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2024-11-10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通用10篇)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1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惮()

棹()归省()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橹()

旺相()

撮()

桕树()

楫桨()

踱()

絮叨()()

篙()

弥散()

蕴()

藻()

飘渺()

第二课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捶()

瞳()

恬()

震撼()磅礴()()

淋漓()()

耳畔()

第三课

蘸水()惬意()疏密()包罗 口头禅()参差不齐()水门汀()第四课

端凝()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行当行

离合悲欢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花鬘()

斗薮()

咿()铮()

褶()

雏()

腻()

妥()

惆怅()()第五课()屹立()

奸馋()

矫健()

铿锵()()

婀娜()()

优雅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鸦雀无声

第六课少顷()

倾侧()

呓语()

絮絮()

叱()

齁()

中间()

许许()

曳()

几()

第七课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曛()铤()夐()孕育()

第八课

衰微()

赫然()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回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窥()

暇()

迭()衙门()第九课 派遣()

热枕()鄙薄()

以身殉职()拈轻怕重()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第十课重荷()深邃()

踌躇()()巴望

门槛()

堪()

氓()

囚()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喧嚣()()第十一课钦佩()

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捋()

陋()皙()琐()

第十三课迷惘()

遏制()

才华横溢

生龙活虎

精彩绝伦

重振旗鼓

羁绊()

夯实()琢磨()苛求()擅长()闭塞()胆怯()

蔓延()

第十四课稔熟()

谶语()鬼使神差

顾名思义

阴盛阳衰

巾帼不让须眉()扣人心弦()

冥冥()

第十五课簇拥()须臾()了悟()

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与日俱增 嫉妒()

炫耀()

恩赐()矫健()

揉造作()

祈祷()

沮丧()第十六课癫狂()

狰狞()()

问鼎()

强悍()

号啕()

揣摩()()

落花流水

千载难逢

出其不意

淋漓尽致()()

屏息()凝神()

第十七课

博弈()

诮骂()

排闼()鹌鹑()()

阒不见人()剑拔弩张()

嗤之以鼻()

嗜此不疲()

噎嗝()()啜芽()

中肯()

枰()

寮()

第十九课充沛()肆虐()摧毁

丘墟()()蒸发()逞强施威()覆盖()第二十课萧瑟()

和煦()

吞噬()

裸露()戈壁滩()

桑海桑田 第二十一课

啮()

媲美()

挑衅()鼠目寸光

滑稽()

徘徊()()

逃窜()迷惘()笃信()第二十二课缄默()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迁徙()

窥探()雾霭()

第二十三棵游弋()

谕告()

安然无恙()

大惊失色

执迷不悟

湖泊

狄杜()

携带()

日趋()不逊()

第二十四课阖()

枯槁()

收敛()

逸()

出售()

憔悴()()第一课荻港()

溃退()

绥靖()()

鄂()豫()

锐不可当()督战()

歼灭()

管辖()

第二课奴隶()

搜寻()

坚毅()明净()冲锋()

第三课寒噤()仄歪()

舀水()

吆喝()()

水淋淋()

张皇失措()

飒飒()

转弯抹角()

苇塘()

提防()

浸没()

竹篙()

闷热()泅水()躲避()砸碎()黄梢()遮掩()疟子()第四课拂晓()

瓦砾()

地窖()

颤魏()

偷袭()

半截()

企图()

埋葬()

耸立()

砸死()

揣在怀里()

匍匐()()

舀干()

腋窝()

僵硬()

屏障()

鞠躬()

惊扰肃穆()()

第五课箱箧()

琉璃()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赞誉()

缀满()

珐琅()()

晨曦()

瞥见()洗劫()

野蛮()

惊骇()第六课杀戮()

荒谬()

缭绕()

健忘()悼念()第七课掳()

诘问()疏懒()

霹雳()()孤孀()

憎恶()和蔼()

粗拙()

悚()疮疤()懿矩()()惶急()惧惮()渴慕()第八课交卸()

奔丧()

狼藉()簌簌()

典质()

蹒跚()()

颓唐()

琐屑()

差使()

惨淡()

踌躇()()

第九课

尴尬()()揩()

磕烟灰()

胯骨()

撬()

黏()

烦躁()

嵌着()

微不足道

凹凼()()

大庭广众 第十课伛()取 缔()骷髅()()滞笨()

愧怍()

绛()

塌败()

第十一课接济

唏嘘()()

噩耗()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呵责()

第十二课 癖好()

祈盼()萦绕()憬悟()年近花甲

号叫()

眸子()

第十三课拱()

贞()

撑()

雄姿

残损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匀称

墩()

陡坡()

第十四课魅力()

笼统()

着眼()

纤细()

第十五课轩榭()()

败笔()丘壑()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嶙峋()()

第十六课鳌头()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鎏金()

金銮殿()

玉玺()

上谕()

湛蓝()

修缮()

傀儡()()

第十七课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伧俗()忒()

第十八课宅第()

考究

标榜()风雅

酒肆()

脍炙人口()()执法()

第十九课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悬殊()

短促()

农谚()

第20课花卉()萎谢()蕊()虞美人()灼伤()分泌()芙蓉()()第21课囊()

克隆()

繁衍()胚胎()()蟾 蜍()()脊椎()两栖()

鳞片()

相安无事

第22课遗骸()褶皱()天衣无缝()俯冲()驮着()岛屿()第23棵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劫掠()

在劫难逃()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视而不见

第24课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2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篇3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内容: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3、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鞍钢);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任务: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5)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发动。(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验教训:1立足国情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的错误泛滥(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铁人王进喜 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两弹元勋邓稼先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成就: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3、1971年九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4、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5、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时间时间差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以场馆反而深刻的思想解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时间:1978年底

4、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民族法制建设的加强: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7、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第9课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进农村经济发展(2)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3)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4)作用: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现在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经现代化建设(2)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南巡讲话“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律平等。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1)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建设。①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②经济上:实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 战略方针。

2、一国两制的内容:在祖国统一的领导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的意义:(1)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2)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3)有利于台湾、澳门、香港的长期稳定。(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振兴。(5)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建国前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3、1958年中国决定自行研制和潜艇。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5、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6、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向国产化道路。1956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有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7、1966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并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和平共处五项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5、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人握手足有一分钟,尼克松说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

型杂交水稻。(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三、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2、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以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

四、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1956,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2、1959年,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3、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4、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的举办了亚洲运动会5、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4

【教材分析】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抒情紧扣写景,始终不脱离人,是本文的特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有关三峡图片,录音机,朗读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由《三峡》引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陶弘景:(具体见课本注释)

(三)检查预习:

1、词语解释。

①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颓,坠落。(太阳快要落山了) ④沉鳞竞跃:争相跳出。(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

本文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散句以句意来定。

二读: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教师酌情解决难字、句意。指名讲出文章大意。

三读:译读。

本文写景部分句式整齐,如果分行,就是一首写景诗。要求:和文章句式整齐相应,译句也要句式整齐。(译读要求较高,拟尝试一下)

1、教师读原文,学生译译文。(一学生读译文,其余学生齐读原文)

2、学生齐读原文,教师读译文。(本环节视学生译文如何而定)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四读:品读。

1、找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说出其妙处。(学生悟读,交流发言。教师补充)

2、可用换词法领悟下列词的妙处:

入(体现一种向上的气势)——到

交辉(交相辉映,共增山色)——齐全

将歇、将颓(展示出慢慢消失的过程,不乏拟人化色彩)——将散、将下

乱鸣、竞跃(再现一种生机和活力,营造热闹的气氛)——齐叫、游泳。

3、在此基础上,归纳点明本文布局上的山水相映、色彩相配、晨昏变化。同时行文起伏相错,读起来也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试着读出不同的语调。

4、你认为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些景物的?体会文末两句的含义。(赞美、自豪)

五读、说读。

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

1、示例: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云端,就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六读:背读。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写作技巧: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五、拓展延伸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功名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六、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

2、教师结束语: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

七、布置作业:试把本文扩写成一段写景文。

八、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句式整齐之美 四字骈句

↗ 山水相映 赞美

文章意境之美 → 色彩相配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5

只要老师心中真正装着学生,课堂设计就自然会赢得学生的赞成票,课堂必然会生成许多精彩。蒲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新,方法活,最后的反思全面且有效。值得商榷的是,本节课是否应该把解决学生自身面临的诱惑作为一个重要课堂资源?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把“讲堂”变成“学堂”、把“课堂”变成“舞台”、把“学生”变成“主角”、把“创新”变成“常态”

二、、课堂亮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并能始终让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活动探究、分组讨论、谈话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贯彻竞争、监督的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学生学法

自主朗读、合作探究、生教生、抓住关键词背诵

五、教学思路:

(1)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贯彻竞争、监督的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2)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斗志,提升学生的参与的广度、深度、目标的达成度。

六、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给每个组命名:北大班,清华班,哈佛班,剑桥班。每组找一个记分员。要求组员为荣誉而战,举手抢答问题,最后看哪个组得分最高。

七、目标达成(关于教材分析暂不赘述)

(1)两个重点:理解熟记:不良诱惑的危害?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两个能力:区分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3)两个目标: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三言两语,1分钟)

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潘多拉》FLASH导入,问学生你知道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吗? 引出本节课,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二)出示目标(2分钟)

通过整合本课知识,我设计了情景活动: 几个人物(找几个学生扮演,与其他同学对话)

设计了一条主线(小明的困惑):一个初二的同学小明,小明结交了不少朋友,各种诱惑纷纷而来,小明很困惑,他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帮他?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不良诱惑的危害?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三)学生先学与老师后教(老师巡视,与学生沟通)(25分钟)小明的困惑一:帮小明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 P38观察生活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 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1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抢答。记录得分。

得出结论:生活中不同诱惑的影响不同。

小明的困惑二:

小明结交了4个朋友,请大家来分析“他们”是好朋友还是坏朋友?经受不住“他们”的诱惑会有什么危害?

列举漫画和真实案例来谈一下各自的危害? 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认识。总结:不良诱惑的危害?

注意:学法指导:分条理,明角度,抓关键词。学生活动:3分钟强化记忆。

按组竞赛,看哪个组记忆的又快又准。齐背,学生监督。检查单个学生。关于重点知识的突破,可以用事例和练习题来突破。

小明的作业:他住的社区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准备举办“拒绝不良诱惑”的宣传活动。为社区设计宣传标语。

小明的困惑三:

小明懂得不良诱惑的危害了,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时会抵制不住不良诱惑?(举例说明弟陷入吸毒泥潭)

学生整合知识,学生补充,老师总结。(1)认识能力低

(2)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

小明的困惑四:

有时会抵制不住不良诱惑的原因也找到了,怎么落实行动呢? 小明应该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呢? 学生讨论、简单表演

情境设计:如果遇到下列情况,自己会怎样拒绝? 学生讨论实践后后得出结论: 老师总结:三个方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题型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己解答。

在这里特别注意让学生上讲台讲解。

(五)本课小结(构建知识体系)(2分钟)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

P41,弟

(1)为在自己所住社区举办“拒绝不良诱惑”的宣传活动做宣传海报。(2)在学校举办一个“远离不良诱惑”为主题的宣誓签名活动。

谈谈反思:

(1)针对现在依然存在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过多,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我努力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变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

(2)注意用情境教学,利用体验型教学设计尽可能的将理论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斗志,提升学生的参与的广度、深度、目标的达成度.(4)注重了宏观设计,努力体现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多种能力的训练。(4)注意微观教学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注意三维目标的达成。

(5)注意三贴近,从学生身边出发,学生更有兴趣,更易于接受。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6)注重了导入设计,生动有趣,设疑把学生调动起来。注重了结尾设计,条理清楚;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本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设计时对学情研究还是不够,以后要多研究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已有知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等等,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认真设计,该设计讨论时设计,不该设计时坚觉不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深”,防止学生讨论时一盘散沙。

(3)在设计时,要注意紧扣教学的需要,设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智力价值或活动价值,更加有实效,追求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6

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姓名:班级: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7

山市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重点)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难点)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青冥( ) 禅院( ) 飞甍( ) 高垣( )

睥睨( )( ) 连亘( ) 窗扉( ) 倏忽(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 )

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 )

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 )

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⑸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 )

⑹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 )

3、本文选自 ,作者蒲松龄, 文学家,号 。

课堂学习

一、 导入新课,简介有关海市蜃楼的概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自主合作学习:

1、 出示学习目标。

2、 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用原文回答:

(1)表现山市独特的句子是:

(2)说明山市罕见的句子是:

(3)能够表现所见景物不是实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

(4)能够证明山市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句子是:

(5)初见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反应:

(6)总写山市的恢弘气象的句子是:

(7)写出危楼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

(8)能表现奂山山市面积之广大的句子是:

三、点拨讲解:

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1、通览全文,了解全貌

2、逐词逐句,通懂其义

a.识记生字词

b.分析理解词语

c.断清句层次

d.省略补出翻译

e.朗读按标点

f.精读分析理解

g.难句村出来

h.画批圈点小结

四、练习测评:丛书p87自主学习1、2读读背背1、3

五、布置作业:

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把它们摘抄在笔记上。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资料:

文学常识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分析课文结构,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堂教学:

一、 导入:(略)

二、 自主学习:

1、 出示学习目标。

2、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2)“山市”和“海市”有什么区别?

(3)交代山市不常见的二字为:

(4)山市形成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作者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的?)

(5)这次山市可分两阶段观赏,分别概括一下。

(6)文中如何写出山市景致渐多的情形的?

(7)本文使用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8)山市的变化是快是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9)“楼五架”是“五层楼”或“五架楼”吗?为什么?

(11)山市的特点是什么?

(12)文前为什么交代“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1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14)文末为何缀述早行者所见?

(15)为什么那时的人们把“山市”又称为“鬼市”?你能用科学解释一下吗?

三、点拨讲解

层次结构:

一、(第一句话):简要说明奂山山市难得一见

山市二、(中间部分):作者描绘山市变化的整个过程。

三、(最后一句话):补诉“早行者”所见,说明山市为鬼市的原因

四、练习测评:

1、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⑷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2、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 为发展阶段; 是高潮阶段。

3、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五、布置作业:

1、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3、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 篇8

my[ma]pron.我的

clock[klk]n.时钟

nice[nas]adj.好的;令人愉快的

meet[mit]v.遇见;相逢

your[j(r)]pron.你的;你们的

his[hz]pron他的

her[h(r)]pron她的

question[kwestn]n.问题;难题;询问

answer[ɑns(r)]n.回答;答复;答案

look[lk]v.看;望;看起来

first[f(r)st]num.第一

last[lɑst]adj最后的;上一个的

boy[b]n.男孩

girl[ɡ(r)l]n.女孩

zero[zir]numn.零

one[wn]num.一

two[tu]num.二

three[ri]num.三

four[f(r)]num.四

five[fav]num.五

six[sks]num.六

seven[sevn]num.七

eight[et]num.八

nine[nan]num.九

telephone[telfn]n.电话

number[nmb(r)]n.数;数字

card[kɑ(r)d]n.卡;卡片;纸牌

family[fmli]n.家;家庭

unit5

pencil[pensl]n.铅笔

book[bk]n.书

eraser[rez]n.橡皮

case[kes]n.盒;箱;橱

backpack[bkpk]n.双肩背包

pencilsharpener

[penslɑ(r)pn(r)]铅笔刀;卷笔刀

dictionary[dknr]n.字典

that[t]pron.那个

yes[jes]adv.是

No[n]adv.不;不是

not[nt]adv.(构成否定句)不是

excuse[kskjuz]v.原谅;宽恕

thank[k]v.感谢

OK[ke]interj.好的

do:[du]v.aux做;干;构成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助动词

baseball[besbl]n.棒球

watch[wt]n.手表

computer[kmpjut(r)]n.电脑,电子计算机

game[ɡem]n.运动;游戏

notebook[ntbk]n.笔记本

ring[r]n.戒指;环状物

call[kl]v.打电话

at[t]prep.在里面;在(点、刻);以

in[n]prep.在..里面

lost[lst]v.遗失

found[fand]v.找回

school[skul]n.学校

set[set]n.(一)套

of[v]prep.(属于)的

Unit6

sister[sst(r)]n.姐;妹

motherm(r)]n.妈妈;母亲

father[fɑ(r)]n.爸爸;父亲

parent[pernt]n.父亲或母亲

brother[br(r)]n.兄;弟

grandfather[ɡrndfɑ(r)]n.祖父;外祖父

grandmother[ɡrndm(r)]n.祖母;外祖母

friend[frend]n.朋友

grandparent[ɡrndpernt]n.祖父母;外祖父母

those[z]pron.那些

these[i:z]pron.这些

she[i:]pron.她

he[hi:]pron.他

aunt[ɑnt]n.姨母;姑母;伯母;舅母

son[sn]n.儿子

cousin[kzn]n.堂(表)兄弟;堂(表)姐妹

daughter[dt(r)]n.女儿

uncle[kl]n.叔;伯;舅;姨父;姑父

picture[pkt(r)]n.照片;图画

dear[d]n.亲爱的

for[f(r)]prep.为了

photo[ft]n.照片;

here[h]adv.这里

Dave[dev]n.戴维

Anna[n]n.安娜

Paul[pl]n.保罗

Emma[em]n.埃玛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9

不一会,饭菜俱备,我就高喊:“爷爷吃饭了!”“你们先吃,我一会儿来!”“酶,一个国内赛事,干吗那么投入!”对于爷爷的“过分热情”我真有点不敢恭维。“待会儿菜凉了!你吃了再看!”奶奶紧跟着下了最后通碟,可他好像没听见似的,目光仍然痴痴地聚集于屏幕。原来,电视正直播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面对爷爷的固执,我有点沉不住气了,凑近他耳边劝慰着:“爷爷吃饭吧,我求您啦!”“别等我,我让你们先吃就先吃!”爷爷一摆手,有点不耐烦。对此,我就不敢再“耍性子”了。忽然,爷爷一拍大腿,蓦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径直奔向屏幕,看上去那架势恨不得助谁一臂之力。他边走边嘀咕:“陈桦不行,难道于诚也不行?不会的,他上午不是已打破全国记录了吗!”这是爷爷在给自己吃定心丸,而我却分明看到他鼻翼上闪动着细密的汗珠……

当爷爷喜气洋洋地来到餐桌边时,他仍顾不上端饭碗,又滔滔不绝起来:“于诚这小伙子真不简单,最后20米时,甩开了对手,以3分53秒18的成绩打破了他上午自己创下的全国记录,为我们浙江夺取了第一枚金牌!”喜悦让他的脸上绽开出一朵耀眼的菊花。忽而,爷爷又以不无慎怒的口吻说道:“记者真不识趣,人家累得喘不上气来,还非得采访……”哎,我这位“多管闲事”的爷爷!

爷爷是一个铁杆的体育迷。在家中只要他拿遥控器,电视一准锁定在体育频道。这不,最近正赶上全运会,岂能错失良机,他认为在众多频道中,唯有“体育频道”最真实、刺激、有看头,是一盘百吃不厌的营养大餐。爷爷不“偏食”,无论球类、游泳、体操,他都来者不拒,喜爱非常,就连夜半时分的足球比赛,他也准时观看。因为这事,年逾古稀的老两口常常闹别扭,奶奶生怕爷爷的血压受不了。

可是,纵使你有千条妙计,他也有一定之规。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篇10

1.初中学生小路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数学老师对我好,我愿意听他的课,学习有信心、有奔头。可是一场误会中他错怪了我,让我既怕他又怨他。从此他讲课我不爱听,也不注意听,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这表明()

A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B在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 C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

D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发展

2.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勉励我们要自信。那么自信的基础是()A树立明确的目标B发现自己的长处 C保持乐观的心态D发现自己的不足 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句话说明人生()

A不会有挫折B难免有挫折C就是挫折D也许有挫折 4.面对挫折,我们要自我疏导。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①参加喜欢的体育运动 ②自我激励,不气馁,不抱怨 ③知难而退,及时放弃目标 ④约同学去郊游,欣赏美景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

5.小刚遇到挫折后,喝药好的同学去郊游,通过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使自己的情绪得以调节。在战胜挫折方面,这属于()

A自我疏导法B逃匿躲避法C积累经验法D请求帮助法

6.有这样一位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从不复习,作业几乎不做,考试取得不良成绩后又怨天尤人。这位同学的错误在于()

①没有正确地对待挫折的态度 ②没有正确分析挫折(成绩不好)产生的原因 ③没有正视挫折,没有挫而不折的精神 ④没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求胜欲望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

7.挫折是人们的活动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由于身材不高,不能如愿以偿地从事职业篮球运动,这种挫折的因素属于()

A家庭因素B生理因素C心理因素D学校因素 8.“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

①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容易轻生,感情用事 ②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③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就要维护自己的人格 ④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②③④D①③④

9.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一个人要树立真正的自信,就应()

A既发扬优点,也发扬缺点B只发扬优点,掩饰缺点 C发扬优点,正视缺点D看到优点,忽视缺点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告诉我们,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

①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②亲身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③不耻下问,谦虚谨慎 ④在生活、学习中反复锻炼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

①给与他人物质帮助 ②维护关注他人尊严 ③从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他人 ④ 不做有损他人尊严的事

A①②③B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④

11.“感动中国2007人物”李丽,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先后义务深入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近万名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

(1)李丽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2分)

(2)假如一个中学生遭受挫折后找到李丽进行咨询,请你想想李丽会对这位中学生说些什么?(14分)

12.“„„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你总是含泪深情凝望。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这是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词。

(1)师爱浓浓的体现是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师?

13.青春是高飞的白鸽,载着梦想和希望在万里碧空展翅飞翔;青春像一首名曲,充满激情的旋律,牵动着无数花季少年的心。我们在青春的旅途上洒下一路欢歌和笑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1)你能写出一些描写青春的词语吗?(不得与本题材料中的重复,写出4个即可)(2)你打算怎样开始自己的青春之旅?请写出几点想法。

14.七年级小丽同学的父母有事不在家,把饭菜放在冰箱里。小丽放学回家后不知道怎么热饭菜,胡乱吃了一些,结果肚子痛得受不了。(1)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些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你能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吗?(3)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自立能力的打算。

15.“拥有青春,就好比拥有丰富的矿藏。矿藏可以沉睡万年再去开采;而青春不开采就会自然枯竭。”“春天不播种,秋天就没有收获。年轻的你,应珍惜你的青春,伴随你的理想去追求,去奋斗。这样,你的人生才能闪闪发光。”

(1)为什么说“拥有青春,就好比拥有丰富的矿藏?”

(2)我们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时节,你打算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更美丽,让我们的人生“闪闪发光”呢?

16.悲伤的蚯蚓对自己说:“我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是如此的卑微、低贱,我不过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 花听见了对它说:“生命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别人不看轻你,你为何要看轻自己呢?” 蚯蚓说:“可是我不会飞、不会跑,长得也不好看,根本没有什么优点可言,我的存在似乎是多余的,我总是觉得好像每个人都在嘲笑我。” 花说:“谁说的!你能够消化垃圾让你吐松软,万物因此而有生命力,我就是因为有你的存在才能茁壮成长二开出芬芳的花得呀!”

(1)蚯蚓对自身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寓言告诉我们应怎样看待生命的价值?

17.在一次班会上,同学们围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融入新的集体”,展开一次讨论,并积极发言:

甲:我做值日不太积极,有时还来晚。我认识到自己不能积极维护集体利益。

乙:我的同桌为人热情,同学们遇到难题经常请他讲解,而找我的却很少,我认识到我对他人缺乏热情。

丙:学校体育运动会上,我克服困难,积极为班级争得荣誉,同学们对我称赞不已。(1)这些同学通过是哪些途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2)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作用?(3)我们应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

18.小红是七年级学生,平时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她与同学们之间有了隔阂,和同学们说话很少,交往很少。每当她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谈笑风生,自己却无人理睬时,内心十分苦恼。(1)小红苦恼的原因是什么?简要说出理由。(2)请你告诉小红怎样才能获得真挚的友谊?

19、材料一:小敏常常到网吧玩游戏,结识了网吧的一帮哥们。一天他们相约去外面找钱,在行窃时被人当场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小英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一般,但她在同桌的帮助下,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被吸收进了学校的数学奥赛培训班。

材料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小敏、小英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6分)20.探究实践题

假如你遇到下列问题,请写出两个正确做法(要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实有效)并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说明理由。

(1)你的同桌在课堂上经常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4分)

(2)你的好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想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3)你的同学早晨起床经常要让父母叫。

21.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少年”的比例高达13.2%,超过200万人;此外,在非网瘾群体中,还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为增强学生的意志,战胜网瘾,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用坚强的意志战胜网瘾”的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

(1)请你简要分析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原因。

(2)请你收集关于坚强意志的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各一例)

(3)请你结合所学过的坚强意志的有关内容就如何戒除网瘾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四品上册复习重点

1.人类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体现 3.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4.我们应怎样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6.如何用行动实现人生价值?

7.我们应如何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的人生? 8.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感受(选择题)9.我们应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10.良好的班集体的特点和作用 11.怎样尽快融入新的班级体?

12.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13.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14.学习的作用(意义)

15.为什么说受教育及时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6.青少年应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7.怎样学会学习?

18.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友情?(友情的重大意义/作用)19.如何认识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20.交友的7条重大原则(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21.师爱浓浓的三个表现

22.我们应如何热爱尊敬老师?

23.我们应怎样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4.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25.自尊的意义;如何用行动赢得自尊? 26.自信的意义;如何培养自信? 27.自立的意义;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28.自强的意义;如何走自强之路? 29.为什么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30.怎样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 31.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上一篇:中职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辩论赛职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