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案例

2024-08-07

《合同法》案例(共8篇)

《合同法》案例 篇1

案例1

2004年8月20日。某彩电厂与某仓储公司签订了一份彩电仓储保管合同,由仓储公司负责保管彩电厂的500台彩电,彩电厂一次性给付保管费5000元。不久因仓储公司职员管理不慎,引起火灾,使得库房被焚毁。据查,火灾发生后,某彩电厂的500台彩电全被焚毁。该种型号彩电的成本价为每台1800元,销售价为每台2000元,而且,这500台被焚毁的彩电都早已与其他销售单位订立了销售合同,只等发货。火灾发生之后,彩电厂为了维护其厂家信誉,按合同约定,付给其他购买单位货款总额5%的违约金。损害发生后,彩电厂与仓储公司就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均因双方对损害赔偿数额分歧太大不欢而散。同年11月,某彩电厂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仓储公司赔偿其全部损失。

问题:什么是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仓储公司应该赔偿彩电厂哪些损失?

案例2

2006年4月10日,峨嵋公司(住所位于甲地点)向冠杰公司(住所位于乙地点)发出一份传真(传真○1),称“我方欲购买贵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5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900元,货到付款”;冠杰公司当天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2)称“每台单价人民币1100元,款到发货;峨嵋公司当天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3)称“我方现仅需要该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贵公司负责送货至我公司,货到十日内一次性付款”;冠杰公司当日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4)称“如欲成交,请贵公司于一个月内支付我方预付款人民币30万元,余款可于2006年5月31日前付清,我方收到预付款后于2006年5月31日前一次性送货完毕”;峨嵋公司当日收到该传真,并于2006年5月8日将30万元人民币汇入了冠杰公司指定的银行帐户;2006年5月9日冠杰公司电话通知峨嵋公司,称“款项已经收到,我方将按时发货,请贵公司做好收货准备。

问题:

(1)“传真○1”是否构成要约?

(2)“传真○2”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何种意思表示?

(3)该买卖合同哪一天成立?

(4)该买卖合同是采用何种形式订立的?

(5)假设峨嵋公司发出“传真○3”后第二天感觉报价偏高,是否可以在冠杰公司发出“传真○4”前撤回“传真○3”的意思表示?

(6)假设2006年4月中下旬开始该种医疗器械价格大幅度上涨,冠杰公司是否可以在峨嵋公司做出回应之前撤销“传真○4”的意思表示?

(7)请根据案例中的信息为峨嵋公司和冠杰公司的买卖合同草拟一份简单的合同书。

案例3

2006年5月8日,峨嵋公司与市商业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同时找来耀大公司作为保证人,约定峨嵋公司向市商业银行贷款人民币500万元,贷款期限为六个月,到期峨嵋公司应偿还本息共计人民币530万元;耀大公司对偿还贷款本息承担保证责任。合同未对保证方式做出明确约定。随后市商业银行按照约定向峨眉公司交付了贷款。同年10月,峨嵋公司与冠杰公司订立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冠杰公司购买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卖方于2006年11月30日交货至买方所在地;买方验货无误后于2006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2006年11月8日,峨嵋公司的市商业银行贷款到期,峨嵋公司未履行还款义务。冠杰公司于2006年11月29日得到可靠消息:峨嵋公司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已被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债务人起诉至法院。冠杰公司遂于11月30日中止了交货义务的履行。问题:

(1)耀大公司作为保证人应当承担何种方式的保证责任?

(2)峨嵋公司到期不履行债务,市商业银行可否直接要求耀大公司承担还款责任?

(3)如果耀大公司承担了保证责任,则耀大公司对峨嵋公司产生何种权利?

(4)冠杰公司中止履行自己的交货义务依据的是何种权利?

(5)冠杰公司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后后,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案例4

2006年5月8日,甲市峨嵋公司与乙市冠杰公司订立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冠杰公司购买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卖方必须在2006年5月31日前交货至买方所在地;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

2006年5月15日峨嵋公司与本市耀大公司订立另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耀大公司出售上述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100元;卖方必须在2006年6月1日前交货至买方所在地;卖方如果迟延交货须按日支付买方违约金1万元;卖方如果迟延交货超过10日,买方有权拒绝接收货物;买方于合同签订当日向卖方支付定金20万元;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耀大公司当日向峨嵋公司交付了20万元定金。

2006年5月31日,冠杰公司未向峨嵋公司送货,直至6月11日才来送货。峨嵋公司验收货物时发现数量只有800台,并且均存在轻微质量问题。峨嵋公司考虑后决定接受该批货物,同时要求冠杰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峨嵋公司当日立即向耀大公司交付该批货物,但耀大公司拒绝接收,同时要求峨嵋公司支付违约金10万元并返还定金。峨嵋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了赔偿责任。

峨嵋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冠杰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经法院查证,甲市到乙市正常车程为10天;冠杰公司5月26日装货发车;运输车辆6月1日起在某地遭遇洪水被困3天;后又遭遇交通事故,200台货物完全灭失,其余800台货物轻微受损,车辆被交警部门扣压2天,后查明冠杰公司在该事故中无责任。问题:

(1)耀大公司可以要求峨嵋公司承担的最大赔偿数额是多少?

(2)峨嵋公司可否因为冠杰公司的原因适当免除违约责任?

(3)冠杰公司可否全部或部分免除迟延交货的违约责任?

(4)对于800台货物的质量问题,峨嵋公司可以合理选择冠杰公司承担怎样的违约责任?

(5)如果峨嵋公司要求退货并要求冠杰公司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冠杰公司总计应当向峨嵋公司赔偿多少?

案例5

A企业书面授权其代理人王某以4.00—4.20元的单价与B企业签定一买卖合同。但王某在与B企业的合同谈判过程中,认为A企业的最高授权价格仍比正常的市场价格低,于是在与B企业反复磋商下,2011年4月1日与B企业签定了单价为4.50元、合同标的额为200万元的买卖合同。最近3年,B企业一直通过王某与A企业签定买卖合同,但B企业并不知道在该买卖合同中代理人王某已超越了其代理权。根据合同约定,A企业在2011年7月1日—5日期间向B企业提供全部货物,B企业收到货物的10天内对货物进行检验,并于8月1日前向A企业支付全部货款200万元。2011年7月5日,A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全部货物交给B企业,B企业与7月7日对货物进行检验时,发现部分货物质量有问题,但未通知A企业。8月2日,A企业要求B企业支付200万元的货款,B企业以部分货物质量有问题为由表示拒绝。A企业在对B企业的调查中发现,B企业拒绝付款的真正原因是B企业已丧失支付能力,但B企业享有对D企业的到期债权200万元,由于B企业管理混乱,B企业一直没有对D企业主张其债权。2011年8月20日,A企业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B企业对D企业的到期债权200万元。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代位权

成立。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企业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2)B企业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3)A企业行使代位权应符合哪些条件?

案例6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以书面形式授权其供销科长郭某与乙公司签订购入A商品的合同。委托书规定:(1)时间2011年5月12日至2011年6月12日;(2)购入A商品1000件,每件单价不超过420元;(3)可以选择担保方式。供销科长郭某于2011年5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购销A商品合同如下:(1)乙一次性向甲供货1200件,每件单价400元,供货时间为2011年6月18日;(2)甲公司于6月10日前向乙预付定金8万元,预付货款10万元,余款在收货后一次付清;(3)任何一方违约均承担标的额10%的违约金。乙公司就供货数量、价格和时间于2011年5月25日向甲公司以传真方式确认,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1年5月28日以传真方式表示认可。6月5日甲公司将面值18万元的银行汇票背书转让给乙。18日乙公司发来全部货物,甲公司发现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拒绝收货并拒绝支付余款。乙公司认为货物质量问题属于运输部门不负责造成的,与本公司无关,并要求甲公司支付余款,由此引起纠纷。经查证,甲公司向乙公司购货的原因是乙公司寄来的供应A商品的价目表和质量证明书。但乙公司并无短期内生产1200件A商品的能力,为了做该笔业务,只有委托丙公司加工生产,造成质量问题。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同采用的是哪些担保方式?担保何时生效?

(2)合同中关于购货数量的规定是否有效?

(3)该纠纷依法应如何处理?

案例7

甲某在乘坐出租车时,丢失价值2000元手机一部。出租车司机拾得后将手机交公安机关招领。招领期满后,公安部门依法对该手机进行拍卖,被乙某购得。乙某在商店购物时,该机被小偷偷去,丙某从小偷处以500元购得此机后不久又遗失,被人拾得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招领失物时,甲某、乙某、丙某都到公安机关认领该机。请问:该手机应该归谁所有?为什么?

《合同法》案例 篇2

省本级数据大集中模式财务软件实施项目技术服务合同和省本级财务集中监管系统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近日摆在了法制机构的案头, 签订合同的甲方称, 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约定, 该采购项目实施范围为“某省600多家省本级预算单位, 而根据招标文件总体需求明确了本次招标项目涵盖省本级1200家预算单位, 项目实施时间为2010年11月底前完成600家预算单位实施工作, 2011年11月底前完成所有省本级预算单位实施工作, ”是否可以认定原中标单位 (某财务软件公司) 继续拥有未使用软件省下预算单位的推广权利, 并续签合同, 还是必须重新进行招投标。

二、专家点评分析

在研究讨论该问题时, 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采购文件已事先约定, 采购需求范围涵盖1200家预算单位, 因此, 原中标公司继续拥有使用软件在省直预算单位的推广权利并续签合同;一种意见以笔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 应重新组织采购活动, 其法律法规和事实依据如次:

1.补签合同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 从《政府采购法》来看, 补签合同的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该法第49条规定:“政府采购履行中, 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底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 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 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采购金额和合同标的限定。本项目合同价335万元, 平均单价5583元, 要求补充合同数量600套, 如按原成交单价计算, 补充合同超过原合同金额一倍, 并且添购的数量增加一倍。二是实施年限的规定, 政府采购履行中, 也就是项目实施过程中, 按合同约定, 本项目2011年11月底前完成所有省本级预算单位实施工作, 也就是项目早已实施完毕, 如补签合同将改变了合同采购数量及实施范围, 属于实质性条款改变, 因此, 不能适用上述法条。

(2) 就采购合同与采购文件法律关系而言, 一是从法律效力层次来讲, 采购文件效力低于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效力, 不能以采购文件需求事先约定为本项目实施范围涵盖1200多家预算单位就可视合同成立并生效。二是采购文件发出要约邀请期限已失效, 表现为代理机构发出的采购文件有效期为40天, 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为2010年8月24日上午10时30分, 中标人即合同乙方在发生投标函时认可代理机构发出的要约邀请, 表达了缔结合同的合意, 显然, 至本文发表日期止, 采购文件有效期已大大超过。

(3) 从《合同法》来看, 也存在法律效力问题。一是要考虑原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力问题, 虽然该项目已履约, 且履约期限已满, 即合同已成立, 但并未生效, 查阅合同组织实施方提供的合同, 该合同第八条约定:“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订并加盖公章之日起正式生效”, 但乙方仅有盖章而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也未签日期。根据《合同法》第45条、第46条之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本案中, 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订, 附条件即未成就, 合同就未发生效力即合同自始无效, 主合同无效力, 就不可能有补充协议之说。二是该合同存在要约失效情形。根据《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 标的数量、价格等内容变更的属于实质性变更, 如补充合同、如前所述, 该合同的标底、数量、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 属于要约失效 (消灭) , 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法律效力。三是本案由于信息不对称, 导致存在《合同法》第54条规定可变更、可撤销的情形。本案发生的背景情况是采购人在采购文件需求和采购计划制定阶段时承诺签订合同考虑继续向中标人采购, 采购计划是按项目实施1200家预算单位, 即采购1200家预算单位财务软件, 在采购文件的需求部分也提及, 对采购人来说, 明可预见要采购1200家, 但却作出分期采购的计划和需求, 在采购文件中明确采购总量为1200家, 但先期采购600家, 使投标和中标供应商误以为在采购文件需求约定采购合同便可生效, 但实际签合同时, 仅约定600家实施 (履约) , 甲乙双方并未在合同签订时并未明确约定总共采购1200家, 分期实施, 从而出现了投标供应商报价时可能考虑了1200套的因素法定情形。行为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时, 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大事项, 存在认识的显著缺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71条规定, 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错误认为, 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 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享有变更、撤销权的人可以通过行使变更、撤销权而使具有变更、撤销原因的合同归于无效。

(4) 如续签合同, 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第46条“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财政部18号令) 第64条“所签订的合同不得对招标文件和中标供应商投标文件作实质性修改, ……不得与中标供应商私下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规定”。

二、从实际情况来看, 续签合同不合常理

本项目实施时间及跨度较长, 从项目提出需求、招标、签订合同, 已接近3年;从完成时间来看, 也有1年多。众所周知, 软件行业技术日新月异, 采购价格随着时间推移、采购数量增多呈大幅下降趋势, 虽然签约供应商投标时预先考虑到了未来实施范围扩大, 采购数量的增加导致预期价格减少问题, 但随着时间推移, 技术进步等要素的变化, 价格因素的衡量是能否续签合同需要优先考虑的首要或第一位因素, 因此, 于情理来讲, 该合同不能补签或续签。

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之争案例解析 篇3

引言

社会交往,通常以各类合同的形式进行,文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法律性质,涉案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实例考证,相关判决的认定矛盾,应当理清的焦点问题,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抛砖引玉式的论述,以利于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有关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法律性质

本文佣金合同的法律性质,在合同法里属于居间合同范畴,即合同法规定的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以下讨论的佣金合同为国际贸易佣金合同。依照法律规定,居间人促成国际贸易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居间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根据居间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居间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居间人的报酬;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佣金合同的本质,即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委托人按照约定支付佣金。以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为例,若供货合同在佣金合同结束之前签订,而生产或此供货合同的终止在佣金合同期满之后执行,则委托人需要继续按照佣金合同所规定的佣金率支付此供货合同中相应的佣金给居间人;除双方另有明确不支付佣金的约定外,凡居间人所介绍的海外客商,其将来与委托人发生的每笔业务,委托人都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佣金。

佣金合同的履行,一般表现为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在先,委托人支付佣金在后,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完成佣金合同义务之后,委托人应当如实向居间人提供与客户的全部合同文件资料和交易数据,并及时向居间人支付佣金。

佣金合同纠纷的处理,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尤为重要。在佣金合同的履行中,若委托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实提供与客户的合同文件资料和交易数据并及时支付佣金,一般很少发生纠纷。多数佣金合同纠纷,通常是委托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所引起的,要么否认与客户的合同为居间人所促成,要么隐瞒与客户的合同文件资料和交易数额。但只要明确有关合同的法律性质,依照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运用一方有证据证明另一方持有证据而拒不提供的,视为该主张成立的举证程序,亦能进行科学公正的处理。

供货合同的法律性质,在合同法里属于买卖合同范畴,即合同法规定的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供货合同有国内货物贸易合同和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本文供货合同为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即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境内的买卖双方当事人之间,一方提供货物,收取价金;另一方接受货物,支付货款的合同。

供货合同的本质,即卖方提供货物,买方支付价款。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比国内货物贸易合同复杂,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适用以及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对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形式、内容、主从合同体系及其附录的规定,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供货合同的附录,作为主供货合同条款的补充,属于主供货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合同的附录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以从合同或者补充合同为供货合同的附录,有的以图表或者其他合同文件为供货合同的附录,特别是大型的分批供货的技术数据复杂的国际货物贸易合同,通常都有附录或者附件合同以及其他合同文件作为补充,与主供货合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际货物贸易合同,这样既有利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又便于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公正处理。

二、涉案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实例考证

上述有关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法律性质,与下面的实例相印证:

G公司(甲方)与S公司(乙方)签订《佣金合同》,主要条款约定:乙方为甲方寻找或介绍海外客户,并促成甲方与海外客户间的正常贸易订单、大型采购项目。佣金的计算方式为:(a)按甲方与海外客户订立的前3份贸易合同;或(b)依据甲方与海外客户订立的第一份贸易合同之付款条款,甲方收到海外客户的全部定金之日起一年内的所有贸易合同。(c)计算佣金比例为1%~1.5%;给付时间:甲方与海外客户建立实质贸易关系,自双方订立并履行的第1份贸易合同,甲方收到海外客户的全额合同款项,按银行凭证向乙方支付佣金。

佣金合同签订后,经过S公司的努力,促成了G公司与海外客户R公司间的正常贸易订单,签订了协议总价值高达15亿美元的大型采购项目GERD-01号供货合同,已经实际履行了部分数额。

至此,S公司已经履行完佣金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G公司开始不愿意支付佣金,经多次催促未果,S公司诉至法院,按已得知G公司在GERD-01号供货合同项下出口俄罗斯的1.08万辆汽车的数额,要求G公司支付佣金人民币862.97万余元。诉讼中,对贸易合同概念的理解发生争议,进而引发了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是非之争。

S公司促成卖方G公司与买方俄罗斯R公司签订GERD-01号供货合同,主要条款约定:

G公司出售在中国生产的G牌汽车(以下称货物,销售合同即本协议的附录对货物做出了规定),每批货物签订销售合同,是本协议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物的价格为芬兰科特卡的到岸价格,以美元为单位列出,根据卖方的现行价格单制定,总价为15亿美元。

如果本协议的条件在到岸价格上与《2000年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冲突,双方应该适用本协议的规定。

货物交付的事实由本协议的附录1中规定的形式证实,签订本协议第3.4条规定的转运证明书后,货物的损失或者损害的风险从卖方转移给买方,货物的所有权从卖方转让给买方。

卖方承诺对按一批交货的货物进行投保,费用由卖方承担。如果货物抵港后发现货物的数量有差异,买方应该向卖方提出索赔,卖方承诺在下一次装运时装运短缺的货物,或者向买方赔偿短缺货物的成本。

nlc202309022112

如果提取货物前发现货物的质量有差异,买方应该通知卖方,并随附仓库运营商提供的证据。

根据本协议提供的汽车的里程计读数不得超过30公里。买方有权利用交易商对修补活动的费用要求卖方赔偿。与制造商的过失所造成的货物质量差异的任何索赔,卖方应该进行审查,在35天内做出具体回应。

支付条款4.1条中,双方同意本协议下的货物的款项采用以下方式用美元支付:(a)采用银行转账付款;或者(b)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在卖方向指定银行提交本协议的第4.4条中规定的文件后付款。

4.2条中,双方同意根据本协议供应的第一批货物的款项(其总额1000辆汽车)通过有效期为50天的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在卖方向指定银行提交本协议的第4.4条中规定的文件时见票即付。

本协议的4.1(b)和4.2条中规定的信用证在见到以下文件后付款:清洁已装船海运提单的正本;卖方证实的销售合同的副本,相应批次的货物是依据销售合同生产和装运的;出口通关申报的副本等。

卖方承诺为每个货物单位开具发票。货物的检验费用由卖方承担。卖方保证货物质量。

如果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战争或内战、暴乱、罢工、劳动纠纷、火灾、天灾、禁运、政府决议或限制、运输中断,卖方和/或买方毋需对本协议下义务的未履行负责。如果发生不可抗力,受到此等事件影响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并给另一方提供证明此等事件存在、持续和影响的证明书。

在本协议的有效期内发生的所有争议,如果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则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SCC)解决,争议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适用法律为俄罗斯联邦的法律。

本协议自2007年11月7日起生效,其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双方履行义务的期限与本协议有效期限一致。

如果俄罗斯认证机构宣称货物不符合俄罗斯联邦的标准,不能出具所需的产品证明书时,买方应有权通过书面通知卖方终止本协议,终止自卖方收到通知起生效。

本协议用俄语和英语编制,一式两份,两份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与本协议的译文有关的任何争论,法律上应以英文文本为准。

随后,双方根据4.2条的第一批货物补签了合同,首句均明确规定是“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有的翻译为:‘日期为2007年11月7日的供货协议#GERD-01的附件#1’)”,英文为:CONTRACT#1Appendix#1tothesupplyAgreement#GERD-01datedNovember07,2007.其条款约定:

货物:表1列出。货物的规格: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的附录2、3、4中列出了货物规格。

支付条款:根据本合同供应的货物应该依照卖方和买方于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第4.2条付款。

交货条款:芬兰科特卡,到岸价格(《2000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仲裁:此等争议应该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SCC)解决。

其他:本合同是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本合同中未提到的问题,双方应该遵守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及其附加合同的规定。

从GERD-01号供货合同及其附录合同的有关词句和条款中,已经不难看出GERD-01号供货合同是一个条款完备的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其各项条款具体、详细、完整、全面、清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具体、明确,法律适用和法律效力确定,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而其各附录合同的主要条款本身不完备,只能依据GERD-01号供货合同的条款履行,主从合同关系明确;这是上述主供货合同和从属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等明文规定清楚的基本事实。

三、相关判决的认定矛盾

在上述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等明文规定清楚的情况下,而相关判决却做出了相反的认定:

原一审认定:“合同成立应具备‘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条款,该供货协议缺少数量条款致使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法履行;签订供货协议当事人均表示供货协议系框架协议,双方应另行签订贸易合同。”还认定:“佣金应按G公司与R公司签订的三份合同金额以1.5%的比例计算,佣金合计11.4646万美元。”

原二审认定:“涉案的三份销售合同载明了合同必备的条款,分别作为供货合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独立的贸易关系。因此,本院认为G公司的解释更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合同目的的实现。”还认定:“S公司认为应以佣金合同有效期内,G公司实际出口数量1.08万辆汽车的价款作为佣金基数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上述佣金合同实例语境中的“贸易合同”词句,系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并非附录合同。

GERD-01号供货合同具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全部条款,而附录合同并不具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全部条款,其主要条款完全依附并执行GERD-01供货合同的条款。若主供货合同不是贸易合同,其从属附录合同自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主供货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从属附录合同必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原判决认定主供货合同不是贸易合同,而其从属附录合同是贸易合同,明显自相矛盾,其“框架合同”的观点,缺乏依据。

GERD-01供货合同条款,已经明确规定了出口货物名称为“G牌汽车”,本协议的附录对货物做出了规定,符合分批供货合同可以采用合同附录进行补充规定的程序。相反,附录合同的附表只有货物规格,却不具备出口货物名称,原判决自相矛盾,自我否定。

GERD-01号供货合同条款中,包括与CIF的冲突、交付接收、通知单证快递、移交书证明、风险转移、所有权转移、货物投保、数量索赔、质量问题、示数器读数、补救行为计算的费用、质量索赔以及审核该索赔的答复等各项条款,已经有详细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规定,原判决却认定为“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法履行”;而对附录合同上面并没有具体执行条款的规定,却反认为有法履行,即: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nlc202309022112

GERD-01号供货合同第4.1条约定了本合同项下货物的支付条款。第4.2条供应的第一批货物的款项,正是3个附录合同合计1000辆汽车的第一批货物的数量;第4.4条表明了附录合同主要用于卖方据以生产、装运、证明货物的作用;结合第4条其他付款条款,本供货合同具有强制执行力。而附录合同的付款条款上只有一句话:“支付条款根据本合同供应的货物应该依照卖方和买方于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第4.2条付款。”其中并没有任何独立的付款条款词句。这种没有独立付款条款内容,完全依附并执行GERD-01号供货合同第4.2条付款的3个附录合同,却被原判决认定为独立的贸易合同。而附录合同所依附并执行的主供货合同,却被原判决认定为不是贸易合同,合同不成立。若主合同不成立,那么从合同所依附的全部条款也不成立,从合同将如何执行?这种主从不分,尊卑不顾,本末倒置的主观认定,明显缺乏证据证明。

GERD-01号供货合同具有不可抗力条款,而附录合同没有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同样必须执行GERD-01号供货合同。

GERD-01号供货合同“适用法律为俄罗斯联邦的法律”,符合国际贸易合同准据法条款的规定;而附录合同,不具有准据法条款,同样必须执行GERD-01供货合同。

GERD-01号供货合同对本合同的生效、标准认证、终止效力、文本效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而附录合同,不具有合同效力条款,仍必须执行GERD-01号供货合同。

上述附录合同的名称,只有“合同1、2、3”的词句标示,没有国际贸易合同性质及英文缩写合同编号的词句标示,各自的第一行词句,均已直接写明是:“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附录合同条款简单,缺少可执行的条款,其各自最后一条已经明确规定:本合同是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本合同中未提到的问题,双方应该遵守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及其附加合同的规定。

事实证明,GERD-01号供货合同具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全部必备条款,各项条款具体、详细、完整、全面、清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具体、明确,法律适用和法律效力确定,对合同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本供货合同没有一个词句或一项条款规定为框架合同。相反,附录合同本身,不具备独立完整的贸易合同条款,其主要条款均依附并执行GERD-01号供货合同条款。在如此清楚的基本事实面前,原判决反而认定GERD-01号供货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法履行,系框架合同,不能独立作为《佣金合同》项下约定的贸易合同,直接违背了相关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

四、应当理清的焦点问题

上述有关争议,依照各主从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和实际执行情况,理清以下焦点问题,便可得到客观公正的解决。

第一个焦点: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是否在上述佣金合同条款的佣金范围之内?

根据佣金合同约定的大型采购项目,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已经计算在佣金合同第三条(1)ab项和(3)以银行凭证支付佣金的范围之内。双方并没有达成变更或者修改佣金合同任何条款的协议证据。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一直在本佣金合同以银行凭证支付佣金的范围之内。

第二个焦点: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是否在上述GERD-01号供货合同条款规定的供货金额之内?

根据GERD-01号供货合同的英文GERD-01编号,已经写明是第一份贸易合同,合同主文已经具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全部必备条款,其所有的附录合同及附表等,均是本供货合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GERD-01号供货合同的交货条款对每个货物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差异、交付证明、要求、费用、风险、保险、所有权转移、索赔期限、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索赔,以及付款条款及其他各项条款,对供货要求、质保、不可抗力、解决争议的方法、适用法律、合同的生效和终止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包括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均在GERD-01号供货合同条款规定的供货金额之内。

第三个焦点:G公司提供的合同1、2、3是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还是GERD-01号供货合同之外的独立贸易合同?

其附录合同各自的第一句,均已直接写明其是“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其条款内并没有G牌汽车货物名称,表1均是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的组成部分,并不是GERD-01号供货合同之外的独立贸易合同。其合计1000辆汽车的数量,正是GERD-01号供货合同第4.2条中的第一批货物的1000辆汽车的数量。其货物规格条款、付款条款、交货条款等,并没有独立的词句和条款规定,完全依照GERD-01号供货合同的各项条款执行。其没有数量和质量差异以及解决争议和索赔的条款,没有不可抗力条款,没有适用法律条款,没有合同生效和法律效力条款,没有合同文字效力条款,反而其自身直接规定是日期为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的附录1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本合同未提到的问题,双方应遵守2007年11月7日签署的GERD-01号供货合同及其附加合同的规定,并没有独立于GERD-01号供货合同之外。

第四个焦点:本案是应当按照相关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进行认定,还是按照G公司的主观解释进行认定?

上述各相关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之间的法律关系,清楚明确。G公司的主观解释及其提供的违背上述合同事实的声明,隐瞒了实际供货和收款的事实。S公司一直坚持以GERD-01号供货合同是第一份贸易合同为前提,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变更或者修改佣金合同条款的协议,故佣金合同第三条(1)a或b项均适用,均应当按照该1.08万辆汽车金额支付佣金。S公司促成GERD-01号供货合同之后,已经完成佣金合同义务,此后,G公司曾要求终止佣金合同,已经表明其3个附录合同并非是单独计算佣金的依据,否则G公司若支付该3个附录合同这批货物的佣金,也就无需违背诚信另行要求S公司终止佣金合同。

以上四个焦点,是客观公正解决争议的基本依据。

结语

中国社会已经创建了基本的合同法律制度。依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依照司法解释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纵观上述佣金合同与供货合同及其附录是非之争,原判决既违背了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又没有达成变更和修改佣金合同的协议证据;相反,已经有证据证明经过S公司促成的G公司出口R公司大批汽车的相关证据,G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G公司,可以推定S公司的诉讼主张成立。若对GERD-01号供货合同及其附录的认识不一致,根据佣金合同第三条规定的佣金的计算方式(b):依据甲方与海外客户订立的第一份贸易合同之付款条款,甲方收到海外客户的全部定金之日起一年内的所有贸易合同,G公司供货给R公司1.08万辆汽车的银行凭证金额,仍然应当支付佣金。

在社会管理层面,无论何类争议,若真正依照事实和法律办事,有关是非之争,即可迎刃而解。执法公正,社会才能公平。

劳动合同法案例 篇4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3、劳动合同无效由谁确认?

答: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4、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即时解除其劳动合同?

答:可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款规定: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劳动合同法中是如何规定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情形的?

答:《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3月5日,某纺织公司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公司签订了集体合同。合同规定:职工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周六、周日为公休日。如果在周六、周日安排职工加班,便在加班后的一周内安排补休;在上午和下午连续工作4个小时期内安排工间操各一次,每次时间为20分钟,此20分钟计入工作时间之内;职工的工资报酬不低于每月300元,加班加点的工资及其他实物性福利不包括在内;工资于每月5日前支付;合同的有效期为自20 4月1日至4月1日,双方对于集体合同都要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也不能违反,否则要赔偿对方所造成的损失。此合同于年3月20日被劳动行政部门确认。

2010年8月1日,纺织公司从人才市场上招聘了一批女工,去充实新建立的一个纺织分厂。2010年8月3日纺织公司与这批女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内容包括:本合同有效期为1年,自2010年8 月5日至208月5日;工人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每天8个小时,上下午各4个小时;没有工间休息时间;工作实行每月350元的工资制度。双方签字盖章后合同生效。

当2010年8月1日招聘的工人到纺织公司下属的纺织分厂上班后,发现车间细尘很多,连续工作4小时头昏脑胀,以陶某为首的分厂职工就向分厂领导提出工作期间休息一会儿,换换空气。分厂领导答复说,在上班时间不休息是劳动合同中已经规定了的,集体合同中规定职工报酬是每月300元,你们的报酬是每月350元,就是因为取消了20分钟的中间休息时间。集体合同中规定职工的中间休息20分钟是与其报酬数量少相对应的;在公司与你们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把工资提高到350元/月,所以,取消了20分钟的工间休息。

问:1.陶某某等人在集体合同生效后进入某纺织公司的,公司的集体合同是否适用于陶某某等人?

答:《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依法签订的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的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田间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纺织分厂是纺织公司的下属单位集体合同适用于分厂,自然也适用于该批员工。

2.陶某某等人与某纺织公司约定的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的内容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该内容是否有效?

答:无效。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田间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3.陶某某等人能否在不减少工资的情况下得到20分中工间操的活动时间?

答:能够。集体合同具有确定劳动合同和劳动报酬最低标准定的效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但劳动合同关于劳动田间和劳动报酬的约定可以高于集体合同的标准,350元的工资标准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的结果,在没有劳动者同意的条件下用人单位不得变更双方工资标准的约定:

签订集体合同那个的意义就在于提高对用人单位全体劳动者的保护水平,所以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在不改变工资水平的前提下享受20分钟的休息时间。

三、9月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制药公司)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公司签订了集体合同。合同规定:职工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在上午和下午连续工作4小时期间安排工间操一次,时间为20分钟,职工工资报酬不低于每月650元,每月4日支付,合同有效期自207月1日至7月1日。该合同于6月底被劳动管理部门确认。年9月,制药公司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批技术工人去新建的制药分厂工作。每个技术工人也和制药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内容均是:合同有效期自2009年9月1日至209月1日,工作时间为每日10小时,每周50小时,上、下午各5小时期间无工间,工人工资每月1000元, 劳动中出现的伤亡由劳动者自行负责。

技术工人上班后发现车间药味很浓,连续工作头昏脑胀。部分工人向分厂负责人提出要像总厂工人那样有工间休息。分厂的答复是:①总厂集体合同订立在先,分厂设立在后,集体合同对分厂职工无效,分厂职工不能要求和总厂职工同等的待遇;②按劳取酬,分厂工人比总厂职工工资高出许多,增加劳动强度也是公平合理的。

问题:

(1)集体合同对制药分厂工人是否有效?

答:集体合同,是指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工会或职工委托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劳动条件为内容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应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确认。集体合同旨在发挥劳动者组织的职能,更有效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集体合同的`效力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1)集体合同对劳动者组织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效;即便劳动者是在集体合同订立后进入用人单位的,只要集体合同在有效期内,其对该劳动者也有效。

(2)集体合同的效力要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即劳动合同关于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高于集体合同的以劳动合同为准,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低于集体合同的,劳动合同该项规定无效,以有效的集体合同为准。《劳动法》第35条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制药公司和工会签订的集体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确认,是有效的。在其有效期内,对加入制药公司的工人均有效,制药分厂是制药公司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制药分厂技术工人也有效。

2、制药公司和分厂技术工人订立的劳动合同有哪些内容无效?

答:根据《劳动法》第35条规定,制药公司和技术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能低于集体合同。因此,制药公司和技术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下列内容无效:①没有工间休息;②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50小时。《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所在该劳动合同内容实际上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是无效垢;③工作中发生伤亡由劳动者自行负责。《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并应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对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财产伤害,应当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而本案制药公司自行免除责任的约定显然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而也是无效的。

四、请用所学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分析案例: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前员工江先生由于在住院治疗期间遭公司解雇,将戴尔告上劳动仲裁机构,称其无故解雇。年4月,戴尔员工江先生前往深圳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期间,突然收到解雇通知,称其违反了“销售纪律”。 江先生说,自己在戴尔工作期间,长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并频繁加班。在2010年,就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抽搐等症状。今年,医院诊断他属于焦虑抑郁、长期失眠症状,建议住院治疗,全休两周,随时就诊。在他看来,正因在戴尔的高强度工作导致他患上精神疾病。但是戴尔却在他住院治疗期间,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将其解雇,并且没有支付任何赔偿金。

案例分析:

第一、侵犯了员工的休息权利,违反法律规定安排员工加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加班加点,即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劳动者在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加点是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日之外延长工作的时间。加班加点必然占有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为保障职工的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条件规定为:一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二是在程序上必须在加班加点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三是加班加点的时间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每日一般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总时数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二、侵犯员工获得报酬的权利,安排员工加班却没有支付加班费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后,由用人单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是职工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依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若执行的是标准工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让员工长期加班而又不与员工协商的行为都违法,另外目前还有很多企业采取让员工变相加班不付报酬的做法,也都属于违法行为。

第三、侵犯员工最基本的健康权,在员工生病的时候没有让员工适当的休息,没有适当的人文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享有的权利之一就是休息休假权。

第四、违反法律规定无故解聘员工,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侵犯员工获取工作的权利,公司在员工生病的情况下没有合法律依据擅自解雇员工。《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侵犯员工获取经济补偿的权利,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关系却没有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案例启示:如果公司出现了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上班一族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有维权意识,员工在企业上班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比如说用人单位安排员工非法加班,那员工就要记录一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哪一个单位、哪一个客户进行加班,尽可能的保留这一项的证据,在将来与公司理论的时候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五、请用所学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分析案例:2011年5月18日上午,一则消息称因怀疑有“内鬼”,故宫建福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除大部分员工。宫廷文化发展公司解雇员工还说:一是被解雇员工本来就未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只有当建福宫有重大活动时才来临时帮忙;二是公司是以公司“项目停止运营”为由 解除劳动关系。

聚焦故宫建福宫“解雇门”

故宫建福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除大部分员工。

“建福宫事件被曝光后,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公司停业整改”,她自己也被公司辞退。但是对于宫廷文化发展公司解雇员工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被解雇员工本来就未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只有当建福宫有重大活动时才来临时帮忙;二是公司是以公司“项目停止运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有法定理由。

聚焦一:公司怀疑有“内鬼”就可解雇员工?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注法律对何谓“严重”未作明确规定,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其一,劳动者的“泄密”行为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其二,劳动者的“泄密”行为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被列为应当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其三,有关规章制度合法有效并告知劳动者。

但即使宫廷文化发展公司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不要脸爱面子”的有关行为,还需注意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更应避免用人单位假借遵守保密制度之名限制劳动者的自由表达,妨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实现。特别是涉及维护国家、集体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劳动者有权向第三方透露,用人单位不应因此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

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以及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聚焦二:“临时用工”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至于宫廷文化发展公司的“临时用工”是否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要看其属于“全日制用工”还是“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有特殊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呢?《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对于“全日制用工”,就不能像对“非全日制用工”那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仅解除劳动关系需有法定理由,用人单位还有依法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和责任。《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聚焦三:“项目停止运营”可以解雇员工吗?

据悉,宫廷文化发展公司约有70名员工,目前已经清退了三分之二员工,但仍保留了一部分保安、清洁人员,进行建福宫花园的日常维护。宫廷文化发展公司是否可以建福宫“项目停止运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确因建福宫“项目停止运营”,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宫廷文化发展公司首先应与职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进行协商,如果职工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原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已没有存续的必要,公司可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但据建福宫原市场销售总监甄妮透露,“不要脸爱面子”公布了那些照片后,“第二天我们就拿到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如公司没有履行以上程序就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其实对企业而言,客观情况变化解除一般只能适用于个别解除劳动合同,如一次性解除人数超过20人或者虽不足20人但超过劳动者总数的10%的,均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程序执行,而不能使用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宫廷文化发展公司清退了三分之二员工,自然应走经济性裁员这条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对于宫廷文化发展公司来说,建福宫“项目停止运营”,也许可视为“经营方式调整”,但也只有在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才可进行裁员。

需注意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还需注意以下几类人员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尽管用人单位裁员只要按照相应的程序上报,而无需获得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但为了有效防范企业裁员出现违法及损害职工利益的情况,对于用人单位未经法定程序即实行经济性裁员,有关部门将从严掌握执行口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发现裁员方案与法律法规抵触的,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予以纠正。”对于没有经过集体协商,没有听取职工意见或听取职工意见距离报告送达劳动行政部门少于三十日的等不符合程序的裁员,有关部门可以予以退回,要求企业履行相应程序后再次递交。而宫廷文化发展公司显然没有履行规定的裁员程序。

六、请用所学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分析案例:原告陈某原系被告某印刷有限公司股东,在被告处拥有1%的股份,计2.1万元的股权.207月6日,陈某向被告提出辞职,被告未同意,陈某于同年7月14日起便不到被告处上班,后到印刷同行业从事相关工作.8月14日,被告作出对陈某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

答:原告陈某拥有被告2.1万元的股权,具备转让股权的条件。理由是:原告陈某虽然与被告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但其持有的股权在没有依法转让的情况下,其仍然享有该股权。奖配股虽然是被告配给的,但已在工商部门登记到原告陈某个人名下,该股权就应归其个人所有。原告陈某的行为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损害了被告公司的利益,其不构成竞业禁止。

本案涉及到有关竞业禁止的问题,原告陈某是否构成竞业禁止成为解决纠纷的关键。所谓竞业禁止,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权利人可以要求义务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从事与自己营业相同、类似或相关的营业,即有权限制义务人针对自己的竞争行为。竞业禁止,其实质是禁止职工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和离职后与本单位业务竞争,特别是要禁止职工离职后从业于或创建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事业。竞业禁止对防止和制约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法律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没有对聘用双方就该类择业的限制予以明文禁止。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七:王某与某有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自2月1日起至2月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 196月18日王某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且解除合同未征求公司意见,未经双方协商,因而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如果王某一定要解除合同,责任自负,公司不但不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还要求王某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即在试用期内培训王某的费用。

问题: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说明理由?

答:不需说明理由。王某在年6月18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尚处于试用期内,我国《劳动法》未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说明理由。因此王某不需要说明正当理由。

2、王某是否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为什么?

答:可以单方解除。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考察期,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王某不与用人单位协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

3、用人单位应否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

答:用人单位不应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是王某提出的,且不属于双方协商解除,我国劳动法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给予经济补偿金,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中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4、王某应否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

答:王某不应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劳动法规定的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是当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当事人本身有过错。王某在试用期内揭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未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没有过错行为,依法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八、8月某公司招工,女工王某经考核后被录用,双方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1910月王某怀孕,请病假20天。上班后,劳动纪律松懈,经常迟到早退,完不成生产任务。在此期间公司查证王某招工考试成绩不够录取分数线,是托人情录取的。公司认为王某不符合录用条件,于是在年12月20日作出决定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王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认为:自己怀孕期间,公司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问题:某公司是否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答: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为王某的试用期为6个月,1999年12月王某尚处在试用期内,王某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怀孕虽是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之一,但这一条款的适用是有条件的,须是具备提前预告解除或经济性裁员情况下方可适用。王某并不具备预告解除或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因此,不能适用禁止解除条款,公司有权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对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如何认定?

答: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裁决公司解除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怀孕女工王某的行为合法有效。

九、陈某与某玩具厂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书中规定了试用期为1年,在试用期内陈某不得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陈某要求解除合同时,需提前60天通知厂方,并须征得厂方的同意,否则厂方不负责转移档案关系。 问题:该份合同哪些内容违反劳动法规定?

答:

(1)试用期为1年违反劳动法规定。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而不是1年。

(2)合同中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60天通知用人单位,这一约定违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60天。

(3)试用期内不得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违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合同法课件案例答案 篇5

1999年11月8日,煤矿与钢铁厂签订了购买150吨煤的合同。约定:煤矿向钢铁厂提供煤150吨,每吨100元,如一方违约,违约方应交未履行合同部分5%的违约金。合同签订后,钢铁厂向煤矿交了2000元定金。1999年11月15日,煤矿按约发给钢铁厂50吨煤,钢铁厂支付了价款。1999年11月20日,煤突然涨至每吨120元,煤矿遂与钢铁厂协商变更价格,钢铁厂不同意。煤矿便停止向钢铁厂履行合同义务。钢铁厂诉至法院,要求煤矿双倍返还定金、交付违约金并继续履行合同。

问:法院是否支持钢铁厂的诉讼请求?

答:只能部分支持,因为违约金或定金不能同时适用。

如果主张违约金,违约金为(150-50)*100*5%=500元,再加上应返还的定金2000元。如果主张定金,定金为(150-50)/150*2000*2=2666.67元,再加上应归还的定金则为666.67元

所以从钢铁厂的角度来看,主张定金责任是较为有利的。

典型案例

2000年9月29日,河南平顶山市棉纺厂职工严艳与平顶山市雪绒花美容店签订美容协议一份。双方约定:严艳在雪绒花美容店做祛粉刺、祛斑美容治疗,费用723元,于2000年12月1日治疗结束。之后,严艳依约向美容店支付美容费用723元。10月1日下午,美容店在为严艳做美容时,因使用的电子导入器温度过高,使严艳面部两颊烧伤,经法医鉴定为10级伤残。后双方就美容出现的后果多次进行交涉,终究协商不成。严艳向法院起诉,要求美容店承担责任。问:严艳以何种案由起诉更为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主张侵权更为有利,因为本案中精神损害是主要损害,而只有侵权才能主张对其赔偿

典型案例

冰箱厂与压缩机厂于1999年8月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由压缩机厂供应冰箱厂压缩机1万台,并于1999年12月31日前交货。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后,冰箱厂又与商店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同意在2000年5月前供应商店冰箱1万台。但压缩机厂由于内部管理混乱,至1999年12月31日才交付6000台压缩机。冰箱厂为了保证按期供应商店的1万台冰箱,在接受这6000台压缩机后提出了解除合同,另从外地购进4000台压缩机,压缩机厂同意解除合同。但由于冰箱厂还要求压缩机厂赔偿其从外地购进压缩机的额外费用16万元,而压缩机厂认为合同经协议已解除,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冰箱厂只好起诉到人民法院。

问:不按时交货造成对方损失是否要赔偿?

答:合同解除不妨碍违约责任的主张,本案中,由于一方违约,所导致的另购4000台压缩机的额外费用16万元,是由于违约所导致的实际损害,应当赔偿。

典型案例

2000年10月,百货公司为组织元旦、春节的货源,与电视机厂签订了购买100台电视机的合同。合同约定:每台价格为2400元(当时市场零售价每台2800元),交货日期为2000年12月15日。百货公司按合同约定于2000年11月20日给付一半货款,另一半货款待电视机厂按时将货送到百货公司且验收合格后付清。2000年12月14日,电视机厂司机在送货途中因醉酒将车开下山崖,导致车毁人亡,车上100台电视机全部报废。百货公司在节日期间因缺少电视机这一重要商品,其销售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电视机厂的违约行为还使得百货公司与另外两家商场约定的节日期间电视机展销会无法举行,百货公司为此支付上述两家商场违约金30000元。百货公司因此将电视机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问:电视机厂应当如何赔偿百货公司的损失?

答:电视机厂有交货义务而没有完成,由于违约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所以电视机厂应当

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赔偿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损害,即由于违约而导致的支出的增加,另一部分为消极损害,即可预见的收入的减收,当然这部分以或预见为原则。本案中实际损害有两部分:一是由于电视机厂的违约而导致的百货公司的违约金,二是向对方预付的合同款;消极损害有由于合同不能履行而导致的销售收入的减少,这种减少,电视机厂在订立合同时应当会预见到,当然,这里需要一个合理的估算标准。

典型案例

光明百货公司与大华家具厂2001年1月8日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由大华家具厂在同年10月1日前,分两批供应光明百货公司家具经营部豪华沙发500套,货款总计40万元,并规定了沙发的样式和质量标准。合同中还约定了定金条款,由光明百货公司交付大华家具厂10万元定金,并约定不履行的违约金比例为逾期部分货款的3%。合同订立后,光明百货公司支付10万元作为定金。第一批货已如期交付,第二批交货时间已过,不见大华家具厂交货。原来大华家具厂因人员有限,且又忙于履行与另外几家商场订立的家具购销合同,就没有履行与光明百货公司的沙发购销合同。光明百货公司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大华家具厂双倍返还其接受的定金共20万元,交纳违约金,并继续履行合同。问:本案如何处理? 答:同第一个案例

典型案例

2001年3月16日,食品公司与养殖场签订了一份海产品购销合同。约定:由养殖场在同年7月1日,一次性向食品公司供应扇贝1000吨,货款总计45万元,并规定扇贝的出肉率不低于17%。食品公司应在签约后支付6万元定金。合同中还约定,如发生赤潮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养殖场不负责供货数量;任何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金30万元。同年6月6日,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所所印宣传品称: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和鸭绿江泻洪的影响,本市沿海海域贝内受到严重污染,近期不要去食用贝类。食品公司遂向法院起诉,称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合同无法履行,故要求养殖场返还定金6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1714元。

问:本案如何处理?

答:先回答什么是不可抗力,再分析这是否为不可抗力。

典型案例

某金属结构加工厂与某县模具铸造厂2001年1月20日签订了一份技术服务合同。合同约定:铸造厂为加工厂 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加工厂安装和调试暖风炼铁炉;加工厂付给铸造厂技术服务费9万元。合同订立后,加工厂于2月16日给付铸造厂服务费7万元,表示暖风炼铁炉调试成功后再付余下的2万元。中途,铸造厂派来的4名技术人员中有2名因家中有急事和患重病离开,加工厂向铸造厂提出补上2名技术人员;但因铸造厂的闲置人员都被调去参加另一项工作,实在抽不出人手。致使工期拖延,原定5月份完成的项目到8月份才交工。经加工厂验收,发现暖风炉技术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所以拒绝接受,不但不支付剩下的2万元服务费,还要求退还已交的7万元,铸造厂不同意,加工厂诉至法院。铸造厂则认为加工厂未按期付款也属违约。问:本案如何处理?

合同法违约责任案例 篇6

郭某曾在他处进行人工骨粉额颞部凹陷填充术,后在广州进行局部骨粉刮除术及捷尔凝胶填充术,因对其形态不满意,便到某医院做修改手术。

9月25日,在某医院的医疗美容科接受了额、颞、眉弓骨粉、凝胶部分取出术,部分再次人工骨粉填充术。

为此,郭某支付给某医院手术费3050元。

手术前,某医院为郭某拍摄了7张术前照片,双方签订了《美容整形手术协议书》(背面为《手术记录》)及《术前须知》,上述材料均存放于某医院处。

术后双方发生纠纷,共同将《美容整形手术协议书》及《术前须知》封存在档案袋内,并签上郭某姓名后存放于某医院处。

某医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载有“医疗美容科”的诊疗科目。

应郭某的要求,某医院提交了7张照片、《美容整形手术协议书》、《术前须知》及签有郭某姓名的档案袋。

郭某认可7张照片,但认为《美容整形手术协议书》中“手术过程”栏中的内容均是某医院后填加的,《术前须知》及档案袋是伪造的,上面的签名并非其本人所签,并申请对相关填充内容的书写时间及签名同一性进行笔迹鉴定。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进行笔迹鉴定,结论为:《美容整形手术协议书》中的“术前情况记载、诊断、拟施手术”栏的内容与其上其他内容书写时间未检出差异;《手术记录》中“手术过程”栏的内容与其上其他内容书写时间不同;《术前须知》及档案袋上的“郭某”签字与郭某样本字迹不是同一人书写。

双方对该笔迹鉴定结论中对己方有利的予以认可,对己方不利的不予认可,但均未提出相反证据。

郭某未就某医院涂改术前照片之主张举证。

另根据郭某的申请,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对郭某手术部位及伤残程度进行评定。

该所经检查对郭某目前状况予以确认、分析及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目前头面部大体外观与常人相比显然没有显著的异常,但此次手术部位处存有填充物欠平整、不对称的情况,且自觉局部遗留较著不适感。

从其左眉运动、及左额顶感觉障碍的出现及恢复过程来看,提示有神经损伤存在;鉴于目前没有与美容纠纷相应的伤残评定标准,现就郭某的伤残情况无法做出评定。

原告诉称,某医院的行为既构成违约又侵犯其生命健康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特提起侵权赔偿之诉。

要求1、某医院退还手术费3050元;2、某医院是一级甲等医院,不具备设立整形外科的条件,其执业许可证上也无“整形外科”的诊疗科目,不给《手术协议书》和《术前须知》,并伪造协议内容,涂改术前照片,术后又不拍效果照片,其行为已构成欺诈,要求双倍返还手术费3050元;3、要求赔偿医疗费870元,交通费600元,误工费30000元;4、要求按九级伤残给付伤残补助费50191.20元;5、要求给付精神损失补偿费50000元;6、要求续医费20000元;7、关于今后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药物治疗费也要求补偿,但具体数额待定,故不在此次诉讼中主张。

被告辩称,郭某以前曾在外院做过额头美容手术,此次在我院已经是第三次了。

其额头本来就凹凸不平,我院此次是给她修复,很难十全十美。

目前填充部位欠平整,不能证明是我院手术造成的,美容手术本身就有风险。

我院是按照操作规程做的,不同意返还手术费用,我院具有整形外科的诊疗科目,《手术协议书》和《术前须知》留存医院不违反常规;由于郭某不同意,故没有拍术后照片,我院不存在伪造协议内容、涂改术前照片等欺诈行为,故不同意双倍返还手术费,我院在此次手术中没有过错,故不同意郭某提出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裁判要旨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郭某与某医院建立医疗美容手术关系时,双方没有对手术效果进行明确约定。

而目前关于该类手术效果尚无固定标准。

此次手术是在某医院的“医疗美容科”进行的,郭某是因为对自己额头的美容术后形态不满意而第三次到某医院要求手术的。

因此,希望通过此次手术达到美的感受应该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但实际上,某医院此次给郭某所作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且经法医鉴定,此次手术部位存在填充物欠平整、不对称的情况,郭某自觉局部遗留较著不适感提示有神经损伤存在,故其要求退还手术医疗费的请求,应予支持。

由于郭某此次手术是因为对其前两次手术后额头形态不满意而再次要求手术的,此次额头美容术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能认定目前的结果就是某医院造成的,其要求该医院赔偿今后治疗费,缺乏必然因果联系,不应予以支持。

某医院的医疗结构执业许可证上有“医疗美容科”的诊疗科目,故其有资格实施此次手术;《手术协议书》和《术前须知》不交给郭某尚无禁止性规定;某医院补填“手术过程”,提供的《术前须知》和档案袋上的郭某签名并非本人签名,术后不拍效果照片等,系术后不妥当行为,但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行为,另原告没有举证证明被告存在涂改术前照片行为。

故原告以欺诈为由要求被告双倍返还手术费之请求不予支持。

由于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使原告感到效果不良并多处求治且精神感到痛苦,故由此发生的医疗费、交通费及误工费等,被告应予赔偿,并应给付郭某一定的精神抚慰金,但数额过高且证据不充分,故其具体数额由法院酌定。

关于伤残补助费之请求,其此项请求缺乏事实依据,不应予以支持。

据此,判决:一、被告某医院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郭某返还手术医疗费三千零五十元;二、被告某医院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郭某医疗费八百六十七元七角、交通费六百元、误工费二千元、精神抚慰金三千元。

判决后,郭某不服,仍坚持原诉意见上诉,某医院同意原判。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司法鉴定意见,郭某目前额颞等部位确实存在不平整等问题,且局部提示可能有神经损伤。

此次手术前,虽郭某在他处做过额颞部美容手术,但由于某医院没有提供在此次手术前郭某额颞部实际状况的详细记录,不能排除其实施的手术与郭某目前状况应负有一定责任。

除退还手术费用外,还应对郭某合理经济损失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并应给付一定的精神抚慰金。

但郭某要求的精神抚慰金、误工损失数额过高,缺乏依据,难以采信。

至于郭某索要伤痛抚慰金,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因目前没有与美容行业相应的伤残评定标准,就郭某现在状况无法做出评定,对郭某索要的残疾者生活补助金,难以支持。

关于郭某今后治疗费用,因尚未发生,本案不予涉及,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解决。

综上,虽原审法院所做判决在陈述文中确认对郭某要求赔偿今后治疗费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欠妥,但判决主文确定的退还手术费及赔偿医疗费、交通费、误工损失、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并无不当,故对判决主文予以维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评析

本案是一起由医疗美容手术而引发的纠纷,原被告之间达成了美容整形手术协议,形成了一个合同关系,被告的行为没有实现合同目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其行为侵犯了原告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本案就涉及到民法理论上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

本文主要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角度进行评析。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在一方当事人违约时,不仅造成了对方的合同权利即债权(相对权)的损害,违反了约定义务,而且侵害了对方的人身或者财产,造成了对方人身权或财产权(绝对权)的损害,违反了法定的义务,受害者既可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也可请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责任竞合因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引起;二是,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既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也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三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即两者之间既不能相互吸收,也不能同时并存。

由于两者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当事人依合同法提起违约之诉,还是依侵权行为法提起侵权之诉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具体而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归责原则方面。

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违约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在各国法律中通常以过错责任为基本原则,而对某些特殊侵权行为实行严格责任原则。

根据我国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对侵权责任采用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公平责任原则,实际上是采用了多重归责原则。

在侵权之诉中,只有在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时,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才可以减轻。

而在违约之诉中,只要受害人具有轻微过失,违约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就可以减轻。

第二、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方面。

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但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的产生。

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除外)。

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

第三、责任形式方面。

违约责任主要采取违约金形式,违约金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因而在违约事实发生以后,违约金的支付并不以对方发生损害为条件。

而侵权责任主要采取损害赔偿的形式,损害赔偿是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为前提条件的。

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12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侵权责任不能通过此种办法来解决。

第四、责任范围方面。

违约的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包括对人身伤害的赔偿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且法律常采取“可预见性”标准来限定赔偿的范围。

对于侵权责任而言,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而且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的赔偿,其赔偿范围不仅应包括直接损失,还应包括间接损失。

第五、证明责任方面。

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民法规定,在合同之诉中,受害人不负证明责任,而违约方必须证明其没有过错,否则将推定他有过错。

在侵权之诉中,侵权行为人通常不负证明责任,受害人必须就其主张举证。

在某些特殊侵权行为中,也实行证明责任倒置。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受害人有义务就加害人的过错问题举证,而在特殊侵权责任中,应由加害人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在违约责任中,违约方应当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诉讼管辖方面。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而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诉讼时效方面。

违约之诉的诉讼时效为2年,而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通常为2年,但身体受到伤害的赔偿损失请求权,诉讼时效为1年。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因此,在责任竞合的情况下,不法行为人承担何种责任,将导致不同法律后果的产生,并严重影响到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

1、比较法的分析

从各国立法和判例来看,在处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方面,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禁止竞合制度。

法国法认为,合同当事人不得将对方的违约行为视为侵权行为,只有在没有合同关系存在时才产生侵权责任,因此两类责任是不相容的,不存在竞合问题。

其采取禁止竞合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民法典》关于侵权行为法的规定比较笼统和概括,如果允许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权,则许多违约行为均可以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但是,禁止竞合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法国,每个双重违法诉讼首先要确定是否与有效的合同有关,才能决定法律适用,这就使得此类诉讼的程序复杂。

同时,为避免竞合,必须通过大量的特别法和判例来补充和解释合同法和侵权法,这又使得合同法和侵权法的字面含义与其实际适用范围发生了矛盾。

第二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允许竞合和选择请求权制度。

德国法认为,合同法于侵权法不仅适用于典型的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而且共同适用于双重违法行为。

受害人基于双重违法行为而产生两个请求权,受害人可以提起合同之诉,也可以提起侵权之诉。

如果一项请求权因时效届满而被驳回还可以行使另一项请求权。

但是,受害人的双重请求权因其中一项请求权的实现而消灭,无论如何不能使两项请求权实现。

第三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有限制的选择诉讼制度。

根据英国法,如果原告属于双重违法行为的受害人,则他既可以获得侵权之诉中的附属利益,也可以获得合同之诉的附属利益。

并且英国法认为,解决责任竞合的制度只是某种诉讼制度,它主要涉及诉讼形式的选择权,而不涉及实体法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不仅如此,英国法对于上述选择之诉原则还规定了严格的适用限制:

(1)选择之诉当事人必须存在于有偿合同关系,无偿借用人不得向提供具有表面瑕疵的物品的出借人提起合同之诉;

(2)英国普通法中不存在利害关系第三人问题,因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不能基于双重诉因提起选择之诉;

(3)当事人的疏忽行为和非暴力行为在造成经济损失时,不构成一般侵权行为;(4)在英国和美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另一项更实际的原则:只有在被告既违反合同又违反侵权法,并且后一行为即使在无合同关系的条件下也已构成侵权时,原告才具有双重诉因的诉权,但由于法律没有对这些原则进一步加以解释,从而造成司法实践中的困难。

(三)、我国现行法律对责任竞合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侵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在合同法中正式确认责任竞合制度,这在世界各国的合同立法中是少见的,其主要确立了以下三项规则:

第一、确认了责任竞合的构成要件。

即是说责任竞合是指“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换句话是说,必须是一种违约行为同时侵害了非违约方的人身权和其他财产权益的,或者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并没有侵害对方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不构成责任竞合。

第二、允许受害人就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中的一种做出选择。

所谓“受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是指在发生责任竞合以后,应当由受害人做出选择,而不是司法审判人员为受害人选择某种责任方式。

在通常情况下,受害人能够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责任方式,如果受害人选择不适当也应当由受害人自己负担不利的后果。

允许受害人选择,正是市场经济要求私法自治和合同自由的固有内容。

第三、受害人只能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中选择一种责任提出请求,而不能同时基于两种责任提出请求。

所谓“受害方有权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实际上意味着受害人只能选择一种责任形式提出请求,法院也只能满足受害人一种请求,而不能使两种责任同时并用。

如果受害人在提出一种请求以后,因为时效届满等原因被驳回或不能成立,受害人也可以提出另外一种请求,但无论如何受害人不能同时基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提出请求。

(四)、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在本案中如何处理

本案是一起由医疗美容纠纷引发的诉讼,被告某医院的行为既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又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很明显,这就是一起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民事诉讼。

原告郭某在起诉书中明确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我提起侵权赔偿之诉。

因此本案应当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审理。

但原告郭某的诉讼请求有:“1、由于被告将手术做坏了,且给我带来不良的后果,故要求被告退还手术费3050元;2、某医院是一级甲等医院,不具备设立整形外科的条件,其执业许可证上也无”整形外科“的诊疗科目,

不给《手术协议书》和《术前须知》,并伪造协议内容,涂改术前照片,术后又不拍效果照片,其行为已构成欺诈,要求双倍返还手术费3050元;3、要求赔偿医疗费870元,交通费600元,

误工费30000元;4、要求按九级伤残给付伤残补助费50191.20元;5、要求给付精神损失补偿费50000元;6、要求续医费20000元;7、关于今后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药物治疗费也要求补偿,但具体数额待定,故不在此次诉讼中主张。

以上七项诉讼请求是原告根据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同时提出的。

其中根据违约行为提出的诉讼请求有第1、2项,其余的诉讼请求是根据侵权责任提出的。

因此,原告申明提起的侵权赔偿之诉中不应该包含第1、2项诉讼请求。

法院应当在此情形下行使阐明权,告知当事人相关的法律规定。

笔者认为原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对于原告名为侵权赔偿诉讼,实为基于被告一个违约行为而提起的违约之诉和侵权之诉同时进行了实体裁判是欠妥的。

应当在法官行使阐明权以后,驳回原告的第一、二项诉讼请求,再根据侵权行为法对其余诉讼请求进行裁判。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确认了责任竞合制度,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因受害人会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方式提起诉讼,从而能够使损失得到充分的补救。

然而这一制度只允许受害人就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择一提出请求,而不能就两种责任同时提出请求,一旦发生了并用的情况,就否定了竞合的存在。

因此,责任竞合制度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即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只能提出一种而不能提出两种请求,将不能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得到完全补偿。

以本案为例,原告提起侵权之诉,就不能提出第一、二项诉讼请求。

因为第一、二项诉讼请求只能基于违约才能提出。

很明显,原告提出的侵权赔偿之诉中的第一、二项诉讼请求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原告的损失也不能得到完全的补救。

为弥补责任竞合制度的缺陷,补救受害人的损失,人民法院可以在受害人提起的基于某种责任(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做出赔偿时,适当地增加赔偿的数额。

例如受害人根据侵权责任要求赔偿因加害人的行为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这可以适当地提高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从而弥补受害人不能根据违约责任而提出的诉讼请求。

我国出口合同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篇7

(一) 法规、政策的不完善、不统一使外贸合同操作面临法律风险

一般外贸公司目前的业务基本为代理和自营两类。国家为鼓励出口业务, 对其实行增值税退税优惠。而在实际操作中, 外贸公司的代理业务与法律法规冲突很多。如代理人的责任一般由委托人承担, 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 退税要有购销合同, 导致代理人一旦签订购销合同, 性质就变为了购销关系。又如代理业务一般是结汇后付款, 2003年以前汇到后再进行对内代理结算, 这种运作的风险较小。但由于政策的变化, 要求出运90天内就要办理退税, 由于收汇时间和退税时限的差别, 在实践中使得外贸合同操作面临很大的风险。例如合同上虽是90天内汇到付款的业务, 但有时外贸公司为办理退税, 在尚未收汇时, 就会要求先收取国内代理委托企业的增值税发票, 而当无法正常结汇甚至无法收汇时, 外贸公司的代理合同按法律规定会认定为自营, 在没有收汇的情况下需支付委托出口企业的货款;如果不要求收取发票, 按规定, 企业出口不退税还要交税, 如果最后没有收汇, 企业出口收汇核销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即使在合同中加上“如果受托方外贸公司没有收汇, 委托方放弃追溯受托方的权利”, 外贸公司也没有胜诉的把握。

(二) 外贸业务合同不规范引发的违约风险

目前, 在实际工作中, 外贸业务合同使用规范文本的较少, 即使使用, 也都是偏向于保护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不规范合同的认可执行, 如有的无出运期、签章等, 以行业执行惯例或者说是以商业信用弥补合同条款的不足, 这种在行业内被视为灵活操作, 极易引发违约风险。外贸业务合同的不规范也揭示了另一现象:在买方市场下, 出口方一直处于劣势, 以规范合同条款作为避免违约的保证似乎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合同所强调的平等性就不能仅关注条款的内容, 而应是合同的全过程控制。

二、外贸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以某外贸公司为例

某公司的外贸业务分为自营和代理两大类, 目前以代理业务为主。该公司有着较好的企业文化, 进而渗透到其内部控制理念之中;公司借助ERP系统, 使得内部控制的流程得以优化, 风险控制点得以有效实施。为防范风险, 该公司建立了合同评审管理制度, 规定不同贸易类型、结算方式、垫付资金比例和金额等业务的合同评审流程和权限;所有的经营业务必须签订正规合同或取得客户定单, 并按合同条款严格履行, 如有变化应及时修改、补充或撤消。业务员对外签订的业务合同、协议原则上应采用公司制定的标准文本, 如采用其他文本, 应符合合同的基本要素要求, 并确保合同的真实、有效。该公司规定业务部门对外签订合同前必须先编制预算, 经公司规定的分类分级的预算评审权限进行审核后方能对外签订合同、接受定单。信息部负责预算、合同的评审, 同时有选择地对国内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审。财务部和信息管理部负责对合同执行过程的分析、跟踪和预警。

(一) 外贸出口业务合同内部控制制度安排

该公司的出口业务管理细则对出口业务合同内部控制进行了制度安排, 规定了出口业务中的合同评审管理、备货管理、信用管理的管理原则。

1. 出口业务合同的分工授权与岗位职权。

该公司根据业务性质、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 建立合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内部相关单位、部门和岗位的授权范围、授权期间、授权条件、授权流程等。指出属于上级合同管理单位权限的合同, 下级单位不得签订。如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订超越权限的合同, 应当提出申请, 经上级合同管理单位批准后, 依授权或委托签订。上级合同管理单位应当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授权流程的风险控制点。例如在合同评审阶段中, 进出口部是签订出口合同的第一责任部门, 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签订的合同负有组织实施、规范操作、检查落实、安全善后的全部责任。财务部负责对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后公司根据《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核定客户信用额度。各进出口部按公司核定的客户信用额度, 在其额度范围内进行业务操作。财务部、贸管负责人员对于投保信用保险、财产抵押及采用信用证收款方式的三大类垫付资金的付款业务必须严格审核。

2. 出口业务合同准备的控制阶段。

该公司规定在签订出口合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包括产品出口许可状况、客户的详细资料、我国及相关国的技术法律法规条文等都要认真分析。涉及海关、商检的事宜必须事先与办公室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以待确认后再操作。在进行出口业务时, 部门对出口商品要加强了解, 尤其对不熟悉的商品更应加强风险控制,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 首先将国外客户的有关资料提交财务部进行信用状况查询。在与外商签订正式合同时, 必须进行预算合同审核, 在按管理原则审核后才能与外商签订正式合同。凡购买信用保险的新客户, 在合同签订前, 必须先交办公室法律专管员进行合同 (定单) 文本的评审, 不符合条件的, 预算不得通过。预算评审通过后, 应提交合同 (定单) 正本给贸管负责人, 方能通过合同评审。垫付资金合同严格按预算顺序进行操作, 不允许先执行业务再进行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操作。

3. 出口业务合同的订立阶段控制。

该公司规定签订合同时必须使用公司统一制订的合同文本 (包括代理协议) , 严格预算合同审核顺序。其中合同签约人应该是法定代表或其授权人, 签约地也明确为公司的指定地。

4. 出口业务合同的执行阶段控制。

该公司将备货管理视为合同执行的重要过程。公司要求每一单出口业务, 在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认真做好备货业务, 要按时、按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以维护公司形象与利益。部门经理、外销员必须以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好每一笔出口业务。

(二) 基于ERP系统的贸易出口合同内部控制

该公司充分利用ERP系统进行合同的内部控制, 有效地进行合同内部控制的流程和风险控制, 特别是在岗位分工和职责授权上尤为突出。主要包括在ERP系统中设置的付款控制与合同内容相一致;相应的评审条件设置;合同的预算管理;垫付资金执行办法;控制点的管理及考核;主模块推进的管理及考核;信用证管理及考核等。

(三) 合同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

该公司认为合同主体的信用管理是避免各种合同风险的基础,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与管理, 保证客户质量, 防范并降低信用风险, 特制定了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其中要求销售及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对客户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 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防范信用风险, 减少呆坏账。根据公司以出口外销为主的经营特点以及现有条件, 首先对出口外销垫付资金业务严格实行信用额度管理, 以后逐步推广到所有贸易种类和结算方式, 即:凡垫付资金业务, 必须先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方能签订合同或接受定单;对每一客户的垫付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评定的该客户信用额度。

公司要求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 应遵循以下流程:客户资信调查;客户信用额度的评定;客户信用额度的调整、撤消和维护;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和补充。

案例教学中自编案例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自编案例 案例的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出现的案例,一种案例是教科书中已经存在的案例。这种案例适应的范围很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容纳了最一般的地理知识和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各地条件不同、学生基础也不一样,对教科书的案例理解也不同。另一种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编的一些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有着书中原有案例无法取代的好处,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编写,使问题更容易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可以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要把自编案例的好处发挥到极处,这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第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编写的大方向最好以学生身边的乡土知识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了多年,在衣、食、住、行、吃、玩、语言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在展示案例时,学生感到很真实,很亲切,而不是空洞和无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遥远、生疏、抽象的事物。

第二,案例材料的搜集

现阶段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材料;或者从一些市志、县志资料中获得;或者从自身的一些经历中总结出的;所要的这些材料不是一朝一夕能收集全的,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或者留意新闻动态。如果只讲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不提及现在,那还是离学生很远,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所以要把握案例的实时性,使案例新颖化,不断的吸引学生去分析、解决他们身边最热门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要时刻留意周围

的信息,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教师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第三,案例的整理

案例必须具有最能反映某一原理、规律的作用和功能。案例的使用,必须能揭示这一原理或规律。搜集到的乡土材料会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个地区的概况、动态。如何把复杂的材料简化,就成了编写案例的一个重点。编写案例要依据教学大纲,要符合课标要求,抓住主体,不能离题太远。这样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的分析材料,把与教学有关的材料留下。尤其是一些符合教学内容并且是一些实时情况的材料要留下,使案例具有实时性。

有用的材料收集起来后,还要用一些精炼的语言把选好的材料整理出来。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的材料呈现出来,既能完成课堂任务,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案例问题的创设

材料整理出来,只是成功案例的一部分,还有的就是案例问题的创设。要编写一个成功的案例,问题的创设要科学、合理、有效,数量要适当。问题要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案例教学中出现很多无效问题,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丧失,就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也浪费了教学时间。所以创设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是不是”“对不对”“是吗”这样的选择性问题。

第五,案例的呈现

自编案例呈现要完整。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事件,前后相连,情节完整,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若将案例分片段来呈现,就不能称为案例教学了,可以叫“印证教学”了,也就是用各种例子来证明某一结论是正确的。同时,学生也不能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得出的结论只是片面的,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自编案例呈现时要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尤其是地理教学中,案例呈现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看也看累了,所以适当的加些图片、声音,这样学生在把握整体材料时就不会感觉到很疲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光瑞.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08,1

3.江静华.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08,1

4.周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与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

上一篇:常用外贸跟单英语下一篇:廉政书画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