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4-10-19

资料图(精选8篇)

资料图 篇1

网状图

这种图形在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大学毕业生考试中首次出现,2000年仍然作为考题出现。客观地说,这类题没有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只需要你对一个由众多小三角形组合成的大三角形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不难只是对“会者”而言的,因为这类图题型新,图形复杂,对那些整天只知处理数据的考生来说,遇上这种题根本无从下手。而且,题中决不明确给出数据,那些善于猜答案的考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此,无论应试能力多高的考生,都必须首先对这种题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弄明白这类题的解题技巧。要会看题,弄清楚题目都给了你哪些信息,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较顺手地去应对。另外,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有题外,在正式答题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图形各自代表的意义弄清,因为以后的具体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会脱离字母,你一旦稍一粗心把它们搞混,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造成失分。

这里我们拿出一个例题进行解析:

下图是某地区各行业在城市, 郊区和农村的分布情况.请根据图中情况回答问题.(A代表服务企业, B代表金融企业, C代表工厂, D代表中小学校, E代表大学, F代表外事机构, G代表农技站)

1.各行业中,在农村分布率最高的行业是

A: 金融业 B: 工厂 C: 农机站 D: 中小学

正确答案: C

2.该地区农村中没有的行业是()(5分)

A: 农机站和金融业 B: 金融业和服务业 C: 大学 D: 大学恶化服务业

正确答案: C

3.工厂在郊区的分布率是在城市分布率的()。

A: 2倍 B: 3倍 C: 1.5倍 D: 2.5倍

正确答案: C

4.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在郊区分布率相同行业的有三组

B: 在城市分布率相同的行业自两用

C: 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行业只有一组

D: 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行业有两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们看到, 这个三角形网格图的三条边被平均分成七份, 而每一个点都由城市, 农村, 郊区按一定比例组成100%.以郊区为顶点, 城市—农村为底, 郊区所占的比例就由顶点的7/7, 到第一条线的6/7, 逐渐递减到0/7.也就可以看出各条直线上各点所含有郊区的比例.比如D点和C点是在从上数下来第四条线, 所以D所含有郊区的比例即为3/7;E点, A点, G点是在第五条线, 所以这三点含有郊区的比例就是2/7.同理也可以得出各点包含其他元素的比例.作为练习, 大家可以把7个点所含有城市, 农村, 郊区的比例都算出来, 以熟悉此类图形.答案:

A: 城市4/7, 农村1/7, 郊区2/7

B: 城市4/7, 农村2/7, 郊区1/7

C: 城市2/7, 农村2/7, 郊区3/7

D: 城市3/7, 农村1/7, 郊区3/7

E: 城市5/7, 郊区2/7

F: 城市5/7, 农村1/7, 郊区1/7

G: 城市1/7, 农村4/7, 郊区2/7

资料图 篇2

关键词:海事,专题图,数据

专题地图 (以下简称专题图) 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地图的主题要素是根据专门用途的需要确定的, 这些要素在图上应表达得详细、突出, 其他的地理要素则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选绘。地图的阅读与解译, 是通过图中表示的各种符号、颜色等图形要素, 揭示该制图区的各要素, 及相互间的关系的。经过分析获得区域内本质的内涵的内容, 对制图区域有进一步的全面了解。这是提高专题图的利用率、发挥专题图作用的一个重要步骤。

海事专题图就是服务于海事部门管理、规划及建设等方面, 根据实际的需要将所要表达的特定内容作为主要地理要素叠加在基础海图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小范围使用的地图, 其将海图作为基础背景用以凸显主要要素以供决策使用。

我们制作的海事专题图要求现势性好、基础要素清晰、主题突出、形式新颖, 兼具比平面图形式灵活、图面载负量大, 美观, 又比三维图像色彩丰富、主题要素突出的特点。要满足这些条件, 就要求我们在制作海事专题图时, 搜集采用的资料要新、多、全、精。

根据以往制作专题图的经验总结, 采用的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一、海图数据

海图数据是制作海事专题图最基础的资料, 它包含了海事部门监管的水域内所有自然要素和人工建筑, 是管理现状、制定决策和规划未来的基石。我们拥有该范围内最全、最新的水部资料, 只要经过分析、综合就能成为专题图的基础要素。

二、地形图数据

地形图 (topographic map) 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 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 (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 , 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在港口航道图的制作中经常使用到地形图资料, 是陆地地形的主要来源, 我们目前制作的专题图大多是依据港航单位要求的范围, 陆地区域远比港口航道图大的多, 因此有大片的陆地仍需要采用地形图来补充。现阶段使用的地形图资料主要采用扫描矢量化方式, 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将地图转换为栅格数据, 然后在栅格数据的基础上完成对点、线、面、标注等实体的矢量化, 并输入矢量数据的属性值。

三、DEM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缩写DEM) , 是GIS、地图学中的常用术语, 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 (X, Y) 及其高程 (Z) 的数据集, 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 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包括采样和量测) , 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DEM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 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 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我们制作的专题图中经常使用到DEM数据, 将其叠加在陆地要素上可以增加立体视觉的效果, 适用于多山脉, 地形高低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 使用起来效果尤为显著。

四、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 (remote sensing image) 地物电磁波特征信息的载体。包括胶片、磁带等为载体的地物的摄影照片或扫描照片。它以缩小的影像真实再现地表环境, 使人类超越了自身感官的限制, 以不同的空间尺度、感知方式快速、及时地监测地球环境的动态变化, 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影像直观逼真, 便于目视定性解译, 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

航空像片又称航摄像片。泛指用航空摄影装置拍摄的各类遥感像片。就用途而言, 画幅式测量摄影机摄取的全色黑白航空像片, 主要用于地形测图, 其他各类航空像片多用于各种专题判读与制图。卫星像片利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图像资料, 简称卫片。

遥感影像是目前图幅更新的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数据源, 对于有些未实测的地形可以直接利用遥感影像与已有数据进行精确配准, 直接采集所需要素的空间地理坐标, 现势性强, 对于时间紧或难于实测的地形此方法十分有效。

更新图幅的首要步骤是遥感影像和地图的精确配准, 所谓配准就是求解影像的外参数 (外方位元素) , 对其进行纠正和地理编码, 建立和要更新数据的对应关系, 其配准精度决定了更新的精度, 这就要求对地面控制点的认真选取, 它不但占用遥感影像处理的大量作业量, 而且直接影响成图的精度和质量。由于地图和影像上同名地物表示的方式差异较大, 到目前为止对应的控制点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这就与丰富的经验密切相关。

五、规划图、设计图等数据

规划图指对一个区域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 其中标明用于办公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位置和功能。港口规划图、设计图等一般标注了未来几年内要建设的码头、防波堤、填海造陆区, 规划航道、规划锚地等等内容, 在为港方制作专题图时这些未成现实的地物也要求出现在图面上, 并与已有建筑等相结合, 因此规划图、设计图也是制作专题图的一项很重要的资料来源。

六、专题要素数据

专题要素是指港航单位客户提出专题图的主题内容, 是在图面上突出、重点要表达的内容, 一般与专题图图名相关, 多为航标配布、救助力量配布、辖区范围等内容。

了解用户需要表示的信息和产品使用场合、使用方法和视觉效果, 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分析, 充分使用好上述几种来源的资料, 搭配好图面色彩, 就能制作出各种满足海事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对口岸、港口监管的信息化和规范化要求的, 能为海事监管和航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海事专题图。

参考文献

资料图 篇3

0

1点至3点(丑时)肝经当值

3点至5点(寅时)肺经当值

5点至7点(卯时)大肠经当值

7点至9点(辰时)胃经当值

9点至11点(已时)脾经当值

11点至13点(午时)心经当值

13点至15点(未时)小肠经当值

15点至17点(申时)膀胱经当值

17点至19点(酉时)肾经当值

19点至21点(戌时)心包经当值

21点至23点(亥时)三焦经当值

23点至1点(子时)胆经当值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资料图 篇4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

(一)、法、法律的含义

1、西语中法与法律的区别

2、我国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

(二)、法的本质

1、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1)国家阶级意志性(2)物质制约性

(三)、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任命行为的规范——法的规范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国家意志性、★普遍适用性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国家强制性

二、法律的起源和演进

(一)、法律的起源

1、起源的原因(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2)法律又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

(3)法律由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二)、法律的演进

1、古代法

2、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两大法系

3、社会主义法

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作用的含义

1、含义(1)法律作用的概念(2)实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

2、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区别(1)考察基点

(2)作用对象(3)存在方式(4)所处层面

(5)发挥作用的前提

(二)、法律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本人的行为——(1)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3)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2、评价作用——他人的行为——专门性评价和一般性评价

3、预测作用——人们相互间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般人的行为

5、强制作用——违法犯罪行为

(三)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阶级统治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律的局限性

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2、法律自身特点产生的局限性

3、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首任的因素的影响

法律教育网http://———最受学员欢迎的专业法律教育门户网

4、法律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PATE TWO 法律的制定

四、法律的制定

(一)法律制定的含义1概念

2特征(1)国家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2)包括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和经授权的国家级过的法律制定活动(3)内容:创制、修改、补充、废止(4)依法定程序进行

3立法权和立法体制: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一元制多层次

(二)法律制定的原则1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 ★ 2科学性原则 ★ 3民主性原则

(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表决(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步)4法律的公布

(四)★法律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

2、空间效力

3、时间效力——溯及力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1概念 2特征

(二)法律部门1划分标准:社会关系和调整方式 2划分原则:客观、目的、平衡、发展、主次

六、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1含义:概念、特点(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确定程度高)★ 2种类:(1)授权性规则(权利和职权)和义务性规则(命令和禁止)(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3)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

3、逻辑结构(1)假定(条件)(2)行为模式(3)法律后果

(二)法律原则1含义(1)概念 ★(2)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 2种类(1)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2)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3)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三)法律概念——种类1主体概念 2关系概念 3客体概念 4事实概念

七、法律渊源于法律分类

(一)法律渊源1含义

法律教育网http://———最受学员欢迎的专业法律教育门户网

2分类(1)正式渊源: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国际条约等

(2)非正式渊源: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习惯、学说等

(二)法律分类1一般分类(1)成文法不成文法(2)实体法和程序法(3)一般法和特别法 2特殊分类:公法和私法

PART THREE 法律实施

八、法律实施 ★

(一)、执法1含义 2原则

(二)司法1含义 2原则

(三)守法

(四)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

九、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一)法律解释1含义

2分类(1)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2)限制、扩张、字面解释

3方法:语法、逻辑、系统、历史、目的

4中国的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二)法律推理1含义

2方法(1)形式推理:演绎、归纳

(2)实质推理

十、法律关系

(一)含义1概念 ★2特征:

(二)分类1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 2平权法律关系与隶属法律关系 ★3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三)构成要素1主体

2内容——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

3客体:物、行为、精神产品、人身利益

(四)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1特征 2分类

十一、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1含义与分类

2构成: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3归责与免责★(1)规则原则(2)免责

(二)法律制裁:民事、刑事、行政、违宪制裁 PART FOUR 总结 ★

十二、法治国家

法律教育网http://———最受学员欢迎的专业法律教育门户网

(一)法治的含义

(二)法治国家的标志

资料图 篇5

在人的决策过程中, 其对环境中信息的感知、理解和预测的过程被称作态势感知[1,2,3,4,5,6] (SA) 。态势可视化 (VSA) 作为态势感知的人机界面, 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也是智能电网下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方向[2,3,4,5,6,7]。

正如文献[3]指出的, 态势感知与态势可视化要发展成为一种实用和成熟的工程实践, 其效果的计算或评估方法必须首先成熟;同样, 综合表现信息的图形的感知效果计算或评估, 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7]。由于态势感知效果既与人同态势感知信息系统 (机器) 交互时其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训练程度、心理心态等众多人因因素密切相关, 也与机器智慧尤其是人机界面的友好程度、画面信息综合能力、界面与人类交互能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态势感知的评测非常困难, 至今没有通用的方法。

目前, 国内外的电力系统可视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在于能量管理系统 (EMS) [5,7], 通过对可视化的细节设计以及图形的动态过程来研究其功效, 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理论体系;工程实践主要也是从已有的可视化实践案例进行模仿、归纳, 并经过开发方与应用方多人多次反复感受进行改进与完善。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 可视化应用将覆盖智能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控制、调度、营销等各领域, 迫切需要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实用的工程应用理论进行指导。

中压配电网 (简称配网) 是直接决定用户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电网之一。变电站10kV出线量测在变电站监控中早已存在;随着公变终端、专变终端全覆盖, 中压配网末梢的稳态电气量测也齐全了;同时中压网络中的开闭所、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的远方采集也逐渐建立, 另外架空线分支也开始安装带通信的故障指示仪, 因此, 中压配网静态及故障态的态势感知与态势可视化已逐步具备了条件。

文献[6]提出了智能电网态势管理概念模型及概念设计, 包括态势感知可视化对象建模, 以及应具有的核心算法模块。该文对态势图进行了建模, 并提出了态势图构成模型, 实时态势图片生成以及基于条件触发的历史图片存储机制, 最终形成了既可监视当前态的态势画面, 也可实现历史动态态势图动画反演播放及未来动态态势图动画播放的态势可视化框架。本文对应用文献[6]的理论成果构建一个配网态势感知与态势可视化系统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态势可视化的效果。

本文首先讨论配网态势可视化不同底图以及在底图基础上的电压等高线态势图的缺陷, 然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底图形式, 即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网动态辐射状均匀接线图的态势底图, 并提出了其自动生成算法。最后, 提出了态势图察觉度的计算方法, 并对基于地理接线图和均匀接线图为底图的2种电压等高线态势图进行了定量计算对比, 表明后者的态势察觉度明显优于前者。

1 中压配网态势可视化实现的关键问题

1.1 基本思路

根据文献[6]的思路, 首先对中压配网的量测数据进行每个时间断面的配网潮流计算, 获取网络所有节点及线段的电气量。采用文献[6]提出的方法, 可以制作即时态势图片, 并进行在线实时态势可视化展现。这些即时态势图片进行带时标的图片存储, 或利用历史量测数据及潮流计算制作历史态势图片, 通过历史给定时段内的态势图片的合成, 可进行态势可视化播放或历史态势反演, 以了解和解析历史态势形成的原因。对于未来给定时段 (如一日) , 如已知计划停电等与配网运行方式相关的预计操作, 并进行给定时间间隔 (如15 min) 的负荷预测, 则可进行潮流计算, 并制作未来各时段预测态势图片, 再将它们合成, 则可进行未来态势图播放, 以预测未来态势的发展。

1.2 可选择的态势底图

配网常见的接线图有馈线单线图[7,8]、系统单线图[9,10]、地理接线图[11,12]等, 使用场景不尽相同。馈线单线图只能描述单条线路, 而系统单线图、配网地理接线图则可以描述整个配电网络。为提高中压配网的运行灵活性和可靠性, 主电源变电站出线的10kV线路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分段多联络、环形等设计[9,10], 纯辐射状设计的比例日益降低, 因此, 配网布线结构越来越复杂, 其系统图的自动生成十分困难。

1.3 最佳配网态势图画面显示选择

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加, 在一个屏幕上显示整个配网系统出现困难, 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系统图的显示细分为不同的级, 然后应用多窗口操作在不同级别显示图之间进行切换;尽管该多窗口分级显示方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系统的网络结构显示问题, 但正如文献[7]指出的, 在电力系统中它的应用并不成功, 没有得到调度监控人员的青睐。也如文献[5]指出的, 态势是一种状态、一种趋势, 是一个整体和全局的概念, 而对于10kV线路而言, 其控制源或影响最坏的可能均在于其所在变电站, 至少在10kV母线侧, 因此配网最佳的态势可视化画面是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电线路图, 也就是某一变电站的所有10kV线路均在同一画面上显示。

即便配网的设计是闭环的, 配网运行仍然是开环且是辐射状的, 即在每个稳态运行时间断面, 某个负荷或某个节点或某条线路, 都只能由一个变电站的某条出线供电 (不考虑带有分布式电源的孤网运行) , 这说明变电站仍然是主电源, 因此以变电站为中心、其所有供电的馈线及负荷在同一平面上的态势感知与态势可视化, 可以观察到静态或故障态的变电站、馈线、负荷三者的互动关系, 是一种理想的态势可视化方式。这时, 态势底图不再是其静态设计态的接线图, 而是通过基于配网开关位置的快速辐射状拓扑识别 (将另撰文介绍) , 最后形成以单一变电站为电源的动态辐射配网结构, 因此研究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网态势感知与态势可视化具有普遍意义。

1.4 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网均匀接线图及自动生成

配网地理接线图是以地理信息为参考背景反映配网负荷真实分布的可视化图形, 但该图往往会出现负荷密集、线路交叉的现象, 不适合作为态势底图, 在第2节有进一步的论证。系统单线图的自动构成比较困难, 其中文献[10-11]讨论了城市配网系统图的需求及复杂度, 但只提供一些自动生成的思路, 均没有给出详细的算法。

电网均匀接线图以及自动生成最早由文献[13]提出, 在输电网调度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文献[13]采用模拟退火法计算时间过长, 文献[14]提出了新型力导算法使其计算速度大为提高, 且均匀度较好。显然, 均匀接线图的节点均匀分布、线路布局合理、交叉点少的特点, 可作为首选应用于配网态势可视化。

输电网与配网比较, 特点差异明显: (1) 一般研究的省级220kV输电网的节点数也只在400~500个左右;而就一个100kV变电站典型设计而言, 一般具有25~30条中压线路, 其总节点数量达到3 000个左右。 (2) 输电网是闭式网, 线路为站站之间连线;而配电线路分支分级较深, 分叉较多, 单馈线的节点达到100或更多, 且为辐射状。 (3) 输电网布线允许出现交叉, 而配电线路在地理上跨越很多, 但运行原理上只呈现辐射状。因此, 在进行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网均匀接线图的自动生成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改进。

文献[15-16]提出引入力学模型的方法, 将节点看成拥有引力和斥力的粒子, 通过受力平衡达到节点的均匀分布。文献[17-19]综合了分治策略和环形布局方法。文献[20-21]中提出用图论中的树来表示一个辐射状的配电网络拓扑结构, 并给出了生成辐射状配电馈线电气接线图的方法。本文提出配网的均匀接线图, 并在文献[14]基础上对F&R算法做出进一步改进, 得到适用于配网均匀接线图的自动布局算法。

2 不同底图选择与态势图效果分析

2.1 常见的态势底图

常见的配网单线图有以下2类。

1) 馈线单线图, 如图1所示。此类单线图常见于配电生产管理系统, 设备连接采用横平竖直线条表示。有专门的自动生成算法[7,8]。其缺点是: (1) 一般只能按单馈线构图; (2) 难以实现以变电站为中心进行所有馈线的自动构图, 一般会有很大的空白[8]; (3) 馈线难以进行“同画面对标”。

2) 配网地理接线图, 如图2所示。该图广泛用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管理系统中, 适合于需要地理位置的业务场景, 如巡线、检修、抢修等。

其特点是: (1) 图形可按照节点的经纬度及配网拓扑进行沿布绘制, 实现简单; (2) 具有地理信息。其缺点是: (1) 真实的配电线路走向复杂, 存在线路跨越, 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线路图形放大后肉眼也可能难以识别, 如图2 (b) 所示, 由于节点支线密集, 放大显示倍数要很高, 从变电站出线到详细分支节点可能难以同画面展现; (2) 等高线变形十分大, 动态察觉效果不佳; (3) 线路稀疏不同, 负荷密集地区的分辨率不佳; (4) 可进行“同画面对标”察觉, 但效果欠佳。

2.2 以变电站为中心的配网均匀接线图

图3是本文提出的以变电站为中心的辐射状配电线路均匀接线图。该图的特点: (1) 以变电站10kV母线为圆心的辐射状配网接线图, 分布均匀, 分辨清晰, 一般为单相, 可扩展为三相; (2) 需要特殊算法产生, 在本文第3节进行详细介绍。其优点是: (1) 兼顾地理相对位置; (2) 适合线路“同画面不同指标对标”, 察觉明显; (3) 图形清晰。

2.3 基于不同底图的电压静态态势展示效果

图4至图6给出了按上述3种接线图为底图的某一时间断面的静态态势图。

配网的线路一般形成从电源到末梢的从高到低的电压分布, 如图4的单一馈线图形, 形成变电站母线为中心的同心等高线。对地理接线图而言, 由于可能出现的线路跨越, 或布线很近, 如果相邻线的节点电压存在差异, 会造成等高线出现峡谷等畸形。图7是图5的右上角的详细展示。该角落有2条线路, 图中蓝色线路是农灌专线, 线路较长, 且负载较低, 因此其末梢点为高电压;而黑色线路是农村综合变, 由于负载较重, 因此其末梢配变电压相对较低。由于等高线计算以线路节点为基础, 因此, 出现了如图7的畸形等高线和畸形着色。

3 配网均匀接线图改进型F&R力导布局算法

3.1 F&R力学模型

F&R力学模型是依照力学系统的普遍规律进行建模, 是真实世界力学的抽象和模拟。它的中心思想是假设拓扑中的每个节点都拥有双重的物理特性:吸力和斥力[22]。一个节点所受的引力来自拓扑中与之有连接关系的点, 大小随两点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斥力则来自于拓扑中所有其他的点, 大小随两点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计算开始后各节点根据其受力情况移动到新的位置, 多次迭代直至拓扑中每个点达到受力平衡后, 最终得到节点位置。

F&R力学模型对拓扑上一点pi所受的合力fi有如下定义:

式中:fai为该点所受引力的矢量和;fri为该点所受斥力的矢量和;na和mr分别为对点pi有引力和斥力的点的数量和;为点pj与点pi间的距离矢量;dk为理想平均距离;C为常量;W和H分别为布局区域的宽度和长度。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模拟可得力与距离间的函数图, 如图8所示。

3.2 针对配网的F&R力导算法改进

一般运行的配电线路以变电站为树的根节点, 供电负荷作为叶子节点和分支节点, 树中不存在闭合回路或孤立节点, 为此本文对于F&R力导算法做出如下改进。

1) 引入牵引力参数后的节点运动方程

在配网拓扑中, 由变电站出发的各条馈线体现在均匀接线图中的长度因其供电负荷数量的不同而长短不一。当馈线间的长度差异性较大时, 均匀接线图的不对称性将会大大增加, 最终对图形的均匀度造成影响。

因此, 当某条馈线的供电负荷数量m超过各条馈线平均负荷数量n时, 本文对该条馈线上的负荷点以变电站为起点由近及远的程度进行排序, 然后对第n之后的节点根据与变电站的距离添加牵引力, 从而使长线路的末梢向变电站靠近。故改进后的节点运动方程为:

式中:k为节点pi的迭代次数;g为重力常量;fx和fy分别为该节点所受合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Tk为牵引力位移;t为牵引力常量;j为点pi所在线路中的序号。

2) 点边规避

F&R力学模型中的引力和合力都是描述点和点之间产生的力。但应用在配网均匀接线图中, 常常会出现负荷与馈线支路过近的问题, 从而造成对配网拓扑连接关系识别度降低。因此, 引入边与点间的斥力以解决负荷与馈线支路过近的问题。引入点边斥力后必将使点和边的位置同时改变, 为提高算法效率, 本文的斥力只作用于节点;同时, 根据点和边间的垂直距离, 点边的斥力将仅作用于与边靠得过近的节点。其引入点边规避后负荷与馈线支路间的斥力如下:

式中:k1为点边斥力常量;d (pi, ej) 为节点和边之间的垂直距离;d为点和边间的最小距离。

3) 边边规避

与点和边过近时引起的问题相似, 当馈线与馈线之间和当前级别支路与其下一级别支路之间的距离过近时, 同样会对均匀接线图的结构清晰度造成影响, 不利于其用于配网的态势分析。

为此, 本文在处理某一馈线某支路的节点斥力时, 对其产生的斥力源节点设置不同的权重, 即源节点属于不同馈线为一种权重值, 而源节点属于相同馈线上一级别支路时设置另一种权重值, 从而保证不同馈线间和相邻级别支路间的合理距离。引入边边规避后的节点所受斥力如下:

式中:m1为非馈线的节点数;n1和q分别为本馈线当前节点上一级别支路上的节点数和剩余的节点数;r1为其他馈线上的节点对点pi的斥力权重, r2为点pi上一级别支路上的节点对其的斥力权重, 一般情况下, 1

3.3 自动生成算法流程

配网均匀接线图自动成图的流程图见图9。

3.4 图形验证

本文选取浙江省某县级配网对其进行改进型F&R算法布局。该配网含供电负荷732个, 馈线15条, 线路分支731条, 其地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本算例选取牵引力常量t=8.3, 点边斥力常量k1=0.5, 线路斥力权重r1=1.1, r2=1.2时, 布局完成后的图形结构清晰、布局均匀, 如图3所示。

经改进后的F&R算法得到的配网均匀接线图中, 供电负荷以变电站为中心沿配电线路作辐射状分布。经计算, 图形均匀度为2.18, 运算耗时16s, 交叉数为0。

4 态势图察觉度计算方法及案例对比

4.1 态势图察觉度

态势图察觉度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希望以技术手段来描述视觉对图形特征的发现及识别能力。

根据文献[6]的态势图构成原理, 态势图察觉度可分为态势底图察觉度和态势表现图察觉度;从动画播放而言, 可分为静态察觉图, 即某一时间断面的态势图的察觉度, 以及连续播放时态势变化的察觉度。

4.2 态势底图察觉度

态势底图察觉度与态势采用何种表现形式无关。

1) 态势底图静态察觉度

作为智能电网态势而言, 态势底图主要由电力网络、通信网络以及地理等背景信息构成。就网络单线图而言, 显然线路布线总长度、交叉数、均匀度[14]可作为察觉度指标。

2) 态势底图动态察觉度

根据文献[6]的态势图片生成机制, 态势底图在某一开关发生变化使得一段线路或拓扑子岛的供电电源从一个变电站转到另一个变电站时, 态势底图将发生大的变化, 而当某一线段或拓扑子岛从本变电站的一条馈线转移到另一条馈线时也将重新生成态势底图;根据本文的态势底图特性, 其识别度可能不易被发现, 此时将通过变更线段或拓扑子岛着色进行提示, 其颜色赋值可以与观看周期内拓扑变更次数关联。

4.3 态势表现图静态察觉度

态势的表现方式不同, 其察觉度明显不同;同时其与态势底图密切相关。以态势电压等高线及着色表现图为例, 提出以下衡量等高线态势图形的识别依据。

1) 等高线峰、谷的个数:即内部不含等高线的闭合等高线的个数。如图7 (a) 所示, 在其下方存在一个峰。

2) 等高线的弯曲度:以等高线曲折个数进行计量。

3) 不同电压等级的等高线的线条数量。显然, 对于单馈线线路而言, 如果严格按照树状布线, 则图形以最高电压即变电站出线为根, 等高线电压等级逐渐降低, 每个电压等级只有一条等高线。如果同一个电压等级的等高线在平面图上存在的封闭条数越多, 其态势识别能力越差。

4.4 态势表现图动态察觉度

态势图在连续动态播放时, 其变化率是人类视觉感知的一个测量角度;对于采用着色渲染的电压等高线态势表现图而言, 不同电压等级的着色面积的动态变化应是视觉强烈的关注点。

利用等高线算法在态势图上做着色渲染后, 得到的态势图形将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颜色。相同电压等级在不同底图中的着色区域在图形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可作为底图适用于态势分析程度的判据。对于配网相同的负荷分布及时间变化, 不同电压等级的着色面积也将产生动态变化;通过不同电压等级的着色面积值、不同电压等级的着色动态波动性、动态变化速率等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电压等高线态势图的察觉特性, 这些在4.5节将详细描述。

4.5 案例分析

4.5.1 态势图形直觉定性对比

附录A表A1给出了分别以地理接线和均匀接线为底图的配网电压等高线态势图对比, 有以下直观的定性归纳, 即: (1) 均匀接线底图的线路分辨率明显高于地理接线底图, 地理接线底图存在230个交叉点, 而均匀接线底图则无交叉点, 因此均匀接线底图的察觉度比地理接线底图好; (2) 均匀接线底图态势表现图的畸形区, 明显少于地理接线底图的态势图; (3) 均匀接线底图的等高线着色更为柔和等。

4.5.2 静态察觉度数值计算定量对比

表1给出了24h电压态势图的平均态势察觉度参数。可以看出, 均匀接线底图的态势图的平均等高线峰谷数要比地理接线将近少一半;同一电压等级的平均等高线数量也少一半。另外, 平均单等高线的曲折数也少, 但不明显;由于均匀态势渲染柔和, 其计算时间也少了21%。

表1的参数解释与计算方法如下。

1) 平均等高线峰谷数:本例是24h时段电压等高线的峰和谷数量的平均数。

2) 同一电压等级的平均等高线数:本例是24h时段电压等高线数量的平均数。

3) 平均单等高线曲折数:一条等高线的曲折数T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i与ki+1分别为将渲染区域边界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分成n2端后相邻两小段的斜率。

4) 计算时间:指等高线计算和着色的计算时间。

4.5.3 动态察觉度数值计算定量对比

将态势图形中单个着色区域的边界分割成极短的弧线, 并将这些弧线变为直线后, 原本光滑的区域则变成由若干条直线组成的凹凸多边形。计算该区域的面积可近似转化为计算该凹凸多边形的面积。将顶点数为n2的凸凹多边形的各个顶点按顺时针排列, 则该区域的面积占总着色区域面积的百分比为:

式中:xi和yi分别为第i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w和h分别为总着色面积的长度和宽度。

2种底图的电压等高线面积变化见图10, 可以观测到, 地理接线底图的电压等高线面积的时间波动性比均匀接线底图更大。2种底图的电压等高线面积差分变化见图11, 可以看到, 均匀接线底图的电压等高线面积随时间的波动方向趋同比地理接线底图更为一致。因此, 均匀接线底图的态势动态直觉更为柔和, 更易被人察觉。

图12给出了另一个性能的对比。由图12 (a) 可以观察到, 对同一电压等级的电压面积, 均匀接线底图的面积均有放大。图12 (b) 的横轴为与图11 (a) 同一等高线值的地理接线底图中的电压面积, 纵轴为对应时间均匀接线底图的电压面积与地理接线底图中的电压面积之比;可以观察到, 地理接线底图中的电压面积越小, 在均匀接线底图对应的放大面积越大。这表明, 地理接线底图中难以察觉的部分, 在均匀接线底图中得到扩大渲染, 因此, 均匀接线底图的渲染能力更强。

5 结语

本文以配网电压等高线态势图为例, 提出了态势图察觉度的具体计量方法;提出了以变电站为中心的动态辐射接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通过地理接线底图和均匀接线底图的定量分析, 后者的态势图察觉度明显优于前者。因此, 配网电压态势可视化, 采用均匀接线图的底图, 效果会更好。

本文在文献[6]提出的态势图建模及态势可视化概念设计基础上, 分析了态势可视化的态势察觉度计算问题, 以及适应态势分析的态势底图的选择与自动生成问题, 对于态势可视化工程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资料图 篇6

图像分割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领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图像信号检测与理解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医学图像处理、工业领域等[1,2,3]。所以,研究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4,5]。

目前,有关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的研究有很多,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文献[6]通过均值聚类法将彩色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将灰度平均值看作是区域的像素值,将区域看作是单位建立相似度矩阵,以减小矩阵规模,再利用鱼群算法对归一化分割准则进行迭代求解,完成彩色图像的分割。但该方法的分割结果容易受到模糊均值聚类结果的影响,导致分割结果不准确;文献[7]分析了基于监督与半监督方法,对给予其他的高层经验或者自己的偏好进行辅佐分割,标注预备图像里的目标类别标签或手动标记的感兴趣物件。但上述分割方式的结果依赖于使用者的先验信息,造成分割过程缺少灵活和自主性;文献[8]提出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该图像分割法有优点也有缺点,物理空间信息和特征空间的类似性信息的统一虽然在优点上可以表现为图像的分割满足人眼视觉感知。但是也有局限性,表现在分割的结果上,使开始轮廓部署以及目标图像尺度大小不好掌控,总结原因在于它失去了图像的整个布局统筹;文献[9]提出了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其依据定义设置的曲线,获得目标的事实存在外围。一方面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实现好的分割结果,另一方面也使预设标记点和轮廓定位不好掌控;文献[10]基于边界曲线拟合的方法,该方法以差异平面曲线和同梯度信息为依据进行边界曲线的寻找,再按照边界曲线差异目标范围进行划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获取清晰图像边界,但也存在制约因素,如果受到噪声的侵扰就不利于彩色图像内的多变繁琐的目标设定范围的获取,最后导致边界分割结果无法达到理想结果。

针对上述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图割框架的改进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将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问题看作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二元标识问题,转换成能量函数最小化问题,建立多层图割模型,采用一种自适应迭代收敛准则进行改进,在图割框架下进行多次迭代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分割效果良好,而且性能较为优越。

1 改进的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提出

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问题可以看作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二元标识问题,从而转换成能量函数最小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图割框架下,通过自适应迭代完成彩色图像的分割。

1.1 多标签MRF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函数设计

针对彩色图像I的分割问题,其本质上就是分配类别标签lp至图像中所有像素位置P中,上述类别标签需符合相应范围内数据类似性和空间限制条件。为了解出最优标签集S={lp|p=1,2,⋯,L},将特征数据X={xp|p=1,2,⋯,L}作为求解依据,则整体最优标签划分问题可阐述如下:

依据贝叶斯理论,将式(1)的最优标签集S={lp|p=1,2,⋯,L}的解答过程转换成先验与最大似然问题,即:

式中,P(X,I|S)P(S)表示当初始标签集S已知时,与其相应的最大后验解,可将其转换成最大似然问题。倘若从分割方向分析,则需共同考虑数据的相似性与空间限制,上述限制恰好满足MRF的描述形式,所以,可通过MRF实现式(2)。假设所分析数据间无任何关联,则标签的似然函数P(X,I|S)可通过全部特征样本的联合概率求出,公式描述如下:

式中,D(lp=k,xp)函数描述了xp处被分配标签为lp的概率。但针对多类分割问题,所有像素位置均存在一定概率属于K类中的某类。这时可将式(3)转换成:

针对全部样本的空间限制,可通过先验P(S)和领域限制条件共同计算得到,则有:

式中:Np用于描述p点的邻域系统;Vp,q(lp,lq)主要负责完成p点的空间制约。在p分配标签是lp的情况下,若其和区域中像素分配标签lp存在差异,则需对p点进行惩罚,惩罚值为Vp,q(lp,lq)。依据式(2)~式(5)有:

对式(6)取负数,则全部最优标签的能量函数可描述成:

1.2 引入尔科夫随机场的多层图彩色图像图割模型设计

针对K类彩色图像能量函数E(S,X)的最小化问题,可通过建立K-1层图割模型,通过最大流最小割法完成求解。在对K-1层图割模型进行建立时,首先需将式(7)描述的能量函数的数据项转换成t-link,区域项转化为n-link。

针对彩色图像I,假设其共含有K类不同的彩色纹理,用f(x|Θj)描述各彩色纹理特征的概率分布,则针对K类彩色图像,可通过图1描述的形式建立K-1层图割模型。

针对各层图Pm,假设图像共含有L个格点,m∈{1,2,⋯,K-1},则整个K-1层图共含有(K-1)L个格点。在对K-1层图割模型G(U,V)进行建立时,顶点集V可描述成:

边集U主要包括能量函数E的两种类型边,也就是数据项边集U1和区域项边集U2。U1表示彩色纹理特征隶属于K类中某类的相似度,和K-1层图中的t-link相应,在第m个层图pm中的某一点p,其位置用xp进行描述,与其相应的彩色纹理特征用进行描述,其隶属于m+1类的相似度是,,在U1中相应的边是,则在m层和m+1层之间,为了使特征之间的差异性更大,与xp处彩色纹理特征相应的t-link边权重需满足下述条件:

式中:,第K-1层图的t-link边集可描述成:

针对区域项边集U2,其是相同图层上Q邻域空间中彩色纹理特征之间的限制条件,如果相邻的彩色纹理特征之间所分配的标签类别不同,则通过二者之间的距离对惩罚项进行计算。假设在第m个图层上,针对Q邻域中xp,xq处的两个彩色纹理特征,如果二者之间的类别标签不同,则其n-link权重可描述成:

则第K-1个图层上的区域项边集为U2可描述成:

式中,Qp表示第m个图层Pk上在xp位置的Q邻域格点集,则可依据xp处的点和xq处的点求出其之间的彩色纹理特征差异,针对特征相似同时标签类型不同的彩色纹理特征对进行较大的惩罚,以最大程度的防止分割后区域内部出现空洞或噪声区域。针对上述K-1层彩色图割模型,可通过最大流最小割法对其进行优化求解。

1.3 算法的实现过程

通过上述过程对彩色图像进行一次多层图割后,得到的分割结果并不稳定,为了获取多类分割结果,需在图割框架下进行多次迭代分割。因为迭代分割过程的收敛几乎无法自主确定,所以,采用一种自适应迭代收敛准则进行改进。其可依据彩色图像类数K、颜色纹理特征等,自适应实现整个彩色图像迭代分割过程。针对自适应迭代终止条件,可通过t-1次和t次迭代分割后彩色标签的改变情况,和有效类标区域相应的概率密度距离共同获取。

基于图像框架改进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的实现过程可描述如下:

(1)建立颜色与纹理自适应融合的能量函数;

(2)将能量函数最小化问题看作是相应的多层图割模型进行解决,通过最大流最小割法进行优化求解;

(3)通过分割后的标签图和相应的参数完成自适应迭代收敛判断,如果收敛,则进行步骤(5),否则进行步骤(4);

(4)对彩色图像标签区域的概率密度稳定性进行更新,同时重新进行步骤(3);

(5)结束迭代。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图割框架的改进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将粒子群方法作为对比进行分析;实验将BSDS图像分割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BSDS中彩色图像大小全部为321×481或481×321。

2.1 分割结果可视化展示

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和粒子群方法对图2描述的BSDS中的彩色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的结果如图3、图4所示。分析图3、图4可以看出,和粒子群方法的分割结果相比,采用本文方法分割的结果细节更详细,而粒子群方法的分割结果更加抽象,可视化低,这是因为粒子群方法在分割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自身对事物的整体性,容易受到聚类数的影响,导致过分割现象的出现。

2.2 分割结果量化评价

为了对本文方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本文将F⁃measure、区域重叠率和信息变化指数Vol作为评价指标对分割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衡量。

F⁃measure为边缘查准率与查全率的综合评价指标,F⁃measure在[0,1]区间内取值,其值越大,则彩色图像分割结果的边缘正确性越高。对本文方法和粒子群方法的F⁃measure值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

分析图5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F⁃measure值曲线明显高于粒子群方法,说明本文方法的边缘查准率和查全率均高于粒子群方法,而且本文方法的F⁃measure值曲线更加平稳,粒子群方法的F⁃measure值曲线波动性较大,说明本文方法不仅F⁃measure值较高,而且稳定性较强。区域重叠率是两种分割方法区域对应性的体现。区域重叠率在[0,1]区间内取值,随着区域重叠率的逐渐升高,方法的分割结果和实际分割结果也越来越相近。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和粒子群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的区域重叠率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分析图6可以看出,采用本文方法的区域重叠率较粒子群方法的区域重叠率有明显的提高,且本文方法的区域重叠率曲线一直高于粒子群方法,说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的结果和实际结果更加相近,保持了原彩色图像的完整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信息变化指数Vol是本文分割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际分割结果之间平均条件熵的体现,其公式描述如下:

式中:S,GS分别用于描述通过分割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际分割结果;H用于描述分割熵;L用于描述两个分割之间的互信息。若两个分割结果相同,则Vol值为0。Vol值的上限主要和分割结果的区域数量有关。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和粒子群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将两种方法的Vol值和分割时间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以看出,与粒子群方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的Vol值一直低于粒子群方法,说明本文方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平均条件熵较低,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不仅如此,采用本文方法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粒子群方法,说明本文方法不仅得到的结果和实际结果较为相似,而且效率较高,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3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割框架的改进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将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问题看作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二元标识问题,转换成能量函数最小化问题,给出多标签MRF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函数,将颜色信息与纹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建立多层图割模型对多类彩色图像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进行求解。为了得到多类分割结果,采用一种自适应迭代收敛准则进行改进,在图割框架下进行多次迭代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分割效果良好,而且性能优越。

摘要:彩色图像中所含有的颜色信息和纹理信息量很大且非常复杂,伴随着多个目标区域的出现,当前图像分割法很难整合纹理特征与颜色特征,图像分割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割框架的改进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将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问题看作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二元标识问题,转换成能量函数最小化问题,给出多标签MRF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函数,将颜色信息与纹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建立多层图割模型对多类彩色图像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进行求解。为了得到多类分割结果,采用一种自适应迭代收敛准则进行修改,在图割框架下进行多次迭代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分割效果良好,而且性能优越。

关键词:图割框架,多层图,彩色图像分割,能量函数

参考文献

[1]葛亮,杨竣铎.基于蚁群优化多层图划分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4):1265-1268.

[2]李磊,董卓莉.利用改进图割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9(12):1504-1508.

[3]钱素静,彭宏京,刘越.一种改进的谱聚类彩色图像分割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34(6):1413-1416.

[4]臧顺全.基于图割优化的Markov随机场图像分割方法综述[J].电视技术,2013,37(1):36-40.

[5]陈鑫,何中市,李英豪.一种新的基于SLICO改进的Grab Cut彩色图像分割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0):3191-3195.

[6]张辞,马丽.基于改进的GSA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4,38(13):39-42.

[7]戴丽萍,张雪萍,李卓立.基于图割和改进的变分水平集的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0(10):130-132.

[8]田杰,胡秋霞,马孝义.基于高斯分布改进C-V模型的植物病斑彩色图像分割[J].农业工程学报,2013(16):166-173.

[9]徐胜军,韩九强,刘光辉.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图像分割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9):2576-2582.

资料图 篇7

一、图文并茂学地理, 树立正确的识图意识

从初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来看, “地图”是重要的知识骨架, 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综合化等诸多表现形式, 凭借鲜艳的色彩, 地图能够很好的落实地理知识内容, 用图讲解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过, 环顾当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际, 由于图形资源缺乏必要的处理, 导致学生面对地图, 仅仅是浏览, 对知识的提取未能做到全面, 难以形成正确的识图意识和习惯。

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读图习惯, 笔者从学生对地图感兴趣这一学习特点出发, 将与图形相关的地理知识用文字的形式渗透到引导学生的识图过程之中, 实现地理分布、成因、规律的学习在看地图、识地图的过程中完成, 实践证明这种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 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识图兴趣和识图意识。

二、活化地图教学, 催生较强的识图能力

从初中生的学龄特点来看, 他们都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潜力巨大, 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稳定, 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对问题的分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识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与文字表征相比, 图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传统的地图教学过于单一和死板,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图能力容易出现先盛而后衰的现象, 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地图的内在特点, “活化”地图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图形的活化过程是创新的过程, 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内容时, 看教材, 只是给出了演示图, 这一静态的图形不利于学生理解上的深化, 让图形动起来更能够拨动学生思维的撞针, 为此, 笔者要求两名学生到前面讲台进行“地球”和“太阳”这两个角色的扮演, “地球”开始自转, “太阳”也开始转动, 通过学生的演示教材的地图“活了”, 通过角色扮演, 其他学生在看表演的过程, 实现了图形的理解, 并从图形中自然地总结相关的地理知识, 笔者观察, 这整个过程学生的情绪高涨, 笔者感觉这一做法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的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注重方法引导, 深化原有的识图能力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学生形成了识图意识并具有了一定识图能力的基础上, 教师识图教学引导更加不能松懈, 应注重方法的引导,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为了不教”这一最终目的, 在教师方法的指引下学生更好地充实和提升自我, 实现识图能力的强化。从教学中识图的主要内容来看,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取如地理位置、地理范围、地理分布、事物的外貌和方向等等特定的地理、事物信息。从教学经验来看, 学生在识图过程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识图顺序容易混淆。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学中应注重识图顺序、方法和要领的引导, 通过引导深化学生原有的识图能力。笔者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做法:

1. 要经常和学生一起对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地图种类进

行阶段性总结, 确保学生在读图、识图前能够将地图套到特定的类型中, 为读图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引导学生掌握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 通过整体读图实现相关的地图信息的提取。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读图方法如空间顺序法 (如气温、人口分布图等等) 、逻辑顺序法 (如气候形成示意图) 、时间顺序法 (如产量增产图) 等等, 这些读图的方法应渗透于地图本身蕴含内容的挖掘之中。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掌握住识图方法和技巧, 并进一步转化为其自主识图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层次。

总的来说, 地图是地理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 是学生认识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中地图的运用程度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效果, 学生识图能力的优劣直接反映为其地理学习能力的高低, 最终表现在地理成绩上。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 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将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和深化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贯穿于整个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之中, 促使学生从识图能力的形成到深化, 并切实转化为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 2011, (12) .

大耳朵图图观后感 篇8

电影中讲述了图图的一家与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大耳朵图图是一个非常贪吃的小朋友,他的梦想是吃遍天下所有的美食。可妈妈却担心儿子长大了“一无事处”,于是给他报名参加了“小小厨师”大赛,并亲自培训他,图图学的非常认真,很快就学会了,他做的“小熊在花园”的创意美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顺利进入了决赛。

决赛时又因为做了各种特色的丸子而最终赢得了冠军。就在图图一家沉浸在刚刚成名的快乐中时,一场突出其来的信任危机却悄悄来临了。原来,有一天麦星星的老板发现仓库里有许多星星素,于是就拿来做成了丸子出售,结果吃过丸子的人都开始拉肚子。图图一家面对大家的猜疑于是决定追查到底。他们锁定了目标:木木村。便开车来到了这里,发现原来麦老板竟然一直用过期的食材星星素做丸子出售,怪不得大家吃完都拉肚子呢。

后来,麦老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图图一家又回到了原先的快乐时光。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400字下一篇:员工安全教育发言稿