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事件管理

2025-02-01

事故事件管理(精选3篇)

事故事件管理 篇1

摘要:煤矿井下的瓦斯是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引发瓦斯事故的因素很多, 而对应的措施也各有不同。通过事件树分析法分析引起瓦斯事故隐患及预防措施达到减少或杜绝煤矿井下瓦斯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瓦斯事故,事件树分析法,预防措施

1 概述

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 由于瓦斯突出、通风不良等各种原因, 会造成作业环境内瓦斯异常。一方面瓦斯会使人员中毒窒息, 如果在温度 (650~750℃) 、氧气 (大于12%) 等条件满足时, 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井下作业人员群死群伤。

其事故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为了描述瓦斯事故的发生, 采用事件树 (ETA) 分析方法从基本事件“瓦斯异常”开始, 通过各对应的事件, 逐步揭示发生瓦斯事故的过程。分析各事件对瓦斯事故的影响和作用, 找出各种因素在瓦斯事故中的影响程度及防范措施, 降低瓦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事件树 (ETA) 分析

以瓦斯异常为初始事件 (事件A) , 结合事故流程图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绘出事件树分析图, 如图2所示。

3 定性分析事件树

3.1 监测和治理环节 (事件B、C)

监测环节成功与否, 涉及对瓦斯治理或人员有效避灾。从图2事件树可见, 只有事件B和事件C均处于正常状态 (11) 时, 事故隐患才能消除。

3.2 火源环节 (事件D、E、F、G)

火源的存在与否决定瓦斯爆炸的温度条件, 瓦斯治理失败 (事件C=0) 时, 从图2的事件树可见, 只要事件D、E、F、G、H、I均处于正常状态 (1011111) 时, 瓦斯事故得以避免。其他5种状态 (1011110) 、 (101110) 、 (10110) 、 (1010) 、 (000) 均为系统失败。其中3种状态 (10110) 、 (1010) 、 (000) 直接导致瓦斯爆炸。

3.3 现场管理环节 (事件H、I)

瓦斯异常时现场是否有人 (事件H) , 是否有无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事件I) , 是煤矿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前者可有效避免人员伤害 (101110) , 后者能及时报警 (1011111) , 人员撤离现场, 防止事态扩大。

4 防范措施

通过对事件树的分析, 当煤矿井下瓦斯异常 (事件A) 时, 及时监测到煤矿井下瓦斯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 正常发挥瓦斯监测监控的功能, 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有效治理瓦斯, 防止瓦斯事故的先决条件。而现场人员有无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事件I) , 是瓦斯监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 要避免瓦斯事故, 除搞好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杜绝电器设备失爆和其他火源外, 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作业点 (如巷道维修) , 要求配备一台便携式报警仪, 以便对作业点的瓦斯实施更好的监控。贵州省六枝特区煤炭局在对地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时, 对便携式报警仪的携带, 也有这样的要求。

5 结语

事件树是一种归纳逻辑树图, 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 美国在对核电站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 事件树分析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运用事件树分析煤矿井下瓦斯事故能抓住安全检查重点, 避免检查过程中的盲目性, 节省检查过程中的工作量, 提高安全检查效率。

事故事件管理 篇2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三、参考文件

本制度是在《抚顺华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制。本制度的实施以及变更均以“应急预案”为准。

四、事故处理程序

工伤事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程序执行。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必须立即报告公司等有关领导。发生一般伤亡事故以上,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上级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等有关部门。

2)发生伤亡事故,应保护好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伤亡事故现场,必须经安全生产监督局或事故调查组同意,才能清理。

3)轻伤事故发生后三天内,由项目部负责填报《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给公司安全员。发生重伤事故后,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明确性质(责任事故、自然事故、),分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拟定防范措施,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书,分别上报。4)全面开展事故的经济损失统计工作。在调查事故时,应对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按实际情况如实计算,不得遗漏,并填入事故“登记表”、“调查报告书”和“月报表”中及时上报。

5)在查清伤亡事故情况后,必须对事故进行责任分析。通过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根据事故发生的物质原因、人为原因和管理原因,按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追究其所负的责任,并按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大小,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6)召开事故分析会,在会上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者、对周围员工宣传教育。

事故事件管理 篇3

一、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是指因气候、地质、地壳运动等自然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突发,危及到高速公路辖区路段及沿线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事件。

1、突发性:突发事件发生成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客观因素,如地震、暴雨造成的塌方、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等引起桥梁断裂和高速公路大面积损坏;主观因素,如人们的知觉盲区,对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缺乏判断和预知,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程度等难以准确预判;其他因素,如危爆物品爆炸或泄漏等。而上述事件的发生受当前科技力量、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程度等都难以预知和研判,突发特点显著。

2、危害性: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造成的危害后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012年因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造成万余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中国同年GDP的1.8%。另外,危害性还体现在引发政府执政危机上。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频发将使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对政府事务管理水平及维持稳定、保障安全能力的信心,进而引发政府执政危机,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持续性:持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演变性,如由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演变成群体性堵路、堵车事件;二为蔓延性,如一起突发事件往往引发、次生或导致另一突发事件,由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生为阻碍政府、社会正常发展的经

济事件。

4、可控性: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虽然有其突然性,但也是可制约和预防的,可以在把握规律中不断减少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科学处置中减缓事件的强度、缩小和制约突发事件的范围,在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中将事件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在主观努力中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以降低其风险性。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收集不全。天气预报不及时,不准确,特别是针对局部地区、局部路段的信息掌握不足,导致采取管制措施的时机、方法不准确。

(二)人力不足。在恶劣天气时,无充足人力对路面进行大密度的巡逻,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卡点进行有力控制。导致一些车辆带病上路行驶,不按限速标志设定速度行驶,不遵守安全行车规定,加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无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行车速度。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主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限制车速。现行方法主要是依靠测速装置限制行车速度、警车压道行驶,但主要依靠驾驶员的自觉性,这就导致一些机动车行驶速度过快,而后引发交通事故。

三、面对突发事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对策

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给其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发生赋予了更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维护部门更应保证高速公路具有的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对此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提出几点措施。

1.大力普及交通安全文化,增强全民安全意识。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把“文”放在安全教育的第一位,采取多样的形式,广泛普及,大力宣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法规。重点抓好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

2.将安全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堵路外。路政、养护、收费、交通安全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口、收费站增派警力和路政人员,对进入高速公路的危险品运输车,“三超”、大型客车、后尾灯防雾灯不亮的车辆,严格检查,禁止违规车辆和“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养护部门要对路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除各类障碍物,消除事故隐患确保道路畅通。

3.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发生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因恶劣

天气造成的事故比率较大,尤其是冬季的雨雾天气,是高速公路的“头号杀手”,为此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深入探讨,研究大雾天气影响行车安全的课题,不断积累资料、掌握恶劣天气发生规律,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预测依据。

4.高速公路路况的巡查,随时发现路上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及时修复,做好路面保洁工作,确保整条路面通畅无阻,杜绝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

5.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我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高速公路管理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普通公路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要不断创新高效、科学的道路安全管理模式。

6.对于雨季必须及时排查,成立一支突击抢修队,对高速公路的边沟、边坡滑体、隔离栅的破坏,护栏板的修复等进行抢修以最快,最好的完成。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上一篇: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下一篇:景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