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课教案(通用8篇)
小学法制课教案 篇1
小学法制课教案
纪律帮了我们什么是纪律?
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一般来说,纪律有三层含义:
1.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和“矩”是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顺便说一下,现在常说的曲尺手枪,是因为它像木工使用的工具曲尺呢。
纪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养成集体行动的习惯。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寻食打猎,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无法进行协同活动,甚至连抵御野兽的侵袭也不可能。所以纪律就作为人们的习惯因此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越社会化和现代化,分工越精密,协作越广泛,纪律就越重要、越发展。例如,一个现代化大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就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这就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进行协同作业,也就必须制订一套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由此看出,纪律的演变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有哪些法纪?
纪律:学校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考试纪律、集队纪律、作息纪律、劳动纪律等。校外纪律有乘车、求诊、购物、安全纪律等包罗万有。
法律部分: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
中学阶段:《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为什么要遵守法纪?
遵纪守法对我们重要吗? 我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希望大家从中判断纪律的重要性。例一:在一次现代战争中,A军部署了一个连队星夜潜伏在一处山谷,准备待黎明时分发起总攻占据某高地。在行动前,首长申明了伏击行动的纪律:在伏击期间,不准发出声音,不许制造烟火。但在伏击行动中,有一位战士因为忍受不了烟瘾发作而吸烟,结果被敌军侦察发现火光,派兵将山谷包围而导致整个连全军覆没。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例二:某地警方部署了一项秘密任务,当晚要采取行动抓捕一名躲藏在其朋友家的逃犯,长官强调,行动完成之前,任何参战警员不得向外透露行动消息。一名参战的新警员在一间公共场所的厕所内打电话给其家人报停晚膳,在电话内容中透露了行动内容,结果恰好让逃犯的另一个朋友在旁边厕所无意中听到了消息,就提前通知逃犯转移了,致当晚行动失败,那位泄密的新警员亦因此受到了处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工作出现严重失误。
例三:浙江省乐清市某中学两个同班同学小吴和小高因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互相扔砸东西,发展到在课堂上打架,致小吴被打成10级伤残,花去医药费4多万元。后来双方家长公堂对薄,乐清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由被告小高赔偿原告损失40多万元。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人身受到伤害和经济受到损失。
从以上几个事例可以知道,遵守法律和纪律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制定法律,学校规定纪律,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习,使同学们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同学们法纪意识不强,就会违反纪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在校学生之所以会成为罪人,主要是不遵守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加上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增强法纪意识。
回顾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学经常违反纪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对他们欢迎吗?
回顾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学带头遵守纪律?你对他们欢迎吗?
相信同学们心目中一定已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么,对违纪的同学要不要处罚?
对一些光讲道理不听的学生,进行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
小学法制课教案 篇2
一、小的违纪行为引来致命的伤害
2010年12月5日晚11时30分左右, 在河南洛宁县涧口乡319国道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惨案。在这起惨案中, 五名13~16岁的花季少年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分别是16岁的杨少鹏、15岁的尚盼飞、15岁的乔国强、14岁的杨国美、13岁的张鹏鹏。讲到这里,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失去他们宝贵的生命, 原来这是一起车祸, 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车以超过100公里的速度高速行驶在公路上。当时七位花季少年在一网吧上网后在公路上行走, 他们中有三位是涧口中学的学生准备回到他们就读的学校涧口中学。没有想到在路上碰到这样一起车祸。在一起车祸中五人死亡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悲剧, 我们知道悲剧已经发生, 我们无法让我们死去的同龄人复活, 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就该事件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哪些人应该为这起悲剧承担责任?首先, 车祸的责任者无疑是开车的人, 他的第一个错是酒后驾车, 第二个错是超速行驶, 从法律角度讲他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当然到底以什么罪对其进行处罚要由法院来决定。如果以交通肇事罪对其进行处罚, 他将面临最高15年的牢狱生涯, 并且应该赔偿他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如果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其进行处罚, 他将可能被处以极刑及死刑, 并且应该赔偿他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其次, 学校和家长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 学生本人是否有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已经死亡的五人中有三人是在校学生, 在深夜11点半还在公路上行走这本身就不正常。这个时间他们应该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宿舍里, 如果他们按学校规定待在学校或者按时回家, 悲剧也许不会发生。在我们的有些同学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倾向, 诸如吸烟、游戏成瘾、打牌赌博、经常迟到旷课等等, 有些同学认为小错不断没有什么, 只要不犯大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殊不知, 小错也能铸成大错。16岁的黎明 (化名) 、15岁的博雅 (化名) 、14岁的孔威 (化名) , 家住长春的这3名男孩都是在校中学生, 平时经常上网。今年4月4日他们在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大路一家网吧里上网, 由于上网时间长了, 他们兜里钱花光了, 为了弄钱继续上网, 黎明提出向网吧里的学生“弄点钱”的主意, 博雅和孔威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3人在网吧里寻找目标。4日13时30分许, 3人将晨露叫出网吧, 在网吧后院对晨露进行殴打, 之后, 黎明提出向晨露要500元。晨露说身上没有, 于是让晨露给其父亲打电话给送来, 晨露父亲答应了。黎明便和晨露在网吧后院等着。这时, 博雅和孔威跑了。晨露的父亲接到送钱电话后觉得不对劲儿便报了警。很快, 晨露父亲和民警一同出现, 民警将黎明抓获, 随后又将博雅和孔威抓获。起初三名中学生只是觉得他们这个“打架闹事”, 顶多被老师批评, 被家长打骂一顿, 却没想到, 最终结果竟是走上犯罪的深渊。黎明等3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采取暴力手段抢劫公民私有财物, 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500元。在现行刑法的规定, 14岁是我们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分水岭。
二、网吧与青少年的成长
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案例:小波, 看上去瘦弱清秀, 但却是残害3条人命的凶手。长期以来, 小波沉迷于网络游戏, 因为没钱上网, 他就到亲戚傅某家偷钱, 被发现后, 他举起菜刀将傅某和傅妻砍倒在地。在找到600元匆忙逃离现场时, 又将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杀死。青少年缺少经济来源, 长时间上网形成的高额费用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为了获取网费, 有些青少年往往会铤而走险, 盗窃、抢劫甚至杀人。郑州青年小威沉迷网游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 在“作战”过程中, 游戏对家将小威在网游中的“女朋友”“杀死”。一怒之下, 小威竟找到了在另一家网吧上网的游戏对家, 并将其活活打死。无独有偶, 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 年仅16岁, 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 由于技术欠佳, 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 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 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 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 导致他当场死亡, 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 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 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同学们, 这只是因为沉迷于网络导致犯罪的很极端的案例。我们知道网络是信息时代的象征, 是高科技的产物, 但它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能够成为我们很能干的助手。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与朋友联系, 帮助我们查找资料, 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 可以说网络与现代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正确使用网络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可能让我们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 沉迷于网络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有: (1) 荒废学业。这是最直接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给我们带来成绩的直线下降, 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学。 (2) 伤害我们的身体。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段, 长期沉迷于网络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发育。 (3) 浪费金钱。消磨我们的意志。 (4) 导致违法犯罪。
初中生年龄是叫做花季的年龄, 在运动场上应该有我们矫健的身影, 在教室应该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在家里我们与我们的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们也可以拥有很多朋友, 但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宏亮.未成年人犯罪及其矫正机制的立法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于洪军.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主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小学法制课教案 篇3
法制教育的内容浩如烟海,如何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显得尤为关键。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力求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针对性。
(一)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视角来选取教学内容
应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法律,教给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可有所侧重。比如小学生侧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职高生侧重《劳动法》,中学生可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熟悉中小学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均有法律的内容。目前的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的法律内容是《做知法守法的人》等。八年级下册主要讲“权利和义务”、“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肖像权”、“隐私权”、“受教育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消费者权益”。九年级讲了《宪法》及公民的政治权利。
法制专题课可针对以上教材内容,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比如七年级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家庭保护的问题,教材主要讲了“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八年级下册学习“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让未成年人辍学”,作为相关链接的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的内容教材未涉及。在学习“社会保护”的内容时,对“第二十六条: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第二十七条: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等未有讲解。
(三)根据听课的对象确定授课内容
要根据听课的对象,针对学生知法、守法方面的问题确定讲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可选择“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学生上网吧的现象,可以选择“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作为法制专题课的内容,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上课时,法制课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法制课常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法
在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小学生尚未成年,他们的思想活跃而又朦胧,行为好动却又盲目,爱模仿但又不会辨别是非。要想让他们知法、守法,只有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具体、清晰地学到法律知识。
1.阐释法律理论时,联系学生熟悉的事实。学生熟悉的事实,有的是耳闻目睹,有的是亲身经历。在法制教育课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学生熟悉的案例和事件,具体地阐释法律知识。
(1)教法律基础知识采用实例比较法。比如为了阐释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可采用以案说法、以例析法的方式。如结合案例:李某(18岁),在校组织帮派,自命“老大”,经常纠集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向其他学生索取5元、10元不等的“保护费”。李某的这一行为就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敲诈勒索的违法行为。老师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不料李某却心怀不满,伺机将老师的6岁小孩掳至校外匿藏,强行索取2万元。李某至此则由违法走向了犯罪,其行为已构成绑架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比较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目的、手段、情节、后果,进而认清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以及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
(2)教相似、相关的法律知识采用实例归类法。法律的基本概念较多,有的虽是一字之差,但含义截然不同,这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带来了相当困难。为此,有必要将相似、相关的法律概念进行归类,区分异同,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将“抢劫”与“抢夺”归类一起理解:二者都是抢取他人的财物,但抢劫是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同时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而抢夺是趁他人不注意时强行夺取,未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如王某在街上见某女士挂在胸前的手机很漂亮,趁女士不防备之际,用力拽掉手机就跑,即为抢夺。如果王某一时未拽掉手机,便对该女士拳脚相加即为抢劫。这样,就使学生掌握了“抢劫”和“抢夺”的异同。
2.结合理论认识实际问题时,应联系中小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在校园内外、中小学生之间有时会出现打架斗殴、偷摸扒窃、敲诈勒索、违规进入游戏娱乐场所等现象,甚至发生学生殴打老师的严重事件。在上法制课时,如能列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组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开展讨论,帮助学生分辨是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联系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的事件认识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比如针对“我又不违法犯罪,我学什么法”的错误认识,举实例让学生明白:只有知法,才能守法,才不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案例:张某(14岁)一向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一天,张某听说母亲在街上被人偷了几十元钱,就报警说她的母亲在大街遭人持枪抢劫。后来,经公安机关查实,纯属虚报案情,张某为此被治安拘留10日。由这起案例可以看出,不知法者,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针对中小学生中“大法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举实例让学生明白:小错不断,违法犯罪难免。应该养成处处、事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注意采用对照法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实际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知法、守法,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小学生课堂法制教育中,应根据每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组织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剖析:自己是否有过这方面的违法行为?自己见到过哪些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适当的时候,还应组织学生对照典型事件或案例开展讨论。通过剖析、讨论,帮助中小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案例分析法
法制课的案例教学既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案例分析代替以往的条例宣读,语言生动形象,具体,通俗,确保学生感兴趣、听得懂、会运用。当然,案例要精选。所选案例宜远近结合,尽量选取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有一定教育效果的案件。同时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又是辩证统一的,重视案例教学,绝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不能从案例来、到案例去,而应运用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阐述法律知识,这才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
(三)模拟法庭
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扮演教学内容中涉及的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习法制知识。
把枯燥的法制讲座变为情境法制教学,组织学生建立模拟法庭,并聘请法官来讲述法律知识。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且较适合中学生使用。
如果是小班上课,在讲“正当防卫”时,教师也可以先预设几个属于或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当然,组织表演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不要使课堂变成单一的表演会,教师所做的目标应明确,即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标。
(四)现身说法
可由失足少年现身说法,分别就个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增强教育的效果。有条件的可以是现场的方式,没有条件的可采用放录像的方式,并有意识地录制一些相关的资料作为讲课的素材。
(五)图片展览及讲解法
可出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将一个个鲜活、悲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从而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这些血淋淋的画面比讲十次课的效果还要好。
首先,授课形式应以交流沟通为主,通过有问有答,鼓励学生参与,比如低年级可以教背交通安全儿歌,读交通行为规范,以及识别交通标志等;中年级可以从一起交通事故讲起或从一个交通标志说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交通安全的思路上来,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分清事故责任,找出交通违法的根源,最后讲授与交通法规相对应的条文;高年级可从今年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核算到每天、每时发生的起数、死伤人数说起,这样,学生就有直观的数字概念。其次,案件要新,最好举出近期发生在本地或在本地媒体上大量报道的有影响力的案例,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教育学生,会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世界各地的道路交通概况,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切忌简单地宣讲法律条文。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篇4
目
录
第1课
做守法小公民 „„„„„„„„„„„„„„„„„„„„„2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 „„„„„„„„„„„4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8 我们都有一个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1 我国的法律大家庭——认识民法、刑法„„„„„„„„„„„14 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 „„„„„„„„„„19 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0 幸福家庭 人生基石——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 „„„„„„„„27 1
第1课 做守法小公民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法?知道守法的重要性。2.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3.树立做守法小公民的决心。教学难点:
本课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解决方法:
多设计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什么是法?
问题:我们做事都要有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
交流:做游戏时候,要有规则。人多拥挤时,要排队。„„
小结:是的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法”能很好地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二、采访专家: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1、记者采访:
专家:校法制副校长:孟昭华指导员 校法律顾问:张琴律师
记者:学生们自由发问自己心中一切有关法律问题的疑惑,由专家们进行针对性的普法宣传。
2、总结宣传:由专家总结介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义务的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
三、模拟法庭:导行。
环境布置:模拟法庭,设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陪审团。审判专题:
1、事关县长(教育重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怎么生活(宣传重点:离异且不生活在一起的父或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3、外号的烦恼(教育重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情况严重时有可能触犯法律,受到制裁。)
四、讨论总结:争做“守法小公民”
讨论的第一个方面:守法好处多。
讨论的第二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做到:更好地遵守法律?
第2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宪法,树立学生知、守宪法的观念。2.行为与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宪法,使学生能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履行相应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内容,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它。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宪法,树立知、守宪法的观念;
2.通过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它。教具准备:
写有宪法规定的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每个国家都制定了许多法律,有的是为了保护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诉讼的权利(《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等,有的与职业相关(《教师法》、《律师法》等);这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制定的法律都要符合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需要一个母法,这部法律就是宪法。我国的宪法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你想了解有关宪法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对宪法的初步认识
1.通过查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宪法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
三、对宪法的深入认识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听小英父亲当选人大代表去开会的案例,你能从中 了解到哪些有关宪法的知识;
2.你知道人民代表是怎么选出的吗?(人民代表是由年满18周岁、有选举资格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内部。)
3.人民代表的任务是什么呢?(是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开会时带到会上去讨论。)
4.人民代表大会多长时间开一次?(每年都召开。)
5.小英的爸爸是大家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决定,因此他代表人民参加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6.你看每年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都有象小英爸爸哪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研究讨论全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决定国家的大事。所以,在我们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7.我国宪法非常重视这一点,把它列在了宪法规定的最前面(出示投影)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8.指名学生读这两条规定。
(二)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看“选民榜”的故事,你从中了解到哪些选举的知识? 2.公民有哪些重要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什么是选民榜?(是红纸黑字,上面写有参加投票选举的人员名单)4.哪些人才有资格成为选民?(18岁以上,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所有公民)5.对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公民的这项权利,宪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出示投影)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知识小竞赛。
①我们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宪法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法律,除规定国家的很多大事外,还规定了每个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最基本义务。例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还知道其他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②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后进行抢答。
权利:人身自由;信仰、不信仰宗教自由;受教育权利;劳动、休息等权利。义务:劳动、受教育、服兵役、纳税、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等义务。
③宣布“知识小竞赛”各队的得分情况,请获胜队上台,老师颁发“普法卫士”奖章。7.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索取之外还要付出,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享有刚才同学们举例的这些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如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那样:“凡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指名读)
(三)宪法规定国家的重要机构
1.一个国家有很多大事要办,所以要设很多办事机构。国家必须设立的最重要的、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都规定在宪法中,都有哪些重要机构呢?
2.请学生自由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机构,设立这样的机构是用来干什么的?
什么机构:人民代表讨论,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设立机构的用途: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家发展大事。机构的地位:权力最大的机构。
3.请学生自由讨论其他三个重要机构,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机构,设立这种机构的用途。(汇报反馈)
国务院
①什么机构:按照人代会制定的法律管理国家各项工作的机构。②设立机构的用途:为了使国家发展得更快,人民生活得更好,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
什么机构:管理军队的机构。
设立机构的用途: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法院、检察院
①什么机构:处理各种纠纷、矛盾、违法犯罪行为的机构。
②设立机构的用途: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的安宁和幸福。
4.除了这些重要的国家机构之外,你在本地还知道哪些国家机关呢?说说这些机关的名称:简单介绍一下各机关主要管哪方面的工作。(班庄镇人民政府、司法局、财政局、派出所等)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我们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对案例的体会、开展权利义务知识小竞赛、讨论国家机构的用途。对于宪法,我们应该了解地更加深入和透彻了。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宪法还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等重要机构。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会唱国歌;明确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2.初步了解《国旗法》对于国旗,国徽,国歌等的相关法律规定。教学准备:
1.国旗一面,国徽一个,国歌磁带、录音机,祖国地图、天安门画图、国歌词曲各一张。
2.相关法律条文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听后请说一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你以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到过这首歌(教师放《国歌》录音)。(这首歌叫《国歌》,这首歌在升旗时我听到过;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都能听到。)
2.这是我国的国歌,歌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展示国歌词曲)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我们的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在和敌人最顽强的斗争,这首歌曲雄壮激昂,鼓舞了大家继续战斗,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定为国歌了。
小黑板: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国旗活动。(板书:国旗)
1.小朋友们,咱们是哪国人?祖国的名字叫什么?(我们是中国人,祖国叫中国)2.中国是简称,她的名字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版图形状像什么(教师展示中国地图)(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大公鸡。)
3.对,我们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老师要求你们收集的国旗图片,大家都带来了吗?
4.好,现在分小组活动,观察你们收集的国旗,看一看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各组观察讨论3分钟,然后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
5.学生讨论,然后汇报。6.教师小结: 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例为3:2 ;上有五个五角星,这五个五角星都是黄色的,一个大五角星,四个小五角星。
7.谁能说说国旗为什么用红色呢?(红色鲜艳,好看;听辅导员老师讲过,我们的国旗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辅导员老师还说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说我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8.五角星为什么一个大四个小呢?(一颗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层,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9.同学们,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教师展示天安门画图)10.教师简单介绍首都。
11.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二)认识国徽活动。(板书:国徽)
1.教师把国徽教具抬着绕教室走一圈,学生仔细观察。
2.我国的国徽是什么样的?国徽是由哪些图象组成的(国徽上有齿轮、麦穗、稻子、五角星、天安门,还有红绸。)
3.教师介绍: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绸,叫经绶。齿轮、麦穗、稻穗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天安门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国旗、五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4.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10月1日] 5.教师介绍:1949年10月1日,首都 30万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在国歌声中按动电钮,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国旗。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三、指导练习
(一)指导学生升国旗。
1.现在我们来演习升国旗仪式。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升国旗的场面?(我看见过电视中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体育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得了前三名时,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学校星期一早上,都举行升旗仪式;国庆节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升旗仪式。)
2.同学们都看到过升旗,你们会升旗吗?升国旗时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立正站好,唱国歌,行队礼。)
3.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尊重国旗,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4.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13条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6.好,现在我们开始演习升国旗。
升旗活动开始:一名旗手,两名护旗手,在播放《出旗曲》的录音声中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全班同学立正。(播放《国歌》录音)
(二)辨析:国旗能不能这样挂?
1.教师描述情景:兵兵在上学路上,看到一家宾馆并排挂了三面旗帜,中间一面是国旗。这三面旗帜高度一样,而且常年不换。他很困惑,国旗能不能这样悬挂呢?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出示小黑板:《国旗法》第15条规定: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悬挂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第17条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第18条规定:国旗及其他图案不得用于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
四、活动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学会了唱国歌;明确了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举行了升旗仪式。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要更加热爱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课后延伸:检查一下附近的单位,看看国旗悬挂是否正确。第4课 我们都有一个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
3、了解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参政议政,使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4、让学生明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教学准备:
视频录像,图片,录音机及磁带《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出示世界地图),那个像只昂首高唱的大公鸡的地方,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2、是呀,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那里有长江,黄河,有辽阔的草原和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有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美丽的服装、动人的歌舞。各民族同胞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和睦,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守护家园、让祖国统一、使亲人团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都有一个家”(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香港属于中国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同学们有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说香港属于中国,有的同学说不属于中国。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为什么?
是呀,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一段时间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了。不过现在它已回到了我们祖国大家庭里了。
3、你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
4、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当时的盛况录像,让学生身临其镜感受当时情景。边看边叙述: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先后摆脱外国人的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的土地 上自由地、高高地飘扬。香港、澳门,还有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和澳门现在已经回到祖国大家庭,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5、瞧:法博士也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法制课啦!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法律知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三、活动二:56个民族,56朵花
1、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2、是呀,每年春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哪个民族的代表都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全国各民族的代表,国家就能通过他们了解各民族的要求,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各民族会更团结,我们的国家将会建设得更美好。
3、(出示)法博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4、你熟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有些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
5、游戏:谁愿意上来表演少数民族的特点动作,让其他同学猜。
6、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7、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民族都有美丽的民族服饰、优美的音乐舞蹈、动人的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8、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四、活动三: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在保卫我们的祖国? 是的,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解放军叔叔。
2、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3、贝贝为什么要和妈妈到边防部队去看爸爸和其他和爸爸一起保卫祖国的各民族的解放军叔叔呢?
4、播放一段边防的录像,让学生深切得到体会。
5、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工作,一定要到边防来当解放军呢?
6、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五、活动小结:
通过这节法制课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交流。在《爱我中华》的歌声结束本节课。第5课 我国的法律大家庭——认识民法、刑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法、刑法以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法律知识;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民法、刑法。
2、能根据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分析案例,指导学生依据法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
1.老师、学生在课前,收集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相关报道,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2.邀请部分家长,最好是在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家长,参加到本次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过程:
一.介绍法律大家庭的基本情况: 1.指名说说你了解哪些法律? 2.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有所了解的有关法律,出示有关法律名称。3.如果法律规定的内容撞车了该怎么办?
4.出示由许多法组成的一棵树,老师指图讲解:如果把国家的所有法律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宪法就好比是树根和树干,其他的法律就是树根上长出的枝条,纸条上再长树叶,这就构成了法律的大家庭。
5.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民法和刑法。二.认识民法
1.老师宣讲有关民法的知识。
2.民法就在你的生活中,你知道吗?请学生听录音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对未成年人制定的监护人制度。听后谈一谈你听懂了什么。
3.运用你学到的民法知识来解决小海、大明的纠纷。观看四位同学的表演《不能自己做主把随身听卖掉 》,看后讨论,你认为小海的妈妈说的对,还是大明的妈妈说的对。请出法博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条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法中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作的限制性的规定。4.听听小欣的疑问,请学生扮演小欣,说说未成年的他发明能申请专利吗?法博士介绍民法通则中第94、95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6条规定,进一步明确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5.你有没有自己的智力成果?你觉得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博士建议:可请爸爸妈妈帮你注意一下是否有被侵犯权益的现象,如果有,应该依法寻求保护。
三.认识刑法。
1.老师介绍有关刑法的知识。
2.观看电视录像,看后讨论:那两个男青年拦路抢劫的行为是犯罪吗?他们会被判刑吗?法博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使学生明确拦路抢劫是犯罪。
3.你知道还有哪些行为也是犯罪?你知道刑法中对这些犯罪行为规定了哪些相应的刑罚?
四.总结交流。1.过渡语。
2.出示练习题:针对下列案例进行讨论,判断哪些是民事案件,哪些是刑事案件。(1)甲偷了乙4000元钱。(2)欢欢的小狗咬伤了邻居。
(3)张李两家不和,一天因为房地基纠纷,张某将李某打成脑震荡。
(4)小杨向小孙借了5000元钱,小杨写了一张借条,答应过半年还钱。但已经过了8个月,小孙催了几次,小杨还是赖着不还,于是小孙把小杨告到了法院。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案例吗? 3.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许多法律知识,尤其对民法、刑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去后你想做什么作业? 第6课 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
教学目标:
1、知道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最为重要的,生命健康权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法律赋予我们维护生命健康的权益及其适用范围。
3、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侵犯生命健康权的非法行为时,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了解法律赋予我们维护生命健康的权益及其适用范围并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它们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并搜集有关维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条文。
2、制作课堂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在树上歌唱,小朋友欢快地上学去,自然界一派生机,人们每天都感受着生命的存在。有了生命和健康,人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学习、工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出示幻灯片),听一听法博士又向我们介绍哪些法律知识。
二、知事明理学法
1、请同学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有哪些? a.交流:
(学校的教室、设施要安全达标,保证同学们生活、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中;公园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建设和管理游乐设施,保证游人安全;
交通法规要求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生产食品的工厂、饭店要保证食品符合卫生标准„„)b.教师小结:
是啊,在实际生活中,法律在各个方面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只要各行各业以及每一个人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我们大家就会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同学们还未成年,像幼小的树苗一样需要精心的照顾。因此,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另外还做了许多特别的规定。板书:法律在各个方面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幻灯片演示)
2、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法律条文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a.交流:(幻灯片演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未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26条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读一读这些法律条文。
三、据法导行
1、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些法律了,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怎样使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自身合法权益呢?好,小小法博士又要开始今日说法了。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或者是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案例,讨论交流,帮助合作,依据上面我们学习的法律条文,说说我们应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3、好,法博士论坛开讲,哪一小组愿意上来说法?全班结合“换同学们清洁的空气”、“小学生不要去救火”、“谁出钱给小丽治牙”、“谁应当对小刚被狗熊咬伤负责”、“体罚学生造成伤害要负法律责任”等案例讨论交流。
4、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侵犯生命健康权的非法行为时,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危险,我们应当做到哪些?结合p23“知识窗”学习。
(要听家长、老师的话;不要玩火玩电、不要到禁止有用的地方游泳;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出摆脱危险的办法等。)
5、总结:让生命之树常青,享有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伞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第7课 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
2、了解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行为:
尊重别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以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故事录音。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吗?为什么?(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很快乐,因为它们很自由。)
2、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自由的可贵,都不希望失去自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板书课题,齐读。)
3、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聆听录音故事,学习法律知识:
(一)老师,你不能把学生锁在教室里
1、聆听录音故事:
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有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了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情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情给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又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有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张老师很惭愧,当场向波波和波波的爸爸道了歉。事后,张老师还受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
2、你认为波波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那张老师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3、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四人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
5、大组交流:
重点理解:
人身自由
拘禁 逮捕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看图片,开火车读词语。
6、学习法律知识: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
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不过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7、如果你是波波,经历了这件事以后会怎么对待自己的作业和自己的学习?
8、你想对张老师说些什么呢?
(二)不能这样找手表
1、聆听录音故事:
军军是五年纪3班的班长,对工作很负责任,平时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他管理班里的事情。一天,大家正上自习的时候,小红突然发现放在文具盒里的手表不见了。那块手表非常漂亮,下课的时候还在,怎么刚上课就不见了呢?“肯定是被哪个同学给偷走了,真不像话。”军军和同学们都非常气愤。“怎么办?”一个同学提议搜查。军军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让所有的同学排成队,由两名班干部搜身,还有两名班干部搜查每个同学的书包和课桌。正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回来了。看见班里的情形,老师很吃惊,忙问怎么了。军军向老师报告了情况。老师听后对军军说:“你们为小红找回表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不对。按照法律的规定,不仅你们,连老师都没有权力搜查同学的身体和物品,只有公安局的叔叔,经过特别的批准,才能进行搜查。”
2、演一演。
老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3、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们会怎么解决的呢?那么老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于是,老师让同学们都坐下,然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之间有一个同学可能是一时糊涂,犯了个错误,拿走了小红的表。老师相信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也相信他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老师说完,找来一个大纸盒放到讲桌上,说:“现在请同学们依次从讲桌前走过,把手伸到盒子里,看看最后小红的表会不会出现。好了,现 在我们大家都把眼睛闭上,只有轮到上台的同学才可以把眼睛睁开。”最后,小红的表果然出现在盒子里了。军军非常佩服老师,也明白了,即使目的是好的,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违法办事。
4、老师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小法官是怎么解析这件事的。
老师说的对,搜查公民的身体或者住宅是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根据侦查案件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并得到批准后,才能行使的权力。除此以外,公民有权利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搜查自己的身体或住宅。像有些商场的保安人员认为顾客有偷东西的嫌疑,就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这样的行为是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
5、小组讨论:
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大神圣权利,它涉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对人的打击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有很多关于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保护人格尊严既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三)老师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
强强是小学三年纪的学生,因为智力发育得比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个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了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
1、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吗?你想对这些犯错的同学或者老师说些什么呢?
3、听一听法博士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格尊严方面的哪些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小小法官又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了强强的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维护人格尊严包括很多方面,一个人的姓名、肖像、隐私等,与个人的形象、名誉等有关的东西,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不容非法侵犯的。
5、你明白了什么,能跟你的小伙伴分享分享吗?
(四)请不要把我家里的事告诉别人
1、聆听录音故事:
小娟的家里很困难,父亲去世了,奶奶病在床上,就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小娟是个非常要强的姑娘,不仅帮助母亲干许多的家务,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她从不向老师、同学说起自己家的困难。直到有一天,老师到小娟家家访,才了解到这些情况。老师很感动,回校后,向同学们讲了小娟家的情况。同学们纷纷提出要捐款帮助小娟。没想到,当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捐款交给小娟时,她却怎么也不肯要,而且还抽泣了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意外:难道我们做错了吗?
2、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你知道什么叫“隐私”吗?
老师和同学们的确做错了。虽然大家帮助小娟的心是好的,但是却在无意之中侵犯了小娟的隐私,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隐私就是一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小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家的情况,这是她的权利。老师知道后,事先没有征求小娟和她母亲的意见,就向同学们公开了,这种做法侵害了小娟的权利。像考试成绩、家庭情况、身体疾病等等,这样的信息,也都属于同学们的隐私,未经同意,一般是不能随便被披露的。
(五)照相馆不能擅自把顾客的照片摆出来
1、聆听录音故事:
青青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照相。一天,同学们告诉她,在学校附近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看见她的照片了。青青非常吃惊,跑去一看,可不是,橱窗里有一张很大的照片,正是上个月妈妈带她来照的。青青找到照相馆的经理,要求撤下自己的照片,但是经理看她年纪小,根本就不理她。青青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和她一起找到了照相馆。经理却说,用青青的照片是因为青青长得漂亮,这也等于给青青做了宣传,没什么不对的,怎么也不肯撤下照片。最后,青青的爸爸代青青把照相馆告上了法庭。青青和爸爸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2、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作为一个懂法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这件事情呢?
3、青青和爸爸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4、小小法官告诉我们: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组成部分,法律禁止他人非法侵害。照相馆未经青青及其监护人的同意,使用青青的照片,侵犯了青青的肖像权。照相馆应当立即停止侵害,撤下青青的照片,并向青青赔礼道歉。青青爸爸代青青和照相馆打官司,是可以打赢的。除了这种情况外。随意修改、丑化、侮辱他人的肖像,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
三、小结导行: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呢? 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二)我们还学习到了一系列的法律相关术语:(齐读)
人身自由
拘禁
逮捕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人格尊严
(三)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运用这些武器来保护自己呢?可以下位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也可以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上上课”。第8课 幸福家庭 人生基石——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6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对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的相关规定,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 通过讨论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3.把所学的法制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教学重难点] 《父母离婚了也要抚养孩子》 《父母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妈妈,请不要翻我的日记》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法制小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像小树苗一样茁壮地成长。为了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有健康成长的环境,法律中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作了专门的规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出示课题。二. 新授:
(一)《明明的父母不能这样做》
1.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出示),先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看。2. 你同意明明爸爸这种把孩子赶出家门的做法吗?为什么?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明明这样的情况?
4.(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一发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5. 通过这样的法律规定,你对明明爸爸的这种行为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 6. 明明爸爸的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的,根据法律规定,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父母离婚了也要抚养孩子》 1. 指名读案例。
2.你对案例中所说的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离婚指父母双方解除婚约,即不再一起生活,不再是夫妻;青少年法律援救中心指通过法律手段来援助和救助青少年的机构)3. 通过思考案例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4.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5.班级讨论。师小结:小强的父亲没有履行自己抚养子女的义务,法院会帮助小强维护自己权益的。父母对孩子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即使离婚了,只要有抚养的能力,就不能免除这种义务。从孩子出生,到他能够独立生活前,父母都应该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条件。夫妻离婚后,对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有教育、保护孩子的权利与义务。
6. 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37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
1. 我们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除了平时供我们吃穿上学,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之外,还怎么样呢?(教育我们)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案例。2. 指读案例。
3.法律还管家长教育孩子的事情吗?根据你课前上网查阅的相关法律资料,你认为法律管不管这样的事情,同座位讨论一下。讨论,教师巡视。4. 班级讨论。
5. 是的,法律中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所以,家长有义务正确教育子女。
(四)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案例。
1.书上还有三个案例,它们说了什么呢?四人一小组自选其中的一个,自己看一看,把不明白的地方讨论一下,并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讨论自学,教师巡视。
3. 班级讨论。你想说一说哪个案例。(学生说到哪个大屏幕就出示哪个。每个案例先让学生自述,教师再进行引导。)
※
《小军不能离开父母单独在外面住》 1.你有没有在外面居住的经历?
2.你觉得未成年人能够在外面独自居住吗?为什么?
3.小军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对他的成长很不利,孩子脱离父母的管教,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和受坏人引诱,走上犯罪道路。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也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法律作出规定,不允许小孩离开成年人单独居住。
4. 那么,法律上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5.(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
《父母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1. 你觉得超超的父母做得对吗?
2.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吗?打过你骂过你吗?
3.因为我们的孩子有时会顽皮不听话,父母急和生气,可能有时会打骂孩子,但你也要理解父母,要努力做一个好孩子才能不让父母操心。但有的父母虐待孩子或利用暴力把孩子赶出家门,这就构成犯罪了。
4. 法律对此有相关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0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5. 出示小小法官: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同学们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管教,尊重父母的意见。当然,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是不正确的,比如,虐待孩子或者赶出家门等粗暴行为,像超超爸爸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事与愿违,这对做父母者来说,是深刻的教育。同学们也要注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离家出走。家是我们最安全的地方,离开家可能要面临很多的危险。如果遇到像超超这样的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青少年保护组织反映,请求他们给予帮助。
※
《妈妈,请不要翻我的日记》 1.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的日记放在哪里? 2.你对文中的这位妈妈有什么看法?讨论。
3.出示小小法官:丽丽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像日记、书信这样的东西,属于公民隐私的范围,孩子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父母也应当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爱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应采取侵犯孩子人格尊严的方式,方法。父母对孩子确实有教育管理的责任,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但父母的教育管理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事事都要守法的榜样。三. 总结:
父母的监护职责除了抚养、管理、教育未成年人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父母可以管理孩子的财产;可以代理孩子去打官司;如果孩子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损失,父母要负责赔偿等等。孩子未成年人之前,父母有义务在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子女负责。四. 小小论坛:
(出示)当我们在家庭的庇护下,幸福地生活、学习的时候,也要想到自己的责任。现在在家里,你要做一个让父母放心、满意的好孩子,让家成为安康、幸福的乐园。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你就有责任汇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按照法律的规定,你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到时候,你拒绝赡养父母,也将受到法律的惩罚。1.讨论。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从小做到懂法、守法。
2、能够谈论自己身边的一些法律事件和行为。
3、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重点难点:
1、能够谈论自己身边的一些法律事件和行为。
2、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教学过程:
小学生法律儿歌导入本节课 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它,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1、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吗?
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以规定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权利就是法律授予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义务就是规定人们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简单的说,法就是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的时候,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领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以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3、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什么几月几号?:12月4日
4、我们国家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
我们国家的法律很多很多:比如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即母法),其他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实体法民法(调整公民、法人、公民和法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调整人身、财产等),主要涉及婚姻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等。刑法(主要是规定犯罪和量刑的法律,其中规定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比如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侮辱诽谤等、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犯罪抢劫、盗窃、抢夺、诈骗、敲诈勒索、贪污贿赂等等)。程序法即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他们规定对于人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怎样走法律程序,比如,民事案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应该立案,然后经过法庭审理,之后下判决,最后进入执行程序;如果属于刑事案件,则要先经过公安局立案侦查,然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由法院刑事审判庭进行审理,判决,然后执行。有的严重的是要被执行死刑的,现在执行死刑的方式主要有枪决和注射。以上是关于我今天讲的有关法律的大致的框架。那么,在那么多的法律中,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 ? 道路交通安全法。宪法规定: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安全和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交通安全法还规定了,驾驶机动车要取得驾驶证,依法登记后才能上道行驶。交通规则儿歌
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交通显神通; 绿灯亮了放心走,红灯亮了别抢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人人遵守红绿灯。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罕记; 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 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案例分析 案例评析一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 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这些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抢劫罪,在刑法上实行数罪并罚。
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总结(须引起重视的环节)须引起重视的环节:(1)家庭教育(2)结交不良青年(3)租房脱离家庭监管(4)贪图享乐(5)拉帮结派(6)走上犯罪道路(案例评析二)
张某(15岁)、展某(14岁)、李某(11岁)抢劫案,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 将被害人捆绑并 用胶带封嘴后,持刀抢劫现金后逃走。这三个人的行为构成了绑架罪,抢劫罪。
总结: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分析三:
小王、小张、小李等人放学后在路上拦路向同学小赵要钱,小赵不给,三个人便对其拳打脚踢,结果致使小赵严重受伤,经过法医鉴定,小赵的伤已经构成了重伤。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王、小张、小李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什么罪吗? 他们已经构成了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要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同学们一定不要打架斗殴,以免将人弄伤,受到法律的追究。
中小学法制教育常态化值得期待 篇7
日前, 海南省教育厅、司法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南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 重点要抓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保证法制教育时间, 中小学要聘用1至2名专任或兼任法制教育课教师。
笔者以为, 海南出台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 是对2013年教育部、司法部等5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具体实施。对于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常态化具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前不久, 安徽省界首市一名13岁少女遭到3名女同学非法拘禁, 逼迫她到KTV做“陪唱公主”。这起事件折射出法制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增强学生维权意识;同时, 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可以说,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 具有战略性意义。
然而, 从现实情况来看,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并未真正得到重视。虽然中小学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想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 也涉及了法制教育的常识和内容, 但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一些地方也开展了聘请法制副校长的尝试, 但因形式单一, 且其身份高高在上, 深入下去很难。总体来看, 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 师资和课程更是两大软肋。究其原因, 法制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项基础性、常态化的教育工作。
由此必然导致中小学法制教育成效低下,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固然有社会环境的诱因, 比如城镇化进程导致大批留守儿童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 电视网络充斥各种色情暴力内容等, 但是学校法制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教学方式不当, 责任也不可推卸。二是未成年人被侵害、伤害的事件也在以不同方式上演, 比如交通事故、校园暴力、性侵害等。令人遗憾的是, 青少年学生在遭受侵害或伤害之后, 很少主动诉诸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因此, 中小学法制教育, 亟需整体设计和落实。首先, 学校要从观念上加以重视, 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其次, 要把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丰富完善课程内容, 增加一些鲜活的事例, 从小事说起, 从身边事情说起;再次, 法制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 而是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 进入一些具体的教育场景, 让学生用心体会, 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最后, 要把法律素养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作为衡量学生发展、教师绩效、学校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除了以上观念、内容、方法、评价上的整体构建外, 还需加强保障, 比如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活动经费、网络宣传等。
中小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拾零 篇8
关键词:渗透;旁敲侧击;旁征博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084-02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引文表述为“有机渗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方法的表达,要求将相关法律法规融合到教学工作中,与教师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为一体。这里使用的是渗透的比喻意项,即“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而最终与其融合为一。因此,如何化渗透于无形,就涉及到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方法,它对此尤其重要。另外,《纲要》之所以要表述为“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不直接表述为:中小学要进行法制教育。因为这样表述的结果会导致中小学法制教育更加呆板、表面和程序化,从而达不到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了解一定法律基础知识的效果。所以,《纲要》的表述指明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路径和方法,也是一种路径和方法的指导,这里就将其命名为有机渗透。
在讨论小学6年级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方法之前,必须先弄清楚关键词“渗透”的意义,同时也是本文以小学6年级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为例对此进行探索的开端,其目的在于拾掇几种渗透方法,以为引玉之砖,期待更多、更好的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出现。
一般而言,在6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都比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6年级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与低年级学生就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不强,对老师和长辈的教育比较听从;教师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时,注重简单易懂图文表达,明白晓畅的语言引导、告知即可。6年级学生则不然,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不听从老师、长辈教育和叛逆的情况经常出现;教师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时,既可以旁敲侧击的方法引导,也可以采取旁征博引的方法对其加以解释和说明。
一、旁敲侧击的引导
旁敲侧击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找准适当的教学点切入点,从课堂教学的侧面和法制教育的正面,采取设疑、质疑、引导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对相关法规的求知欲望后,再对此加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达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目标。
在今天的语境中,旁敲侧击在汉语主要指“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的意思,本文也由此而引入这一引导法制教育的方法。在使用旁敲侧击这一方法引导6年级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法制教育是正面,属于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课堂教学是侧面,属于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侧面曲折表达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旁敲侧击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制教育,这就是《纲要》用“渗透”一词真正的目的。它拒绝那种条规缕析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渗透法制教育,不要直接用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去教育学生,否则,引起学生的反感,法制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时,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导向法律法规涉及到的地方就成为教师选择的方法。在这一导向过程中,教师不宜直接切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旁敲侧击地将学生的注意引到课堂涉及的法律法规方面来,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以此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旁敲侧击的引导方式多种多样,这里以人教版第11册3单元例4为例。题干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教师可以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参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该法相关内容的讲解了。这是在“击”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性。
二、旁征博引的解释说明
旁征博引的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试探并找出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基础进行横向的知识拓展,以法律知识为连线架设课堂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使用旁征博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引导之前,教师得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为课堂的讲解提供素材;在进行教学时,授课教師立足教学内容,将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以此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要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体,在课堂教学的侧面,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拓展的相关知识面去寻找出与相关法规的架设点,以此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望,再顺利成章地对此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述,从而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上文的例子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性之后,可以对此进一步深入拓展。告诉学生国家之所以要立法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是因为这些野生动物是频危动物、数量稀少、种类珍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8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三、认真总结、广泛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细心、广泛地进行思想、知识方面的链接、拓展和迁移,找准切入点之后,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法制教育是很丰富的,进行的法律法规教育涉及的范围同样也是非常广泛的。
中小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自然就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所选择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渗透的方法巧妙适当,它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功不可没,同时还是普法教育的一种绝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不同的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不同的年级、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渗透的方法都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还是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
参考文献:
[1]霍健康:《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法制教育》,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第1-2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第1215页.
【小学法制课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06-27
接龙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1-03
板庙小学法制课讲稿09-30
小学法制教育12-06
小学法制主题教育08-20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05-27
小学法制副校长讲稿07-20
小学法制教育讲座08-19
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活动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