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2024-10-23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共8篇)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篇1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途径是依托在学校、社会、节庆民俗及宗教中进行开展的,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此研究为今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回族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109―03

回族主要以劳作为主要生产手段。休闲之余,回族传统体育在这里繁衍生息,例如:?A跤、拔腰、木球、打铆球、拔河、花式跳绳、跳皮筋、打梭儿、赶老牛、“斗鸡”、掼牛、跳格、方棋、踏脚、弹腿、查拳、汤瓶拳和通备拳等等。

大多数的回族传统体育都是依附在农耕过后的休闲中产生的。回族同胞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以回族传统体育为主要手段消磨劳作之余无所事事的时间,以此度过快乐的时光。研究对象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事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人员及事件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宁夏文化遗产网、吴忠市回民中学等相关网站,并对中国知网近十年年关于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文献资料进行解读,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实地调查法

走访当地从事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人士,进入回族文化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本研究获得了最根本的文献来源。

2.3 专家访谈法

对进行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家与调查员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发展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到2009年的《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再到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愈加重要,且具有特殊的作用。而学校体育又是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学校挖掘、整理、提炼与升华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中国特色体育的开展与传承。

3?q1?q1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概况

2013年初,全国首批12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并挂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当中有7所都是依托在学校之中建立的,其中有2所是大学,其余5所都是建立在中学,但相对开展项目来说,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和北方民族大学体育部分别都开展了4个项目,其余5所中学最少的也有开展一个项目的,并且结合当地的回族生活习俗开展不同的项目,这都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点(见表1)。

3?q1?q2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课中的开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回民中学为例,吴忠回民中学是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67%,该校构建了“民族学生、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团结、阿拉伯语”六位一体的特色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体育课堂上,男学生们认真研习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拳,少年们身上的骨气、豪气和阳光之美尽显无余。

同时吴忠回中也开设乐押加、木球、陀螺、毽球、竹竿舞等特色民族体育课程,吴忠回民中学作为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将国家和校本两种体育课程交叉进行,让学生自然体验、感受和分享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紧紧抱在一起”搭建了平台。然而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他们都开设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宁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q1?q3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课外活动的开展

2014年9月28日,在吴忠中学田径运动场举行了吴忠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参加开幕式共有18所学校表演队,吴忠回民中学的400名学生参加的《穆林扇》表演队获得中学组比赛一等奖。

除此之外,每个中学每年都以自己校内的运动会,举办学校运动会时,每个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都会参与到该项目中去,从各个县市的运动会,到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运动会,都有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身影,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吴忠市马莲渠中学历年来均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专门组建了多个体育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有力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诸多体育队中尤以木球队见长,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比赛,该校木球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赛场经验,16名的木球队员也个个锻炼的技艺精湛。据悉,该校木球队曾代表学校和吴忠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过骄人成绩。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在民族运动会中的发展

3?q2?q1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带来的狂潮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5年8月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圆满落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地区的34个代表团的6240名各族运动员齐聚鄂尔多斯,共同角逐17个竞赛项目和178个表演项目中的241个一等奖,541个二等奖,557个三等奖。宁夏代表团由392人组成的宁夏代表团,参加了13个竞赛项目、11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竞赛项目逐年增加。从第2届到第9届民运会运动员人数逐步上升,由第一届的395人上升到第九届的6771人。可以说,每一届全国民运会都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具体都是在竞赛规则、参赛人数、项目设置上进行变化。不仅是民运会内部的变化,在第八届民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对民运会11个项目进行了直播,向全国、全世界宣传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新闻媒体对民族运动会进行了大量、生动的宣传报道,使全社会关注民族运动会,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从而关心、支持我们的民族工作。

3?q2?q2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契机

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除港澳台)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省区级民族运动会,其中26个省区市已形成每4年一届的赛制。近年来,一些深受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全民健身项目而进入城市社区的健身活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能够全面展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靓丽名片。是培育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活动。对推进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在家庭中的开展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南部山区的回族家庭依靠劳作生活,在休闲之余,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开心的玩耍,父辈也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时父子两个一起参与到回族传统体育当中来,有时父亲参与回族传统体育活动,孩子便在一旁观看,从中吸取经验,为未来参与回族传统体育活动积累经验。以方棋为例,农耕过后,村子里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那肯定是在下方棋,周围围了很多同胞,父亲在下着方棋,孩子在一旁观看,直到结束。

回族传统体育在家庭的影响下,有一部分是自于清真寺,清真寺可以说是每一个回族少年开始真正接触回族文化的起源地,每一个回族家庭的一生都离不开清真寺,在清真寺里这些回族同胞接受到了回族文化的熏陶,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少年,成为一个穆斯林气息的成年人。因此,有效开展回族传统体育是与其家庭和宗教气息下共同映射后的结果,家庭与清真寺是回族传统体育传播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结语

回族传统体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开展对未来保护与挖掘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回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宗教活动、家庭中有效的利用与开展为其保护与传承,为全民健身、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回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乐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7-24.[2]张 龙.在宁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3]芮国星.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4]马 慧.回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回族幼儿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5]周传志,陈俊钦.“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6):17-20.[6]赵 清.对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5):30-33.[7]任 海.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研究,2005(4).[8]陈 炜,何 勇.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困境及化解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杨世勇,徐伦占,黄 波,唐照明,陈 波,陈 勇.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56-59.[10]汤立许,蔡仲林,刘 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74-578.[11]霍 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145-148.[12]刘旭东,梅 峰.承办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03(4).On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ing Nan Peng Liqun Yang Si(P.E.Schoo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and finds that its development main ways include the school,society,folk festival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and Ningxia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 i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Chinese national minority culture.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Keywords:Hu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approach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优化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不同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及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带动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还有助于人们实现身心上的愉悦、放松, 同时,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的体育项目相比,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但是, 随着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及中外交流程度的加深,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对严峻的挑战, 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合理的优化途径。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

1.1 缺乏重视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多达970项左右,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占到了670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各民族在长期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所遗留的宝贵遗产, 对于不同民族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 体育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奥运会等大型比赛的竞技类项目上,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也缺乏重视。目前, 虽然我国也定期举办了民族运动会, 旨在宣传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 但是没有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民族运动会也只能流于形式。

1.2 学校教育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还面临着学校教育缺失的困境, 这也是其得不到合理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多体育类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方面都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考量, 而是着重选择竞技类体育项目, 如, 田径、足球、篮球等。很多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也很难见到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 教师一般带领学生进行的都是集体项目或趣味运动项目。由于体育类院校及我国的中小学都不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造成我国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疏于了解, 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3 研究力度小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 研究力度较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的重要方面。目前, 我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不够重视, 很多研究机构都是自发成立的, 缺少相应的科学指导, 也缺少研究资金的支持。这样,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 其内在的价值、内涵、作用、意义等难以得到挖掘。

2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具体优化途径

2.1 提高认识

若想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化发展, 让其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 就需要有关部门提高对其的认识。我国的体育部门应当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体育部门应当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内容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 以此提高所有相关人员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体育部门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重要价值、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纳入培训内容, 相关人员就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到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知识并认识到其重要意义。这样, 就可以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工作人员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有了较为清晰、合理的认识之后, 体育部门应将其派往基层, 收集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料等, 并帮助当地基层部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工作。这样, 工作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创新与传承。

2.2 加强研究

我国体育部门还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力度, 在研究工作中挖掘其内在价值。对于已经存在的民间自发性质的研究机构, 体育部门应当对其加以积极引导, 并定期派工作人员与其加强沟通, 双方合作, 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我国现存的民间自发性质的研究机构, 经常会面临缺少资金的情况, 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 体育部门应当定期拨款, 支持民间机构的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 我国的体育部门还应当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收集、整理、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资料。体育部门可以邀请不同民族中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专家、民间人士等, 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这不仅可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能实现研究工作的深层次开展。体育部门还应当将研究工作中整理出来的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将其以电子文档形式备份在电脑中。这样, 可以确保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以免出现丢失等情况, 给其未来发展、传承带来严重不便。

此外, 在加强研究力度的同时, 体育部门还应积极筹措资金来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工作。体育部门可以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如, 与相关企业之间紧密合作, 让其作为研究工作的赞助商。体育部门还可以发行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体育彩票, 将这部分收入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资金。与此同时, 体育部门还应设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专项资金, 并做好资金流向的监督工作, 以免研究资金被随意挪用。

2.3 加强宣传

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发展, 离不开体育部门的大力宣传。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与很多人们的生活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 因此, 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 自然也无法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价值及其魅力。在此背景下, 体育部门应当积极展开宣传, 让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正确认识。

某地区为了保护和发展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当地体育部门与传统媒体如, 报纸、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等加强合作, 开展定期宣传, 人们通过看报纸、收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等就可以对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形成初步了解, 在长期宣传环境下, 自然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认识。此外, 当地的体育部门还与新媒体达成合作, 通过微博、微信等推送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正是由于当地的体育部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视, 才使当地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有了合理认识, 并产生了主动保护、传承的欲望,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4 加强学校教育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 学校的体育教育也要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 在开设体育课时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合进去。这样, 学生就可以通过体育课认识民族传统体育, 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日后才会为其保护与传承工作投入精力并作出贡献。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体育类院校, 可以在体育课中加入有一定难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于基础性较强的中小学等, 则可以将带有趣味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以此吸引学生兴趣。这样, 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为其合理传承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 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及个人兴趣的项目, 确保其应用效果。

3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及应用价值, 但是其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却面临重重困境。目前,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 研究力度也较小, 很多学校也不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在此背景下, 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合理的优化途径, 提高对其的认识, 加强宣传力度等。这样, 民族传统体育才会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茂林, 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8) :37-40.

[2]汤立许, 蔡仲林, 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5) :574-578.

[3]刘冰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7) :76-78.

[4]陈永红.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6) :210, 212.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篇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学理论及保护机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发展规律,探寻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

一、保护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多种途径。其中立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是首要途径,司法保护是前者的辅助手段,知识产权人的自我救助和集体管理组织的保护是保护体育知识产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到目前为止,在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并没有对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权利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尊严制定出具体的保护法规来,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的。我国现行的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仅仅是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上做出了具体的保护。我国成功取得奥运会举办权之后,由于奥运会的赛事级别较高,我国为了配合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专门制定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在制定此条例此前,北京市也曾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多项关于北京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分别就奥林匹克的客体、主体、侵权行为及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北京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做到了有法可依,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当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被他人非法利用时,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有权干预、制止侵权行为,甚至对侵权者作出处罚。针对我国公民体育知识产权法制意识淡薄、文化层次较低的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要想得到应有的保护,也应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一样,通过立法保护、行政保护等途径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二、保护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有法可依

如果一项权利不能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则该权利则不能称不上是真正的权利。从这种意义上说,无救济即无权利。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私权特性使得其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则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同其他传统的民事权利相比,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更加依赖法律的保护[1]。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基础,在保护体育知识产权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至今,己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诸多的法律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法规文件却几乎没有。所以,我国各级立法部门都要认真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一旦制定出完善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有效保护措施,那么如果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受到侵权后,权利主体就可以在申诉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对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了应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新特点,出台了涉及奥林匹克标志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审查规定。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奥林匹知识产权。

(二)加紧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各地重视不够,宣传不力,不能够最大程度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全国各地大小规模的武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各种拳法鱼目混珠,对于正宗的拳种权利主体人带来了一定的侵害,暴露出我国在民间体育项目管理上的漏洞。中国式摔跤,在许多国家很受欢迎发展很快,而我国却不重视,很少开展比赛,如果政府出面进行推广,配合具体的法律、法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快对散发光芒。

(三)加快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研究的开展会为有关保护部门政策的制定、管理模式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找到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有效途径。对体育知识产权中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诸如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保护客体的研究,国内重要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中的标志权与电视转播权归属问题等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和立法提供事实依据。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理论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产权的本质,加快理论研究工作。

(四)从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特点出发,树立全面保护观念

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上,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是单一的司法保护形式,相形之下,中国则实行“双轨制”保护,即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双管齐下[2],实际上,知识产权的每个环节都会涉及法律保护,不仅仅是行政执法和打“官司”,而是全方位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3]。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方面,在其保护问题上也应该采取“双轨制”保护策略,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要有一个全面、科学和深入的理解,应从知识产权特点出发,树立全面保护观念。

(五)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中央统一保护与地方个别保护相互配合

在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当中,单纯依靠中央或单纯依靠地方的力量都是不够的,二者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中央与地方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通过制定层次不同但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进行综合保护。

三、结语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应该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引起重视并制定完善的保护法律。既要列人著作权法、专利法,还要制定专项法律,尤其要有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如管理制度、注册制度、命名制度、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吴衍忠,张春燕.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相关问题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7):887.

[2] 张玉超,栗丽.中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J].体育学刊.2003(03):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变迁研究 篇4

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

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正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自然性。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西藏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的“打枪担”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

2.1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大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

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

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发展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不争事实。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就现代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应主动树立和加强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3.2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完整不变的,文化嬗变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之中。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汇集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160多项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此外,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央在政策、法律及经费上都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OO1—2O1O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经费的支持,增加这些地区全民健身工程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布点,通过实施“雪炭工程”,向少数民族地区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项目。这些措施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向和标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对传统体育项目完善创编层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工作,其中,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整理出67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走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学校课堂。如维吾尔族为庆祝麦收举办的高空转轮游戏,上世纪中后期,沙哈尔地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而经过挖掘、整理和大力推广,目前又在新疆地区得到普及。又如抢花炮、毽球等项目也是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改革的成果。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它是探究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4、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民族事业,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保护的文化发展意识,梳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鸥昆渤,著.滇云文化.编者扎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2]温佐惠,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4—18.[3]文展.桂西北水族桐子镖的体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24—44.[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e.con.cn/GB/1026/9711514.htll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篇5

—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杨毅然1,,沈克印2,3(1.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湖北 武

汉 430079)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区别于现代体育的独特内容和形式,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发展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发现,畲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发挥其在地区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将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对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体育项目也不同。畲族大部分分布于浙江、福建两省的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大约为17万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景宁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赛海马”与水就有极大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由于物资匮乏,狩猎是他们获得粮食从而生存下来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渐渐形成了狩猎、“猴抢果”、“摔油茶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在畲族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渐渐形成了为庆祝传统节日而举行的爬山活动和婚礼中进行的“擦乌脸”,为祭祀祖先,形成了“舞龙灯”和“畲家拳”等等。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基本上不需要专业的体育运动器材,通常情况下就地取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TY010)第一作者简介:杨毅然(199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简介:沈克印(1979—),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联系方式:E-mail:yyr19930130@163.com Tel:***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461号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利用简单易得的工具,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体育事业处于上升时期,但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为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以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由西方传进的高尔夫、橄榄球等也被大众所接受,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名度不高,鲜有大众专门去学习和认识,甚至一无所知。无论是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政策不倾斜,还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大力冲击,都使得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大力支持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对于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畲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体育项目数量较多,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一共有676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共有35种。在众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狩猎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由于畲族大多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传统农业经济不发达,狩猎是畲族人民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重要手段,因此狩猎经济占据重要地位。[2]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由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狩猎、“骑海马”可以作为体育旅游中的一个体验项目,“畲家拳”、“狮子舞”、“踏步舞”“敬茶舞”也可作为表演项目,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和发展都来源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形式与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拉动经济的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畲族的“踏步舞”和“功德舞”都是畲族人民在祭祀时所表演的舞蹈,“敬茶舞”是畲族人民举行婚礼时所表演的舞蹈,这几种舞蹈都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畲家拳”已经成为畲族所特有的民间传统武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于“人”,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濒危”和失传导致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无法展示给世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根本,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重要作用。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健身和娱乐功能

无论是现代体育项目还是传统体育项目都有最基本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对体育健身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等普通运动项目,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热烈而又充满感染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体育旅游中,游客更乐于体验新鲜而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感受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畲族的山歌和舞蹈取材于当地民俗习惯,“三月三”对歌日,畲族群众都会盛装参加歌舞活动,无论是舞蹈还是其他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都能够随时随地开展,有较强的参与性。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给当地人民和外地游客都带来了愉悦的体验,有利于促进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原因

2.1社会环境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景宁畲族自治县就处在山区,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交通闭塞,无法进行内外联动开发,且部分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较大,因此造成了旅游资源浪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充分“走出去”的不良后果。除了客观上的交通条件,社会上对竞技体育和对“洋”运动的追捧,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人问津,从最为普及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到从国外引进的高尔夫、橄榄球,虽然需要场地、设备等严格的硬件,但是却较为普及或越来越普及,而随时随地即可开展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却被竞技体育排挤,目前没有得到有规模的普及和发展。[3]

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只靠“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缺乏专业人才,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够系统科学地传承和发展,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遗失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貌。[4]而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运动,都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专业人才支持。虽然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但是真正能够完全原汁原味传承下来的项目却少之又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即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趣味性和民族性,也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缺乏政府支持

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国家和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民族传统体育受到竞技体育的排挤和挤压,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且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大多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都以娱乐和消遣为目的,竞技体育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比。[5]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就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没有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政府民族传统体育部门没有设立专款,即使设立也不一定可以完全保证专款专用,缺乏资金投入。学校等教育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困境,处于停滞状态。

2.4现代体育和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也在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多样性需求,使得西方体育运动占据了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的部分市场,已经普及的大众体育运动和正在发展的西方体育运动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造成了挤压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受到排挤,社会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毫无兴趣。目前国际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没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中,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被普及,但是“打尺寸”、“赛海马”和“畲家拳”却没有走出去,甚至都不被社会大众知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体育旅游相结合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旅游景区,旅游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旅游和休闲体育相结合,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改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使其作为体育旅游和休闲体育的部分项目,向游客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狩猎、“赛海马”等可以作为休闲体育的项目走出去,“踏步舞”、“狮子舞”等可与旅游结合,形成新项目。将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提高旅游产业经济收入的同时,向社会大众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其走出去。

3.2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停滞不前,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专业人才有重要关系。目前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仅剩下35项,一部分已经失传,一部分濒濒临失传。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同时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此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手段,在校园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向竞技体育一样有系统和专业的理论指导和训练技巧,在学校中宣传民族传统体育,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人。同时,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与政府、学校等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3.3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寻求政府扶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不能够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得到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区别于已经普及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体育项目,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国家必须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民族体育进行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民族体育运动的硬件设施,加大

[6]宣传力度。将畲族传统体育纳入政府的体育事业当中。对于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利用国家支持,在传统风俗和节日中大力宣传畲族传统文化,发展畲族传统体育,从而带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全面发展。

3.4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时俱进

无论是大众体育项目还是其他竞技体育项目,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长盛不衰,与时俱进。继续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和观赏性,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地发展。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利用好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加以创新和改造,使之能够系统化、科学化,将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紧密结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7] 结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以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旅游、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是改变目前困境的必经之路。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大量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创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继续保持其娱乐性、趣味性的前提下,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建立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指导,避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传现象。利用好畲族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将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6

顶罐走

用头顶水罐是朝鲜族妇女生活中一种习俗。顶罐走既是一种民俗展示,也是一种负重竞走。游戏时可用象征物体代替水罐。

雪地走

相传满族妇女在雪地走为了不湿鞋,把鞋底垫起一定的高度,久之就穿着这样的鞋走路,每逢节日,人们就用这种形式别有民族风趣的“雪地走”比赛。类似竞走,赛速度,赛耐力,比赛距离根据对象而定。

走矮子

蹲着走路叫“走矮子”,是古代戏班子里武丑常表演的动作。孩子们作为一种游戏学练走矮子,还比赛看谁蹲得低,走得远,说明腿力好,为了走得稳走得远,孩子们还自创很多动作,如边走,双臂边前举、上举,胸前抱肘,扶胯或背手等很多花样。

踩马夹走

水族男童喜欢玩踩马夹,这种游戏活动雨后地面泥泞、行走不便时进行。马夹的制作简单,形似“高跷”,两根直木棍长至肩下,距下端30厘米处,在圆木棍的两侧削切两个凹槽,再将两根约20厘米长的短木棒,在一端破开,分别横夹住长棍的凹槽,并用铁丝或麻绳系牢,一副马夹便制成。游戏时两手握木棍上端,两脚踏在短棒上即可行走。

学踩高跷走

踩高跷是我国流传已久、难度较高的民间游戏,每逢年节,庙会都有大人表演。孩子们效仿大人学踩高跷,利用一定难度的棍木或罐子,并在木或罐子上系一条松紧的带子,把脚穿在带子下面踩着小罐子就走起来。开始站立不稳,还需手扶墙或木棍帮助,熟练后,不但能走还能舞动、转圈等。

踩铁锹走

孩子们跟随大人下田去劳动,自找乐趣,玩的开心。两把铁锹立起来,两手分别抓住把端,两脚依次往铁锹上一站,有的两脚蹬地一下子跳上,就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动,还可比赛看谁走得稳,走得远。

走石过河

将几块转头和石块搬放在河中当作过河桥,是小孩子们仿效大人过河时的方法作为游戏玩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踏着石头走,怕的是一不小心两脚落在水里。在旁围观的孩子,又喊又笑,还拍手助兴。

踩高跷

这是流传民间的娱乐活动。高跷的高度以游戏者实际水平而定。娱乐时,把双脚踩在可落脚的木棍上,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时而进退,时而跳起,时而旋转。不仅行走自如,而且还能进行各种谐趣的技巧表演。

踩绳走 踩绳走是一种花样走路的游戏。沿着绳走直线、横着向侧走、双脚交叉走、仿蜗牛形走,或两手扶地走,走时两臂随着自然摆动或侧平举,走得又稳又有节奏。

蜈蚣上下梯

这是一种模仿性的儿童游戏。集体前后抱腰,仿效蜈蚣走路,平地走,向上、下走,既要协调步子统一,还要不散架。

棍子蜈蚣

棍子蜈蚣是模仿性游戏。排成一路纵队,两手体侧(或两腿间)同握一根棍学蜈蚣走路。

好朋友接力是排成一列横队,两手体前同握一根棍,向前走或跑均可,绕过前边一定距离,再返回,赛合作、赛速度。

搬运轮胎

小孩搬轮胎走,这是一种负重游戏。有一人搬运、二至多人搬运,走直线、走曲线,通过障碍走均可,走的距离自定。

猴子抬轿子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篇7

体育活动是一种生命自己建设自己, 补充自己的过程, 它所要成就的目标, 是保持增强身体生命力的未来状态。在体育活动中, 为达到自觉的未来目标和理想而对自然本能的节制, 对身体现实状态的超化, 都表现了道德价值[1]。

一、民族传统体育道德教育内化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道德修养的途径就是反省内求。反省内求的实质是通过体认来呈现内在于自身精神之中的完满人性以成人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反省内求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的基础是完满人性在于修养主体自身精神之中。修养主体需要经过修养活动才能把完满的人性呈现出来, 所以要“修道之谓教”。

1. 反省

首先来看反省。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 研究者控制刺激 (视觉的、听觉的、体觉的等) , 使之有系统地变化, 让受试者凭主观判断, 作出反应 (如按下电钮) 或说出感受来, 此种方法, 称为内省[2]。心理学实验中的这种内省归根结底是把自己的精神当作认知对象加以研究, 以获得关于自己精神的知识。而在这里, 民族传统体育的道德教育所说的反省 (内省) 是通过体认自家精神可以知道本善之性存在于我自身之中, 将其呈现以成人。这不是分别主观客观的认知方式, 而是一种体认方式。如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子曰:“射有似乎君子, 失诛正鹄, 反求诸其身”。不用通过学习和认知就能获得认识, 所以这不是认知方式。这是一种体认论, 是道德认知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而是人有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不需要逻辑证明, 只要向内体认自家精神即可得知。体认到自家之善几何, 则呈现出几何, 也就成人几何。所以内省在这里是一种体认成人的途径。

2. 内求

“自明诚”, 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坚持反省内求之道德修养途径。孔子也讲“仁者, 人也”, “我欲仁, 斯仁至矣”。其思想中也有仁在于修养主体精神自身不需外求的倾向。在孟子看来, 完满人性是内在于道德修养主体的精神之中, 只是我们不能体认到。这种完满人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修养主体精神系统中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深深隐藏在修养主体精神之中, 在某种特定情形中会呈现出来。

彭林教授在对中国古代乡谢礼作专门研究后指出, 我国古代的体育项目相当多, 而出现年代最早、在民间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则是儒家创造的乡射礼。中国古代射礼中同时包含了对选手的道德方面的内容。乡射礼提倡在比赛中既要力争胜利, 又要善待对手。乡射礼规定, 同一耦射手在升堂、下堂等各个环节, 都要彼此揖让。不同的耦之间也是如此, 无论是上下堂, 还是取箭、饮罚酒, 只要彼此相遇, 都要扣让, 以示尊敬。射礼不是一种简单的舒展筋骨、放松肌肉的运动, 而是富于哲理、有益人生的运动, 在健身的同时涵养心性, 提升道德, 达到将运动目的提高到身心与体魄和谐发展的层面上。

抗日战争期间, 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在一次集会中, 引用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的典故说:“古代的运动会, 有三种人不能参加, ‘贲军之将, 亡国之大夫, 与为人后者不入’”陈垣把不能保卫国家、不能抵御敌人入侵的将军, 国亡后在敌伪政权任职的官员以及为了个人目的而认贼作父的人都排斥在人民生活之外, 大大激励了全校师生抗日的志气。而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射礼所倡导的, 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这对如何看待当今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也许有所启示。

二、民族传统体育道德教育内化的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道德教育内化的方法就是内省。内省就是向人本身体认自身的人性——善, 把善性发掘出来, 呈现出来, 从而形成新的精神自我。

内省方法的前提是认为完满人性在于人的自身之中, 修养主体要通过内省的方法把完满人性显现出来, 以成为真正的人。具体地说, 内省的修养方法包括诚、养心和养气等。

1. 诚

诚是反省内求的一个重要方法。诚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天之道。“诚者, 天之道也”, “诚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这个层次的诚, 是完满的诚, 是群体精神和个体精神的统一, 是意识和潜意识的统一, 不需要任何修养就可以自然呈现出完满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诚是道德性的。

另一个层次的诚是人之道。“诚之者, 人之道也。”“是故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由于完满人性在下降到个体精神之中时, 由于欲望以及环境、其他原因等, 完满人性被遮蔽了, 不能自然呈现, 需要诚之。也就是要用意识去把人的完满人性如实地呈现出来, 这就是诚之。如何作到诚?首先要明善。“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 不诚乎身矣。”

总之, 在诚信教育中, 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即“以身作则, 示范到位”;“立足课堂, 引导到位”;“联系家庭, 教育到位”;“面向社会, 实践到位”。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2. 养心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 与木石居, 与鹿豕游, 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 见一善行, 若决江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舜居于深山老林之中, 当发现本心时, 抓住一丝善言善行, 以养本心, 则本心如江河决口扑面而来。《中庸》记载孔子语曰:“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 而弗失之矣。”都是指得本心之闪念而专着于此, 培养本心, 实现完满人性以成人。此外, 养心的方法还包括用仁义礼智来充实意识这一点。如认为诗书礼乐开始由人的本性而生, 圣人制定出来教人, 以唤起诗书礼乐制定之初时人的本性而生。“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所以, 在反省内求的过程中, 通过养心, 可以“存其心, 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 修身以俟之, 所以立命也。”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太极拳中的《打手歌》中有云,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实”等就集中体现了民族体育文化中的对心性的修养思想, 在他人进攻之时, 我方不与之相遇相抗, 而是舍己从人, 避他人锋芒, 顺他人之势, 化解他人之力。他人之力落空后, 必然失去重心, 此时, 只需稍施劲力, 以我之实, 击敌之虚, 则可轻易破敌。太极拳中的防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战术, 是为了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能的发挥教学和训练中要加强攻防意识的培养。如果太极拳练习者能够不断地追求儒家、道家所提倡的无我、无私、无畏、无名、无利之心智。那么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内心修养将会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这正是太极拳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3]

3. 养气

气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据张岱年先生考证,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现代汉语中所谓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气的原义指有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 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 气亦指一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现象。”张岱年先生还指出作为哲学的范畴, 气指一切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存在。并且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是指一种精神境界[4]。

那么, 如何养气?首先要直养。“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直养是指让这种群体精神自然流露。其次, 养气要用仁义等外在的群体意识来呼唤和加强这种潜意识。“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孔子强调,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太极拳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太极拳的技术, 更要注重对太极拳的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 以礼终”, 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 并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人生信条!除了在学习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

参考文献

[1]王怡心.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15.

[3]孟庆袖.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武术科学, 2004 (6) :3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趋向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文化;对策

2006年1月,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应当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各地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目,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由此可见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非常重视的。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推动社会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点、发展现状、对策分析、西方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球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笔者通过综述以上几方面研究文章,发现存在研究方法不合理,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侧重点不清晰等问题,以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引方向。

一、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特点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我国各少数民族以民族或一定地域为单位,长期开展并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1]。它产生于其所依附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以及精神信仰,同时也努力超越并构建自己的自然形态特征、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精神信仰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有新疆、内蒙、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各省市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精神信仰、以及风土人情。在对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对策、项目起源、项目特点等方面。在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问题上,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认识趋于相似,例如,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古代的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民俗节令、风俗习惯[2]。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古代的军事战争、信仰祭祀、繁衍种族、民俗节令[3]。由于传统体育属于体育的范畴,那么传统体育的起源也和体育的起源有异曲同工之处,传统体育源于生产劳动、军事战争、宗教祭祀等。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有的项目却依然开展的很好。在研究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时如果能把本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按起源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整理,比较,也许能够发现不同起源方式的项目它的发展生命力差异性根源,这样也许能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帮助,进一步指导实践,获得更高的实践高度。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方面,学者的观点也是大同小异,早在1994年闭锦源在文章《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的特点[4]。其后关于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没有新的观点出现,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虽然有不同之处其实也只是在总体特点方面作进一步的扩展,比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特点[5]。新疆地区传统体育的特点:与畜牧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乡土特点、与哲学、宗教文化紧密相连、与尚武的民族传统相伴、与热爱自然的精神风貌融为一体[6]。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军事战争、宗教祭祀等,其本质特点主要为: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

二、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大部分文章的内容框架为:起源、特点、对策分析,只有少部分文章涉及到参与活动人数、次数、项目,那也只是笼统的介绍,邓陈亮,余乔艳在《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调查》中简单介绍了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频度、体育人口年龄层次、活动组织部门比例情况[7]。在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状时,要从体育活动人口、项目开展、场地器材的现状来论述,还要体现出段时间动态发展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在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中出现的观点很多,比如,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发展建发展模式:启动龙头,建立健全体育健身网络、市场激励,拓宽体育投入渠道、基础支撑,铸造体育硬件环境[8]。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体系构建为:构建“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相结合的结构模式(教学体系、高校基地建设体系、中小学课间操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适当代替的改良体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县、先进乡示范体系、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理论创新、发展”体系、竞赛体制、评价标尺改革体系、构建权责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体系[9]。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重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10]。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政府重视,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发旅游、保护和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重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进学校、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保护[11]。王俊奇等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中认为我们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也要注意少数民族体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应当继续发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地理学上的优势,并对它的可持续发展加以研究,切不可脱离少数民族地理环境的实际搞统一发展模式,这种做法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如同南辕北辙,是会恰得其反的[12]。王光等在《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探索》认为: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以宏观系统为框架,教育体系为支撑,“大教学链”为手段,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13]。在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分析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作者给出的发展建议具有普遍性、笼统性特点,因为这些建议缺少对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证研究,因此只能算作一个美好的设想。

通过对搜集的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大部分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为主,只有极少部分采用现场调查、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田野调查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容忽视的研究方法。体育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对某种体育项目没有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而进行定性分析,形成闭门造车式结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里所讲的直接体验是指对体育项目的亲身实践,间接体验是指对体育项目的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原创性特点,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晶,去少数民族地区切身感受地理、人文环境对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是很有必要的[14]。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时进行的纵向比较注重在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部进行,横向的比较注重在西部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民族学研究的跨文化研究视角进行[15],也应该以时间跨度为基准展开纵向的发展比较,也可以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情况展开横向的比较。

三、西方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社会在由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碰撞,西方体育文化占据主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消失,传统体育文化边缘化。许多专家、学者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献计献策,

在关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面,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在创新中求发展,保持其民族性、独特性、兼容性。白晋湘教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涵盖了各个民族的道德、审美观与价值观念。体育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上顺应历史潮流,以平衡的心态来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要始终相信民族传统体育的过滤作用,尽管西方体育文化在阶段性上表现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甚至震撼,但经过长时间民族文化积淀的筛选,外来体育文化终究是为我所用,而非我为他灭。王岗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充满信心,去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但从体育运动的层面思考它的发展,而更应该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思考它发展的意义、目标等。惟其如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才会走进一个复兴的时代。这些观点都只是从西方体育文化影响的角度去探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法则,把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扩大化了,好像我们如果解决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那么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能健康发展,但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应是多方面的因素,譬如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去探究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原因。事实上,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其必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外在环境和受众群体。而要保存或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俗也是极其艰难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的选择,某些传统体育项目必将像自然中的生物物种一样消失,因为将有新物种出现进而代替它。经淘汰之后生存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生命力会更强,适应性和独立性也将日益显现。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各省市、自治区为了筹备和参加两会,一般都侧重于设点集训国家规定的几项传统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和能够反映本地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项目,这本身就进一步强化了优秀或典型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立性。这种观点抹杀了人的主体创造性,人们能够在文化发展层面上做出积极的贡献,能够引导文化向积极的健康的方面去发展。

所有这些理论、观点引起了国家和人们对自身传统体育文化的反思、重视,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指引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指导。

四、全球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全球化是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开始提出来的,所谓“全球化”实际上是西方经济、政治与文化在全球的扩张[16]。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正在日益冲破传统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展开的客观现象和历史趋势[17]。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界提出全球化概念以来,该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全球化环境对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分析、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由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可能面临着三种文化共存的局面即: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初级现代化形态、存在于大众健身娱乐中的中级文化形态、符合现代体育精神并走向国际化的高级文化形态,未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可能在长时间内是以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生存与延续[18]。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有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大冲击原因,最核心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体育价值的追求。惟有创新才能使之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我们决不能以排斥的态度抵制西方体育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失宠。

全球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全球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环境被改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落后于时代的车轮,跟不上人们的价值追求。其实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有自己的优势,它是一种传统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些传统体育活动历经世代的考验依然朝气蓬勃,当然有些传统体育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变异、甚至消逝。在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历史,特别是经济发展史,因为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先决条件。当意识形态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的精神追求极易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优秀的品质可能会被侵蚀、会变质,这就需要去修正、去引导。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流动,必然会加剧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众多的外来文化尤其是强势文化和先进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基因的流动,很容易导致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缺乏较好的衔接,出现所谓的文化断层,进而造成当地文化传承的断裂。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地域相对较为偏远,而且文化相对保守,所以全球化更容易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造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代际断裂和文化鸿沟[19]。传统体育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因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引导。

五、结语

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时采用的研究方法应以文献资料、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为基础,侧重于田野调查、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的应用。

研究应注重对本地区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外来文化、经济形式等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调查人们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参加活动的方式、频率、时间、活动强度以及活动的场所、场地设施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以改革开放前后的时间段为基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各地区发展情况展开纵向比较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韦晓康,赵志忠.浅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3(5):63.

[2]赵忠伟,郑鸿.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92-93.

[3]黄宗峰,韦雅青.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社会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56.

[4]闭锦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91.

[5]王国洪.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0(l):42-43.

[6]张新辉,朱梅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研究,2009,2(13):23.

[7]邓陈亮,余乔艳.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8]张新辉,朱梅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及特点[J].体育科学研究,2009,

2(13):24.

[9]车婷,王景明等.从云南省第8届民运会看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体系之构建群体[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7):81.

[10]钟卫刚.构建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模式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44-45.

[11]黄宗峰,韦雅青,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57.

[12]王俊奇,徐国民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2(17):108.

[13]王光,张秀萍等.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探索[J].体育文化,2008(2).

[14]乔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14.

[15]孙德朝,张兴富等.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未来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26):46.

[16]万明钢.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233.

[17]龚茂富.近代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审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35-39.

[18]吴雅彬,宋加华等.从不同社会形态的体育存在形式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1(22):73.

[19]李丰荣.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境遇与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0,5(31):40.

作者简介:

龙正和(1973—),男,苗族,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训练学。

魏丽(1984—),女,山东滕州人,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赵旭(1979—),男,山东滕州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上一篇:读《魂归可可西里》有感下一篇:活动策划方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