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应急体系

2024-08-08

灾难应急体系(精选3篇)

灾难应急体系 篇1

钻井事故大都具有突发性强、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建立健全油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可见无论是从生产实际还是从立法的高度,都强调了企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应急救援预案,可在事故发生时保证应急救援行动快速、高效地开展,减小事故的严重性,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减小事故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应急救援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与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危害所采取的反应行动。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2]。对于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编制原则。

(1)完备性与连续性。应急预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体系,文件要素应完整,应急预案各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和结构上要相互衔接,便于在应急状态下迅速做出应急反应。

(2)预案编制应分类、分级制定预案内容,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3]。

(3)逻辑性与兼容性。应急预案各章节应保证结构的前后一致性,每个部分都应采用相似的逻辑结构来整理内容。应急预案的格式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急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和对应[4]。

(4)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是在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事先制订的对应处理计划、方案和措施[5]。因此,应急预案应包括详实具体的应急救援流程及救援相关信息,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体系框架及文件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和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思路,油田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可由10个一级要素、33个二级要素和19个三级要素构成,如表1所示。

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5个步骤[6]。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作业特点及组织构成,可将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分为4大部分:业务分析、应急组织与程序的制定、应急保障与计划的制定、后期处置安排,其中每个部分又由一些具体的项目组成,其内容与流程如图1所示。

1 业务分析

(1)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可能导致重大人身、财产损失及严重社会影响的事故灾难风险,列出清单,逐个评估。通过风险评估,运用系统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系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方案,从而降低风险[7]。

(2)事故后果分析。后果分析是对所辨识出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对易受伤害区域造成后果的估算。需要对所有风险分析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场景都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确定描述事故易受影响地区危险的主要参数,然后分析易受伤害区毒害作用与事故中各种变量值的对应关系[8]。

(3)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评估首先制定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人力、技术、装备、资金等)及规模(具体数量),其次调查企业现有应急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利用情况和缺乏的物资情况,最后提出一套合理的应急资源及规模分配方案。

2 组织与程序的制定

(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是预案的核心要素之一。钻井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救援行动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候补负责人、联系方式,明确他们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阶段的职责分配。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应急响应分级。按照事故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事故的可控性将应急行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应急行动将依据响应分级制定明确的行动程序和相关保障措施。

(3)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包括基本应急响应程序和专项应急响应程序。基本应急响应程序内容如下。

誗报警与警告:描述安全人员、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报警功能。对事故报警的标准、流程、信号的使用等做出规定。

誗通讯:保证应急系统、控制中心、支援系统之间的通讯联系。包括应急机构成员、办公室电话号码、相关部门的名称和号码、无线电频率的登记表等。

誗现场应急处置:规定现场应急处置的责任部门、主要责任人及其职责,阐述现场应急处置程序,最好绘制应急处置流程图。

誗人员疏散与安置:在紧急情况下全体人员安全、有序的疏散是最重要的应急行动。包括疏散区域、路线地图和能够保护人员的掩体。确认执行疏散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应急供应物资,如水、食物、医疗设备等。规定事故现场及非事故现场人员清点、集合方式。

誗警戒:规定执行警戒的任务要求,描述不同事故类型的警戒方案、保护事故现场的措施。明确执行警戒任务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誗救助:在重大事故发生时没,外界及兄弟企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预案中要说明救助的方式,列出可提供救助的重要组织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誗信息发布:规定企业对外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规定编辑和描述信息的责任人、信息发布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 应急保障及计划的制定

(1)应急保障。应急保障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保障和其他保障。预案中要编制企业内部与外部(主要指地方政府及其他安全生产监督局、公安消防、环保、交通、通讯等部门和急救中心等)应急单位及负责人联络方式与电话号码,并制成联络图;列出应急资源的明细及分布状态;制订应急人员值班制度及应急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

(2)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是预案修正和完善的重要依据,可验证应急救援组织、队伍、装备等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应注明演练及培训的次数、内容、范围以及效果的评价标准。

(3)应急预案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管理实际上是预案的日常管理,主要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维护及更新;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评审,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发挥预案的指导作用。同时所有负责执行应急预案的人员还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

4 后期处置安排

(1)事故调查及总结。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规定事故调查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调查步骤。同时规定事故总结上报的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事故的调查与总结是应急救援行动宝贵的经验总结,可作为预案修改、完善的依据。

(2)赔偿措施。明确企业索赔领导小组的构成及职责,以及索赔的相关步骤。

结语

对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文件要素及编制步骤方面进行了介绍。不难看出,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油气勘探行业又是一个高危行业,钻井作业大都具有隐蔽性和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编制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就成为了油田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和防范钻井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要:钻井事故大都具有突发性强、复杂多变等特点,为了提高油田企业应对和防范钻井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油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钻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及文件要素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预案的编制步骤。

关键词:钻井事故,应急救援,应急预案,文件要素,编制步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邢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56~58.

[3]刘更喜.浅谈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J].中州煤炭,2008(2):100~101.

[4]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16~18.

[5]曾时田.浅谈应急预案制定[J].钻采工艺,2004,28(4):3~4.

[6]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7]彭力,李发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8]刘茂,吴宗之.应急救援概论——应急救援系统及计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灾难应急体系 篇2

摘 要: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

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

科学应对、妥善处理,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考验

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

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挑战。因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

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执政部门的威信度。

关键词:重大灾难事件;应急管理、政府应急管理

一 概念

应急是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

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

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

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重大灾难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

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应急管理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

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

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一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

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至中国古代。

第二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

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

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

步之年。

第三阶段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

2008年南方雪灾、拉萨3·14事件和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党和政府以及学界从不同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10月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三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在机构设置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重大灾难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明确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和行为要求地方政府应该承担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中央和省级负责规划和协调明确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重大灾难事件。

5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重大灾难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刘一弘《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述评 》2009.10

〔2〕王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2008.10

公司数据灾难备份及恢复应急预案 篇3

灾难往往影响较大,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的无法使用,甚至会对导致人员减少,因此对于灾难恢复流程相对特殊且繁琐。1.数据抢救

灾难发生时,需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对公司的重要数据进行抢救,抢救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录公司重要信息的文件、资料,存储公司重要数据的磁带,存放重要数据的硬盘、服务器。此过程需由安全组进行统筹指挥,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各组成员、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安全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2.损坏评估及启动应预案

灾难发生后需根据情况汇报损失情况给损坏评估组,损坏评估组根据汇总信息进行消息告知。损坏信息包括: a)公司重要生产、监视测量、办公设备

b)拥有在可以执行计划之内的关键性功能的员工 c)保存公司重要数据的介质 d)网络、通讯设备

根据披露的损坏信息情况进行应急预案启动,如选举临时领导、使用备份服务器、备份通讯设备进行替代等。3.业务恢复计划

业务恢复计划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IT基础设施恢复阶段:

此阶段主要的目标是将对于保存数据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所在的主机、公司网络架构进行恢复。首先须根据损失评估的报告分析可继续利用的IT基础设施,如供电设施、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若有损坏不可用的设备,需及时同代理商进行沟通借用或新购相应设备。b)系统恢复阶段:

系统恢复主要针对关键应用主机,如邮件服务器。为节约时间需同时针对各个服务器系统进行快速恢复。c)网络恢复阶段:

网络恢复阶段的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

关键商业应用系统的内部局域网和网络设备的支持 外部广域网和电信服务

待恢复系统和终端用户(公司同事)间的通讯 4.业务系统数据恢复: 首先须对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恢复,需要寻找相应的恢复设备完成此操作,目前我们主要利用磁带机、远程灾备数据,可正常工作的主机或同城备份机房进行数据恢复工作。需要将抢救出的磁带、硬盘或远程数据在对应设备上恢复出数据。5.业务系统重搭建:

由于一些业务系统的特殊性,需尽快与相应平台的供应商接口人取得联系,并申请临时可用的许可文件等。6.业务系统数据导入:

数据恢复需根据导出的数据结合自己管理的业务平台进行数据导入,并测试可行性。再导入成功并可使用后及时同负责人进行通知。

上一篇:建设水平测度下一篇:10kV电缆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