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

2024-07-28

榜样示范(共6篇)

榜样示范 篇1

榜样示范机制, 是指在德育的过程中, 以种种手段, 将他人的高尚思想、卓越成就或者负面典型传播给人们, 达到引导、警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发挥榜样示范机制的关键作用, 注重孕育、选树、传播、激励四大过程, 让环境共同培育, 让人们广泛参与、有样可循、自觉学习, 使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榜样孕育过程, 让环境共同培育

万物孕育于天地, 榜样的诞生需要合适的土壤。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 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1)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榜样, 影响最直接也最持久, 良好的家风能使人受益终生。因此,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纳入家风、家训中, 让父母将这些美好的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沈克泉、沈昌健这对感动中国的父子, 为了解决家乡吃油难的问题, 顽强的进行着堪称伟大的油菜花培育实验。35年的艰苦崎岖追梦路, 两代人的春秋, 父亲, 就是儿子最好的榜样。沈克泉,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的环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给了儿子。从父母榜样开始, 让榜样的诞生拥有家庭环境的基础。

(2) 良好的学校环境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专门场所

学校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人们的童年青年的大部分时期都在学校度过, 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首先, 课堂作为教育的载体, 老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课堂, 通过课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宣传人民榜样的事迹, 让学生们从小就钦佩榜样, 在他们心中播下榜样的种子。其次, 要加强老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培养。老师的良好品质将会对学生们起榜样示范作用, 老师的言行举止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中最直接、最显眼的榜样。

(3)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支撑

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唐宋社会崇尚诗词歌赋,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大词人层出不穷,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他们价值观诞生的支撑。同样的, 有了崇尚榜样、见贤思齐的社会支撑, 会让人们以学习和模仿先进榜样为荣, 以落后和封建为耻。当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占主导时, 人们都会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一方面, 可以通过标语、横幅、建筑物的装饰、名人塑像等设计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 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舆论建设, 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塑造良好的社会精神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由环境孕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是榜样孕育的温床, 人们在环境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2. 榜样选树过程, 让人们广泛参与

所谓选树, 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选择树立榜样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关键点, 榜样不仅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 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还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 选树过程要做到多元、公开、民意。

(1) 多元选树, 满足人民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 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 需求越来越丰富。“高大上”的榜样近乎完美, 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人们越来越认可的反而是那些价值观相同、与自身相近的“接地气”的榜样。因此, 应针对人们的需要, 树立多元化的榜样, 来感染人们。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大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每一个方面, 都应树立相应榜样, 让大家学习和模仿。

(2) 民意选树, 尊重群众的意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是人们的榜样, 要想让人们钦佩榜样, 选树榜样过程就要遵循民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选树分为四步:第一步, 群众推荐阶段, 充分尊重群众推举;第二步, 遴选候选人阶段, 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第三步, 发动投票阶段,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这一系列的过程, 都使人们充分参与了榜样选树的过程, 都尊重了人民的意见, 做到了民意选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要让人们加入到选树榜样的过程中去, 要尊重大家的意见。

多元选树、民意选树, 让人们广泛参与, 让人们选出自己的心中的榜样满足自己的需求, 让人们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与自己的生活有关, 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3. 榜样传播过程, 让人们有样可循

在选树榜样之后, 传播过程必不可少。如果大家都不知道榜样的模范事件, 如何形成榜样示范力量呢?再发光的金子也怕被沙子埋藏。只有注重做好传播工作, 才能让榜样示范机制的作用得到发挥。

(1) 提炼榜样精神内涵形成价值观传播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传播, 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内涵, 把榜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 进行宣传。即, 传播过程有重点、有核心, 要提炼出榜样的精神内涵, 增强传播的实效性。同时, 在传播过程中, 还要注重榜样人物的真实性, 实事求是,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榜样效果。弄虚作假, 华而不实, 不仅得不到人们的认同, 还会对传播过程造成负面影响。

(2) 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手段传播提高价值观传播效果

从古代社会的狼烟烽火传递军情, 到现代社会的邮件、报纸等媒体的信息传播, 都彰显出传播手段的重要性。中国13亿人口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 才能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一方面, 要善于利用各类传播媒体强大的舆论力量, 以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为重要传播手段, 向人们宣传榜样。另一方面, 现如今, 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产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要重视互联网的独特作用, 注意传播媒体的与时共进。

提炼榜样的精神内涵, 让人们有样可循, 注重多种手段的运用, 让人们有途径可循,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4. 榜样激励过程, 让人们自觉学习

当榜样的事迹得到传播后, 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事迹, 会对人们形成正激励和负激励, 人们会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模仿, 形成正激励。同时, 人们还可以从负面榜样的言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去改正、去提高自己, 形成负激励。

(1) 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进行正激励

当代中国, 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们, 都在通过自己的言行、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盛兰, 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大爷, 90岁高龄仍然心系贫困学生, 坚持拾荒资助了一百多名贫困学生。段爱平, 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官, 最小的村官, 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胸怀大义, 身患癌症却用羸弱的肩膀挑起了乡亲们的盼望。这些不同的榜样不同的事例, 却同样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真言。因此, 要有针对的宣传有代表性的先进榜样, 要综合官方、民间两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 要针对群众让榜样的示范形成正激励, 满足群众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

(2) 社会上的反面典型进行负激励

负激励是指社会生活中一些落后的、错误的人事对人们形成的榜样警示作用, 让人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避免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要通过对反面典型的宣传, 让更多人们认识到错误, 避免错误继续扩大和严重。要通过对反面典型的处理, 对人们形成警示作用, 教育人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不可心存侥幸。目前我国通过对贪官的大力整治, 将权力关进笼子, 让为官不为者戴上“紧箍咒”。通过对贪污、犯罪行为的严惩不贷, 警醒广大人民要知法守法, 不能做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

实现榜样示范的作用, 要注重激励过程, 一方面, 通过先进榜样的事例感染人们, 让人们钦佩, 让人们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 通过负面榜样的事例警示人们, 让人们心生敬畏感, 严于律己, 从不敢做到不能做、不愿做。

本文从榜样示范的四个过程入手, 榜样孕育过程、榜样选树过程、榜样传播过程, 榜样激励过程, 探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新时代, 人们需要的是人民的榜样。孕育过程孕育人民榜样, 选树过程选出人民榜样, 传播过程传播榜样事迹, 激励过程让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和谐社会基本要求, 也是时代呼唤。文章认为, 要加强榜样示范机制, 通过孕育、选树、传播、激励四大过程, 选出人民的榜样, 传播人民的榜样, 让人民自觉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榜样示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彭怀祖.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榜样和偶像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5.

[2]蔡星天.榜样示范, 是坐实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关键[J].奋斗, 2015.02.

[3]陈晨.榜样力量一在寻访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大众, 2014.04.

[4]王美健, 梁贞祥.找典型树榜样[J].山东人大工作, 2014.11.

[5]宋敏.发挥道德榜样的精神示范和引领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14年23期.

榜样示范 篇2

以情动人

隆昌县第六中学

榜样教育是一个关涉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思,是德育理论和实践要经常面对的攻要问题。德育既可以通过榜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时代规范,又可以按照榜样的人格精神这一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培育个体完善的人格。

榜样教育就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青少年的心灵,以达到教育预期目标。榜样人物的言行,往往能把深刻的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

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也较为肤浅,而且生活阅历简单,对一些道德概念缺乏具体、形象的感受,但他们有上进心,模仿性强,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效而仿之。

当代中学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新事物的要求也愈加苛刻,然而,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对榜样的“神化”和“庸俗化”,以及学习榜样活动的“形式化”等因素,榜样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难以充分发挥,进而造成榜样力量的受损和耗散,青少年甚至对一些典型人物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运用榜样进行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榜样的树立和宣传

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要体现先进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为榜样,他必定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不然就不是榜样,但榜样如果是一个“高、大、全”的完人,必定是一个“假人”、“虚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学生对之便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学。要让他们体会到,榜样也是普通人,他做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事,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他是一个可望、可敬,更可及、可学的“人”,我们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都可取得与榜样一样甚至更大的成绩。

二、榜样人物要富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习榜样的内驱力

一般说来,学习人物事迹,大致有如下几个阶段:先是榜样人物事迹使学生感动,有惊叹、佩服、敬慕之心;再是这些事迹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需要、激情,使其产生跃跃欲试之念;最后见诸行动,或模仿,或由模仿进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几个阶段之所以能连续下去,关键在于青少年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动起情来,形成内心的驱动力,否则,这种“榜样”难以入脑入心,学榜样也就只能学其皮毛,穷于应付。

三、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而不至于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适时了解青少年所欠缺的具体方面和他们的关注热点,恰当选择与之有关的榜样人物事迹进行教育,将会更充分地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触这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能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笔 者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榜样的力量才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前文所述的启动、控制、调整、矫正作用才能更有效发挥。

除了榜样本身的因素,还要善于分析榜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往往在模仿活动中,他们受到伟大人物或先进典型影响而积极向上,也可能受不良形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标准对榜样做出具体分析,找准其闪光点,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不能回避其缺点,要敢于“挑刺”,引导他们辨证地认知榜样。

榜样示范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探索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党建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的队伍建设的壮大,关系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途。对此,建立长期有效的大学生榜样示范机制,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高校正能量的传递者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党员,一般都掌握较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正能量传递和影响到周围的每一名同学,起到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协调者

和谐校园的建立,离不开师生关系的和谐。由于高校教师受家庭、社会、师生比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导致师生之间可能出现沟通上的缺陷,影响到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对此,学生党员可以利用在班级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在师生关系协调上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高校校园稳定的维护者

高校校园的稳定,不仅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教育和管理体系,而且还需要学生自身的维护。对此,大学生党员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主动利用自身党员的优势,以身作则去影响、教育、带动其他学生不断进步,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校校园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现状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欠缺,思想觉悟不高

高校部分大学生由于入党动机不纯,没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没有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匮乏,导致理想信念模糊、党性观念淡薄、组织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薄等等,从而使部分党员无法正确运用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武装自己,缺乏发挥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的内在动力,无法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和榜样示范作用,损害了大学生党员在高校中的形象。

(二)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平台欠缺

一方面,高校在党建工作方面重视度不够,不仅在物力上和财力上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宣传和发挥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缺乏相应的平台。而且,高校在人力投入上也存在欠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力度不足,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作为基层的各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很少通过举办全院规模的党员活动,来增强普通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扩大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三)部分党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部分高校在党员的发展上,没有把握好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导致部分党员综合素质不高,起不到党员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有些高校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这样,容易陷入成绩优秀是综合素质高的表现误区。另一方面,有些高校为了壮大党员队伍,不惜降低党员发展标准,来盲目追求数量。从而,导致部分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加入到党员的队伍中。这部分党员由于综合素质不高,难免对自己缺乏自信。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机制的对策

(一)严把入党关,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

一方面,高校要配备够具有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教育和管理人员。在党建工作者的数量上,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甚至很多党建工作者还身兼其它职务,甚至在党员的选拔上,存在着拉扯关系、托人情、请客送礼等以权谋私负面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高校要严格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在选拔标准上,坚持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真正把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发展为党员;在确定发展党员之前,要严格做好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使每一名培养对象都来至于民意的推选及严格的培训、教育和管理,以确保每一名发展党员质量过关。

(二)加强党员素质再教育,提高榜样示范意识

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党员发展之前的教育工作,忽略了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监督手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对此,加强党员素质教育,提高榜样示范意识刻不容缓。

一方面,在理论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加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坚定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通过举办各种座谈会、知识竞赛、研讨会,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教育。通过党员参与到班委、团组织、党支部担任相关工作,不仅能够服务老师和同学,得到大家的认可,树立党员的威信,而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的同时,加深了自身的思想修养,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在同学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打下了基础。

(三)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规范党员行为

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评奖评优、优秀典型宣传等形式,来激发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示作用的动力。通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从各个方面将优秀党员的典型树立起来,以激励优秀党员更加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典型的树立也激励着其他党员以此为榜样,以此为奋斗目标。另外,通过利用宣传媒介,如校报、网站、媒体等载体,来宣扬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以达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目的。总之,通过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不仅能起到约束党员行为的目的,而且也起到了宣传党员典型、激励党员不断进取、勇于争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雷虹.浅谈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与辐射作用[J].网络财富,2009.

[2]古鹏.发挥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

榜样示范 篇4

一、榜样示范教育的理论依据

自1963年3月5日, 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作为道德楷模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和模仿, 体现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基本教育模式, 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撑。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的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类学习的起因并不只限于直接经验, 人是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行学习的, 可以从别人的替代性经验中学习, 这一观点促进了观察学习模式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行为可以由别人的示范影响所促动和传递。榜样在诱发和传递行为中的威力, 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场合中流行的榜样形式影响着人的某些特质, 并都将被有选择地仿效。

由此可知, 促使榜样示范发挥出如此巨大力量的心理机制就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模仿天性。模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可以说, 没有比那些良好榜样更能使人学会和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人格特征。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一生不单是那些外观行为, 而且他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好恶与偏见、习惯的好坏、道德品质、性格特征以及表现个性的行为举止方式等等, 都可能来源于模仿。所以应该把模仿看做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道德教育绝不能忽视榜样的示范功能。

二、“学雷锋”网络游戏的德育效益追问

尽管“学雷锋”网络游戏的问世, 也赢来了一些叫好声, 有人称其为“另类;‘学雷锋’, 透现着教育的大智慧”、“是一种真正的寓教于乐”、“一种创新的现代学雷锋模式”等等。然而, 仔细审视“学雷锋”网络游戏, 我们会发现, 它与榜样示范教育是有偏差的, 不可能收到预期良好的效果, 不免让人产生一系列对于“学雷锋”游戏的德育效益追问。

追问1:游戏的主体目的是否与“学雷锋”宗旨契合

众所周知, 游戏的主体目的在于娱乐, 是一种追求技术的成熟化。偏离了这一主体目的, 游戏将不再是游戏。如果说在游戏中能有一些对“学雷锋”活动的认识, 只能算游戏的一种附加值。因此, “学雷锋”并不是游戏的根本指向, 而仅是设计该游戏的内容依托, 相对于暴力、色情和迷信游戏而言, 彰显其内容上的健康性, 这也正是此游戏的一大亮点。然而, 游戏的技术熟练化, 与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游戏水平不能等同于思想觉悟水平。游戏中做好事是为了得到“奖赏”, 玩家的兴奋点不在于如何学雷锋, 而在于如何尽快升级以获得“奖赏”, 浅化甚至背离了学雷锋的目的, 容易使学雷锋带有功利色彩。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教化功能。中小学生正值世界观塑成时期, 思想幼稚, 鉴别能力差。一款不适当的游戏设计, 会让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追问2:游戏的虚拟性能否取代“学雷锋”的践行性

网络游戏皆具现实与虚拟两重性。学雷锋游戏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现实性, 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感知上世纪60年代道德榜样雷锋做好事的一些感人事迹, 促进他们的道德认知, 在德育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 “虚拟性”是网络游戏的本质属性。在网上学雷锋, 只能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 青少年能得到的仅是一种技术的成熟, 闯关的成就感, 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 不能取代青少年做好事的亲身履历, 不能增长他们做好事水平, 更不能让他们体悟到奉献后的快乐。“学雷锋”游戏没有克服以往德育中的一大缺憾——践行性的缺失。尽管它讨巧于“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 吸引青少年学习道德规范, 除却了人们对不健康网络游戏的恐惧感与憎恶心, 但学雷锋是要去“做”的, 而不只是用来“玩”的, 学雷锋重在实践体验。因此, 应更多地让青少年到社会生活中去践行“雷锋精神”, 而不只是“口头号召”或者“网上演习”,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学雷锋”网络游戏留下的德育反思

“学雷锋”网络游戏虽不是一剂德育的良药, 但它的出现并不是纯偶然的, 我们在对其做评析的同时, 也给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留下广阔的反思空间。

1.新时代道德教育急呼创新

雷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 “学雷锋”也是榜样教育的典型案例。在过去的40多年间, 雷锋被用各种方式解读过, 人们对雷锋的认识在不断变化。有崇敬, 也有崇敬后的质疑;有背离, 也有背离后的回归。学雷锋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但雷锋精神是永生的, 是任何时代所不能缺失的。

近年来, 学雷锋的热度有所消减, 这与道德教育的陈旧化、程式化不无关系。将“雷锋”作为主角, 把网络游戏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 这种精妙的创意令人叹服。就手段的更新而言, 具有一定的借鉴性。面对改革和创新, 我们绝不能抱“吹毛求疵”的苛刻态度。然而对于背离道德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活动, 我们都要加以剖析, 及时纠正。反观“学雷锋”游戏, 不难发现, 除却“网络”这一现代化的平台, 游戏内容还是陈旧的, 把“艰苦朴素”简单理解为衣服穿得越朴素越光荣, “每升一级, 身上的衣服就越朴素。”这有违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也有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至于游戏中设置的“忠诚度”、与“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直到在天安门广场得到“毛主席的接见”等意境, 更存在着对“文革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移植嫌疑。

“学雷锋”游戏虽冲淡了以往道德教育中的灌输说教色彩, “寓教于乐”使其赢得“绿色游戏”的美名, 显现了教育的互动性。然而, 游戏毕竟只具有情境性、虚拟性、步骤的程序性, 还只能停留于一种虚拟世界, 没有真正克服长期以来德育中的一个大问题, 即忽视德育回归生活, 真正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 并没能根治道德教育中的顽症——重认知轻实践。在游戏中, 补袜子得分, 未必能够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补袜子, 打游戏的技能不能替代补袜子的技能。敲着键盘体会“艰苦朴素”, 握着鼠标体验“乐于助人”, 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恐怕还需经实践来观察和检验。

2.准确领悟榜样示范教育的精髓

榜样示范教育应从现象着手, 重在本质提升。从模仿其具体行为, 到学习弘扬其精神实质, 学雷锋贵在学精神。雷锋活着的时候, 为社会做了大量好人好事。人们开展学雷锋活动, 虽然可以学习他的一些具体行为模式, 但这并不是学雷锋的全部, 要求人们都像雷锋那样工作生活也不现实。而学习雷锋精神, 却是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游戏中, 不但雷锋成为符号, 补袜子、帮张阿姨买车票、义务劳动和找组织谈心也被符号化了, 就好像在其他网络游戏中攻占一座城池就得分一样。游戏把学雷锋活动程式化, 让青少年误认为, 学习雷锋就是缝补袜子、打扫卫生、义务劳动, 学雷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毛主席的接见, 而恰恰忽视了“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这一精神内核。这种重现象轻本质的游戏设计, 让青少年难以树立真正的人生价值观, 不能很好地做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孩子们在游戏中做好事并非由于“无私奉献”, 而是为了获得“声望值提高”的现实回报。由此观之, 这款游戏不仅极易在无形中助长孩子的功利心, 还会给他们造成误解, 以为雷锋当年就是为了“图名声”, 这无疑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 贬低了“学雷锋”的价值。“学雷锋”的程式化和符号化也让许多青少年认为学雷锋过时了, 因为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 实在没有太多的旧衣服可穿, 太多的旧袜子可补, 也没有太多的张阿姨要他们帮助买车票。殊不知, 雷锋精神是永不落伍的, 我们应把雷锋精神与新时代的奉献精神、抗灾精神承接起来, 融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去。

3.道德教育应凸显生活化和实践性

青少年模仿行为发展的趋势是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 由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 由游戏性的模仿到生活实践及学习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模仿, 由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特质的模仿, 榜样示范教育要求遵循模仿行为发展的规律。

“学雷锋”游戏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但其毕竟只是游戏, 终结于游戏性的模仿, 自身无法延伸至生活实践和内部特质的模仿。在网络游戏中, 即使好事做了一箩筐, 不断升级, 最终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得到了“毛主席的签名”, 也很难让游戏者成为真正的学雷锋标兵, 要想让更多的人成为学雷锋实践者, 还期待“雷锋游戏”升级换代, 打造出“真实版”。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5

总书记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榜样要来自基层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需要树立群众的榜样,通过榜样力量的引领,助推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熟悉的形象,更容易获得认同和产生共鸣。开展教育活动中,就要从身边的人入手,善于发现典型,树立基层的典型。树立一个好榜样,不仅能使某个人某个群体的人格得到升华,还能带动其所在的区域、所处的群体走向先进。因此,我们在树立榜样、树立典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基层,考虑到与大众的需求层次相配合,教育群众而不是远离群众。不能让一个标杆树起来,很多群众吓回去,否则事业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同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时,要把群众当做学习的好榜样。人民群众勤劳持家、热情善良、平易近人、勤俭节约、语言朴实、热爱生活、和睦相处等各个方面都是领导干部借鉴、学习的活镜子和好榜样。

榜样要引领时代发展。榜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角色,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榜样生活、工作于普通群众之中,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与老百姓朝夕相处,其优秀的品格和模范的言行对老百姓起着示范、导向作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去学习和仿效,从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要提高榜样示范的吸引力,就要为榜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弘扬正气,形成一种人人尊重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超越榜样的良好社会风气,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得到认同和践行。当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能够为榜样成长和榜样示范树起排忧解难的“屏障”时,榜样的力量就会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引领时代向前发展。

领导要模范学习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不但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而且领导干部更要学习榜样。党的工作要做到让人民满意,党员干部要以自己的表率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我们党才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行。领导干部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才能引领着榜样力量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带头作用,也可能成为下属行事办事的“风向标”,当领导的就要做“风清气正之官”,不做“堕落腐化之人”。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学习榜样,让榜样发挥出积极引导作用。同时,领导干部必须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淡泊名利,不能讲排场比阔气,要看淡权力、地位和利益,抵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惟有“心静自然凉”才能真正的树立起好榜样。只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堕落腐化的温床,才能挽回信任危机,才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拥护。

榜样精神引领前进。榜样就像茫茫草原上的领头羊,只要它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跟在后面的羊群都能找到仙境般的彼岸风景。榜样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往往能收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榜样就像一个标杆,明确地把模范作用具体地落实到我们学习工作里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前进有了生动的比照。见贤思齐,我们学习菊美多吉,就是要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见诸行动。树立菊美多吉一心为民、誓死为民的信仰,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宗旨意识,常怀朴实无华、爱民如父的火热情怀,争做菊美多吉式的干部。

榜样示范法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篇6

一、科学选树榜样

由于中学生之间在认识能力、认知水平、价值观念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榜样示范教育。针对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小、可塑性强、小升初后心理不适应等现象,选取一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坚强意志的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来引导他们逐渐适应中学生活。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故事会、班级宣讲的形式宣传一些遵纪守法、毅力顽强的典型人物,让他们主动参与、深刻体会。

二、正确阐释榜样

在中学德育中运用榜样,应深入理解榜样内涵,深挖榜样的先进精神。要深化新时期榜样的精神内涵,新时代榜样的树立和运用将从以往宣传典型人物言行的做法中升华开来,重在把握榜样的思想内质与精髓,使教育不再流于形式,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并确保榜样学习效果的持久性。根据这样的认识,鲁迅就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而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的留学青年;周恩来不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是一个从小有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雷锋不再是一个“一辈子做好事”的战士,而是一个乐于助人并且享受助人过程的普通人;时传祥也不需要强调是一个从事让学生有些抗拒的掏粪的工人,而是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的平凡人。如此,这些原来看起来让学生不太感冒的榜样就可以得到重生,这些中学教材中的榜样形象也就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富有时代性。

三、合理设定目标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榜样进行教学,教师不仅希望利用榜样的精神实质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是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教师通过榜样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使学生在榜样的分析学习过程中,知道榜样具备什么优秀品质值得学习,从而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良品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最终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通过举榜样分析消费中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时,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消费行为的分析回归到课本知识上。

(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都非常活跃,举了很多的消费行为,有喜欢省下所有零用钱用来买书的小明,有只买广告宣传的产品的小张,有比较注重商品性价比的小丽等等,但是,我们通过这些列举的行为,大家想想,哪些消费行为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呢?下面我就来梳理下课本上的知识点。

教师:可见,正确的消费行为是注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应该是不盲目跟随大流的消费,是合理规划自己的钱,做到理性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价比高的商品。那么前面小明注重精神消费、小丽注重性价比,这些消费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小张只买广告宣传的商品,如果商品好也可以学习,但是盲目地跟着广告走,就不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也分析一下我们刚刚举得例子,哪些值得学习,哪些是应该反对呢?

将榜样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用榜样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师运用榜样教学的初衷。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榜样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促进知行转化

通过榜样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了解自己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由对榜样的认知变为对榜样的模仿进而转变为自己的精神品质。运用榜样进行教学,关键不仅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在于让学生实践榜样精神,做到知行统一。同样我们还是以《学会合理消费》这节课为例。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前面对消费行为的列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行为,通过分析这些榜样的消费行为的情感体验,大家已经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行为,这节课大家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但是我们还应该回到实践中,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家把所学的东西做到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在本堂课的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将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个消费计划表,合理规划下我们的零花钱应该怎么用。

通过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零花钱,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的重要环节,也能引导学生树立学有所用的思想,深化对课本知识的学习。

上一篇:土建施工技术下一篇:廉洁从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