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2024-09-20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精选12篇)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篇1

0 引言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交轨,中国的电子商务也随着诞生。这是一种新兴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对我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实物被虚拟化为信息,摒弃了考传统的纸质、现金的操作方式而转变为简便的网路操作方式,通过互联网上买卖双方的沟通,物流的配送,最终完成交易的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在今天已经占据了网络商业交互的主流,并且能想见于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其可以繁殖和创造的经济数额也是不可估量。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并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并且通常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来进行发展。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核心主要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构成的。

1 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表现出的是地区性的发展不均衡,目前美国,欧盟和亚洲是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先地区。美国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是起步最早的,发展到现在美国也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成熟的地区,可以说,美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代表了世界电子商务的最高水平;欧盟的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也比较早,但是相对美国起步比较晚,不过欧盟的电子商务在发展速度上很快,也是当前世界电子商务产业的领先地区。亚洲是电子商务产业的后起之秀,起步虽然比美国和欧盟都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并不理想,但是由于亚洲自身的状况来说,发展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这里是的电子商务在未来肯定是全球发展的亮点。

2 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稳定,在2005年以后,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一直在稳定的增长中,到2007年的时候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7000亿元。这几年我国仍然在稳步的发展中,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投资规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来迎来了我国电子商务投资的一个热点时期。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颁布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这表明我国政府在逐步的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格局的形成;而且这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2002年完成电子签章点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3.1 行业电子商务将成为发展主流、呈现出常态化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风险资金,网站定位等从以前的“大而全”的模式转变成了专业细分的商务门户。最早的的行业电子商务最注重的是行业内容,虽然出现了第二代的电子商务,这一时期的电子商务看重的是综合性,而在下一代行业电子商务将会在增值业务上有所发展,将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并真正的进入到电子商务的实用阶段。从目前来看,电子商务的服务已经应用在了商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电子商务的应用率在这些年也在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中。伴随着网上购物,物流配送等网络服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定会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并在发展中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2 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

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智能在电子商务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将逐渐重要。电子商务服务方式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动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信息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电子商务将融合物流供应链、融合商业智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和决策支持。这意味着只要市场的开放程度纳入一定的规范,电子商务就具备了“可贸易”的条件,将畅通无阻地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正在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3 电子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出现了以电子商务服务为特征的新型服务业。随着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将呈集团军式爆发,航空、保险将成为爆发电子商务的大行业。2011年,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将呈整体性高速成长,以提供数字化商品的航空、保险等行业成为了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行业。一个全新视角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群正在形成,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加速国际贸易服务领域的变革,这也是全球贸易服务领域变革的必然趋势。

3.4 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2006年以来,移动通讯商,密切关注移动商务企业市场,中国移动和银联联手推出的“手机钱包”,完成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的个性化服务。基于移动支付的支持,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数量巨大的移动电话用户,为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52亿户,且仍然拥有较大的扩展空间。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动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促进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和普及的一大推动力。移动电子商务让无数人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有趣,所以也别忘了帮助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们。

3.5 电子商务的溢出效益日益显著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直接带动物流、金融和IT等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兴起。同时,电子商务也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效益显现。

电子商务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新动力,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都创造出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3.6 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电子政务方向的发展,政府运行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为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的保证,更加为政府与群众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电子政务中电子交易平台的应用,更为政府采购公开化和群众监督提供了机会。中国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更需要将政府引导与作为市场主导的企业行为相结合,选择政府有限干预的理性运行模式,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以寻求低成本、见效快、可持续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发展的基础、示范和信息资源,扩大了电子商务的市场;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督。这些都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4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型商务方式。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电子商务已运用到各行各业。电子商务服务将带动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新时期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焦点问题,这也预示着电子商务服务的全球化时代即将到来。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交轨,中国的电子商务也随着诞生,电子商务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电子商务浪潮。它对传统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模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华平.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杨瑛,殷艳苓.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1).

[3]吕赞.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2).

[4]王同柏.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06,(29).

[5]陈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06,(08).

[6]叶利,黄娟.小议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及趋势[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10).

[7]金涛.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篇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交轨,中国的电子商务也随着诞生。

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实物被虚拟化为信息,摒弃了传统的纸质、现金的操作方式而转变为简便的网路操作方式,通过互联网上买卖双方的沟通,物流的配送,最终完成交易的贸易活动。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并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并且通常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来进行发展。

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核心主要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构成的。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稳定,电子商务产业的投资规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而迎来了我国电子商务投资的一个热点时期。

我国颁布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这表明我国政府在逐步的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格局的形成;而且这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

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已经完成电子签章点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行业电子商务将成为发展主流、呈现出常态化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风险资金,网站定位等从以前的“大而全”的模式转变成了专业细分的商务门户。

最早的行业电子商务最注重的是行业内容,虽然出现了第二代的`电子商务,这一时期的电子商务看重的是综合性,而在下一代行业电子商务将会在增值业务上有所发展,将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并真正的进入到电子商务的实用阶段。

从目前来看,电子商务的服务已经应用在了商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电子商务的应用率在这些年也在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中。

伴随着网上购物,物流配送等网络服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定会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并在发展中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

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智能在电子商务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将逐渐重要。

电子商务服务方式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动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信息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

电子商务将融合物流供应链、融合商业智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和决策支持。

这意味着只要市场的开放程度纳入一定的规范,电子商务就具备了“可贸易”的条件,将畅通无阻地进入国际贸易领域。

电子商务正在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电子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出现了以电子商务服务为特征的新型服务业。

随着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将呈集团军式爆发,航空、保险将成为爆发电子商务的大行业。

现今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将呈整体性高速成长,以提供数字化商品的航空、保险等行业成为了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行业。

一个全新视角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群正在形成,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移动通讯商,密切关注移动商务企业市场,中国移动和银联联手推出的“手机钱包”,完成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的个性化服务。

基于移动支付的支持,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数量巨大的移动电话用户,为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动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5.电子商务的溢出效益日益显著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直接带动物流、金融和 IT 等行业发展。

电子商务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兴起。

同时,电子商务也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效益显现。

6.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电子政务方向的发展,政府运行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为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的保证,更加为政府与群众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电子政务中电子交易平台的应用,更为政府采购公开化和群众监督提供了机会。

中国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更需要将政府引导与作为市场主导的企业行为相结合,选择政府有限干预的理性运行模式,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以寻求低成本、见效快、可持续的发展。

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发展的基础、示范和信息资源,扩大了电子商务的市场;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督。

这些都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赞.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2).

[2]王同柏.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9).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杂志;趋势

[作者简介] 张晓云,唐汉民,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以苹果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普及,互联网的沟通模式也在加速向更快捷便利的移动模式转变。尤其在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市场需求,追求新奇、时尚的流行趋势,使智能手机市场急速膨胀。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2亿。移动互联网各相关产业快速成长,手机应用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通讯等相对简单的应用,向黏度较大、时长较长的视频、商务类应用发展,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的综合性平台,呈现出巨大商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公众阅读方式的变化。通过对VIVA手机杂志阅读平台的数据分析发现,截至2012年年底,VIVA客户端用户数达到8800万,同比增长259%,其中安卓和苹果系统客户端占据80%的市场份额,显示了近年移动互联网模式下手机杂志用戶的井喷之势;从下载量分析,排在前10位的电子杂志类型包含时尚、生活消费、新闻、摄影等,与2011年时尚类杂志占据半壁江山相比,用户兴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些数据都在表明,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信息沟通的主渠道,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杂志阅读模式将是用户生活工作中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杂志将成为传统纸质杂志的另一个虚拟竞争焦点,将会产生比传统印刷发行渠道更为广阔的市场渠道和传播速度。

二、电子杂志及其发展

电子杂志通常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随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开始走向快速发展阶段,电子杂志也开始走向新的呈现形式。但由于互联网的技术以及产业的变化,电子杂志的发展从初期的扩张经历了整个产业的低谷,在行业整体的反思和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带动下,电子杂志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 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电子杂志的发端和尝试

电子杂志和传统纸质杂志最为显著的差异,无疑是把纸质阅读变为计算机阅读,这也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尚未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子媒体的主要呈现方式。概括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采用多媒体的显示技术,如声音、图片、视频甚至3D技术,利用电子邮件推送的方式,将电子杂志定期推送到用户邮箱。一些是来自传统纸质杂志的电子版,而和纸质版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图片、声音、Flash动画等多媒体呈现形式;另一些则来自新型的专业电子杂志出版机构,用户通过电脑操作模拟现实阅读的有关操作。作为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其新颖性、便利性以及免费性就使电子杂志自出现之初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充足的资金注入和急速的扩张。另外,和纸质媒体相比,其从出刊到发行都在电子虚拟世界进行,周期较纸质杂志更短,更新时间更快,也没有发行刊号的限制,政策风险较低。这些优势都决定了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相比具有的先天优势,它甚至与博客一起被称为是互联网时代的“绝代双骄”。而2006年则被认为是电子杂志的发展元年,电子杂志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之而来的是电子杂志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以Xplus、Zcom和Poco为代表的电子杂志平台占据多数的电子杂志发行市场。自2003年电子杂志兴起到2006年中国电子杂志的急速膨胀,电子杂志随着互联网的扩展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领域。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6年电子杂志行业达到高峰时,全行业吸收的风险投资高达1亿美元。但在高速扩展的过程中,内容同质化、版权问题、商业链条不清晰、用户研究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Zcom为例,2004年初成立,作为中国最早电子平台开发商之一,在经过多轮行业竞争,进而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形成以线上阅读、线上下载、杂志发布的交互式平台,很快在同行业中站稳脚跟。2007年公司处于行业发展领头羊位置时员工总数超过200人,但到2010年,员工人数仅剩30人。

第一,由于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而顾忌用户对付费的犹豫,其免费下载模式并没有给后续发展带来良性的资金支持和互动,而用户对电子杂志中的广告植入也并不买账。第二,彼时的电子杂志尽管在融合多媒体技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但忽略内容选择,没有独特性,使用户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黏性”。用户可以从各大门户网站找到电子杂志上的所有内容,而且更为深入和全面,而非电子杂志的泛泛而谈。用户在电子杂志使用上的时间成本逐步加大,造成电子杂志的用户流失。第三,基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杂志浏览和阅读都必须安装杂志平台独有的阅读软件,用户使用多有不便,除非电子杂志本身很有吸引力,否则对用户来说,保持长期的下载更新更为困难。第四,互联网自20世纪末期至今,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在技术发展带动下的理念发展,引领互联网行业的深入变革。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无缝连接,使互联网的使用朝着碎片化方向发展。这需要互联网内容提供者在呈现方式、呈现内容、互动方式等方面重新定位,而电子杂志在经历互联网兴起时用户的暂时兴趣之后,传统的内容模式和营销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电子杂志发展

移动改变生活,科技以人为本。用这两条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来描述当今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状况非常贴切。如果要说明确的时间点,2010年无疑是移动互联网元年的开始。这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上产品,比笔记本电脑更为便携,且功能更为强大的iPad。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使智能手机在经过早期诺基亚塞班系统的积累和沉淀后迅速发力,多点触控技术、安卓系统迅速崛起,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触屏化、大屏化趋势明显,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新时期的“绝代双骄”。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力使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第三方咨询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04亿元,同比上涨75%,而在2011年同期,则为57.2亿元。两年间移动互联网市场速度和规模发展可见一斑。

nlc202309040106

随着iPad的推出,传统纸质媒体都将目光转向新一代的杂志浏览方式。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下,电子杂志在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上,走向移动互联的领域,对于众多电子杂志以及电子杂志平台来说,提供了更为便利和新颖的平台。在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为代表互联网沟通新模式下,传统以PC为电子杂志主要呈现载体的方式得到了革命性的变化,以电子杂志网站、客户端系统或相应品牌的应用商城为平台,由内容服务商提供适合的App(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下载使用,同类产品分类标注,便于用户选择性下载所需程序。

从呈现效果看,目前电子杂志的呈现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传统纸质杂志的电子版,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把传统纸质杂志转化为PDF形式,或者是以进行更高级操作的电纸书形式呈现。用户阅读的内容和纸质杂志相比,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可认为是纸质杂志的缩小版。另一种电子杂志则在市场定位上区别于传统纸质杂志。其内容与纸质媒体进行差别化定位,所呈现的内容并非是纸质杂志的原本复制。相反,移动终端上的App会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以及对用户阅读、审美和多媒体技术的准确把握,进行创造性、个性化的界面与内容设计,引入网络资源與互动模式,提供用户交流沟通的渠道。比如《商业周刊(中文版)》利用网页式的导航将内容重新布局横向或者纵向排列,从交互的角度上看,传统移动杂志应用仍然限定在“纸张”的概念中,而《商业周刊(中文版)》的导航可以快速抵达内容。另外,它的内容页全部为网页。这种方式使得下载杂志异常迅速,阅读浏览非常顺畅。

经过前几年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行业膨胀、竞争、萎缩、重组,抓住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电子杂志平台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以“读览天下”为例,这个最早在iPad App Store(应用商店)上线的中文阅读软件目前已经涵盖人文大众类期刊1000多种,用户达到450万。而VIVA手机杂志阅读平台最近连续两年保持超过200%的发展速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电子杂志在移动互联网上所受到的追捧。

三、电子杂志发展的策略和重点

1. 用户研究和市场定位紧密结合

用户研究,作为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名词,日渐受到广大互联网企业的高度关注。在当下互联网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互联网企业离不开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的研究,只有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符合用户期望、使用户感到愉悦的产品才可以算是成功的产品,才能在这个同类产品繁多的互联网世界赢得一席之地。电子杂志更是如此。基于传统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企业更多的是考虑将新技术新手段加入电子杂志的显示方式中。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以此吸引用户关注,这种方式固然在短期内使用户产生新鲜感,但长期来看,纯粹的设计师观点、缺少用户感受的产品设计注定是失败的。因此,移动互联网模式下注重个性化以及使用体验,而电子杂志只有深入了解用户群体,区分自己的潜在用户和重点用户,让他们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这样的电子杂志,即包含充分的设计元素,符合时尚要求,也顾及用户的感受,在某些具体微观层面,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避免对按键误解带来时间成本增加。另外,对于用户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电子杂志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了解重点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对电子杂志的期望、满意度、品牌认知度等因素,有助于杂志社更清晰自身的产品定位,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培养用户的使用黏性。而对潜在客户的了解,则有助于了解和同行之间的异同,以便扩大优势,改进弊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开发,是以用户为导向进行的。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掌握了市场。

2. 实施差异化的内容策略

任何产品的发展都要基于对用户群体的深入分析。通过有关数据分析表明,和传统纸质杂志的用户群体不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多是向往时尚、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群体,和传统纸质杂志的阅读群体相比,尤其是与定位高端的商业评论、人物访谈类纸质杂志相比,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在这种差异下,电子杂志是否需要按照受众市场的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制作,是产品发展的关键。事实证明,差异化的内容策略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商业周刊(中文版)》在保持传统纸质媒体的高端商务人士受众群体基础上,积极建设新型的、符合年轻人特点的电子杂志社区,将实时资讯引入网络版本中,提升信息更新速度,打造互动社区。

3. 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电子杂志赢利模式的困境,在新兴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得到了规避。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产品的销售渠道突破实体销售,进入虚拟世界。京东、苏宁、淘宝等电商大鳄早已家喻户晓。而电子杂志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为电子商务拓宽了商品广告的渠道,另一方面来自电子商务的广告收入也能为电子杂志带来赢利模式的新突破,既不需担心将电子杂志改为付费模式后带来的流量损失,也满足了用户在电子杂志阅读时的购物需求,为用户提供多元立体的服务,这将是未来电子商务赢利的新途径。

[1]李鹏.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2(2):7-9.

[2]文卫华,尹泊.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杂志出版策略探析——以《中国国家地理·行天下》为例[J].中国出版,2012(15):42-45.

[3]高佚婧. 电子杂志,开启阅读新时代[D]. 山东大学,2008.

[4]姚柏年.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刘羽. 基于移动应用的数字出版物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2.

[6]韩煜尘,盖述功. 电子杂志突出重围摸爬滚打七年沉浮录[J]. 网友世界,2011(11):4-8.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篇4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是体育杂志在网络中的发展形态, 融入了视频、音乐和特效等元素, 或采用P2P技术发行, 或以网络特刊形式出现, 其选题、标题、封面和语言等内容与专业类体育杂志别无二致, 寄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的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既有体育杂志的特点又有网络体育新闻的特性。

二、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背景

传统体育杂志日趋衰落, 发行量下降和盈利模式匮乏成为体育杂志的发展桎梏, 为了生计, 体育杂志不得不转战网络寻求生机。网络快餐时代, 标题党和假新闻泛滥, 内容同质化严重, 网络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缺失为体育杂志转战网络提供条件。网络平台受众广泛, 传播效果好, 体育杂志搭载网络能够实现名利双收, 这三方面促使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三、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特征

体育电子杂志在网络环境下生存, 深度是其生存的黄金法则,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既有体育杂志的特点又有网络体育新闻特性, 其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表现形式多样

第一种形态是搭载网络客户端, 采用P2P模式或C/S模式发行。这类电子杂志不仅拥有文字和图片展现, 更有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效果展示, 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浏览, 也可以下载客户端在桌面阅读。目前, 大多数的体育电子杂志都是借助网络杂志发布平台来运营。

第二种形态便是网络深度特刊, 这类电子杂志更类似网络中的策划专题, 即将平面杂志的整组策划报道抑或封面故事移植到网络, 借助网络发挥最大效力。从传播效果而言, 这类专业体育杂志拥有最广阔的生存空间, 尤其在碎片化时代和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缺失的网络环境中。

(二) 媒介融合特质

专业体育电子杂志是体育杂志与网络融合的产物, 《深锐观察》策划兼主笔张博称, 传统杂志在网络上走向共和是大势所趋, 这一箴言道出了体育杂志未来的出路。体育杂志不仅可以与网络融合, 更能与手机和ipad等终端融合。网络技术、手机运营技术和电信技术高速发展, 这也为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发展提供契机。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从产生到发展亦有十几年历程, 虽然搭上了媒介融合的班车, 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杂志移植到网络中有水土不服症状, 网络以秒为单位生产新闻与杂志较长的出版周期达不到共荣, 很多体育杂志很难在网络环境下长时间生存, 或早早夭折, 或有始无终, 或悲剧收尾, 这些问题在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

(三) 深度谋生法则

碎片化时代, 体育新闻标题党漫天飞舞, 体育深度报道显得弥足珍贵。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移植了体育杂志的深度特性, 网络环境下,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也有了生存空间。其深度特性体现在选题、语言、封面和标题等多方面。具体而言, 封面配有大幅冲击力照片, 选题钟情焦点和热火, 标题简洁凝练一针见血, 语言幽默犀利而又不流于平庸, 这四方面是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深度特性的表现。

网络体育新闻的通病便是同质化严重, 网友在点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 而高端体育迷对体育深度报道是极度渴望的。以NBA报道为例, 体育迷不仅需要了解消息和访谈类的新闻, 更需要视角独特和内容新颖的高端述评,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出现满足了网友的胃口, 这点对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意义重大。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要想与快餐时代的网络媒体竞争, 必须拥有撒手锏, 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体育杂志媒体从业者不仅要洞悉网络的传播规律, 同时还要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只有如此才能在日趋惨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3G技术日益普及,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网络媒介融合是体育类杂志的一次有利尝试, 与手机、ipad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融合是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发展的最新趋势。体育类杂志的终极目标便是开拓市场、网罗受众并且实现盈利,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采用付费模式是另一个发展趋势。

(一) 与新媒体融合

转战网络是体育电子杂志摆脱困境的一次尝试, 随着3G技术普及, 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有了更多平台和载体, 手机客户端就是其中之一。手机以其便携性和移动性等特点成为电子杂志的绝佳终端设备, 3G网络革命也为电子杂志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体育杂志可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为电子杂志开发出应用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来浏览杂志, 在ipad中植入电子杂志与在手机上运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转向付费模式

体育类杂志面临的根本问题便是如何开拓市场、网罗受众并且实现盈利, 这也是体育杂志追求的终极目标。转向付费模式是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的一个发展趋势, 付费模式并不是不可行。首先, 用户对深度体育报道极度需求, 这是专业类体育电子杂志采用付费发行模式的根本条件;其次, 支付平台的出现使这种运作模式由空想变为现实;另外, 与移动、电信和网络运营商合作, 搭载手机、ipad等平台实现捆绑式销售也是一个不错尝试。

参考文献

[1]高玮.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2]刘思程.我国电子体育杂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扬州大学, 2010.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大趋势 篇5

最近IDC的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今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并终结了十个关键的发展趋势。

IDC的一位研究主管Keith Waryas负责了这次名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十个关键趋势”的研究项目,他称,“毫无疑问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潜力巨大,但是运营商在每走一步时必须保持谨慎。在接下来的6~12月中,你会发现移动运营商将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攻势,诱惑你使用它们提供的新的数据业务。它们这样做当然事出有因,由于近年来这些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和许可证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因此它们期望通过数据业务的收入来弥补这些费用开销。”

然而问题是,在这些移动运营商推出这些业务的早期,这些业务并不能完全兑现运营商所承诺的性能。Waryas称,网速仍然很慢,而且用户接口也会不友善。

增强型电子书的发展趋势 篇6

发展趋势1:增强型电子书的创作群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多媒体工具可以帮助增强型电子书的创作者更好地表达图书内容,如用精美的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用视频反映情节的发展,用音乐烘托文章的氛围等。由于使用的媒介元素的多样化,从创作者群体来看,其将突破现有的作家群体,向更多行业、职业的人群扩散,如音乐家、美术家、品酒师等。在美国和英国,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了创作增强型电子书的行列。例如,2013年6月,前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两位成员与一名作家发表声明,称他们将一起合作开发增强型电子书。

然而这并不是说创作增强型电子书是一件容易事,恰恰相反,优秀的增强型电子书绝不只是可以翻页的幻灯片,它的发展将越来越需要把多媒体和互动因素融入图书,从而不仅“增强”其内容,同时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设计开发优质增强型电子书之难,不仅体现在技术实现上,更体现在它的高风险性上。制作这样的电子书成本高,周期长,收益却是未知的。从发展趋势来说,如果想依靠增强型电子书获得收益,大公司或团队创作将具有更大优势。

总而言之,更多可利用的工具和更难的内容设计,这两方面的因素无疑影响着未来增强型电子书创作群体的发展。

发展趋势2:增强型电子书的渠道和载体将越来越普及和多样

专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是增强型电子书的主要阅读载体,各类App商店和市场则为此类电子书提供了销售渠道。2013年6月,美国鲍克公司(Bowker)发布的《2013年美国图书读者概况和购买行为年度回顾报告》中指出,该国电子书阅读设备中销售的前三位分别是Kindle、Nook和iPad。其中,Kindle占55%,Nook占14%,iPad占13%。和专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一起发展壮大的,还有智能手机阅读市场。近年来手机阅读的繁荣也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屏幕阅读的读者,为增强型电子书的推广打下了读者基础。除了这些载体,增强型电子书还可以在其他屏幕上阅读,如2012年年底任天堂发售的游戏机Wii U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Wii U支持高清视频,配备触控屏手柄,且该手柄可以探测动作以实现互动。专家称,这款游戏机可以为增强型电子书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如家长可以很容易地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电子书的时光。技术的发展无疑将使得越来越多的载体可以阅读增强型电子书。

销售渠道方面,iOS、安卓商店(Android Store)和视窗电话(windows phone)等的App数量已达到150万种。截至2013年5月底,苹果App Store的应用下载总量更是高达500亿次。

发展趋势3:特定种类的增强型电子书将获得更快发展

增强型电子书不同于前两代电子书,后者只是在新载体上重现传统图书,而增强型电子书则被赋予了更多样的内容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阅读这样的图书,有点像看电影、玩游戏。然而,并不是每个读者都欢迎这种阅读上的变化,也不是每种图书都适合做成增强型电子书。

增强型电子书利用多媒体元素增加阅读体验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虚构类、艺术类、科普类读物和儿童读物的发展。最近,越来越多的英国著名作家利用增强型电子书的交互性来展现他们讲故事的能力。交互性,即读者点击一个链接时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页面。利用增强型电子书的交互性,可以使读者在阅读图书时通过交互性链接理解图书整体内容,而不必担心阅读到后面章节时遗忘了前面的细节造成的对图书整体内容理解上的困惑。例如,畅销历史小说家皮尔斯(Pears)正在创作一部让读者阅读到相关情节时可以随时回顾之前书中细节的小说。此外,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的数字业务领头人斯科特·帕克(Scott Pack)提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即在故事中嵌入GPS元素,以便根据读者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文本。

除了虚构类读物的繁荣发展,艺术类读物和科普类读物也很适合利用新技术制成增强型图书,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获得直观、容易理解的艺术知识和科普知识。例如《元素》(The Elements)这本增强型电子书主要讲化学元素,在书中的化学元素表中随意点击一个化学元素图标,读者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该元素并控制它,如进行旋转之类操作,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所要传达的科普知识。

至于儿童类增强型电子书,则存在很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儿童类增强型电子书像虚构类电子书那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吸引儿童的注意,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甚至可以承担指导儿童阅读的工作。英国儿童图书和应用软件独立出版社诺思·克劳(Nosy Crow)计划推出一套获奖故事图画书的应用,其中将嵌入词跟踪技术,以创建文本的伴读功能。不管这个功能是否会增加儿童的识字能力,对于学龄前儿童,这项功能无疑能帮助其理解单词和词意之间的联系,并指导孩子进行阅读。2013年6月,英国国家文教基金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深入分析表明,数字图书能引导儿童教育取得很大进步。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阅读电子书的儿童人数翻了两番,从6%增长到了12%,超过52%的受访儿童表示更喜欢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仅32%的受访儿童更愿意看纸质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增强型电子书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故事的阅读,从而导致理解能力、专注力和想象力下降。非营利性机构琼甘兹库尼中心的研究表明,家长更倾向于用纸质书进行亲子阅读,而孩子们更喜欢电子书。该中心的研究主任罗瑞·竹内(Lori Takeuchi)说:“如果孩子和家长太多关注图书的功能,就不会太专注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是说增强型电子书不应该拥有这些功能,而是说出版商应当对此保持谨慎。”

nlc202309051754

发展趋势4:增强型电子书的盈利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如何利用增强型电子书盈利是出版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是对于中国出版商和国外出版商,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国外,图书类App的付费下载早已被公众接受,增强型电子书的盈利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营销和扩大销售量。而对于中国出版商来说,增强型电子书的盈利问题比ebook1.0、ebook2.0时代的盈利问题更棘手,不仅存在读者对于增强型电子书的接纳度问题,更存在读者对于较高付费阅读的接纳度问题。

首先,中国读者愿意付费购买增强型电子书的人数比例比较小。就手机阅读来说,根据速途研究院的调查,参与调查的用户中,97.69%的用户还是倾向于免费阅读。这说明中国的手机读者依旧没有形成付费阅读的习惯。接力出版社2012年9月份推出的受到广泛欢迎的增强型儿童电子书《瓢虫》经过了半年销售,依旧叫好不叫座。《瓢虫》在免费版销售了一个月后,改为每次下载收费18元,结果导致下载量暴跌。截至2013年3月份,其在苹果商店下载量达41088次,其中免费版40860次。

其次,高质量的增强型电子书定价较高,导致正版销售量有限。正版增强型电子书制作成本高,如3G门户去年推出的科幻“神书”《三体》制作费用就很高,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编校制作,比起盗版书籍App,人工和版权费成本都要高出很多。正版《三体》单本定价12元,全套30元,在满天飞的免费或盗版App图书面前,这样的价格对于读者来说很贵也很难接受。根据调查,如果付费阅读,60.69%的用户能接受的价位为5元到10元,10元到20元之间的价位只有14.45%的用户愿意接受,更有9.25%的用户表示不会接受付费阅读。对于增强型电子书的制作者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市场状况,意味着他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新技术产品很难盈利,没有盈利意味着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难免走向黯淡的结局。

最后,增强型电子书除了付费下载阅读这个盈利途径外,还可以像免费游戏那样利用互动体验制造新赢利点吗?3G门户的张向东认为,将来电子书的互动环节中衍生出来的多媒体产品也许可以像游戏中的道具一样成为新的赢利点,如在书中听到某首歌曲,可以立刻购买下载并及时聆听。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就目前而言,走精品路线的增强型电子书的高成本依旧很难从市场中收回,指望利用新技术制作增强型电子书获得收益的出版商应积极探索这类电子书的潜在盈利模式,以推动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并进而从中分一杯羹。

(作者单位系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

电子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篇7

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单电缆传输技术是会议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首次采用“手拉手”连结的话筒、噪声门和小功率扬声器, 不再需要蜘蛛网般的话筒引线, 使用者只需要按动一个开关即可发言, 不需要操作人员控制, 不需要使用调音台, 操作非常简单, 是传统扩声系统的一大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会议系统产品的音频传输仍使用模拟方式, 但引入了数字控制技术, 各会议单元 (分机) 均内置了微处理器, 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 实现了会议签到、出席统计、发言管理、投票表决、同声传译、视像跟踪、资料显示、扩声系统、录音录像和结果打印等功能。

第三代会议系统是全数字会议系统, 即控制技术和音频信号的传输、处理全部采用数字化的会议系统, 其核心技术是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全数字会议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模拟音频会议系统存在的接地噪声、设备干扰、通道串音、长距离传输等问题, 声音保真度极高, 接近CD音质。同时一对双绞线或双同轴电缆可传输多达64路原声和译音信号, 避免采用复杂的多芯电缆, 既节省费用, 又方便了施工布线, 也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全数字会议系统具有音质优良、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等特点, 是目前会议系统市场的主流产品, 国际上主流厂商也开发出了全数字会议系统产品, 广泛应用于各类会议场所。

2 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会议系统有几个主流的发展方向, 分别是无线化、网络化, 及无纸化多媒体。

(1) 无线化

无线会议系统具有不用布线、可适应会场布局的实时变更、不需要破坏会场原有装修、系统维护方便、不需要担心线材老化、便于保管等优点。近年来, 无线会议系统发展迅速, 主要有射频无线会议系统和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射频无线会议系统基于较为成熟的射频技术 (2.4GHz, 5GHz) , 安装方便, 传输距离大 (可达30m以上) 。其最大缺点是易受无线电干扰, 而当今无线电干扰无处不在, 且难以预知, 相邻会议室之间的射频无线会议系统也可能相互干扰;频点资源濒临无可用的情况, 各种系统互相抢资源, 互相干扰 (包括Wi-Fi设备、蓝牙设备、无线对讲机、无绳电话、无线投影机、无线鼠标、无线键盘、中控无线触摸屏等) ;此外, 射频具有穿墙特性, 无法保证私密性。因此射频无线会议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可靠性、保密性要求不太高的会议场所。目前, 德国博世、德国拜亚动力、比利时Televic等几个欧洲品牌和部分中国品牌都开发了射频无线会议系统产品。

红外无线会议系统以波长830~950nm (3.16~3.61x1014Hz) 的红外线为传输介质, 而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传输的特性, 不能穿透会议室墙壁, 遮光窗帘等物体, 所以很好地保证了会议的保密性, 而且不受无线电干扰, 相邻会议室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扰, 早些年的节能灯谐波干扰问题, 也早已经解决。因此, 红外线方式非常适合会议场所应用。事实上, 在无线同声传译应用中,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早已淘汰了射频的同声传译系统。

红外无线会议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由于红外线本身的物理特性, 红外线收发器必须避开不透明障碍物的遮挡, 同时单个红外线收发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约为半径10m的圆形区域 (可通过连接多个收发器增加信号覆盖范围) , 红外线收发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现场物理环境进行计算, 也不便应用于一些特大型会场。

红外无线会议系统分模拟红外无线会议系统和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日本铁三角、TOA等品牌推出了模拟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限于模拟音频技术, 音质只能做到频响200Hz~4.5k Hz (-3d B) 、信噪比50d B左右。

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是在模拟红外无线会议系统的基础上, 引入了数字技术, 符合IEC 61603-7标准, 音质优越, 可达频响20Hz~20k Hz (-3d B) 、信噪比80d B以上, 是理想的无线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由深圳台电发明并独家生产。

(2) 网络化

在会议系统中, 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具有多个会议厅堂的大型会议中心, 可以实现信息和设备的交互和共享, 降低了系统建设投资, 也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目前, 先进的会议系统正大量采用网络技术, 可实现多会议室合并与分拆、译员间合并与借用、会议设备资产管理、多房间管理、会议室预约管理、远程翻译等功能与应用;

◆会议系统与各种服务器 (如文件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等) 网络互联, 可实现文件、多媒体信息以及外部资源共享;

◆会务公开、网络直播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及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等民主管理的要求, 会议系统除了完成基本的会议功能外, 还可将会议音频、实时视频、会场大屏幕高清显示等各种多媒体内容, 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场外或异地的终端显示设备或会场大屏幕, 将最新的会议内容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除了现场的与会者, 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能够直接观看会议, 也可以实现多个会议室之间的互相观摩。

(3) 无纸化多媒体

“无纸化会议”由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 它用全电子模式运作会议管理, 以减少纸张消耗、提高会议效率。联合国于2010年1月1日对会议文件的使用、管理全面推行“无纸化”。同时, 现代高级别会议也已不再只是语音为主的音频会议, 而需要大量多媒体信息交互, 如会议资料、电脑文件、多种视频信息、网络浏览等。2011年, 全球首套一体化的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由深圳台电公司率先研制成功, 并应用于联合国总部 (纽约) 、世界银行总部 (华盛顿) 等高端会议场所。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终端在集成了视频显示、视频对话、视频摄像、指纹识别等多种功能的LCD触摸屏上, 从资料查阅、讲稿导读到会议记录……与会者全都与纸“告别”。系统同时实现会议签到、数据服务、会议发言、电子表决、同声传译、代表信息、资料共享、坐席查看、会议日程等会议的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也可以实现与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融合。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将无纸化会议、视频服务、会议服务等引入到会议系统中, 将会议系统技术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 结束语

电子衡器结构的发展新趋势 篇8

1 电子衡器的现状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 电子技术逐渐渗透到衡器的发展中, 而后出现了机电衡器。在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 衡器得到了改进与完善, 逐渐过渡到电子衡器时代, 对电子称重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对衡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衡器的应用领域也由商品交换、物质流动方面扩展到了生产过程的测控和管理方面。电子衡器在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方面的需求已经逐渐超过了机械衡器, 电子衡器产品结构的创新和发展潜力无限[1]。

我国的电子衡器虽然在不断进步中, 但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例如, 电子衡器的技术和工艺不够先进, 并且创新能力较差, 新品种与规格较少, 可靠性和稳定性也较差。这些差距都使得我国的电子衡器结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电子衡器的结构

电子衡器是指集程控、群控和电传打印记录及屏幕显示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电子技术的配套应用。电子衡器使得衡器功能齐全、效率提高。电子衡器的放射性原理及液压传动比原理发展空间有限, 但电子衡器在生产和称重的结合过程中的作用较大, 经济效益高, 使用范围较广[2]。目前, 由于市场的变化较大, 对电子衡器的计量准确度、计量效率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种新要求使得电子衡器结构要向着精准化、小型化、集成化发展。

基于客户和市场的要求, 国内外许多生产厂家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研究。根据分析认为, 电子衡器的研究方向是变零部件组装式秤体机构为模块化和集成化, 或者为部分集成化的秤体结构。基于这种设计理念很快就制造出用于运输的模块化拼装电子汽车衡集成化称重板动态公路车辆轴重秤等新型电子衡器, 并且电子凭吊方面开发出了称重环型电子吊秤和集成化称重, 在电子平台领域开发出了部分集成化闭合截面薄壁型钢制结构轻型电子平台秤等许多新型的电子衡器结构产品。

新型电子衡器结构主要以制造技术为基础, 提高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将会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注重电子衡器结构的材质、工艺和产品外观, 并改进制造技术实现规模生产, 新型结构电子衡器在市场竞争中才不会被淘汰。

3 电子衡器结构的发展趋势

3.1 模块化结构的电子衡器

3.1.1 模块化电子汽车衡

模块化电子汽车衡的原理主要是根据载重汽车和拖车长度及其额定承载量来设计标准模块化秤体。对于不同的秤体尺寸要求, 可将两个及以上的模块任意搭接组成各种规格的电子汽车衡。该类产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适合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1.2 小模块拼装型汽车衡

小模块拼装型汽车衡将单节承载模块一分为二, 它主要是由两个小的模块并联拼装而成, 然后再根据不同尺寸标准要求将并联的单节模块组装成汽车衡的秤体结构。小模块拼装汽车衡的优点是它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方便地面运输和海上运输。小模块的宽度决定秤体的宽度, 而组装后秤体的总长度就是并联后的单节模块长度和。模块之间的连接由模块上高强度的多个支脚吻合后用螺栓紧固后完成。

3.1.3 模块化电子称重梁

模块化电子称重梁由一根闭合空心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截面薄壁型钢、安装在型钢内带承力支承的两个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和接线盒共同组成。模块化电子称重梁的优点是可组合性, 两根或多根模块化电子称重梁就能组合成不同结构和不同用途的电子称重梁。

3.2 集成化结构电子衡器

3.2.1 集成化称重轨动态电子轨道衡

剪切型称重轨动态电子轨道衡就是典型的集成化结构电子衡器。剪切型称重轨动态电子轨道衡的优点是寿命较长、不用维修、准确度和稳定性高、无秤桥和混凝土基础、安装非常方便、适用范围很广等等[3]。剪切型称重轨动态电子轨道衡是在置于钢轨的腹板上直接加工出与桥式称重传感器大体相同的应变区, 同时黏贴双剪切电阻应变计, 并按照称重传感器的制造工艺来进行电路调整和补偿, 从而实现称重传感器和钢轨一体化。

3.2.2 集成化称重结构型电子吊秤

集成化称重结构型电子吊秤将传统的电子吊秤的吊环、吊钩、秤体和称重传感器融为一体, 在单剪切梁型称重传感器两端分别加工出一个反对称吊环及吊钩, 使其变成大的S形称重传感器, 即所谓的“重钩”。

3.2.3 集成化称重环型电子吊秤

集成化称重环型电子吊秤是将传统吊秤的吊钩、吊环和称重传感器合为一个整体, 利用桥式双剪切梁称重传感器, 使称重传感器与吊钩和吊钩形成一个闭合环。集成化称重环型电子吊秤的优点是结构更加对称、吊钩刚度增大并更合理、称量的稳定性与准确度较高。

4 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衡器技术起步较晚, 现代化研究水平与国外先进的电子衡器制造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子衡器的发展空间变大, 电子衡器结构要一改传统结构的弊端, 向着集成化、小型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相关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电子衡器产品向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九卿.电子衡器结构的新发展[J].衡器, 2003 (5) .

[2]高勇.分析电子衡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 2012 (11) :304.

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探讨 篇9

首先, 电子商务的工具化。电子商务发展初期, 很多企业把它作为一种经营模式, 诞生了像淘宝、亚马逊、京东、小米等一批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 这些企业凭借着电子商务的低成本、全天候、可比性等特点, 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 但随着传统行业和其它电商的加入, 这种单纯的电子商务的不足也充分显现出来, 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个人信息流失等现象频出[1]。作为企业一种管理工具, 却要和实体企业分割独立, 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故现在很多原来以纯电子商务为中主企业, 也开始和实体企业进行联合, 比如阿里283亿入主苏宁, 京东43亿入主永辉等。但更多的实体企业也开始将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个部分和工具, 比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网络售票等。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实行这种模式, 未来的若干年后, 电子商务也就是企业的一个部门、一种工具, 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

其次, 移动化也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的特点。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6月,  我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达4.01亿户, 增长率为18.0%, 以手机为主的移动平台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且, 随着4G/5G网络的发展, 原来只能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一些商务管理, 也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 而移动用户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比如:频次更高、更零碎、高峰的错位 (即电商的高峰不一定是在白天, 也有可能在晚上) 。可以想象在未来, 大家上网购物, 甚至企业的管理大都可以在手机上进行, 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第三个特点是深层化,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和销售的工具和手段, 只是为供应商商品做营销, 通过营销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下一个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深层次的数据处理, 通过对企业海量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 从中发现未来的商机和挖掘深层次的客户, 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支持。比如百度的出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淘宝客户的喜好的大数据的分析。将来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电子商务数据进行分析, 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的数据结果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服务[2]。

第四个特点是全面化。全面化包括几层含义, 其一是全领域的电子商务化, 原来的一些冷链行业、新鲜果蔬等食品类, 一直是电子商务的难点, 现在随着京东和淘宝的试水, 也开始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大潮。其二是全方位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销售, 还应该深入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和RFID的发展, 将来的芯片可以植入在皮肤里面, 可以植入在设备、物品里面, 任何物品状态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物品的状态变化。你可以想象, 如果你放一个牛奶放进你的冰箱, 进冰箱的时候自动扫描, 自动的知道这个保质期, 能够判断你的用量和未来的消费趋势, 当你的牛奶尚未喝完的时候, 就可以自动下订单, 这个订单传输到牛奶配送商, 作为商家接到订单马上给你送货, 刚下的订单可能又会触发电子商务, 从供应商那里下订单, 而那个订单触发生产, 也就是说所有的零售、物流和最后的生产可以全部结合起来。

总之,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工具, 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企业管理中以及政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进步, 会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之, 未来的电子商务或许如今日之电脑那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郑称德, 王倩, 等.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14 (06) .

当代电子杂志发展趋势与分析 篇10

1 电子杂志的闪光点

电子杂志, 又称网络杂志、多媒体互动杂志等, 当前电子杂志存在的普遍形态是指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以及利用P2P平台发送的电子杂志。电子杂志具有很多闪光点, 比如, 表现形式多样化, 便携性, 成本低廉, 互动性强, 受众广, 发布快速, 易于统计与调查, 无偿获取等优势。

1.1 形式的多样性

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集视, 听, 互动为一体。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 人们获取信息70%以上是通过视听途径。由此可见, 视听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而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正是视、听觉相结合, 并使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传播符号, 又有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 这些使其表达形式及信息量为大众媒体之最, 从而使读者在多种感官享受、心情愉悦的情况下, 去感受生活, 增强了读者的身临其境之感。

1.2 便携性

电子杂志是机读杂志, 它具有很大的信息量, 多样的阅读模式, 读者可以进行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阅读。文件按照杂志内容的不同, 小的有几兆, 大的有几百兆, 下载几十本杂志储存起来阅读, 比拿着又厚又重的纸质杂志方便多了。因此, 电子杂志具有很好的便携性特点。

2 电子杂志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表现形式大于内容

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但是内容不够丰富, 成了电子杂志的弊病。无论是电子杂志还是传统杂志, 内容为王是不可动摇的。目前电子杂志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时尚、娱乐等方面, 多属于服务性的软内容, 缺乏新闻性和专业性等较具深度的优质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 电子杂志应该在与传统杂志的融合中谋求发展。传统杂志长于做内容, 电子杂志长于做形式。对于电子杂志来说, 它既没有传统媒体那么畅通的稿件信息来源, 也没有传统媒体那么多有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更没有传统杂志那么高的社会信誉度。因此电子杂志要打造独特品质、占有稳定的读者群, 就必须融合传统杂志的优势。当多彩的形式遇上丰富的内容, 两者很好的产生互动整合, 良好的传播效果便由此产生了。因此, 两者应在竞争中谋求合作, 在合作中谋求发展。

2.2 文字版面设计有待改进

文字在版面设计中, 首要任务是要受众能清楚地接收所要传达的信息, 其次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 一些电子杂志有很多文字设计不合理之处, 导致读者经常错过需要点击才能看到的内容。另外, 很多杂志的字体、字号设计得不尽人意, 相应的底色或底图也不太相配, 视觉效果没有达到让读者享受的程度。不恰当的版面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杂志的吸引力, 进而影响电子杂志的进一步发展。

要改善版面设计上出现的问题, 首先, 在字体的版面构成的运用中, 应选择两到三种字体为最佳视觉效果。其次, 由于滚动条在电子杂志上的广泛应用, 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文字在排版上所占空间的大小, 更要对整个页面空间的合理性和形式感做进一步设计, 以加强对整个杂志的艺术性加工。然后, 中国传统美学上有“计白守黑”的说法。设计文字时, 合理运用虚实与留白的手法, 这将会为版面增色不少。

2.3 赢利出现瓶颈

目前的电子杂志大多数是免费的, 主要是因为其内容不够丰富, 精品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电子杂志都是通过广告来获得一定的收入, 由于电子杂志内容的质量有待提高和丰富, 使其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至很难得到广告商的信赖, 这将直接影响电子杂志的盈利。其次, 目前的用户缺乏一种付费意识, 一旦收费将会有大量读者流失。

电子杂志可以通过提供高内容质量的同时, 增加优质宣传的力度, 增加产品附加值等的方式逐渐取得公众认可, 并逐渐增加实现收费等问题, 其实, 这是一个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成熟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相信经过一个艰难的磨练和考验, 电子杂志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3 电子杂志可引入新领域

面对种种问题, 电子杂志发展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是否可以引入一些新领域, 为电子杂志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呢?

3.1 电子杂志可引入院校

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电子杂志, 这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也给外界一个了解院校的窗口。每一期电子杂志可以设计不同的版面内容和主题。比如, 可以有艺术展示天地, 图形设计板块, 摄影板块, 动画板块, 影视板块, 大学生生活版块等等。学生画素描、色彩、速写, 就可以把学生艺术作品编入艺术展示天地板块;学生学习图形设计课程, 可以把创意作品编入电子杂志的图形设计板块;学版面设计, 就针对电子杂志进行版面设计;学摄影、动画等, 就把作品插入摄影和动画板块。外出写生、实习、旅游, 同样可以编入大学生生活版块。毕业的时候, 这些电子杂志就成了非常有用的作品集, 可以直接拿着电子杂志形式的作品去找工作。这些不仅会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建立成就感。对于院校来说, 这不仅是展示自己学生才华的天地, 也是外界了解自身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电子杂志因其形象生动的信息组织及传播方式而成为理想的教育传播途径, 其随着社会文化的需要而飞速发展, 教育应用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 教育应用潜能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3.2 电子杂志可引入企业宣传

将电子杂志引入企业宣传, 不仅成本低, 而且可以起到非同寻常的宣传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用电子杂志可以为企业制作多媒体数字产品资料。传统媒体从市场调查到发行到再次的投入发行, 每一步都需要很高的费用。发行后, 还需要了解读者的反应, 这也要付出一定费用来获取读者信息。而电子杂志则可以省去中间许多环节, 并且不用承担印刷成本。以印刷5000本宣传册为例, 印刷成本少则三、五万, 多则十来万, 电子杂志刻成光盘的成本才不过4-5元一张, 省去了印刷宣传册的高额成本。一份电子杂志的价格少则几百, 多则几千, 比起印刷品, 户外广告和电视广告, 其费用显得微不足道。并且用电子杂志可以更加生动、形象、长久的宣传介绍, 达到其它宣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企业可以将多媒体电子杂志光盘赠送给客户, 也可以结合纸质宣传, 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广产品, 宣传企业文化。

电子杂志如果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形式, 选择适当的表现内容, 就能发挥其宣传优势, 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如, 可以将新上市的产品, 新上映的影片或公司最新动态, 做成一期期电子杂志进行宣传, 在会展、客户来访时使用电子杂志形式作为赠送客户资料, 这样可以有效以提升企业形象。

用多媒体电子杂志的形式承载企业文化, 将提升企业宣传的档次与效果, 体现企业的贵族气质。企业文化从纸质文档变成多媒体电子档案, 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专业程度, 增强与广大顾客的互动性沟通。这时的电子杂志不仅是展示公司近况与实力的平台, 也是顾客熟悉与了解企业文化的窗口, 更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途径,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子杂志将会对企业起着更加长久深远的影响。

4 小结

通过对电子杂志的优势和当前出现的问题等的分析, 将电子杂志引入院校和企业, 能有效地促进电子杂志的良性发展, 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同时, 对院校和企业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途径, 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舒予, 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发展趋势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科学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方式,在网上实现了信息处理、信息傳递。这一模式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使诸多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力量的支持和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日益进入人们的工作领域和生活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极大改变。

一、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技术由原先的单一模式走向现在的多方向的发展方向。在新的时代面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愈发激烈。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提出的关于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电子信息技术在此期间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该计划的推动过程中,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并且对相关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完善。从此之后,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电子信息技术还远远落后于他们。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让电子信息技术得到突破和转型,让其和通信技术得到较好的融合一直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应用特点分析

(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应用。在现实的运用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呈现出智能化兼具自动化的特征。比如说自动导航技术、云存储技术等,体现出其自动化的特点。它的优点主要是减少在人工实施过程中的误差,增加其精确度,从而达到节省人力资源和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微型化兼具集成化在应用中的体现。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呈现出微型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在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中的电路已经实现集成化。传感器基于复合材料与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下开始完善的。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传感器的体积大大缩小,呈现微型化的特征。目前纳米技术在微型计算机中的使用,使计算机整体功能得到加大的发挥。最后,嵌入式技术运用,使整个信息技术集成化程度得到提升。

(三)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应用领域的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加速了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了高清数字处理技术和网络邮寄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最优的效果,实现了网络数字的全球化。与此同时,无线通信以及光纤通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中脱颖而出,让电子信息技术的有点得到较大的发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传输过程日益呈现范围广泛,可靠性能较高的优点之外,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数字存储技术的应用,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到较大的提升,让数据的保存更加便捷。

(四)高效化和快捷化在应用中的实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出现,让原本处于落后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较大的飞跃。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自身智能、高速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人们的生活信心。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里,他们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最忠实的陪伴。

三、发展前景的预测

(一)计算机呈现出多核方向发展趋势。作为电子信息的关键的技术,计算机呈现出多核化发展的趋势。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的体积和运算效率和呈现反比关系,即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计算机的运算效率越高。具体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从最初的较大的体积到现在的较小体积的转变,由此可见,计算机处理器的发展关系着整个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处理器由最初的单核发展到现在的双核,是计算机技术进步的一大标志。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为了适应计算机未来持续的发展,计算机处理器还会朝着多核方向的发展。此外,伴随着智能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让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语言识别技术也得到更好地发展。智能电脑的人性化特征日益凸显,推动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微电子技术高集成化。电子信息技术的硬件的体积,是影响其在运行过程中效率的一大因素。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该系统将会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运行效率不断的提高。现阶段,一些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已经朝着另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的最终实现。纳米技术的发展,让其长度不断的缩小,使微电子技术呈现出更加集成化的特征。未来,像arm、fpga等微型电子产品的制造上,纳米技术将会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融合。

(三)光电子将成为核心技术。由于是光电子技术涉及到光显示、存储等多个领域,并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所以有人预测光电子技术将会成为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在未来,光电子技术在农业领域、医疗领域、军事领域等领域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更高的技术超越。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我们要不断的推进在光电子领域的开发力度。目前,光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和军事领域,在其他的领域的应用较少。考虑到光电子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实的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朝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方向发展,固体激光器的发展依旧也是光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光显示领域,光电子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变现阶段的光显示问题。LED灯的出现,其依靠自身的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地取代传统的白炽灯。

四、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较大的发挥,并且推动科技发展和进步。为了让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要充分把握其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在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把握其发展的方向,推动未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实现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电子媒介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篇12

通常我们认为传播是传递、输送、沟通、交流信息的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传播的历史与人类的产生一样久远, 自从有人类开始, 就有传播。众所周知人类传播史通过符号系统进行的, 人使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如图片、手势、姿势等) 进行传播。同时, 传播还需要通过媒介进行。媒介是信息传递的载体, 是传播进行的基础。由此可见, 广播、电视等通过电波, 借助电力形式传播的媒介是传统电子媒介。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手机等不仅以电子为动力, 更是以电子符号为传播介质的媒体, 是后工业时代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新型电子媒介。

在人类文化传播史上, 电子媒介的出现可谓是一次空前的传播革命。电子媒介从诞生那天起就以迅猛的势头赶超印刷媒介, 到了20世纪中期, 它已经完全能与之匹敌, 甚至更具有优势。就在这一百年之中, 人类迅速从印刷时代跨入电子时代,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 也不仅仅是加速了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 它用光电的形式改写了人们在印刷时代的思维方式。

从电报到广播、电视乃至现在的网络技术, 电子媒介打破了知识的垄断, 科学技术迅速的普及化, 人们接触媒介也越来越频繁, 电子媒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迅速扩大加强。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突破, 它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 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37年, 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 预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1844年, 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858年, 当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宣告竣工时, 接近于即时传播的远距离信息传播已成为现实。到了20世纪20年代, 广播、电视相继问世, 媒介技术散发出了令人惊异的魅力, 人们对媒介技术的关注、思考以及研究与探索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0世纪40年代, 工业国家的报纸进入成熟的大众化时代, 电电话、广播开始普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电子信息战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不同电子媒介的共通点

电子媒介的种类很多, 不同的电子媒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但也有着某些方面的共性。

首先, 电子媒介传播的信息是形象的、直接的。与印刷媒介相比, 电子媒介信息的获取无须特殊的训练, 基本上凭借人的自然本能就可获取。比如广播是口语传播的延伸, 它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增加一种固定的媒介, 使信息的稳定性提高, 传播距离更远。电视的信息是以图像、声音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播, 对这些信息的获取都是人天然的能力, 无须进行任何训练。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媒介是人类通过技术把信息向其本原面貌简单还原从而提高人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次, 电子媒介传播的普及率更高。就印刷媒介而言, 不管教育多么普及, 都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人, 因而总有人不能借助它获取信息。任何需要经过训练的技能都不可能让每个人学会, 阅读也不例外。而电子媒介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该问题, 每个自然人都能借助电子媒介获取信息, 因而它把信息获取能力普及到了最广泛大众。调查表明, 电子媒介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影响最大, 随着电视的普及, 越是底层的人通过电子媒介获取的信息越多, 他们除人际交往中的信息获取外, 主要的信息来源依赖于电子媒介。

再次, 电子媒介的传播能力比其他媒介更强。电子媒介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媒介的数倍, 甚至数十倍, 它通过电波这种无孔不入的介质, 将大量的信息瞬间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麦克卢汉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地球村”, 就是基于电子媒介这种巨大的传播能力而言的。

3 电子媒介的缺陷

当然电子媒介的缺陷亦非常明显。

第一, 信息传播的强制性。所有电子媒介的信息都只能按播放人的意愿顺序播放, 信息接受人无法选择, 造成信息接受的被动。即使是网络媒介也不能按照阅读人的意愿更改信息内容, 造成信息传送事实上的专制性。

第二, 电子媒介的图像型播放及无间歇的连续播放, 剥夺了信息接受者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压缩了人的想象能力。希利斯·米勒认为, 印刷文字能够区分出主体与客体, 意识与无意识等二元世界, 但电子媒介泯灭了这种二元世界的障碍, 使主体与客体,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界限消失, 从而使过去建立于其上的哲学、文学、精神分析学等失去根基, 并最终消逝。因为我们好像已生活在所有现实的场景之中, 无须任何想象。现在, “电视或电影屏幕上的幽灵, 比之阅读一本书的私下行为, 似乎更加客观、公正, 并为大家所共享, 而不那么依赖我个人的想象。”这也许就是同为大众媒介的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区别所在。人们在长时间接受这种大量的信息后, 很难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再创造, 长期疏于思考与想象, 势必使这两种能力退化, 变成应对性的“模仿人”。

第三, 电子媒介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色情、暴力、浅薄、庸俗等不利的信息。虽然印刷媒介也可以传播这些东西, 但文字的想象性使这些东西的震撼力减弱。而电子媒介却是赤裸裸的以视觉的方式呈现, 视觉感受是人体感受器官中震撼力最大的, 它带给我们的冲击力超过任何器官, 因而电子媒介的色情、暴露等就格外突出, 这是它的传播符号所决定的不可避免的缺陷。至于庸俗、浅薄等则根源于它们传播的大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当庸俗、浅薄为个人所有时, 是受鄙视和批判的, 但电视、网络传播的大众性, 使得这些东西又不得不反复出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只有反复出现的东西才有价值, 才能为人所认知, 它会成为一种标准, 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 从而使这些不利信息影响的人数更多。

当然,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电子媒介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 它的积极意义还是高于消极影响的。电子媒介提高了信息的生产能力, 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 信息的获取更加简单,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希利斯.米勒.后现代性与新技术制度[J].文艺研究, 2000 (5) .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J].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3.

上一篇:能计量自动化下一篇:井下瞬变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