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榜样(精选14篇)
学习道德榜样 篇1
感受榜样力量学习道德楷模
9月27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引发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和学习热潮。我校于9月30日向全体教师以短信的形式下发通知,要求认真观看10月1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授奖仪式,用心感受榜样的力量,好好学习道德楷模。
通过观看授奖仪式,学习模范事迹后,大家纷纷表示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要向他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树立开发区学校美好形象,彰显盱眙人文明之风。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把他们崇德向善的美好情操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格体现到工作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开发区学校贡献力量。
我校赵长松校长在总结会上说:“这些道德模范就是一个标杆,就像一面镜子,他们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借鉴。”
五(1)班班主任洪善娣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她的学生:“好人无所不在,真善美无处不有,就让这一个个充满爱的力量在我们五(1)班传承下去。”
是啊,从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有助人为乐的九旬老人龚全珍、无偿捐献全身器官的花季少年何玥、舍己救人的沈星、最美女孩刁娜、舍己救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等。一个个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都折射处时代的主旋律,传递着时代的感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向张丽莉学习,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教师的爱和职责。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也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都有一颗勇敢善良的心,并曾经用这颗心在《道德》—这本中华民族的巨著上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笔。此次这些杰出的模范受到表彰,但是他们仅仅只是一部分代表。从背景新闻中我们了解到,参与此次评选的正式候选人都是由全国的老百姓通过投票选出的,共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
善行无疆,是助人为乐者们的爱与付出;舍己为人,是见义勇为者们正直情怀的真实写照;一诺千金,是诚实守信者们高贵人格的诠释;恪尽职守,是敬业奉献者们责任的践行;大爱无声,是孝老爱亲者们的永恒真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驱散我们前进中的迷茫,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高尚,让我们灵魂的到升华。
大爱无疆,传递有我!让我们把祝福送给英雄,送给楷模,也以他们为榜样,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实现自我。就让我们以此为力量,为开发区实验学校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工作吧!
盱眙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2013年10月8日
学习道德榜样 篇2
一、时代背景:从集中单一到开放多元
“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兴起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段中, 在不同时代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
首先, 从历史时段上看, 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年灾害过后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当时,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 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种高度集中化的状态。当时的“社会结构具有极强的刚性, 其下的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流动非常困难”[2], 因而广大民众的政治、经济活动方式也趋于统一和固定。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兴起时, 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社会转型时期。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逐步建立和巩固, 政治民主化稳步推进, 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 社会分层也更为复杂, 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愈显差异性和多样性, 整个社会已由过去的高度一体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 从时代思潮上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经济建设的困难和曲折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坚定信心, 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甘做集体的一颗“螺丝钉”。当时, 广大民众仍然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普遍地怀有对领袖的强烈崇拜, 但也有少数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不足。因此, 倡导发扬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主义精神,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睦互助的社会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自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 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碰撞,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 时代思潮呈现出明显的多层分化和多元取向的特征。广大民众在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改革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开放多元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和理性选择取向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3]。然而近年来, 诸多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 各种不正之风或不良思想在较大范围内颇为肆虐, 影响了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 两个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由集中单一化时代向开放多元化时代的转变, 正是执政党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调整榜样教育模式的客观依据。
二、发起目的:核心价值的巩固与塑新
20世纪60年代初, 面对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严峻形势,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树立雷锋这一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和奉献精神的典型, 发起全民学雷锋活动, 目的就在于在全社会牢固确立一套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4], 从而确保民众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发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 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世纪初, 针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道德水平持续低迷的现实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发起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 则主要是为了动员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道德建设, 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 从而推进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5], 从而巩固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 确保执政目标的实现。
三、运作模式:从党政主导下的政治动员到民众参与中的人性关怀
榜样教育的运作模式是一个包括树立榜样、推广榜样和培育榜样等阶段在内的连续性过程。两个案例在宣传榜样时思路大体相同, 即都主要是由政府充分借助传媒工具推进教育活动;但在树立榜样和培育榜样两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1. 树立榜样之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 选取标准的时代性差异。学雷锋活动前后,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需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崇高的榜样形象来构建并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 强化民众对于其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因此对榜样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阶级立场、革命精神、共产主义风格和无产阶级斗志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的标准难免存在对榜样本身及其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拔高倾向;“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活动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 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道德水平的低迷状态, 新一代领导集体就必须主动重塑足以统摄多元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且符合民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 “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标准集中包含了其最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 要求道德模范不仅品德高尚、事迹突出, 而且应该贴近民众实际生活, 因此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关怀;第二, 选取途径的方向性差异。两次活动的榜样都来自于社会平民大众之中, 其中, 雷锋这一榜样的产生, 走过了先由地方共青团组织积极发掘, 再到由中央正式确立, 进而向全国推广的选取之路, 是典型的由政府倾力塑造的榜样;而“全国道德模范”的产生, 则经历了先由中央发起并组织, 再到全国各地开展民众推选, 最终再由中央进行表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党政机关主要负责组织和动员, 而不直接指定道德模范的人选;广大民众则积极参与到评选过程中, 最终产生了公认的模范人物,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选择了榜样。可见前者是单方面地、自上而下地确立榜样, 后者则注重发挥民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灵活地、自下而上地选定榜样, 二者在选取方向上是不同的;第三, 整合方式的主体性差异。在整合雷锋这一榜样形象的过程中, 地方党团组织和政府与中央上下合力, 使整个教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有效结合, 因此党和政府是整合过程的掌舵者, 整合榜样也是政治动员的过程;而在对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后期整合时, 一方面政府所组织的面向全国的表彰晚会及各种宣传造势活动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广大民众的自主参与也增强了整合效果, 整合榜样的过程得益于政府与民众之合力。
2. 培育榜样之差异表现在两项榜样教育活动对榜样人物的保障激励有所不同。
在学雷锋活动中, 组织者对继雷锋之后产生的榜样人物所给予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如领袖人物题词、政府高度评价和宣传、民众广泛赞誉等等, 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经济扶持;“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中, 除了隆重举办大型颁奖晚会、国家领导人接见、受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6]和各级媒体广泛宣扬等荣誉性的激励形式, 中央相关部门还及时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经济帮扶, 并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7], 致力于在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其生活, 引起了广泛热烈的反响[7]。同时, 社会各界纷纷以实际行动关爱道德模范[8], 使各地区的道德模范得到了经济帮扶。这种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的有机结合, 不仅强化了对榜样本身的激励效度, 为其保持典型性创造了优良环境, 也对受教育者形成了较大的激励, 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使之更加自觉地学习榜样, 最终使整个教育活动更显生机与活力。
四、结论
从20世纪60年代初处于高度集中统一的状态下、社会价值观念普遍单一化的曲折前进期社会到21世纪初社会结构多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渐进转型期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不同的时代下, 两场风格迥异的榜样教育“大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 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其目的就在于巩固统一化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取向, 构建并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 从而保持民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树立精神大旗。作为活动运作主体的执政党直接塑造了榜样, 通过政治动员和密集性媒体宣传来推进整个活动, 使“全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一种奋发图强, 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全社会迅速形成”[9];“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活动则以重塑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优良的社会道德风气, 巩固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为目的, 由民众广泛参与到评选道德模范的全过程中, 通过执政党和社会大众的良性互动过程, 增强了对模范人物的经济扶助和人性关怀, 因此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 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两种榜样教育模式的变化, 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也是执政党和民众双向互动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81-182.
[2]李永清, 等.从革命思维到执政思维——党的历史方位的改变与理论思维的更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172.
[3]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131.
[4]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从学习雷锋好榜样谈起[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 (6) :30.
[5]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8-03-28 (8) .
[6]李菲, 李亚杰.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受邀奥运会开幕式[N].人民日报, 2008-08-06 (1) .
[7]中央文明办帮扶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反响热烈[N].人民日报, 2007-12-13 (5) .
[8]赵树杰.好人有好报——社会各界关爱道德模范纪实[J].党建, 2008, (4) :32-33.
学习道德榜样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 道德榜样 缺失 理性重塑
一.道德榜样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所谓榜样或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富有道德魅力和道德吸引力而令社会大众信仰、学习和模仿,从而对提升社会大众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
道德榜样产生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其最大特点是通过道德实践来诠释道德理想,甚至为实现道德理想而勇于献身,并通过道德实践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道德实践中,道德榜样把传统美德、现实道德和未来理想道德高度统一在一起。
道德榜样特殊的道德示范、导向和激励功能,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无数道德楷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例如,以人民解放和富裕、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崇高政治道德的政治领袖和人民公仆;德业双馨、德高望重、具有高尚道德的知识和文化精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舍小我为大我,位卑未敢忘忧国,具有巨大道德人格魅力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弘扬社会公德和涵养个人私德上彪炳史册的道德力行者,等等,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而道德榜样之所以能够感染人,就在于其内蕴着真、善、美三要素,是真、善、美的感性呈现。在道德榜样中,真、善、美虽各有其义,但其价值地位并不相等。真和美的价值具有工具性,而善才是目的性价值。由于真和美的作用,使得道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但真和美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善的贯透。善,是道德榜样的价值归宿或其终极价值之所在。
二.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缺失的原因
(一)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大学生接受心理变化对道德榜样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元文化,是一种封闭型文化,并且是一个高扬理想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单纯保守,人生价值观比较统一,他们对道德榜样崇敬有加,大学生不会质疑道德榜样,更不会对道德榜样作理论上的反思和检视。当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社会日益多元化,单一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日益式微,相对主义、世俗主义日益兴起,道德榜样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开始滑落。
2.新時期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道德榜样的传播形成冲击。随着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颠覆了道德榜样的报道环境,大学生获取信息日益多元化,一篇报道、一家媒体典型报道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削弱了媒体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对利益的追逐超越了对精神和道德的关注,尤其随着现代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媒体、网络为了自己提高收视率、点击率,想方设法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往往带有政治性,不可能有娱乐性,难以带来经济收益。
(二)中国当前树立、宣传道德榜样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1.树立榜样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榜样缺乏层次性。榜样教育法的成功与否与榜样的树立有很大关系,不同层次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崇拜对象。
第二、榜样缺乏时代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于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因而我们树立的榜样应具有时代性。但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的一批先进典型太具超前性。
第三、榜样缺乏真实性。对全国中学榜样教育的调查表明,无论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教师普遍认为当前榜样教育现状不理想。原因之一在于榜样形象太完美,不切实际,与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差异太大,难以在心理上与学生达到一致,因而缺乏感召力。
2.宣传榜样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宣传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常用的方法是,结合典型对受教育者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重心长地讲道理。虽然形式多样,但往往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并转化为良好行为的目的。究其原因,除了教育者本身道德水平的限制外,主要在于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与老套。
宣传内容片面与空洞。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各行各业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丰富的榜样。但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中常有令人“伤心”的情节。因此,忆“伤”往往成为事迹报告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难免内容空洞。
宣传行为失真。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所推崇的可以说是一种“圣人道德”,不讲实际地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这些道德标准没有对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最起码尊重。在普通人心目中,我们所宣扬的这些“道德标准”、“圣人道德”严重脱离实际,“英雄道德”尽管很动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它毕竟在实践上难以转化为一般人的道德行为。
3.运用榜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偏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当前,社会道德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防治道德荒漠化,呼唤爱心回归而设立了一些“爱心奖”“见义勇为奖”等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爱心、见义勇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不能用“报酬”来衡量的。
第二、教育者在生活中言行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育者本身就是受教育者最现实、最直接的榜样,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善于言教,更要重视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nlc202309020125
三.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重塑的途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道德规范的推行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持,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浓厚氛围。这要求政府、官员励精图治、廉洁奉公,重新樹立权威形象,增加人民的信任感。
毋庸多言,道德榜样必须立足于生活需要才能得以生长,从日常的人际道德出发,拉近榜样的时空距离,注重具体道德事件,是当代道德榜样重塑的又一重要途径。
真正让大学生学习、仿效、赶超道德榜样,把榜样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评价和行为选择,需要高等院校在实施道等榜样教育过程中建立健全宣传教育、评价激励、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途径,来创造条件实现大学生道德自我内化的教育目标。
1.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宣传教育机制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的宣传,在宣传重点上应从注重榜样光鲜的外表转移到其成长的长期过程,榜样在道德行为和价值判断选择上也是一个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既要看到榜样高尚的道德行为,更要看到这种道德品质的磨练和成长过程。在宣传方法上,多采用无意识的教育宣传,充分考虑大学生接受教育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注重运用文艺作品强化榜样的宣传效果,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知识性与科学性,更能增强其趣味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
2.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对于榜样树立的标准评价以及如何更有效开展榜样激励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从外部保障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施,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外部条件。
道德榜样教育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就是解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树立道德榜样的问题。这一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榜样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表现为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诠释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要建立相关激励约束机制,从目前的道德榜样看,经济上一般比较困难,多是贡献大于回报,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做出重大牺牲的个人或群体,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榜样,解决其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情况下道德榜样经常处于生活状态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榜样。要在坚持精神激励前提下,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运用,来更好地推动道德榜样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对于不道德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在学生中间明确违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什么,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
3.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把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中介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应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拓展道德实践活动的领域范围。组织参观学习访问,深入到榜样的生活工作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工作实际环境,展览等各种教育场馆和教育基地,还可以组织必要的座谈会、报告会,让榜样现身说法,共同讨论。在活动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化倾向,不能走过场,要把榜样教育落在实处。
总之,运用道德榜样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学习榜样提升道德修养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正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落脚点。道德榜样所揭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容,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最终也将也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风向标。因此要认真深入思考实施道德榜样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柏正杰,陈亮.对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年12月总第23卷第12期.
[2]何芳.当代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缺失及重塑支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6,(1).
[3]廖小平.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J].光明日报/2002年/08月/06日/
[4]李广生.对大学生道德榜样问题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17卷,第3期.
[5]陈丽芬,廉永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存在的偏差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1期.
[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59.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道德模范榜样事迹 篇4
白彦军,男,县政协经济委主任。“孩子不孬!”看似一句简单普通的话,却是白彦军父母对他精心侍奉双亲的孝心的极大肯定。,他父亲因摔伤,手术后患脑壁性梗塞,经治疗后右手无力,脑梗后遗症使其生活不能自理。
他三年来精心侍奉父亲,每天为父亲洗脸,隔一天擦洗一次身体。不管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累,他对父亲的侍奉从未间断,在他三年如一日的精心陪护下,他的父亲现在能够做些从高架车转换到轮椅车的简单活动。
他患糖尿病的母亲,不幸又患上白内障,经手术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不让母亲感觉失落,他工作之余经常陪伴老人唠嗑、拉家常,让她消除孤独和寂寞,减轻疾病给她带来的痛苦。白彦军精心赡养老人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父母亲逢人便夸:“孩子不孬!”。
学做道德模范,争做青春榜样 篇5
夏桥镇石台小学 李 莉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体现。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典范、道德榜样,是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公民道德建设需要道德榜样的引领和带动。现在全省上下正在学习焦玉兰事迹,作为一名老师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的危险救出了两个孩子,也正是我们教师的骄傲。她用舍己救人的壮举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美德,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间的大爱。焦玉兰大力弘扬正义正气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作为一名公民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是全部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焦玉兰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焦玉兰同志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
一、认真学习焦玉兰同志正确的价值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焦玉兰同志见义勇为的义举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然结果。我们学习她,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善恶,以助人为乐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常树行义之道,常怀利人之心,常做助人之事,不以善小而不为,热心主动帮助他人,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二、认真学习焦玉兰同志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无畏勇气。焦玉兰同志在他人处于危急的时刻,临危不乱,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成功营救了两名学生。这种敢于担当的勇气值得每一个人敬重和学习。广大干部群众要以焦玉兰同志为榜样,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时,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挺身而出,施以援手,救人于危难之际。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人人争当道德模范,增强道德荣誉感,坚决反对冷漠无情、见义不为等不良行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扬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向焦玉兰同志学习,就是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救死扶伤的良好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学习焦玉兰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准则,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因此,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用“八荣八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祖国、爱科学、爱集体、爱公物、爱亲人、爱同学、爱自然、爱劳动、爱锻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给红领巾增光添彩,立志做合格的小公民。以热爱祖国为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决抵制危害祖国的一切言行,心中有祖国时刻牢记在心。以团结互助为荣,我们要团结互助,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让社会充满爱。以诚实守信为荣,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我们要待人真诚,守信用,不说谎话,考试不作弊。以遵纪守法为荣,我们要从小学会做人,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远离粗俗。以崇尚科学为荣,做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我们要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远离网吧,拒绝毒品,反对邪教。以自理自立为荣,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会生存,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我们要牢记胡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从现在起为自己订立一个目标,一个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从身边做起,从小处着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识别美丑,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大厦,使它更加繁荣富强!
道德讲堂之我的榜样 主持词 篇6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这里是二(3)班“道德讲堂之我的榜样”活动现场。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我是主持人——。
今天我们的道德讲堂活动有六个环节:唱歌曲、听故事、看短片、诵经典、演小品、说榜样。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请全体起立。(全班唱)请坐下。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听故事。今天我们要听的是雷锋叔叔的故事。请我班的帅如勤和付歆怡为大家讲述。,大家欢迎!(鼓掌)
听完雷锋叔叔的故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几位同学发言谈感受)
下面进入我们道德讲堂的第三个环节,观看动画《王祥——卧冰求鲤》。古人孝顺父母,感动天神。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四位同学发言)同学孝敬父母有各自的方式,希望同学们能从各方面关心体贴父母。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的言论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感情的诗词歌赋,作为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无奈在骄傲兴奋之余,更应该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
那就让我们汇入灿烂文化的长河中,去感受,去诵读,去积累。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诵读”吧!请看大屏幕,由朱明正同学带大家诵读。
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五个环节,请欣赏小品《课间》。表演者:—— 谢谢他们的精彩表演。
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的最后环节:说一说身边的榜样。(四位同学发言)甲: 乙: 丙: 丁: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拥有美德的榜样们吧!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求回报。你也会成为大家的榜样的。
学习道德榜样 篇7
从传统榜样到偶像, 无论我们冠之以何种称谓, 其实最为重要的在于剖析榜样或偶像人物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 探究呈现如此形象的原因, 并通过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塑这些人物形象积极有效地对青少年的成长施加道德影响。
一、传统榜样和偶像的道德失落现象
曾经以道德形象著称的传统榜样随着时代变迁悄然发生了变化, 而新生代偶像则更多代表了并非以道德为主的文化取向。
1. 传统榜样:空洞的道德符号
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政治领袖、科学家等传统榜样从未离开青少年的视野, 而且通过教科书呈现、教师家长教导、主流媒体宣传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有调查结果表明,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给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前五位中都包含了英雄模范、政治领袖。但是这些传统榜样的影响式微却也是不争的现实。当代青少年尽管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榜样, 但是对榜样精神品质的理解程度不深, 更难以将其内化和付诸行动。比如, 一提起雷锋就只知道助人为乐, 一学雷锋就去看望孤寡老人、打扫街道, 而且总是“三月雷锋来四月雷锋走”。实际上, 像雷锋一样的很多榜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必定具备适应当今社会变化的价值, 也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出相应的精神和学习行动。可惯常严肃而缺乏新意的说教和走走过场的实践活动使得这些榜样在青少年心目中沦为了高高在上而模糊不清的道德符号。
2. 现代偶像:去道德的心灵伴侣
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等传统榜样多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爱岗敬业的崇高道德风范, 为当时的青少年普遍喜爱和推崇。随着时代变迁, 今天青少年的榜样趋于偶像化, 多为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对于青少年而言, 这些偶像所体现的主要不再是道德特征。一项调查发现, 青少年选择偶像的标准前五位依次是才能 (73.1%) 、气质风度 (56.7%) 、事业成就 (50.2%) 、有个性 (47.8%) 、自信乐观 (47.8%) 。只有最后一项“自信乐观”与道德有关。这些偶像通过大众媒体不断涌现的各种报道以生动、丰富的形象走近青少年, 脱离僵硬的教化, 呈现与青少年共同生活的状态。青少年在这种“准社会交往”中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 自然会将这些明星人物在媒体中介中当做一种真实人物进行情感认知, 最终产生做一种特殊的心理认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这种心理认同就上升至偶像崇拜。当代青少年并不把偶像本身当做道德榜样, 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也较少夹杂道德学习的因素, 所以现在的偶像更贴切地说, 他们是青少年的“心灵伴侣”, 难以承担道德榜样的重任。
二、传统榜样和偶像道德失落的社会根源
传统榜样的道德虚化和现代偶像的去道德化根植于社会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 从封闭社会向全球化社会高速转型。随着经济制度、政策和经济活动的变化,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氛围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 文化价值多元导致榜样多元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们的生活相对处于比较稳定、统一的状态, 价值观念也趋于一元。随着我国社会步入市场经济体制, 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外来价值观输入导致价值选择的多元化, 这也直接影响到榜样和榜样观的多元化。曾经标准化、一元化的榜样形象难以再发挥“一呼百应”的效应, 甚至经受着重新评估其价值的考验, 而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榜样不断出现, 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在部分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被删除和奥运冠军刘翔的事迹被收录在上海的小学语文课本就引发了一场关于榜样的大讨论。从青少年角度而言, 由于个人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受到价值观念影响的差异性, 他们对于众多可仿效的人物的选择也不可能再完全一致。
2. 自主意识增强消解榜样权威
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变中凸显了个体的主体性地位, 为自主意识的张扬提供了空间, 使人们从长期高度统一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通常总是把榜样看做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树立榜样”体现着榜样教育的固化模式——“选拔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 也隐含着榜样的无上权威——所有人受教育后都要达到榜样的水平、标准和境界。然而, 对于今天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的青少年, 这种自上而下单向度的教育模式显得乏力无味, 而传统榜样的高道德要求也变得遥不可及。青少年对去道德的明星偶像的自主选择和热烈崇拜, 正是表明了他们对强加于他们的权威式教化和作为权威出现的传统榜样的抗拒。
3. 道德失范现象引发榜样迷失
社会转型过程中既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就, 也由于制度不健全诱发了各种社会不正之风。贪污贿赂、假公济私、坑蒙拐骗、见死不救、损人利己等种种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使得社会中大量“传统道德”变成了一种标榜。榜样是一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凝聚, 这种凝聚不是口头宣扬所能创造的, 而必须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一方面被要求学习榜样乐于助人的精神, 另一方面却看到很多见义勇为者遭坏人打击报复、救了人反而被误解的现象, 容易发生道德冲突和迷乱。更为严重的是, 他们有可能认为那些传统榜样是“傻子”, 已经“过时”了, 从而产生一些鄙视道德、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
4. 媒介娱乐化解构榜样道德
在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中, 大众媒介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以感官享受为旨归, 一味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夸大信息中的娱乐因素, 掀起娱乐化的浪潮。在这里, 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被现实远远地抛弃, 感官享受盛极一时, 媒介沦为煽情宣泄制造快感的文化机器。传统的英雄人物在电影电视剧中形象大遭解构和重塑, 肆意多边谈情说爱, 其道德品质、革命精神反而淡化。明星偶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的精神不被弘扬, 而吸毒、赌博、绯闻、拍不雅照的负面消息总是受到大加渲染, 甚至越炒作人气越高。青少年本身就有求新求异、叛逆的心理特点, 身处于这样的媒介环境中, 缺乏必要的引导, 不能全面正确认识传统榜样和偶像, 忽略其道德价值。
三、青少年道德榜样的重构之路
重构青少年的道德榜样在于还原传统榜样的道德形象和建立偶像的道德形象, 而从根本上说是构建转型期适于产生道德榜样和学习道德榜样的良性社会环境。
1. 净化媒介环境, 弘扬主流道德价值
当代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的价值选择, 但是他们的价值选择必须建立在道德价值一元导向的基础之上, 也即是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授给学生, 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传授给学生。道德榜样作为主流道德价值的代表得以彰显依赖于社会舆论健康化和评价的积极化, 而在这方面大众媒介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众媒介一方面要注重挖掘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政治领袖等与时代俱进的精神内涵, 以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形式做真实生动的刻画, 避免空洞说教, 增强情感感染, 使这些人物能真正走进青少年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阳光健康形象, 不要只顾猎艳求奇, 突出报道这些人物蕴含的道德价值, 使他们对青少年发挥出积极的影响。
2. 改善社会风气, 置榜样于道德环境
榜样孕育于道德社会, 依托于道德社会。改善社会风气前提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重点在形成积极的道德舆论。从大环境而言, 要靠大众媒介引导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而从微观环境而言, 要靠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并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道德养成最主要的场所, 也是青少年获得外界影响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家长作为青少年最密切接触的对象要当好道德榜样;其次要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对身边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正确认识, 探讨社会主流发展方向, 凸显社会道德榜样的时代特征。
3. 宽容自主意识, 变单向树立为民主指导
在价值多元、榜样多元的今天, 任何榜样都再难以充当道德上唯一的权威。在对青少年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不断提升和对偶像崇拜现象的客观分析增强的基础上, 注重以民主的方式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道德榜样, 并指导青少年选择和学习适合自己的道德榜样。民主方式可以是有教育意义的选拔评奖, 也可以是通过有道德的媒介自然呈现榜样群体。这个教育过程的重点不在于让青少年完全模仿榜样的做法, 而是让青少年增强对人物和事件的道德判断力, 养成榜样体现的道德精神甚至追求超越榜样。
摘要:当今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心目中出现了传统榜样道德虚化和偶像去道德化的现象, 其社会根源在于文化价值多元导致榜样多元、自主意识增强消解榜样权威、道德失范现象引起榜样迷失、媒介娱乐化解构榜样道德。应通过净化媒介环境、改善社会风气、宽容自主意识、变单向树立为民主指导来重构青少年道德榜样。
学习西湖好榜样 篇8
随着当年10月1日南线的建成开放,南线的四大公园被拆除栏杆,免费向游客开放,成为我国第一个不收门票的大公园。2003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前夕,杭州市所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等六家文博资源,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2003年10月,随着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深入,三大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杨公堤景区和湖滨景区)全面开放,至此,环湖7个公园已全部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达到了2000公顷,实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还湖于民”的诺言。
2005年1月1日起,免费开放的思路进一步促使杭州推出了符合海外游客口味的“访问式”深度旅游项目。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生活气息浓郁的农贸市场、温馨和睦的社区家庭、富有中国特色的派出所,全市共有100个这样的社会文化资源点向海外游客敞开,原汁原味地向游人展示着城市魅力。
杭州不仅让游客免费游西湖、看风景,还通过构建旅游宣传品的免费发放网络,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贴身导游”。2005年开始,160多万册最新修编、用四国语言编写的《杭州旅游手册》、杭州导游图(外语版)出现在全市65处宾馆酒店、机场、车站、咨询中心,供游客免费索取。
“免费西湖”的思路,跳出了“风景区整洁美化→提高门票价格→用增加的收入抵补整洁美化的投入”这种固有模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更加秀美深厚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免费开放作为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以“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整個杭州市“旅游收入”的提高。
从2003年到2010年间,西湖风景区的财政收入和园文系统的事业收入均呈现出较高比例的增长,西湖风景区的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3%;园文系统事业收入平均增长11%。
西湖免费,表面上看起来是减少了游客的支出。其实,游客的硬性支出降低了,但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增加了,总消费量不降反增。用专家的话说就是,“用一张门票钱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
学习道德榜样 篇9
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自然实验法、座谈讨论法,对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伴榜样对于任何年龄组来说,其影响力都是显著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声像资料中)社会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对于低龄儿童,榜样的影响促使其一般认识水平提升得更快,其相应的具体行为的习得率也较高;对于高年龄组少年来说,更倾向于高级认识水平的提高,公众人物的表率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附加因素上,权威的表扬和集体的讨论起到相当的.强化作用,即在现实中,同伴的表率与舆论的联合作用,对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 者:郭明真 胡湘明 冯小茹 作者单位:河南省团校,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年,卷(期): 17(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榜样示范 品德 未成年人 自然实验 一般认识 高级认识
学习道德榜样 篇10
致敬
《榜样2》观后感:向榜样学习向榜样致敬
近日我观看了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榜样》。该节目让我了解到了,一群为党和国家事业默默付出的榜样人物,他们用行动和坚持诠释着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
节目中,主持人曾感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确,这些榜样他们可能是活跃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可能是行走在车间巷道的技术工匠,亦可能是忙碌于病房术室的白衣天使,他们那样平凡,平凡到在我们生命中随处可见,就像星星火光般温暖窝心却难以察觉。但是,他们却又是那样伟大,他们用点滴帮助撑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安稳温馨,用钻研技术扛起了一个个行业的迅猛飞跃,用辛勤奉献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震惊的发展奇迹,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凝聚着党心民心,澎湃汇聚成中国复兴的力量。
节目中各位榜样共产党员话语也抨击着我的灵魂,如:“你有能力不去帮助别人,你算个共产党员吗?”“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共产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辈子的事情”等等,这些话语让我思考,身为一名铁路学习司机,我们该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我想我们首先得坚定自己的信仰,不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始终保持和自觉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一辈子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此外我们还需关注有关于党的新闻,及时的学习和了解党的新政策,并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以及认真学习党支部下发的文,将自己的思想动态及时的向党组织汇报。
其次,我们应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自我们入段以来,就开始学习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章考试也参加了数次,想必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数人都已熟记在心,但我们不应只是记住它,更应该运用它,时刻注意个人安全,并做到“三不伤害”,保护他人,保护自己。
再次,我们应认真努力的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技规,操规等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应用到工作当中。作为客运机车司机,就必须为旅客的生命财产负责,在每一次值乘任务中,都应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争取做到平稳操作每一趟列车,全心全意为旅客考虑,而我们学习司机,就是要配合司机,帮助其安全高效的完成值乘任务,为各位旅客营造安全良好的旅途环境。
最后,在安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帮助其他同事,做到相互团结,一起为单位创造更好的效益。
学习香港好榜样 篇11
内地可以向香港学的东西很多,但内地向香港学习了什么,内地还能向香港学习什么,内地还需要继续向香港学习什么?香港哪些地方做得比内地好,我们如何才能把香港先进做法学到手,造福内地百姓?
十年来,内地的确在许多领域学习香港好榜样:
1、学习香港股市好榜样——中央政府曾经想通过史美伦等带来内地证监工作的新局面,希望向香港学习先进的金融、证券领域的管理。
2、学习香港楼市好榜样——尽管香港的楼市价格比内地还高得多,但香港市民似乎并没有像内地市民那样为住房而担忧。
3、学习香港卫生好榜样——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香港虽然也经受了SARS带来的巨大恐慌,但在处理这一类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不管是H5N1、禽流感、口蹄疫,还是其他疾病,都处处以民为本,不惜损失政府财政,在日常的卫生管理和服务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
4、学习香港廉署好榜样——香港廉政公署的威名让内地百姓钦佩不已。大家都渴望着什么时候内地也有一个这样相对独立的机构,不管你是什么官员,都得担心被请去廉政公署喝咖啡。法律的尊严,从官员抓起。
5、学习香港教育好榜样——从小学到大学,该义务教育的就真正的义务教育,政府该鼓励的就鼓励,该支持的就支持,不该干涉的就不干涉,谁敢干涉就遭到谴责。香港的大学教育已经让内地的高等教育感受到了压力,他们才是真正的宽进严出,谁要是不好好读书,想通过塞给导师一个红包就过关?没门,把你抓起来法庭判你入狱。
6、学习香港工会好榜样——真正为工人谋利益啊,你要是敢欺压工人阶级,坚持把你斗争倒。
7、学习香港老板好榜样——不排除他们有奸商的行为,但只要遵守法律,那种“奸诈”只能算是商场智慧。在遵守法律方面,他们也并非生来就自觉,不过法律实在是很难用钱买通,如果不付给员工工资,有可能被罚几十倍上百倍,还得坐牢啊。所以香港的老板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了。他们相信制度,讲究诚信,内部管理还算有规矩。
8、学习香港慈善好榜样——慈善这事,有李嘉诚、霍英东甚至还有小甜甜这些富翁们担着就让人有了信心,不会像X基会那样总让人担心。没有慈善事业,社会就会不那么和谐。内地的慈善基金会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如何投资,的确需要向香港学习。
……
一不小心就列了八条。但学习香港好榜样的事,远远不止八条。
内地没有理由做不到比香港更好,因为咱们有党的领导。希望在香港回归二十年的时候,或者更短的时候,我们的媒体可以真正做出这样的选题:香港回归N周年,带来内地社会N方面进步。
学习雷锋好榜样 篇12
“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当这首歌响起,我眼前就浮现雷锋乐于助人的身影,想起了雷锋舍己为人高尚品质,还想起了我身边的活雷锋一许家翌。
许家翌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我们最敬爱的班长。他时时刻刻为同学们着想。一次,我在数学作业上遇到了困难,一点也不会做。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发现许家翌已经做完了,正在检查,我立即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了他面前对他说:“班长借来参考参考吧!”“不行,自己想。”许家翌坚决地说。“小气鬼,谁稀罕啊。”我生气地对他说。到了下课,许家翌走到我桌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是我不想帮你啊!老师说过不能抄他人的。来,我给你讲解吧。”啊,他竟把那道题抄下来了。我感激地看着他,他幽默地说:“别发愣了,好好听我这位老师讲课吧!”
许家翌是我学习的榜样,超越的目标。
学习道德榜样 篇13
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登月的不仅仅是中国对月球的又一次“亲近”;更是进一步实现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升”月亮的梦想。
这般伟大梦想的实现,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岁月,是我远远不敢想象的事情。嫦娥四号作为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探测器搭建起通信桥梁的中继星“鹊桥”发挥了关键作用,让人类和月球的距离从未如此的近。
而这伟大的成果的实现,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叶培建和他伟大的建设团队上,叶培建身为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总装国防937和探索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如此众多光亮的头衔,却从没让这位伟大的设计师走向名利,他心怀祖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进步,被成为“最美奋斗者”。叶培建教授在少年时代就和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面对高薪工作的他却笑着摆摆手拒绝了。
超凡记忆力流利口才严谨学风的他,心怀国家进步的他,心怀国家航天事业的他,在瑞士学习不断宣传中国的他,给同事们讲解中国源远流长历史的他,把自己所学一心用在新中国建设的事业上的他,一心实事求是为人处世的他,这样的人,让我仅仅是看着他的所作所为就心潮澎湃。
但是,如此优秀的人,在听说自己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之时,叶培建教授仍旧愧疚的讲道:“我还要多做事。”叶培建教授的所作所为,让我知道,作为一个党员,更要努力,在工作中要更严谨认真,时刻把国家和社会放在第一位。看着这位74岁的叶老教授,已经为航天事业奋斗了51年之久的老先生,仍旧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努力进步的他,我更是从这位老先生身上更清楚的认识到,老先生说的“责任比命大。”
基于终身道德学习的教师角色探析 篇14
一、从道德教育的权威者到终身道德学习的平等对话者
现行社会绝大多数的德育教科书, 在论及学校道德教育过程时, 无一例外地指出, 学校道德教育过程是教师依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通过学生能动认识、体验和践行, 从而使其形成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规范, 发展品德心理, 培养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在此种德育观念中, 教师被广泛地认为是德育过程的主体, 在德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更是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知识智慧的先导、标准的阐释者和真理的持有者而常常被异化为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教学内容, 学生必须学会;他提出的要求, 学生必须做到;他发出的指令, 学生必须服从”。[2]由此, 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只能是一种典型单向的“授—受”关系, 教师只是道德影响简单的传输者、命令者和操纵者, 学生只能是道德影响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对话。
终身道德学习作为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维, 它突破了年龄和身份界限, 独树一帜地倡导终身性和全民性的道德学习, 强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道德学习, 强调人人都应是终身道德学习者, 学生和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成年人都是道德教育中平等的道德学习者。这一理念早已被现代实证研究所证明。Brookfield认为, 实证研究表明年龄、人生阅历与道德发展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成年人并不一定比儿童有更好的、更灵活多样的道德经验。[3]而我国学者孙晓云的研究则表明,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较成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成人应向孩子学习, 今天的道德教育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对此, 杜威早就指出:“就我们的研究显示, 在道德问题与理智层面, 成人最好向儿童看齐, 表现得赤子之心比较好。”[4]作为成人的教师与儿童、青少年关系密切, 他们的道德水平、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更应该成为终身道德学习的典范, 更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对话。柯尔伯格曾精辟地指出:“不论教师们喜欢与否, 他们都是道德教育者 (或坏教育者) , 因为他们都是课堂中引动道德风气的‘隐蔽课程’的创生者。”[5]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意识的, 是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平等对话, 不仅有助于完善教师自身的人格完善, 而且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德性发展。
基于终身性、全民性道德学习理念的认识视角, 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一种典型单向的“授—受”关系, 而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人—人”关系, 教师的角色已不是只对学生发号施令的道德权威, 不再是道德影响简单的传输者、命令者和操纵者, 而是彼此道德生成过程中的平等对话者、参与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在真正的道德学习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通过对话,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都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术语:‘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施教者,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 他也是受教者。反之, 学生在受教的同时也在施教”。[6]一切道德活动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和对话中取得效果。而师生间良好互动和对话关系的建立依赖于相互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正如加拿大教育家克里夫·贝克指出的, 对话的关键就是要“ (1) 尊重彼此的观点; (2) 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 (3) 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 (4) 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 (5) 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 (6) 通过具体行动 (实践) 验证”。[7]作为学生终身道德学习的平等对话者, 首先,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相对独立的终身道德学习个体, 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是师生进行真正对话的基础。其次,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真诚, 学生才会走进教师内心, 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并在无形中受到教师的熏陶。最后, 教师还应该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领悟、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的终身道德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则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终身道德学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
二、从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到终身道德学习的组织引导者
“无论对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来说, 20世纪都是一个主知主义的时代”。[8]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普遍倾向, 就是强调认知、思维在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这一理论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长期以来,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 教师们往往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 但却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这是真理;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应当怎么去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愿意去真正去做。只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树立、道德意志的强化和道德实践的引导, 教师只是道德知识简单的复制者、解说者、传授者, 学生只是道德知识的接受器而已。面对这一窘境,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来弥补主知主义教育模式的不足。
终身道德学习就是人们认识和批判主知主义教育模式弊端基础上的必然选择。它突破了学校教育界限, 独辟蹊径地倡导开放性和全面性的道德学习观。强调不限于学校教育, 以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形式开展道德学习, 强调包括道德认知在内的知情信意行整合性的道德学习, 强调道德学习者品德结构形成的完整性。这一理念的提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 人类的道德观念、生存方式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这就决定了人们必须不断地、以终生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与探究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事物。学校不再是道德教育一次成型的场所, 学校教育期间习得的道德知识和规则已不足以支撑一生的道德生活需要。另外, 社会的急剧变动也决定了人生历程中每个阶段都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 决定了贯穿一生的道德学习内容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不再局限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当代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以及“21世纪新的学习观———学会关心”的提出就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 “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地受教育, 不仅需要进一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成人教育, 而且需要持续的、真正的、涉及人在道德品格方面的教育”。[9]从学习者道德心理活动来说, 完整道德品格结构的形成, 是知情信意行整合的过程, 它需要学习者经历不断的认知、体验、践行的过程。
依据开放性、全面性道德学习的基本精神, 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换和超越, 变道德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终身道德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10]作为学生终身道德学习的组织引导者, 其职责不是也不可能是直接传递、教给、授予, 而是也只能是组织、引导、帮助学习者自己道德学习, 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机会、指明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的“导师”。为此, 一方面,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终身道德学习的理念, 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自身终身道德学习的一个片段。教师要注意保持不同时期道德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即学前、学中和学校后教育的衔接和一贯。注意保持学校、家庭与社会道德教育影响的一致和协调, 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道德教育的配合和互动。另一方面, 教师要积极营造有效的终身道德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创造条件, 运用各种形式, 唤醒学生终身道德学习的需要, 形成学生终身道德学习的情感, 培养他们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的理性道德判断能力、自主道德选择能力和自觉道德反思能力, 以及积极践行道德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 积极促进学生完整品德结构的形成。
三、从道德理论的灌输者到终身道德学习的方法给予者
鲁洁先生曾经指出:“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两方面看, 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11]这种模式实施的是对固定的道德标准的灌输, 是一种“试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 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从而达到束缚学生道德思想的目的之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的一种相对封闭、强制的教育传统”。[12]“不顾品德内化规律, 否定道德学习主体性, 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塑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13]与传统教育模式相适应, 强制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道德教育的全部工作只不过是借助于各种实质上是灌输的方法, 把各种相对固定的道德概念和原则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则好似一个个等待灌装各种规范和概念的瓶子, 他们只能想“正确”的东西, 只能做“正确”的事情。在此种道德教育过程中, 教师只能扮演着道德理论灌输者的角色, 教育者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 视受教育者为被动的接受器。
从理论上而言, “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 又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说它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 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于那些有可能处于冲突之中的价值作出审慎的决定;之所以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 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育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14]从实践来看, 强制性灌输难见德育实效。尤其在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基本破碎, 代表未来社会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社会转型时期, 随着民主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市场经济的确立, 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 这种强制灌输型德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灌输式道德教育的错误就在于它曲解了道德的主体性本质,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而真正的道德教育, 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唤醒与弘扬。灌输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主体人性的漠视, 而且造成了受教育者完整生活的割裂, 用“美德袋”式的灌输来管理、束缚学生, 只会造成完整、丰满的人性孤立地另存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外, 这与现代社会追求自主、理性、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不相契合的。
正是基于对传统强制灌输型德育弊端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终身道德学习极力倡导自主性和人性化的道德学习观。它把施教者和受教者看成平等的主体, 关注学习者内部道德品质的形成, 强调学习者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领悟、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 凸显学习者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强调道德学习, 实质就是强调把德性发展的权利还给学习者自身。而强调道德学习的终身性, 实质就是强调对所有人学习权利、选择权利、发展权利和完善权利的极大尊重。终身道德学习强调道德主体自主建构品德结构, 强调道德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在德育方法上, 应是以个人为中心, 以尊重人格为显著特点, 在方式上反对强制的、灌输的做法, 而采用活动与体验的方式, 通过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和反省探究, 提高道德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 终身道德学习背景下,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现成的道德知识和规则灌输给学生, 帮助学生掌握终身道德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教育工作的聪明选择。只有拥有道德学习方法, 学生才能终身掌握开启终身道德学习之门的钥匙, 才能真正自主地踏上终身道德学习的征途。为此, 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换和超越, 变道德知识的给予者为终身道德学习方法的给予者。作为终身道德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首先,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终身道德学习的基础, 方法才是终身道德学习的关键。其次, 教师应该注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揭示道德发展规律、提示道德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多元价值观条件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形成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最后,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多种道德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 注意思维训练、情感陶冶、理想激励、行为训练和修养指导等道德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 促使学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道德学习。
摘要:终身道德学习是个体在其人生历程中, 通过不断内化社会价值和建构个体品德, 从而终身不断地追求其道德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 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维。终身道德学习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角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即教师应从道德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平等对话者;从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从道德理论的灌输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方法给予者。
【学习道德榜样】推荐阅读:
终生道德学习06-24
终身道德学习07-04
向道德楷模学习10-15
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05-31
向道德模范学习范文06-17
《道德经》学习感悟08-15
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心得09-11
精选道德讲堂学习感想10-06
学习雷锋精神道德讲堂11-04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日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