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

2024-10-19

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通用10篇)

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 篇1

××××××志社领导:您好!

因本人的追求和新闻理念,与××××秉承的目标发生较激烈冲突、分歧,导致本人和《中国周刊》的内容趋向,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再三权衡,现决定,向单位领导提出离职申请。

根据合同约定,员工离职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在此本人特按照合同约定提出离职申请。如果单位可以容忍我的“失约”行为,并且认为我的离去确实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也希望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批准我的申请。此外,以下几点想法,权作“人之将走”的肺腑。

第一,我认为××××目前的管理团队,缺乏统一的新闻理念,没有成熟的新闻判断程序,甚至缺少明确的新闻理念植入方式。

第二,作为曾被外界一致看好,能够继承南方报系新闻理念衣钵的传媒,中国周刊目前却在目前强大的政治环境压力下,没有找到应该有的智慧。目前管理团队有太多的焦虑和妥协,唯独缺少南方报系在大难临头时的隐忍和躲闪技巧。

第三,所谓“泛财经”的内容要求,除了管理团队外,大多记者根本无法全面理解其内容。傍徨、不安和无所适从,现在是记者们最明显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个口号太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四,编辑手段过于简单、缺少专业编辑精神和专业水平。我曾做过两个实验,我把咱们编辑编好的稿子和我写的底稿发给南风窗、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几位编辑。之后,他们编辑好后回传给我,对比之后我发现,这些编辑有专业的编辑功底、对记者稿子做了非常完美的包装和处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编辑的手段似乎只限于删减内容、组合段落……

第五,编辑们因其天然的领导身份,人为的在编辑稿子过程中,形成了优越心理-----似乎记者的稿子必须按照其思路进行,其思路就是正确的;缺乏对记者写作思想的尊重和写作思路的理解。否则,就重写,重写。尽管很多不错的杂志都是“大编辑、小记者”的思想。但是“大”应该体现在对选题的判断上,而不是如是。

第六,…… 以上,个人看法,许为牢骚是荷。

离职申请,请批准。

此致

敬礼

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 篇2

关键词:《读书》,编辑思想,指导意义

从1995年《读书》杂志更换主编开始, 这份以思想和评论见长的杂志开始走向学术化, 原来既有思想又好看易读的杂志, 渐渐远离普通读者。从1979年到1995年的16年, 是《读书》杂志的光辉岁月, 先后发表了《读书无禁区》、《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百无一用是书生》、《后什么现代, 而且主义》、《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大量在读书界和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读书》杂志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 其成功的方法和编辑思想对我国杂志编辑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以《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陈原和曾担任11年主编的沈昌文的编辑思想为主线, 试着探索此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之道。

“三无”办刊, “兼收并蓄”

新闻出版工作者多是知识分子, 很多是某方面的专家, 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出版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近些年更是提倡“专家型记者编辑”, 看上去与多年来倡导的“杂家”理念相矛盾。1995年前的《读书》杂志, 并不提倡“专家型编辑”, 而是追求编辑的“无为—无我—无能”。[1]37

如何理解“无为—无我—无能”?作家王蒙对此有专门的解释:“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的状态, 即无先入为主, 无偏见, 无过分的派别倾向, 无过分的圈子山头 (有意或无意的) , 无过多的自以为是与过小的鼠目寸光, 无太厉害的排他性, 无过热的趁机提升自己即为个人的名利积累的动机, 才能兼收并蓄来好稿子, 也才能真正团结住各不相同的作者。”[2]

实际上, “三无”编辑思想的出现在当时有点出于无奈。除了主帅陈翰伯、陈原等人学识高之外, 《读书》杂志的5位编辑, 4位是高中生, 另一位也只是上过工农兵大学, 而他们要办的是一份“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仅凭他们自身的学养和专业知识很难做到既有思想又有文化, 不得不虚心求教, 依靠作者。而这种理念, 刚好与杂志的读者定位相契合——“她的读者对象……就是喜欢看书, 不是做学问的普通人。”[3]

当这个“三无”渐渐成为《读书》的办刊思想时, 它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因为所发表的文章不是高深的学术文章, 而是思想文化评论, 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都能读懂, 刊物渐渐成为一个思想启蒙的园地, 成为知识分子爱读的杂志, 发行量达10万份。

正因为“三无”, 才有了“兼收并蓄”。文章涉及面非常广, 作者不问出身, 即使被称为“自由主义刊物”, 却仍然发表新左派代表人物的文章。不过, “兼收并蓄”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必须鼓励新见, 更要发掘新见”, 因为“《读书》不是学术性杂志, 文章可读与否, 是它的生命线”。[4]20

举办《读书》服务日, 和作者“谈情说爱”

1995年以前, 《读书》杂志的主编都非常认同邹韬奋服务读者的思想, 提倡“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主张, 坚持编者和读者、作者地位平等。“我们同读者是平等的, 没权利教训读者‘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1) 因此, 范用和沈昌文等人开始推出“《读书》服务日”活动, “每月至少一次, 租个咖啡馆, 摆上十来张桌子, 请我们的作者、读者随意坐下, 随便喝咖啡聊天。我和几位同事周旋其间, 借机了解信息, 讨教主意……”[4]20但“《读书》服务日”不是为读者服务的, 而是与作者见面交流, 目的是联络感情, 寻找选题。“编辑部的同志在‘服务日’这一天得以同自己的作者有一个晤面、交谈的机会, 并且可以就已出新书交换看法。不少篇书评文章就这样产生出来了。”[1]35沈昌文说, “‘服务日’过后, 够编辑部消化好长一个时候。大家兜情况, 想选题, 深入组稿, 所有这些这时都有了动力。”

重视作者的发掘和培养是《读书》的传统, 也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除了这种服务日的方式外, 编辑部还主动出击, 各显神通, 如冯亦代任副主编时, 将钱钟书、金克木等人拉入《读书》的作者队伍, 还请到了海外著名学者, 如董鼎山、韩素音, 使得读者能及时了解海外的新思潮。像王蒙、朱学勤、陈平原、樊纲、汪晖等也成为它的主力作者, 写了许多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

沈昌文将编辑与作者的这种关系比喻为“谈情说爱”, “办法是同各色各样的作者、读者交流思想感情, 目的是从他们那里汲取知识资源……它帮助我们一些小人物把这么一个刊物坚持下来”, “为读者提供最佳产品”。[1]50“20世纪80年代后, 还是陈原这些老先生, 言传身教, 要我们真正把作家当做‘衣食父母’。可以说, 《读书》之所以办得出色, 受此论之惠多矣!”[5]90

不过, 与作者“谈情说爱”不能只靠取悦, “还要让他们感觉你能读懂他们……做编辑既要注意上面的导向, 还要了解作者, 了解他们的思想”。[5]90“做编辑其实就像做一个家庭主妇, 看起来在家中是个弱者, 实际上却起导向作用, 不能让作者为所欲为, 要相当巧妙、相当有主见, 不能让丈夫有外遇, 也不能让稿子流出去。”[6]比如, 学者金克木在“文化大革命”时饱受批判, 但他是个非常有才华、非常傲气的人。沈昌文去拜见他, 向他约稿。当时他带了几本新书去, 聊天中, 他假装无意地说了一句金克木的诗 (其实是昨晚他才读到背下来的) , 金克木一听非常高兴, 结果聊到最后他要走了, 金克木送他到门口, 手扶在门框上就是不肯松开, 跟他就那样在门口又聊了15分钟。后来金克木给《读书》投稿的时候, 一投就投5篇, 说另外4篇是附上的, 随便怎么处理。

除了重视和作者“谈情说爱”外, 《读书》还重视做好读者服务。比如, 长期在杂志上推荐好书新书, 从1986年起, 又开始为读者代购图书, 免去了读者找书的麻烦。

“积极把关”, “解放编辑”

编辑不管是从事何种新闻出版工作, 其角色首先是“把关人”, 要保证不出政治错误、导向错误、文字错误等。但《读书》不提倡“死把关”, 特别是不能把一篇有好料的文章“把”死掉了, 要尽可能地让它活过来。“把关”有许多种……我们所记得的, 往往只有两条:积极地把关和消极地把关。”[1]277所谓“积极把关”, 就是认真对待作者的文章, 发现文章精彩的部分就与作者多沟通, 提出修改建议, 而不是直接“毙掉”。而消极的把关, 则是为了办刊安全等原因直接弃之不用。

实践中, 要做到“积极把关”并非易事, 一是容易犯错误, 二是容易踩“地雷”。为此, 沈昌文呼吁“解放编辑”。他认为, 编辑既要有社会责任, 做好把关人, 而且“无限制的‘编辑自由’是不存在的”, 但是, 目前一个编辑的首要社会责任应当是解放知识的生产力。“要解放文学生产力, 解放哲学生产力……同样重要的是要解放编辑生产力。也许这还更重要一点, 因为编辑生产力解放了, 才更可能解放其他学术理论的生产力。”[1]65“积极把关”、“解放编辑”的论述非常有新意, 也很有针对性。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当然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但更应该在此基础上, 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解放思想、解放编辑, 创造性地将报刊办得有思想、有价值、可读性强, 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历史上, 无论是《新月》、《小说月报》, 还是邹韬奋创办的《生活》杂志, 无不是打破框框, 敢于突破, 在创新中赢得读者。

文章要短, 要有可读性, 绝对不能说教

一份学术性刊物, 其文章可以不以长短论, 也不讲究可读性, 但作为一份思想性刊物, 可不可以长一点?可不可以深一点?创办和主持《读书》的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陈原说:不行。“《读书》的主张是陈原老总提出的, 我觉得很受教益:要有思想性, 要有启蒙, 可是绝对不能说教, 而是要有可读性。他认为文章要短, 不能超过三千字, 后来我接手后改为不能超过五千字。”[7]

陈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陈原是语言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社会语言学》,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是信息的载体, 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从现代汉语几个用例“模型”出发, 分析语言交际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语言文字如何才能产生良好的效能?当然是通俗、简练、精短、不说教、可读性, 只有这样, 读者才不会反感, 不会产生阅读障碍和疲劳。

陈原特别强调“绝对不能说教”有其原因。一是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 “文化大革命”中说教的文章令人生厌。二是《读书》的定位是一份“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作者以专家学者等知识分子为主, 因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才, 很容易在文中陷入说教境地。陈原提倡的, 其实是一种非说教性的文风, 这对后世此类杂志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后来的《万象》、《书城》等思想文化休闲杂志, 都反对说教和晦涩的文风。

《读书》的编辑们还有一个目标:要把这份思想性刊物办成一份可以躺着读的杂志。这种目标恰好是陈原提出的可读性易读性的体现。“它是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 应当可供他们‘卧读’……总而言之, 思想性和可读性, 应是《读书》杂志始终不渝的目标。”[4]22

对当下杂志编辑工作的意义

《读书》的这些编辑思想在1995年之后并没有很好地继承下去, “学术化”、“看不懂”成为读者对它的主要批评, 连它的前任主编范用也说:“我看不懂现在的《读书》, 早就不看了。”

时隔15年再来重温《读书》曾经的编辑思想, 觉得弥足珍贵。“三无”理念不但没有过时, 反而值得继承和弘扬, 哪怕是办学术性、专业性的刊物, 这种理念也值得借鉴, 只有抛弃流派和学术的偏见, 才能办成一份百家争鸣、质量上乘的杂志。“三无”理念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真的“三无”, 而在于它对作者的重视, 在于它对办好一份杂志的追求, 而这恰恰是许多杂志所缺乏的。

除了重视作者外, 《读书》对读者的重视可以从陈原和沈昌文等人提倡的一些办刊理念中窥见一斑, 比如文章要有思想性但又必须通俗易懂。诚然, 重视作者和读者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光荣传统, 但如何重视却有方法上的不同。特别是在当下, 对读者的重视传统得到了弘扬, 但对作者的重视却不尽如人意。比如, 沈昌文提出的“和作者‘谈情说爱’”的主张, 因为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写手的大量涌现, 渐渐为许多编辑所不重视。特别是在主张加强“编辑策划”的当下, 编辑的主体意识有点过头。尽管也策划出了许多不错的作品, 但“编辑这个行业, 恐怕还是不能把‘为他人作嫁衣’这个观念完全扔掉。编辑的主体意识, 照我看, 不能张扬得过分。这么多年,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主张:一个高明的编辑, 是能够让作者写他最想写的东西, 让译者翻他最想翻的东西——这样出来的东西才会是精品。我们做编辑是干吗呢?就是把这样一些东西组合起来。当然, 并不排除一个编辑在某种程度上对作者的影响, 也不排除在某种程度上的包装。可绝对不是说, 编辑的主体意识要主体到了作者要根据编辑的意图来写。那样我觉得往往出不了精品、出不了好东西”。[8]

参考文献

[1]沈昌文.阁楼人语[M].作家出版社, 2003.

[2]王蒙.有无之间[M]//沈昌文.阁楼人语.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2.

[3]高任飞.范用:给普通人办《读书》[J].南方人物周刊, 2007 (18) .

[4]沈昌文.出于无能[M]//沈昌文.阁楼人语.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

[5]沈昌文.最后的晚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6]李培, 毛一竹.沈昌文:编辑就像“家庭主妇”[N].南方日报, 2008-10-04.

[7]吴怀尧.沈昌文:阅读率下降出版商要负责[EB/OL].大河网, 2009-6-12.

略论《福布斯》杂志的编辑思想 篇3

一高度重视新闻产品质量

《福布斯》杂志高度重视新闻产品的报道质量,这一思想体现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对内容和细节的小心求证和采访后的详尽核实方面。

(一)“小心求证”

为了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上乘,老福布斯(B.C.福布斯)在创刊伊始就为杂志确立了“小心求证,刺中要害”的信条。老福布斯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要对内容和细节小心求证,在写批评报道时,更应该小心求证,以确保证据充分确凿,击中要害。他还要求新闻报道要生动刻画出被报道者的外表和个性特征,通过对报道对象的外表或个性特征的描写,再加上生活小故事描写,让读者看清事实真相。

(二)详尽核实

《福布斯》杂志把详尽的核实工作作为确保新闻产品质量、实现内容为王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此目标,《福布斯》专门设有资料室以备记者、编辑核实信息,资料室保存着历年来《福布斯》的出版物,此外还提供网络数据服务。资料室负责人强调,这些都是为了给编辑部门提供更加精确的材料和数据,是为“核实”工作服务的。

详尽的核实工作还体现在编辑部的工作流程中。在编辑部,“核实”成为编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核实工作之细致在福布斯的各类排行榜上表现尤甚。《福布斯》编辑部的负责人说,他们用尽可能有效的办法搜集上榜人物的信息,除了比较容易获得的股票信息之外,还有房地产、投资额度、海外资产等各方面信息,并不断关注他们(报道人物)财富的变化。为了保证准确,一位记者的稿子要经过多个程序才可以发表,每个审稿人都会对其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因此,《福布斯》的记者不是守在你(富豪)的家门口,而是在暗中跟踪你,跟踪着你的财富变化,不断核实着你的财富,为每年新的财富榜单发布提供支持。

《福布斯》杂志的副总编辑Stwmart Pinkerton认为《福布斯》的特点,除了“风格稳定”“前瞻性”、有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短小精悍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有很多真实有效的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经过“核实再核实”的。《福布斯》的亚洲版副主编在谈到中国富豪榜时,再次重申核实工作的重要,并说《福布斯》的亚洲版和《福布斯》总部在核实工作上都是一样的。在《福布斯》,核实是一种工作方式和习惯。

恰恰是因为对核实这个编辑环节的重视,使得《福布斯》产品以内容为王、高度重视新闻产品质量的编辑取向得到保证,也成为其产品品质的保证。

二财富和市场至上的价值取向

美国财经杂志从内容到延伸产品——排行榜或论坛,都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财富和市场而展开。《福布斯》自然也毫不例外,并视其为至高追求。《福布斯》杂志创始人一开始就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关注财富才会吸引读者。因此,《福布斯》鼓励追求个人创业、个人利润的财富主张,倡导开拓、冒险、进取的创业精神。在《福布斯》杂志创刊词上,B.C.福布斯写道:“商业的目的是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认为:做成一个出色的产品只是做成一半,而开拓市场是更为关键的另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富排行榜与各种论坛活动是最能体现《福布斯》财富与市场价值取向的。

财富排行榜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的文化观念和财富观念密切相关,自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经济高度发达。经营企业商业而成功的人士在这个崇尚财富的社会和文化里成为焦点人物。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不时发生使得经济活动充满巨大风险,而变化本身使得人们对财富持有者的排行与变化充满期待。基于这样的定位与考虑,在《财富》杂志推出“美国工业企业500强”27年之后的1982年,《福布斯》编制“美国400富豪排行榜”。而至今,《福布斯》已经衍生出“全球富豪排行榜”“全球名人榜”等众多排行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中国。《福布斯》杂志也开始关注中国,并发现“其读者对中国以及中国的经济和那些在中国的成功人士特别感兴趣”,《福布斯》第三代掌门人史蒂夫·福布斯认为,富豪榜“也只是一种服务产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和发展的情况,进而了解在中国掌握财富、创造财富的究竟是哪些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完成的。基于此考量,1999年《福布斯》全球版推出了“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此后又不断编辑开发出有关中国内地的“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等排名产品,使其成为《福布斯》杂志财富观的一张注释。

例如,2003年的上海《福布斯》论坛最能体现其财富和市场价值观。此次论坛将开幕式选择在热气球上举行,利用《福布斯》的招牌标志——热气球,充分展示了福布斯品牌与市场价值观。开幕式上,包括史蒂夫·福布斯在内的嘉宾在浦东陆家嘴中央绿地上乘蓝绿相间的热气球冉冉升空,在空中宣布论坛开幕。此次与会的嘉宾有福布斯集团主席温伯格、德国宝马公司董事长赫穆特·庞克,UpS国际总裁大卫·艾博尼、香港汇丰银行总裁戴维·爱尔顿等。中国企业家代表中有10余位曾经上过福布斯的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世茂集团许荣茂、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复星高科郭广昌以及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搜狐总裁张朝阳、“小灵通之父”吴鹰、上海集团总裁胡茂元、远大空调总裁张跃以及徐明、陶新康、黄巧灵、杨澜等。《福布斯》论坛排出了如此强大的阵容,吸引了众多耀眼的商界名人,显然不仅仅在于活动本身,而是对其财富和市场价值观的极大张扬与最好诠释。

此外,《福布斯》通过设立论坛和大量关于论坛的各种报道,进而集中全球富豪的注意力,引发当地政府对论坛的关注,政府和资本的注意力得以凝聚在一起,形成合谋。例如,2002年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年会”(简称“福布斯论坛”)选择在香港举行,2003年在上海举办,2004年的论坛又选择了香港。《福布斯》连续3年选择对有“世界工厂”、潜力最大的市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持久的中国的关注,其本质是对世界新的财富诞生地中国的关注、是对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庞大市场的关注,《福布斯》通过论坛将财富与财富创造者、财富所有者等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不断制造出排行热点。诚然,这种符合资本逻辑与经济规律的关注本身毋庸置疑,然而其作法却是其市场与财富价值观的最好说明。

三“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

1917年,在老福布斯(B.C.福布斯)创办《福布斯》之前,“商业报道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而已,媒体很少会注意数字背后的人物”。因此,老福布斯尝试真正去创办一份报道人物的杂志。在《福布斯》创刊以后,老福布斯为他确立的宗旨是:“为商业加入人性的东西。”此后,《福布斯》以人物报道为主、对财富人物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精神进行深入发掘和独到的财经市场分析的原则也得以确立。

1964年,《福布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接任后,利用自身的人性魅力,将对人物的关注推向一个极致。马尔康姆要求编辑记者“着重于描写企业精英的思维方式”,不断倡导“开拓、进取、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此外,马尔康姆·福布斯还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编辑思想体现在对人物的关注和报道上。例如,《福布斯》排行榜上尽显个人的实力,《福布斯》论坛上彰显个人的魅力,《福布斯》杂志的定位和内容更针对商业人士。

《福布斯》杂志“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就是《福布斯》杂志一直认为财富创造的过程是人努力的过程,把这个过程提示给读者,让他们感觉到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有多大的潜力。让人们看到他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机会,他们也可以变成很富有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可以变得有价值,这个价值是多方面意义的价值,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给人很多的机会。概言之,就是人人都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与机会把握成为财富拥有者(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表现出对个人价值、个人创造、个人努力的张扬与肯定,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市场价值的一种弘扬,更多体现出对人的认可与尊重,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视个人价值与创造的最直观的“以人为本”,更是《福布斯》杂志的一大亮点。

对此,《福布斯》第三代掌门人斯蒂夫·福布斯说:“我们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向人们讲述公司本身的成败故事,讲公司背后那些实干家的创业历程。我们将重点放在了企业发展,尤其是放在人的身上。争取让读者看到企业家的特质,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们的杂志引人入胜的地方。他还说:“我们的文章充满了统计数字,但它们总是聚焦于人。”例如,杂志的“封面故事”中很多文章以人物的经济活动为主,“公司、人物、观点”和“创业者”栏目包含了人物专访、创业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即使是一个对枯燥的财经新闻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每年在固定时间里出版的《福布斯》排行榜所吸引——它会告诉你: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迈克尔·戴尔是第一阔少、欧洲首富是个女人等等。

四借助活动推广提升影响力

在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福布斯》大胆通过“标新立异”、创造焦点活动的手法来推广提升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创造出被关注的焦点,进而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福布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先后策划并身体力行地执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提升《福布斯》的知名度,有时甚至动用传统或非传统的一切工具来进行市场推广。例如,马尔康姆·福布斯深信宣传口号词不惊人死不休的道理。1965年,他把福布斯的宣传口号定为“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从1966年起,《福布斯》杂志的广告中就大肆宣扬自己是“资本家的工具”。这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可谓大胆、骇俗的自我定位,但是,这种定位为《福布斯》杂志带来了很大成功。

1973年,马尔康姆·福布斯开始了新的活动宣传战,他定做了一个耗资13万美元的热气球,并且在上面写着广告语“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在他亲自乘热气球横跨美国成功后,遂将目光转向了全世界。他曾先后率领热气球队出访过中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热气球上用中文写着“福布斯向中美友好关系致敬”;在巴基斯坦,热气球被制成了巴基斯坦的自由纪念碑的模样;在泰国,热气球被吹成了大象的样子。马尔康姆通过策划实施热气球系列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塑造福布斯的国际形象。让“福布斯”名声大振,大大吸引观众眼球,也提高了影响力,成为借助活动推广品牌和影响力的知名事件。2003年的上海《福布斯》论坛,史蒂夫·福布斯在浦东陆家嘴中央绿地上乘蓝绿相间的热气球冉冉升空,并在升空的《福布斯》热气球上宣布论坛开幕,重拾30年前他父亲惯用的“手段”,当时所造成的轰动与惊叹让上海的市民与与会者大饱眼福,当然这是后话。

此后,马尔康姆又通过“制造”骑摩托车、收藏玩具士兵等活动,使《福布斯》杂志不断扬名。马尔康姆死后,他的儿子史蒂夫·福布斯又继承了其父通过活动推广提升品牌与影响力的衣钵。到1995年的时候,《福布斯》成为美国广告量最大的杂志,这其中,活动推广功不可没。而2002~2004年连续三年在中国香港、上海、香港举办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年会”活动,在第三代掌门史蒂夫-福布斯的策划下,更是大赚眼球,为福布斯深耕中国积聚了人气与注意力。

杂志社编辑辞职报告 篇4

第三,所谓“泛财经”的内容要求,除了管理团队外,大多记者根本无法全面理解其内容。傍徨、不安和无所适从,现在是记者们最明显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个口号太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四,编辑手段过于简单、缺少专业编辑精神和专业水平。我曾做过两个实验,我把咱们编辑编好的稿子和我写的底稿发给南风窗、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几位编辑。之后,他们编辑好后回传给我,对比之后我发现,这些编辑有专业的编辑功底、对记者稿子做了非常完美的包装和处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编辑的手段似乎只限于删减内容、组合段落……

第五,编辑们因其天然的领导身份,人为的在编辑稿子过程中,形成了优越心理-----似乎记者的稿子必须按照其思路进行,其思路就是正确的;缺乏对记者写作思想的尊重和写作思路的理解。否则,就重写,重写。尽管很多不错的杂志都是“大编辑、小记者”的思想。但是“大”应该体现在对选题的判断上,而不是如是。

第六 , …… 以上,个人看法,许为牢骚是荷。

辞职申请,请批准。

此致

编辑报纸、杂志的程序 篇5

第一步:动员投稿

时刻记得鼓励身边师生进行投稿,同时要不断修练自身文笔功底,力争每期均能有文章发表。

第二步:选稿

稿件来源于社团、编辑部团队内部人员和整个学校师生。每一期报纸由社团、编辑部团队成员共同选出,稿件优先选登内容积极,文笔优雅的稿子!过于低沉,粗俗的文章不登!内容体裁不限。根据每一期主题,选择文章要尽量紧扣主题,第一版内容应能突显主题特征。

第三步:打字

选定了的稿件由社团、编辑部团队成员确认后,手稿文章可以交由商务中心文员打字。

第四步:审稿

对于每一份来稿,都是笔者的心血,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认真进行修改,记住一点,每一个成员都有足够的权力修改每一篇文章,但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第五步:分版

将选出的稿件按照每个版面的内容题材分于固定版面,每个版面的文字不超过2500字。

第六步:画版

根据每个版面的文章好坏主题在每个版面上分1,2,3,4个位置后,配上好,较好,中等,良的文章并插上图片!画好版后,字数在2000——2500字之间。并有各个社团、编辑部团队成员确定后上交于执行编辑。

第七步:编辑

由执行编辑与美工进行编辑!并打下样版,将每个版面交于社团、编辑部团队成员校对,每个版面至少校对两次,再由执行编辑校对、休正。同时将上传好的图片配与样版上,再次打印小样,校对。后呈责任编辑及总编辑审阅,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之后交由美工传给印刷厂。

第八步:终版校对

发给印刷厂后,对方会打印一份同比大小的样报给我们,我们进行审核,OK后进行印刷

第九步:印刷

杂志编辑个人工作 篇6

对于编辑部来说,这样的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此,20__年是我们创新的一年,也是我们不断探索路子、纠正偏差、汲取教训、积累经验的一年。一年来的艰辛工作使杂志质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时,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及时总结,以利于杂志将来的发展。

20__年《化石》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4期杂志的改版编辑进行的。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工程进行一下回顾。

新年伊始,我们就推出了第一期——“纪念杨钟健院士逝世30周年专辑”。专辑的出版是在这一年,而工作早在上一年10月份就开始了。郭建崴几次与杨老的儿媳任褒薏女士坦诚相谈,才得以从她那里收集到大量珍贵的杨老照片(从青年时代直到逝世前),这些照片不仅保证了专辑的基本框架,而且为古脊椎所保存了一份珍贵的档案资料(正是因为原来古脊椎所缺乏如此丰富全面的图片资料,郭建崴才去与任褒薏女士联系的);同时,郭建崴在所内退休老科研工作者广泛联系沟通,组织到了一批纪念性文章,这才保证了本期纪念专辑的稿源。在此基础上,徐晓平对大多数图片进行了精心的修版,并对整期刊物进行了艺术设计,最终得以将此纪念专辑奉献于杨老逝世3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

紧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第2期的编辑工作中。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可用稿源稀缺的问题,尤其是图片资源极度匮乏。我们与所内许多科研人员、课题组联系,希望得到支持以解燃眉之急。最终我们得到了董枝明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一方面主动写了文章、提供图片,介绍云南禄丰恐龙谷;同时还联系好了《化石》编辑部赴云南禄丰进行采访的事宜。春节刚过,郭建崴即赴禄丰进行采访。这使得我们有了第2期的主打内容和刊物基干。

在与基金会确定合作事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杂志改编后编辑部的工作量会激增,必须“招兵买马”。在编辑第2期的同时,我们通过研究所开始了招聘工作,最终招聘到曹红艳,增强了编辑部的力量。

编辑部马上就给曹红艳安排了一项“急活”——为了推动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合作而办理《化石》杂志的广告经营许可证。在郭建崴的帮助和参与下,经过一番努力,许可证办下来了,而且办的是整个古脊椎所的广告经营许可证。

同时我们又开始了第3期的组稿编辑工作。因基金会方面的需求变化——从准备出“诸城专刊”到出“辽西专刊”,编辑部迎接了最为严峻的挑战。我们最初专门去了诸城进行采访,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了稿件,而且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的编辑工作,但是不得不推倒重来,又转赴辽西采访、组稿。“加班加点”已经无法形容我们当时的工作状态,也许只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好在,最终我们终于把第3期搞出来了。

最后的第4期也不轻松。我们既要作出新主题、新内容,还要照顾到因上一期改变内容而引起的稿件选用问题。好在,编辑部的“三个代表”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最终把这改版后第一年的4期杂志奉献到了读者面前。

一个年头过去了,《化石》编辑部付出了心血、智慧和汗水,取得的成绩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调整、改进,《化石》杂志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和考虑到的对策做一番“抛砖引玉”:

一、刊物质量:

改版后的杂志在整体内容风格和图文表现力方面的焕然一新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和提高:

1、栏目:

由于改版之初我们以美国《国家地理》为参照模版做尝试,取消了过去刊物中的栏目设置。根据这几期的出版效果来看,部分编委和古脊椎所主管所领导认为栏目设置和精心安排还是必要的,因此我们打算从第一期开始重新精心设计栏目编排。

2、文章:

改版之初我们面临可用稿源稀缺的困境。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约稿等手段),目前在稿源量上已经有所缓解。但是目前主要问题是:(1)高质量稿件不多;(2)涉猎面偏窄;(3)文章总体篇幅过长;(4)缺乏生动活泼的题材。针对这样的状况编辑部已经着手进行如下改进:(1)一方面加大约稿力度,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开发更广泛的作者资源,以增加高质量稿件的来源;另一方面对现有稿源精心筛选,对质量略差的稿件尽可能地与作者沟通修改,以提高整体稿源质量;(2)在栏目设计和稿件采编时要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和覆盖面;(3)选用文章时除主打文章外要尽可能地选用短小精悍的文章。这方面我们会尽可能地与作者进行沟通以使其了解我们的需求;在古脊椎所内部,我们已经与所领导沟通并达成共识,研究所将在科普文章奖励政策方面作出调整(取消过去科普文章3000字以上才给予奖励的政策);(4)结合栏目设计,创作并采编在题材上尽可能多样化的内容。我们已经与古动物馆约定,每期在“走进博物馆”栏目中用通俗活泼的语言配以精致的图片介绍一件馆藏珍品,而且我们将逐步把这个内容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的其他博物馆;我们还将开辟“读者知音(过去的编读往来)”、“小词典”、“启蒙之窗”、“会员活动”等栏目(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想从基金会、编委会及一切关心《化石》发展的人士中集思广益)。

3、图片:

改版后图片方面的总体提升也是毋庸置疑的,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1)部分图片质量不高;(2)文图搭配存在一定的不协调。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将一方面在图片选用时提高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不断提高自身图片采集处理水平的前提下为一些文章做补足工作;针对第二个问题,首先在编辑部内部文编与美编之间将加强交流、沟通和配合,同时也要求美编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

二、发行

20__年《化石》杂志发行量每期只有余本[印制数量3000至3500本,各期因需求不同(如纪念杨老专辑和辽西专辑有会议散发等)而有差异],比改版之前还有所下降。这种状况是非常严峻的。纠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20__年杂志的定价是确定上报有关部门的,当时我们还没有与基金会签约,原只打算在很拮据的研究所资金支持力度下做一点“小打小闹”的改变,同时把价格提到6.8元(原来是4.8元)。一部分老读者可能因为无法预知到我们20__年的杂志改得这么好,以为多付这两块钱不值,因此邮发渠道订阅数就有所下降。

2、由于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前一年上报的本年定价是不能更改的,因此改版后的杂志只能以6.8元/本的价格出售,而这样是大大亏本的,所以这一年来编辑部也就没有积极性去增加发行量,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办好刊物、提高质量上。

针对如此状况,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从现在开始为下一年度以至于将来扩大刊物发行量作积极的努力。

1、传统的邮发方面,因为今年改版后的刊物已经与读者见面,根据我们的一些信息反馈我们的改版还是很受读者认可的,因此可以预计明年邮发量不会继续下降反而会比今年有所提升。

2、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扩大改版后《化石》杂志的宣传力度,同时把自办发行渠道开辟出来,这样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发行量。为此我们以有如下打算:

(1)争取赢得研究所同意在古动物馆开辟一个诸如“科普书屋”之类的销售窗口,把古动物馆每年十几万观众中的一部分吸引为我们的读者(这项努力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和古动物馆的小卖部合作,请他们代销);

(2)利用好基金会和研究所的网站,办好《化石》网页,尝试网上销售;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与其他的网站(例如中科院网络中心的“科学博览”网站)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3)恢复“《化石》会员”组织,定期举办会员活动,这是扩大杂志影响,开发潜在读者群的一个良好平台;

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 篇7

一、杂志“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概述

内容为王, 是新时期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 其传达的核心观点是, 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 而非传播媒介, 即整个传媒经营战略的成功来自于内容建设上的成功[2]。“内容为王”虽然是随着互联网网站建设根生出来的名词, 但这种理念在传统媒体始终流行, 并且也最有市场。就目前来看, 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依然认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 即媒体是“内容提供商”。

在互联网强烈冲击和新媒体的挤压、传统期刊媒体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杂志, 在内容选择和栏目设置上, 坚持以受众为本位, “内容至上”、“内容为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杂志在传播过程中, 有着对读者的思想意识、生活观念等产生积极影响的传播目标。我们翻阅那些经营相当成功的杂志, 无不以“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即重视杂志内容的选择, 才能为杂志繁荣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回顾三十年来, 《读者》编辑们也一直本着“内容为王”的理念, 不断的对内容和栏目进行调整和变化, 很好地把握了内容与受众需要之间“度”的问题, 对其阐述如下。

二、《读者》“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正像《读者》的刊标“小蜜蜂”一样, 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 《读者》的编辑和策划人员辛勤耕耘, 不断地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笔者从栏目和内容两方面, 对其“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进行阐述。

(1) 栏目编辑

栏目, 一直被称为是杂志的骨架。栏目的设置鲜明地印上了杂志风格、特色和定位, 一方面, 栏目的编排反映着杂志内容的生产。无论是《读者》 (校园专供) 、《读者》 (乡土人文版) , 还是《读者》 (维文版) 、《读者》 (海外版) ……《读者》这一庞大家族的栏目设置可谓是提纲挚领, 它以一种“合并同类项”等形式, 即将同一内容类型的文章编排结合在一起, 编排出文苑、人物、人生、生活、文明等具有特色的栏目, 从形式上对杂志的内容结构进行规范。并且《读者》杂志现在核心栏目设计都是在以受众为主体的基础上, 以刊登内容特点为参照进行取名设计。例如《读者》刊登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等内容的栏目设计为“文苑”;而关于人物、名人轶事类的作品栏目取名为“人物”, “家园”栏目主要内容则是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 《读者》的栏目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随心所欲的, 而是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和内容的更新, 不断地进行调整, 包括新设或取消一些栏目。例如, 创刊初期, 《读者》栏目设置的变化十分明显, 从1981年的20个栏目到1985年的50个, 随着内容的多样化, 《读者》编辑在长期摸索中, 进一步明晰深化不断产生新的栏目策划和设置, 诸如文史知识、天南地北等新设栏目不断涌现, 而文苑、社会之窗、人物、青年一代等多个个栏目被有意识地延续下来, 成为该杂志的核心栏目。可以看出, 读者的栏目设置较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更重要的是增加或减少栏目迎合受众阅读内容需要和口味, 体现着“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2) 内容编辑

一本杂志内容生产, 涵盖了文章选摘、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 涉及了传播者对备选文章进行选择、加工和发布的一系列流程, 《读者》也不例外。读者在坚持真善美宗旨的指导下, 对内容进行精心和细致的编辑, 将“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深深扎根在内容选择和刊登上, 现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更好地满足了读者对爱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创刊到现在, 《读者》在坚持自己内容宗旨的前提下, 也不断调整自身, 但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如80年代, 《读者》内容是以介绍中外的优秀文化知识为主;而1983年, 《读者》就明确把刊物定位于“知识性文摘刊物”, 以打造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的内容为己任;在1991年, 读者又将杂志内容定位于“综合性文摘”, 2000年后至今, 《读者》的内容加大了心灵抚慰类文章的比重, 力图打造“心灵性读本”, 也就是读者倡导的“一段文字、一份情感、一种默契, 便使读者和编者会心, 使得我们无比地亲密起来”……不仅如此, 在具体的栏目下的内容选择和刊登, 《读者》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如核心栏目“文苑”就涵盖了歌、散文、杂文、小说、记叙文等各种体裁, 介绍各种类型的知识。

三、结语

《读者》作为文摘杂志的一个神话,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 而是有着可遵循的经验和规律。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受众为本, 坚持“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办刊至今, 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内容选择, 《读者》都较好地呈现了杂志“内容为王”编辑理念的要求, 展示了中国文摘杂志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师永刚.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张景岩.新媒体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品牌期刊的永续发展之路[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11) :76-77.

杂志编辑专业求职简历 篇8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5岁(1986年1月11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8********(手机)

E-mail:zhuXX@XXXX.com

最近工作 [ 2年]

公 司:XX广告创意有限公司

行 业:广告

职 位:杂志编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新闻学

学 校:暨南大学

自我评价

文学功底好,文笔风格多样化,擅长散文、评论等。具有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积累丰富文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的行业人脉,能够帮助杂志社拓展广告客户,联系供应商等。工作态度认真,积极性高,处事细致有条理,乐于奉献和分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广告

目标地点: 北京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杂志编辑

工作经验

20XX/8―至今:XX广告创意有限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广告

编辑部 杂志编辑

1、负责内容的采编、审核、校对工作;

2、曾担任***杂志主编辑,在短短数月中,杂志销售量增加***%;

3、负责人物专访的前期约稿、访问和后期编辑、排版等;

4、负责管理杂志社的内容数据库,将文章进行分门别类,方便日后的查找;

5、负责参与杂志的推广和策划,为杂志的推广撰写宣传文案等。

20XX/7―20XX /7: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编辑部 杂志编辑

1、负责***杂志的选题策划和内容采编工作;

2、负责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出版进度;

3、负责控制出版流程,监督供应商的出版进度和质量;

4、负责不定期策划活动,活跃读者,提升杂志销量;

5、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开发新客户。

教育经历

20XX /9--20XX /7 暨南大学 新闻学 本科

证 书

20XX/12 大学英语六级

20XX/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相关阅读:

虽精心创作出了心仪的个人简历,但求职者还是需要对简历进行一番校对,才可进行实质性的投递工作。

即便在求职者的眼中,他们书写出来的个人简历极为出色,事实上,在经过正式的投递后,很多求职者书写出来的简历却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缺憾,这也使原本信心满满的求职者陡然间生出许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也将影响到求职者能否顺利获得心仪的工作岗位。

塑造完美型简历,需反复对比斟酌

能够令求职者感到满意的简历,不仅需要在求职过程中对简历进行统筹性内容的填写梳理,同时在简历运用时,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比对工作。要知道,不同的简历在运用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运用效果,若求职者并未对其他人书写的简历进行过观察,那么他们即便在书写时使其显现的更加出色,如此也难以赢得招聘方的喜爱。

投其所好

写作学杂志编辑技巧 篇9

一、分栏的操作

杂志中的页面通常都是分两栏来排版的,对于这种版面,用Word的分栏功能就能轻易地实现。

分栏的基本操作(先确定分栏范围)

①执行“格式→分栏”命令,打开“分栏”对话框。②在“预设”下面选中“两栏”选项。③调整好“栏宽”或栏“间距”(由于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故只需要调整一项就行了);如果需要在栏间添加分隔线,请选中“分隔线”选项。④确定返回,文章即按两栏显示出来。

二、将表格和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和图片,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因此,将表格和图片插入到文档中,并进行准确的定位,也是我们编辑、排版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将表格插入到文档中

1.用菜单命令插入表格。将光标定在需要插入表格的行首处,执行“表格→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根据表格的需要,设置好行、列数目后,确定返回,一个规范的表格便即刻插入到文档中。

2.用快捷按钮插入表格。将光标定在需要插入表格的行首处,然后按“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在随后出现的下拉列表中拖拉至需要的行、列数目后,松开鼠标,一个规范的表格即被快速插入到光标处。

提示:如果表格是通栏显示的,在进行分栏操作前,在表格将要插入的位置预留一个空行(或者先将表格直接插入到文档中),然后再对表格的前、后文本单独进行分栏操作。

(二)将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1.将图片衬在文字下面。为了活跃版面,通常在文章的标题(或正文)下面衬一张图片,并将图片制作成很浅的水印图片效果。

①先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图片处理、保存好(如t1.jpg等)。

②在文档中,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③定位到t1.jpg图片所在的文件夹中,并选中该图片,然后单击“插入”按钮,将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④选中插入的图片,执行“格式→图片”命令,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⑤切换到“版式”标签中,选中“衬于文字下方”选项,再切换到“图片”标签中,按“颜色”右边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水印”选项(在Word中为“冲蚀”选项),确定返回。

⑥调整好图片的大小,并将图片移到相应的文字下即可。

⑦制作水印效果,在Word中可以直接在“格式→背景→水印”选项中选择图片来制作水印效果。

提示:在定位图片位置时,选中图片,按住Ctrl键,用方向键移动,即可对图片进行微量移动操作,进而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2.将图形插入到文档中。编辑专业的杂志,常常要在文章中插入一些图形,我通常用图形处理软件(简单的图形就用“画笔”绘制)先将图形画好,然后再插入到文档中。

①在文档中,仿照上面的操作,将图形插入到文档中。

②选中插入的图形,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③切换到“版式”标签中,单击“高级”按钮,打开“高级版式”对话框,在“环绕方式”下面选中“四周型”,并设置好“距正文”的四周距离(我通常设置为0.5cm)。

④两次按“确定”按钮返回,再将图形移到相应的文档处。

三、编辑页眉和页脚

(一)编辑页眉

我仿照某些公开发行杂志的做法,将栏目名称和文章标题自动提取到页眉处,效果非常好。

1.设置样式,做好准备

①将光标定在文章的标题行任意位置,然后按“格式”工具栏上“样式”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标题1”选项,为文章标题设置好样式。

②将光标定在正文中的栏目名称行任意位置,将它设置为“标题3”样式。提示:如果不想在正文中显示出栏目名称,可以将正文中栏目名称的文本颜色设置为“白色”。

2.将栏目名称和文章标题提取到页眉上

①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激活“页眉和页脚”编辑区,并展开“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②在页眉区,执行“插入→域”命令,打开“域”对话框,在“类别”下面选中“链接和引用”选项,在“域名”下面选中“StyleRef”选项。

③单击“选项”按钮,打开“域选项”对话框,切换到“样式”标签下,选中“名称”下面的“标题3”选项,然后按“添加到域”按钮,再按“确定”按钮返回“域”对话框。

④按“确定”按钮返回,栏目名称即被提取到页眉处。

⑤右击中文输入法状态条上的小键盘按钮,在随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标点符号”选项,打开“标点符号”软键盘,将“间隔号(·)”插入到页眉区中。⑥仿照上面③至⑤步的操作,将“标题1”域插入“间隔号”后面的页眉区中,实现文章标题提取到页眉中。

⑦按“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退出“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提示:建议在编辑时,每一篇文章都从新一页开始(原文章结尾处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一些短小的文章、信息、照片等进行补白),这样文章一开始,该页的页眉上就显示出该文章的标题。

(二)编辑页脚

我习惯将杂志的名称、页码、期数等内容放在页脚处,由于这些内容可以直接输入,编辑起来就方便多了。

①在“页眉”处双击鼠标,再次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

②按“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切换到“页脚”编辑区(或者直接在页脚区双击,快速进入页脚编辑区)。

③将杂志名称(如“建设工程监督简讯”)输入到页脚区中;按“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插入页码”按钮,将页码插入到页脚区中;将杂志的期数等(如“2003年2期(总第116期)”文本插入到页脚区中。

④调整好上述文本及页码的显示位置,退出“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

提示:在页眉和页脚区不仅可以输入文本、域等内容,而且可以将图片(徽标等)插入到其中,让它显示在每一页上。

四、复杂版面的编辑对于较为复杂的版面,我通常用文本框来编辑排版。

(一)用文本框组成复杂的页面

对于由多个短稿件(如“信息”和“照片”等)组成的页面,可以插入多个文本框,然后根据稿件的内容量,调整好文本框的大小,再将每一篇稿件内容分别输入到一个文本框中(或者预留好照片的位置),最后将文本框设置为“四周型”版式,并进行移动定位,即可完成一些复杂页面的编排工作。

提示:如果不需要文本框的边框,可以仿照上述的操作,将边框设置为“无颜色线条”即可。如果需要文本框的边框,还可以在“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的“颜色和线条”标签中,更改“线条”的“虚实”,再调整好“线型”和“粗细”以更改边框的样式,达到活跃版面的目的。

(二)用文本框实现文本的跳转

编辑杂志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文章占了几个整页面后,余下的内容只占一个页面的一小部分(如1/4版面),如果让余下的部分接着原文从新一页开始,而让一篇新文章从其下面开始,显然会影响版面的观感质量。处理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将余下的部分剪切、粘贴到其它文章后面的空白处。而此时,如果在定稿前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则操作起来不仅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现版面混乱。我对付这种情况的做法是,用文本框的链接来实现文章的跳转。

例如,某篇稿件估计要占16页和17页两个页面,外加18页的1/4页面,现在我准备将这1/4的页面跳转到9页下面的空白处,具体的编辑过程如下:

①执行“插入→文本框→横排”命令,在16页和17页各插入一个文本框,并将文本框的边框线设置为“无颜色线条”格式,同时调整文本框,使之与页面大小一致。

②在9页下面的空白处再插入一个文本框,同样去掉边框,并调整好文本框的大小。

③选中16页的文本框,右击鼠标,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创建文本框链接”选项(此时鼠标变成茶杯状);再将鼠标移至17页的文本框中(此时鼠标成茶杯倾倒状),单击一下鼠标。

④仿照上面的操作,将17页的文本框与9页下面的文本框链接起来。

⑤然后从第一个文本框开始输入文章的内容,当第一个、第二个文本框容纳不下时,输入的文字会自动流到第二个、第三个文本框中(此时如果要修改文章,则是非常方便的)。

⑥文章定稿好,在17页的文本框右下角外面(在前面调整文本框的大小时,预留好该位置)再插入一个小文本框,输入“(下转第9页)”字样,在9页文本框的左上角外面也插入一个文本框,输入“(上接第17页)”字样,并除去边框。

提示:文本框内的文本是不支持分栏的,如果想让这样的文章也分两栏显示出来,可以在1页中插入两个或三个(其中一个用于输入标题)文本框,并依次将它们链接起来,实现“人工”强制分栏的目的。

杂志编辑的离职报告 篇10

为了更好地促进唐山市医学工程学学科发展, 并为唐山市医学工程学从业人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广泛交流、发表专业论文、加强技术协作和规范行业发展的学术平台, 在唐山市各级医院的支持与配合下,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唐山编辑部于当天正式成立。

本次大会由唐山市工人医院医工部主任徐文清主持, 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唐山市康复医院院长邓晓蕴、唐山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刘瑞杰等到会致词, 国家卫计委标委会秘书长洪宓、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唐山市卫生局副局长陈秉云、《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副主编孙晨、唐山市工人医院物流部主任张兵等领导莅临大会并讲话, 唐山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设备科科长或相关人员60余人出席了大会。

孙晨副主编与张兵主任共同为《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唐山编辑部揭牌

在唐山工人医院设备科科长徐文清主持下,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副主编孙晨与唐山编辑部主任张兵共同为编辑部揭牌, 孙晨副主编对《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的发展历程做了生动的介绍, 并就唐山编辑部所承担的责任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在现今医学工程学快速发展的今天, 唐山市成立市级编辑部的举措定会为唐山市的医学工程学发展带来一股全新的力量, 为“提升医工水平, 加强行业交流, 增进同道友谊, 有效保障装备”注入增强剂。张兵主任也表示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定会不遗余力地配合总社工作, 为唐山编辑部做好服务与领导工作, 并与质控中心同仁共同努力, 开启唐山市医学工程学发展的新局面, 为唐山医工服好务。会后由孙晨副主编与张兵主任为编辑部成员颁发聘书, 并与部分成员探讨了编辑部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

在学术演讲环节, 针对“数据分析在质控中的应用”这一话题,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孙晨副主编展开了分析, 并对杂志社在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实践和成果进行了介绍。杂志社编辑部资深编辑武妙兰也与大家分享了“美国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体系概况”, 深受听众欢迎。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学习气氛浓郁, 不少唐山医工表示今后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 充分利用好杂志社提供的平台, 充实和武装自己, 与《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总社一道为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完)

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精确放疗技术论坛成功召开

2013年9月14日,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正式批准的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 (北京) 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临床专家及放疗设备专家就射波刀、旋转容积调强、适形调强、图像引导、立体定向等放疗新技术成果及治疗经验专题做了精彩报告。会议由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主任康静波教授主持开幕, 开幕式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首日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申文江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等专家主持, 中国航空医学工程创始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俞梦孙院士首先就人类健康工程专题做了精彩报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休斯敦癌症中心张玉蛟教授就肺癌的精确放疗做了详细汇报;北京佑安医院肿瘤肝胆微创介入中心主任郑加生教授就影像引导肿瘤微创消融治疗进展做了精彩汇报。此外, 还有众多专家就射波刀、旋转容积调强、立体定向等30余个专题做了精彩报告, 为与会者创办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以及首届精确放疗技术论坛的召开, 为我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肿瘤治疗将朝着精确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我们相信, 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将会得到更全面、更有力的保障。

广州塔加入全球地标亮灯接力, 点亮粉红灯光宣传乳腺癌防治

2013年10月9日晚, 中国最负盛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广州塔被6000多套LED照明设备妆点成绚丽的粉红色, 宣告着由飞利浦及其全球商业伙伴们为宣传乳腺癌防治而共同发起的全球地标亮灯接力活动在中国内地的成功传递以及这一全球活动高潮的到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乳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然而,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未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经研究证实, 通过应用早期乳腺检查早诊断、早发现潜在病情, 可极大地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风险。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 在飞利浦的组织下, 全球100座知名地标和建筑将于10月1日~31日接力亮起象征着乳腺癌防治的粉红色LED灯光, 以提升人们对乳腺癌早期检测的重视。

广州塔亮灯

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灯光接力率先于10月1日在墨西哥和巴西进行, 截至8日, 俄罗斯、日本、荷兰、德国、奥地利、波兰、塞尔维亚、美国等国家的数十座城市地标相继被点亮。随着10月9日晚广州塔的点亮, 这场接力开始在中国传递。随后10日晚, 香港和台湾也将参与到这场灯光接力中来。

作为中国第一高塔及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广州塔展现了中国自信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新风貌。2010年亚运会期间, 广州塔流光溢彩的LED灯光夜景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此次广州塔加入全球灯光接力活动, 向全世界的人们再次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期待其强大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乳腺癌防治工作的关注。

飞利浦致力于用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作为一家注重人文关怀的科技公司, 飞利浦一直积极倡导和推动着乳腺癌的防治工作。自2011年起, 飞利浦便在全球范围内为宣传乳腺癌早期检测发起了亮灯活动, 即于每年10月份用粉红灯光点亮城市的地标建筑。目前, 这一亮灯活动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乳腺癌防治宣传活动之一, 2012年全球就已有40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参与了亮灯活动, 引起了1亿余人的关注。

2013年是飞利浦实施“乳腺癌防治长期发展计划”的第二年。飞利浦希望能借助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三大事业部门的技术、专长和热情, 为乳腺癌防治事业做出更积极的贡献。除了“全球地标亮灯接力”, 飞利浦还将在10月份开展形式多样的乳腺癌防治宣传和推广工作, 如为全球10000名女性提供免费的乳腺检查, 进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动员全球115000名员工积极募捐, 以支持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3家著名的国际机构针对乳腺癌防治进行的开拓性研究。

携手并进共创辉煌——江西蓝韵洪达集团展厅正式启用

2013年4月, 深圳蓝韵集团与江西洪达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两家集团预计总投资15亿元, 首期投资4.5亿元成立了江西蓝韵洪达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国一流的数字医疗设备生产基地。两家集团将在数字超声、放射影像、临床检验、医疗IT、呼吸麻醉和血液透析六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50亿元。

2013年9月, 江西蓝韵洪达科技有限公司再次传来好消息:占地近5000 m2的高端专业的蓝韵洪达展厅正式启用!这个展厅集中展示了两家集团的高尖端产品和技术, 以及合作后的产品和集团发展规划。9月22日, 江西蓝韵洪达展厅迎来了第一批尊贵的客人——由江西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带队的300名南昌市各级领导。王书记在听取了两家集团对精诚合作的介绍之后, 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蓝韵洪达展厅, 并对蓝韵集团在江西扎根, 以带动江西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发展寄予厚望, 指出蓝韵洪达的合作是医疗产业的改革创新, 是打造特色产业的成功举措。

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 (中) 参观江西蓝韵洪达展厅

南昌市副市长姚燕萍、南昌市卫生局局长张力以及南昌市各医院院长、进贤县人民医院管理班子、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也参观考察了蓝韵洪达展厅, 深入了解了蓝韵洪达产品的临床使用情况, 希望蓝韵洪达的产品能很好地服务于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

我们相信, 江西蓝韵洪达科技有限公司将勇攀高峰, 创建一个完善、庞大的集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医疗设备产业体系, 以带动江西省医疗结构的转型升级, 从而提高民族医疗产业的科技和市场竞争力。再此祝愿江西蓝韵洪达这艘世界级医疗产业航母能够顺利扬帆起航, 阔步实现民族健康医疗的“中国梦”!

蓝韵医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将在第70届CMEF闪亮登场

秋高气爽, 金桂飘香, 第70届国际医博会CMEF将于11月3日在中国美丽的海滨之城-厦门隆重召开。蓝韵展台位于主场馆AC04, 占地面积多达200 m2。蓝韵集团将以“云医疗”数字化医疗设备解决方案为主题, 携六大领域数字化产品闪亮登场, 再次向业界展示蓝韵作为民族医疗领航者的风范!

蓝韵展台的中心位置是蓝韵“云医疗”——数字化医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展示区域, 将集中展示蓝韵六大产品系列的明星产品:LUNA数字化乳腺机、镜系列mirror8彩超、五分类血球LW D6500、H5800麻醉工作站、JHM-2028M血液透析机和移动医疗平台, 这六款明星产品将分别在红、黄、蓝、绿、橙、紫6个颜色灯箱的映衬下, 展示出其优越的性能。中心区域向外延伸出6条产品墙, 将分别向业界展示蓝韵数字超声、放射影像、临床检验、医疗信息、呼吸麻醉、血液透析六大领域的百余款数字化产品及其解决方案。蓝韵“云医疗”信息化技术, 将蓝韵现有的五大产品线的硬件优势, 通过蓝韵网络整合起来, 实现了医疗信息的资源共享。通过蓝韵医疗云平台, 医生可以跨地域、跨时间地掌握病人的医疗信息和健康情况, 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蓝韵展示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其最新推出的Apollo Exceed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Apollo Exceed是基于尖端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所构建的新一代悬吊双平板DR系统, 其整体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次展会上, Apollo Exceed将在中国名曲《茉莉花》的音乐中翩翩起舞, 完美展示每一个体位拍摄的过程, 呈现优秀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能力。

作为“云医疗”的引领者, 蓝韵还将继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为民族医疗事业做出更卓越的贡献。我们期待与您共享“云医疗”带来的完美科技服务!

老肯新产品即将亮相第70届医博会

2013年11月3日~6日, 第70届医博会 (CMEF) 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老肯科技将携多款消毒灭菌新产品亮相本次展会, 向来自海内外的专业人士展示其作为国内知名的医用消毒设备制造商和院感控制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强大综合实力。

本次展会除了要展示老产品的外观改进、功能创新外, 还将展示公司的系列新产品以及独家代理的BHT全自动清洗机、BHT全自动内镜清洗机。与以往展会相比, 本次展会展出的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型号将更加齐全、更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作为国内第一批涉足院感产业领域的企业, 老肯科技依托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科技协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三大核心平台, 确立了医院感控建设、器械消毒灭菌、器械清洗处理、空气消毒净化等创新方向。自创立以来, 老肯一直着力为医疗机构提供感控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现在其在整体规划、方案布局、整体装修、设备安装、运作流程的记录及信息追溯等方面已逐步成熟和完善, 跃居业界翘楚。

据悉, 备受业界瞩目的CMEF医博会已有34年历史, 本届展会将继续保持一如既往的国际化水准, 借第70届华诞之天时, 集厦门坐望海峡之地利, 享医疗行业精英之人和, 为广大参展商和业内观众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为确保参展效果, 为公司各办事处、经销商及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老肯科技将派出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强大参展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相信其在本届医博会上将展示出强大的科技能力、完善的产品体系及优质的团队服务。

展会时间:11月3~6日

展会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老肯展位号:QC02

Complete®SE血管支架系统

美敦力心血管公司出品的Complete®SE血管支架系统 (Complete®SE Vascular Stent System) 于2013年9月获得了美国FDA上市前批准。该系统由支架和传输系统两部分组成, 用于使股浅动脉及腘动脉近端 (这两处动脉负责向下肢供血) 的狭窄区域重变畅通。其中, 产品中的支架部分系一种由钛镍合金管制成、可使用激光将其切割为网状的植入物。使用时需将支架部分置于一根细长型的管状设备——传输导管之中。

Complete®SE血管支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腹股沟血管将一根尾部带有瘪气囊的导管置入患者体内, 并使其在血管内前移至股浅动脉或腘动脉近端的狭窄处;导管尾部的气囊会在动脉狭窄处膨胀, 推挤此处的斑块, 对动脉壁施以压力, 从而达到疏通动脉的目的 (即脉管修补术) 。接着将气囊与导管从患者体内移除, 使Complete®SE血管支架及其传输系统由同一血管进入患者体内, 并移至疏通的动脉中;待支架到达动脉并在阻塞部位自动扩张后方可收回支架外层的护套, 释放支架。该支架置换术通过保持动脉壁的畅通, 加速了血液流动。一旦支架投入使用, 放置支架用的导管应立即移除。此产品中的支架部分系置入于股浅动脉及腘动脉近端的永久性植入物, 对重获畅通的血管起到支持的作用。

该支架系统可用以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近端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即聚集的脂肪类物质 (如胆固醇) 沿动脉血管内层所形成的斑块。

在Complete®SE血管支架系统植入患者体内的约8周时间内, 动脉血管的内层会在支架覆盖范围内生长。如支架放置恰当, 其将充当起类似于脚手架的角色, 使股浅动脉或腘动脉近端的狭窄处保持畅通, 改善下肢的供血状况。

该产品不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阻塞处血管无法使气囊完全膨胀或无法使支架被放置于适当位置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或具有血液稀释作用药物的患者。

本期文章来源:

http://www.fda.gov/Medical Devices/Productsand Medical Procedures/Device Approvalsand Clearances/RecentlyApproved Devices/ucm369490.htm

(译:叶宁;校:张冠石)

西门子Micro Scan Synergies plus®系列以及Micro Scan®rap ID/S plus系列阴性测试板

召回等级:一级

召回日期:2013年8月21日

召回原因:有报告称这两个系列的阴性测试板在对患者就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这两种抗生素药物的感受性进行测试时出现错误的感受性结果和中间结果。该产品缺陷将可能导致患者接受不恰当的抗菌素药物治疗或出现正确的治疗被延迟的状况。

本期文章来源:

http://www.fda.gov/Medical Devices/Safety/Listof Recalls/ucm368112.htm

上一篇:金蝶库存管理软件下一篇:对规划设计管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