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

2024-11-06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共8篇)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 篇1

1、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就是经济危机。()

正确

错误

2、突发事件发展的非常迅速,果断正确地采取措施,可使结果有质的变化。()

正确

错误

3、当事故灾难发生之后,能否正确应对、果断处理事故后果至关重要。()

正确

错误

4、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其时间无法预测。()

正确

错误

5、分级标准直接涉及到对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的调查处理,与我国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管理体制相吻合。()

正确

错误

6、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和离散性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只能通过预防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来减小事故风险。()

正确

错误

7、部分之和是无序结构,没有系统功能。()

正确

错误

8、现代系统由各子系统构成,越物质文明、越现代化,各个系统的联系密度和依赖程度越高。()

正确

错误

9、很多危机的产生和扩大是由于领导者缺乏对事件规律的认识、缺乏应急管理的基本方法,草率的决策、鲁莽的行为造成的。()

正确

错误

10、事故灾难发生时更应关注其自然属性的破坏问题。()

正确

错误

11、触媒如若管理失当,或缺乏有效控制,则可能演变成一场突发事件变异的主要诱因。()

正确

错误

12、在社会高风险期遇到特大事故灾难时除了应对事件本身,还要估计到它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和负面影响。()

正确

错误

13、负反馈的重要概念是妥协,所以我们并不推崇。()

正确

错误

14、应急事件的关闭要讲程序,否则容易引发新的事故灾难。()

正确

错误

15、处置突发事件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多数问题出现在责任的处置阶段。()

正确

错误

16、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经过评估

存在

可导致事故发生

不容忽视

17、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危险是绝对的概念

安全是人类社会活动永恒的主题

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18、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是(???)

实际操作演练法

讲授法

自学提高法

读书指导法

19、主要用于预测事故发展趋势,调查事故扩大过程,找出事故隐患,研究事故预防的最佳对策的安全分析方法是(??)

安全检查表法

系统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安全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

20、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当事故可能性不变时,危险与事故严重性有关

21、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在采取措施时,就应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事故树的关键基本事件和最重要事件。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是(???)

事故百分比

临界重要度

结构重要度

关键重要度

22、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重大危险源为(???)

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指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小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3、指出下述不包括在重大事故救援体系之中的组织(系统)有(???)。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公共交通系统

信息发布中心

监测组织

24、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计划

演练

预防

布置

25、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和维护。

更新

实施

培训

演练

26、“护人员安全优先”是应急预案六要素中(???)要素的内容。

应急响应

目的与意义

应急策划

方针与原则

27、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等活动。

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

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

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28、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控制的目的划分的意义

评价的依据

管理的作用

29、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信息网络系统

管理系统

网络系统

预警系统

30、对于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

危险性预先分析

致命度分析

事故树分析法

意外事故分析

31、关于桌面演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应急人员主要来自于非本地应急组织

仅限于有限的应积极响应和外部协调活动

事后一般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相应工作的建议

一般为笔头演练,在会议室就能进行

32、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认证的对象是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认证由认证机构既定的专职审核小组完成认证过程需按照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认证的结果是用人单位取得国家统一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3、井下防尘最主要的防尘措施是(?)

湿式作业、加强通风

加设水幕、净化风源

冲洗巷道、保持清洁

避免二次扬尘、佩戴防尘口罩

34、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初始评审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工作时,应注意的是(??)

行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策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

应在新的工程活动、引人新的建筑作业程序后系统地展开

对所评价的风险应按同样重要度对待,不应有所忽视

策划工作应定期或者及时开展

35、关于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种应急响应功能举行的演练活动,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桌面演练,不必调用应急设备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更专业化,要求应急人员少而精,协调工作难度更大

演练完成后,应向当地政府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口头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36、燃烧需要条件()

可燃物质

能量

氧气

火源

37、下隶属于特大事故等级标准的是()

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0人以上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

一次事故所造成的重伤和集体中毒事件的人数100人以上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

38、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39、应急处置的分期()

应急准备期

初级响应期

扩大应急期

应急恢复期

40、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可预见性

潜在危机性

复杂变异性

高度不确定性

41、煤矿安全监察的主要工作方式为(?)

视时监察

重点监察

一般监察

特殊监察

42、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哪些方面()

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43、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

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评价危险程度

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44、《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方面的义务,即()

能够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模拟重大事故发生

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从安全考虑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为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依据

45、一个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6个一级关键要素,其中包括(?)

事故调查与处理

应急策划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46、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的含义是()

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实现本质安全

从人、机、物环等方面着手,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假定事故必然发生,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的目的

事故后及时处理,并通过PDCA持续改进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47、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预防

准备

响应

恢复

48、如下法规中,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要求的法规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9、煤矿安全监察的主要工作方式为()

视时监察

重点监察

一般监察

特殊监察

50、属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行业自律原则

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 篇2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应急救援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与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危害所采取的反应行动。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2]。对于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编制原则。

(1)完备性与连续性。应急预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体系,文件要素应完整,应急预案各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和结构上要相互衔接,便于在应急状态下迅速做出应急反应。

(2)预案编制应分类、分级制定预案内容,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3]。

(3)逻辑性与兼容性。应急预案各章节应保证结构的前后一致性,每个部分都应采用相似的逻辑结构来整理内容。应急预案的格式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急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和对应[4]。

(4)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是在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事先制订的对应处理计划、方案和措施[5]。因此,应急预案应包括详实具体的应急救援流程及救援相关信息,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体系框架及文件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和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思路,油田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可由10个一级要素、33个二级要素和19个三级要素构成,如表1所示。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5个步骤[6]。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作业特点及组织构成,可将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分为4大部分:业务分析、应急组织与程序的制定、应急保障与计划的制定、后期处置安排,其中每个部分又由一些具体的项目组成,其内容与流程如图1所示。

1 业务分析

(1)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可能导致重大人身、财产损失及严重社会影响的事故灾难风险,列出清单,逐个评估。通过风险评估,运用系统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系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方案,从而降低风险[7]。

(2)事故后果分析。后果分析是对所辨识出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对易受伤害区域造成后果的估算。需要对所有风险分析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场景都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确定描述事故易受影响地区危险的主要参数,然后分析易受伤害区毒害作用与事故中各种变量值的对应关系[8]。

(3)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评估首先制定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人力、技术、装备、资金等)及规模(具体数量),其次调查企业现有应急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利用情况和缺乏的物资情况,最后提出一套合理的应急资源及规模分配方案。

2 组织与程序的制定

(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是预案的核心要素之一。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救援行动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候补负责人、联系方式,明确他们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阶段的职责分配。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应急响应分级。按照事故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事故的可控性将应急行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应急行动将依据响应分级制定明确的行动程序和相关保障措施。

(3)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包括基本应急响应程序和专项应急响应程序。基本应急响应程序内容如下。

誗报警与警告:描述安全人员、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报警功能。对事故报警的标准、流程、信号的使用等做出规定。

誗通讯:保证应急系统、控制中心、支援系统之间的通讯联系。包括应急机构成员、办公室电话号码、相关部门的名称和号码、无线电频率的登记表等。

誗现场应急处置:规定现场应急处置的责任部门、主要责任人及其职责,阐述现场应急处置程序,最好绘制应急处置流程图。

誗人员疏散与安置:在紧急情况下全体人员安全、有序的疏散是最重要的应急行动。包括疏散区域、路线地图和能够保护人员的掩体。确认执行疏散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应急供应物资,如水、食物、医疗设备等。规定事故现场及非事故现场人员清点、集合方式。

誗警戒:规定执行警戒的任务要求,描述不同事故类型的警戒方案、保护事故现场的措施。明确执行警戒任务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誗救助:在重大事故发生时没,外界及兄弟企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预案中要说明救助的方式,列出可提供救助的重要组织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誗信息发布:规定企业对外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规定编辑和描述信息的责任人、信息发布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 应急保障及计划的制定

(1)应急保障。应急保障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预案中要编制企业内部与外部(主要指地方政府及其他安全生产监督局、公安消防、环保、交通、通讯等部门和急救中心等)应急单位及负责人联络方式与电话号码,并制成联络图;列出应急资源的明细及分布状态;制订应急人员值班制度及应急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

(2)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是预案修正和完善的重要依据,可验证应急救援组织、队伍、装备等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应注明演练及培训的次数、内容、范围以及效果的评价标准。

(3)应急预案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管理实际上是预案的日常管理,主要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维护及更新;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评审,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发挥预案的指导作用。同时所有负责执行应急预案的人员还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

4 后期处置安排

(1)事故调查及总结。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规定事故调查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调查步骤。同时规定事故总结上报的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事故的调查与总结是应急救援行动宝贵的经验总结,可作为预案修改、完善的依据。

(2)赔偿措施。明确企业索赔领导小组的构成及职责,以及索赔的相关步骤。

结语

对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文件要素及编制步骤方面进行了介绍。不难看出,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油气勘探行业又是一个高危行业,钻井作业大都具有隐蔽性和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编制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就成为了油田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和防范钻井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要:钻井事故大都具有突发性强、复杂多变等特点,为了提高油田企业应对和防范钻井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油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及文件要素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预案的编制步骤。

关键词:钻井事故,应急救援,应急预案,文件要素,编制步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邢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56~58.

[3]刘更喜.浅谈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J].中州煤炭,2008(2):100~101.

[4]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16~18.

[5]曾时田.浅谈应急预案制定[J].钻采工艺,2004,28(4):3~4.

[6]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7]彭力,李发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民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策略 篇3

【关键词】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中国的经济正进入一个长期高速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组织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伴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急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民航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程度加剧,民航组织无法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机。

一、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及应急处置

(一)民航突发公共事件概念

民航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民航系统正常工作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也就是在民航公共领域发生的所有影响安全的突然发生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也对我国民航安全构成了一种潜在性的危害,同样也会在民航的消费者中引起恐慌并留下短时难以恢复的心理阴影。

(二)应急处置概念

应急处置即应急管理,是和突发事件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目前我国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状

我国目前是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航空企业三级安全监察管理机构,机构设置比较健全,体现了“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从安全监察与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来看,监督管理的职能突出,预警管理的功能缺乏;工作重点仅在于事后的表面处理而缺乏长效的应急处置管理机制,重静态的安全管理,轻动态的应急管理;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管制中心安全监察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灵,安全管理整体性不强。

(一)指挥系统力量不够

强有力的指挥措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统一高效的行动,以及积极稳妥的组织民航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是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条件。这需要对多个部门的社会资源进行统一整合。

(二)公众参与不够

民航应急处置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只有实现由民航的应急处置机制转变为全社会应急处置机制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当数量的民航突发事故是针对公共安全层面的,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多,涉及受害人群多,仅凭民航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效遏制事态发展的。民航应急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切与民航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有关的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并充分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民航组织和政府机构。

(三)应急能力低

平时是否建立应急机制和预案机制尤其是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极为重要。同时缺乏必要的预案演习,导致人员训练、熟练程度不够,救援能力低下。

(四)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的民航应急处置主要由机场承担,但是许多机场管理粗放,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各种应急资源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调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经常出现应急救援资源配备不足、人财物等资源无法及时到位等各种问题,严重制约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

在危机过后进行事后的补救成本往往很大,事先的高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对危机的事先预防、事前介入、事前建设,力图避免可能的危机以及不必要的损失。预警机制要确定危机的警戒级别,针对不同的危机级别制定相应的应对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针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演习,以提高应急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保证应急处置等机制的运行。

(二)建立综合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民航的综合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对现有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资源进行整合,提出各种应急决策预案。民航应急资源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总的来说是特定的人、财、物的管理,涉及科技、交通、通信、人力资源、物资、财政等多方面的行政部门。常设的应急统一的协调机构应能根据突发事故需要,随时协调、调度相关部门参与突发事故救助。应急指挥横向要具有统一协调管理的权威性,纵向一定要延伸到基层本地化系统。有了这种专门的应急管理常设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就能迅速由平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承担起突发事故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民航应急管理专门机构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中介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预防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后重建的合力。

(三)完善民航安全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关于民航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等。但是从民航应急处置角度来看,目前的法制建设显然还不能适应未来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以后的法制建设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其目的是在发生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绝大多数公民的生命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把我国的民航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要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知情权。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航各级组织和管理者在应对危机和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保证民用航空的安全。在民航突发事件应急与防范过程中,要强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第一反应者的义务。健全依法追究机制,在相关立法中进一步确认和规范应急管理中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四)提高公众民航安全意识

民航从业者不仅是安全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安全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传播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将安全文化通俗化。安全文化是大众文化,需要长期的投资,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有所回报。

我国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企业很多,绝非一蹴而就,亦绝非哪一个民航企业甚至是民航的哪一个行政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民航系统、民航行业、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当一个突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时,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包括整个社会资源都要积极参与应对,形成合力,从法律、政策和专业技术多个层次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保障民航安全有序地运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参考文献:

[1]莫利拉.李燕凌.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2]刘永俊,陈淑君.转为危机:民航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巩敏.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9).

[4]张新梅,陈国华,张晖,陈清光,颜伟文.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2).

[5]郭富.民航體制改革与航空安全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2(11).

[6]罗帆,佘廉,宋磊.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及建立[J].中国民用航空,2002(11).

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篇4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迅速、有序、高效地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故灾难事件,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1.2 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相关文件及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事故灾难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

1、特别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害,对本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2、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本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3、较大事故灾难事件。学校师生员工和财产遭较大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灾难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管辖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大型群体活动等事故以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灾害事故。

本预案指导学校突发事故灾难事件应对工作。

1.5 应急原则

1、果断决策。学校发生事故灾难事件,决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不决,不得决策延误。

2、措施得当。学校发生事故灾难事件,应立即区分事故性质,不同的事故灾难事件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与措施,保证措施的针对性。

3、行动迅速。应急处置措施必须紧急实施,不得延误。

4、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灾难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5、依法处置。处置学校事故灾难事件不能破坏国家的法制秩序,应当依法进行应急处置。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应急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方案,成立深圳市××中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深圳市××中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应急办统一指挥或指导各部门开展事故灾难事件的处置工作。

组 长: 联络电话: 副 组 长:王 飞 联络电话:

成 员: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2.2 应急办主要职责:

(1)、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理有关日常工作。包括事故灾难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及有关文件资料的管理、应急处理预案在下设各部门的宣传普及教育演练、加强联络、互通情况等。

(2)、会同学校各有关部门,组建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资配备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3)、事故灾难事件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与教育行政部门保持联系;负责指挥人员进行事故现场的前期应急处理;

(4)、组织事故灾难事件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情况调查;评价、了解、汇总应急工作出动的抢险(救护)人数,出动设备台(套)数、抢救伤员、物资等情况;

(5)、负责准备事故灾难事件情况及抢险、抢救情况的新闻发布材料。发生事故灾难事件时,应急办应根据事故级别和涉及的范围等实际情况组织、指挥、调度相应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包括抢险、医疗救护、现场秩序维护、环境保护、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应急救援专家等,因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应立即向教育行政部门求援,共同研究抢险、救助措施和具体事项,确保抢险、救助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学校完善事故灾难事件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事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1.1 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事故灾难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事故灾难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灾难事件的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部门等。

3.1.2 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警报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信息网络、通信、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部门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当发现可导致事故灾难事件险情发生时,发现险情的部门或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应急办报警,同时应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组织危险区域的人员撤离。

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险情或事件地点、部门名称及地址、事故的简要经过或险情的危险程度,可能的事故原因或者险情可能造成的后果,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可能的后果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事故报告部门和报告人及其联络电话。应急办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发生事故灾难事件时,学校应急办向教育行政部门信息报送的时限是2小时。为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事故灾难事件的,学校应急办要立即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通报学校师生员工和各个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 先期处置

事故灾难事件发生后,学校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2.3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或重大事故灾难事件,要及时启动预案,由学校应急办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1、根据事件的类别、严重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学校应急办立即成立应急现场指挥部,组成现场抢险、医疗救护、现场秩序维护、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组,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事件发生部门应做好与应急现场指挥部及救援队伍的接洽工作,立即向应急现场指挥部提供详细的相关资料。

3、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在现场立即组织必要抢险、抢救人员,调配必要的条件(包括通讯工具)和抢险设备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4、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方案和事件区域现场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指挥,做好以下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救援专家指导和市政府救援力量支援。

(1)、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

必要时,请求市政府紧急调动消防和其他工程抢险队伍参加救助和抢险工作。(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请求市卫生局,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

5、学校应急办接到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大型活动等事故报警后,立即启动学校的事故灾难处理程序:

(1)、出现或接到事故警讯,决定是否拨打119、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及疏散学生,权限学校应急办领导人或者校方负责人。

(2)、对于初起事故灾难,由学校义务应急队进行控制。如果不行,则设法隔离火源等事故源头,防止事态扩大,阻止事故蔓延。需要切断电源(如火灾灾害)要及时通知电工切断电源,同时脱身等待专业人员来处置。

(3)、求援人员或车辆(如专业消防人员、消防车、救护车等)到来后,由学校义务应急队副队长 负责引导到达事故地点,并积极协助。

(4)、若需要疏散师生,则由学校义务应急队队长、队员 , 负责引导师生离开室内,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协助做好疏散工作,并把住各进出口,不让任何无关人员进入。疏散点为学校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的应急避难场所。班主任要尽力做好学生人数统计工作,各科室负责人要做好教职工人数统计工作。在切断电源情况下,疏散人员时严禁使用电梯。

(5)、出现伤员后,学校义务应急队队员 进行急救或联系120并护送 伤员去医院。其它义务应急队队员负责事态的初步控制。

(6)、学校当班值班保安员接到事故灾害报警时,严守各自岗位待命。门岗值班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防坏人混水摸鱼、趁火打劫。

(7)、所有教师员工应听从指挥,无条件服从领导及主管调配,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勇往直前,扑救抢险。

(8)、现场若困有师生,应本着“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抢救。若室内无人,无钥匙开门的情况下,则由应急办决定是否破门进入房间扑救。

(9)、事态控制后应立即清查人员及物品损害情形,并保持完整现场,以供警方处理。

6、学校应急办接到触电、突发性水浸事故、突发性漏气事故报警后,立即启动相应处置程序:

(1)、通知学校水、电、气专业维修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并关闭水、电、气源。(2)、水、电、气维修人员抵达现场后关闭水、电、气源后,立刻查找事故来源,进行先期处置。

(3)、立即组织学校义务应急队进行现场人工急救。如情况危急,速打急救电话(电话号码120)或送院急救。

(4)、根据现场情况,需要启动相关人员疏散、安全防范等程序,按照本方案有关程序进行。

3.2.4 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参加本次应急抢险、抢救的有功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事故灾难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进行详细客观统计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学校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并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学校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事故灾难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事件(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由应急办总结材料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事故灾难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的有关调查程序和此次活动的有关规定,属于市教育局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或者牵头调查的,由市教育局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属于公安部门调查的事件,学校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调查必须坚持事件原因没有弄清不放过、事件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任何部门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协助事件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干涉事件调查,对隐瞒不报、谎报、拖延报告,伪造或毁灭证据,或者阻碍事件调查的,以及事件部门和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当事人在事件调查期间撤离职守的,按国务院、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3.3.3 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情况安排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 信息发布

事故灾难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校园广播电视、校园信息网络、通信、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部门散发新闻稿等。

4 应急保障

学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事故灾难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事故灾难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校教师员工以及社会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部门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事故灾难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畅通与社会各单位交流与合作渠道,必要时请求救援专家指导和市政府救援力量支援。

4.2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事故灾难事件影响较大的部门、科室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措施。要对事故灾难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4.3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购置、储备、更换、管理及申请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4 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师生员工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 医疗卫生保障

学校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师生员工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请求市卫生局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学校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在交管部门工作人员未到达之前,学校组织人员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4.7 治安维护

学校要组织人员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校园秩序。

4.8 人员防护

学校应急办在根据现场情况,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学校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4.9 通信保障

学校应急办应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5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学校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学校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部门科室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学校对事故灾难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灾难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附 则

6.1 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西煤层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篇5

操 作 手 册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〇一六年二月

前言

为确保应急预案简明、实用,保证应急处置快速有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山西省煤层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省煤炭厅组织编制了《山西省煤层气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本手册主要就《预案》的适用范围、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队伍保障作了“精编化”介绍,同时在附则、附件中介绍了事故分级标准、事故信息报告、不同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和相关应急机构人员、队伍、专家联系方式等。由于水平有限,《手册》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2016年2月

目 录 适应范围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2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及职责 3 应急响应程序 4 应急响应措施 4.1 企业先期处置

4.2 政府及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指挥与协调 4.3 应急处置措施 4.4 应急结束 5 应急队伍保障 6 附则

6.1 事故分级标准 6.2 事故信息报告规定

6.3 煤层气开采各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参考)7 附件

附件1 省煤炭厅煤层气开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联系方式(略)附件2 全省煤层气开采相关市煤炭局、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应急工作部门联系方式(略)

附件3 全省煤层气开采区域内矿山救护队联系方式(略)

附件4 全省煤层气开采应急救援专家联系方式(略)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手册主要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煤层气开采(一级加压站及以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省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和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省煤炭厅负责指导、协调煤层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省煤炭厅成立煤层气开采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领导小组)。

组 长:省煤炭厅厅长

副组长:省煤炭厅分管副厅长、总工程师

成员单位: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应急救援处、环境保护管理处、信息调度中心。

厅办公室:及时向厅领导报告事故信息,传达厅领导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接收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迅速呈报厅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需派工作(督导)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和开展事故调查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等通报情况,并协调有关事宜。负责应急处置时的车辆保障工作。

政策法规处:负责事故新闻信息相关工作,与省委宣传部、新华社山西分社、山西日报社、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联系,协助事发地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及时跟踪和掌握事发企业安全生产及事故信息,做好事故警示通报工作,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瓦斯防治与利用处:及时掌握和提供事发企业相关信息,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受灾企业做好煤层气开采善后恢复工作。

应急救援处:按照厅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下达有关救援指令;提出应急救援决策方案建议,跟踪事故发展动态及救援情况,及时向厅领导报告;协调组织专家咨询,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协调调度专业救援队伍做好灾区人员抢救工作;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组织、协调调集相关应急资源参加救援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环境保护管理处:根据事故情况和厅领导指示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协调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处置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源事故及由煤层气泄漏、爆炸、火灾等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环境影响评估和善后处置过程中受灾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信息调度中心: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事发地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厅领导和办公室,同时转送应急救援处,并向有关处室通报事故信息;在办公室指导下,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报送事故信息,同时抄送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跟踪、续报事故发展动态及救援情况;负责保障省煤炭厅通讯、网络畅通运行。

2.2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及职责

(1)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应急救援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负责人组成现场工作组赶赴现场,在省现场指挥部(或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厅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厅领导安排,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发生较大及较大涉险事故,厅分管领导和应急救援处、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负责人组成现场督导组赶赴现场,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根据救援需要和事发地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协调调动矿山救护力量进行增援,并及时向厅主要领导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应急响应程序

煤层气开采事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的原则,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和煤层气开采企业按照相应应急响应程序(参见如下应急响应流程图)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时,省煤炭厅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厅信息调度中心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报告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值班领导和厅办公室。其中较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信息和重要情况应电话确认,审核事故信息要素,并将事故信息分别传送应急救援处和有关处室,同时在厅办公室指导下立即报告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小时内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跟踪和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以电话或传真形式传达到事发地市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将落实情况进行反馈。

(2)厅办公室、应急救援处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进一步了解事故及救援情况,及时向厅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向事发地传达省、厅关于应急救援的指示和意见。

(3)应急救援处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需要,通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家及有关应急物资储备或生产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其他成员单位及时掌握、整理和提供事故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厅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4)发生较大事故或险情、或接到省人民政府领导批示处置、或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救援增援请求、或厅领导认为有必要参与救援工作等情况时,根据事故类型,由厅分管领导、应急救援处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现场督导组赶赴现场,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5)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或险情,厅领导小组及时对事故信息进行研判,研究、决策救援方案,并立即成立由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急救援处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现场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参加省现场指挥部(或领导组),并在其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和协助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响应措施

4.1 企业先期处置 事发企业是应对突发事故灾难先期处置的责任主体。事故或险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先期成立现场指挥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力量抢救遇险人员,疏散、撤离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控制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防止事故扩大。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需要,通知或请求有关专业救援机构、队伍增援,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通信、交通、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当事态超出本级应急能力,且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向上部门和单位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救援。

4.2 政府及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指挥与协调

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符合本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程序,成立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成立现场指挥部的,下一级指挥部应立即移交指挥权,并汇报事故情况、进展、风险以及影响控制事态的关键因素等问题,服从上一级指挥,继续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根据灾害性质、事故发生地点、波及范围、灾区人员分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参加救援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或及时修订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监测侦察、危险源(现场)控制、工程抢险和人员抢救、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等项工作,组织或协调落实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经费、食宿、治安警戒、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电力、气象服务、技术支持和善后处置等各种保障措施。事发地救援力量不足时,应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增援请求。

省煤炭厅现场工作(督导)组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指挥协调事项:

(1)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和事发企业传达上级领导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督促其核查核实并如实上报事故遇险、遇难、受伤人员情况。

(2)针对事故特点、前期处置情况、发展态势,进行风险评估,对救援方案提出建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协助解决救援技术难题,协调调动外部专家、专业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督导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对违章指挥和违规救援行为坚决制止。

(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4)指导事发地做好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工作。

(5)必要时,提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保障工作建议并予以协调。(6)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的有关资料,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4.3 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煤层气开采中出现的井喷失控、煤层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在对事故实施应急处置的过程中,可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根据事故救援需要和现场实际划定警戒区域,及时疏散和安置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居民和群众,疏导劝离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灾害。

(3)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有害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4)抢险救援过程中,以专业救援队伍和人员为主、其他救援人员为辅,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专业或辅助救援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烧伤、中毒等人身伤害。

(5)救援队伍和人员在行动前要了解有关危险因素,明确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抢救遇险人员,迅速找到并控制或消除事故灾难的危险源或隐患。按照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放喷点火、压井、灭火、堵漏等措施。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救援队伍指挥员有权作出处置决定,迅速带领救援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6)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对于继续救援直接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极易造成次生衍生事故等情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作出暂停救援的决定;在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部组织研究,确认符合继续施救条件时,再行组织施救,直至救援任务完成。因客观条件导致无法实施救援或救援任务完成后,在经专家组论证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现场指挥部要提出终止救援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现场指挥部在处置较大事故时提出终止救援意见的,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7)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保障工作需要事发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作时,由省煤炭厅现场工作(督导)组或事发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或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提出请调建议报现场指挥部决定,或由现场指挥部组织或协调事发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相关协作保障事项:

①事发地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组织开辟通往矿区的抢险救援通道,同时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的畅通无阻。

②事发地公安、武警、保卫人员开展治安警戒。必要时,对事故现场处置区、现场指挥部等重要部位进行隔离保护,并实行专人值守。

③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协调调集相关(外伤、烧伤、窒息、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全力救治事故受伤人员,适时进行转移治疗,并按照专业规程开展现场防疫工作。

④事发地参与救援工作的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通信、供电、供水、气象服务等应急保障工作。

4.4 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应急队伍保障

省煤炭厅负责全省矿山救护队的协调调动。队伍调动程序是: 发生一般、较大事故时,煤层气开采企业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出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与其签订救护协议的矿山救护队要做好参与救援准备,接到召请或调用命令,立即赶赴灾区现场,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时,煤层气开采企业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出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与其签订救护协议的矿山救护队接到召请或调用命令,立即赶赴灾区现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行动,同时边行动、边向省煤炭厅报告本队出动力量和救援现场情况。灾区以外的省内其他矿山救护队根据省煤炭厅通知要求迅速做好参与救援准备,接到省煤炭厅的调用命令后,立即赶赴灾区现场进行支援。附则

6.1 事故分级标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层气开采事故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6.2 事故信息报告规定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按规定时限立即报告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中央直属驻晋企业同时上报安全监管总局和企业总部)。在煤层气开采活动中建立委托、承包等关系的,被委托、承包单位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委托、发包单位,并向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委托、发包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规定时限向当地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监管的煤层气开采企业,发生一般事故灾难的,于1小时内报告市、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各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煤炭工业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及较大以上涉险事故的,于1小时内报告市、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煤炭厅;县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灾难报告1小时内直接上报至省煤炭厅;市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省煤炭厅。

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煤层气开采企业发生事故的,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省煤炭厅。

(2)事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现场草图;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等。

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应先使用电话快报,30分种内补报全面的文字报告。电话快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理情况,及时书面续报事故信息。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直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束。

(3)对可能引发其它灾害的信息,各级煤炭煤层气安全监管部门在按规定上报事故信息的同时,应及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并提供煤层气开采企业基本情况、事故经过、应急救援等有关情况,为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6.3 煤层气开采各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参考)

煤层气开采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类型主要有煤层气泄漏及爆炸、火灾。煤层气泄漏或爆炸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为三个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距事故现场0-100m的区域,该区域煤层气气体泄漏浓度高,有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的可能,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易损毁,人员易发生中毒、或被炸伤、烧伤。

(2)事故波及区域:距事故现场100-2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煤层气气体泄漏浓度较高,有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物品损毁。

(3)受影响区域:距事故现场200m以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出的小剂量气体泄漏危害。

发生重大煤层气泄漏或爆炸事故后,要按照上述区域设置警戒,疏散群众,封锁事故地段、场所。

6.3.1 煤层气大面积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灾人员按规定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及抢险用具、保险带,由上风向进入危险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营救现场受伤人员。同时关闭事故区域总阀门和事故现场两端阀门,尽快切断气源,寻找泄漏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放散、堵漏。

(2)医疗急救人员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警戒保卫人员负责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周边群众至上风侧,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警戒范围内,坚决杜绝明火、火花或静电,严禁拨打手机或开关电器设备,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

(4)带气抢修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需动火时,必须制定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经技术专家组批准后方可动火。

(5)密闭空间内发生煤层气泄漏时,应先强制通风,驱散可燃气体,再行作业。无安全保证措施不得进入煤层气浓度1%以上的环境内作业。

(6)排采井场发生井喷事故时,要根据技术专家组制定的抢险处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面疏散受影响的周边群众至上风侧,监控事故区域有害气体浓度,防止人员中毒、发生火灾或爆炸;一面关闭采区总阀门,采取点火、压封等措施,防止事故灾情扩大。

(7)煤层气输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抢险救灾人员尽快查找漏气位置,根据管网图上标注的相关放散口的规格大小,安装放散管放散。

在处理泄漏点时,严禁敲击管道及阀门,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利用水雾防止产生火花,待漏气管道内气体完全扩散、管道无压力后再进行抢修。开挖工作坑要避免铁锹与硬物的猛烈碰撞产生火花。

若管道无法堵漏,必须点燃煤层气时,一定要保持正压;无法切断气源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燃烧,待煤层气燃烧真正熄灭后,检查煤层气浓度在1%以下时,可解除警戒。冷却煤层气设施及相邻设施,防止发生爆炸。

6.3.2 煤层气大量泄漏引发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1)煤层气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引发火灾。抢险救灾人员(主要是消防队员)由上风向进入危险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营救现场受伤人员,同时控制和扑灭周围的火势,消除爆炸因素。

(2)在灭火时要清除障碍物,暴露出着火源,确认火势已得到控制、设施内煤层气很少的情况下,才能将泄漏处的火焰扑灭,否则应保持稳定燃烧使之逐渐烧完。

(3)在未切断气源、扑灭附近余火和降低设施温度的情况下,不可急于将泄漏处的火焰扑灭。如果将火焰扑灭,煤层气继续泄漏,存在发生爆炸的可能。

(4)灭火时,可以用水枪射流切封,湿棉被覆盖,或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水蒸气等扑灭。

(5)存在多点火场时,先选择重点火场突击,其他火场控制蔓延,逐个扑灭。火灾同期多发时,应首先扑灭易燃房屋密集区域的火灾,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火灾扑灭后,抢险救灾人员要清理火场,防止复燃。

(7)管道泄漏引发火灾。根据管径、管内气体压力和现场情况确定灭火方案。缓慢关闭阀门以控制火势,防止产生负压。6.3.3 煤层气大量泄漏引发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1)大量煤层气泄漏、扩散,遇明火、火花或静电等会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强大气流不仅会使建筑物倒塌,而且会引燃爆炸区内的其它易燃物,极易造成次生灾害。

(2)抢险救灾人员要按规定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及抢险用具、保险带,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贯彻“救人为先”的原则,立即营救现场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尽快切断气源(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无安全保证措施,不得进入浓度在1%及以上的环境内作业。

(3)警戒保卫人员要设置警戒区,疏散周边群众至安全地点,封锁事故地段、场所,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内,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4)当煤层气泄漏有明火可能再次引起爆炸时,现场指挥人员要及时命令抢险救灾人员撤离现场,疏散周边群众,封锁事故现场,设定警戒区域,严禁任何人进入爆炸危险区。待煤层气燃烧真正熄灭后,检查煤层气浓度1%以下时,可解除警戒。

(5)在重大煤层气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的抢险救灾过程中,抢险救灾人员必须采取防治CO中毒和燃烧爆炸的安全防护措施。6.3.4 测井过程中发生放射源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煤层气开采测井环节,大多使用含密封源设备的测井仪(核素为铯Cs137),如果管理不到位或操作失误,将会造成放射源泄露、丢失或被盗,放射源如果遗失在钻孔内,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均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制定应急措施以防范和应对。

(1)坚持“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3)可能受放射性污染或者辐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受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疗救治及处理措施。

(4)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活度,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清除污染,整治环境,在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5)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划定安全区域,指导、协助事故单位人员控制放射源,防止危害。事故单位根据划定的安全区域,布置安全警戒,疏散无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必要时配合交通部门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6)组织辐射监督人员深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情况,查明事故原因,与专家研究,提出防治对策。同时组织检测技术人员深入事故现场,对现场的射线强度进行检测,尽快检测出射线强度,查明原因,为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7)放射性物质丢失时,组织专业人员对丢失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查找。造成辐射污染时,组织专业人员处理辐射污染。普及防护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效地开展辐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公众恐慌情绪,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8)如现场放射源卡、掉在钻孔内,应在上述应急处理措施的基础上,确定放射源在钻孔内的具体位置及钻孔内的地质情况,组织测井、钻探、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打捞方案,报环保、公安部门批准后,在其派人员监督下方可实施。测井完毕后由放射管理员押送至放射源库。附件

宜丰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篇6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确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后,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宜丰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编写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 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领导机构

县政府是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县长的领导下,通过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和部署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工作。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工作。

2.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县政府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指挥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监察局、工会和事故单位主管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并设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值班办公室。

1、指挥部要掌握全县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

2、指挥部成员单位要随时和县政府应急值班室保持联系,保证一有情况立即到位。

3、指挥部有权对全县范围内用于抢救工作的人员、车辆及各种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调度。

4、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现场抢救方案,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2)积极组织伤亡人员的紧急抢救;

(3)组织事故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疏散和转移;

(4)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抢救工作进展情况,并写出事故处理情况报告。

2.3 办事机构及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协调管理;县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县安监局负责(应急办电话:2789118)。应急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救援协调和预警工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立即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

2、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别、级别、伤亡和损失情况,向指挥部提供启动预案决策依据。

3、收集和通报事故情况。2.4 工作机构及职责

县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1、由县公安局(包括治安大队、交警大队、巡警大队和消防大队)成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大队。一旦事故发生,负责立即对现场进行戒严,疏通道路交通,抢救伤员,维持社会秩序等。

2、由县卫生局组织县内各大医院成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医疗抢救应急大队,制定应急抢救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各医疗单位对抢救工作所需要的车辆、药品、医疗器械、血浆等要有应急储备,确保抢救工作能够立即开展。

3、县环保局在发生涉及环境安全的事故后要快速介入,协调有关专业人士及上级部门采取措施,评估环境影响情况,拿出防范、消除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安全生产各职责部门要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出现事故后要根据指挥部要求快速集结待命。

5、县红十字会负责救援物资的接收管理,必要时承担募捐组织工作。

6、县财政局要筹措资金保证应急费用的开支。

7、县政府应急值班室、县武装部要与驻军有关部门建立通信联系。紧急情况下,可请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给予援助。

2.5 乡镇(场)应急领导机构

乡镇(场)是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工作,并结合县政府应急机构的设置模式及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组织。

2.6 专家组

县政府和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专业人才库,并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分折本县安全事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应急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并参加应急指挥工作的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县政府要建立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组织有关部门整合当地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建立接报

和处置应急平台,加强乡镇(场)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建设。

3.1 预测与预警

各乡镇(场)和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各乡镇(场)、县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规定职责,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的日常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监测信息交流等制度和信息监测网络,并依托政府系统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预测预警系统。各乡镇(场)、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进行预测,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3.2 应急处置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后,事故单位要立即报告县安监局,县安监局在事故发生后两小时内报县政府和市安监局,事故报告要有如下内容:报告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别及人员、财产损失概况。

在应急救援队伍赶到前,由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投资人)负责,当地乡镇(场)积极协调,并采取处置措施。要坚持先人员、后物资的原则,控制事态恶化,对处于危险场所的人员要立即疏散和撤离,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3.3 应急救援

现场抢救工作要“先制止事故进一步发展,同时展开抢救,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全面”的原则,在县政府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

1、县政府应急办接到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并根据情况,迅速做出决策。

(1)召开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研究提出事故处理方案,责成专人组织实施。

(2)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指挥长、副指挥长要亲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督导,做好事故抢救工作。

(3)值班人员根据有关领导指示,立即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并进行临时紧急处置。

(4)指挥长、副指挥长要根据有关部门分工,协调指挥事故现场抢救工作专家组、应急抢险组、善后处理组、勘验组、事故调查组、后勤保障组,并指定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抢救工作。

县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监察局、工会等部门按分工各司其职: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群众和疏导车辆;县卫生局负责伤亡人员救护;县安监局、监察局、工会在配合抢救的同时,注意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其它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2、根据事故类型不同,现场抢救工作的组织由牵头部门和事故单位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火灾事故由县消防部门牵头;民爆物品爆炸事故和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事故由县公安部门牵头;中毒事故由县卫生防疫部门牵头;建筑物倒塌事故由县建设部门牵头;学校发生事故由县文教部门牵头,交通事故由县交警部门牵头;森林火灾事故由县林业部门牵头;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由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事故由县安监部门牵头。

3、现场抢救工作中有关通讯、车辆、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保障工作,分别由县电信(移动、联通)、交通、交警、电力、水利等部门负责。

4、善后处理工作

善后处理工作在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由各专业小组按职责分别立即开展工作。

(一)事故调查工作小组由县安监局牵头,县监察、公安、工会和事故主管部门派人组成,并邀请县检察院派人参加。主要负责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指导并督促事故单位制定事故整改措施,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将调查结果上报。

(二)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单位和部门负责,做好伤亡家属情绪安抚工作,及时做好善后赔偿和抚恤,确保社会稳定。

(三)伤亡人员救护及处置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事故单位和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主要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对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和伤亡人员家属接待等工作。

(四)现场清理及生产、生活的恢复工作由事故单位及其有关部门配合进行。现场清理工作必须经事故调查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

(五)各项善后工作结束后,各小组要写出应急救援处理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汇总后写出事故整体情况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

5、事故救援电话

(一)县政府设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值班室。值班室设在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值班电话:2789118

(二)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医疗急救中心120

火灾事故119 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爆炸事故110 交通事故122 学校各类事故 2765137

(文教局)

建筑事故 2765170

(建设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 2789118

(安监局)

森林火灾事故 2780007

(林业局)

水库坍塌事故 2765253

(水务局)

各类中毒事故2781262

(卫生局)

矿山事故 2789118

(安监局)

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2788145(质监局)上述所有值班电话要保持24小时畅通。

(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事故灾难,目击者要立即向事故救援单位和医疗中心报告,同时报县政府应急值班室。

(四)事故救援单位接到报告后,必须按规定的时限立即出动,赶赴事故现场,不得延误。事故发生地较远,赶赴现场时间较长的,要立即通知当地乡镇(场)赶赴现场,实施紧急救援。

(五)县政府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报告后,要问清事故地点、性质、报告人的单位和姓名等情况,立即上报县政府值班领导,并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六)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一旦发生,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

6、监督管理 6.1 预案演练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协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设置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定期组织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必要时修改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改进和完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6.2 宣传与培训

宣传、文教、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印刷宣传资料和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载体,广泛宣传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可公布的应急预案内容,以及有关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方面的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3 责任与奖惩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

人,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的应急处置义务,截留、挪用或贪污应急资金和物资,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附则 7.1 预案管理

(一)本预案由县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炼化企业事故应急接警处置探究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全生产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 事故管理也由原来的事后处置转变为事故预防, 事故应急体系愈来愈完善。从国家到企业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事故应急系统。中油企业也形成了车间、二级单位和公司三级应急指挥机构, 并确定了各部门的应急职责。从上至下分层次的编制了事故应急预案, 但是在预案的实效性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后, 在接到报警时的处置方式方法上还较为模糊, 各级应急指挥系统, 仍采用人工查询书面预案进行应急指挥的落后方法, 严重影响应急指挥的速度和有效性。缺乏对各类和各级预案快速查询并有效利用的手段,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处置不当, 引发次生事故等情况。

2010年7月, 连续发生了4起因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的事故, 暴露出事故发生接警后, 处置不当, 组织不力等问题, 直接反应出我国目前在接警后处置判断上还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企业的应急体系中, 对此描述的比较含糊, 在接警后, 接警人员全凭经验判定处置方式, 缺乏理论上的指导。本文就此方面进行探究。

2 接警处置判断探究

2.1 信息收集

当接到事故报警后, 接警人员要立即留下报警人员的单位、姓名和联系方式, 并收集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

2.1.1 人员伤亡情况;

2.1.2 事故性质:泄露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等;

2.1.3 事故现场现状:火情大小、人员分布及疏散情况、泄露扩散程度等;

2.1.4 事故大致原因, 燃烧、爆炸介质等;

2.1.5 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装置状况 (是否停车) , 周边危险源种类及级别、事故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2.1.6 事故现场气候条件:风向、风力、温度等;

2.1.7 事故初期处置情况:处置方法、处置效果等;

2.1.8 其它相关信息。

2.2 应急资源库建立

应急资源应按照单位的形式, 企业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统计, 建立应急资源库。比如企业, 应从车间、分厂、地区公司、政府等层级逐层建立。各层级应急资源库应至少包括并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应急队伍[1]

指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 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以及应急专家组。

2.2.2 应急物资装备

指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2.2.3 绘制装置平面布置图、立体布置图及逃生路线图

应针对企业生产的性质, 逐套生产装置及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附属装置绘制装置的平面布置图、立体布置图及逃生路线图, 并注明危险源及消防设施存放地点。

2.2.4 应急经费

指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 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2.2.5 其他方面应急资源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资源措施。如: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等资源。

要将车间、二级分厂、地区公司三级应急资源库均录入应急信息系统, 丰富完善系统资源, 为分析判断应急处置级别提供资源信息。

2.3 信息分析

通过收集到的信息, 分析事故的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程度, 事故处置所需要的最少资源量。

2.3.1 保障率[2]计算

保障率 (S) 是指风险事件管理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充分调度的有效资源量与化解该突发事件所需的最少资源量之比。保障率越高意味着机构对于解决突发事件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整个处置和恢复过程也将越出色。

应根据各项资源分别计算保障率, 然后结合各项资源在事故应急中的相对重要性, 即权重来计算可承受的最低综合保障率。

其中:Si——第i项资源的保障率

Wi——第i项资源的权重

2.3.2 应急处置判断

判断方法:单项评价, 排队评价;单准则评价, 多准则综合评价;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精确评价, 模糊评价等。

具体如:DEA, AHP, ANP, 加权平均, 主成分分析, DELPHI等, 本文主要探讨AHP方法。

2.3.3 层次分析法[3] (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3 结论

(1) 事故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因此, 其应急处置判断也应是持续过程。接警判断人员要时刻跟踪事故及应急响应处置情况, 随时根据现场因素变化, 及时调整、调用应急救援资源, 确保将事故损失最小化, 资源利用节约化。

(2) 在事故应急接警处置过程中, 要以人为本, 首先考虑人的因素, 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事故救援的首要位置。

(3) 信息收集是确定应急所需最少资源量的根本, 信息收集是否全面直接影响到最终应急处置判断准确性。

(4)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置判断时, 正确的确定各资源权重是最终处置方式判断的最关键点。

摘要:事故应急接警处置判断是事故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事故发生时, 接警机构接到事故现场报警后, 缺乏必要的方法来判断处置方式, 从而经常性的出现事故处置不当, 导致事态扩大或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本文结合AHP方法对炼化企业事故应急接警处置方法进行探讨, 得出一个较为有效的事故应急接警处置判断方法。

关键词:应急,接警,处置,判断,保障率

参考文献

[1]陈雪莲.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刍议.中国应急管理, 2010, (01) :15-16[1]陈雪莲.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刍议.中国应急管理, 2010, (01) :15-16

[2]陈安., 李铭禄, 陈宁.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3) :531–537[2]陈安., 李铭禄, 陈宁.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3) :531–537

事故灾难事件应急处置 篇8

1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法定部门

我国涉及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上交通安全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等。此外,我国沿海部分省市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如《厦门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深圳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青岛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等。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等级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涉及的主要部门有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等。

1.1 海事管理机构

(1)《海上交通安全法》 该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第34条规定:“船舶、设施或飞机遇难时,除发出呼救信号外,还应当以最迅速的方式将出事时间、地点、受损情况、救助要求以及发生事故的原因向主管机关报告。”第38条规定:“主管机关接到求救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助。有关单位和在事故现场附近的船舶、设施必须听从主管机关的统一指挥。”

(2)《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第17条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1)《港口法》 该法第6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规定确定。对港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部门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第33条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

(2)《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 该法第45条规定:“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危险货物事故应急体系,制定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储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发生事故时,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向上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救助。”

1.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安全生产法》 该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该法第6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7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4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

(1)《港口法》 该法第32条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并保障组织实施。”

(2)《安全生产法》 该法第7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该法第7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4)《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 该法第43条规定:“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将其应急预案及其修订情况报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44条规定:“当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排除事故危害,控制事故进一步扩散,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中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从《海上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港口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应急处置的具体实践来看,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后,在将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进行应急处置的过程中,由于货物发生位移,事故影响范围发生变化,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权限也相应地发生转变。为最大限度地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关部门不仅要依法履行职责,还要加强协调配合。

2.1 海事管理机构

当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威胁时,海事管理机构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负有组织救助的职责。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的阶段,按照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预案进行救助,由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应急处置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其他部门予以协助。此外,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的规定,在管辖水域负责组织、指挥水上事故处置工作的海事管理机构有责任也有必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批准实施。

2.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受有权管理本行政区域港口的地方政府的指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港口实施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制定港口码头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对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实施备案,并负责组织指挥救助。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后,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权相应地由海事管理机构转移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依法发挥主导作用。

2.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口危险货物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如下:(1)对辖区港口码头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实施备案,会同辖区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等整合各分预案,做好不同分预案之间的衔接工作;(2)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3)根据预案和事故等级组织实施救援。由此可见,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不论涉事集装箱位于何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均负有指导、协调职责。

2.4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是港口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时,依照法律规定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排除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散。船舶在航行途中因发生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而靠泊码头后,或停靠码头的船舶发生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时,港口生产经营单位承担首要的应急救援工作;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上岸后,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和指导意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具体的应急救助工作。

3 促使相关部门更好履行职责的对策

3.1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自1984年生效实施以来从未进行修订。受立法当时经济和航运发展水平的限制,该法未对海上应急救助工作作全面规定。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和港航业蓬勃发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显著上升。除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分工、程序要求、具体措施外,《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上位法亟待修订,以确保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针对因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统一、不衔接而影响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努力形成相关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此外,对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要通过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吸纳,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

3.2 完善各部门现有应急预案

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各自法定职责,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得失成败,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细化、实化,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要在各自应急预案内预留接口,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和错位模糊的问题,实现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过渡,使之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3.3 加强各类应急演练

各部门要熟知本部门应急预案,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反应程序和工作要求,并加强针对性的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各部门要联合组织跨部门应急演练,增进对其他部门应急预案的了解,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确保不同部门的应急预案顺利衔接,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

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各种专项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在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以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为基础,有效整合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综合性的应急演练,检验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和各分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港口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危险货物应急处置的主要力量,要不断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包括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在内的危险货物事故处置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上一篇:京九小学音乐功能教室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主题演讲比赛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