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2024-07-17

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共9篇)

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1

检查

各位矿领导:

我工区与2010年6月3日星期四上午10:20左右,在36行发生2#罐笼坠井重大设备事故。事故当天,质量体系外部审核小组正在我工区审核,于10:25时接到卷扬二班班长彭富忠电话汇报,36行发生事故,2#罐笼溜车坠井,接到电话后,向外部审核小组请假后,立即到现场查看,简单了解情况后向主管矿长进行了汇报,同时安全员向安全科进行汇报。同井下电话联系,确认井下无人员伤亡,电话通信线路、提升系统信号线路、高压线路完好。矿领导杨矿长、马矿长、王矿长在现场亲自指挥,并在第一时间到1400水平进行检查,确认事故损坏情况,制定了各项措施。

此次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我们工区在设备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制度管理不够细化,隐患排查不到位,此次事故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事故原因:

1、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罐内有重矿车未推出进行调绳;

二是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

2、间接原因:

一是工区、班组调绳管理制度不健全,排班不规范;

二是工区管理粗放,据矿里的各项要求差距比较大,有些重点部位工区虽然心里重视,但未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致使维修人员责任不落实,反过来这也就是说工区不重视,检修随意性大,没有制定细化方案,长期以来致使形成这样也行那样也可以的检修流程,致使环节脱钩,导致此次事故,工区具有管理责任;

二、对这件事的反思:

从这次事故可以看到,不出事是侥幸,出事是必然。就从这件事来反思我们工区的管理,存在以下不足:对设备性能认识不够。2008年设备改造后,设备结构状况发生了变化,原设备1#罐笼为从动轮,2#罐笼为主动轮,调绳时将1#罐笼锁死,手动脱开离合器;改造后1#罐笼为主动轮,2#罐笼为从动轮,锁罐笼的装置仍然在1#罐笼侧,新主轴装置采用液压锁罐,机械锁罐此时只是第二道保险,在调绳过程中机械锁罐是不可实现的,工区未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

2、调绳管理制度没有细化。主要是设备供应厂家现场服务人员由于多方原因未进行现场指导安装与培训,设备调试安装后,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制订了《36行调绳流程实施办法》,内容上不完善,细节上不精细,存在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想当然认为有些内容是每个人员都知道的,没有具体细化,充分暴露出工区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存在不足,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方面做得不够;

3、工区设备管理工作不够深入,浮在表面上,制度得不到有效坚持,从设备点检的标杆单位,落到设备点检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主要是工区管理的责任;

4、此次事故充分暴露出工区员工虽然强调“安全第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轻安全的隐患,业务技能知识存在不足,工区未及时发现36行调绳时在井口的2#罐笼重载调绳的隐患,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总之,我们工区在矿领导多次强调安全生产、防止检修后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发生此次事故,我深深感到非常痛心,此次事故发生后,我电话向吴主任做了汇报。虽然,事故还未进行分析,但我清楚认识到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矿对我的处罚我绝无怨言。下一步我们已着手准备进行一下工作:

1、在全工区内学习,汲取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在工区内组织专项检查,特别是设备、设施本身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检查,工区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相关科室进行协调解决;

2、规范工区所有岗位的动作标准,工艺流程;

3、强化工区内部绩效管理考核制度,特别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纪律,作业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制度;

4、细化重点部位的检修(例如液压站制动系统的检修、提升机减速点的修订、36行调绳)要修改制定措施,并上报科室审批,严格按措施进行作业;

5、对改造的设备,必须会同供应厂商进行设备交底,对员工进行培训;

6、加强学习,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部位,工区管理人员本专业人员要向精学习,非本专业人员要向细学习,本岗位人员要全面了解本岗位设备性能;

7、对36行调绳流程要进行修订,并消除设备本身的缺陷;并制定36行、44行、46行、粉矿回收井提升系统制动系统检修规程以及违规检修产生后果的学习材料。并组织全工区员工学习,重点岗位人员、维修人员掌握并签字。

8、着手编制事故后果学习教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编制违规产生的后果,教育员工遵章守纪;计划于8月底完成。

此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小,影响恶劣,我接受矿对我的一切处理。

致礼!

检查人:姓名

2010年6月5日

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2

普及润滑基础知识, 提高对设备润滑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加强摩擦学知识的培训。目前, 一些设备润滑管理较粗放的工业企业、生产车间的车间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摩擦、磨损、润滑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 对摩擦磨损机理知之甚少, 对润滑材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原始水平。人们对设备润滑之所以重视不够,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主要还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解决认识问题就要加强培训, 增长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摩擦学 (也称摩擦、磨损、润滑学) 是一门边缘学科, 因此许多专业的局限性在这里得以体现。

合理选择润滑材料, 做好设备投运初期的管理。设备润滑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 鉴于润滑技术的边缘性, 许多机械设计师对其掌握程度偏低甚至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以至于部分机电产品润滑材料的选择不尽合理或者采用模糊性设计。目前许多机械设计装备使用说明书对润滑油的表述仅是明确粘度级, 而具体采用哪种润滑油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用户在润滑材料选择方面的困惑。众所周知, 对于流体润滑系统尽管粘度是选择润滑材料的重要指标, 但不是唯一指标, 不同的润滑油尽管粘度相同, 其润滑效果差异很大。因此, 作为用户在设备投运前要组织润滑专业人员对设备供应商所推荐使用的润滑材料进行研究、审核, 重点根据设备所处工作环境、负荷率、工作介质等进行审核。还有一些设备如大型阀门及其执行器、部分通用设备, 供应商对润滑材料的选择没有明确标注, 有些仅仅出厂前加注了一些防锈润滑油脂或其他润滑脂, 这种情况就要求用户在设备安装使用前认真根据设备的速度、负荷、工作介质、工作环境 (温度、湿度等) 、磨损机理等自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润滑材料。对于设备润滑管理来说, 新设备投运前科学合理选择润滑材料、按质按量加注润滑材料是设备合理润滑的前提、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也是设备投运初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把润滑材料的监控作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润滑油 (液压油) 是设备的血液, 润滑材料品质劣化是造成设备异常磨损或者突发性故障的重要元凶。确保在用润滑材料的品质、数量是日常设备润滑管理的中心, 也是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的内容。具体到工厂、车间, 由于设备数量众多, 工作环境各异,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于使用润滑油 (液压油) 的重点设备要重点关注油箱的温度、油位, 油箱底部定期排污, 关注油路不受高温局部烘烤, 油在系统中不受污染, 关注过滤器压差, 及时更换滤芯。值班人员巡检时除关注各个润滑点的温度、振动值、声音等之外, 还要关注油品颜色的变化。在润滑专业管理方面, 要求定期取样分析所使用油品的理化指标, 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化验分析, 对其劣化趋势进行跟踪。

重视液压润滑设备管理, 确保其运行稳定。液压设备一般作为大型机组的辅助设备统称为辅机, 再加上作为辅机的液压润滑设备价值相对于主机小得多, 这就导致有些供应商、设备用户对液压润滑设备重视不够。不仅在液压润滑设备的选型、制造质量方面忽视, 而且在使用维护方面也置于次要地位。这样做的结果将会诱发润滑事故, 甚至是整个机组处于瘫痪状态。液压润滑设备尽管其本身价值相对于主机低很多, 甚至微不足道, 但其作用是将被视为设备血液的润滑材料定时、定质、定量的输送到各个润滑点, 可形象地将其形容为人的心血管系统, 一旦心血管出现故障就要大病, 设备若液压润滑系统运行不稳定将会引发大的设备事故。

深入剖析设备零部件破坏机理, 持续改进摩擦副润滑状态。防止设备发生重复性事故是减少设备事故的重要途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分析清楚设备事故的真正原因, 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改进措施。对生产现场发生的机械设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证实约有一半以上的设备事故与异常磨损、卡涩等有关。而设备零部件异常磨损、抱 (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40页) 死、卡涩等多与设备部件间隙调整不当、润滑不良等密切相关。通过合理调整、改进润滑, 有些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化工 机械设备 故障 事故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且经济迅猛发展,这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面临着更多挑战。机械设备在日常作业中最基本的就是实现其正常运转功能,这不仅能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也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紧密相关。因此,有效降低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事故与故障出现的频率,延长设备正常运转的周期,增强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度,这些事关企业的整体利益。但就目前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设备故障与事故在企业中屡见不鲜,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对设备事故和故障进行管理,这点至关重要。只有深入分析设备事故与故障发生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 故障与事故的类型

机械设备故障通常是指设备丧失其部分或全部功能,因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转。事故是在故障的基础上产生的,故障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经济损失及人身安全等方面,若这些方面的损失程度过于严重,在规定的限额之外,这也属于故障范畴。故障的常见类型具体可分类如下:

1.1 累积性故障 累积性故障是受外界和内界因素共同影响的,内界因素主要包括设备磨损、老化等问题,外界因素主要是指外界环境对机械设备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超过了机械的承载能力。上述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必然会导致故障的产生。累积性故障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这是由于在事故发生之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迹象。故障的发生与设备所在的环境及使用年限有紧密的联系,事故的发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1.2 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不受内界因素的影响,是由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发的,这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同引起累积性故障的影响因素一样,都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或者环境的突变超出了机械设备的承受能力。这种故障发生之前并没有预兆,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而且,在故障发生之后,并不能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难以对其作出分析。

2 故障与事故的诱因

2.1 普遍存在违章操作现象 近年来,人们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化工企业应运而生,不断涌现。但是多数化工企业的规模都较小,管理经验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操作人员,这导致了违章操作现象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由于上述这些因素而导致的事故与故障的发生概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2.2 设计存在缺陷 化工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解决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有可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暴露缺点,而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难以解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2.3 機械设备制造工艺欠佳 化工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除了优良的设计,还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进行制造安装。倘若漏装零件或者设备的强度和硬度没有达标,那么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3 故障与事故的管理

外界一直对化工行业的事故格外关注,除了因为其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外,还因为其牵涉面比较广,一旦发生,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以此,必须加快制定管理故障和事故的合理措施,降低事故和故障发生率。

3.1 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与分析 状态诊断主要是通过以前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分析新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趋势,预报可能发生的故障。化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检测与分析设备的运转状况,挑选适当的机会进行检测,这点至关重要。

3.2 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且其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在监察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侥幸心理的存在。及时仔细的安全检查,能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从而防微杜渐,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避免爆发大的事故。设备监察的重点是对各种事故和故障的隐患进行排查。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的监察力度并非纸上谈兵,所有化工企业尤其是危险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具体部门深入落实,争取排查工作得到彻底贯彻落实。

3.3 完善安全制度 安全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操作人员的切身安全,也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存亡。操作人员在设备安全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到位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实施。因此,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制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也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安全对于个人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4 结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化工产业向着更高的链条迈进,因此对化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更加精益求精。设备在不断引进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效解决故障和事故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国化工企业应该快速合理的解决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使设备具有更长的使用时限,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整个化工行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义.浅谈如何提高化工机械防腐能力[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

[2]刘军.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研究[J].民营科技,2011(06).

[3]陈霞.提高化工机械防腐能力的探讨[J].广东化工,2009(06).

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篇4

1.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和分析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负责设备事故目标考核。

3.2一般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

3.3重大设备事故由主管设备经理负责组织事故分析会,并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4.引用文件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5设备事故范围

5.1机械设备事故:指生产工艺流程的机械发生的故障或损坏。

5.2动力设备事故:指各种生产用动力设备如发动机、内燃机以及供电、供水和供热汽用的气体、液体等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5.3工业建筑物事故:指生产用的厂房、烟囱、热风炉、储库(矿仓)、罐及设备基础等发生歪斜、坍塌、严重裂缝与损坏。

5.4工业运输设备事故: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发生事故或造成缺陷的损坏。5.5工业窑炉事故:是指水泥窑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掉砖、红窑、塌璇等影响设备连续运转的事故。

5.6其它设备事故:指机修、土建施工、检验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由于发生严重设备缺陷被迫立即停车的,即使接近检修计划的停车时间,亦应按事故处理,因设备存在问题,须进行临时性处理时,经使用部门生产科与生产部联系后,可按临时停车处理,但事先主动掌握(有记录等凭证)设备的缺陷和不正常现象,及时地采取措施或修理,虽然造成停车,停产情况,可不按事故处理,作为非计划检修停机单独统计。6设备事故分类

6.1一般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6.1.1生产工艺流程中,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主机或生产线停机1─8小时,或非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如破碎机、空压机、专用机车、装卸输送设备、电铲等)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25─40%之间的。

6.1.2凡动力设备发生设备故障、损坏,影响全厂停电不足20分钟或一条工艺线停机不足25分钟的。

6.1.3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指设备维修费用)在0.1─3万元。6.2重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6.2.1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机设备发生损坏,影响生产线停机8小时以上,6天以下,非三班连续生产设备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40%以上,18个班以下的。

6.2.2凡固定资产因设备事故造成报废者或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4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者。6.2.3动力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影响全厂停电20分钟以上或一条工艺线停电在25分钟以上的,有时虽未超过上述时间,但影响主机停机8小时以上的。6.3特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6.3.1构成重大设备事故的,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的。

6.3.2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一个车间的火灾、爆炸、厂房倒塌等灾难的。6.3.3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

6.3.4工业运输设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等)的事故分类参照有关行业标准执行。7.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1 一般情况下,设备事故计算时间是从事故发生设备停止运转到开机正常运转的时间为设备事故时间。回转窑按止料到重新投料的时间计算;

7.1.2 在设计上有备用机组的设备,事故时间为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开机时间; 7.1.3 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被迫提前检修者,其事故时间按该事故设备停机到该设备具备恢复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计算;

7.1.4 动力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系统或生产工艺线停产,其事故时间按波及的主要生产设备停机时间的累计计算。7.2设备事故损失的计算

7.2.1 设备事故损失包括设备的修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和减产损失费(间接经济损失)。7.2.2 设备事故修复费为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所发生的材料、备件、人工及管理费用。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应为该设备的固定资产现值,即设备的现置价减去该设备使用年限折旧费。

7.3减产损失费为因事故影响减少的产品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为单位产品(半成品)利润乘以减产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减产损失费=(产品出厂价-成本费)×小时计划产量×事故时间。8.设备事故报告与处理

8.1设备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8.1.1 设备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立即停车,切断设备动力源(电源、汽(气)源)等。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亡人员。

8.1.2 设备的操作人员在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后,应立即向厂(处)领导和生产调度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部位、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间,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事故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等。8.2设备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及对设备的处理:

8.2.1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在向单位领导和生产调度口头报告设备事故后,应如实地毫无隐瞒地在设备运转记录或交班记录中详细记录设备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经过,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及设备目前状态等,并在记录上签名;

8.2.2单位领导人或生产调度员在听取操作人员口头报告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所在单位设备技术负责(技术主管)、工段(车间)设备负责人、维修负责人或维修工以及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察看,检查设备损坏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初步判断事故的原因和损失的大小,决定处理办法,并及时汇报公司领导,三班连续运转设备必须及时报告相关专业管理部门,A、B类设备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场。

8.2.3 一般设备事故由车间及生产部决定处理方法,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8.2.4 重大设备事故,应在保护事故现场的同时,报告生产部及分管设备的经理。待生产部或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察看事故现场后,由生产部和事故设备的单位领导研究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汇报;

8.2.5 事故发生在非白班时,对一般事故设备的处理由事故单位的值班领导和调度员作出安排意见,并及时向生产部及相关专业部门领导汇报,重大事故由生产部或专业管理部门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请示汇报;

8.2.6 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时,将被伤害的人员立即送至医院抢救治疗,对事故现场应注意保护,待有关人员做好必要的记录和拍照后,再处理事故设备;

8.2.7 维修人员在接到抢修事故设备任务后,应全力以赴进行抢修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拖延、懈怠。操作人员应主动配合或协助维修人员抢修设备;

8.2.8设备抢修结束进行试机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抢修项目负责人详细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检修时间、所用工时、更换零部件或备品备件名称、图号、数量,辅助材料名称、数量,检 修的有关数据及试机数据及记录),并交事故调查人员;

8.2.9 生产部下属的设备管理有关人员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或次日,最迟不得超过事故经过,事故当班的设备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的复印件及抢修记录;

8.2.10 重大与特大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填写事故报表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有关部门上报。如情况复杂、性质严重时另作专题报告;

8.2.11 生产部每年对公司设备事故进行汇总整理,并通报。9.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取证

9.1事故现场调查是取得事故原因的各种线索与依据的主要途径。目的是为了调查事故的破坏情况和取得事故过程复原和原因分析的物证。事故有关物件、痕迹状态、资料、记录等都在调查取证之列。

9.2事故前情况的调查:为事故调查提供重要线索和实际情况。9.2.1 事故前有关人员活动情况;

9.2.2 事故前生产的管理、组织、指挥及进行情况;

9.2.3 事故前设备的运转、缺陷和设备异常情况以及设备操作情况;

9.2.4 设备事故前最后一次检修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润滑记录及其它有关数据; 9.2.5 事故发生前,现场设施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9.2.6 其它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10.原因分析

对于每起设备事故必须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主要原因。在判定事故原因时,要注意把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联系起来分析。11.责任分析与责任者的确定

11.1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事故责任者、领导和群众都受到教育,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和其他事故发生。

11.2事故责任者的确定: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依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责任制进行分析,连同有关人员的过失与促成事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来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管理责任者。

11.2.1按职责分工和工作态度追究责任者。就是追究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的事故。在追究管理人员和领导责任者时要注意,不能因不在现场而不负责任;不能因不了解情况而推卸责任;不能因经过集体讨论,而不追究个人责任;

11.2.2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者。这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追究最初造成事故隐患的责任。一个隐患涉及多方面管理责任的,以追究对事故原因负主导作用的一方为主;

11.2.3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在责任分析中追究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11.3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11.3.1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或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或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的事故应由操作者负责;

11.3.2因拆除、毁坏、挪动安全装置,或对安全装置维修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或应检查安全装置而未进行检查者,或明知安全装置失效而进行操作发生事故的,由当事者负责;

11.3.3因领导决定错误或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或领导姑息迁就对发生事故处理不力而使事故重复发生;或领导官僚主义、违章指挥、冒险蛮干,迫使工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的,由领导者、决定者、指挥者或指令者负责;

11.3.4因设备失修、安装检修不合格;或由于安装、检修中所用备件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由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或安装检修项目负责人或备品配件采购或制作人员、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负责;

11.3.5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又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在事故后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虽有防范措施,但未从技术上和组织落实,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应由有关领导者、管理者负责;

11.3.6扣压、拖延执行安全指令或设备《隐患整改通知书》而发生的事故,由扣压拖延者负责。12.事故处理

12.1设备发生事故,要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处理设备事故必须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处理和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2.2设备事故处理一般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对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直接责任者、领导及管理责任者分别予以处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面不要扩大,是谁的责任就处理谁,且应处理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对事故发生后,维修人员不服从调度,对事故设备抢修不力或拖延、懈怠而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责任者,应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12.3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程序:

12.3.1 一般设备事故原则上均由各车间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处理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限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

12.3.2 对主机设备发生的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接近重大设备事故损失数额者,或修理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的,发生事故的车间应通知设备经理派人参加车间的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应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12.3.3 对重大设备事故,应由设备经理进行组织,分析和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必要时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

12.3.4 对特大设备事故或该事故引起人身伤亡事故的,由公司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由公司办公会议审批,审批后所有调查、分析、处理结果材料应转到生产部,纳入事故管理,年终交资料室存档。

12.3.5 对专业设备发生的事故,由各专业工程师组织调查、分析和处理,分析处理结果必须及时报至设备经理,并附上所有调查材料。

13.处理标准 13.1对设备事故的责任应根据其事故损失大小、责任者应负责任的主、次及大小,责任者的态度及平时工作表现和抢救事故功过等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处分。

13.2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薪、开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13.3根据设备事故的性质、情节,具体处理标准如下:

13.3.1 对造成一般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根据事故的情节、性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等处理;事故损失较大、情节较严重者,可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3.3.2 对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能予月工资考核扣分、扣发奖金、降级降薪的同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行政记过处分。对造成设备事故损失在15万元及以上的主要责任者,原则上要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3.3.3 对于造成特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根据责任主次、大小、性质和危害程度,分别给予行政警告,记大过处分。性质特别严重、情况特别恶劣者,可给予开除留用、降级降薪、开 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3.4对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从重处理:

13.4.1 玩忽职守,擅离工作岗位;或由于不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2 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违章操作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3 对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报告者; 13.4.4 在事故调查中隐瞒真相、伪造现场、甚至嫁祸于他人者;

13.4.5 在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修,或不服从领导安排,或抢修不力,故意拖延者; 13.4.6 威胁事故报告者,或对事故调查人员、处理人员进行报复和人身伤害者; 13.4.7 事故责任者不接受以往事故教训,重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者。

13.5对下列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并根据责任主次,大小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13.5.1对岗位人员未按有关规程规定培训上岗,或虽经培训,但考试不及格而安排独立上岗,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

13.5.2由于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强令岗位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设备事故者; 13.5.3由于制度或规程不健全,使得岗位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

13.5.4由于领导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和执行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13.5.5对已通知需进行整改的设备整改不力或阳奉阴违而造成设备事故的领导者、管理者; 13.5.6指使下属人员隐瞒事故,或对如实向上级领导或部门汇报事故真相的职员滥用职权进行处罚的直接领导责任者;

13.5.7对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的有关人员进行刁难和阻挠或采用各种形式样进行打击报复者。

13.6事故责任者或其他与事故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从轻处理。

13.6.1 对事故设备抢修、抢险,防止事故扩大有贡献者; 13.6.2 能主动认识错误,并能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事故抢修者; 13.6.3)服从组织分配,到发生事故单位工作不久的领导与职员;

13.6.4 本人到外地开会或培训,本单位发生与其责任相关不大的有关人员。14.防范措施 14.1针对设备事故的原因,制定出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必须首先落实,管理措施必须有实施意见;制定的防范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稳妥可靠,落实防范措施要有负责人、期限和标准。

14.2在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之前,又无临时可靠措施保证的,不得恢复生产。15.附则

机电、运输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设备损坏事故及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设备事故发生。根据公司《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及国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设备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三条:设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采取应急措施,严防事故扩大。

第四条:因设备事故而造成伤亡事故的,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第五条:发生设备损坏事故,应立即向安全员报告,并上报事故经过报告,重点区域设备事故应在半小时内将事故概况用电话上报主管经理、机电设备科。

第六条:发生设备事故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必须在半小时内用电话报告公司主管经理、安全科、机电设备科。

第七条:发生设备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相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修设备、抢救伤员并保护现场,不得隐报、瞒报和不报。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八条:设备损坏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级负责:1、2、3、设备一般事故由矿区负责组织。设备重大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

设备伤亡事故由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第九条:设备事故调查组由与事故无关的负责人组织安全、调度、机电等部门参加。

第十条:查明设备事故发生的概况、过程、原因、和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确定及设备事故责任人,提出设备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和建议,写出设备事故调查报告。第十一条:设备事故调查内容:

1、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班次。

2、导致设备事故发生的起因。

3、设备事故的后果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责任人受过何种培训与安全教育,班前进行交接班情况。

5、重大设备事故现场实测图及照片。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十二条: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分析会。

第十三条:确定设备(损坏)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1、因设备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由设计者负责。

2、因制造、安装和检修的错误缺陷而发生的事故,由制造、安装、检修者负责。

3、因技术、安全操作上的错误或缺陷而造成事故的,由技术、安全操作的确定者负责。

4、因犯官僚主义错误,不按安全技术规程要求,瞎指挥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由指挥者负责。

5、已发生设备损坏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执行不力发生重大事故的,上级主管部门无措施的由上级部门负责,有措施不严格执行的由直接管理人员负责。

6、因随便拆除安全保护装置造成设备事故的,由拆除者或指挥拆除者负责。

7、对已发现或决定整改的重大设备、设施隐患,贻误整改时间造成事故的由贻误部门或单位领导负责。

8、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事故的由当事人负责。

9、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启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事故的,由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负责。

第十四条:设备事故预防措施实施,应确定负责人及完成工作时限。第十五条:设备(损坏)事故的赔偿处罚标准:

1、据责任大小及实际经济损失的50%--100%进行赔偿。

2、依据违反相应安全操作规定的处罚标准进行机电违章处罚。

3、因设备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安全相关处罚及追究责任者刑事责任。

4、写出书面认识张榜公布,并在工区或公司全员会上公开检讨。第十六条:对发生设备重大事故的,在全公司开展事故教育活动,各工区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并举一反三,结合本工种设备操作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并写出书面学习体会。

第十七条;各工区、部门认真总结各类设备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提醒各生产单位加强预防减少或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附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设备管理,事故管理,机械设备,化工机械

0 引言

机械的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工艺制造和研发机械方面有着旺盛的需求和想法, 化工机械在很多领域的生产和管理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同时在我国的机械化生产中也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化工产业中它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决定了工业的生产, 也为工业化生产带来了便利的条件。但是在化工机械产业中同样也存在着很多事故和设备上的问题, 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 并使这种管理更加的合理更加的科学。本文通过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对事故原因的了解与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1 化工机械设备的故障与事故

1.1 故障定义

在系统或者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因为操作原因或者其它的因素使系统或者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行, 以至于出现了故障, 这个就是对故障所做的定义。因为出现了故障问题可能就会产生社会方面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经济方面和人身方面的损失, 就产生了事故。

1.2 故障分类

1.2.1 突发性故障

突然发生的故障具有突发性, 突发事故的产生有可能是偶然的外力或者外界环境原因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故障特点是不可预测, 没有固定的规律, 更没有征兆性。

1.2.2 累积性故障

通过长期不利的因素慢慢积累之后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就会使设备产生故障, 这种现象就是累积性的故障。累积性故障的它的预测性很高, 有十分明显的规律并且具有征兆性。

2 化工机械设备的故障管理

为了使机械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正常使用, 并且减少故障的产生, 就要对常见的故障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如何对设备进行管理。

第一, 在设备的折旧、运行和投资等各方面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工机械。

第二, 在所有的机械运转中都会经历很多有关设备方面的问题, 例如设备的升级改造、使用投入、设备的成形、设备的制造、设备的设计和规划等各个环节。这就是机械的技术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 机械设备有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 并且二者之间不可分割。

3 造成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违章操作普遍

由于化工产业市场发展的十分迅速, 使人们在化工机械的操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技术的不断提升, 就应该提升人员培训和技术操作, 因为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操作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有很多违章现象发生, 最终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所以在设备的操作上要多加注意,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设计存在缺陷

在目前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中, 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选取的材料不恰当、工艺调配不到位等原因最终使设备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也直接导致了事故的产生, 设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需要技术来弥补, 这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全新的设计使设备更加的完善。

3.3 机械设备制造工艺欠佳

很多设备的制造过程都存在着问题并且都是由工艺造成的, 由于不合理的工艺和制作过程, 在整个设备的制作中由于各方面的不齐全和技术的不成熟最终使设备的工艺较差, 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3.4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了很多的漏洞, 出现突发事故不能及时处理, 最终就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 从而会产生事故的发生。

4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措施

为了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 正常的应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就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诊断与分析

每一种机械设备都有它的特点和复杂性存在, 要针对不同机械设备的特性做出具体的分析和检查, 从各方面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对于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来讲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工作任务, 因此在设备检测时一定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诊断。

4.2 加强对人得安全控制

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人员的安排也是相当的重要, 每一个人员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都要到位, 都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来对设备进行管理, 也要做好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 使事故的发生减到最小, 并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4.3 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每次事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 要做好设备全面的测试和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每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一定要找出它的原因并及时处理, 还要做好全面的记录, 避免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故发生, 将各种事故发生的机率降到最小, 一定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员工的人身安全, 时刻都要记住安全是第一位的, 要加强安全意识, 对整个企业和所有员工来讲安全是必修课, 要对每一种设备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和各种隐患提前做好安全措施, 对于个人原因引起事故的一定要做到严惩。

5 结语

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7

通报说,2007年10月以来,内蒙古、重庆、河北、广西、湖南等地接连发生6起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40人死亡、23人受伤、3人失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0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林家地金华泰烟花厂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

10月22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一烟花爆竹作坊发生爆炸事故,炸毁3栋二层砖混结构楼房,造成17人死亡、2人失踪、15人受伤。

10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蠡县鲍墟乡南五夫村村民王某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经查,爆炸系王某存放的陈旧烟花爆竹生产原料受潮挤压自燃引发。

10月30日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村发生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引发的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

11月3日广西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苏烟村发生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引发的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11月10日湖南省浏阳市达浒花炮总厂组装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人受伤、1人失踪。

通报指出,上述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当前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烟花爆竹生产中忽视安全、违规操作的问题十分突出。随着新春佳节日益临近,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陆续进入旺季,也进入事故高发期。

6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8

非标准设备是指生产需要而又不能直接采购的专用设备,本规程的原则是保证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和使用非标准设备。对于加工和装配过程大部分无能力在公司内部完成且又有制造商能够承接的非标准设备,由工艺部门提出申请,直接按外购设备的流程执行。公司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增加产品品种,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手段,对提高公司年度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必须重视非标准设备的投入与管理,以利于设计制造、验证、使用、维修等各环节的协调统一。2 立项流程 非标准设备设计的依据和顺序

2.1 立项设计依据 2.1.1 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并经工艺部门评审需要改进和增添的非标准设备项目。2.1.2 公司发展规划或技改技措计划中规定的非标准设备等项目。

2.1.2 各分厂(分公司)、部门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并经过设备采购部门(现指工程部门)审批需要改进和增添的非标准设备项目。2.2 立项设计顺序

2.2.1由2.2.1工艺部门驻使用分厂的主管工艺人员提出申请并填制及申报《非标准设备申请单》,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任务书设备制造部门凭申请单同工艺部门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商进行方案设计并提出预算,工程部门组织财务部门、设备制造部门和工艺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核,通过后由工艺部门报总工程师进行《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任务书》的审批,然后按设备审批流程,5万元以下的直接报工程部门立项,5万元以上的由工艺部门填写《技改项目投资审批表》,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报工程部门立项。制造分厂进行方案设计并做费用预算,工艺部门进行投资审报,总工程师批准。经批准后的非标准设备设计任务书为正式生效任务书,与设备申请表等交工程部门审核下达工作令。工程部门收到《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任务书》、技术协议、设备申请表、《技改项目投资审批表》(如有需要)后进行审核并下达工作令。

2.2.2 非标设备须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和可能的修改。委外须考虑制造商持久、可信,且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提出修改时随叫随到等因素。

2.2.3任务书的内容要求详细、明确,使用部门应提供加工前毛坯图和加工后零件要求图,毛坯图必须和毛坯实物一致。

2.3 非标准设计人员对所承接的设计任务书,要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按规定履行各栏签字手续。如有分歧意见,最终以工艺部门领导或总工程师签署的意见为准。3 预算审核

3.1 设备制造部门或非标准设备制造商负责对预算审核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做出解答,所有单件预算超过2000元以上的零部件必须注明品牌和型号。设备制造部门的预算(对外采购的零部件预算由采供部协助报价)如果不高于非标准设备制造商预算的10%,由设备制造部门承接;如果高出20%,由非标准设备制造商承接;在10%到20%之间,财务副总可根据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原则决定承接方。如果设备制造部门任务不足,且预算又高出10%以上,设备制造部门必须以非标准设备制造商预算的110%作为最终预算承接此项目。

3.2 设备制造部门前期工作进行后,因制造费用大于采购费用20%以上,而决定委外加工,则设备制造部门前期发生的设计、调研等费用按实列支。

3.3设备最终验收,必须以设计任务书为准。如在验证及工艺试车过程中提出修改,须重新追加预算,并延长制造周期。如修改的技术要求经评审无法自行制造而需要设备外购的,则按照原先的设计任务书验收,同时启动外购设备流程。

2.2.2 主管工艺人员应按规定填写非标准设计任务书,逐项写明具体要求。43 自制非标准设备应具备的设计技术文件

3.1 4.1 组成公司规定的全套完整的非标准设备设计技术文件(以专用机床或组合机床为典型),应包括下列文件和图纸:非标准设备设计任务书;非标准设备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即设计方案意见书;非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包括精度检验单);非标准设备总图、设备外形图和各部件联系尺寸图;非标准设备分部件明细表;被加工零件工序图(主要用于非标准金属切削设备设计);工序布置图(即加工示意图)(主要用于非标准金属切削设备);各部件装配图,包括主要构成零件的尺寸联系图(外购件和借用件除外);全部专用零件图(不包括标准件、通用件和外购件);液压或气动系统原理图、接管图及有关说明;液压或气动系统专用部件图和零件图;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和元件布置图;电气控制系统的调整使用说明;电气控制系统的专用部件(包括电控箱、操纵箱、按钮盒等)和零件图;冷却润滑系统及防护装置的部件图和零件图;非标准设备调试使用的全部专用工艺装备图借用或外购工装除外);复杂或精密设备调整、找正用样件或对刀件图;非标准设备安装图;必须配套设计的附件、工位器具的总图、部件图和专用零件图;分部件的零件明细表,包括专用件、借用件、通用件、标准件、外购件;设备调试使用的全套工艺装备目录,包括专用工装、借用工装、通用或外购工装。

3.2 4.2 根据非标准设备的类型、特点,由设备制造部门确定上述所需技术文件或图纸的取舍。

自制非标准设备调试配套使用的工艺装备的有关规定

54.1 首次设计的非标准设备,由设计者同时选用或设计整套工艺装备,完成整机的功能、尺寸等协调。54.2 对于改型、改型设计或仿制引进、外购设备中原设备所用工艺装备,可借用或选用时,不必重新设计,以提高经济性,缩短设计周期。54.3 凡属经常更换或易耗的工艺装备,工艺部门及各分厂应按工艺装备编号写入工艺规程,便于批量生产中更新补充,纳入正常生产轨道管理。65 自制非标准设备的编号

自制非标准设备的编号由设备制造部门统一负责。各分厂(分公司)、部门自行设计制造的各类非标准设备报设备制造部门(设备分厂)统一编号。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以防止混乱,促使非标准设备编号规范化,有利于全公司加强管理。76 自制非标准设备制造

76.1 非标准设备立项后由工程部门签发制造工作令,并落实经费来源、明确数量、完成日期和制造单位。一般须待图纸文件资料完整后方得安排。对于进口周期较长的外购件及加工周期较长的铸锻件可预先安排。分外购、自制两类。外购组机(包括自行设计委外制造)由设备分厂扎口,各分厂(分公司)、部门自制非标准设备也按本条执行。76.2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对物资采供部门不能解决的零部件、工装工具主要由设备制造部门完成,设备制造部门不能完成的可委托工具分厂等协作,并按完成日期自行协调制造周期,保证非标准设备制造整体进度。

76.3 通用件和标准件由采供部门负责采购,价格超过预算的必须事先经过设备制造部门的确认和财务部门的审核后才能购买。如果价格超过预算价格10%以上须向设备制造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由财务副总批准后才能采购。所有的采购发票须有设备制造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才可报销(超出预算的采购行为须由采供部门同设备制造部门协商),设备制造部门负责随时跟踪该项目已经发生的费用,财务部门负责将所有费用随时记入该项目。负责非标准设备制造的承制部门在编制制造工艺时,对物资采供部门不能解决的零部件、工装工具提出清单委托设备分厂、工具分厂相关部门协作,并按完成日期自行协调制造周期,保证非标准设备制造整体进度。

76.4 当非标准设备进入装配阶段,该设备设计人员、分管工艺人员必须进行现场技术服务,及时解决装配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作好记录,便于今后整图,改进。

76.5 非标准设备装配结束,空运转正常后,由设备制造部门专职人员检验开出《非标设备安装通知单》,并报工程部作为设备安装就位的依据,工程部接到安装通知后即进行设备安装。

完工验收单,并报工程部门作为制造完成依据。

7.6 使用部门在设备安装就位后,进行设备的最终运行和调试,设备制造部门配合。验收和调试结束后,工艺和使用部门在完工单上签字认可,经签字认可的完工单报工程部门作为制造完成依据。

76.7 非标设备制造完工须有完整的费用结算清单,并报送工程部门审核.。87 非标准设备的验证

87.1 新设计的或经过重大改进的非标准设备都要经过验收,验收按该项目非标准设备和精度检验单及《设备(仪器)购置、验收管理制度》第5条:设备安装验收转固及索赔等文件执行进行。

87.2 设备采购部门接到完工通知后,应及时安排验证时间,同时通知使用部门做好验证前的坯料准备,通知承制部门准备验证。

87.3 非标准设备验证时,由承制部门召集使用部门、工艺、设计、检验等有关人员参加,共同配合进行实物跑合或切削试验。

87.4 验证过程中,发现的工艺问题由工艺人员解决、设计问题由设计人员解决,制造问题由承制部门解决,然后再组织验证,直到完好无缺。

87.5 非标准设备要填写验证书,参加验证人员签署意见。验证后的非标准设备准予提交使用。

交付使用

98.1 非标准设备验证合格后,由工程部门安排有关安装等工作,组织办理新增固定资产入帐手续和及时投产。决算超过预算时,以预算价值作为固定资产价值,超出部分作为设备制造部门的亏损。如果因为不能通过验收,所有费用作为设备制造部门的亏损。

98.2 验证后一个月内,由设计部门根据制造调试的结果,依实整理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转交设备管理部门资料室存档。

98.3 使用部门按非标准设备技术文件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非标准设备。

98.4 非标准设备从交付使用起三个月内由承制部门包修,因非正常使用造成的设备故障,由设备专线酌情处理后再由设备制造人员进行修复,费用由使用部门承担。因生产需要须另行增加工装及部件,须由使用部门开协作票另项解决,不可在原项目上追加预算。

98.5 未明事项,协商解决。10 考核

非标准设备制造成本应严格控制。制造分厂制造完工后,由工程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验收,对造价进行审核并报财务部门。费用超过预算或不能按期交付应对设备制造部门进行考核。

文件归档

机械伤害事故(6例) 篇9

2003年9月17日晚,某公司生产部挤塑车间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现将事故通报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当事人:刘某

参加工作时间:2002年3月,本工种工龄12个月 安全教育情况:接受过入厂三级教育 受伤部位:左手挠骨中段 伤害程度:轻伤

致害物:单工位吸塑机辅助压模架(171F门吸塑模)事故经过

9月17日晚上约22:30分左右,挤塑车间6#单工位(设备编号:599-129)操作工刘某在操作设备生产时,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擅自对安全门及行程开关进行捆绑(短接),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失去了安全联锁功能。当刘某发现吸塑辅助压模架压刀移位,设备已经处于自动生产状态,但是刘某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用左手伸进危险区域对压刀位置进行调整修正,被迅速下行的辅助压模架压着左手小臂,造成左手挠骨中段骨折。【问题】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措施的建议;

3、你认为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操作:

a.当晚刘某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擅自对安全门及行程开关进行捆绑(短接),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失去了安全联锁功能。

b.当压刀移位需调整时,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停机进行。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松懈和设备本质的不安全。

管理松懈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车间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在设备异常情况下违章操作,归根结底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做的不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不够重视和监督管理不力,吸塑机安全门及联锁开关是为了避免操作者在设备正常生产时进入危险区内的一个保护装置,是设备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允许人为的对其进行破坏或使其处于失效的状态。但仍有一些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人为短接行程开关。挤塑车间一直未能足够重视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工装辅助压架及压刀容易移位,造成工人生产时,需频繁调整压刀,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工人操作设备的风险度,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2、事故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责令挤塑车间迅速整改,改变安全管理不力的现象,扭转安全生产不利的形势。a.车间管理人员要改变观念,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安全的认识,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责任。

b.在车间内部开展“抓安全,反违章”活动,加大车间班组两级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违章者进行严肃处理,对违章者所在班组长实行工资考核,并在每月业绩考核中体现。

c.车间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另外,组织全体班组长进行一次安全管理知识教育,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能力。

d.加强宣传教育。生产部其他车间要引以为戒,在班组班前会上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生产部整体安全素质。

3、事故处理

a.对挤塑车间在生产部内部通报批评。

b.当事人刘某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是造成此起事故直接责任者。按照《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监督奖惩管理标准》(QC/KL5210.001-2002)4.2.3条规定,扣罚刘某100元

c.挤塑车间吸塑一组主管组长对此起事故负有管理责任;当班班组长是事故当事人的直接管理者,对此起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按照《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监督奖惩管理标准》(QC/KL5210.001-2002)4.2.3条规定,扣罚部分工资; d.挤塑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安全管理不力;车间当班副主任对本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按照《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监督奖惩管理标准》(QC/KL5210.001-2002)相关规定扣罚部分工资。

e.此起事故在生产部内部通报,请各车间、班组张贴此事故通报,向工人通报此起事故,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案例二 农民工驾驶拖轮致残事故 【案情】

某港务局从外地招了一批农民工在拖轮船上工作。为了节省培训费,港务局只对他们简单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而对港口作业存在的危险、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根本没有提及。一日,公司所属的115号驳船在码头装油完毕后,港务局安排一艘拖轮拖带驳船离开码头。当拖轮船首接近115号驳船左舷2号与3号系缆桩之间时,农民工拖轮驾驶员王某指挥115号驳船船员带缆作业,而同为农民工的115号驳船船员徐某及同船水手李某并未提出反对意见,二人共同接过拖轮船员递交的一根包头缆开始作业。

在此过程中,拖轮驾驶员王某没有明示缆绳该系哪个桩位,徐库二人也未主动询问,便将包头缆套在2号系统桩上。钢缆套好后,拖轮驾驶员王某指挥将钢缆由2号桩换至3号桩,徐某便将钢缆由桩底往上拉。由于拖轮正随水流后退,钢缆绷紧,徐某的双手被轧在钢缆与系缆桩之间,致使双手除拇指外其余八指前二节被轧断。经医院鉴定,属于三级伤残。

【问题】试从法律的角度,论述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有哪些? 【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由于从业人员未经过安全生产培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伤残的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第3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人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本案中,由于港务局没有对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导致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在此条件下,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从而造成此次生产安全事故。因此,本案中,港务局应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同时,有关作业人员由于违章作业,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 案例三 冲床加工重伤事故 【案情】

4月17日晚上19时30分左右,××公司××厂板金组季节工李××在63吨气动冲床上进行GE柜外箱体冲孔加工时,因左手进入模具取料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尖被模具压伤的重伤事故。为使相关单位从中吸取教训,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

(一)伤者情况:

姓名:李××。性别:男;年龄:17周岁;入厂时间:2003年4月14日该职工经过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

(二)事故经过:

2003年4月17日晚18:30左右,板金组根据生产需要,安排GE柜生产的所有人员回厂加班。经工艺员确认后,19:15左右班组长安排王×当师傅(2003年2月18日入厂)在63吨气动冲床上给李××等三名新工示范操作GE柜外箱本体冲孔工序,准备让其上岗操作。该外箱板材长184cm,宽78.5cm,操作时需要两人合力将板材送入模具并扶正,其中站在机台前方的一人踩脚踏开关,完成冲压之后将成型的板材取出放好,并取出冲孔落料,另外一人取出待加工的新板材。王×讲完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后,看着李××和另外一名新工人配合作业操作十几块板料后,就离开和另一名新工在旁边80吨冲床上配合作业。约19:30左右,当李××伸左手入模取冲孔落料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被突然下降的上模压住,李××大叫一声,在旁边冲床作业的王×见状立即跑上前去将该冲床调至“点上”状态,让李××将左手拉出。发现左手的中指已从第二指节处压断,食指、中指、无名指也只有皮肉相连。在现场的见习组长郭×立即将伤者送至桂州医院,后转至小黄圃医院治疗,现正留医住院。【问题】 根据分析上述案,回答以下问题: 1)该事故调查组成员包括哪些部门? 2)该车间的见习组长应负何种事故责任? 3)按伤害程度分这起事故属何种事故类型?

4)按伤亡事故的性质分类这起事故属何种事故类型? 5)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 7)试分析导致这起事故的深层原因? 8)违反的有关法律条文?

9)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10)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答案】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这起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2)主要事故责任 3)重伤事故 4)机械伤人事故

5)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①操作者违章作业,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将手直接伸入模具危险区,取冲压余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冲压设备的合模区是危险区域,鬃公司《一般冲压工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送料、接料时严禁将手或身体其它部分伸入危险区内。因该外箱冲孔作业产生一块余料在模腔内,操作过程中必须由操作者将其取出。但李鬃未利用任何辅助工具将手伸入模内取余料,导致手指被下滑的上模压伤。

②设备无安全防护装置,使用脚踏开关是事故发生的另一直接原因。该设备曾于2002年6月封存,一些配件被挪做它用,2003年3月底启用时原有的光电保护装置已缺失,启用后又未配备新的光电保护装置。另外,由于此次加工的板材长、宽度均超出设备宽度,不便使用双手按钮操作,车间在改造设备时安装了脚踏式开关。但忽视了该模具有一块余料无落料孔,必须由操作者将余料取出,而此时设备无光电保护,操作者可能误踩脚踏开关,模块下滑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①违章指挥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李鬃等新工未经考核取得上岗证的情况下,车间、班组违章指挥安排其独立上岗操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规定,入厂新工在未取得操作证的情况下,只能在师傅的带领下做辅助的工作,不能单独上机操作。李鬃等新工于4月14日入厂,入厂之后第二天便在其它冲压设备上进行过操作,所幸操作设备的本质安全性较好,未发生伤害事故。此次发生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说明了不按规章办事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另外,车间、班组未配备适当的辅助工具(如磁吸手),在设备本质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的条件下安排生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②新工人岗位培训管理不规范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李鬃等新工是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无任何工作经验,按规定其岗位培训必须实行以老带新的方法。班组长安排王鬃骼钭椎?3名新工的师傅,负责他们的岗位培训,但王妆救艘彩且幻?2003年2月18日进厂的新工,本身经验不足。经调查,师傅王赘静磺宄逖棺饕凳植蝗肽5幕疽螅降芾钭椎母谖慌嘌敌Ч案谖患寄芸上攵8谖慌嘌倒芾聿还娣妒抢钭椎奈抟馐段フ碌囊桓鲋饕颉£ ③工装模具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GE柜外箱冲孔模,因设计原因,有一块长38.5cm、宽15.5cm的余料无落料孔,必须由操作者将余料从危险区取出,这是导致不正确取料操作的一个原因。该模具于2002年12月进行首次样式,至4月17日投入小批量试制,技术科工装员未对模具的本质安全性进行验证,对该模具设计的特殊情况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工艺员对该模具使用的特殊要求未给予足够的说明,现场指导时也未提出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使模具本身存在的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另外,该模具于去年12月份已组织过样式,车间也未对模具本身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要求和安全防范措施。④设备存在隐患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按照冲压设备安全性评价有关标准,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可靠有效方可投入使用。但该设备启用后未经验收,原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光电保护装置、双手式按钮全部拆除,不符合生产的使用要求。现场检查发现,该设备气压不稳,压力不足,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7)导致这起事故的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①公司用工计划及培训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在机械行业中冲剪压操作属于特种作业,工人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4月14日进厂的新工刚从技校毕业,既无培训考核,又无冲剪压操作经验。另一方面,在职熟练工人数量锐减,与新工人的比例相差悬殊,新工人的岗位培训难以执行以老带新的制度,如遇生产繁忙便匆忙安排上岗操作,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②生产组织及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生产组织方面,未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未做到计划、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计划、布置安全工作。车间、设备及工艺部门未对新工艺、新模具、新启用设备进行“三同时”和安全性评价验收。工装模具方面,由于定单式生产,模具从设计到交模的周期短。技术部门既无《工装设计任务书》,也难以对模具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模具回厂后,也未进行安全性评审;在设备及工具准备方面,车间于当日下午4:00安装模具,并根据设备及板材的大小将冲床的双手按钮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但需要配备的磁吸手未到位,也未准备其他辅助工具,便匆忙安排人员操作。8)违反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9)处理意见

①违章指挥,岗位安全培训不足,造成了李鬃无意识违章。师傅对此应负重要监护责任,班组长对新工的现场培训不足、监护不到位负主要责任,依据该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监督奖惩管理标准》,扣罚工资等措施。

②车间、班组安全生产“五同时”未落实,安排生产工作的同时没有考虑并安排安全防范措施,造成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工具等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车间对新工岗位培训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违章指挥现象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车间主任和生产副主任对此应负车间管理责任。扣罚当事人工资等措施。

③技术科应对该套模具的本质安全性及交模时的操作指导负责,并对新工艺的 “三同时”验收负责。

④设备部门未对新启用设备进行评价验收,在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的条件下交付车间使用,设备科副科长应对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负责。

⑤综合科安技员应对厂区的安全生产负监督管理责任。

⑥对生产前期准备不足及安全生产“五同时”不到位生产部副部长应负直接领导责任,生产部部长应负安全领导责任。

10)防范措施

①改善用工计划及生产组织管理。对危险性岗位及特种作业从业人员严把资格关,尽量招收有工作经验,有资格证的人员上岗。加强新工岗位培训,杜绝以新带新的现象发生,新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并取得操作证的情况下才可单独上岗操作。加强培训管理,明确以老带新制度以及师傅的条件和责任。生产前准备要对操作人员有宽松的培训时间,杜绝将新工人仓促安排上岗的不负责任行为,合理安排加班时间,防止工人疲劳作业。②对GE柜外箱本体冲孔模进行改造,对压缩机室冲孔部位增加去料孔,改手工退料为自动退料。③车间对63吨气动冲床进行改造,拆除脚踏开关,恢复双手按钮式开关,增设光电保护装置;同时改进辅助设施,加装平台铁架,改双人操作为单人操作,并在设备及安全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要求车间对同类设备问题进行检查整改,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隐患再次发生。

④车间应加强现场管理,给冲压工配备替代人手工具,要求工人清理冲压废料时,必须使用磁吸手(铁钩、铁钳、长毛刷)等专用工具。

⑤今后工艺技术部门要对新投产的工装模具本质安全性进行评审验收,严把工装模具的本质安全关。对操作有特殊要求的模具,要提醒车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⑥设备部门应加强对封存设备启用、设备改造过程的监管,避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投入使用。⑦新的生产线必须按要求进行“三同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⑧车间、班组及专(兼)职安全技术人员要加现场监控,发现“三违”现象及时曝光处理。⑨各班组每日班前要及时通报安全信息并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案例

四、××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有一冲压车间,安装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冲压机械。由于工作任务非常饱满,为增加工作效率,车间主任指挥操作人员将该车间的冲压机械由双手按钮式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结果,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就发生了冲床断指事故13起。

一、单项选择题

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A.冲压操作简单、动作单一 b.冲压操作频率高

c.冲压机械噪声、振动大 d.冲压设备存在缺陷

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双手必须同时操作,离合器才能结合 b.重新启动的原则

c.按钮或手柄应有防止意外触动的措施 d.两个操纵器最小内边距离大于300mm

二、多项选择题

3.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A.噪声危害 b.机械伤害 c.爆炸 d.振动危害 e、触电

4.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A.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

b.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 c.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

d.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设备启动开关旁可以不挂警告牌 e.工作结束时关闭电源,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

三、简答题

5.冲压机械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 6.请简述实现冲压安全的措施建议。参考答案:1.D 2.C 3.Abde 4.Abce 5.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入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6.

(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人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案例

五、某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分厂磺酸车间1号离心机设备老化,腐蚀严重。1995年3月4日下午在运行过程中解体,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1995年3月3日上午8时,1号离心机调速电机控制器内保险丝烧断,经电工曹某(经培训取证)检查发现主要是调速电机上测速器受潮,渗水引起短路所致。后经拆出由电工曹某在电炉烘干一天。3月4日上午于某(车间副主任)指派电工史某(经培训取证)去安装测试,使用万用表12x1k测量绝缘程度,指针不动,认为可装。装好后空试电机时发现调速电机不转,控制器失灵,随即便换上一只新控制器,经快慢反复调试正常后交给班长徐某试机,转速额定50一100转/分,于上午10时左右开始投料生产,由操作工陈某、徐某一组投料四次,出成品约400 kg左右,未发生异常现象,在第五次投料完毕后,即下午2点20分左右,离心机突然解体,外套和机座、机脚向西南方向飞出,离心机内衬向东北方向飞出,将当班正在操作的陈某、徐某二人均砸伤,并把距离离心机4 m的吸收工徐某砸伤。

事故发生后,车间人员立即向厂部汇报,全厂全力救护伤者并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徐某于当日下午4点抢救无效死亡,吸收工徐某经县人民医院紧急包扎后在送往南京的途中死亡。陈某于3月5日上午6点在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这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415万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上述情况,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_。A.操作错误 b.工人无证上岗

c.设备老化,腐蚀严重 d.违章指挥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这起事故应属于_。A.重物坠落 b.机械伤害 c.机械事故 d.其他爆炸

二、多项选择题转自学易网

3.事故现场勘验的顺序包括_。A.物证分析 b.整体巡视 c.局部观察 d.个体勘验

4.事故现场勘查时,应收集_。A.破损部件 b.碎片 c.残留物

d.安全管理文件

三、简答题

5.事故调查组在现场勘查之前,现场应如何处理?

6.事故后,进人事故现场时,应尽量避免什么? 参 考 答 案 .C b 2.bcd 3.abc

5.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

6.避免踩踏事故现场的物品。

案例

六、2005年1月8日,张某经人介绍到某喷药机械工厂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每月工资400元,厂方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对申诉人进行上岗前的培训。5月18日,由于人员不足,厂方让张某一人顶两人的岗位,张某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致使其右手5个手指被机器全部轧断。经送医院抢救并住院50多天,共花费医疗费12030.49元,厂方支付了9185元。张某出院后经法医鉴定为伤残等级6级。张某要求厂方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50870.5元,厂方称因张某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因此不予支付。为此,张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申诉人所诉事实属实,且厂方经调解无效,裁决被诉人某喷药机械厂支付申诉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补助费49090元。被诉人不服,诉至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法院判决:被诉人对申诉人的伤残承担主要责任,申诉人对事故发生也承担一定责任。因此,被诉人承担49090元的80%,其余20%由申诉人承担。

一、单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第三章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下列选项中,____是错误的叙述。

A.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时,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b.境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c.如果因从业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发生事故并使本人受到伤害,其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当地劳动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决定

d.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转自学易网 2.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_承担。

A.管理单位

b.承包单位

c.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

d.原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_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A.撤销

b.分立

c.合并

d.转让

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下选项中,_应当认定为工伤。

A.由法定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患尘肺病的

b.在上下班途中摔伤的

c.出差期间,购买个人生活用品时被汽车撞伤的

d.开工前在岗位清扫机床时被机件砸伤

三、简答题

5.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6.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规定享有哪些待遇? 参 考 答 案 .c 2.c 3.bcd 4.ad

上一篇: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下一篇:3做家务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