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

2024-10-05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共15篇)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 篇1

你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是难忘的?是快乐的?是苦涩的?还是难过的?我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昨天晚上,我、韩家铖和杨国梁,去文化宫看五·三班的精彩演出。演出还没开始,剧场里已经是座无虚席,舞台两侧挤满了演员,那场面真是太气派了。我们跑到二楼找到位置坐下等待精彩的演出,在等的时候我们遇见了李帅成和王之浩,我们非常兴奋,在一起玩起了拍手游戏。

演出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古诗,广播里播出的音乐,他们随着音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围成四个圆圈跳了起来,好看极了。

我印像最深的是,五·三班表演的《人鸦》讲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德国男孩瑞夏德独自坐在榛子树树丛旁的草地上胡思乱想,一只叫朗尔多夫的乌鸦飞落在他身旁,呱呱地对他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然后它竖起羽毛,原地转了三圈,念了一段诗一般的咒语:“飞上高空,箭一般俯冲,天地之间任从容。用你的翅膀负担起黑夜吧,你去做乌鸦,我来当儿童!”赫赫,瑞夏德竟然就此变成了一只乌鸦,他的羽毛闪烁着黑色金属般动人的光泽。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在经历无数次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这个节目让我明白:朝着嘴巴的方向飞,总会到的。他们表演的非常好看,非常精彩。明年我们就是五年级了,期望也有一次毕业会的演出,到时我们也好好准备一下,像他们一样表演出精彩的节目,给大家带来快乐。

这次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演员在表演之前一定是经过充分准备。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苦功夫。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 篇2

一、创设习作生活情境, 激发习作兴趣, 引发写作欲望

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的基础。教师通过导语激趣、故事启发、图片观察、范例开导、活动参与、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使他们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 使学生明白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为生活作文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

(一) 绝大多数写景状物的习作都要运用到多种观察的方法来积累习作。例如要进行学校风景或家乡风光的习作训练, 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同学们, 今天早晨学校接到在外地打工多年的张××的一个电话, 他要把自己在外地出生的女儿送回到我们的学校来读书, 还表示再捐一笔钱支援家乡的学校建设, 但他迫切地想知道我们的学校现在是什么样子后再作决定。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班。同学们, 你们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吗 ? 能向那位叔叔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按校园的整体布局——进校门 ( 两边花坛 ) ——操场 ( 体育设施 ) ——操场四周 ( 风景林、绿化带 ) ——教室——办公室学生公寓的顺序进行观察介绍, 记录观察到的重点景物, 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有重点地进行观察的方法。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回到教室, 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学校整体状况, 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 动手写作文。同学们都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随后教师评讲优秀作文。

有了这些观察方法和习作经验后, 教师趁机布置课外习作练习:教师准备最近到每个学生家去家访, 但不知道去你们家的道路和你们家的样子, 请你们用手中的笔写出来告诉老师, 好吗?

(二) 多数写人记事的习作素材的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各种活动等作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观察;引导学生对电影、电视、戏剧等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食粮作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对人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以及由此反映的心理活动等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观察……学生把观察到的各种素材再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归类, 就是丰富的写人记事的习作素材。

在日常生活和日常活动中, 充分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体验、感悟, 随时随地做一个有心人, 许许多多的习作素材就像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向我们的头脑, 储存在我们的习作仓库中。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为生活作文积累习作素材

叶老还说过:“写作是倾吐, 阅读是吸收,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说出了从阅读中积累的重要性。古训“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 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对学好语文、写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文本中精美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揣摩文本中精妙的表达方式, 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平时多训练用精美的词语练习说话,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写话;平时培养学生随时摘抄文本中优美句子的良好习惯, 平时多看多读, 不断向自己注入新的优美语言文字的血液。

四、从课堂学习中为生活作文积累生活习作素材

(一) 从语文课堂学习中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 祖国文化的精髓, 在课堂上我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感悟。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 我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感受意境之美;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 学习思想品质, 感悟事理之美, 体会人物的心境, 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学生在读想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 便会有积累的兴趣。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 在大脑中储存下来, 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 从其他学科课堂学习中积累习作素材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来, 我代过很多科目:语文、数学、自然、劳动、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综合实践, 甚至英语。每种学科课堂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 也就有了不同的习作素材。

总的说来, 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是多方面的, 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运用习作素材进行习作的技巧更是千变万化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立足实际, 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乐于表达。培养学生时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处处做事情中的留心者、日日做生活的记录员, 常常做事情的表达者。“泉源丰富不枯竭, 溪水常流不停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道出积累习作素材进行写作的奥妙玄机, 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贵在坚持, 功到自然成。

摘要:目前,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问题, 说到底是因为缺乏习作素材, 教师就要从学生生活出发, 激发习作兴趣, 引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 从文本阅读中, 从课堂学习中, 在平时练笔中去积累素材, 用锐利的眼光去观察, 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 用灵巧的小手去记录, 做到“以我口表我情, 以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积累,习作,素材

参考文献

[1]李素环.激趣作文教学一[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 (3) .

[2]张昌军.从课堂中积累作文素材:http://mypage.zhyww.cn/pagex.asp?pgid=6191.

生活,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篇3

“作文不是生活点缀,是生活必需品,跟人们的说话是一样的。”实际上,只要学生能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就能提高他们的作文

水平。

一、写观察日记,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鼓励孩子们留意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要多看、多听、多想,并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述。可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因此,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让学生有一颗慧心,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感悟出不平常,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因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写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写自己对事物的发现和感想,并时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走入形形色色的社会中,这样学生就慢慢有了观察意识,并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改革作文命题,教会学生抒写生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将体验过程进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为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改革传统作文命题,采用半命题、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使学生有一种看到作文题目就想写的欲望,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们倾诉喜怒哀乐的载体。例如,我把《假期中的一件事》这样的作文题目,改为《 ,我向你诉说》,要求如下:通过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向当事人进行诉说,并写出真情实感。面对这种开放型题目,有的学生写了《清明,向爷爷诉说》;有的学生写了《妈妈,请听我说》;有的学生写了《向市长说说我的心愿》等等。我班有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女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妈妈,我向你述说我的委屈》,她写道:“妈妈,那次的钱真的不是我拿的,你粗暴的‘屈打成招’,我真的无可奈何,我恨不得自己是一个法官,叛您两年有期徒刑 ”,我把这篇文章交给她妈妈看,她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孩子,请原谅妈妈,当时妈妈气糊涂了,只怪我下手太重,原谅我好吗?”没想到,作文习作竟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的桥梁,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了孩子的情感世界。正是这开放性题目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指出,没有感情波澜冲击就没有说话的欲望,这

说明生活热情是写作冲动的来源,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积累,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写校园的小学生作文:校园一角 篇4

夏天,校园的一角早已生气勃勃,小草也早已比春天高出一大截,小草的颜色从嫩绿变成浓绿色;小花也开了,而且一朵比一朵开得鲜艳;爬山虎已经郁郁葱葱,他们惬意地围栏上爬着;枝繁叶茂的大树,给我们校园增添绿色的风景,在炎热的夏天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在大树下乘凉;夏天昆虫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同学们可以在树下挖蚯蚓,逮壁虎,连蜜蜂和蝴蝶也受不住诱惑,被满地盛开的小花吸引过来,啊!夏天校园的一角特别好玩,我们特别开心!

秋天,校园的那一角变成金黄色的一角,小草干枯了,爬山虎却是四季中最美的时候,他的每片叶子颜色都不尽相同,就好比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爬山虎》,有绿色、浅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的叶子,特别漂亮,他们成为校园一角美丽的风景线!大树也变成金黄色,微风吹过那金黄色的树叶,轻轻地飘落在地上,真像一棵棵高大的摇钱树呢!大多数小花都已经凋零,只有几朵小野黄菊还开得正旺呢!啊!原来秋天的校园一角也另有一番特色呀!

冬天的校园一角看着有些荒凉。冬日的校园总是银装素裹,树枝上压满白雪,也别有一番美丽的景致。下雪的时候,刘老师会带领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上打滚,虽然我和同学们的手和脸都被冻得通红,但还是乐此不彼地玩儿着雪!冬天虽然很冷,我们在下雪天总是很开心,这就是冬天的好处。

这就是我的小学校园一角,一年四季各有不一样的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作者:汪祖鸿

欢乐的校园生活小学作文 篇5

校园的生活是美妙的,是快乐的,也是有趣的。今天,我就要说说我有趣的校园生活。

“叮铃铃……”上课了,虽然已经上课了,但同学们还是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直到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里才安静下来。老师先让同学们翻开课本,拿出纸笔,开始讲课了。

“叮铃铃……”伴随着下课的铃声,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同学们一窝蜂的直奔操场。你看,有的正在打着篮球,有的正在与老师一起玩老鹰抓小鸡,还有的正在和在家的玩伴聊着天。在我们学生的眼中,最快乐的莫过与是上体育课了。老师让我们班的`男生做引体向上,这不,个个都胀红了脸。女生都轻松的做着仰卧起坐,脸上还带着笑,好像在对那些男生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老师仿佛被我们的快乐渲染了,这不也和我们一起做起了仰卧起坐了。“老师加油啊。‘老师正在奋力的做着,不一会老师累的爬了下来,贴心的同学为老师拿来一瓶矿泉水。

我的小学校园生活作文 篇6

我有一个好朋友——小悦,她虽然有时脾气坏点儿,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她的想法。

有一天,我跟小悦出去玩,我说:“小悦,咱们去摘野山楂吧!”她说:“好啊!”我们来到目的地,我爬上树,采了几十个山楂,因为树干上的坑很多,所以很轻易就摘到了。我跟小悦采摘完后,我们正准备回家,突然,从不远处传来哭声,我跟小悦跑过去,看到一名小男孩在那里哭,我们跑过去问那个小男孩怎么了,他说他的腿磕破了,是因为爬树的时候,脚一不小心踩空了,山楂没采着,却来个“嘴啃泥”我跟小悦都很同情他,我看了几眼和安慰那个小男孩几句,我就走了,我说:“小悦,走了。”这时,她从袋子里取出几个山楂给了那个小男孩,说:“来,拿着,以后如果要摘山楂,要打人陪同哦!你的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吧!”说完她就扶着那个小男孩,一直把他送回家。小男孩的家人都非常感谢她。小男孩说:“谢谢你,大姐姐!”我站在一旁心里想:原来小悦也会帮助别人啊,别看她脾气坏坏地,但是帮助人的时候还挺可爱的。

浅谈小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的衔接 篇7

一、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首先, 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 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 让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1.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例如:让学生亲自尝试翻地、播种, 捉虫、施肥等, 跟踪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以及与阳光、水分、气候的关系, 并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让学生饲养小动物, 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培养他们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等。2. 让家长带领学生游览大自然。如游览赤土山、水上公园、欣赏美丽的果园、饱览壮丽的翠峰寺, 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3. 引导学生参观访问。如参观家乡的开发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了解农民的致富之路等。4. 经常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如清扫街道、帮助孤寡老人等。此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 (如举办歌咏比赛、玩各种游戏、庆六一文艺演出、讲故事比赛等)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 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到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其次, 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洗衣、做饭、婚嫁迎娶、朋友往来……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应激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 目睹新人新事、喜事丧事、丑事恶事, 尽可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从而丰富见闻, 获得多种不同的写作素材。

二、体会生活, 提高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不够发达, 对生活的认识不高, 往往难以从现象看到本质, 不能看到生活细节所蕴含的意义。那些惊天动地的伟业有意义, 平凡的生活也有意义;歌颂真善美有意义, 揭露假丑恶也有意义。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整理、提炼所积累的生活素材, 明确认识材料的意义。

(一) 要善于捕捉指导的时机, 提高学生的认识

如在《难忘的一件事》中, 一名学生写道:我把缺了一个角的一元钱拿到一位老爷爷的店铺买葵花籽, 老爷爷不但没发现, 而且还找了零钱给我。我很高兴, 一溜烟跑了……如此通顺的文章, 却缺乏意识, 内容也不具体。于是, 我就捕捉这一机会, 找这位同学交谈, 先肯定内容的真实, 选材的新颖。再引导其买葵花籽前后的心理活动, 老爷爷的神情、动作, 并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修改后, 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我嘴里啃着葵花籽, 心理总不是滋味。这时, 胸前的红领巾仿佛指着我, 说我是个不诚实的坏孩子……我取出自己的零花钱, 拣出一张最新的, 向老爷爷的店铺跑去……可见, 她已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二)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提高认识、形成感受

例如:两人争吵, 教师就引导讨论:这件事谁是谁非, 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 那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学生们会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如果以此为材料, 学生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有感而发。

三、联系生活, 抒发情感

首先习作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 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的一些经历、体验。教师不能给学生提硬性要求, 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来就可以, 不能给学生作文的心理压力, 让学生畅所欲言, 积极、开心地交流, 可以不告诉学生作文的目的, 甚至可以干脆不让学生知道是在上作文课, 等讨论活动结束后, 再征求学生的意愿, 问他们愿不愿意把刚才讨论的内容回忆一下写下来, 能写多少写多少。结果在《我的爸爸》的习作中, 学生通过观察大多都能写爸爸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手, 也能写出爸爸的外貌特点, 及自己要对爸爸说的话。但有一个学生却写他不喜欢爸爸, 他觉得爸爸脾气粗暴, 不是个好爸爸。虽然, 大家觉得这样的作文不好, 我却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与众不同, 有独创性, 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心话, 写出了自己的真感觉。

总之, 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 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作文不再是被动作文, 也不是一项枯燥而繁重的学习任务, 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再现, 写作文只不过是再次感受生活, 回味生活, 从而不会再感到厌烦和疲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有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 结合作文教学内容, 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衔接

参考文献

[1]李淑芳.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 (5) .

[2]陈佩红.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近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4 (2) .

[3]韩蕊.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创新作文[J].学周刊, 2012 (24) .

小学生作文题材生活化的尝试 篇8

寄宿制小学作文题材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等能力,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习作的题材上存在严重的雷同问题,相当一部分作文是抄袭套用范文的,如写体现人间真情的习作,全班20多名学生,不是写下雨天送伞的,就是写公交车上让座的。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找不到适合他们写作的题材,出现“编、抄、套”等现象,很难从中触摸到生活的气息。原因如下:

1.平时不善于积累题材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玩性大,忘性更大,所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有趣的游戏,生动的课堂,优美的大自然,也常常是熟视无睹,不屑一顾,没有记录与积累的习惯。到习作时,就会出现搜肠刮肚,无从下笔的窘境,因此,也就只好东拼西凑胡乱交“差”了。

2.缺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课余生活枯燥,乏味,因为寄宿在学校里,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很少有广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而双休日、寒暑假又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如果不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又怎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呢?

3.课堂上没有激发兴趣、打开思维的大门

因为应试思想特别严重,习作又是一个漫长的提高过程,所以大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借鉴模仿,甚至背诵为主,而作文训练时,如果没有运用多种手段,没有选择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把作文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紧地联系起来,学生作文就没有兴趣,很容易产生“交差”的心理。

笔者认为,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开拓;家庭及生活中实施的相对封闭式管理又限制了学生认知世界、了解大自然的自由度;学生的任性、想当然又将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直接熟视无睹或一笑而过。量变的过程不存在,又如何要求学生实现质变呢?

一、利用班主任与语文学科老师的双重身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本校是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这为班主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积累材料,选择材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虽然我们的学生对外界生活接触不多,但其实每时每刻,学生们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果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写出内容充实,事例具体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留心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主动地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宿舍里的兄弟姐妹式的关爱,课堂上的你争我赶,课间的嬉笑玩闹……无一不是孩子们写作题材的来源。

二、利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践性活动本身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越投入,作文题材就越丰富,也越可能将事情写具体。因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增加见闻、认真体验,才会有新鲜的收获,有真切的感受,也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这学期,我组织学生参加了许多活动:设立了班级舞蹈小组,学生自编自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了“十字绣”兴趣小组,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感触;班级小品组更是花样百出,选材于学校生活,在娱乐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获益良多。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

三、大力推进儿童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

杜甫有一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中可以看出,多读书对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阅读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在写作时得心应手,不至于无从下笔。学期初,我让学生从摘抄课内精彩句段开始,一段时间以后,再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去积累课外书籍中的精彩段落,每周五,我都安排一节好段好句赏品课,学生纷纷拿出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进行展示,好多同学还不忘在后面加上几句自己的感悟,有些同学甚至进行仿写,或者和著名作家们进行赛写。例如,我班同学在学完萧红《祖父的园子》以后,还写了《我家的园子》,从谋篇布局到佳句妙语的运用,不乏大家的风范。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在习作时不在东拼西凑,如泉涌般自然流淌于笔尖。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于课外阅读的延伸,如笔者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更注重于名著的导读,以便引起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从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生活背景入手,以诗词为影子,从王熙凤的名字讲起,引导学生品阅每一位人物独特的个性特点,感悟曹雪芹传神的人物描写。孩子们在品读《红楼梦》中引发了人生思考,懂得了人生的跌岩起伏,生活的变化多端,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督促学生坚持写好日记

要想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日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日记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想写什么,想写多长,都由自己决定。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手动脑,就有东西可写。所以说,日记是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的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坚持写日记,坚持写好每一篇日记中的每一句话,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

“循环日记”是我为班级准备的一本记录本。学生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上当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的事,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朴朴实实地写下来。这样每天注意材料的积累,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每天都进行的练习,还能够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虽然学生习作时在结构及语言表达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在选材的范围、角度及深度等方面都有较明显提高,有几个作文水平能力强的同学,在老师及家长不作指导,受外界干扰的思维局限少,更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由于选材比较广,不利于教师作篇章结构及语言文字方面的统一辅导。但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起到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 篇9

首先是她躲我捉,我趴到柱子上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一直数到了五十,我睁开眼睛一看,她们早就没了人影。我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找不到。喊了几声也没人回应,还认错了三次人。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咯咯咯“的笑声。我随笑声走过去,发现我趴的柱子旁有一个黑影。我一扑,小迷就被我捉住了。我想:“妹妹比较难抓,还是要想一个对策”。

我朝小迷使了个眼色,她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们便一起学着妹妹妈妈的声音喊道:“演动画片了“她飞一般的从我背后窜来,我一扑,妹妹给我扑了个正着。我们异口同声的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捉迷藏结束了。

小学校园生活的作文500字 篇10

上午,我早早地来到了云雷围棋学校,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参加的第一项活动是:围棋猜谜语。这些谜语的答案竟然都是些围棋术语、棋手等,这可难倒我了,平时我也只顾着下棋,哪里在意这些呀?我怎么也猜不出答案,到后来,我看到了一个谜面写着: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是“净”,“做人”是“活”,加起来不就是“净活”吗?于是,我找来老师报答案,老师说我猜对了,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可是接着,我怎么也猜不到了,后来听说踩气球可以得到答案,我就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心里还是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因为我实在受不了气球那爆炸的响声。眼看纸箱里的气球不多了,我赶紧先下手为强,抢了两只,拿在手里,对妈妈说:“我不敢踩!”妈妈告诉我:“你不踩的话,奖品就得不到了,你想要得到奖品的话,就要自己去踩。”为了得到奖品,我只好硬着头皮把两只气球放在地上,左脚一只,右脚一只,用力地踩下去,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炸了,我把藏在气球里面的答案纸条取出来,放在口袋里,继续踩另一只气球。原来气球爆炸的响声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因此,我也得了不少奖品。

接着,我参加了另一项比赛,就是两个人背靠着背走,一个气球挤在两人的背上,同时气球不能掉在地上,手也不能碰气球,到终点后,前面的那个人从柜子上拿一个气球,再返回,哪组的速度快,谁就是赢家。我和同级的小伙伴得了第二名,获得了一套拼图模型——保卫舰。我乐得直奔领奖处兑换奖品。

基于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读写结合;活动设计;自我修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先生在强调写作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写作应该是和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现状是,大多数的学生把写作当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完成,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写出来的记叙文或陈词滥调、千篇一律,或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议论文则凭空而发、夸夸其谈。表现在语言上,前者往往语言幼稚,缺乏表现力,后者则是假话、空话、大话一套一套。究其深层原因,固然是学生生活经验有限、阅读量少等,但是也和我们的写作教学过分关注形式有关。而写作的意义在于内容,能做到文质兼美固然最好,但是如果光有艳丽浮华的辞藻和别致的形式,而无内在的强健的筋骨,那作文就变成了文字的游戏。须知,自古文章好风骨。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有话可写、轻松作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写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 读写结合,就地取材,言之有物

“读”指课文的阅读;“写”指课后的写作。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才定下的,无论是写作角度的切入、写作技巧的运用,还是各具特色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代散文家梁衡也说:“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这种模仿创造,是写作技能形成与提升的有效途径。至于如何让课文为学生的写作服务,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剪裁,选取合适的角度,并且引入学生生活这股活水。

例如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专题下《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的教学后,笔者设计了一节作文课“我身边的人”,要求学生写一个身边的人物。

1.学了这两篇课文后说说,作者和他们笔下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作者是如何刻画一个人物的?

2.你的朋友、邻居、亲人……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值得一写的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性格?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身边的人如何评价他?

3.创作是对生活的再加工。你可以糅合多个原型人物,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4.你的文章中有没有细节描写?如果没有,请你加入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读读自己的文章,检查有无错字、病句。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修改和润色,使其用词更准确、传神。

第一个步骤是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回答,是从课文中“取材”;二、三两个步骤是对写作对象的准备,可以问问描写对象本人,也可以采访身边熟悉描写对象的人,还可以凭自己的记忆来写作,这是从生活中“取材”;最后两个步骤是作文完成后的自我修改和提升。

下面这篇《老毕》就是一篇学生佳作,有《老王》的痕迹,人物鲜明,语言平实而老练,后发表在《湖州星期三》上。

记得在我们村还没拆迁的时候,我家后面有一间用泥土和废砖堆砌起来的小屋。屋里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村里人都叫他“老毕”。

……

老毕每天都起得很早,这应该是大多数老人的习惯吧。夏季每天傍晚吃晚饭的时候,便能看到老毕端了一张自制的小方桌到屋外的小树旁坐着,桌上放着一盆花生米,还有一杯白酒外加一双筷子。老毕喝酒的时候满脸都是享受的样子。

那时我常干吃泡面,但不放油。有一次,我打开一包泡面,将里面的油扔到了门外。过了一会儿,我看见老毕走了过来,他俯下身体缓慢地捡起那包油,然后走了。我便好奇地跑向他,问他要这包油来做什么,他告诉我,可以烧菜的时候用。于是,以后每次干吃泡面,我都把油拿去给老毕。我因此也得以见到他那间“神秘”的屋子。门是木制的,正面布满了深深的凹痕,就像老毕的手一样。屋子很小,进门两三步的地方摆着一张小方桌,比他吃晚饭时用的那张要稍大些。桌子正上方悬挂着一只略微发黑的白炽灯。再前面的角落筑着一个灶头。另外,床边的小衣橱里摆着一些衣物。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几年前,我们村拆迁了。老毕的屋子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赔不到什么钱。自此以后,我便没有再见过他。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两者必然存在着互动性,注重两者的互动性,构建其互动模式,能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读写结合,就地取材,可以使课文阅读为课后写作服务,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自然而然也就“言之有物”了。

二、 设计活动,提供情境,言之有用

杨宁在《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一文中写道:“美国基础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做,强调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发现,注重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境化。”具体地说,就是美国基础教育深得实用主义精髓,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同样指导着写作实践,例如下面这节写作课的设计:

【调查信】

你需要写一篇关于美国内战的论文,请写一封商业信函给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历史的机构、图书馆或历史社团,希望他们能提供相关资料。请使用商业信函格式,使用礼貌正式的语言,使你的信收到效果。

在信的开头写清你的地址、日期和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还有问候。在信的主体部分,清楚简洁地陈述你的要求。然后感谢收信人,签名,并在手写的签名下打印出你的姓名。

在实际的活动设计中运用写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是美国写作教学中的一大特色。这样的写作实践活动设计,将写作置于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承担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写作中。

而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作文,几乎全是文学性文章,基本没有实用性文章。清代吴乔说:“文为人事之实用,诗为人事之虚用。”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说:“实用性文体不是一般常说的那种‘应用文,它与‘文艺性文体对举,除了文艺性文体之外的,都是实用性文体。”古今中外许多不朽名篇,其实也都是实用性文章。《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任安的一封回信,《五人墓碑记》是张溥给苏州五义士写的墓志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演讲。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写作课例,背景是本校高二年级各班要举行辩论赛,辩题是“治理雾霾主要靠大众行为还是主要靠政府行为”。我班抽到的是正方:治理雾霾主要靠大众行为。写作活动设计如下:

1.你是本次辩论赛的一辩或四辩,需要在赛前准备好立论陈词或总结陈词。

2.观看辩论赛精彩视频——《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讨论立论陈词和总结陈词的特点和要求。

3.请在班级里找一个搭档,并明确你是一辩还是四辩。请利用网络、图书资料、实际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在三天内完成立论陈词或总结陈词。

4.修改好后请你大声地流利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你的文章,并确保能在比赛规定的3分钟用时内读完。

5.全班选出最好的文章,作为正式比赛用稿。

这篇小作文不是写给老师看的,它有特定的听众——全班同学或者是对方辩友,这就意味着学生写的作文不再是老师布置的枯燥无味的作业,而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是有实际价值的。学生不能再敷衍了事,胡编乱抄,而必须认真对待使它收到一定效果。有了写作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自然能写好。

三、 技术指导,自我修改,言之有采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作文前理论性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运用素材、如何刻画人物等,而少有对学生作文后如何修改、如何提升的指导。我们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只是对学生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这种评价只发挥了评价的检测功能,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帮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评价方法也提出了新的建议:“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写作前的指导外,还应该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学生作文的实际需要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么写和怎么改。我们要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从资料搜集到自我修改再到最终定稿这整个过程。如前所述“我身边的人”的写作教学,整个作文过程持续一周时间,步骤四和步骤五,就从描写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我们需要改变教师帮学生改作文而学生坐享其成的传统做法,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不断修改中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的生命在于生活。作文教学须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阅读的课文中、从学生的生活沃土中取材,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体现作文的实用价值,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完成自我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点滴做法 篇12

一、选择具有生活感的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选择好的写作素材,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这样介绍过写作:“写作,应当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哪里才是源头?而学生又要到哪里才能寻得这源头?答案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即生活是源头,生活中才能寻到这源头。就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其时而广袤无垠,毫无真实感,时而又充满情趣,富有生机,但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与不可琢磨的性质,使学生可以从这之中获取独特的感受,找到具有生活气息的写作素材。但是现如今,小学生的生活大多是“两点一线”的,即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丝毫体会不到生活带来的神秘与乐趣,甚至自己胸中已有的素材,也早已被其他人写滥了,最终只能勉强写作,落个脱离现实、假大空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和写作中的无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快乐,进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但是真的是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吗?其实不然,写作的题材其实很多,只是大多都隐藏于日常生活中了,为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促使写作教学课堂更为快速地发展,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使学生的目光转向身边的生活,多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作文题目,以此为指引,帮助学生知道观察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观察和获取素材,进而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二、进行具有生活化的写作指导

“指导”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困惑,像是思路不清晰、不理解作文的题目、中心不确定等,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但是所谓的指导,并不是指教师的大包大揽,也不是教师一句“再想一想”的空洞话语,而是有针对性的、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联系来解决问题。常用的指导方式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点拨。那么将写作指导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又有哪些呢?(1)语言的生活化。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要更有人生体验、知识等,但是这却不能成为教师运用枯涩难懂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写作课中感受到生活,教师在指导时,就要将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化,适当地学习和运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流行语等,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亲切感,进而实现写作兴趣的激发。(2)指导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与旅行有关的作文时,教师就不能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进行指导,而是应当选择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旅游经历,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写作”。(3)指导场地的生活化。如果有条件,教师不妨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走一走,像是学生平时上学走的路、学校附近的公园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生活,获取平时自己不会注意的生活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实现写作过程中的体验生活

写作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繁多的素材进行加工提取,并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进行文章书写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辛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其写作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还不是很充分,思维的认知方法也不是很得当,在对素材的选取上也稍欠火候。而且,在传统的小学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方便,而常常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即一般的流程就是将题目布置给学生,教学生进行提纲的书写,学习优秀文章,然后学生自己写作。这种教学模式常使学生将写作技巧的学习了解为对优秀文章模式的套用,使学生极易对写作产生厌倦的情感,进而丧失写作的兴趣。为此,教师就要努力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摆脱条条框框的定向思维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敢于写出自己所想、自己所感、自己所见、自己所闻,在写作中体验生活,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但是有些人会有担心了,如果要是太过让心思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写作、体验生活,会不会使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混乱感、会不会使学生的作文变得与要求不符,这一点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都是极为丰富的,而他们所想的事物恰好就是其内心世界的一个反映,有的时候,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使其写出不可思议的好文章。然后,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感悟作文的具体写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思路及脉络。

总而言之,随着医疗、信息技术、政治等领域的生活化,我国小学作文的教学也应当是走向生活化的,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真正的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悟生活的教学目标。俗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相对应的,写作文的功夫就在教材外,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从写作中获取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雷雨.中国小学主题生活作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小学优秀作文:精彩的校园生活 篇13

走到了木棉树下,两、三位男同学又吸引了我的眼球,他们在打羽毛球。略高的那位男孩子以自己身高的优势,屡屡发高球,稍矮的男同学招架不住,只得连连认输。这时,另一位同学看不下去了,他提出让自己换下略矮的男同学的要求。谁知这位同学后来居上,利用自己的行动敏捷的.特点,毫不费气力就打败了高的男孩子。看来,真的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啊。

啊!在操场中间,一群比我小的男同学在火热朝天地踢足球,不时的传出“接住!传到我这儿!”的喊声或“哎呀!你怎么踢的?臭球!”的怨声。虽然一个个大汗淋漓,但是仍然灵活地运用着“脚下功夫”,那颗足球的影子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闪现。

描写校园的小学作文:校园的花坛 篇14

春天,小草探出了脑袋,嫩绿嫩绿的,充满了生机。铃兰和玉兰开花犹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夏天,小草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吸引了许多小伙伴,如金丝桃、牵牛花、莪术、飞燕草、石竹、八仙花、黄刺玫、月见草、九里香……一阵风吹过,它们翩翩起舞,尽情地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和雨露。

秋天,小草徐徐地变黄了,而菊花慢慢绽开自己的花蕾,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还有白的,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冬天,小草枯萎了,耷拉着小脑袋好不开心。蜡梅不畏严寒,敖然挺胸,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校园里的花坛一年四季都是这么美丽呀!欢迎四面八方的人来学校参观吧!

优爸点评:小作者的文章语言通顺,景物的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巧妙的修辞手法让对于景物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排比句的运用生动地突显了花坛紧簇,争相绽放姿态。当在描写春天的花坛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其比作“ 亭亭玉立的少女”更为形象生动,还能融情于景,让景物赋予人的思想情感,情景相融,让景色的描写更传神。

小作者不仅仅可以把春天的花坛景色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夏天、秋天、冬天也使用了相同对应的手法,夏天的“翩翩起舞”、秋天的“耷拉着小脑袋好不开心”、冬天的“敖然挺胸”,让段落之间相互辉映,承上启下,层层关联。这样的文字,很成功的吸引住了优爸思绪,让优爸也很想到小作者的学校参观参观那美丽的花坛。

小作者:曾若伊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作文 篇15

关键词:选择题材,生活经验,布局谋篇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 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 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 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 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呢?我校语文科组老师在名师石景章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探索实践, 并初步总结了一些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选择题材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因为只有面对熟悉的、了解的事物, 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针对这些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选择以下题材:

1. 写身边的人。

虽然学生每天见到的人不少, 但大多匆匆而过, 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有跟学生朝夕相处的身边的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等, 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像, 因此他们才是学生的作品中最好的主角。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选择他们作为例文的主角, 学生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相反, 如果选择像“街道上的清洁工”、“市场里的卖菜女孩”这样的题材, 会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对他们并不熟悉、也不关注, 而让他们写起来非常困难, 其结果只能是胡编乱造, 缺乏真情实感。

2. 写身边的事。

学生每天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 但大多数都会忘记了, 能留下深刻记忆的不多, 只有那些让学生觉得好玩、感到快乐的事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长久的记忆。如学校的春 (秋) 游活动、“六一”庆祝活动、运动会, 家庭的生日晚会、家庭外出旅行活动,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 小伙伴们之间的游戏、玩耍活动等, 都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体验的事, 因此也是学生最喜欢说、最能发挥好的题材。当然, 这其中有些活动已经过去很久了, 学生对于活动的过程和感受记忆日渐模糊, 那就不再是教师应该选择的好题材, 我们要选取离作文时间最近的、学生普遍参与的活动作为作文指导的例文, 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写身边的景。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家庭背景千差万别, 个别学生家庭经济富裕, 游历过许多地方, 参观过许多美景, 但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且家长忙于生计, 没有能力, 也没有时间带自己的孩子外出旅游, 这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景物只有自己学习的学校和以他们居住地为中心的生活小圈子。这就给教师的作文指导带来了困难。虽然如此, 这些学生还是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所, 那就是学校。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以“我们的校园”或“校园一角”为例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4. 写身边的物。

这个“物”一般又包括动物、植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在动物方面, 学生最熟悉了解的莫过于家里养的鸡、鸭、鹅等家禽, 猪、狗、猫等家畜, 还有各种宠物, 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在植物方面, 学生最熟悉了解的应该是学校和家里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学校的花草树木每个学生都熟悉了解, 所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最佳素材。在学习用品方面, 学生最熟悉了解的肯定是书包和各种文具, 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学生很熟悉、很了解, 所以学生描写起来自然不成问题。在生活用品方面, 学生最熟悉了解的肯定是各种玩具, 这些玩具的构造和各种玩法, 学生早已经熟记于心, 说起来肯定能做到头头是道。

二、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学生要写好作文, 选好题材是基础。但怎么样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显然是更大的挑战。要把文章内容写清楚, 就少不了要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而“布局谋篇”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 其要求和含义是不同的。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各年级作文要达到的要求只有一些模糊的表述, 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等没有一个具体的定性, 这样就造成各年段教师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因此, 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在文章的内容、结构等方面提出一些可定性的作文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姑且把达成这些具体要求的方法称为“布局谋篇”。当然对于它们的含义和要求也应该有所不相同。

1. 一年级是连词成具体的句。

我们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布局谋篇”的含义是能把自己学到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连成一个具体的句子, 当然, 如果能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齐备, 或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那已经是上好的作品了。学生学会了写一个具体句子就为下一阶段学会写一段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二年级是连句成自然段。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布局谋篇”的含义是能把自己学到的句子用一定的方法连成一个逻辑清楚的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有很多, 最常见的是: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后总述、先总起后分述再小结、按因果关系连句成段 (先说明原因后说明结果或先交代结果后说明原因) 、按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连句成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句成段。当然连句成段的方法还有很多, 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掌握几种常见的方法已经非常不错了。

3. 三年级是连段成简单的篇。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布局谋篇”的含义是能把自己学到的写一个逻辑清楚的自然段用一定的结构方式连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常用的结构方式。文章的结构方式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时序贯穿式、空间转移式、时空交互式、逐层深入式、并列组合式等,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给他们灌输理论和提出高深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 最有效的做法是教给他们简单明了的“布局谋篇”方法。我们把这种“布局谋篇”方法通俗地称为“三段式”, 所谓“三段式”就是文章包含开头、中间、结尾三个段落, 要求段与段之间是用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而对于内容是否具体, 语言是否生动, 不作更高的要求。例如:段与段之间采用“起因———经过———结果”, “总写———分述———总写”等结构模式。三年级学生学会了“三段式”的布局谋篇方法就为高年级写内容更具体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四至六年级是写具体、生动的篇。

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布局谋篇”的含义是能把一篇文章写具体、写生动。所谓写具体, 从数字方面来说是四年级学生40分钟内能写400字以上的作文, 五、六年级学生40分钟内能写450字以上的作文。“写具体”可以说是小学生作文的最大挑战, 所以有必要在三年级采用渐进的方式来达成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 关键在于要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写具体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认为让他们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最为重要。首先是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 不论写人还是记事, 都离不开写具体的事例, 而写具体的事例离不开人物活动, 因而就都可以抓住人物的形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写具体。钟对“写景、状物”的文章, 都可以抓住景 (或物) 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数量等来写具体。

上一篇:华威先生读书笔记下一篇: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