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

2024-09-03

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共11篇)

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 篇1

最近的两篇文章是写我自己成长的故事。多是正面的肯定。

但是,父母教育中的缺失和不足,应该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个问题不容回避。事实上,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完成精神上的独立。

1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痕在长大。

我一直觉得,在我们姊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求太严格了,尤其是在我们小的时候,批评过多,关爱不足。我记得我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所以,我们但凡有点错误,他会抓住不松,严厉批评,直到我们掉眼泪为止。下次如若再犯,更加不得了,恐怕就会有棍棒了。其实,很多所谓“错误”只是不懂,并不是有意为之。可是,父母没有那么多耐心(他们也忙于生计)和你细讲,基本上都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批。

在这样的“高压”下,我们自然是听话、乖巧,老远的地方喊一声,马上就会跑到面前。但是,也同样带来了负面效应——做事难免畏手畏脚,担心出错,一但不小心犯了什么错,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总担心别人会怎么指责、轻视自己。

这是多么坏的情绪啊,曾经困扰我多年。

2大学毕业时,我进学校当了老师,那时还怯生生地,像个循规蹈矩的学生,完全不懂如何以成人的方式和别人打交道。研究生毕业后,在外资企业上班,老板是位严厉的台湾人,有一点事不合他心意,就会大吼大叫地训斥。有一次,我又让他骂得不知所措,递材料时,说话声音都有点颤抖。老板不是坏人,骂了我之后,他的心情也平静了,看我胆怯的样子,善意地提醒道:“骂你一次就这样,不行啊!”

回到坐位,我真想大哭一场:我怎么会如此没出息!一点错误,改过来就好了,有什么可怕的呢?静心一想,我不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吗?

3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生怕我们没有志气,就反复告诫我们,要安贫乐道。哪怕别人家吃山珍海味,我们家喝稀饭,也不去羡慕别人家的日子。于是,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去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其实,美食与漂亮的衣服,对于小孩子是多么大的诱惑啊,但是,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欲望。

老实、本分,是中国人自豪的传统美德,放在我们当年的情况下,并没有错。我在成长过程里,也始终依靠这种对于个人生活的专注,克服了一道道的生活难关。可是,这个理念也同时限制了我们的梦想,不敢去梦想更好的生活,总以为自己和富人之间隔着一道鸿沟——至少在我的心里,一直有这样的阴影。

4所有这些明显的不足,是当我自己也成为了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才慢慢有了更深的体会。老实说,我们每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会带上自己受教育的烙印——不管那种教育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你。

我也是。

训斥孩子,由他们的一个错误,想起来一系列类似的错误。情绪失控时,一连串地斥责。老大已经学会反抗,她愤怒地表示,我快把她烦死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又走极端了。扪心自问,谁不是伴随着错误在成长?只要改正了、进步了,就可以了。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正面认可和鼓励,孩子自己也会越来越上进的啊!再说,难道我自己就没有缺点?为什么抓住孩子的小问题不放?

一个人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我究竟要如何摆脱自己的心理阴影,给孩子一个尽量好的教育——既有原则,也要灵活,既要划定界限,也要引领梦想。不能再像自己小时候,只被圈在一个小圈子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究竟要怎么做?如何打破自己的局限,找到恰当的方式?头脑中反反复复地出现小时候的故事,正视当年的痛点,一点点地挣脱那些束缚,在痛定思痛中,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接近不惑之年,我开始一步步修正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这,并不容易,也有点晚。但,毕竟是开始了。

5当我写下这些故事,是要批判父母吗?不是。

事实上,他们对我们的教育,超过了很多同龄人。正直、无私、勤劳、善良的品格,宛若一副挺拔的骨架,让我们堂堂正正做人。但是,鼓励、关爱的缺失,也同样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仿佛一个女孩,本来身高、体形都不错,却因为皮肤黝黑、或者脸上有不少斑点,不得入美人之列。

当我自己也成了母亲,也担负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时,再回头反思过往的种种,我才慢慢清楚了自己缺失的是什么,以后应该要如何做。当精神世界完成了第二次生长,才突然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已经在思想认识上超越了父母。

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才觉得,我们一定不要完全遵从父母的教诲——对的要继承,错的要修正,要让优良的家风继续传承,也要让不足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得到避免。通过两代人的努力,把更多的优良品质传递到第三代,孩子们应该会超过我们吧?

因为,人,都是观念的产物啊。

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 篇2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教学评价

2016年6月2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一致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專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说明我国本科工程教育所授学位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所授的学位“实质等效”。这十年历程,不仅使我国成为了《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更重要的是专业认证的先进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值此十周年之际,对我国专业认证做一回顾与反思,无论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专业认证工作,还是深化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都是非常必要的。限于篇幅,将这一回顾与反思分述两篇:“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和“我们应该防止和摒弃什么”。本文主要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等方面,回顾与反思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另文主要从认证标准、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达成度评价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等方面,回顾与反思我们应该防止和摒弃什么。

一、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Spadv于1981年率先提出,此后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

1992年,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成立了由大学、工商界人士和专业社会团体组成的认证过程回顾委员会,负责筹划和建立新的工程认证体系。该体系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1997年,ABET正式发布了EC2000认证标准,这个标准标志着ABET工程教育认证由过去的输入导向(input-based)转向了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由于ABET和其他一些《华盛顿协议》成员相继采用了基于OBE教育的认证标准,2001年《华盛顿协议》成员开始研究基于OBE的毕业要求,这个毕业要求于2003年受到《华盛顿协议》成员的一致认可,作为《华盛顿协议》的框架性要求。

我国专业认证的十年,也经历了由起初的课程导向向成果导向的转变。我国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完全采用了《华盛顿协议》最新版本(第三版:2013年6月21日)中《毕业要求与执业能力》的12条框架性要求,其余6项(学生、培养目标、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指标与ABET的最新认证标准(2016-2017)《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基本一致(将ABET的标准7“设施”与标准8“学校支持”合并为“支持条件”)。可以说,我国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专业认证从形式和内容上由课程导向开始向成果导向的转化。我国专业认证开始坚持OBE教育理念,并将其体现于认证全过程。通过培训和引导,在工程专业不断强化OBE教育理念,推动了工程教育改革。甚至可以说,专业认证带给我国工程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由此引领的工程教育改革,比专业认证本身意义更大、影响更深远。

前己述及,OBE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已探讨出了许多成功的实践模式。专业认证强调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这当然是OBE教育理念的核心,但不是全部。下面就普遍意义(相对于我们目前在专业认证中对OBE的认识而言)上的OBE的内涵、特点和实施原则等做一简单介绍,以便在推进专业认证和专业教学改革中对OBE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5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我们如何保障让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从如下五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OBE的内涵: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时或采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是成功之母,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2)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

(3)OBE强调精熟(master learning)。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

(4)OBE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

(5)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与传统教育相比,OBE具有如下特点:

(1)成果决定而不是进程决定。传统教育的课程教学严格遵循规定的进程,统一的教学时间、内容、方式等。OBE的目标、课程、教材、评价、毕业要求等均聚焦于成果,而不是规定的进程。OBE强调学生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有明确目标和预期表现,学生清楚所期待的学习内涵,教师更清楚如何协助学生学习。

(2)扩大机会而不是限制机会。传统教育严格执行规定的学习程序,就像将学生装进了以同样速度和方式运行的“车厢”,限制了学生成功的机会。OBE强调扩大机会,即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适时修改、调整和弹性回应学生的学习要求。endprint

(3)成果为准而不是证书为准。传统教育学生获得证书是以规定时间完成规定课程的学分为准,而这些课程学分的取得是以教师自行设定的标准为准。OBE获得证书是以学习成果为准,学生必须清楚地展现已达到了规定的绩效指标,才能获得学分。

(4)强调知识整合而不是知识割裂。传统教育只强调课程体系,实际上是将知识结构切割成了一个个课程单元,每门课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界限清晰的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被弱化了。OBE强调知识的整合,是以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反向设计,使课程体系支撑知识结构,进而使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与知识(能力)结构相呼应,最终使学生达成顶峰成果。

(5)教师指导而不是教师主宰。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来完成学习。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善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

(6)顶峰成果而不是累积成果。传统教育将学生每次学习的结果都累积起来,用平均结果代表最终成果。这样,学生某一次不成功的学习,就会影响其最终成果。OBE聚焦的是学生最终达成的顶峰成果,学生某一次不成功的学习,只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带入其最终成果。

(7)包容性成功而不是分等成功。传统教育在教学进程中的评价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最终成果也被划分成不同等级,从而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等级的成功者。OBE秉持所有学生都是成功学习者的理念,仅将学生进行结构性区分或分类,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创造各种机会,逐步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达成顶峰成果。

(8)合作学习而不是竞争学习。传统教育重视竞争学习,通过评分将学生区分开或标签化,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置于一种竞争环境中。OBE强调合作式学习,将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自我竞争,即让学生持续地挑战自己,为达成顶峰成果而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协同学习等方式,使学习能力较强者变得更强,使学习能力较弱者得到提升。

(9)达成性评价而不是比较性评价。传统教育强调比较性评价,在学生之间区别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级。OBE强调自我比较,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比较,强调是否已经达到了自我参照标准。由于采用学生各自的参照标准,而不是学生之间的共同标准,故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不能用于比较。

(10)协同教学而不是孤立教学。传统教育将教学单元细化为一个个孤立的课程教学,承担每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独立开展教学工作,很少顾及不同课程教学之间的协同效应。OBE强调教学的协同性,要求每一名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了达到协助学生达成顶峰成果的共同目标,进行长期沟通、协同合作,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及评价。

OBE的实施原则如下:

(1)清楚聚焦:课程设计与教学要清楚地聚焦在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并让学生将他们的学习目标聚焦在这些学习成果上。

(2)扩大机会:课程设计与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

(3)提高期望: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4)反向设计: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从上述OBE的内涵、特点和实施原则可以看出,我们对OBE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尚需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加强。

(1)成果导向教育能够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而前者是传统教育不能做到的。OBE要求学生从解决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拓展到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

(2)OBE要求学生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提出项目建议、完成项目策划、开展案例研究和进行口头报告等,来展示他们的能力。OBE更加关注创造性思维、分析和综合信息、策划和组织等高阶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某些比较复杂的任务来获得。

(3)教师必须清楚地阐述并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能力和境界,使他们能够达成预期成果。教师应制定一个能清楚预期学生学习成果的学习蓝图,以此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与执行的起点,并与所有的学习紧密结合。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都是以让学生能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为前提。从第一次课堂教学开始直到最后,师生如同伙伴一样为达成学习成果而努力分享每一时刻。

(4)学校和教师不应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时间给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而应以更加弹性的方式来配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让学生有机会证明自己所学,展示学习成果。如果学生获得了合适的学习机会,相信他们就会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

(5)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高峰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而是要达成高峰成果需要什么。

二、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

如前所述,反向设计是OBE的四个实施原则之一。反向设计是针对传统的正向设计而言的。正向设计是课程导向的,教学设计从构建课程体系入手,以确定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由于正向设计是从课程体系开始,故教育结果一般很难满足需求。而成果导向教育则不然,它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这时“需求”既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標与结果的一致性。

反向设计过程及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需求确定培养目标。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是:前者是确定后者的依据,后者要与前者相适应。

(2)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是:前者是确定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成。endprint

(3)根据毕业要求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简称指标点)。毕业要求与指标点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覆盖前者。

(4)根据指标点确定课程体系。指标点实际上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而这个能力结构的实现依托于课程体系。指标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是:前者是构建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到。

(5)根据课程体系确定教学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要求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覆盖前者。

(6)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是:前者是选择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到。

应该指出,我国目前以专业认证推动的OBE,反向设计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在如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1)关于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培养目标要满足内外部需求,二是培养目标的表述要精准。

(2)关于毕业要求。确定毕业要求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毕业要求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二是毕业要求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3)关于指标点。确定指标点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关联性,二是准确性。关联性包括对应性、不可逆性及不可复制性。对应性是指,指标点与毕业要求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4)关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课程体系要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搭建的能力结构,二是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

(5)关于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大纲应遵循的原则是: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教学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是什么以及如何贡献。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以及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如果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教什么、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怎么教、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教得怎么样,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如果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学什么、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怎么学、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学得怎么样,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前者,而OBE强调的是后者。

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学内容,这是第二部分主要谈的问题。教(学)得怎么样取决于教学评价,这是第四部分重点谈的问题。怎么教(学)取决于教学模式,这里重点谈这个问题,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此时,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主观需要出发,能动地吸收新的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将其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从而充实、改造、发展、完善已有的认识结构;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形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己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追求创造性的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十分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等教学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观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同。更加强调知识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注重通过研究和实践来建构知识和发展知识;强调从传递和继承知识转变到了体验和发现知识,从记忆知识转变到了运用知识来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品质;通过自主性和探索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来呈现知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发现前人尚未解决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知识信息,对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改造、灵活运用以及创造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能力、思想、境界四维度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启迪思想和提高境界并进;强调能力、思想和境界对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知识、能力、思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思想、境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是知识外化的表现。从教育角度看,能力是知识追求的目标。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不是占有知识,而是发展能力。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在一定知识基础上不断获得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密切结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为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互进的过程,师生间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这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角色,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与沟通,达到教学相长。

(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即课堂教学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性。将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为中心的教学。课内与课外密切结合的另一层含义是,教育与教学的密切结合。要树立“大育人观”,根据培养目标,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能将人才培养只聚焦在“教学”上,将“课外活动”看成是“多余”甚至是“矛盾”的东西。要打破教育管理与教學管理的界限,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无缝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关键,要攻破课堂改革这一顽固“堡垒”,应该推进以下五个转变:(1)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2)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3)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4)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5)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endprint

四、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

应该指出,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三方面缺陷: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职责不明确;二是未能覆盖质量全过程和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三是重监督、轻控制、缺改进,没有形成闭合循环。

完善我国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质量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依靠的是组织机构。学校应有健全高效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管理权限、质量职责以及相互关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落实、职责到位、顺畅高效。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学校应规定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處理(Action)”的“PDCA”循环(戴明环),使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学校的质量管理,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行。通过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的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这就要求将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检查-处理”在专业层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将“检查-处理”细化为“检查-反馈-处理”,具体到专业认证就是“评价-反馈-改进”的反复循环过程。这就要求被认证的专业建立一种持续改进机制,从而实现“3个改进、3个符合”的功能,即: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应该具备“123”特征,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和三个改进。其中:一个目标是保障质量,两条主线包括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三个改进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这三个改进,通过外循环、内循环和成果循环等三个循环来实现: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这两条主线,是对其符合度和达成度的评价与改进过程。首先,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与培养目标(内外需要)相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改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其次,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达成,就要改进教学活动(毕业要求)。教学活动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改进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来说是直接的,但对培养目标达成度来说是间接的。

五、结束语

我国专业认证十年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将OBE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了我国工程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课程导向向产出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这三个转变是实施OBE教育的关键,抓住这三个转变,就抓住了专业认证的关键,同时又牵住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诚然,实现这三个转变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学校和培养方案等宏观层面相对容易一些,但在教师和课堂教学等微观层面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坚持与强化,坚持做、强化改。

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 篇3

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扔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听了,大吃一惊,如梦初醒,急忙和儿子一起又把老人抬回家中。

这真是“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做人,父母都容不得,能容别人?容兄妹?容天下?难上加难!。

人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白发苍苍、卧床不起之时,却还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揣摸着孩子的情绪再战战兢兢开口说话!

包容父母,既是一个人的人品的最直观表现,也是对子孙后代最好的传帮带。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活中那些对父母的忽视、冷漠,一毛不拔,甚至是怨怼和仇恨将会在心里留下无法弥补的悔恨。儿女做,世人看,天理在评判。

孔子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有道,顺在心,守敬爹娘最难做到的其实就是不冷脸,不应付,不怨烦,不吝啬。

我们都需要时间的杂文随笔 篇4

她说:“你早这么说,我不就不生你的气了嘛...”电话那边传来她的哭腔。

半夜三点多,我站在马路边上顶着寒风刺骨,握着手机以为自己即将失去最爱的唯一一个人。可是到头来还是她先原谅了我。

原谅这个词,有种缺失的美感。

寒冬腊月的凌晨三点,我牵着这个小姑娘走在马路上,听她说有多害怕我不去找她,多害怕她的这一任性就把我给弄丢了。害怕我会觉得她是个小孩子,而放弃了这段感情。但是那些都只不过是她想象当中的一部分,跟现实中的这个我无关。

跟她失联的这几个小时里,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做一个被动爱情的人。明明两个人在一起是需要男人来解决一切问题的,可是我让一个女孩子半夜里不想回家,那么一定是我没有做好家庭的准备。是我的原因,不怪她。

昭昭说想吃我做的蛋炒饭,我说好。

她说想回家先洗个热水澡,然后再吃饭,我说好。

她说想跟我自拍,然后发一条凌晨三点钟的朋友圈,我主动接过手机站在前面,按了快门。

她说晚上想让我搂着她睡,我说好,我说你枕着我的胳膊睡,我麻掉整个胳膊也不许抬起头来。

人们总是在争吵以后才幡然醒悟温存是多么重要。

当所有人面对争吵的时候,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在我的所有成长历程中,吵架只不过是我的一次收获,吵一次架就会让我更加明白对方的重要性。

没有谈过恋爱的我,跟一个比我小的女孩子谈起了恋爱,结果就是,我们势必会在生活中产生分歧,而好在,昭昭是比任何人都懂我的。她成为我女朋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跟她在一起相处有说不出来的愉悦。

昭昭听话的程度让我有些惊讶,她自己的主见也让我折服。

她觉得两个人有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要吵架,就算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理对方也不要产生语言上的争吵,因为生气的时候产生的矛盾点会放大,然后遮蔽一个人的视线,让他暂时忘掉以前的种种。

所以她提倡在吵架的时候两个人不说分手不争吵不辩论,给双方足够的空间去反省,两个人总有成年人的思考能力,知道事情的对错到底在谁身上。

那天晚上我们走回家,给她烧上热水去给她做蛋炒饭。

然后在凌晨五点,她枕着我的胳膊睡着。我还是有点庆幸的,第二天是周末,可以不用去公司上班。

我们,年轻真好杂文随笔 篇5

中午隔着玻璃看着当空烈日下的车水马龙,想起了这部电影的某段台词,身后是新的面孔、新的工作环境,想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家人和六百多公里外的思念,心潮莫名的翻涌。

“确实,我们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从前的自己总会困顿于生活的琐碎和困难,过于放大自己的不幸和悲伤,忘了二十几岁处于立业之初的我们,哪怕历程稍显灰黯,却是我们最好的年龄。

我们享受着成年人的权利,初尝着相对自由下的大人模样,可以不畏惧人情世故,可以不困于家庭责任,可以趁着阳光正好去拥抱想念的人,可以在失意的时候任意哭喊,还可以跟不完美的自己较劲。

年轻的我们大概是富有得只缺钱,穷得就剩无限多跌倒重来的勇气和转身就走的底气吧,所以失意算什么,失去失败也不过如此,有多少困难能敌得过清晨阳光的暖意,又有多少伤春悲秋敌得过那碗心心念念的牛肉面,哪怕独自度过深夜痛哭和醉得不省人事的夜晚。

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爱,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云。”年轻真好,我还可以不顾时间、不顾现实、不顾一切,肆意妄为的去爱你。

或许到了某个年龄,时间教会我们收起背上的芒刺,但至少还会记得,我们曾身藏利刃,曾来自山川与湖海,最后囿于厨房与爱。

在深圳的我们,都太浮躁杂文随笔 篇6

几个面试过后,我感觉到的是,空气中漂浮着一种不知名的气体,沉思片刻,我突然明白,这便是——浮躁的因子。尤其是对于刚走出象牙塔,刚来深圳的年轻人来说。

求职者A,打算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互联网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辗转找了一个星期,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来这边面试一份非专业对口的工作。然而,提出的薪资却高的吓人,理由是深圳的消费高。

求职者B,面试的时候说得各种各种好,但是,深入了解之后,觉得这年轻人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求职者C,因为面试表填完之后,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去收表,甩门而出,说这是浪费她的时间;

这些年轻人,都有一颗敢于拼搏的心,但是却疏忽了一点,太浮躁。不知道是在学校的时候养成的这种习惯,还是来到深圳之后,看到各种高昂的消费,看到各种高楼大厦不安和浮躁的因子,真的很明显。

我曾经也跟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其实刚刚从社会出来,感觉能找到一份自己感觉还差不多的工作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在这个岗位上,踏实地工作,好好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展开抱负,才能实现自己当初来深圳的梦想。然而,我看到的许多年轻人,似乎把深圳当成是挖金子的地方。

以为来了,就是高薪;以为来了,就是荣耀;他们认为,在深圳找份高薪的工作,是件很体面的事。从此,前程似锦,实现人生的高峰。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实用的,都是理论的东西大于实践。

洋洋洒洒的几页纸简历,抵不过面试官一个犀利的实操问题;天花乱坠的工作能力,抵不过完成一个领导交代的任务。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生?

一方面真的是花人力物力来培养,好不容易培养好了,一句话,这份工作不适合我,瞬间企业的所有培养付出都白费了。所以,奉劝年轻人,实际衡量自己的水平,如果你有幸找到一份还满意的工作,请好好珍惜,请脚踏实地好好工作。

想在深圳这个一线城市做出一番成就,一开始,就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干活。而我们羡慕的领导,羡慕的有钱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除了富二代,你要赚钱,没那么容易。

到了而立之年的我们,太浮躁,年轻人是如此,其实,很多到了而立之年的人,也是如此。

所谓的而立之年,其实字典上的解释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到了而立之年还没有实现事业自立。另外,随着结婚和孩子的出生,我们渐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是的,压力,买房的压力,买车的压力。

深圳的房价却是一直高的吓人,用一句玩笑话来说就是,我奋斗了那么久,可能连深圳的厕所都买不起。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细想之下,却是多么地自嘲和无奈。

深圳就是如此,买房子的属于有钱人,买不起房的,总感觉即使来了,仍旧不是深圳人。

因为没有安家,我身边就有朋友是这样,已经工作了好些年了,也有了老婆和孩子,夫妻俩在这边麻木地上班,小孩直接扔回老家给爸妈带,年轻时的满腔抱负早已被社会给磨平,每天只想着混日子,但是回家看到各种油盐柴米的支出,又各种烦躁。嚷嚷着要回老家工作,但是想想又作罢。

如此恶性循环中。来自中年的危机,除了事业有成的,其他的人都不可避免得会有这方面的焦虑。但是焦虑和浮躁之后,我们能有什么改善?

日子还是过的,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过得有奔头呢?

正是因为有中年危机,我们更要不急不躁,想好未来的规划。然后努力而踏实地去做,也只有这样子,才会慢慢走出困境,让自己和家庭,让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

就像我提到的这位朋友,既然留在深圳了,那么就应该好好干活啊;如果真的对深圳失望之极了,那么,早点回到老家,找份工作,是不是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呢?

留在深圳是否会有机会博取前程,离开深圳又是否会过得更加幸福和潇洒?这个是到了而立之年的我们应该考虑的。

没有对错之分。浮躁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浮躁的生活和心态,影响渗透到我们各个方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工作上的浮躁,你会为了工作上多做一点事情而跟同事吵闹,你会为了受领导的训斥而愤愤不平要辞职,你也会同一件工作犯下各种错误。然后,你就会感觉工作越做越憋屈了。

生活上的浮躁,你会为了爱人没有及时做好饭菜而跟爱人咆哮,你会为了孩子顽皮弄脏你的衣服而狂揍孩子一顿,你还会为了邻居的一点动静而破口大骂。然后,你会感觉日子越过越不顺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浮躁啊。

我们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领导,抱怨家人,浮躁的心态,我们变得越来越失败,越来越不能静下心来,越来越找不回当初的自己了。

静下心来,心如止水,日子才会过得舒坦。并非只有有钱人才会把日子过得舒坦和潇洒。

有钱人在逛街的时候,或许还担心股票跌了,或许还担心订单没成。没钱的人,只要努力工作,日子还是有奔头的。

菜市场的大妈,每天起早贪黑的,为的是多赚一点钱,孩子的学费就更加有着落了;街边补鞋的中年大叔大婶,想着多补一双鞋,明天就可以买点肉加加菜了;写字楼的保安帅哥,想着,多干一点活,明年就能娶媳妇了。

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过法,没钱人有没钱人的活法。浮躁的心态,让我们失去的是自我,最纯真的自我。

去掉浮躁,重新生活。浮躁的心态,是时候该抛弃了。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想想自己未来的规划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杂文随笔 篇7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这本书用大量资料、信息、数据、事实,描述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与状况。书的内容博大、视角广阔、系统条理、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好读易懂,是一部宏观了解人类与环境发展的著作。

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次进程,人类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样子。把时间分为古代、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的话,人类与环境在这三个时间段内的概况如下。

古代

人类从无到有产生。一些不同品种人类的竞争、侵害与消亡,最后只剩下了目前我们人类这唯一一个品种(书中称之为“智人”)。早期人类靠采集和狩猎生活。后来慢慢学会了种植植物,驯化动物。一开始,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强,被动性大。随着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主动权。人类慢慢成了地球主人的感觉。

现在

人类已成为地球和环境的绝对主导。其他动植物基本都被人类控制与掌握,为人类服务,成为被动的附庸。人类已经、并可以极大程度地改造环境。

科技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用担心能源和资源的枯竭,因为科技可以不断合成、发明新的能源与资源。可以改变、组合很多物质,包括动植物和人类自己的基因,可以设计物种的新品类、新品种。这些已有很多例子。

人类已进入科学革命时代。各领域科技文明都在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成为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让一切科技与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与连接。人类可说是进入了一个可以无限制组合与更新的魔方世界、梦幻世界。

未来

高超的科技,将使人可以达到古人梦想的长生不病、不老、甚至不死。也可以用科技手段让自己一直处于心理的快乐与幸福状态,而不再痛苦。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特性,只有有钱人才可以消费享受到上面这些。穷人却因贫穷而无法享有这些。真正的阶层开始出现,人类将不会有真正的平等。有钱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心想事成。人脑与计算机的.连结也许将产生超人脑,也就是超人类。也许人类有一天会失去对超人类的控制,而被超人类干掉。此未来是作者的预测。

在漫长的进化发展中,人类确实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显而易见,且越来越甚。尤其对是动植物的破坏,造成大量动植物的灭绝。人类对环境与动植物的破坏很多都是无法逆转的。甚至人类自己,最后也将被自己创造的伟大文明消灭。

看完此书的整体感觉是:不会生活了。不知该如何生活了。我们不知该呼吁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还是该返朴归真。但显然,人类已经回不去了。现在,能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吗?而网络发展到现在也不过才短短30多年时间。但已发展到了如此令人惊异的地步。未来人类的发展,已经想象不出。大概真的可以相信一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人类发展到今天如此高的文明程度,过往却没有一个目的地的指引。只是跟着自己的欲望、潮流、导向在发展。其实,现在人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要去。人类整体的发展理念,感觉就像体育精神,只是要“更高、更快、更强”。但人类要以这样的精神去哪里呢?更高、更快、更强到什么程度和地步呢?有没有边界、底线与原则呢?对地球可以无限制开采吗?对动植物和人类可以无原则施加影响和改变吗?人类到底要去往哪里呢?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是去到天之涯,走上不归路,走向怪异、孤独、自我毁灭,还是回到内在的满足与和平呢?

我们到底要什么,欲望是否该无止境地被满足,人是否要长生不老,人在地球上到底是否有主宰权,人与动植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与它们应该如何相处,人与地球是什么关系,人应该如何利用地球生存发展,并保护爱惜地球,人应该如何与环境及环境中的一切和谐共存地发展,人应该如何满足自己的内心,如何才能幸福快乐……当人类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才能把握住高速发展的航向。

目前看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好像已经踩不住刹车了。但愿人类可以收放自如,未来光明、喜悦、宁静、和谐、富足。

书中所预测的未来,是作者基本历史及现状的推理与假设。但真的不应只把它当科学幻想看待。

看完此书,虽然被作者庞大的视野与令人信服的证据震得发懵,觉得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生命还是要继续。冷静地想一想,回到现实,回到当下,让内心安宁,做自己愿做的事,能做的事,每天踏踏实实,用爱构筑世界。

我们终究没有成为情侣杂文随笔 篇8

遇到w时我23岁,大学刚毕业,正在吊儿郎当的找工作,对社会报了太多的期许又夹杂着我自己以为的事故。w是个程序员,那年28岁,工作到了瓶颈期,在不断找寻出口。

那个夏天,我们聊学英语的方法,聊工作的方向,聊生活的不顺遂,聊身边的喜怒哀乐,一起分享心情,一起仰望梦想,那个时候我们年纪都那么好,时光也那么好。我想我对w是有爱情的。对于爱情我总是会套用结婚誓词来验证,贫穷和富有,健康或疾病套用在不同人的身上心中给出的最诚恳的答案就是结果。对于w我想我能给出我愿意的答案。如果让我评价一下w,简单粗暴的讲就是像个男人。不是四肢发达的意思,虽然w也有180的个头,而是他的思想像个男人,不会跟女人矫情,思维却又很细腻,他似乎把太多的计较留给了自己。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就是那个不断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而后渐渐的错过了爱情。我有时候会笑话他,那时候一个月能买一个苹果,能和我一起犯二的快乐着,而今一个月能买3个苹果,一个月能换3个女朋友么。

我一直觉得是我们错过了,现在想起来也许我们只是互相打发了那段无聊时光。

我们是一家人杂文随笔 篇9

某天的清早,我还在床上和周公交谈,突然听到“哐啷”一声,硬生生的将我与交谈甚好的周公分开。我腾的一下坐了起来,睡眼蒙眬的看着墙。大脑重新开机,哦,对了,什么声音?我迅速下床寻找声源。

走到厨房,映入眼帘的是地上的一片狼藉和一脸懵的妈妈。我的天啊!她在干嘛,搞生化武器吗?我愣了愣:“这,这是在干嘛?”妈妈抬起头:“煮饭啊。”“煮饭?在地上煮饭?”我撇了撇嘴。妈妈尴尬的笑了笑:“意外,意外。”“这么早煮什么饭啊。”我不满的控诉她扰了我的清梦。谁知妈妈突然眉眼一弯,嘴角上扬:“你爸待会要上班了,给他煮的。”看着妈妈含笑的眼睛,突然遭到一万点暴击,内心吐槽:“秀秀秀。”“再见,打扰了,我回去睡觉了,你继续。”说完转身逃离。吐槽归吐槽,但一想到爸爸起床后看到妈妈早早地为他煮的饭时惊喜的表情,我就嘴角上扬。真好,这样的生活平凡又温馨。

下午,我和妈妈出去买东西。回家途中有一个阿姨和妈妈打招呼。她们闲聊了一些家常,我坐在车上静静地听。那个阿姨看到我后突然笑着对妈妈说:“培芬回来了啊。”然后热情的拽着我说:“还跟小时候一样啊,都没变。”

我愣了愣,什么鬼?阿姨你看清楚,我叫陈艺芬,培芬是我姐啊。不等我开口解释,妈妈已经先笑了起来,边笑边跟那个阿姨解释。

回到家后,我马上冲到姐姐房间说:“陈培芬同志,我已经第四次被各种阿姨认成你了!”姐姐听完,佯装生气:“那个阿姨怎么回事啊,哪里像了,我明明比你好看多了,你腿那么短,小矮子。”我,还可以人身攻击的吗?太过分了吧。

正在我打算和姐姐争论时,弟弟突然凑了过来:“他们也老说我跟你们长得像。”“像个鬼。”我和姐姐异口同声的对弟弟吼道,然后默契的相视一笑。

“妈妈,姐姐欺负我。”弟弟屁颠屁颠的跑到妈妈身边告状。妈妈笑着说:“那我打她们。”无语,多大的人了,还告状,于是我找到爸爸,打算让他来评评理。结果爸爸看到妈妈后果断转头对我说:“不是我说你哦,你怎么可以欺负弟弟呢?”What,都发生了什么。我痛心疾首的斥责爸爸:“有异性没人性。”弟弟躲在妈妈身后对我比了个“耶”。

我转头对姐姐苦笑。爸爸不敢反驳妈妈,是好事。不过他们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反思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杂文随笔 篇10

人死之后

彻底化为灰烬之后

哪里才是真正的归处

无神论者不相信灵魂

不相信天堂

不相信地狱

假如真的有灵魂

那么在我离世以后

那个会跑会跳

会愤怒会大笑的我去了哪里?

是否还有下一世?

是否还有另一层世界?

每一层世界都有一个我吗?

每一个我是同时离去的吗?

层级之间存在永恒不变的循环吗?

永恒又是多久。

是否会有尽头。

终点又在哪里。

人类创造物品

谁又创造人类?

我究竟是什么?

因何而存在?

谁给我思想?

这团不轻不重的思想

最终

我们为什么需要魅力杂文随笔 篇11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里总令我们感到亲切,有共同话题,相处得来的一个人。他的谈吐,整个人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令我们感到舒服和有共鸣。他们也许是你的另一半,好朋友,合作伙伴,等等。可他们身上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魅力。

有一本书《魅力》通过行为科学的研究,精细地剖析“魅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具体表达形式,并对应现实为其找出了各种实践方法和技巧。

作者还为这些方法技巧设计出一系列适用于生活的练习,通过简单的日常练习掌握这些方法技巧,你几乎能立即看到效果——你能感觉到个人吸引力的提升,能感觉到周围人目光的.变化。

可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魅力,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魅力

简单的说,魅力就是吸引人,让别人喜欢你、欣赏你、追随你的个人呈现能力。

有魅力的三种表现形式:让别人喜欢的能力;赢得他人尊重、信任的能力;被他人仰慕,渴望追随的能力。

有魅力已经不再是公众人物的专属,现代社会,已经迈入了个人品牌时代,咱们普通人也需要魅力,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变成更好的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有两个原因:

1、过去社会流动慢,而现在新机会特别多,跳槽概率也高,每次跳槽你都会遇到陌生的新同事、新领导。有魅力的人很快和新同事打成一片,获得领导的认可。职场发展机会更多、阻力更小。

2、过去,我们都以在大公司工作为荣,只要我的公司是世界500强就够了。而现在呢,很多人开始创业、成为自由职业者,特别需要个人魅力。即便不创业,业余做个斜杠青年赚点外快,善于运用个人影响力,也能接到更多活儿、收入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魅力不止是社交能力,还适用人生各类角色和场景:教学、家庭、采访、化解冲突、公众演讲、社会公益。有魅力不等于讨好所有人,只需要在特定场合,获得特定对象的认可和支持。它不是绝对的有或无,而是从做好一个场合,到灵活应对各种场合,由少到多积累的过程。

一个人有魅力的三个信号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判断魅力,不是靠含糊不清的第六感,也不在于对方说什么话,而是捕捉特定的信号。这些信号藏在大量非语言行为当中,主要有三类:专注、力量和温情。

1、展现出专注的行为:和别人互动时,要与对方同在;全身心的关注对方,认真听对方说的话,并作出回应。

2、展现出力量的行为:力量体现了掌握资源、控制资源的能力。我们一般通过社会地位、工作专业能力、衣服的档次、挺拔的身姿,这些外在可见的指标来判断。

3、展现出温情的行为:温情就是对他人表达出善意,愿意帮助别人,有同理心。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建设新农村形势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