好,大声申辩的,可以适当加重处罚

D、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公安机关可以不予理睬

四、简答题(共 5题)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具有违法性;

3、尚不够刑事处罚;

4、应受治安管理处罚。处罚的种类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哪些? 答: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三)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具有哪几种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

答: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四)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时,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回避? 答: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以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五)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如何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答: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 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3题)

(一)2011年2月26日,A派出所接举报说朝阳街发现两名卖假文凭的女的(江某与李某),两民警赶到现场,一派出所女民警(便装)问江某与李某有无本科文凭卖,江、李说有,并给女民警看样品,民警拿到样品即说跟我到派出所,江某与李某逃跑,被民警抓获。在派出所,江某与李某均陈述假文凭还没卖出就被抓获,江某家里有6个月的孩子,挣点奶粉钱。同时,江某还交待2010年8月19日曾在某超市盗窃香烟一条(案发后受害人未报案,后经查证属实,香烟价值200元),并揭发其邻居杨某不仅伪造文凭,还伪造国家机关的证明和印章。经查,江某所述属实。同时,派出所还查明李某于2011年1月17日因诈骗被处行政拘留五日。当日,A派出所所属公安局对该案作出如下处理决定:对江某、李某买卖伪造的公文证件行为各处行政拘留五日,对江某盗窃行为处行政拘留五日。当晚,A派出所将江某与李某送拘留所执行行政拘留。

问:公安机关对该案的处理是否适当?请简述理由。

答:

1、对江某、李某处以同一幅度的处罚错误。江某有立功表现,应比照李某减轻或不予处罚;李某在六个月内受过治安管理处罚,应从重处罚。

2、对江某的盗窃行为进行处罚错误。江某盗窃行为在六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应不再处罚。

3、对江某执行行政拘留错误。江某是哺乳期的妇女,对其可以裁决行政拘留,不执行行政拘留。

4、出售的伪造证件属于违禁品,应当扣押并收缴。

(二)、村民李某(72岁)与张某(50岁)因土地纠纷互生怨恨,李某欲报复张某,遂邀集邻村刘某(17岁,无违法犯罪经历),欲伺机殴打张某。2011年7月3日,刘某在李某带领下持棍棒来到张某家中,李某指使刘某将张痛打一顿后离去,所幸未造成张某过大伤势(经鉴定属轻微伤),张某被打后向A派出所报案,7月4日,A派出所民警赶到刘某家中将其口头传唤到案,刘某对上述违法行为如实进行了陈述,但李某因外出暂未到案。A派出所结合对受害人张某询问情况认定:刘某在李某指使下殴打张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7月4日,A派出所呈报所属公安局作出如下处罚决定:以殴打他人行为对李某、刘某各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200元。当日,A派出所将刘某送拘留所执行拘留,次日,李某回家后被A派出所抓获并执行行政拘留。

问:公安机关在处理该案时存在那些执法问题?并简述理由。

1、口头传唤不合法。刘某在家中被传唤,应当使用传唤证传唤。

2、对李某处罚违反程序规定。在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先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3、对刘某未从轻或减轻处罚。刘某不满18周岁违反治安管理,应比照李某从轻或减轻处罚。

4、李某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应当比照刘某从重处罚。

5、A派出所对二人执行行政拘留错误。李某已满70岁,刘某不满18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两人均属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

(三)甲乙丙三人以谈生意为由,让出租车司机林某开车送其到邻县丁的哥哥家里赌博,付车费二百元。丁的哥哥明知四人要在其家赌博,仍将房间钥匙交给丁,然后住到单位宿舍去了。在三天的赌博中,甲携带的现金输光,向附近的朋友钱某借款,约定借款五千每日抽取五百元 26 利息至还款为止。第四天,隔壁邻居向公安机关报案。民警朱某接到举报后,即带领三名协警凭工作证件进入丁家,对住所、人身、物品进行了检查并当场制作了检查笔录,对查获到的赌资、赌具予以扣押。经调查,甲乙丙丁参与赌博赌资较大,其中乙只有十七周岁且无任何前科记录。事后该县公安局对查获到的赌资、赌具予以收缴;对甲乙丙丁以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为由处以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对司机林某、丁的哥哥、钱某以为赌博提供条件为由处罚款五百元;县公安局当场收缴了所有被处罚人的罚款后,告知甲乙丙丁四人自行去拘留所执行拘留。

问:县公安局办案中存在哪些错误,请说明理由?

答:(1)以为赌博提供条件对林某、丁的哥哥进行处罚错误。林某主观上不明知,丁的哥哥没有营利目的。

(2)检查不合法。民警朱某对公民住所进行检查未取得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且检查时只有一名民警在场。

(3)对丁某、丁的哥哥、钱某当场收缴罚款错误。违背了罚缴分离的原则,应要求他们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4)对乙执行拘留错误。因乙是未成年人,且是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不应执行行政拘留。

浅议内部审计管理处罚权 篇7

1. 内部审计处罚权的内涵

内部审计处罚权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内部审计的处罚权是一种职权, 是组织安排的权力; (2) 内部审计的处罚权是一种专家权, 是由于内部审计具有他人承认的知识和技能。从管理控制的角度来看, 内部审计被授予这种权力时, 实质上是在发挥管理职能中的控制职能。这种方式是一种立即纠偏行为, 使业绩回到设定的轨道上来, 但这并不是一种根本性纠偏行为; (3) 内部审计的处罚权是一种强制权, 即惩罚的权力, 它的权力基础来自于人的恐惧, 主要是因为害怕降职或开除。

2. 内部审计行使处罚权的方式

从对审计结果处理处罚的选择方式来看:一种是直接处理, 即由审计人依据有关审计处罚办法对违规的被审计人直接进行处理;二是间接处理, 即由审计之外的其他部门来处理。

由此可见, 内部审计应否被授予处罚权也就是组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处理方式的选择, 而对处理方式的选择也使内部审计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对第一种方式的选择意味着授予内部审计处罚权, 内部审计发挥了决策作用, 从而承担了最终责任;而对第二种方式的选择, 内部审计发挥的是管理功能中的咨询、协助和建议的职能, 是一种中介责任。

二、授予内部审计处罚权与内部审计定位的矛盾

1. 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定位及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2001年新《标准》中, 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该标准要求内部审计师参与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 而不是合规性审计, 从而改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职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界定可得出如下结论:内部审计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它的作用不再只局限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 还要分析组织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反映和适应能力, 并且就政策方针执行情况的各个方面向高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同时, 内部审计关注的是组织的未来, 内部审计部门应成为创造价值的部门。因此, 内审人员不仅起维护组织的作用, 而且还有建议性的作用。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实施, 促进了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不可否认的是, 内部审计的存在是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这也就意味着, 只有能为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其目标提供保证, 内部审计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内部审计的权力基础应能确保其在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为实现组织使命提供增值服务。而内部审计能否实现增值, 取决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和建议能否被适当地接受。

2. 构建内部审计的权力基础

根据组织行为学中的战略权变理论, 某一部门的谋求能对其他部门产生重大影响的权力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减小不确定性。如果一个部门能够有效降低组织的不确定性, 它的权力就会增大, 这也是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的原因之一。 (2) 中心性。如果一个部门的工作在组织活动的角色越重, 它的权力就越大。权力大小是由它的纵向职位和它与组织权力核心或中心的距离共同决定的。 (3) 不可替代性。如果一个部门的职责、活动越无法被别人替代, 它的权力就越大。

同样, 在组织中,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 个体或群体常常采用多种方法使用权力。比较有效的有: (1) 增加合法性和专家权。部门可以强调在本决策上自己拥有的职权和自己在组织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的专业知识和特长。 (2) 获得他人支持, 其中联盟是常用的策略, 另一个是争取职位高、权力大的人。

因此, 内部审计应首先在组织中谋求不可替代性, 这取决于它所提供服务的特殊性。由于把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可以有效地降低组织的不确定性。同时, 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更接近权力的中心。另外, 为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目的, 内部审计与各个部门建立联盟伙伴关系也是必要的, 因为关键在于它所提供的建议被正确地接受, 而不是作为监视者。此外, 内部审计应获得权力的基础是上述的专家权和建议权。这也就意味着, 一个称职的内部审计专家, 必须能够揭示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这使得他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职能得到公认。

3. 处罚权与内部审计应拥有的权力基础的矛盾

从对处罚权的界定可见, 它与内部审计所谋求的权力基础不尽相同。这也就意味着, 授予内部审计处罚权, 并不能使其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可, 取得在组织内部的不可替代地位。这也就是我国内部审计长期以来虽然被授予处罚权, 但在组织中地位尴尬、形同虚设以及行使处罚权难的根本原因。

三、内部审计拥有处罚权对其实施结果的影响

内部审计的实施结果, 应是解决审计报告披露所检查出的有关问题。国外有学者认为, 内部审计不但不应该使被审计者受到责任追究, 相反使他在了解了存在的不足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 内部审计发挥作用中的角色冲突

英国内部审计学家安德鲁·D·钱伯斯认为, 内部审计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有内在的矛盾, 因为它要在同一时间努力, 去做两件不相容的事情, 在此姑且称之为“警察”和“顾问”。一方面, 作为“警察”, 审计师要求有正式的权力, 这种权力应通过职权的范围、组织结构图中的位置和报告渠道等加以规定。这一权力是其职位所具有的, 独立于审计师个人。这类权力的副作用是使人们有着抵触正式权力的趋势。如果审计师由于其职位而具有的正式权力受到忽视, 实际是就可能凭借一系列的手段强制被审计者。另一方面, “顾问”的权力实施是非正式的。权力的存在有赖于个人的能力, 审计师只是提出良好建议, 没有强加的规定迫使建议执行。

须要注意的是, 授予内部审计处罚权会加重本身存在的矛盾, 因为被审计部门的抵制作用会危及到内部审计的存在。管理学研究表明, 参谋部门和决策部门之间的矛盾往往以牺牲参谋部门的利益为代价。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参与式审计模式, 促进被审计部门接受建议。

2. 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意见的接受

组织行为学的强化理论认为, 行为依赖于结果, 即个体倾向于去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行为, 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结果的行为。因此, 可采用强化方式引导个体的行为。强化方式分为正强化 (Positivere inforcement, 对个体的某种行为给与肯定或奖励, 使这种行为以巩固和持续) 和负强化 (Negativere inforcement, 指用否定或惩罚的办法使行为得以减弱和消退) 。心理学研究表明, 正强化比负强化的效果好。管理大师约翰科特研究同样证明, 在管理学领域, 管理权的应用也符合这一规律。正确运用管理权一般是指多以温和的和富有人情味的方法管理部下, 也就是以询问、鼓励和说服的方法带动他们前进。因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喜欢做别人请求他们做的事而不愿做别人命令他们做的事。而且从长远观点看, 批评过多会损伤他人的自尊心, 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下降, 给个人造成极大伤害。显而易见, 处理处罚是一种负强式强化方式, 它的使用会对内部审计的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四、内部审计行使处罚权对责任界定的影响

前述分析已界定内部审计的处罚权实质是在发挥控制职能的纠偏作用, 而且是一种立即纠偏行为。这种行为只考虑被审计对象与原有计划或标准之间的偏离情况。事实上, 也有可能存在计划或标准本身制定的不合理的情况。

当内部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由于组织的文化、预算等方面引起的话, 其解决往往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次甚至整体, 而不仅仅是被审计者的责任问题。但在使用处罚权时, 内部审计往往认为是由于被审计方面的控制不利, 责任应由该部门承担。因为处理处罚只是一种立即的纠正行为, 并不考虑组织全局的利益, 而且内部审计也没有考虑企业整体利益的责任。这样, 由于责任界定与事实不符, 会使各部门人人自危, 陷入本位主义, 从而导致组织内部横向联系恶化, 危及组织的竞争优势。

治安管理处罚法讲稿 篇8

[关键词] 治安管理裁量处罚;治理;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3-1

按照法律对行政权规制的程度,可将行政行为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前者是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行使程序和效果都给予了严格规定的行政行为,后者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作为行政处罚中的一类,故治安管理裁量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处罚程序和效果进行裁量的行政处罚。

一、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概念的界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说明公安机关在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进行招摇撞骗的人情节较轻处罚时可以自由决定适用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两者任选其一,这就是治安管理处罚中的裁量,极容易造成公安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造成违法事实和处罚程度不适应或共同的违法事实不同罚的情况,违反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

二、治安管理裁量处罚的现状

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源于国家的行政权,是治安活动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法律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是治安管理处罚裁量产生的根本原因,法律本身具有稳定性,而治安活动是复杂的,法律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为进行单独的规定,为了使个案正义得以实现,公安机关的裁量权是必须的,但是任何权力都容易被滥用,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过程中公安机关的裁量权大多能够恰当地行使,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方面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滥用的现象,侵犯了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有违本法的立法原意。

三、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滥用原因之分析

(一)制度设计的错位。《治安管理处罚法》则把治安案件的受理、调查、决定、执行的权力集中赋予公安机关单独行使,这一制度设计是依据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治安管理属于行政管理,治安管理处罚权是行政处罚权的一种。因此,在我国公安的治安管理处罚权具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二元性,而司法权作为公民权利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治安管理司法权和行政权都集中于公安机关必然导致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的滥用,就如同一个人即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很难相信他还会客观公正的裁判。

(二)外界因素的干扰。公安机关作为一个部门有自身的利益考量,同样,警察作为个人也有自身的利益,而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的规定为公安机关或警察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规避法律提供了“合法性”土壤。有些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的案子牵涉到警察个人的利益,如当事人是当地领导的贵公子,此时,警察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去得罪领导,对其子从轻处罚。再者,我国素有运动执法的习惯,同样的轻微盗窃行为,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结果。

(三)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因素。警员因立场、学识、经验等不同对同一法律的理解相去甚远,立法本来就有很多模糊的语言,对其立法原意的把握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因把握不准而导致裁量的偏颇也是执法实践中的常态,因此法律素养的低也是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滥用的原因之一。

四、治安管理处罚裁量问题的对策

(一)促进制度的完善。制度设计的错位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滥用的根本之源,因此必须加大立法对制度的完善。考虑到可行性,首先我国应该在审裁分离、听证等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加大对治安处罚裁量的程序性制约,在公安机关内部对一些限制人身自由和财产的处罚,应当有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或有专门的法制科进行审查,对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要给予当事人以听证权,并且裁决应当以听证记录作出。最后,还要对干扰公安机关办案的因素进行制度性排除建构,不能让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成为公安机关创收的工具和警员向上爬的阶梯,因此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健全错案追究制度。

(二)进行裁量基准的构建。要求公安机关对有关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的行使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以具体化的解释,以确保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权行使的统一、平等和公开。“考察裁量基准的正当性基础,除了其本身有限定裁量范围、防止”同案异判“而有损个案正义的内在功能之外,直接源于西方限制性授权理论的发展。”公安机关为克服当前立法规定的裁量幅度过大容易造成滥用等问题可以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的行使划出一道道更细的基准,只允许执法人员在次范围内执法。

通过政策勾画出细微的客观的衡量标准,建立起对实践的相对固定的反应模式,能够挤压人为的操作空间,增强公安人员对法律的可操作性,有效地抵制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的滥用现象。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02.

[2]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

上一篇:三年级下学期Recycle1第三课时英语教案下一篇:温暖的靠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