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

2024-06-15

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 篇1

绍兴市特种设备基本情况及事故应急能力调研报告

一、绍兴市市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特种设备34070台。其中锅炉4368台,压力容器21336台,电梯2902台,起重机3863台,厂内机动车辆1601台;有特种设备的宾馆酒店111家,学校82家,浴室269家,医院56家。

全市现有使用压力容器的化工医药企业192家。

全市共有气瓶充装单位61家(其中: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51家,溶解乙炔气充装单位1家,无缝气瓶充装单位9家);液化气球罐9个,液化气卧式储罐186个;至2004年5月25日止,全市普查登记各类气瓶1186961只(其中:液化石油气瓶1115593只,溶解乙炔气瓶17380只,无缝气瓶53988只)。

2003年新增特种设备5766台,增长率为20%。

二、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1、锅炉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三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3、压力管道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4、电梯事故主要有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5、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主要有困人故障或人身伤亡事故;

6、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事故主要有撞击、坠落人身伤亡事故。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解救等。

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应对工作的趋势。

近年来我市特种设备数量,急增、化工、医药、印染、电力行业增加尤

1其迅速,设备类别、设备使用介质、设备等级都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危险程度呈上升趋势;

上述因素使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有增长的趋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的发展,打造“平安绍兴”,应对工作也应有针对性专业化、多样化,并加强横向联系,提高综合利用能力,构筑应急救援管理网络,建立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及救援能力。

四、现有应急救援能力、资源

现有应急处理主要依靠使用单位自身力量与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救援能力较弱,基本无自身救援资源;

五、提高应急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1、构筑应急救援管理网络;

2、成立应急救援专家组;

3、建立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4、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5、每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有应急处理预案,企业根据特点配备必要的自防自救设施;

6、组织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习。

附件:绍兴市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四年六月九日

特种设备缺陷描述及成因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锅炉设备;缺陷;成因分析

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同时也使得锅筒底部缺水的区域局部过热;而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特别是在锅筒底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区域)迅速扩展,使得锅筒底部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下面本研究就针对这些缺陷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1.设备使用状态

该锅炉由厦门银鹭重工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制造,2010年9月投用,陆续运行了约4个月,启停较为频繁。运行记录显示,运行期间锅炉工作压力一般为0.7~1.0MPa,未超压超负荷运行,但锅筒底部排污堵塞,已近两月未能排污。2011年4月15日,司炉工发现运行锅炉锅筒底部泄露,随即停炉检验。

2.缺陷描述:

在对裂纹3端部进行金相检测发现,该点钢板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未见明显异常组织,裂纹显示为穿晶裂纹,金相显示锅筒底部钢板金相组织过热后尚未发生明显劣化倾向。该炉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无锅外水处理设备。将该炉给水取样检测,发现给水硬度为4.2mmol/L,大于GB/T1576-2008标准水质要求,易使锅炉结垢。而锅炉设计单位未根据使用地区水质实际情况,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致使锅筒底部排污因水垢轻易堵塞失效。

4.缺陷成因分析

从上述检验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因给水水质不合格,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而导致锅筒底部缺水过热,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产生开裂泄露事故。

5.缺陷预防或监控措施说明

锅炉制造单位应严格按照《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加强对锅炉用材料的检验和验收,特别是用于承压类部件的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锅炉。锅炉设计、制造单位应根据锅炉使用地区的给水品质,因地制宜地合理设计、改进锅炉,或明确要求使用单位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保证本锅炉运行的适宜条件。

6.结论及意见

通过对锅炉设备缺陷成因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意见:①锅炉设计存在缺陷,在给水品质不合格的条件下,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导致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排污失效,锅筒底部缺水过热;②锅筒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迅速扩展,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③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内即生成了致密石灰石水垢,导致排污失效。

参考文献:

[1]戚连义.锅炉设备低温腐蚀原因及对策措施[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03):137-138.

[2]郭万龙.锅炉设备失效分析与健康状态管理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4(05):124-125.

[3]牟宁.锅炉设备故障分析及其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04):38-40.

特种设备自查报告 篇3

奉新工业园区管委会生产运行部:

接到你们的《紧急通知》,我公司立即组织人员,根据通知要求,对本公司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给你部。

1、特种设备由公司设备运行部归口管理,台账完整,资料齐全;

2、特种设备及附件的定期检验合乎要求(详见附表);

3、特种设备的日常巡检有专人负责,记录完整;

4、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基本符合要求,设备运行记录完整;

5、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已上墙;

6、消防整改已完成,应急器材已按要求配置齐全;

7、存在问题主要是;个别人员未及时换证(已联系换证部门)。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篇4

一、目的

为严格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减少和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过程。

三、事故定义及划分

特种设备事故是指特种设备因非正常原因损坏,造成减量、停车等影响生产或修复费用超过规定数额的事故。

特种设备事故分类分为重大、一般和微小三种。

1、重大事故:特种设备损坏,造成公司停产12小时或修复费 用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的特种设备事故。

2、一般事故:特种设备损坏造成修复费用达1万元以上(含1 万元)的特种设备事故。

3、微小事故:特种设备损坏,影响生产和修复费用低于1万 元的特种设备事故。

四、事故报告程序

1、重大事故报告程序:

(1)特种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最先发现者应尽快以最快捷的方式通知当班调度,由当班调度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4.1.2 按调度指令尽快处理事故现场,停开相关设备,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1.3 调度在安排处理重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同时,还应同时向安全环保人员、生产设备部经理汇报事故发生及现场处理情况,并请示下一步处理方法。

4.1.4 当日由分管副总将重大事故情况汇报总经理。

4.1.5 造成人员轻伤或重伤事故,调度应同时联系综合办公室及安全环保人员办理实施抢救等后续相关事宜。

4.1.6 若同时造成人员死亡事故,应由安全环保人员与区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4.2 一般事故报告程序

4.2.1 特种设备发生一般事故,最先发现者应以最快方式通知当班调度,由当班调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理方案。

4.2.2 当班操作按调度指令实施停开设备、隔离等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2.3调度在安排处理一般特种设备事故的同时,还应同时向安全环保人员、生产设备部经理汇报事故发生及现场处理情况,并请示下一步处理方法。

4.2.4造成人员轻伤或重伤事故,调度应同时联系人综合办公室及安全环保人员办理实施抢救等后续相关事宜。4.3 微小事故报告程序

4.3.1特种设备发生微小事故,最先发现者应以最快方式通知当班调度,由当班调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理方案。

4.3.2当班操作按调度指令实施停开设备、隔离等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3.3调度在安排处理微小特种设备事故的同时,还应同时向安全环保人员、生产设备部经理汇报事故发生及现场处理情况,并请示下一步处理方法。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全县木材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广南县共有木材生产经营企业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分别是广南县豪威木业有限公司、广南县润和林业有限公司、广南县皇饰木业有限公司、云南鑫涌盛木业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有细木工板(生产企业分别是广南县皇饰木业有限公司、云南鑫涌盛木业有限公司)、柜子板、指节板,其余12家为小企业、小作坊,分别是广南县豪威木业有限公司清水江林场加工点、文山州泰宇木业有限公司广南经营部、文山州泰宇木业有限公司八达经营部、文山州木材公司广南分公司、文山州木材公司南屏加工厂、文山州木材公司广南木材购销站、广南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文山州金山木材有限责任公司杨柳井分公司、文山州金山木材有限责任公司广南八宝分公司、文山州金山木材有限责任公司广南珠琳分公司、广南瑞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户陆加华,主要生产柜子板、指节板、方条或是直接经营圆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列入的目录要求,加工细木工板企业或个人要取得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经营。目前,已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证的企业有1家,即广南县皇饰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为(滇)XK03-002-00048;云南鑫涌盛木业有限公司工业产品生产许证正在准备申请办理。

二、木材生产经营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规模以上的4家企业和文山州木材公司广南分公司,均使用了锅炉和厂内机动车辆(叉车),共使用锅炉6台,其中广南县皇饰木业有限公司使用2台(有1台停用),其余4家公司各使用1台;厂内机动车辆(叉车)8台,其中云南鑫涌盛木业有限公司、文山州木材公司广南分公司各使用1台,豪威木业、润和木业、皇饰木业有限公司各使用2台。以上5家公司使用的特种设备均办理了相关手续。

此外,文山州泰宇木业有限公司八达经营部、文山州木材公司广南木材购销站、文山州木材公司南屏加工厂各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叉车)1台,均未办理注册登记、检验手续。

三、特种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种设备资料管理混乱,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是存在有证的人员不在岗,在岗的人员没有证的现象;三是存在未办理注册登记、检验手续、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

四、对木材生产经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体的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调研情况和监管职能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培训工作,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知法、懂法,做到准确理解、融会贯通。

二是分层推进,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宣传,采取送法进企业、逐级培训等方式,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预防和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落实,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和预警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做到打防结合。

冬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篇6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根据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冬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康质监(2014)45号]文件要求,我公司扎实开展了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情况的自查自纠活动,重点落实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我公司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基本到位,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特种设备 1、1200KW电锅炉一台; 2、800Kg电梯二部。

二、特种设备自查自检情况

1、电锅炉2号水泵轴承磨损,产生噪声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2、第11楼F户型暖气主管道有渗水现象; 3、1号电梯内监控摄像头损坏; 4、2号电梯内照明不足。

三、整改措施

1、电锅炉2号水泵已更换,运行正常;

2、第11楼F户型暖气主管道渗水砂眼已封堵;

3、已联系供应商,对1号电梯内监控摄像头进行维修更换;

4、已更换2号电梯内照明灯。

四、警示标志牌自查自检情况

警示标牌、告知牌等,已按照安全标准化要求悬挂到位。

五、认真完成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办证工作

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特种设备全部完成了申报注册登记、按期检验、办证等工作。

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1.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2.注册登记手续齐全、安全标志及运行检查情况良好。

3.积极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六、今后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持续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化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不断完善特种设备档案,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及时办理各种特种设备的检验、换证工作,及时更新设备数据库。

4.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安监科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篇7

(2015年一季度)

一、质量安全状况

(一)特种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

2015年一季度,辖区内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事故伤害率为0%。

(二)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情况

市质监局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4人次,执法车辆30车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1家,各类特种设备176台(套),发现隐患核问题26处,对现场无法立即整改的,下达指令书19份限期整改(目前整改完成13份)。一季度,在检查中未发现存在重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我市总体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思想认识

我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安全底线。期间通过日常巡查、新闻报道以及电梯应急平台终端等形式,积极宣传和贯输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理念,累计发放相关资料2000多份,有效地提高了全

社会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认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全面实施、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

期间,我局积极督促辖区内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尤其是压力管道、气瓶两站、大型游乐设施认真开展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自查自纠工作,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一是加强学校、幼儿园使用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在用特种设备是否经定期检验合格、是否注册登记、是否张贴有效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张贴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检查维修保养落实情况、维修保养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确保维修保养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安全运行。二是节庆期间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各旅游景区、公园、游乐场内的游乐设施是否经检验合格、是否注册登记、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并记录;有无相应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三是加强对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液化气体特种设备的检查,特别对气瓶两站、压力管道的检查,重点检查设备的定期检验情况,企业的监控措施、监管责任的落实情况;对气瓶充装单位,检查充装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钢

瓶的定期检验、档案建立的情况,重点对充装人员持证上岗和报废气瓶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气瓶充装安全。四是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要求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维修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工作。对自查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存在严重隐患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同时要加强对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点防范因年终赶竣工验收工期、急于回家过节等情况违反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打非治违行动期间,我局依法查扣来历不明报废气瓶一批,配合地方政府处置液氨泄漏事件一起,有效保障我是特种设备安全。

在实施检查期间,我们按照边检查、边治理、边改进的原则,坚持“四不两直”,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放手、不完善措施不放手,坚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过,不搞变通、走过场,注重边查、边改、边“回头看”,要求每各相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问题,认真整改,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一个不漏,确保安全。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我局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并要求有关维保单位、生产单位配备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队伍随时待命,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过上安全、祥和的佳节。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成效

1、截至目前,辖区内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事故伤害率为0%。

2、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期间保障全市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

3、全市新装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及锅炉、三类压力容器、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定检率均为100%。

4、积极应对市长热线及群众的投诉,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妥善处理、化解危机,受理投诉现场监察完成率为100%,群众对处理结果满意率为100%。

三、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

我市燃气管道最早于1998年铺设投用,使用最久的管道距今已达17年,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公用管道的首次全面检验最大时间间隔按不同管道类型分别为8年、12年和15年。经查,全市仍有大量的燃气管道已达到开展首次全面检验的时限,但因燃气管道检验涉及市政路面开挖、交通管制以及技术、资金等原因,我市到期的燃气管道一直没能开展压力管道全面定期检验,燃气管道安全状况无法确定。为此,我局再次协调特检院、中燃公司等相关单位,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TSG

D7004-2010)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对我市在用燃气管道的全面检验工作。

四、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1、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创新安全监察模式,运用物联网、电子标签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能力,共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2、进一步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主动报告和安全约谈制度,对象以近年来发生过特种设备事故或因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接受过处罚、安全状况不佳的企业为重点。有效预防和处置事故隐患。

3、完善包括气瓶充装站、检验站、电梯维保单位等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单位质量档案的建立健全,结合日常监督巡查和投诉举报处理等工作,将相关记录录入该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和安全承诺工作,有效加强资质单位监管。

4、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对整治中发现的难度较大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及时成文报告当地政府,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发现问题不落实整改、仍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必要时向社会公开曝光。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我市特种设备

安全工作,防止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

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 篇8

根据省市局要求,结合近几年来我们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有关问题,我所组织人员从单位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的现状

1、机构及人员情况

朔州市特检所是按照全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要求,于2008年7月在原朔州市锅检所、特检所基础上成立的,副处级建制。现有编制20名,编制内实有人数19人,另有5名经省局同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合同制检验人员,全所现实有人员24名。全所领导职位共设五个,即一所长一书记,两副所长、一总工,实际配备3人,所长书记各一名和一名副所长。允许内设机构是5个,即办公室、起重、电梯、容器、锅炉科,现实际设有两室五科,增加了安全阀校验室和业务科。之所以增加这两个科室,是因为安全阀校验工作量大且自成体系需独立运转,设立业务科是机构核准和计量认证要求,同时政风行风评议也要求我们有一个专门对外服务的窗口。我所在去年先后重新取得省局的计量认证和国家局的机构核准证。

2、基础设施、检验仪器等固定资产情况

现我所和朔州市质监局合署办公,办公场所和检验室共计300多平米,比较紧张。共有便携式全谱直读光谱仪、超声波探伤仪、安全阀校验装臵、加减速度测试仪等检验仪器设备56台套价值200多万元,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和机构核准要求。全所固定资产总值近500万元(不含房屋)。

3、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按国家局对我所检验能力的考核认定,确认具有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容器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监检和定期检验资质。2011年我所承担的主要检验任务即应检数为:定期检验电梯583部,起重机械570台,计划建筑工地、市政工程等工程用起重机械检验450台(不确定视开工情况),锅炉定期检验537台,容器检验1213台,合计定期检验总台数为3353台。完成安全阀校验1800个。新安装验收检验数无法确定,但从往年朔州的特种设备增幅情况看,估计每年有400—500台的验收检验任务,也就是说朔州市的特种设备数量每年大约有15%的增长,我所承担的检验量也在以15%的速度增加。朔州市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工作也由我所承担,每年考试发证约600余人。

4、近三年全所收入情况

2008年全所总收入为373万元,其中上划省财政70万元,服务费收入290万元,考试费收入13万元;2009年全 所总收入为421万元,其中上划省财政85万元,服务费收入311万元,考试费收入25万元;2010年全所总收入为539万元,其中用财政票据收入402万元,服务费收入109万元,考试费收入28万元。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我所总收入每年也在以约20%的速度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人员数量少,素质较低,人机矛盾突出。随着我市经济发展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特种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去年虽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五名素质相对较高的检验人员,但我所检验检测人员少的事实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原有人员中,第一学历是大学本科的仅两人,专业对口的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再加上检验任务重、工作负荷大,现有人员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素质较低的现状也没能得到大的改观。今年的工作量为年人均检验160多台,日均检验10多台,日益突出的人机矛盾给正常履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按我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对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要求,理工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少于65%,我所不符合要求。需各种检验师15名;检验员35名;无损检测人员12名,其中三级人员至少2名;安全阀校验人员10名,其中二级6名。经努力,我所现所有职工共取得84个各类检验资质,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每人平均取得了4.4个证才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检验资质(如三级无损检测人员)是高价外聘才达到规范要求的。

2、工作场所紧张,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一方面检测任务越来越重,一方面又急需增加人员,甚至还必须投入新的设备,现有的工作条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空间。按上级要求,作业人员考试必须配备模拟考试机,但现在由于无场所而不能购臵影响了考试机构资质的核准。安全阀校验室仅仅占有10多平米的检验室,待检阀、已检阀、报废阀和检验设备同室存放相当拥挤,不符合有关规定。

3、检验仪器使用率低,检验质量难以保证。一是人员少、任务重,特种设备分布地域广,各类检验检测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势必要求提高检验效率,这样做的结果很大程度导致检验仪器使用率低。二是使用单位不配合,对检验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现场的环境不具备检验仪器使用条件。三是我所人员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对一些新型的检验仪器设备不能充分掌握使用操作方法,造成了检测仪器的闲臵和浪费。基于上述原因该使用仪器设备而未使用,仅凭感官去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检验质量难以保证。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到期主动申请检验的少,登记率低,定检率完成有困难。由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检验检测工作不太重视,再加上行政执法的力度不够,到期主动申请 检验的单位寥寥无几,即使检验了也不进行使用登记,有的单位我所检验人员几次上门主动给予检验而使用单位还不积极配合,势必影响我所的工作进度,给完成定检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财政收入返款比例低,造成违规收取服务费。由于财政收入返款比例较低,实际返款比例为50%多,经费不足只能靠收取服务费来弥补,但收取服务费又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存在违规行为。

6、监察与检验机构、检验机构与检验机构之间交流不多、缺乏信息沟通。各级监察与检验机构、上下级检验机构之间在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等方面数据库不能实现自动交换,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数据还不能及时共享,缺乏交流沟通,给检验检测监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被动。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

1、创新用人体制机制,改变用人方式,尽快解决当前人机突出矛盾。建议省局给予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一定的用人自主权,视各单位经济情况,可以通过增加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等多种渠道切实将业务相近且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才补充到检验检测队伍中来,切实化解当前人机突出矛盾。

2、多方协调,共同努力,着力解决技术机构实验室和 工作场所紧张问题。建议省局协调各地市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汇聚多种力量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机构实验室和工作场所紧张问题。朔州市局和朔州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达成共建检验检测大楼协议,预计明年建成后年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朔州技术机构实验室和工作场所紧张问题。

3、提高检验仪器使用率,确保检验质量。一是要增加检验人员,降低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其有时间去使用检验仪器;二是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省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检验检测专业培训,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检验员主讲,言传身教切实提高检验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三是大力宣传特种设备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工作的主动性。

4、强化特种设备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定检率。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查处非法使用特种设备行为。要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工作,切实做到抓实基层、夯实基础。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和谐执法,充分发挥质监系统整体作用,完善以安全监察机构为主导、以检验机构为支撑、以专职执法机构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综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检验定检率。

5、提高财政收入返款比例,停止收取服务费。建议省 局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返款比例,停止收取服务费,确保必需的检验检测费用。

6、加强信息交流,建立整体服务体系。建议省局开发安装并有效运行操作性较强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加强监察部门与检验部门、上下级检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做好特种设备信息录入、更新、交换和传递工作,真正实现动态监管。

市政办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通知 篇9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效率,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促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市政府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区政府工作安排,现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报告工作,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充分认识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全面履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保障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要素完整,及时准确上报信息。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根据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发生地所在街道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是报告相关情况的责任主体;突发事件发生单位有责任及时向当地街道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区政府各部门、驻区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报告主管工作方面及发生在本部门、单位或系统的突发事件信息。

(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各类突发事件都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发生四个级别的突发事件,相关责任主体都要向区政府报告。标准中未涉及到,但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涉及敏感群体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三)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对事件处置的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四)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驻区有关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电话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并在1小时内通过金宏网或传真书面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提供书面终报。

(五)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方式。以电话、传真和网三种形式报告,涉密信息的报送要遵守相关规定。

三、落实责任,全面实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直报员制度。

(一)严格实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考核。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各街道及主管部门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应在第一时间向区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区政府将定期统计汇总信息报告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将予以通报,并纳入区目标绩效考核。

(二)严肃追究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责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各责任主体必须在1小时内向区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对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迟报、漏报、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区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对因信息报告不力而导致处置不及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实行应急管理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 篇10

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管理能力明显加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蓝田县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县应急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专业机构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建立了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全县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县应急办配备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同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联络员制度,确保了信息畅通,加强了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能力,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效率。

(二)应急宣传培训加强,认识水平极大提高。为了牢固树立“突发事件无小事”的意识和应急责任意识,年初县政府下发了《蓝田县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县政府第16届23次常务会议专门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后,我县立即将其纳入 “五五”普法宣传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县电视台的《法制之窗》栏目将《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县政府办还组织编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手册》4万册,极大地普及推广了应急管理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了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氛围。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我县人人皆知、人人皆学、人人皆懂,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全面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预案管理逐步规范。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安排部署,2004年县政府办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编制了各类应急预案,2008年又重新修订各类应急预案,《蓝田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8件专项预案已开始执行;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也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预案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县即将出台《蓝田县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管理工作,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已开始着手修编各类应急预案,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全县各类应急预案修编任务。

(四)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我县有基干民兵3500人和抢险队125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主要承担抢险任务;在县应急办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按全县人口的2‰组建抗洪抢险、消防特勤、防震减灾、非煤矿山、医疗救护、治安巡逻、道路、供电、通信抢修等九种应急专业队伍1254人,编制为连、排、班。结合业务开展训练,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参与防灾。紧急时在此基础上由组建单位按全县人口6‰的比例进行扩编增到3763人,主要任务是消除灾害导致后果。在今年国庆期间,县公安局组建120人治安巡逻队在县城主要街道昼夜巡逻、各乡镇、各部门也加强国庆安保执勤、组建应急队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团县委组织150人的志愿者加入国庆安保执勤工作。

(五)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物资储备基本保障。县民政、经贸等部门加大了米面油、蔬菜、被褥等生活应急物资储备;卫生部门也加大了药品应急物资储备;电信部门购置了移动通信车,全县初步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及通信医疗基本保障体系。

(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易发区自然灾害种类以及危害性、影响程度等基本情况;清楚了事故灾难隐患及源头,明确易发种类和数量,建立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事故灾难档案库,建立了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了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

(七)预警监测能力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我县加大了在气象、地震、水质、防汛抗旱、医疗救治、交通事故、社会突发事件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上的投入,预警监测能力有所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如气象局在我县各部门、各乡镇的醒目地方安装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有效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八)规划应急体系建设,增强预防处置能力。为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我县应急办起草了《蓝田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做了修改,待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九)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完善应急预案。近年来,我县应急办先后组织了尧柏水泥厂、田家炳中学、城关中学、华西大学、县医院电梯特种设备等10多次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增强了预案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了我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但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合理。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及职能划分尚待进一步明确。各指挥中心之间存在信息滞缓和机制壁垒,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转枢纽中心。应急处置与日常管理脱节、应急力量分散,工作经验匮乏。

(二)信息和预警滞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底子不清,对事件的暴发频率、影响程度、危害性以及善后工作等具体情况缺乏科学判断和评估。一些领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布点密度不够,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早期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亟待加强。

(三)应急力量较薄弱。由于应急管理投入较少,各类专业应急队伍人数占全县人口总量的比重过低,一些高技术应急装备的储备尚处空白,大型和特种装备严重缺乏,物资储备品种及数量偏少,急需构建完善应急力量保障机制。

三、准备实施的一批应急管理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规划的支撑和细化,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是我县未来几年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

(一)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功能完善、联动有效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国家和省市级应急平台的对接。为各乡镇、部门安装应用软件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县乡互通互联,为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预防处置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县政府要配置移动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车及车载移动通讯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事态跟踪、移动指挥与信息传递。

(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项目。依托气象、地震、卫生、安监、防汛抗旱等业务系统和预警发布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手机接收子系统、电视预警制做发布子系统、预警电子显示屏子系统、预警专用调频接收子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覆盖率。

(三)生命线工程监测项目。加强输气、输水管涵(渠)的适时监控,科学布局监控网点。在县一水厂、二水厂分别建设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相关设备,实现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动态监测,以应对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项目。以公安、消防现有抢险救灾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陆地搜寻与救护队。依托尧柏水泥厂建立非煤矿山专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依托西蓝天然气公司建立县级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泄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五)建设避难场所。在县城5个社区人口密集区建设5个避难场所。

四、下一步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强化培训。要继续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培训工作,力求使《突发事件应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计划用一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县公务员和企事业领导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和救护培训,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加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领域、突发事件易发行业的应急能力建设,注重区域布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优化机制、明确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理顺机制,促进各乡镇、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竭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共享。重点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完善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力量储备等工作,优先解决制约应急响应时效等突出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四)先进适用、标准规范。以适用性为前提兼顾先进性,确保应急体系在任何条件下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标准统一,运行规范。

上一篇:终验报告下一篇:金塔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