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2024-06-16

榜样(共12篇)

榜样 篇1

《榜样》观后感:走近榜样 学习榜样 传

承榜样

《榜样》观后感:走近榜样学习榜样传承榜样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在TV-1套播出,节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邀请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到场向我们展示榜样的信仰、思想、经历和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我们要走近榜样,学习榜样,传承榜样。

榜样是看得见的镜子,也是最好的评判标准。96年间,无数人为优秀共产党员崇高品质所吸引而了解中国共产党,无数人因想成为同优秀共产党员一样的人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中又有无数人用行动乃至生命践行着入党誓词,成为了优秀共产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也要以榜样为镜,积极向榜样学习,努力向榜样靠近。

榜样的作用不仅仅是精神支柱,更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标杆。共产党员更要有榜样意识,不仅要找准自身行为规范的标杆更要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择师之道,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身体力行,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李保国同志3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邹碧华同志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先锋的力量。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历史总在回望中彰显厚重,征程总在前进中展示宏伟。一名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颗颗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赤诚之心,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我们看《榜样》更要学榜样,要呼唤党员精神,更要继承榜样的力量,在新的发展改革实践中敢为人先,以一名党员的崇高精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朝着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进的道路上,更有无数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付出着…他们对党忠诚、默默奉献,聚集自己的微弱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向榜样学习,也要向榜样靠近,当越来越多的人追随榜样、成为榜样,我们这个社会才更和谐,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更强大,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才会实现。

榜样 篇2

“让孩子学会崇拜, 和伟人生活在一起, 对于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 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崇拜伟人及科学家们的意志、性格、才华, 他们也可能成为一个伟人。”

“崇拜毛泽东的人, 将来也必然爽直豪放, 在大起大落面前稳健沉着;崇拜周恩来的人, 喜欢沉稳儒雅, 智慧超群;崇拜拿破仑的人将勇于进取, 百折不挠;崇拜爱因斯坦的人将会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上述种种说法, 归于一点, 就是说榜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 较之一般的教育更易于见效。所以英国学者菲尔丁说:“典范比教育更快, 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里。”

从这方面看,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个孩子, 那么榜样的激励作用同样适合。

事实上, 每个时期都有这一时期特定的榜样, 昭示和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因其平凡中的伟大而超越历史、超越国界, 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那么,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榜样?

在我们看来, 作为企业榜样, 它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 为社会创造财富;它要在行业内有足够的影响力, 赢得同业的尊重;它要勇于纳税, 这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起码要求;它还要具有成长性, 这是为行业带来持续动力的源泉所在;当然, 它还要热心公益、多做慈善事业、富有社会责任感等等。

比如清华同方, 比如王老吉, 比如陈光标……他们都符合上述条件, 而之所以忽然集体亮相在镁光灯下, 不过是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

恰因如此, 我们更清楚了榜样力量的伟大。

其实, 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 在收割自由的同时却可能失去方向。今天的商业社会, 创业机会、新技术以及资金似乎正蜂拥而至, 很多人因此欣喜若狂。但是, 当狂飙突进和轰然倒塌同时发生, 当日进斗金和生态失衡并驾齐驱, 当飞黄腾达和道德沦丧如影随形……散尽迷雾, 唯有那些历尽风雨却依然耸立的企业榜样能给我们以信心和指引。

中国榜样VS美国榜样 篇3

大国解读

它们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岸,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拥有不同的版图、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它们曾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没有交叉,也曾发生过偶尔的碰撞,但之后却背道而驰。但30年前,这两条线越走越近,开始手牵手、肩并肩,关系日益密切起来——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立邦交关系。

30年来,它们不再固守着自己的轨道,有了一些愉悦对话、欢快的舞蹈,虽然偶尔还都有些臭烘烘的脾气难改,但已属于天晴前的雷雨天气,在看清楚彼此的利害得失之后,会及时回头。在不断地权衡、试探、磨合中,它们的关系日益健康、成熟起来。

一、追寻那些定格的历史画面

1、“乒乓外交”打开友好之门

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在两国运动员、官员的私下接触中,美国方面频频表示访华意愿。4月4日,美国第三号乒乓球员科恩与中国球员梁戈亮练了10多分钟球后,无意中搭上中国球员的交通车,庄则栋主动赠送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科恩,并合影留念;科恩后来回送庄则栋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这一戏剧性事件被新闻媒体广为报道,也影响了毛泽东主席的决策。4月7日,即将离去的美国队接到了访华邀请。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姆•斯廷霍文为团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

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充当了两国之间的民间外交特使,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0多年的国门。这一事件艺术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改变国际战略的意图,因其所包含的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2、基辛格的“波罗行动”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代号为“波罗行动”,意指此行像700年前的探险家马可•波罗造访遥远神秘的东方。他成为第一个踏上新中国领土的美国高级官员。

7月8日,在巴基斯坦的招待晚宴上,上演了一幕被载入外交史册的精彩政治剧,基辛格按照“剧本”突然表现出肚疼难忍的样子——巴基斯坦当时正流行痢疾,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立马高声宣布因为伊斯兰堡太热,基辛格应该到靠近群山的总统别墅休养。而次日凌晨4时30分,基辛格一行已到达北京,周恩来派叶剑英等人到机场迎接。

基辛格访问的两个任务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访华进行预备性会谈。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说美国准备逐渐减少驻台的军事力量;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基辛格保证通过谈判解决越南战争;双方商定了尼克松在1972年春天访问中国,并起草了公告稿。

基辛格临行表示,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秘密使命”。

3、尼克松访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说了一句永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这次越洋的握手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正如尼克松所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一到北京,毛泽东就在中南海会见了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在当晚的欢迎晚宴上,尼克松的一言一行都透露了他为访华做足了功课,他不仅煞有介事地用筷子夹取美食,而且用上了“你好”、“谢谢”等简单中文,尤其是在致辞中非常用心地加入了一句毛泽东的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另外,2月23日在钓鱼台的一场会谈之前,周恩来准备脱掉呢子大衣时,早到的尼克松很自然地接了过去,很让人感动,当这个镜头传回美国时,也轰动一时。

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下,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并确定了共同的基本原则。

尼克松在访问结束时说,他在中国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然而,尚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突破。

4、美国的邓小平“旋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出访美国的国家领导人。就是这位个子不高,带着四川口音的中国领导人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旋风,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美国,邓小平充分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无论参与谈判,还是面对美国记者,邓小平都是自信幽默、举重若轻。有一次,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记者突然问到,您此次访美,中国有没有反对的声音?一旁的卡特听到这么敏感的问题,有些紧张,邓小平却机智地回答道:“有,台湾当局就不赞成。”这番幽默的回答,引来美国记者的热烈掌声。

卡特政府精心安排了邓小平的行程与活动,以增强访问的效果。特别是在华盛顿的最后一晚,在肯尼迪中心,卡特为了让美国公众领略邓小平的风采,在国会不批任何经费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精心准备了一场欢迎晚会。当时,宇航员格伦、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都被邀请成为晚会的“报幕员”,除此以外,晚会还邀请了很多著名的美国明星,其中包括乡村歌手约翰丹佛。最牵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最后一个节目,由200名美国儿童组成的合唱团,用中文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离开华盛顿之后,“邓小平旋风”在西部牛仔的故乡——得克萨斯州再一次刮起,美方安排邓小平去竞技场看传统的马术表演,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到来,好像给美国民众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全场2000名观众立刻迸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时,美国方面准备了一辆马车,请邓小平坐,绕场一周,走了一会儿,邓小平就摘下帽子站在马车上向大家挥手,观众热烈鼓掌喊叫,气氛达到了高潮。

邓小平访美既是一次文化之旅、亲和之旅,也是一次科技之旅、合作之旅。短短9天的访问,从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敦、得克萨斯州到西雅图,从考察美国工业到领略航天科技,一路下来中美签定了几十项合作协议,这给新生的中美合作关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5、里根访华,见证两国“蜜月期”

1981年初美国总统里根上台时,作为美国共和党右派的代言人,在总统竞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亲台言论,引起中国政府的严重关注。邓小平当时指出:如不给以打击,“它就会更嚣张,肆无忌惮”。可谓“不打不相识”,经过中国政府同里根政府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进行了几轮坚决的斗争和谈判后,里根终于在1982年7月13日致信邓小平,承诺美国不谋求执行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也不会无限期地向台湾出售武器。美方同意逐步减少售台武器,以最终导致问题的解决。美方据此修改了联合公报稿,双方于同年8月15日达成协议,并于8月17日正式公布,简称《八•一七公报》,这使紧张的中美关系得到了缓解。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应邀访华,成为中美建交后首位在任时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这个时期是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把双方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中美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展开并向深层次、高级别发展,这不仅表现为双方在体育、文化、艺术、经贸、外交、高校、民间等交往方面,还表现在科技、投资、军事、互派留学生方面,更表现在双方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协商、采取一致行动诸方面。另外,那时候,中美高层往来频繁,1984年1月中国总理访美,1985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也对美国进行了访问。

里根访华期间,登临长城,参观兵马俑,还在复旦大学作了演讲。在欢迎酒会上,里根引用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描述他此行访华的目的;里根访华期间,学会了“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回到美国后,里根在各种场合常常重复这句话,成了他的至理名言;而里根的夫人南希很欣赏中国旗袍,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为她连夜赶制了两套,在之后的答谢宴会上,南希身着华丽无比的红色旗袍出席,为宴会增辉不少。

如果说尼克松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那么里根至少又迈出了一大步。

6、乔治•布什访华后,中美再现波折

1989年2月25日至27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布什送给中国领导人的是得克萨斯州人穿的黑色长筒皮靴;李鹏总理赠给布什夫妇的是中国的飞鸽牌自行车。20世纪70年代,布什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期间,和夫人芭芭拉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一时被传为佳话,被称为“骑自行车的大使”。

然而1989年布什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又开始出现波折。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到处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惟恐中国不乱,以期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六•四”事件平息后,美国联合西方六国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断绝经贸、人员往来,中断军事交流与军备销售,并在国际上对中国进行孤立、打击和遏制,中美关系跌至建交后的谷底。

1992年,乔治•布什为谋求连任美国总统而取悦国内顽固的亲台派,决定出售给台湾150架先进的F–16战斗机,致使脆弱的中美关系再受重创。

7、江泽民和克林顿的友好互访

1993年,年轻气盛的克林顿上台伊始,采取了遏制中国的策略,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挂钩,同年7月爆发“银河号事件”,9月,中国申奥由于美国阻挠而未果。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一些动荡,曲折,乃至严重的对立和倒退。1996年克林顿连任美国总统后,充分认识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主动行为以改善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的伤口缓慢愈合。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应邀访美,10月29日,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宣布中美两国将加强合作,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的这次访美确定了中美关系的风向标。

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应邀访华,如果说江泽民访美为中美关系的跨世纪进程确立了战略框架的话,那么克林顿访华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两国关系的进展提供新的动力。双方就南亚问题、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和杀伤人员地雷问题发表了三个联合声明。克林顿总统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并公开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然而即使在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期,也始终存在着一道又一道浓重的阴影,其中尤以台湾问题最为显著和棘手。

8、小布什,创纪录四次访华

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成为新世纪的第一任美国总统,他一改克林顿时期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提法,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还狂妄叫嚣要“保卫台湾”。正是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2001年4月1日,中美发生了“撞机事件”,中方与美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严正交涉。而同年的“9•11”事件,给极力奉行单边主义的小布什政权以沉重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迫使小布什一改牛仔作风,在中美关系上采取主动姿态,使中美关系得以逐步改善。

自从出任总统以来,小布什曾四次到访中国(2001年10月、2002年2月、2005 年11月和2008年8月),超过任何一届美国总统,“这充分体现了总统先生对发展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这样说。他还高度评价布什执政以来,为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小布什则强调美中关系是“非常重要、建设性和坦率”的双边关系,并重申“在我任期结束前,要把美中关系建设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上”。

9、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

2006年4月18日,胡锦涛主席抵达了美国的西雅图波音机场,开始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主席会见美国政界领导人,接触工商界领袖;参观高科技企业,访问高等学府;与精英学者座谈,同企业员工拥抱;向各界人士发表演讲,和青年学生对话。从西雅图开始,胡锦涛参观了微软总部,并在微软公司创始人及慈善家比尔•盖茨家进餐。

4月21日上午,胡主席在耶鲁大学团体欢迎餐会上作了以“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演讲,明确提出致力于“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他提出,中美关系基础越来越深厚,共同利益不断得到拓展。中美之间通过积极的地缘政治互动,在反恐、反扩散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取得共识,双方强化战略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高层战略对话,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共同推进21 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繁荣与稳定。

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崭新阶段;江泽民主席在二十一世纪前夕对白宫的重要造访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定位起了关键作用;此番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为中美关系发展增加更多稳定因素。

10、中美关系进入“奥巴马时间”

随着美国新一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上任,中美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2009年1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在通话中,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

最后,胡锦涛邀请奥巴马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奥巴马表示期待着早日访问中国,也期待着胡锦涛访问美国。双方同意今年4月在伦敦20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会见。对中美关系来说,这次通话有着“定调子”的作用,对全球舆论来说,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而2月20日至22日,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访华则展现了中美关系的新气象。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等分别会见了希拉里。中美双方就双边贸易、安全、环境、能源等领域交换了意见。

希拉里和杨洁篪外长就建立一个新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达成原则协议,两国元首可能会在伦敦峰会时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在希拉里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了中美双方在环境方面合作的潜力。正如此前说的那样,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这次希拉里访华之旅的当务之急。此外,希拉里还传达了奥巴马政府愿同各方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临行前,希拉里对中国购买美国债券表示感谢,并称中美将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从“同舟共济“到“勿临渴掘井”,妙用中国成语的希拉里不仅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亦对外传递了她此行的诚意和积极发展中美关系的决心。

二、中、美榜样之争

通过30年的交流与合作,中美两国在某些方面难免互相融合和影响,有时中国元素占上风,有时美国情调占优势,无形中,一场发自民间的“拉力赛”上演了。从风靡中国的肯德基快餐到威风凛凛的“中国功夫”;从远渡重洋的友谊使者大熊猫,到好莱坞的“美国梦”;从在中国刮起美式英语旋风的“疯狂英语”,到在NBA里的“中国姚”……榜样之争无处不在。

中国榜样

1、美国的中餐馆已有160年的历史

美国的中餐馆遍布“中国城”及周边,那里经常顾客盈门,不仅是华人思乡的寄托,还是美国人尝鲜的地方。可以说,中餐业已经融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据美国中餐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大小中餐馆已有五万多家,从业人员达三十多万人,洛杉矶、纽约、芝加哥地区为最多。

不过,中餐馆为它的流行也做出了“牺牲”,在菜品的口味和经营风格上进行了一场适应外国人习惯的革命。在那里,你吃不到辣得流眼泪的川菜,也没有口味特别重的鲁菜,一切都是点到为止。装修风格上向西方的简约、时尚发展。另外,在华府地区和美国南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中餐馆兴起了中式自助快餐,以适应快节奏的工薪人士的用餐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有文化追求的经营者,尝试用中国餐饮和中国文化影响周边的美国人,“中国城”里仿故宫建筑风格的星巴克就是“战果”之一。在弗吉尼亚州佛寺砌旗镇有一家叫“茉莉花”的中餐厅,餐厅装饰得极富于东方文化气氛,每天女主人都会亲自演奏钢琴曲《茉莉花》,菜的味道也是咸、淡、甜、辣分明,用纯正的“中国味”感染着中外食客。

张纯如在《华裔在美国——一部叙事体历史》中谈到了美国第一家中餐馆的诞生。“1849年,第一家中餐馆开在三藩市Jackson街——这个最早的唐人街区内,最初的生意形态是服务华裔同胞的饭馆。”1849年12月10日的San Francisco Daily Alta California(旧金山《高加日报》)上就报道了一个盛大的场面,约有300多名华人聚集在三藩市的Jackson街上一家店名为Canton的中餐厅共享晚餐。能吃上一顿中餐大约是这些漂洋过海、远离乡土的淘金者略解乡愁的唯一方式。而喜欢吃中餐的不仅仅是华人。不久,许多白人淘金者也发现这种新奇的中国食物十分可口美味,这一发现鼓励了更多华人去开中餐馆来招待白人和其他淘金者。

据说,杂碎也是偶然发明的。有一次,一群酒醉的白人深夜闯入一家即将打烊的中餐馆,要点菜;慌张的店主为避免惹事,赶忙将几盘切好的蔬菜、肉片混炒在一锅,浇上浓浓的酱汁,取名“杂碎”(chop suey)。客人吃了大加赞赏,“杂碎”因此广泛流传,成为日后美国中餐馆的必备菜肴。美国现存最早的杂碎餐馆菜单是一张1879年波士顿宏发楼的菜单,现存纽约美洲华人博物馆。

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在《新大陆游记》一文中对杂碎馆有详细的记述,据梁启超统计,当时单是纽约就有三四百家,遍布市区,居美华人以此为生的有三千多人,并且“每岁此业收入可数百万”。俗话说:“男人做餐馆,女人车衣厂”。约有一半以上的美国华侨华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中餐业有关的行业,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谋生之途,亦是侨社的命脉。

2、李小龙,将“Kung Fu”写入英语词典

“功夫”成为中国的符号,从李小龙开始。当成龙的电影风靡世界,当李连杰成为好莱坞动作影星,人们依然不会忘记是李小龙打开了这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李小龙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张便笺上写道:“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1970年,李小龙确实轰动了整个西方;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没能实现自己对家庭的诺言。然而,正如李小龙的妻子莲达在他墓前做的最后的悼词:“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3岁的一生是充实的。”

大学二年级,他在西雅图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在福罗里达州他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他在各种武术比赛中战无不胜,人们争先拜他为师;他集各路之长,自创“截拳道”,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他拍了四部半电影,使得中国功夫电影在世界掀起狂澜……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流星划过天际,却留下了永远都难以磨灭的痕迹。

看起来有些单薄的“李小龙”,因其迅猛的身手,成为当时美国年轻人追随、崇拜的偶像;更因其身上的血气和骨气,理直气壮地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国人的骄傲。一位好莱坞导演评价说:“李小龙是美国电影史上和美国社会史上诞生的最出色的东方人。在未来的200年里,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东方人能够超越他对美国的影响。”

1993年,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好莱坞的名人大道上,成为第一个进入好莱坞星光大道的中国明星。1999年,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时至今日,在美国大学里仍有专门研究他的课程。

李小龙是将中国功夫引入好莱坞的第一人,之后才有成龙和李连杰的成就。但在《黑客帝国》之前,也就这“双龙一杰”在好莱坞能打出半边天。当《黑客帝国》里沃卓斯基姐弟让救世主尼奥施展佛山无影腿打败无数个史密斯之后,袁和平等一大批香港武指涌入好莱坞谋生。如今,欧美观众早已将功夫元素默认为动作片的重要指标,现在好莱坞动作片到处充斥着外国演员的花拳绣腿,尤其是香港武指将威亚技术引入,更让蓝屏特效如虎添翼。

3、中国力量“改造”好莱坞

李小龙让美国人见识了“功夫电影”,而吴宇森的鸽子戏和无限子弹法则已成了很多外国导演致敬的对象。

上世纪80年代末,吴宇森拍了两部戏——《喋血双雄》和《英雄本色》,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吴宇森决定趁这个机会搬到美国工作、生活。就这样,他不小心成了好莱坞第一个孤身奋战的华人导演。经历了《终极标靶》的失败,《断箭》的妥协,最终成就了《变脸》的爆发,做成了美国华人导演的“榜样”。在《变脸》中,他在科幻片里加入了更多人性的东西,他这一改,打破了以往好莱坞动作片是动作片、情感片是情感片的壁垒。改完剧本他还“改演员”,他鼓励美国演员用中国外露的方式表达情感。可以说从《变脸》开始,吴宇森开始改变好莱坞。

《变脸》蝉联了美国一个月的票房冠军,谁也没想到这个纪录很快又被吴宇森自己打破了——《谍中谍2》成为历史上票房排名第15位的电影,收入高达6亿美元。此时的吴宇森,已成了很多好莱坞大明星眼里的“暴力美学大师”、“香港新浪潮先驱”、“杀手教父”,他成了好莱坞最著名的华人导演。2002年5月,吴宇森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按下手印与脚印,成为首位享有这项殊荣的华裔导演。

榜样 篇4

事,扬榜样精神

10月8日雪山村党总支组织收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榜样》。《榜样》中,有驾驭“战神”的刘锐、“姓马”更“信马”的陈先达、80后“网红”徐川、“太行公仆”吴金印、“小巷总理”吴亚琴、“樵夫”廖俊波、闯出脱贫致富路的塘约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尼玛江村、出征太空的景海鹏、大国工匠胡双钱、“生命守护神”杜丽群,他们彰显当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更要努力弘扬他们的榜样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榜样》中,每一名优秀党员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们的理想信念坚若磐石。弘扬榜样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榜样》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状况出发,学习理论,研究问题,最终与人民群众一起解决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誉。弘扬榜样精神,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

勇于开拓创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一代代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更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闯出来的。《榜样》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几年几十年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敢闯敢干,带领群众做出了一番事业,走出了一片天地。弘扬榜样精神,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深入专研,想前人所未想,为前人所未为,以“钉钉子”的劲头,努力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榜样教师 榜样学生 推荐理由 篇5

榜样教师:林惠清 推荐人:杨茹

推荐理由:

你是年轻教师中的一员,但却做事成熟,凡事周到,有责任,有担当。你不是班主任,但在需要你的时候,没有怨言,没有推托,尽职尽责的完成一项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循循善诱、和蔼可亲是孩子们眼中的你;笑容可掬、踏实肯干是同事们心中的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就是对你最真实的评价,你就是二年级组的林惠清老师。

推荐赠言:

船儿远航离不开灯塔,你是青年教师的榜样,希望更多的副班主任向你学习。

榜样学生推荐

榜样学生:王悦洁 推荐人:马仁颖

推荐理由:

多才多艺、成绩优异是大家对你的印象,但殊不知关爱同学、做事踏实才是老师和同学认可你的重要原因。还记得一年级时有同学流鼻血,是你悄悄带他去洗,虽然弄脏了自己的校服,但却不忘把卫生间打扫干净。二年级时,校园艺术节的舞台上,唱歌又跳舞的你光彩夺目,可台下却从不见你炫耀。如今,升入三年级的你,呼吁更多同学到少儿图书馆借书,帮助大家养成了每周看一本书的好习惯。这就是平凡又可爱的你,三年二班王悦洁。

推荐赠言:

《榜样》观后感:向榜样看齐 篇6

《榜样》专题节目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奉献、坚守、敬业,一名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服务、担当、带领、创新,一个个优秀党支部的带头、履责、关爱、传承,弹奏出动人华丽的乐章,构筑出共产党员的高尚形象!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他们奉献热血,拼搏进取,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

他们坚守信仰,执着追求,令人仰望!李大钊、方志敏、江竹筠等无数先烈,为革命理想,奋勇战斗,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土家族退休党员罗管章,矢志不渝坚守信念,为党洒满智慧,回家乡带领群众顽强拼搏、发家致富。江西泥洋小学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支月英,坚守大山教书育人36年,抛家执着坚守教学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成才,绘出了大山里最美丽的希望!

榜样——无形的力量 篇7

小孩子正处在一个好动的年龄阶段。如果他突然老实了,不动了,那就肯定是身体不舒服了。上课可以“动”,但是不能乱“动”。上课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采用“动”的教育方法。比如,讲故事、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对话、做游戏等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正确地动起来。

低年级的学生课堂纪律很乱,好说话,无论你怎么强调“要安静,不能说话”都不管用,不是他们不听你的,而是他们不由自主。如果你为此大发脾气,可就错了,你着一顿急,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急。

有一次,我发现在众多说话的同学里面,宇轩很安静,我就对同学们说:“看,宇轩同学多么遵守纪律啊,不像有的同学那样乱说话。”话音刚落,就见那些小孩子们急忙端正自己的身体,闭住小嘴,那个表情———就是在希望老师也夸夸他们。

在教育小孩子时,“说”不如“夸”好。上课时,你发现他没有好好听课,如果点名说他,不但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伤害他的自尊心,还会使他长时间处在那个被说的环境中出不来,更加影响听课。这时,如果你说:“看,明丽同学(他周围的同学)上课多认真啊,眼睛亮亮地看着老师。看到她这么认真的听课,老师更愿意给你们上课了,更喜欢你们了。”这样不但他会改好认真听,就连其他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也会好好听课的。

小孩子们正处在模仿学习的阶段。总是看别人怎样,他就要学,不论好坏。根据这一点,我会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我每天坚持早到教室,这样,他们也会渐渐地不迟到了。尤其是冬天,有时家长说:“晚来一会吧!”他就说:“我们老师早就到了,我也得早点到。”

为了让他们能工工整整地写字,我坚持写清笔划,不管在哪写,尤其是黑板上,更是一笔一划地写。这样,他们也都会跟我学,字写得很清楚。

小孩子不会注意卫生,为了让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我每天进入教室后,会先把讲桌整理干净,把周围地下的纸捡拾一下,他们看见我低头捡纸,也会纷纷蹲下把自己周围的纸捡干净。我还会带着他们扫地,他们都会跟着学。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进了教室会主动整理自己周围的卫生。

小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夸”,还是“做”,都是为了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总之“养成了好习惯,一切均不难”。

“榜样顺驰”的悬疑 篇8

天津市检察长李宝金案发不久,在全国都颇富盛名的房地产公司——顺驰,也成为了当地政商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2006年7月4日下午,天津市建设委员会二楼,当地10几家施工承包商,被召集在一起开会。

这些承包商的共同点是:都承包了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项目,同时都被这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欠款。

天津住宅集团一公司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杜国庆当时与会。他披露说,天津市建委官员在会上表示,最近去北京和市里反映顺驰问题的人很多,现在把问题统一一下,建委集中办理。

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顺驰)创建始于1994年,起于津门,成于津门。目前该公司已是天津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绝对第一——在天津,顺驰的项目从太阳城到山倾城,再到后来名士博郡,个个都是大手笔。

如今,顺驰12年中已累计操作房地产项目57个,并正在筹划上市中。2005年8月,顺驰地产居天津百强私营企业第一名;2005年9月,顺驰获得“2005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2005年12月,顺驰又获《新地产》2005年度“品牌企业大奖”。

在天津,顺驰与当地一些官员的关系一直被地产界风传。

南开大学举办的“榜样顺驰”研讨会上,顺驰在房地产界的一次作为,还被视为典型案例隆重推介。2002年,顺驰看中天津静海县的一块土地,他们退而结其网,先找静海县政府官员谈,主动为静海免费建一个广场,此举博得静海县政府的好感,双方自此关系融洽。接下来,那块地自然成了顺弛的囊中之物,成为目前的静海城市艺墅。事实上,当时顺驰一举在静海县得到400亩土地。

2003年,顺驰推进全国化战略。但走出天津的顺驰要想在外埠获得土地,需要的就是大量的真金白银。

顺驰最初引起高度关注的天价拿地行为是在2003年12月8日。那一天,这家来自天津、但在北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开发商 “一拍成名”——以9.05亿元的“天价”获得了其在北京的第一块土地——大兴1号地。

当时,9.05亿元的价格远远高于业内其他人士的心理承受底线和大兴区政府的预估价格。组织那场拍卖的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大兴区分中心副主任刘胜良说:“我们原来估算的拍卖价格是6亿。”

顺驰自己当时却公开表示:“拍出的价格非常合理。”后来,顺驰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曾在私下承认,首次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就是要拿钱砸开项目。

从2003年起,在短短3年的扩张期中,顺驰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拿钱砸开一条路,它甚至因此获得了“天价制造者”的称誉。顺驰以“标王”身份一路攻城掠地,仅2003年到2004年,就先后在北京、石家庄、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拿下了10多块土地,面积超过5000亩。

天津住宅集团一公司办公室主任杜国庆,在天津房地产界工作多年,他说,顺驰的资金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而这些银行贷款基本上都来自天津,“几乎这里每一家银行都有向顺驰贷款的经历。”

据2005年5月30日的《证券市场周刊》援引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顺驰对银行贷款也实施过“拖欠战略”。仅天津一地,顺驰拖欠的贷款就高达40亿元人民币。

杜国庆说,建行因为原来主要业务是面向建设项目贷款,因此也成为被顺驰拖欠贷款的“重灾区”。目前天津的银行已不再向顺驰贷款。

到目前,顺驰欠承包施工商和银行多少款项,尚不得知。但对于顺驰的偿还能力,杜国庆倒是很乐观。他的理由是,顺驰有充足的土地储备,而且不少是前几年通过低价拿来的,而政府对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减少了土地供给量后,地价上涨,顺驰手里的地块,开始迅速增值。

“如今,每块地的价格基本上都完成了翻番,即使是当初以9.05亿元天价购得的北京大兴1号地,放在现在看也是合理的。” 杜认为,如今价格至少翻了一倍,还清建筑商欠款估计不成问题。

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 篇9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普通平凡,勤奋敬业,勇于担当,把教书育人模范的荣耀镂刻于履职尽责的岗位上。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心怀信仰,敢于奉献,将服务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融进在工作岗位的每时每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淡泊名利,精益求精,严谨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件产品的制作。

他们很普通,但每一个榜样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一段4分多钟的视频,在浙大老师、学生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被退休老教授蒋克铸上的最后一课《漫谈设计思维》感动了。老教授勤俭节约,一生都热爱教书育人。时常说年纪越大,就越想回到课堂上,给现在的学生讲讲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那点知识,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在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教授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张1米多宽已经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图纸。那张工程图纸页泛黄,折痕处有些撕裂,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彰显出的是一代人的设计精神。那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并满怀情怀与热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被学生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从教六十余年,老教授的著作等身,桃李成荫。经他手培养了五十余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领域内的优秀学生,很多学生已成为各个专业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学生学术上要求严格,把自己的办公室开辟成学生写论文的研究室,甚至把自己家都变成学生修改论文的地方。他始终把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生追求,为我们的哲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我国有像蒋克铸、陈先达这样对学术专攻的教授们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才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行业精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创新,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他们身上孜孜不倦地求知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2017年9月28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榜样》专题节目。榜样们的先进事迹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让人心潮澎湃;榜样们的时代精神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更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第一天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涌现出的党的好干部不胜枚举。为官之道在于亲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排忧艰难。党的好干部廖俊波深受百姓爱戴,群众念念不忘廖俊的波心贴心无隔阂。廖俊波同志拥有一颗热乎乎的“百姓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忙得顾不上妻儿老小。他把“决不让老百姓吃亏”作为干工作的座右铭。在群众眼里,他就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做群众心结的金钥匙,将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廖俊波用俯首甘为老黄牛的精神告诉我们,永远跟党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辈子做群众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我党的干部中,有很多廖俊波一样的干部,根基层,心怀信仰,敢于奉献,将服务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融进在工作岗位的每时每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国改革才能向纵深挺进,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们的百姓才能越来越富裕,他们身上心中为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有志向想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去学习。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现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37年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始终坚信零件制造,是飞行安全最基本的保障,绝不能出差错,99.99%和100%是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差别,容不得半点疏忽。从“运十”到ARJ21-700,再到C919飞机,经过他手制造的有数十万个零件,没有过半点差错,这就是“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李万君说,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把每件产品都当成是艺术品,这就是工匠精神。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李万君凭借着对焊接技术的求索和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的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28年来徐立平始终坚守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的岗位上,每天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具,在火箭发动机燃料里削削铲铲,践行着他的职业守责。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只有制造业强大,我国的未来才会更好。正因为有他们的坚守,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前行,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静得下心认真对待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榜样 篇10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在央视播出,收获了广泛好评。《榜样》节目邀请了10位嘉宾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这里面既有县处级退休干部,又有普通党员代表,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例,触动着每一个党员群众的心坎。

《榜样》节目用先锋模范的故事打动人。从这些榜样身上,我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支持94岁还奋战在手术台前的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的,是他朴素的报国心以及为一生人民服务的信仰;支持致力农民工党建工作,通过党组织强化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的固始县驻北京党工委书记苗振水的,是他“甘愿牺牲奉献,永远为党争光”的信仰;支持铿锵警花李贝始终坚守在执法工作一线的,是她对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不变的坚持,对“牺牲和奉献”人生信条的绝对贯彻……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的讲述嘉宾们,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信仰:不忘初心、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榜样》节目用先锋模范的故事感染人。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来自基层,在我被他们不平凡的故事感动的同时,也深知他们离我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到,哪怕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坚定信仰,也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榜样》节目用先锋模范的精神鼓舞人。当下一些行业诚信缺失、个别社会成员三观扭曲,漠视求助、损人利己、见死不救等不良风气时常让人感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先锋模范的故事犹如一股清风,凝聚起人们心中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用自己不忘初心的精神鼓舞着人,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迷失在社会中的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他们身上的时代楷模精神,如一阵阵强劲的暖风扶正世道人心。

建设校园榜样文化 篇11

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的唯一理性方式就是做出榜样。”学校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重视身教的作用。首先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而不只是要求学生如何去做。学校领导、教师要实行挂牌上岗,使其身份亮出来,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师生做出榜样,明示师生,“向我学”、“照我这样做”就对了。这样,学校领导、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师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

不但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作风为学生做出榜样,班队干部给同学、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等,也要做出好榜样。通过层层做出榜样,相互“耳濡”和“目染”,才能影响和推动周围的人积极向上,从而形成有吸力的校园榜样“场”,促进学校榜样文化的建设。事实上,一个好的班风,开始时也往往只是少数人做出榜样,但通过一个个人、一件件事的带动和积累,才扩大为班内大多数人的行为,最后风行全班,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

树立榜样

学校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是校园文化中高尚价值观的人格化,是学校师生心目中的高标,学校要积极挖掘、树立这些典型人物,使其发挥榜样的作用。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改变过去取向相对狭窄和程式化的“三好学生”评选办法,对班集体和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先进、积极、健康的行为和特长进行挖掘,树立榜样,让学生身上所有闪光的色彩共同汇成校园榜样文化的灿烂银河。如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星”生,学习星、守纪星、劳动星、仪表星、团结星、文体星等,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开展特色班级、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榜样意识,开创先进,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榜样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树立榜样不仅是影响他人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唯一方式。”(爱因斯坦语)学校要善于针对某一时期某项教育工作和内容,不断发现、总结、树立师生身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典型,以本校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优秀事例鼓舞全体师生,发挥榜样的感召力,收到拨亮一盏灯,照明一大片的效果。

宣传榜样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宣传、舆论导向、榜样强化上,学校应充分发挥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站、校刊、校园网站等的宣传功能,使师生中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在校园中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从而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力量。如在校园宣传栏中设置“榜样橱窗”,在校园网站中开辟“师生风采”,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把师生中的先进教师、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才艺学生等个人或集体照片、事迹公布展示,一方面让他们获得荣誉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师生从身边的人学起,走先进模范人物的成长之路。学校还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让榜样人物做经验介绍,适当地以榜样人物的名字为各种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特殊场地命名,充分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领师生。通过举行学习榜样人物的报告会、座谈会、演讲赛等,促进师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觉地学习他们的榜样行为。

学校可以经常开展以“我身边的榜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和概括、提炼他们的先进思想,使其发挥榜样的作用,但也要注意榜样分析,将榜样的先进性和真实性统一起来,依靠事实本身的说服力来发挥它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更符合师生学习榜样的心理特征,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

学习榜样

有了榜样,重要的是学习。这些来自师生身边的榜样,年龄、学业程度、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当,看得见,摸得着,可学性、可比性强,学起来亲切,也容易把他们好的方面学到手,但大家首先要知道自己应当学习什么和从什么地方做起,明确学习榜样的目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向榜样学什么”、“榜样精神鼓励我”、“学习榜样经验交流会”等具体活动,给师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提出具体的口号目标,鼓励大家发扬自身的优点,去战胜自己的弱点、缺点,愿赶、敢比、互帮、能超,不把“学习榜样”停留在墙上、纸上、口上,而付诸实际行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让自己也能成为师生榜样式的人物。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在师生群体中有广泛影响力的成功人士、社会团体走进校园,开展“榜样面对面”等系列活动,组织师生代表走出校园,走近校外榜样人物,学习校外榜样人物,开阔师生榜样视野,引进新的榜样文化。

在学习榜样中,学校要善于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并将之融于各种评比活动中,从学习榜样中再做出榜样,形成榜样互动的良性循环,让榜样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深深扎入每个师生的心田,创建浓厚的校园榜样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园榜样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树品牌、创特色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其氛围一旦形成,对师生是无声的指令,自觉的约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学习名师好榜样 篇12

我们学校曾请来一位位名师:先是热情如火的窦桂梅老师, 温文尔雅的孙建锋老师, 还有“理解教育论”的倡导者熊川武教授。2012年初夏, 我们更是迎来了童心未泯的于永正老师;仲夏,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和全国知名校长詹文龄一起又被请到恩小作课讲学。名师的到来给恩小教师带来一次次精神大餐, 一道道心灵鸡汤。注视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 聆听名师热情洋溢的讲座, 老师们当然是激动的、兴奋的, 但是, 名师走后, 很多老师的激情随即消退, 即便是当时吃进去的“精神大餐”, 喝进去的“心灵鸡汤”, 也因不愿消化而不了了之。学习名师好榜样, 那么, 对于名师, 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他们呢?下面就个人经验, 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名师, 不迷失自我

名师, 无不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学习名师, 不能盲目崇拜, 应该努力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记得第一次到井冈山学习, 回来后校长要求我上一堂移植课, 我并没有移植学习所听的课, 而是依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模仿于永正老师的一个作文课堂实录上了一堂作文复习课, 课堂上, 由听课老师出题, 同学们一边复习作文的基本步骤, 一边创造性地构思片段, 听说读写, 精彩纷呈。现在还记得很多同学写的题为《天上彩云飘, 人间六九班》的习作, 文中对班级的热爱, 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颇具真情实感。

很多时候, 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未必对我们适用。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 只有把名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学习的过程才真的具备了激励成长的功能。学习名师就应该学出独特的自我, 让教学因我而更加精彩。

二、学习名师, 在模仿中创新

名师大多身怀绝技, 常能使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面对名师, 不少老师东施效颦, 很难跨进真正的理想境界。平时备课时我也喜欢到网上去查找资料, 欣赏名师的经典课堂, 偶尔也把一些认为实用而又有价值的东西融入自己的课堂, 大多时候都能找到我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我曾移植了闫学老师教的《匆匆》一课, 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第二次教六年级, 要上《怀念母亲》这一课时, 脑子里突然冒出闫老师教《匆匆》的课堂实录来。我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写作的年代都比较久远, 比如作者都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大师, 比如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个是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一个是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 等等。于是我决定用闫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怀念母亲》, 先让学生了解作者, 引出课题;接着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为感悟、品评做准备;继而潜心感悟、品评文本, 感受怀念之情最后展示交流有关母爱的诗文、名言, 抒发感情, 并拓展升华, 写下对祖国母亲的祝福。这份教学设计在江西省小学语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题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并刊登于《学习报》 (教师版) 。

三、学习名师, 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这四大支柱的建构, 需要通过不断读书方能实现。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 才敢说:“我就是语文!”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循着他们读书的足迹, 我们也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当然, 名师不只是教书好, 人品、道德、涵养也都堪称表率, 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 足以成为大家的榜样。学习名师, 就是取长补短,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名师,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上一篇:第一次开场的话术下一篇:二年级阅读推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